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书卦象,皇极经世流年卦

15易经文言乾卦第五爻: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原文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①。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注释 ①睹:仰望。 直译 九五爻辞说:“龙得到天时地利,飞上天空,有利于会见德才兼备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孔老先生说:“声息相同就互相应和,志同道合就互相求助。水向低湿的地方流动,火向干枯的地方爻延。云围绕着龙,风追随着虎。圣人兴起,万物景仰。本来是天上的东西,就自然会上升。本来是地下的东西,就自然会下坠。这是说一切事物各自依循它的类别而相聚。” 详解 九五爻几乎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标,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就是九五至尊,之所以“尊”,是因为他在这个局中的最好位置。九五爻,阳爻得阳位,是得正,而且又居上卦的中位,所以是中正之位,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得正。 凡是得中位的,只有二爻与五爻,分别是内外卦的中位,关键还要得正,得正就是阴爻要得阴位,阳爻要得阳位,能得外卦的中正之位,也就是九五至尊之位,就是人生的顶峰,如果再高的话,就到了上爻,就是退休了。 当然,在官位上的指代九五至尊就是皇帝,上九爻就是太上皇。每个人都有心中的九五位,从客观上讲,达到自己内心与形式上的统一,达到自己最好的状态,就是九五。九五并不是一定要去做皇帝,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皇帝”之位,成就你自己,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就是九五。 乾卦以龙取象,九五爻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是三栖动物,所以才可以“在田”、“在渊”、“在天”,但最能发挥其优势、展现龙姿的就是“飞龙在天”。 九五爻与九二爻都有“利见大人”,在《易经》中有很多处都出现了“利见大人”,但多数的“利见大人”都是言同义同,唯有乾卦的“利见大人”是言同义不同。 九二爻的“利见大人”是指利于见到同德之人,也指见到九五这样的大人;九五爻的“利见大人”是指利于 招揽下面的大德之人,与其共同图谋天下之事。 君子通过努力终于集君德与龙德于一身,能够真正与上下自然呼应,能够本着天地之德来利及万民,能够与天下万民相应,上下都能融人到最好的状态中,这是需要很高的境界的。很多人是言同而义不同,正所谓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天水讼卦也有“利见大人”,那是利于见到刚健中正的大人来评评理,为什么要找人评理?那就是因为义不同言也不同。能够做到义不同而言相同的人已经是非常有忍耐心了。其实言同义不同,或者义同言不同都是观物的结果。 邵康节的《皇极经世书》,邵康节将《易经》之理“盈、虚、消、长”与“穷、通、变、化”的思想揉入佛家对于形成世界“成、住、坏、空”劫数之说的观念,构成了《皇极经世书》的“历史哲学”和“易学史观”。“皇极经世”的含义是:至大之谓“皇”,至中之谓“极”,至正之谓“经”,至变之谓“世”。 《皇极经世书》是以“元、会、运、世”为经,以先天八卦图64卦象为纬,以律吕声音为频率来破译天地万物的一种博大的体系,是一部预测万物盛衰生死奥秘的奇书,预测从开天辟地、人类生长到历代之兴衰。 但现在能看懂这本书的人,真的不多。《皇极经世书》最具代表的就是观物篇,也就是如何看待天地万物。“元、会、运、世”是邵康节用特殊的易学之象数和独特的数理逻辑创立的一套推算宇宙万物生灭兴衰的天体理论。 然而,什么是“元、会、运、世”呢?一般而言,这是中国古代所采用的很能符合官方与民众的使用需求的时间区隔单位。邵康节说:“天地亦物也,亦有数焉。” 他所追求的是一个足以解释天地之奥秘的理论,他从时、日、月、年、世的进展和积累中发现有重复着的十二、三十的倍数关系:十二时辰为一日,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三十年为一世。因此,可以遵照这一规则来推出更长的时间单位,例如,以十二世为一新的时间单位,称为“运”;再往上推则是三十运为一个单位,称为“会”,最后,则是十二会为一个单位,称之为“元”,有万物之始的意味。如此,这些时间单位间的关系则是:时积而成日,日积而成月,月积而成年,年积而成世,世积而成运,运积而成会,会积而成元。这样算下来,一个“元”的时间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刚好与释迦牟尼佛说的一个“劫数”是巧合的。 邵康节能够靠自己的心志,观天地之万物,上通天文,下达地理,能够用元、会、运、世来分世间,并且能够从甲子黄帝开始,到宋仁宗天圣元年癸亥,把每一年的大事预先准确地推断出来,真的是很伟大!