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易经的人为什么不给自己看孩子,懂易经的人什么都能算吗

读懂《易经》的人,为什么大都不信命?

众所周知,《易经》源于,但却并没有算命的内容。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易经》算命这一说法,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甚至可以说,读不懂《易经》的人,才会相信《易经》具有算命的功能,继而信以为真,误把《易经》当成之书了。

言外之意,读懂《易经》的人,很少听信“算命”这种把戏,甚至根本就不信命。

举一个例子,在民间,很多有一些文化的人,越到晚年,就会越相信命运,还一本正经地告诫后辈说——自己年轻时,也不相信命运,但活到这个年纪了,才不得不信。

这些话虽然看似有道理,或者是某种经验的表达,但实际上却是“半桶水” ,即一知半解,甚至盲目的表现——我以自己读《易经》之经验来说明,在这么多年读《易经》的过程之中,我越来越不相信算命,甚至根本就不信命。

其实不只是我不信命,很多读懂《易经》的人也不信命。

为什么如此说呢?

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即:

一、被人称为算命奇书的《易经》,根本不是算命之书,而是一本揭示变化规律的书

我们看《易辞》中的这段话,即:

大意是说,《易经》的源头,其实是包牺氏所创作的八卦,其目的就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即连接天、地、人之间的关系。

言外之意,《易经》是一本揭示天、地、人(人事)变化规律的书,其中包含天道、万事万物以及人事变化周期……

而这种变化,与其说是定数,不如说是一种规律。

因此,真正读懂《易经》的人,大都相信这种规律,当然不会相信命运这种玄乎的东西了。

二、算命的本质,其实是预测符合规律的人与事

所谓算命,本质上,就是把符合规律的人事以及变化预测出来。

也就是说,算命的人,根据你提供的信息,然后往规律的公式上套——符合规律的,就算得准;规律之外的,就算得不准。

但是,这种做法,并不是《易经》的内容,而是后人借用《易经》的名头,来诠释另一种东西。

当然,真正读懂《易经》的人,根本就不相信“命运”可以算出来的这种把戏。

三、人的命运,并非是预定好的轨迹,而是可以改变的

我个人一直认为,所谓命运,其实就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从你出生那一刻开始,所产生的点点滴滴,就编织成你的命运——当然,这其中包含有父母的基因遗传、出生的时间、成长环境,人生际遇等。

但是,这其中的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是变量,根本不可能通过某种公式算出来。

甚至可以说,变化才是这些构成命运之因素永恒不变的主题。

而《易经》虽然探讨万事万物的变化,但绝非是代表命运不可改变,言外之意,无论你算命的水平有多高,都不可能把所有的规律都算进去,这就是命运不可算的另一个原因。

所以,综上所述的这三个原因,其实就是为什么读懂《易经》的人,大都不相信命运的真正原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华严经》《大学》《礼记》《天道》《孙子兵法》《王弼集校释》《周易》《诗经》

易经可以随便看吗

不可以

为什么很少有家长要孩子学《易经》

因为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并未真正受到重视,即使国学班,也是学文学类的《诗经》、唐诗宋词之类,哲学类的《道德经》、思想类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启蒙类的《三字经》、《弟子规》等等,加些古琴、茶道、香道、汉服、儒家礼仪之类,《易经》为群经之首、中华文化根源和思维根源,很难,很多成年人都搞不懂,甚至误解为只是算卦类的,会讲会教的人本来就很少,易经中的易理、象数和预测其实已经深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日用而不知而已。而在古代,诗书礼易春秋属于必学必考科目,还好,近几年传统文化有复兴之势,毕竟国学植根于中国的地理人文环境,不管西方文化怎么融合、科技怎么发展,环境怎么变化也难以改变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特质和伦理观念。

为什么易经越看越可怕

易经越读越可怕是因为领悟其中的真谛,才发现老祖宗的智慧太神奇,能颠覆陈旧的视角,给你指明重新看待新世界的方向!生与死,对与错,成与败,原来世界万物之间蕴藏着如此妙不可言的关系!难懂却越来越被人推崇的易经是群经之首,有预测的功能。其神圣的地位和神秘的作用,正是人们争相推崇的动力,现代文化的普及,为大众了解易经也创造了空前的条件。易经全集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曾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儒、道等各家共同的经典。

一朋友为什么懂易经的不给他看

你朋友不给他看,有可能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好,所以就不给他看,或者是你的朋友,压根不懂易经,不敢给他看

从易经角度看孩子教育

7.26打卡167天 关键词:教育从来不需要创新,只是为了回归本质智·慧·教·育·学·习 智是日积月累的知识,外求 慧是心性敞开的丰盛,内求 孩子的成长需要从心入手,让孩子内在富足有爱,成为内心有力量的孩子,对一个孩子来说,真正的起跑线不是外在的一切,而是他内心是否有力量,他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否强,这也同时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当中,亲子关系高于一切。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养育孩子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学习,现在互联网信息爆炸,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看到各种各样的文章,在那个当下,我们觉得特别有道理。但实际上这种碎片化的信息通常是在一个地方有用,但是放在另一个地方就没有用了。那怎么样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养育孩子的方式呢?那就是直接进入到本质,我觉得新父母大学是我们系统性学习养育孩子一个很好的阵地。 当下是什么,以后就是什么。不要问孩子,以后你想成为某某某,如果你对他有所期待,那么在当下就让他是某某某。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将来想成为一个画家,那么在每一个当下你都要告诉他,他是一个画家,让他无论何时都要找到当下的感觉,直接进入“我就是的”状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