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豹为虎卦象,六十四卦之象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求直译_百...
〖原文〗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译文〗大人像老虎一样地变化,不,有了信任。〖原文〗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译文〗道德高尚的人,变化如豹,道德低下的人改变面孔;征伐有凶险,安定坚持吉利。
《易经》第二十二卦 贲 山火贲 艮上离下
此卦为吉卦.上面卦象为山,为静止,下面的卦象火,丽.意思就是,上面是一座高山,山下有火,象征着火山爆发的壮丽景象.上卦为静,下卦为动,所以一静一动,也是阴阳相合之象.所以,你所要针对某人的爱情生活,将会是男欢女爱,有一段美好的时光的,并且极有前景.
“君子豹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易经这句话,谈了" 大人 "、" 君子 "、" 小人 ",这三个不同群体的不同状态和发展规律。三者对比,应该更容易理解。我就多说两段了。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大人 指真正的大贤或统治阶层。虎,为百兽之王,自然对应古代大人物。 文炳 文就是纹,指虎纹。炳,明显、显著之意。虎纹深浅,明显如泾清渭浊,白壁青蝇。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大贤之变,如猛虎之动,气势恢宏,雷厉风行。大人物状态如虎,变化如虎纹迅速明显。变,为蜕变发展,不是性情。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君子 那时君子指受过良好教化的读书人、士人。他们有着高尚品格,心怀抱负,胸怀远大,可担国家社稷之责的人 。 文蔚 豹纹优雅华美。豹非虎但靠近虎,虎豹同属一科,一虎一豹,就好比上下关系。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丨 初生幼豹,斑纹并未长好,所以斑点看上去比较杂些。加上毛皮色泽不够,个头小,小豹看上去比较萌,和美丽又大气的成年豹相比,明显丑了些,气场更没得比 。 君子成长过程,如豹子蜕变,从普通到美丽,从幼小到强大。最后拥有华丽、优雅的气质,强大的能量和担当,高尚的情操和修养 。 "君子豹变"强调一点 : 君子要有着高尚的品格和相当的能力,但既不能像统治者那样有着雄视天下的气势,也不能像小人那样庸俗和小格局 。 豹和虎都属猛兽,但 豹级别和力量都不如虎 。豹和虎都有花纹,老虎出生即条纹分明,成长过程中条纹变化明显, 猛虎气势很快显现 ; 豹子生有圆形斑纹,纹理变化到最终形成要漫些 。 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小人 不同于今天所谓"小人",先秦时 指没受过教化的普通人 。论语中"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区分的明确 高品的读书人,胸怀大志;普通人受教育有限,只能顾得上眼前生活。 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丨 普通人,能量最小,资源最小。为了生活,普通人 不但要常灵活改变自己面孔,还要认清并顺应大小环境发展变化 。 普通人成长高度不够,能量不够,也就无法像君子那样豹变,无法拥有从一而终的立场和性情 。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顺应王命,顺从环境。 革面 并非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那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方向性的选择,如顺应君王和环境 。 我陈词 君子豹变。可见,古人对人性和发展的思考,是很深刻的 ,借用比喻对比也是很形象的。 君子成长如豹变,过程是个华丽转身 。 君子介于大贤和普通人之间,因此,成长速度会低于大贤,到达境界远高于普通人 。 古人对君子的要求是很高的,优雅气质,豁达胸怀,高贵品格,有力担当。坚定自己立场,保持自己性情,上不负君王,下不负黎民 。 古今君子对位, 今天君子也远不是一句"知识分子"可以担得起的 。 今天能配的上君子的,必然拥有高尚情操,崇高境界,不负国家和百姓所托,真正对 社会 有用的人物 。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君子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未必能达到君子境界,至少学习他们的品格和正能量。 