在《皇极经世书》里面,邵康节能够把八卦的卦象重新定位,乾兑离震定为日月星辰,把巽坎艮坤定为火风水石。从邵康节的观物思想更知其伟大之处:“以天地观万物,则万物为万物。以道观天地,则天地亦为万物。”“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我们很难做到以天地观万物,凡事皆以我心来判断,我感觉好就是好,我认为不好就是不好,物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只是“我”的感觉不同罢了,以我观物,情也。情,偏而暗。 我们且不说以天地观万物或者以道观天地,我们先尝试跨越“我心”这个层级,已经很不错了。而邵康节能够以天地观万物,以道观天地,那真的是上下皆已贯通,要不然,邵康节怎么会曾一度与孔老先生齐名呢? 若能够跨越以“我执”、  “我心”来判断事物,这样就有可能使上下由“异”转为“同”,正因为九五爻的“利见大人”是言与义都相同,所以后来孔老先生在解释的时候才说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句话是点题。中孚卦的九二爻的《爻辞》讲了:“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糜之。”其实表达的意思也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孔老先生怕我们不明白,后面又接着解释什么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这些是常识,都不用细讲,世间万物无不如此,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水的流向,当然会朝湿润的地方;火也是,哪里干燥哪里就先着火,这就是万物“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表现。声音,声为阳,音为阴,声为天之阳,音为地之阴。上天给的声音就是风声、雷声,人属于地之物,所以我们形容自己是“五音不全”,而非“五声不全”。 “云从龙,风从虎。”云与风就代表气,云与风都是多变的。龙与虎其实是共性,我们很难描述龙,我们是龙的传人,对幻化的龙的概念已经是耳熟能详,几乎都能描述出龙的具体样子,神龙见首不见尾,非常神秘,变幻莫测的云如同随着龙翩飞。“风从虎”,虎虎风声,风像虎一样有能量与动力,是在进一步说明“利见大人”的言同与义同,用有形与无形的事物把内心真正追求的义表达出来了,先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已经把义和言描述清楚了,后面又进一步用常识具体来描述,让我们茅塞顿开。说孔老先生是万世师表真是一点都不为过,他能够将这些深奥的道理深入浅出的解释清楚,让我们对“义”与“言”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作”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起也。圣人有所作为,天下万物都在看着,说白了,就是圣人为天下万物代言。万物以天为本,向上发展;以地为本,向下扎根。也就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而万物又必须落地生根才能生长,这就是万物各依其类别,相互聚合的自然法则。 三皇五帝“圣人作而万物睹”的时候,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盛世。“则各从其类也”,这个“类”是自然的取象,圣人借用自然的取象来描述圣人出而万物各分其类开心生活的一种情状,同时也描述了圣人治理天下的功德。其实,即使圣人不出现,万物也一样生长,但是世界是全息同构的,我们很难去论证如果是无德之人当政,天下就会风不调雨不顺民不聊生,要不然,为什么所谓的盛世也会出现朝代更替呢?反过来讲,即使是圣人盛世的时候,也有天灾与人祸,但如果是仁君,能够像九五爻这样为天下百姓天下万物着想,万民与万物就会与君同心,共同尽全力抵抗灾难。这里给了我们启示,我们有没有达到我们内心的九五至尊呢?能不能达到我们人生的“飞龙在天”呢?我们能不能做到我们自己口出的言与内心的义相同呢?这里以物与物的相互感应引申到“圣人作,而万物睹”,得到“各从其类”的结论,以解释“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值得我们深思。 乾卦六爻皆以龙为象,一共有六龙,实际上是同一条龙在六种不同的时位制约下的六种表现形式。九五的爻象是“飞龙在天”,象征着这条龙经历了初之“潜”、二之“见”、三之“惕”、四之“跃”四个阶段,飞上了蓝天,圆满实现了自由翱翔的理想。这是比喻一个具有为君之德的领导人才在经历四个阶段的磨炼之后,逐步跃升到九五之尊的君位,最终克服了有德与无位的矛盾,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从龙的角度来看,蓝天只提供了实现理想的外在条件,自由翱翔才是理想的内在本质。对于一个真正具备龙德的君子来说,也是同样的情形。九五之尊的君位并非理想本身,而是作为一个外在条件,便于发挥领导的功能,创建“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的丰功伟绩。 1�3؈��

