佛说如何求得财富,佛说财富怎么来

希望财运好念什么经

想要财运好不用念经,经书都是希望大家戒欲的

求财运最灵的方法

求财运最灵的方法

求财运最灵的方法,大家都想暴富,所以财运是每个人都很关心的话题,好的财运可以让我们做事情游刃有余,一个人的财运除了和自身的运气有关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提升一些,现在分享求财运最灵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求财运最灵的方法1

1、烧香求财

佛教中,香代表一种信号,向佛菩萨传递信息。表示自己要修戒、修定、修慧的意思,就是常说的戒定真香,代表五分法身。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因此,想通过烧香求财是不正确的做法。

2、到最灵的庙求财

将寺院里面的佛菩萨当做鬼神看待,鬼神有善恶,因此就区分这个寺院灵、那个寺院不灵。

正信的佛教认为佛菩萨是觉悟的人,佛的法身无处不在,任何一个寺院安立的佛像之间没有任何差别,因此也就没有寺院的'佛菩萨灵不灵的说法。

因此,到最灵的寺庙求财是不正确的想法。

3、到香火最旺的庙求财

听 说那个寺院人多、香火旺,就认为这个寺院一定有求必应,自己也赶紧去求财,一个寺院的香火旺与不旺是由寺院历史、地理位置、地区政策、民间习俗、僧人修为 等等因素造成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无论哪一个寺院,只要内心清净,所求之愿与佛菩萨的悲愿相应,就一定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就能与佛菩萨感应。

因此,到香火旺的寺院求财就一定能得财,是不正确的想法。

4、有人求到财我也去求

听说自己的朋友到哪个庙求财,结果发了横财,自己也就去求财。正信的佛教讲因果,任何一个人得到财富,都是往昔布施的善报,即使不到庙里求财,只要他有这个布施的因,就会有财富这个果。

因此,他人求到财,我也跟上去求是不正确的。

5、烧大香发大财

香越贵、越高,发的财就越大,将所烧的香当做贿赂物品看待,贿赂佛菩萨越多,就越能保佑我发大财。正信的佛教认为,佛菩萨是无条件地度化众生,即时你天天骂佛菩萨,佛菩萨还是要度化您。因此,贿赂佛菩萨就是把佛菩萨当做凡夫、鬼神来看待。

所以,烧大香发大财的想法是错误的。

6、烧头香早发财

烧头香早发财,第一个给佛菩萨敬香,就会第一个给我办事,第一个保佑我发财,同样是不明白敬香的真实意义,把香火当做交易物品,和佛菩萨做一个交易。

因此,烧头香早发财是错误的想法。

7、许个大愿求财

给佛菩萨一个承诺,发的财越大,供养佛菩萨的就越多,和佛菩萨签订一个合同,佛菩萨是自利利他的觉悟者。

因此,把佛菩萨当做商人许愿发财是错误的。

求财运最灵的方法2

1、阳台养仙人掌

对于女生来说,阳台的位置、风水布局相当关键,阳台一定要选择向南的,这样可以提升财运的来源,让财运基础更加雄厚。其次,阳台上必须要放置几株仙人掌,这样必然会消除其他负面隐患,让自己的财运更加顺畅,另外,仙人掌还会直接提振财运,让你的财运挡都挡不住。

2、家中阳光一定要充足

阳光能透入房屋才会带来吉祥瑞气,这里指的吉祥瑞气是维系在人的健康上的。在风水学上,阳光代表人丁,人口健康才有能力去“招财”。因而家居并不宜使用太厚布料的窗帘,因为这样会阻挡阳光,阻挡吉祥瑞气的照耀。当然也不能太薄,否则就形成光煞了。

3、结识贵人

从命理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的财运不够好,那么也就可以通过结识贵人的方式来化解财运上的不足,从而使得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容易发财旺财。而贵人就是指一些与我们八字相合或生肖相合的人,他们能够帮助我们改变运势、化解灾劫。

4、 办公桌养多肉

对于女生来说,在办公室里面养一些花花草草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如果我们能稍微注意一些,再勤快一些,或许就能从这里面收获更多的财运。比如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养几小盆多肉,这样可以直接提升自己的人缘,并让自己的财运随之获得显着提升。