君子豹变,我们"猫"变也是进步 。 说说看,大家认为今天哪些人算得上"君子" ?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译君子协助有道德的大人物一起变革,必然使变革的成就更加光辉灿烂。“对于变革的言论要多次研究周密考虑,其他的路是没有的,其他的路是没有的,只有走变革的道路。革除旧的事物,这样做是吉祥的,因为这符合变革的志向。”“伟大的人物像猛虎一般进行变革”,表明变革必然成功,其美德光照天下。 古人用“豹变”来形容君子的成长。幼豹长大退毛,逐渐疏朗焕散,其毛变得富有光泽和文彩。君子成长也是一样,通过不断的学习、磨炼、修养,最终成为一个高品质的人。也比喻人的行为变好或势位显贵。 人的行为改变,决定人的品德。往往都是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人变成什么样子,不光取决于自己的意志,外界环境和经历对人的改变同样算得上“鬼斧神工”,一个人最终意志和状态的形成,有时候会因为一个人决定,有时候是一件事,有时候会是长时间的浸淫和耳濡目染。爱可以改变很多东西,而经历对人的改变最大,信仰则具备对人重新塑造的能力。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莫文蔚,大家都很熟悉,她是著名的歌手和演员;她名字的来历就和“君子豹变”这个典故有关系。 在一期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放的《经典咏流传》中,主持人撒贝宁现场向专家康震提问:著名歌手、演员莫文蔚名字的含义。 康震果然是文学专家,文化功底深厚,张口就来: “文蔚”二字,源于《易经》,出自“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听了这么多年莫文蔚的歌,直到此时,我才知道原来“文蔚”还有这样的来历,原来只知道“文蔚”好听、有意境,万万没想到是出自《易经》的典故。 一、“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的含义 这句话其实有并列的三句。 《易经·革卦·象曰》里说: 我来分别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三句话都是什么意思。 1、“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从字面上看,说的是老虎在从小到大长大的过程中,身上的纹路会逐渐增多而变得艳丽多彩,让人炫目。 这里的 大人,指的是朝廷里贵族或者重臣 之类,这句话的引申意义是 处于高位的掌权者的行为,就像老虎的花纹一眼,高深莫测,常人难以揣测。 2、“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君 子的成长养成,往往是漫长而艰辛的,就像豹子一样。幼时的豹子外表并不好看,是在长期的蜕变和改变中,才由长大后蔚为壮观的外表的。 不得不说莫文蔚的名字起得非常好,而且和她的演艺生涯很匹配。 莫文蔚出道时,外貌与 李嘉欣、关之琳、朱茵 等人比没有半点优势,而且唱功被很多人瞧不起,就像幼年的豹子一样,丑陋不堪,没有人关注她、看好她。 但莫文蔚自己没有放弃,经过无数次的成长蜕变,才有了今天的巨星莫文蔚。 3、“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卑鄙无耻的小人的变化,就像是变脸一样,忽而热情、忽而冷漠,趋炎附势。 对这样的人,都应该避而远之。 二、“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对我们的启示 芸芸众生中,“大人”只是极少数,“小人”是为我们所不齿和不屑的;绝大部分人都只能是向着“君子”的方向努力奋斗。 我们听着莫文蔚的歌声成长,更要学习她的坚强自立、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 莫文蔚的遭遇和努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苦和累,从“丑小鸭”到巨星的过程,更值得我们去感悟。 普及一下,除了莫文蔚的名字源自《易经》,下面这些名人的名字也出自《易经》,你知道吗? 1、毛主席,字 “润之” ,源于《易经·系辞》 果然,毛主席给水深火热的国人带来了和风细雨,解救了万民,建立了新中国。 2、蒋中正,字 “介石” ,源于《豫卦》 3、白居易,字 “乐天” ,源于《易经·系辞》 甚至“元朝”和“明朝”的国号都源于《易经》 1、“元”,源于《易经·彖传》中 2、“明”:源于《易经·彖传》 (跟《倚天屠龙记》里“明教”没有半点联系)。 "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来自周易之说。均指人受到外因而促使内因质变的过程。在动物世界里,我因喜爱《动物世界》而看到过小豹子的蜕变。