大定数如何起卦

皇极经世学的分支《大定数》 大定数杂记 先要熟悉几个口诀 一、干支所属八卦正数 其口诀诗曰: 中天大定数有因,壬甲戍亥乾九金。 戊子坎宫正三水,丙寅丑艮一土星。 辛属巳辰巽六木,乙癸未坤八土坤。 丁酉兑上金神二,可谓金石卦中寻。 星光解;以上口诀就是六十甲子的天干和支化成卦与正数的诗诀。如甲子柱,甲干据“壬甲戍亥乾九金。”属《乾》卦其数为九,子支据“戊子坎宫正三水,”为《坎》卦其数三,以天干所属《乾》卦为上卦,以地支所属《坎》卦为下卦,组成天水讼卦,其正数九加三为十二。 这是笫一歩的推演。 八卦策数加诀: 乾策十二合天工,坎七山成艮九中。 震索长男居五位,巽为长女宣八风。 南离单六坤十六,十七应知兑上逢。 先下干支数定卦,分宫照策加数同。 星光解;所谓“先下干支数定卦,”就是笫一歩的“干支所属八卦正数”的推演。“分宫照策加数同。”其技巧在“分宫”,即卜筮的六十四卦分八宫,为方便查卦所属八宫,现全部卦分宫录如下: 六十四卦名 乾为天 天风姤 天山遁 天地否 风地观 山地剥 火地晋 火天大有-乾宫八卦皆属金 坎为水 水泽节 水雷屯 水火既济 泽火革 雷火丰 地火明夷 地水师-坎宫八卦皆属水 艮为山 山火贲 山天大畜 山泽损 火泽暌 天泽履 风泽中孚 风山渐-艮宫八卦皆属土 震为雷 雷地豫 雷水解 雷风恒 地风升 水风井 泽风大过 泽雷随-震宫八卦皆木 巽为风 风天小畜 风火家人 风雷益 天雷元妄 火雷噬嗑 山雷颐 山风蛊-巽宫八卦皆属木 离为火 火山旅 火风鼎 火水未济 山水蒙 风水涣 天水讼天火同人-离宫八卦皆属火 坤为地 地雷复 地泽临 地天泰 雷天大壮 泽天夬 水天需 水地比-坤宫八卦皆属土 兑为泽 泽水困 泽地萃 泽山咸 水山蹇 地山谦 雷山小过雷泽归妹-兑宫八卦皆属金 笫一例甲子“讼”卦属於于《离》宫笫七卦,据“南离单六坤十六”诗诀,离宫所属的卦其策为六数,再据甲子正数为十二,即将策数乘正数的积加正数,即6*12+12=84,其甲子的大定数即为八十四也。 其余乙丑等六十甲子的大定数仿此推演。 四柱先天元数; 要将前面所得的六十甲子大定数平时所算的列成表,只要将八字四柱套入大定数,年月日时四柱加毕,再看出生年支 如在子、寅、辰、未、酉、亥六年之一的,再加七百二十错数。 如在丑、卯、巳、午、申、戍六年之一的,再加三百六十综数。 如某四柱;甲子年、丙寅月、戊寅日、壬子时 甲子84+丙寅10+戊寅72+壬子84+错数720=970。 四柱先天数推成皇极元、会、运、世。 先把算的四柱先天四位数,千位符元(年);百位符会(月)、十位符运(日)、个位符世(时) 据 《起卦数诀》“一艮二兑三为坎,四乃离宫五震雷。六巽八归坤厚地,九有乾门得意回。”分别分配八卦; 如癸丑、癸亥、甲子、丙寅八字算的先天数九五零 ○ 五 九 ○ 世 运 会 元 丙 甲 癸 癸 寅 子 亥 丑 时 日 月 年 震 乾 此命为木匠孤贫。按《大定数•金石篇》云:“乾巽冬生为失时,地支叠叠怕连珠,纹身绣体孤无比,粗艺随身度四时。”元为乾,又亥月冬生,加上寅、子、亥、丑错连四字,故有此命象。按数缺千即元,如在春生则无凶,因春为元也,不在春生,叫做元气无归,有两种可能性,即不是重拜父母就是破荡祖基。缺世仍无子孙矣 卦与四柱上下生克初歩吉凶判断原则; 1、 干支纳音生卦为泄气,贫贱,凶。 2、 干支纳音克卦为才气,以吉断。 3、 卦生干支纳音为生气,富足,以吉断。 4、 卦克干支纳音生为鬼,鄙贱疾夭,以凶断。 5、 但还要参之时令、格局。如春生得艮、震,此为“得时”可解凶。 6、 “符合”为干支适卦的纳甲或为禄,亦不以凶论。 