5、佩戴饰品

在风水中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运气不好,那么就可以佩戴转运的饰品转运,如果一个人的财运不好,则也就可以佩戴增加财运的方法来转运。而常见的能够招财的饰品就有五行转运珠、貔貅、赑屃、金蟾蜍、玉白菜、玉如意、金元宝等等,这些饰品的外观并不丑陋,戴在身上也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佛说和气生财,和气真的能生财吗

是的。"积聚祥和之气,即可生出财富;这是求财运、求富贵的根本方法,所谓和气生财;祥和消散,百事当秧。"~常观世音师父"好风水的地方必然吉气积集,要破坏这吉气相当简单,多在这地方嘈吵争闹,吉气也自然散去,好风水便成坏地头。"~常观世音师父"同一屋檐下,人与人之间相处,真是不容易呀!特别婆媳之间,真要练就好高武功至得。有时我激到就快爆炸,同老公又吵起来,但吵了又如何,还不是问题依旧。师父总叫我忍,都没方法,那唯有再忍吧,睡醒一觉,又是个新开始。好!我就听师父说的做,忍!!!希望有改变。 ​"~常观世音师父

求财咒语8个字,佛教发财咒

提起求财语8个字,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发财,另外,还有人想问8字招财语,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求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发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佛说如何得财富?

现在世间人迷于物欲,迷得很深,迷得很重,这是所有一切天灾人祸的根源;解救的方法是帮助他觉悟。你帮助他觉悟,你跟他讲经说法他不听,他说天天学经教,这个东西不能发财,他的目的在发财,他的目的在升官。我学这个东西升不了官,也发不了财,他排斥、他拒绝。其实怎么样?他搞错了,真正学这个东西,确实能帮助你发财、帮助你升官。怎么知道?你去念《了凡四训》你就知道。袁了凡接受云谷禅师的教诲,改造命运,升官发财。他不是出家人,他在家,不但升官发财,还延长寿命。不仅如此,他命里头没有儿子,学习这个法门他得了好儿子。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求财富得财富,求儿女得儿女,求长寿得长寿,求作佛都能成佛,这是最难的,世间功名富贵小意思,哪有求不到的道理!他为什么会求得到?他懂得因果。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果报!果必有因。佛不,你知道果报之因。你修因,当然你果报现前,升官有升官的因,发财有发财的因。发财的因是什么?佛教菩萨无量法门总结到最后就是一个布施。布施里面有三种,有财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你要是把布施详细说明,那就是全部的《大藏经》。可以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说的什么?就是说的布施。这个三大类:财布施得财富,愈施愈多;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世出世间法就是一个大的因缘果报。九法界众生离不开这个范围,诸佛如来教化众生也离不开这个原理原则。所以佛门才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我们想发财,你不修因,你财从哪来?我们看到现前社会上有很多发财的人,拥有很多的财富,我们很清楚,过去生中修的因,这一生得果报,命里头有财!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那是缘;因有缘,果报就现前了。命里有财,什么事情不干,天天坐在那地方,那发不了财,为什么?有因没有缘。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缘!自自然然他就发起来了。如果你没有种因,再好的缘遇到了,你也发不了财,你没有这个果报。这个因好比是种子,我们用植物来作比喻,缘是土壤、水分、肥料、阳光,这都是缘。你有好的种子种在土地上,土地很肥,它有肥料,水分、阳光充足,这个种子自然就生长,它会开花结果。如果你缘具足,我有土地,这个土地有水分,肥料都很好,阳光都很充足,你没有种子,这个土地长不出东西出来。你有种子,你没有土地,你这个种子放在茶杯里头,放一百年它也不会长出来。像这个桃,这个桃核你把它放在茶杯里头,放一百年,它也不会长成桃树,它不会结果。所以种子、因跟缘结合它就现行了,才会开花结果。佛给我们讲了,布施是种子。财布施,那你有财的种子,你命里头有财;法布施,你命里头有智慧,有智慧你要读书,你要求学,读书求学那是缘,你智慧开了,智慧能起作用,成就自己,成就众生;无畏布施果报得健康长寿。《法华经》上讲得好,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经上讲了十条,这个是宇宙之间的大道理。如果我们真的明白、搞清楚,不再怀疑了,对这个起了信心,改造自己的命运不难,人人都能办得到。可以改造自己命运,可以改造你家庭命运,可以改造社会命运,可以改造国家命运,可以改造整个世界命运,哪有办不到的事情!办不到是你不晓得这个道理,你不知道这个方法,你对于这些理论方法没有信心,那就是一筹莫展。末后这两句说得好,‘于一切处庄严中,皆由诸佛能演说’。佛对于众生的恩德,就在这一句能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佛的福报,佛的智慧,佛的健康长寿,真的做出来表演给我们看。我们要肯学,你不学怎么行?只要你肯学,只要你肯修;学是求解、求智慧、求知识,修是把自己过去所有一切错误修正过来。我们对于宇宙人生错误的想法,譬如今天有人想发财,想许许多多发财的方法,错了,你所想的是什么?全是缘。像种树,种果树一样,你想什么?我这个土地要好,土地肥沃,我这里水分好、充足,阳光好,我一切照顾周到,但是怎么样?没有作物的种子,费了多少功夫,到最后你这块土地上长不出东西出来。没有稻种它怎么能长出稻出来,没有瓜种长不出瓜来,没有桃种长不出桃树,没有种子!这就是什么?你的想法错误了。你想发财,你必须要修发财的因,因是财布施,对于财很吝啬不能够施舍,你不种因,你希求果报,这个错误。我们在佛法里面懂得这些道理,知道这些方法,我想得财富,我怎么做?修财布施。我今天没有财,我有一块钱,我布施一块钱;我有两块钱,我布施两块钱,这就是在修,诚心诚意的修,你的心愿是圆满的,你的因就是圆满的。我的财富只有这么多,我统统都拿来做好事、做善事去了,你的功德是百分之百,你那个因是百分之百;有亿万财产的人拿出十万、百万,那是他的九牛一毛。他要跟一个穷人两个相比的话,穷人修的福是百分之百,他修的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他得的果报少,穷人得的果报多、圆满,这个才合道理。老天不负苦心人,才公平。否则的话,修福只有有钱的人能修福,穷人就不能修福,这就太不公平了,那就不合乎天理了。天理是公平的。所以修究竟圆满的福报,究竟圆满的智慧,人人都有分。问题是你懂不懂这个道理?你会不会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教的财富观