由温柔到凶猛,由弱小到强大,那是因为每一种动物都必须遵循动物的丛林法则。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固然令人起敬。但若遇不可改变的外力,还是一副谦恭的样子,这就恰如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之迂腐到头了。日本的安倍在首相就职典礼的演讲中讲过"君子豹变"这句话,其意思自然不难理解。若把"君子豹变"一词,用在对熟悉的某人的一篇文章中,这便是对该篇文章的作者有着突然间惊鸿一瞥的感觉,其文章的文采斐然自不待言。总而言之,人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变的。有人会变得更好,有人会因此一蹶不振。故"君子豹变"是一个中性词,就看你用在哪里? 革卦上六爻辞。上卦兑卦,有虎纹豹纹之象。故言,在革命发动后,领导革命的大人物,如虎威之势夺取了政权(九五爻辞)。有远见的君子之德的家们,都立刻以豹威之势响应革命,而反对革命的小人们受到惩罚,脸上被烙上了刑印(上六爻辞)。 革卦之经文,写革命要重视时机。时机未到时,先遵守旧制,别暴露自己的意图。渐渐的 社会 矛盾激化,便暗中组织革命党,起草革命宣言,经过三次修改,待机会一到,立即起义,以虎威之势夺取政权,那些旧官僚中的觉醒者,也如豹威一样响应革命,反革命的小人们受到革命惩罚。于是,革命宣告成功,便立即发布安民告示,稳定 社会 秩序,发展生产,恢复市场。这就是革卦经文诠释之全义。 非文王周公这样的家思想家,断然写不出这等有水平之经文。这是革命宣言书,是论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祭祀庙会或文艺晚会,必须如虎威之凶猛,敌我分明,势如破竹。革命,必然是人民大众三呼万岁,阶级敌人则咬牙骂娘。敌人不骂,非革命。故,非有虎豹之威武不足以震慑敌人的拼死反抗。想想侵华日军的屠村史,就不会抱怨革命虎威之严而无人情了!革鼎二卦,是自然界与人类 社会 衍化发展过程的大转折时期。此后,从易经看,人类将与自然界日趋和谐,向更高阶段发展了。 答:【君子豹变】吉兆,自贫贱而显贵之象。易经革: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注:居变之终,变道已成,君子居之,能成其名。 小人革面,君子豹变:说的是:小人容易变脸,因为没有讲义,所以没有是非的标准,根据不同利益改变态度和立场。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后一句:君子豹变,就是说君子的行为像豹子身上的斑纹一样,从一开始出生到成年都始终如一,不忘初心,因为讲义,所以有是非标准不为利益而改变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总结一下就是:小人善变,君子始终如一! 个人言论,与卦象无关:何谓君子?才德者居之,也就是有才德的人称为君子!君子的品性:谦和、雅致、淡泊!稳妥的“四有”好人。何谓“豹变”,指的是:变的很猛,很迅速,很突然。这是华丽的转身!君子被激怒了,君子要奋起而为!君子说不再沉默,君子说:干就完了!于是: 历史 中留下君子的些许传说! 这是《革》卦上六爻的“象”辞。这个爻已经到了《革》卦的最后一爻,变革结束,变革中的人因为一卦之主的九五爻的“大人”感召。不同的人也会有自身的变革以至于得到不同的境遇和结果。 九五是《革》卦之主。“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其文炳”说的是大人之德,所谓“虎变威德,折冲万里,望风而信”。上六的君子和小人说的是因为九五的美德昭彰炳焕。感召到不同层次的人身心之上映射出来的内在和外在的变化,蔚然程彩者为君子,会帮助九五的大人推进变革,以成就基业。大多数人感受到了九五的德,但在身心上映射不出来,也没关系,因为他们“顺以从君”。 《革》卦不仅说了变革的不同阶段,还将变革中的人的境界也做出了精准的定义: 最高境界层次是“大人虎变”:能够通天彻地,对身处的环境了然于胸,掌握变革的规律,知道变革会向哪个方向去。静则圣动则王。是变革的主导者。 “君子豹变”:虽然没有虎变的能力,但是适应环境的速度非常敏捷,总能敏锐的对当前发生的一切做到通权达变,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人虽不能主导变革,但因为其能快速理解变革,顺应形势,就会成为变革的执行者与受益者。 “小人革面”:这是最低境界,也是绝大多数人的境界。变革来了他们会迷茫并且无所适从,慢慢的变革中挣扎着适应所发生的变化,被变革的巨浪裹挟着随波逐流。即无力反抗也不反抗意识。“顺以从君”是这类人唯一能做到的。 就跟稻米子抽穗差不多,厚积薄发,硕果累累。 baike.sogou/m/fullLemma?lid=181205628&fromTitle=%E6%8A%BD%E7%A9%97&rcer=O-qakrZE易经山火贲这个卦,什么意思?