元、会、运、世吉凶断数则; 元为定数,如缺千即为缺元也,按邵子元为太极无迹也,其缺不会对命运的祸福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元为春气,开物之府,如在春季生,名为“元气无归”,那对命运就有影响力,大定数认为“父母重拜,否则破荡祖基”。由此义引出起四柱八字在不推演数的情况下,如生在夏、秋、冬三季,八字中没有甲、乙、寅、卯、辰五字,又如何呢?应同样同大定数的得“归元”以吉断。此情况名为“虚一太极”,主命主聪明,有福寿。研究八字的易友有兴趣可以在实践中验证,有转吿我一声,不不要骂我误导惑众。声明一下,我是还没实验过,在此贴文只是这二天看《大定新编》所作的笔记,主要目的是引同好者共同研究而已。 会为“合数”,主初年。其功能管父母、兄弟、伯叔、外族、田宅,缺会即缺百,将有刑克疾夭破荡之凶兆,否则初主淹滞,或螟蛉庶生,盖会为夏气,乃是长物之府,夏生缺百最凶。有离袓之象。 若春秋冬生,八字无丙丁巳午未五字,名虚太极,聪明福寿,有此五字,与夏生缺同,若还元归元得局,其祸稍轻。 运为转数,缺运是无中宫,身禄之数在焉,身与禄缺,非夭即贫克害,否则中主狼狈,盖运为秋气,开物之府,秋生缺十,最凶。 若春夏冬生,八字无庚辛申酉戍五字,名虚一太极,聪明福寿,有此五字,与秋生缺同,若还元归元生成助之,又庶几。 世为变数,缺世是无子孙,或无末主,盖世为冬气,蔵物之府,冬生缺最凶。 若春夏秋生,八字无壬癸亥子丑五字,名虚一太极,聪明福寿,有此五字,与冬生缺同,若还元归元生成助之,又吉。 缺会以元归之,缺运以世归之,缺千百名“露顶”,缺十为“断桥”,缺零为“折足”,然五行又有喜缺者,须看缺数得局与不得局,方可断。 为何“七”用寄宫?这是应用“三天二地”之学说,古人认为“天园地方”,故有“方园图”卦列,而方园的周长求法用“三”与“四”,数学的园周长求法是“园者径一围三”,正方形的周长求法“方一围四”,天属阳为园,故阳全数是三,阴用其半,四分二,故只用二,此即“三天二地”,天三生水朩三行,地二故生火金二行,故只五数,如果用地四数加天三数,天地之数有七,而造化不成矣,故“七”用寄宫。另一说法,河图百六极数,天地之数,中宫十五,以七因之得百五,加一则为百六,名曰极数,盖数止用七,数至七则过中也。所以不用中之用也。三则一理,老阴之数穷于六,阴者地也,地之数穷则水火土石不留,凡人遇之则刑伤夭折,故七十二宫是陷宫。至于十是满数复归一。《大定数》、《范围数》均以“连山”卦序为数纳卦,或以“连山”理论有其另说法,以上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如在数理分析预测,我个人认为是相通的。正好象卜筮取卦各有不同方法,但断卦根据易数象分析是一样的。范围数的数理分析同样可以应用到大定数,尽管其起法不同。 应该说凡属於神煞只不过数理的符号而已,其大部分都有其理论根据。其理论系统也就相通。大定数的禄马等,实际与八字神煞取法是相通的。只是换成卦、数字来体现而已。亦就是在八字的基础上,综合纳甲、纳音、八卦、河洛数等,多出综合性的信息。大定数的神煞分析,有其独特的一面,要与年纳音或本柱纳音生克组成不同的吉凶效果。 七、 起中天会数 前面所记的仍为先天本命元数,元会运世,按邵子的《皇极经世》理论,元再分下去还有会之元、会之会、会之运、会之世,再分下去就更细了。 作为《大定数》命法将此法应用到命的行运中。先天元数即前面所起的元会心运世毎字管十六年,四柱共计六十四年。而中天数的元会运世自四十二岁起,每字管七年,计四七二十八年,用中天会数推算命运生命的笫一个危险期,即寿终之年。 在推演中天会数之前,首先要熟悉一下六十甲子的纳音的本数、生数、成数。 