财富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资粮。佛教的各种经论中,都有关于财富的论述。

一、佛陀对财富的看法

佛教对钱财的看法是「非善非恶」,佛教认为钱财是必须的,不仅是维持生活的需要,也是弘法修道的资粮。依靠自己正当的劳动获得的财富是佛教所鼓励的。佛陀在世时,有很多大富长者都受到佛陀的称赞。这些大富长者有钱财但不吝啬,他们用这些钱财供养三宝。比如,须达长者布施精舍、毘舍怯四事供养,此时的钱财是善的,拥有财富者是值得鼓励的。

佛教认为,钱财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处心积虑地储存钱财,或是贪求不义之财。否则,都会给自己带来祸患。佛陀住世时曾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为五家所共有:一为火烧,二为水漂,三为国王官吏所巧取豪夺,四为强盗土匪所劫夺,五为不肖子孙挥霍殆尽。如果一个人广生只知道集聚财富,悭吝不舍,甚至还谋取不义之财,则财富就会是恶的,有时还会给自己带来祸患。

有这样一则佛教故事:

佛陀在世时,每天实行乞食生活,阿难是佛的随身侍者。一次,佛和阿难又去乞食了。走到一条水沟旁时,佛忽回头对阿难说:「阿难!毒蛇!」阿难上去一看,就说:「毒蛇!世尊!」他们就走过去了。

那时,有父子两人在田间劳作,听说有毒蛇,就跑过来看。不看也罢,一看,两人有说不出的欢喜。哪里有毒蛇!沟旁土里所露出的,是—坛黄金。于是父子俩欢天喜地的把黄金搬回家去了。