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艮)相叠。离为火为明;艮为山为止。文明而有节制。贲(bi)卦论述文与质的关系,以质为主,以文调节。贲,文饰、修饰。事业:顺利,小有成绩,宜即时总结经验,图谋更大的发展。树立信心,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追求实质性的内容,慎重诸事,不得随波逐流,寻求有实力的人物提携自己。经商:开初会遇到困难,不应灰心,宜全面分析形势,大胆开拓,勇敢地投入,联合他人,共同合作,根据市场,运转业务。求名:不可过多地注重外表,而应着重于内在的素质。大胆地推荐自己,但应坚持自己的理想。外出:慎远行。但只要准备充分,注意安全,不会出麻烦。婚恋:慎重选择,有合适者,则应迫切追求,不可三心二意,务必专一。注重对方的内在气质,勿为表面现象所欺骗。决策:喜爱注重外表,缺乏追求内在气质的恒心。生性较为浮躁,好务虚名,往往因此而碰壁,或半途而废。在事实的教育下,改变不切实际的做法,明察社会和人生,会有所收敛,变得自持,注重自身修养,成全事业,中年以后会大有作为,老年仍可发挥热。“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是什么意思?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这句话出自于《周易》一书。周易是古人关于阴阳变化、五行和卦象的知识,那么这句话也是卦文,原句是: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其文蔚也。这一卦被称为革卦,革卦是易经64卦中其中的一卦。革卦也为叠卦,火在下,水在上,水中有火,火中有水,代表要顺应天意。
大人虎变的大人指的是德行很高,而且很有权利的人。君子豹变的君子指的是德行很高,但是没有权利的人。小人革面的小人指的是,既没有德行也没有权利的人。
那么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说:小老虎变成大老虎是非常顺其自然的事情,就像那些有权有势的大人们,他们成为大人是很自然的事情。
而君子就如同小豹子长成大豹子一样,虽然小豹子最开始很小跑不快,但经过时间的积累,它会一步步变成动作敏捷灵活的豹子。君子也像豹子一样,可能小的时候看不出,但是经过时间的积累,他的品行就越来越像一位君子了。
如果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就应该顺从大人或君子,革面的面不是指面部,而是表示动词,是面向朝向的意思。如果用图画理解的话,就是一个人跪在地上面向着大王和大臣行礼的样子。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也跟上面的卦像意思一样,如果想变成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要经过时间的累积,一步步地改变。这就好像我们说的10年育树,百年育人,什么事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其实这个卦象就是在告诉人们,要遵循时间的变化,要改变自己身上不足之处,让自身的能力变得越来越优秀,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者如果占到这个卦象,就代表着他要顺从当下的状态,多完善自己。
解说《周易》革卦第四十九
刘绍发 9月24日 9:21 解说《周易》革卦第四十九 第四十九卦:《革卦》兑上离下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译文:革卦象征变革。经过一个周期,到了新旧交替的时候,推行变革,才能取信于众,为人们所理解、信任。极为亨通,利于持正守固,悔恨必将消亡。 解说:革卦上卦为兑,象征河泽,下卦为离,象征火,是一幅泽中有火、水火不相容的景象。我们知道水中有火,象征既济,为什么泽中有火,却象征革呢?坎为水,是指少量的水、水气、云气,泽为水,指大量的河水,两者水量不同,有多有寡。坎为水时,量少,灭不了在下的火,火在下,却能把水煮沸,所以取其意为“既济”;泽为水,量大,一般情况下,火在下炎水,对于河泽无济于事;而且,水火不相容,不是河水息灭了在下的火,就是在下的火,煮灭了在上的水。其形势正如伟人所说“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两者不相容,所以取其不相得、相克相息之意为“革”。当然,一般情况下,只能是大量的河水灭了火,但也不是绝对,在特殊情况下,当河水处在枯竭期,水势临近消亡的时候,在下的火也能蒸灭了河水,变革成功。所以变革的时机很重要,要想成功,必须是在上的水势消亡,为世所弃的时候。 至于为什么离火在上,兑泽在下,不取象为革,而取象为睽呢?这更好理解,火势炎上,兑泽润下,现在炎上的在上,润下的在下,各行其道,背道而行,当然就象征睽违了。 对于已日,有各种说法,多有读作戊己庚辛的己(JI),认为“己”在十天干中排序第六,象征过中了,过中当变。这种说法我认为是不确切、不妥当的。过中,只是代表过了鼎盛时期,将由盛转衰;而革是大事,不能轻易为之,只有当事物衰败到无可救药时才能进行。 “已日”的“已”应该读作YI,“已日”就是经过一周的时间,也即是旧的一周循环结束,新的一周即将开始的时候。