纳音五行: 水 火 木 金 土 本 数: 一 二 三 四 五 生 数: 7 14 21 28 35 成 数: 49 98 147 196 245 中天会数即将先天元数加上八字四柱纳音的生数,共算成若干,分成千百十零,简称元会运世,讲究一些即千为会之元、百为会之会、十为会之运、个为会之世也。 中天会数,男命每年除九,女命每年除八,得商数再减一倍数,即为寿终之年也。如有长生之气,又要继续推演后天运数来确定也。 八、起后天运数 后天运数,将中天数加四柱纳音的成数即为后天数。这是笫三个的元会运世数,精确点应该是千为运之元、百为运之会、十为运之运、个为运之世。 其运限从六十五管至寿终。 具体寿终之年亦用除数与中天除数方法是一样的。 中天与后天其起法区别,一个加纳音的生数,一个加纳音的成数。 在《大定数》书中一小注:“或曰不用加中天、后天恐反不验。”说明著书者自己也没弄明白该如何推算命运的寿数,故此法只能作为参考,有待我们自己实践去验证。 天水讼 ===> 甲子 大定数 = 84 地山谦 ===> 乙丑 大定数 = 162 艮为山 ===> 丙寅 大定数 = 10 泽雷随 ===> 丁卯 大定数 = 42 水风井 ===> 戊辰 大定数 = 54 火风鼎 ===> 己已 大定数 = 70 雷火丰 ===> 庚午 大定数 = 72 风地观 ===> 辛未 大定数 = 182 天地否 ===> 壬申 大定数 = 221 地泽临 ===> 癸酉 大定数 = 170 乾为天 ===> 甲戌 大定数 = 117 地天泰 ===> 乙亥 大定数 = 289 山水蒙 ===> 丙子 大定数 = 28 泽山咸 ===> 丁丑 大定数 = 54 水山蹇 ===> 戊寅 大定数 = 72 火雷噬嗑 ===> 己卯 大定数 = 81 雷风恒 ===> 庚辰 大定数 = 66 巽为风 ===> 辛已 大定数 = 54 天火同人 ===> 壬午 大定数 = 91 坤为地 ===> 癸未 大定数 = 136 天地否 ===> 甲申 大定数 = 221 地泽临 ===> 乙酉 大定数 = 170 山天大畜 ===> 丙戌 大定数 = 100 泽天夬 ===> 丁亥 大定数 = 187 坎为水 ===> 戊子 大定数 = 24 火山旅 ===> 己丑 大定数 = 35 雷山小过 ===> 庚寅 大定数 = 108 风雷益 ===> 辛卯 大定数 = 99 天风姤 ===> 壬辰 大定数 = 195 地风升 ===> 癸已 大定数 = 84 天火同人 ===> 甲午 大定数 = 91 坤为地 ===> 乙未 大定数 = 136 山地剥 ===> 丙申 大定数 = 117 兑为泽 ===> 丁酉 大定数 = 36 水天需 ===> 戊戌 大定数 = 204 火天大有 ===> 己亥 大定数 = 169 雷水解 ===> 庚子 大定数 = 48 风山渐 ===> 辛丑 大定数 = 70 天山遯 ===> 壬寅 大定数 = 130 地雷复 ===> 癸卯 大定数 = 221 天风姤 ===> 甲辰 大定数 = 195 地风升 ===> 乙已 大定数 = 84 山火贲 ===> 丙午 大定数 = 50 泽地萃 ===> 丁未 大定数 = 180 水地比 ===> 戊申 大定数 = 187 火泽睽 ===> 己酉 大定数 = 60 雷天大壮 ===> 庚戌 大定数 = 238 风天小畜 ===> 辛亥 大定数 = 135 天水讼 ===> 壬子 大定数 = 84 地山谦 ===> 癸丑 大定数 = 162 天山遯 ===> 甲寅 大定数 = 130 地雷复 ===> 乙卯 大定数 = 221 山风蛊 ===> 丙辰 大定数 = 63 泽风大过 ===> 丁已 大定数 = 48 水火既济 ===> 戊午 大定数 = 56 火地晋 ===> 己未 大定数 = 156 雷地豫 ===> 庚申 大定数 = 78 风泽中孚 ===> 辛酉 大定数 = 80 乾为天 ===> 壬戌 大定数 = 117 地天泰 ===> 癸亥 大定数 = 289 九、流年数 将算出的先天元数加上太岁流年的大定数即为流年数。