回家后,父子俩取—块去金铺里兑换。金铺见他们是穷人,心里起了怀疑,暗暗的去报告了官府。一会儿,官府便把父子俩捉去了。再到家里去搜,剩下的黄金也一起查了出来。

当时是波斯匿王时代,法律上说:凡藏于地下的,都归国王所有。这父子两人,就以这个罪名而被判死刑。在刑场上,父亲忽然想起了什么,对儿子说:「阿难!毒蛇!」儿子一想,比丘说的真不错,我们是为黄金毒蛇所害而死的,也就望着父亲说:「毒蛇!世尊!」监斩的是一位佛弟子,听了他们的话,觉得稀奇,就去报告波斯匿王。国王听了,便问他们父子这两句话的由来,于是他们把早上在田间遇到的事情说了。

国王知道这是佛与阿难说的,对他们说:「这是佛的开示,现在你们信不信佛的话呢?」父子回答说:「真是毒蛇,害得我们丧生失命,怎么还不信呢!」波斯匿王因他们信佛,就把他们开释了。

这个故事说明,贪图不义之财,会使人堕落,作恶,乃至丧失生命。

佛教认为,对于自己手中的财富,如果应用得当,对人对己都是有利的。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都需要钱财来维持,很多大众公益事业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办成。我们如果能够将自己多余的钱财用在造福大众的事业上,用在修学的慧命上,则钱财就不是毒蛇,而是净财。如果我们能用净财利益他人,改善别人的生活,增加别人的快乐。用福报再增福报,自利利他。通过这种方式,将钱财运用在正确的地方,则钱财就不再是毒蛇,而是菩萨道上的助缘。

二、获得财富的方法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财富,但要掌握获得财富的正确方法。佛经中对于获得财富的方法有详细的论述。

佛陀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财富,应当首先学会一门技艺作为谋生之本。佛陀在《善生经》中告诫善生言:「先当习技艺,然后获财物。」佛陀在《杂阿含经》中也说:「始学工巧业,方便积财物。……」

掌握一门技术,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特长。有了技术,就能够靠所掌握的技术来创造财富,维持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获得教育子女所必需的支出。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必须有一定的谋生之道,即使拥有福报,也还需要通过相应的技能才能得以实现。

佛陀还主张一个人应当以正当的职业,以合法的手段来获取财富。所谓正当的职业,就是所从事的职业既不违反国法,也不违反佛法。佛陀在八正道中,明确提出「正命」的要求。所谓「正命」就是从事正当的职业。佛陀要求佛子在从事正命生活时,不能触犯五戒,也不能促使他人犯五戒。

对于佛弟子所可从事的职业,佛陀在《杂阿含经》中说:

营生之业者,种田行商贾,

牧牛羊兴息,邸舍以求利。

造屋舍床卧,六种资生具,

方便修众具,安乐以存世。

如是修善业,黠慧以求财,

财宝随顺生,如众流归海。

如是财饶益,如蜂集众味,

昼夜财增长,犹如蚁积堆。

在这段偈颂中,佛陀告诉佛弟子,可以从事种田、经商、放牧、租房,以及建造房屋和家具出售等职业。从事这些正当的职业,再配以聪明的头脑和辛勤的劳动,则财富自会与日俱增。

佛陀反对佛弟子以非法的手段获取利益。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受戒品》中说: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商估贩卖不输官税,盗弃去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佛陀告诫从事经商的弟子,如果受持了戒律,而不按照国家法律的要求交纳国税,或者偷税漏税,将应当交纳的国税据为已有,都属于犯戒,将会堕落。

有些职业,不—定是国法所禁的,但依据佛法,却是一种不正当的职业,佛教也是禁止的。比如从事杀、盗、婬、妄、酒等以解决生活的职业。如屠宰、渔猎,或被雇负责杀人,或制造杀生的器具等,便是与杀有关的非法职业。又如专门从事偷盗或提供卖婬处所,出售婬秽书画。或者以妄言为业,或是从事酿酒,开设酒吧等,都是佛弟子不能从事的职业。

随着时代的变迁,佛教信徒所从事的职业也逐渐发生变化。中国的寺院也从唐代百丈禅师所提倡的农禅并重转变为农工商并行的方式。现代佛教界获取财富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比如,房租田佃、餐饮素食、佛经流通、参观门票、经忏佛事等各种不同的方式。

三、财富的分配

佛教还告诫人们要善于合理分配财富,以发挥财富的最大作用。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受戒品》中说:

受优婆塞戒先学世事,既学通达,如法求财,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转,留余一分藏积俟用。

佛陀认为在家佛教信徒,应当先学会通达世事,然后如法获得财富。对于自己通过辛苦劳动所得到的财富,应当分作四分来使用:一分用来供养父母妻子的家庭生活;二分用作生产事业的周转资金,以产生更多的财富;还有—分应当积蓄起来,作为不时之需。

佛陀在《杂阿含经》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财富分配方式。经云:

始学工巧业,方便集财物,

彼得财物已,当应作四分:

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

余一分藏密,以济于贫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则将财富分为三份来支配。经中说:「一分财宝以充随日,供给所需;一分财宝惠施孤独,以修当福;一分财宝拯济宗亲,往来宾旅。」

除了将财富作为自用之外,佛陀认为应当将财富布施给贫穷孤独的人,是修福的最好方法。还可将一些财富用于救济自己的亲朋好友,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佛教还特别提倡将多余的钱财用来布施需要帮助的人。如《优婆塞戒经·般若波罗蜜品》中说:「能善求财,得已能护,用以道理,如法惠施。」《杂阿含经》说:「居亲眷属中,嫖显若牛王,各随其所应,分财施饮食,寿尽而命终,当升天受乐!」

佛教认为,将多余的财富作布施供养,不仅利益他人,也是给自己和众生种福田。佛教认为布施供养有三种福田:

「一恩田」,对于父母、师长、和尚、阿阉梨等,于己有恩德之人,能知恩、感恩、报恩,可生福德,如田地之能滋生长养谷物,故称「恩田」。

「二敬田」,对于佛、法、僧三宝恭敬供养,由恭敬而生无量之福,如田生谷物,故称「敬田」。

「三悲田」,以悲愍之心救助贫困,则能得无量之福。因此,有财富要布施供养,种三种福田,福报则生生世世永远享之不尽。纵然世界毁灭了,福报也不会毁灭。诸佛菩萨福报之大不可思议,原因就在此。

四、财富的经营

财富作为身外之物是变化无常的,如果不懂得经营管理,就会减少乃至失去。因此,佛教将经营财富作为保持财富的重要方式来加以强调。在经营财富上,佛陀告诫信徒应当守护财富。如《杂阿含经》中说:

佛告婆罗门: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不分失。不善守护者亡失,不爱念者辄取,及诸灾患所坏,是名善男子不善守护。

佛陀认为,自己辛勤劳动所得的果实,应当好好加以守护。不使财物因为各种外在的原因而失去。

佛陀告诉佛子,对钱财的使用应当不要过于悭吝,被讥为饿死狗、守财奴;又要量人为出,不可过分耗费,而致家庭经济日渐困难。不但平常费用,要有节度,就是供养三宝,也—样的要量人为出。虽然信心恳切,乐意施舍,如由此而引起家庭经济的困窘,也会发生障碍的。《杂阿含经》中说:

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优钵昙花,无有种子,愚痴食欲,不顾其后。或有善男子财物丰多,不能食用,旁人皆言是愚痴人,如饿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钱财,能自称量,等人等出。

佛陀还告诉佛子,为了经营好自己的财富,还要防止「六损财业」的危害。佛陀在《善生经》中告诉善生:「六损财业者,一者耽湎于酒,二者博戏,三者放荡,四者迷于伎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惰,是为六损财业。」

佛陀认为,一若沉迷于以上六种行为,不仅会使自己的财富遭受严重损失,而且还会造成生病、斗争、恶名流布、人不敬信、家庭失和等损害。

佛陀为了让人明了「六损财业」的危害,还分别就以上六种损财行为作了详细的解说。比如,佛在论述博戏六失中说:「善生,博戏有六失,云何为六?一者财产日耗,二者虽胜生怨,三者智者所责,四者人不敬信,五者为人疏外,六者生盗窃心。善生,是为博戏六失,若长者、长者子博戏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

佛陀认为,「六损财业」无论对一个人的财富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损害,所以佛陀特意告诉善生,一定要远离「六损财业」,避免辛苦得来的财富损失。

佛教的这些财富观,不但对过去时代有积极意义,对我们现代人正确地获得财富、分配财富、经营财富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