《全解》的说法是对的。(《全解》:读已经的已YI是对的。已日就是浃日,浃日就是十日。古人用天干地支纪日,天干共十个,叫做日,地支共十二个,叫做辰。天干循环一周共十日,叫做浃日,地支循环一周,叫做浃辰。浃日、浃辰都是一周的意思。这里的已日也是过了一周即十日的意思。但是这里用已日,只是个象征性的说法,不是说仅仅十天,是说一个周期,一个历史阶段。)。另外,不管是作已日还是作己日解读,都是指变革的时机而言的。 在旧的事物还没有彻底衰败,还有挽救、修补的可能,大众还对其抱有希望时,是不适于变革的,也是得不到大众的支持、认可的。只有经过一个周期,旧的事物已经衰败、无可救药了,到了新旧交替的时候,人们都认为应该变革、去旧陈新的时候,再推行变革,才能取信于众,为人们所理解、信任。所以说“己日乃孚”。() 事物旧了,坏了,再怎么修补也无济于事、不合时宜了,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这时变革,就会穷而变通。。当然,变革时,必须持正守固,不然象王莽新政,不能守正,也不会亨通。变革人们已经习惯的东西,难免让人心中有悔,但变革后,新的事物更适宜现在的形势,更为大众所接受,这样即使有悔,但也必将消失,毕竟趋利避损、趋吉避凶,是万事万物的本能。所以说“元亨,利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也。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 《译文》:〈彖传〉说:变革,就象水火不容,相克相灭,又象两个女子同居一室,双方志趣不同,终将生变,这就称为“变革”。在经过一个周期,到了新旧交替的时候,推行变革,才能取信于众,为人们所理解、信任,这样的变革才能为大众所认可。凭着文明的美德使人心愉悦,持正守固使前景大为亨通,这样的变革就稳妥得当,一切的悔恨必将消亡 ,天地变革导致四季形成;商汤、周武变革桀、纣的王命,那是即符合社会的规律又符合百姓的愿望:“变革”之时的功效是多么伟大啊!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译文》〈象传〉说:“水泽中有大火”,象征变革。君子因此撰制历法以辩明四季的的交替与变化。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译文》:初九,应该用黄牛的皮革牢牢地将其捆绑住。 解说:初九处革卦最下面,位卑力弱,不能担起变革的重任;又是革卦之始,变革的时机还未成熟,但初九阳居阳位,有躁动之象,不堪重任的人,在不恰当的时机,进行变革,前景可想而知。所以告诫他,应该象用黄牛的皮革牢牢地将其捆住那样,不要轻举妄动。所以说“巩用黄牛之革”。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译文》:〈象传〉说: “用黄牛的皮革牢牢地捆绑住”,因为初九在卦的最下位,位卑力弱而不可能有所作为。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译文〉:六二,经过一个周期,旧的事物已经衰败到了极点,到了新旧交替的时候,再推行变革,往前进发必获吉祥,不会有咎害。 解说 :处在变革的时代,六二所处位置,象征变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到了该变革的时候。但六二以阴居阴位,又居下卦中位,持中守正,有柔弱而又循规守矩、想革不敢革之象,但六二与上卦九五正应,能得到阳刚之君充分信任,所以鼓励他大胆往前进发,这样必将吉祥而无咎害。作为持中守正之臣,六二在变革的时机成熟、该变革时,柔弱而又循规守矩,不敢变革,所以有咎,但如果在九五鼓励下,能够大胆向前进发,大胆变革,将变有咎为无咎。所 以说“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译文》:《象传》说:“经过一个周期,旧的事物已经衰败到了极点,到了新旧交替的时候,再推行变革,”,说明六二努力前行必定会获得美好的结果。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译文〉:急于往前进发,将有凶险,应该持正守固以防危险;变革前,应该考虑周详,多方听取关于变革的意见、建议,这样才能赢得大众的理解、支持与信任。 解说:九三征凶,并不是说九三不能变革,而是九三以阳居阳位,有阳刚躁动之象,容易鲁莽行事,因此告诫九三不能鲁莽行事,应该把各方面的情况都考虑到位,听取各方关于如何变革的意见、措施,胸有成竹后才变革。这样才能赢得大众的理解、支持与信任,才有助于变革成功。所以说“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译注〉说: “变革既已初见成效列须多番俯就人心安定大局,处事要心存诚信”,认为九三是变革已初见成效的时候。这个观点,个人认为是确切的。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译文》:《象传》说:“变革前,应该考虑周详,多方听取关于变革的意见、建议”,是说变革前如果已经考虑周详,还能往哪里去呢!哪里都不要去,大胆走变革的路就对了! 感悟:虽说“摸着石头过河”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译文》:九四,悔恨消亡,得到大众的信任来革除旧命,必获吉祥。 