得四位数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如没有千位数,将百位管春夏,无个位将十位管秋冬。 流年的吉凶看有无归元、还元、禄马、天喜等与凶神。并参见本命八字有没相应,吉星相应便吉,凶星相应便凶。并也身数为紧。 所谓相应,如本命卦带凶煞,又逢此卦流年,或太岁还元,或与岁相冲,都可叫相应。如书云:凶星与太岁相冲祸不可言,吉星与太岁相合福自天来。 有以卦前后断吉凶,如坤在乾前;兑在离前,其年作事反复。 十、起月日数 流年数加月建数得月数,以千百为上旬,十位为中旬,个位为下旬,以此断流年中的流月之吉凶。 将月数加日建的大定数即日数,便见一日之事吉凶,须凭星辰考之。 月数吉凶节要; 1、先看流年,流年吉,月数吉,其福应在此月,流年凶,月数凶,其祸应在斯时。 2、最吉者月家禄在身,最凶者亡神血光同来。此月必病,以卦象断之。 3、要分男女之分别,如男命,先阴后阳,从微著显,女命反是。 4、羊刃与花柳同来,必有人上门寻祸。见白衣损财孝服。血光羊刃疮疾或不测。 5、马逢鞭策或饮泉主变动。逢一七数主不宁。 元会运世求法。在命法中的异同,皇极数起例种种: 一、把所起得的卦(正卦),上下卦分别配策数相加, (相当於「三要」,正像高手所讲的「命卜合一之法」吧,) 然后再把年月日时的干支配六十甲子天地立成定数相加,得数再加上阴阳加策, (《大定数新编》就以此为起点,少了正卦。) 除去年除数,即可得到卦策数。此卦策数便可配以元会运世推算。 (《大定数新编》;四柱加策数毕,复照当生命支,子寅辰未酉亥加七百二十。丑卯巳午申戍加三百六十以断。是以当生年支的策数加之) 此卦策数便可配以元会运世推算。 (四柱的元会运世推算。以此为千、百、十、零)。 (元为「定数」,会为「合数」,运为「转数」,世为「变数」如缺「千」数,谓缺元也,元为太极,无迹也,缺之不为祸福,因元为春,开物之府,如果当生在春季,又缺千,就不是「不为祸福」了,是叫「元气无归」,不吉,命主有两种迹象,「父母重拜」或是「破荡袓基」。 二、把所起得的卦(正卦),上下卦分别配策数相加,然后再把年月日时的干支配六十甲子天地立成定数相加,得数再加上阴阳加策,除去年除数,即可得到卦策数。此卦策数便可配以元会运世推算。 三、河洛理数起出的卦配成元会运世皇极数 河洛卦的先天策数化成「元会运世」诀: 看演得何卦,阴阳数得若干,为袓数,分上下体动爻因之,如上卦动,则以动爻因十而加大数,以卦数因零而加小数,次加本卦祖数及动爻,并上下错综数,合成千百十零,分为元会运世。 子(老阳) 寅(老阳) 辰(老阳) 午(少阳) 申(少阳) 戌(少阳) 乾(甲) 112 137 209 119 228 248 艮(丙) 035 034 039 057 131 135 坎(戊) 062 107 075 070 222 225 震(庚) 083 129 094 107 099 266 乾(壬) 105 158 202 112 249 249 丑(少阴) 卯(少阴) 巳(少阴) 未(老阴) 酉(老阴) 亥(老阴) 坤(乙) 190 228 098 300 177 303 兑(丁) 061 058 083 187 086 222 离(己) 049 116 091 171 095 190 巽(辛) 105 120 136 270 101 163 坤(癸) 183 249 091 293 198 296

皇极经世书

《皇极经世》是宋代学者邵庸毕生研究周易而自创的经天纬地之预测学。根据河洛数理,周易阴阳,天地物理,人类进化的推衍,创立了“元、会、运、世”一套有规律的预测方法。129600年为一元,为人类的一个发展周期,在“大算数”里仅一天而已。每元12会,各10800年。每会30运,各360年。每运12世,各30年。元会运世各有卦象表示,每年亦有卦象表示其天文、地理、人事发展变化。只要洞其,用其生化之理,天地万物之生命运程,皆了然于心,人类历史、朝代兴亡、世界分合、自然变化皆未卜先知矣。 【图书介绍】 出版缘起 《宋史·道学传》首列周程张邵朱六子,百世同称大儒。今《太极通书》及程朱之学弦诵遍宇内,而横渠、康节之言独苦其艰深玄奥,人不敢涉其藩篱。夫二子于前圣未辟之奥,凭其妙悟神契,渊然独造幽微。今人幸生众贤之后,反畏险疑阻,不能循途以窥牖,自弃何亟耶? 《皇极经世》凡十二卷,其一之二则总元会运世之数,《易》所谓天地之数也。三之四以会经运列世数,与甲子下纪帝尧至于五代历年表,以见天下离合治乱之迹,以天时而验人事者也。五之六以运经世列世数,甲子下纪帝尧至于五代,《书》、《传》所载兴废治乱、得失邪正之迹,以人事而验天时也。自七之十则以阴阳刚柔之数,穷律吕声音之数。以律吕声音之数,穷动植飞走之数。《易》所谓万物之数也。其十一至十二则论《皇极经世》之所以为书,穷日月星辰飞走动植之数,以尽天地万物之理;述皇帝王伯之事,以明大中至正之道。阴阳之消长,古今之治乱,邵子尽之矣。故书谓之《皇极经世》,篇谓之《观物篇》焉。 邵子之书,元会运世、声音唱和诸篇,如《易》之《上经》、《下经》,观物十二篇之文,如《易》之《系辞》。其书所录各图,皆邵子之所精义所在,不可不精研而细玩也。 提 要 《皇极经世书》六十四卷,宋邵雍撰。邵子数学本于李挺之、穆修,而其源出于陈抟。当李挺之初见邵子于百泉,即授以义理性命之学。其作《皇极经世》,盖出于物理之学,所谓“<易》外别传”者是也。其书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起于帝尧甲辰,至后周显德六年己未。而兴亡治乱之踪,皆以卦象椎之。朱子谓:“皇极是推步之书。”可谓能得其要领。朱子又尝谓:“自《易》以后无人做得一物如此整齐,包括得尽。’’又谓:“康节《易》看了,却看别人的不得。”而张潦亦谓:“此书本以天道,质以人事,辞约而义广,天下之能事毕矣。”盖自邵子始为此学,其后自张行成、祝泌等数家以外,能明其理者甚鲜,故世人卒莫穷其作用之所以然。 其起而议之者则曰:“元会运世之分,无所依据。十二万九千余年之说,近于释氏之劫数。水、火、土、石,本于释氏之地、水、火、风。且五行何以去金去木?乾在《易》为天,而经世为日;兑在《易》为泽,而经世为月。以至离之为星,震之为辰,坤之为水,艮之为火,坎之为土,巽之为石,其取象多不与《易》相同,俱难免于牵强不合。”然邵子在当日,用以占验,无不奇中,故历代皆重其书。且其自述大旨,亦不专于象数。如云:“天下之事始过于重,犹卒于轻;始过于厚,犹卒于薄。”又云:“学以人事为大。”又云:“治生于乱,乱生于治。圣人贵未然之防,是谓<易》之大纲。”又云:“天下将治,则人必尚义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利也。尚义,则谦让之风行焉;尚利,则攘夺之风行焉。”类皆立义正大,垂训深切,是《经世》一书,虽明天道而实责成于人事。洵粹然儒者之言,固非谶纬术数家所可同年而语也。 序 宋庆历中,康节邵先生隐处山林,冬不炉,夏不扇,盖心在于《易》,忘乎其为寒暑也。犹以为未至,糊《易》于壁,心致而目玩焉。邃于《易》理,欲造《易》之数而未有征也。一日午睡,有鼠走而前,以所枕瓦枕投击之,鼠走而枕破。觉中有字,取视之:“此枕卖与贤人康节,某年月日某时,击鼠枕破。”先生怪而询之陶家,其陶枕者曰:“昔一人手执《周易》憩坐,举枕其书,必此老也。今不至久矣。吾能识其家。”先生偕陶往访焉,及门,则已不存矣,但遗书一册谓其家人曰:“某年某月某时,有一秀士至吾家,可以此书授之,能终吾身后事矣。”其家以书授先生,先生阅之,乃《易》之文,并有诀例。推例演数,谓其人曰:“汝父存日,有白金置睡床西北窖中,可以营葬事。”其家如言,果得金。先生受书以归,后观梅,以雀争胜,布算,知次晚有邻人女折花,堕伤其股。其卜盖始于此,后世相传,遂名《观梅数》。又后算落花之日,午时为马所践毁;又算西林寺额,知有阴人之祸。凡此,皆所谓先天之数也。盖未得卦先得数也。以数起卦,故曰先天。若夫见老人有忧色,卜而知老人有食鱼之祸;见少年有喜色,L而知有婚聘之喜;闻鸡鸣,知鸡必烹;听牛鸣,知牛当杀。凡此,皆后天之数也。盖未得数先得卦也。以卦起数,故曰后天。一日,置一椅,以数推之,书椅底曰:‘‘某年月日,当为仙客坐破。”之期,果有道者来访,坐破其椅。仙客愧谢,先生曰:“物之成毁有数,岂足介意,且公神仙也,幸坐以示教。”因举椅下所书以验,道者愕然趋起出,忽不见。乃知数之妙,虽鬼神莫逃,而况于人乎?况于物乎?