革卦下三爻处在当革未革、革前的准备阶段,革命能否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特别标明革字。到上体九四,革道已成,就不用再大书特书革了,而只是说“悔亡,有孚改命,吉”。因为这时革命已经成功了,人们已经理解了,满意了。 九四以阳居阴位,处位不当,与初九不相应,担此变革大任,应该有悔,但是九四毕竟是阳刚君子,有敢于变革的才志与勇气,而且以阳居阴位,有刚柔相济的优势;处上卦开始,是过中之爻,正当变革之时;具备这些条件,着手变革,这样又还能有什么悔恨呢?九四得到大众的信任,来革除旧命,变革成功,当然是非常吉祥的事了!所以说“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译文〉:《象传》说:革除旧命,必获吉祥,是因为九四变革的行为符合大众的心志,是天之所命、民之所愿、人心所向。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译文〉:九五,大人所推行的变革,如同老虎身上的斑纹,昭然易见,不用,勿用置疑,就可以得到大众的信任。。 解说:说九五,大人虎变,一是因为龙虎有大人之象,二是大人 所领导的变革,如虎身上的文炳,昭然易见。未占,是说不用,勿用置疑,毫无疑问。 九五为阳爻,居中得正,又处尊位,是大人,也是变革的主体;大人实行的变革,其事理非常明显,天下人都知道大人推行的变革是顺天应人、大公无私的,没有什么阴谋可疑的地方,就象是老虎身上的斑纹一样昭然易见,天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无不信服;所以说“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说九五所推行的变革为大人虎变,与九五居中守正,且处尊位的优势是分不开的。居中守正、处尊位,表明九五有中正之德,是众孚所望。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译文》:《象传》说:“大人所推行的变革,如同老虎身上的斑纹,昭然易见”,是因为九五的美德昭彰炳焕。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译文》:上六,君子像有斑纹的豹子那样助成变革,连小人也顺应变革改变旧日倾向;这时继续前进会有凶险,只有静居持正守固才能获得吉祥。 解说:老虎的斑纹炳焕易见,豹子的斑纹细密而又有条理。九五是变革之主,所以说他是大人虎变;上六是变革成功之后,这时就不是革的问题而是如何守成的问题了,是如何让变革后采取的措施更适合发展形势,使大众认可变革后的好处,巩固来之不易的变革成果。变革刚成功,变革后的局面是否能巩固,大众还持观望的态度,是否得到大众的认可,还无从得知。春秋时期,晋文公在秦穆公的帮助下,返晋复国,这时国内形势复杂,前朝蠢蠢欲动,文公随时都面临被颠覆的危险。但文公听从国舅狐偃、从亡功臣赵衰、先轸等人的建议,赦免曾两次追杀自己的勃鞮、在自己逃亡时卷走自己财物的小吏头须,以宽弘大量赢得了国人的信赖和拥护,避免了被颠覆的危险;又重用郤觳等一帮前朝能臣,采取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措施,励精图治,从而一举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开创了晋国百年盛世基业。如果晋文公复国是大人虎变的话,那么贤臣狐偃、赵衰等人辅助文公变革成功后所采取的治国措施就是君子豹变。 君子豹变,是巩固大人虎变成果的辅助措施,只有君子豹变,采取的措施也顺天应民,让天下大众也能享受到大人虎变所带来的好处,他们才会真正顺应改革,改变旧日的倾向,拥护变革后的局面。所以说“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变革初成后,不能朝令夕改,频繁变动,再有大的改革,否则必然会带来危险。这时应该安居守正,清静无为,让大众得以休养生息,才能获得吉祥。所以说“征凶,居贞吉”。历史上,王莽本来是一位很有卓识远见的封建统治者,但他取汉孺子刘婴而自立后,急于求成,在天下初定、人心不稳的情况下,又频频推行一些不符合时宜的复古变革,推行所谓的王莽新法,最终引得天怒人怨,在位十五年被推翻而亡,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相反,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高祖变革成功后,“外用儒术,兼用黄老”,清静无为,百姓却因此得以休养生息,最终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时期“文景之治”,赢得后世称赞。 感悟: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译文》:《象传》说:“君子像有斑纹的豹子那样助成变革”,是说君子协助有道德的大人物一起变革,必然使变革的成就更加光辉灿烂;“连小人也顺应变革改变旧日倾向”,是说小人在享受到变革的好处后,能够衷心认可、顺从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