皇极经世应用

1、皇极经世中的排法是去掉乾坤坎离四卦,甲子为复卦,甲午为后挂,左右各30卦顺对六十甲子。 2、留指爪好像有另外一种排法。可问之。 3、此外,六十四卦对应五行也可排列,比如甲子排为解卦,既济排为壬午之类不一而足,也可实用的。

皇极经世书讲的是什么

1.《皇极经世书》是宋代邵雍撰哲学著作。

该书是一部运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著作,以河洛、象数之学显于世。

2.《皇极经世书》共十二卷六十四篇。首六卷《元会运世》凡三十四篇,次四卷《声音律品》凡十六篇,次《观物内篇》凡十二篇,末《观物外篇》凡二篇。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末二篇是门人弟子记述。

3.据晁说之所作《李之才传》,邵子数学本於之才,之才本於穆修,修本於种放,放本陈抟。当之才初见邵子於百泉,即授以义理、物理性命之学,《皇极经世》盖即所谓物理之学也。

4.其书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起於帝尧甲辰,至后周显德六年己未,凡兴亡治乱之迹,皆以卦象推之。厥后王湜作《易学》,祝泌作《皇极经世解起数诀》,张行成作《皇极经世索隐》,各传其学。

4.《朱子语录》尝谓自《易》以后,无人做得一物如此整齐,包括得尽。又谓康节《易》看了,都看别人的不得。其推之甚至。然《语录》又谓《易》是卜筮之书,与伏羲之卦象大异。至近时黄宗炎、朱彝尊,攻之尤力。夫以邵子之占验如神,则此书似乎可信,而此书之取象配数,又往往实不可解。

皇极经世书的年表

《皇极经世》“经世”,始于公元前2577年,止于公元1023年,时间跨度为3600年。其中有人事标注者,则始于公元前2357年“唐尧”,止于公元963年宋太祖建隆四年,时间跨度为3320年,此即邵雍所谓之“中间三千年”。可用下表简要概括《皇极经世》“以运经世”的内容:巳会 180运— |— 2149世(公元前2577年——2548年)||—2155世(公元前2397年——2368年)||—2156世——甲午(公元前2367年)||||—甲辰(公元前2357年)“唐帝尧肇位于平阳……”||—癸亥(公元前2308年)唐尧五十年|—2157世——甲子(公元前2337年)“唐帝尧二十一年”||—癸巳(公元前2308年)唐尧五十年|—2158世——甲午(公元前2307年)“唐尧五十一年”||—癸亥(公元前2278年)虞舜八年|—2159世(公元前2277年——2248年)|—2160世(公元前2247年——2218年)午会 181运— |—2161世——甲子(公元前2217年)“夏王禹八年”||—癸巳(公元前2188年)“夏太康”······|—2266世——甲午(公元934年)“后唐闵帝从厚元年”||| ·||—己未(公元959年)“周征契丹……赵匡胤近位检校太傅”||—癸亥(公元963年)|—2267世(公元964年——993年)|—2268世(公元994年——1023年)这“中间三千年”的历史大事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纠正了前史中的一些错误。司马光向皇帝进《资治通鉴》,时当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已是邵雍去世后七年。邵雍与司马光过从甚密,二人必当于学术方面有所切磋。邵雍的《皇极经世》对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当有一定的影响,而皇帝准许司马光借用之龙图、天章阁、三馆、秘阁书籍,邵雍亦当引为参考。邵雍《安乐窝中一部书》及《书皇极经世后》之诗作于公元1072年(邵雍时当62岁),由这几首诗可知《皇极经世》成书时间及其大致内容。至于今见《皇极经世》中“以元经会”及“以会经运”之内容,我们亦可整理作两张简表:“以元经会”简表:日(元)甲 1月(会) 子1 星(运) 甲1 至亥10 辰(世)子1 至亥120甲11 至亥20 辰(世)子121至亥240甲21 至亥30 辰(世)子241至亥360丑 2 星(运) 甲31 至亥40 辰(世)子361至亥480甲41 至亥50 辰(世)子481至亥600甲51 至亥60 辰(世)子601至亥720寅 3 星(运) 甲61 至亥70 辰(世)子721至亥840甲71 至亥80 辰(世)子841至亥960 开物星己76甲81 至亥90 辰(世)子961至亥1080卯4 星(运) 甲91 至亥100 辰(世)子1081至亥1200甲101 至亥110 辰(世)子1201至亥1320甲111 至亥120 辰(世)子1320至亥1440辰 5 星(运) 甲121 至亥130 辰(世)子1441至亥1560甲131 至亥140 辰(世)子1561至亥1680甲141 至亥150 辰(世)子1681至亥1800巳6 星(运) 甲151至亥160 辰(世)子1801至亥1920甲161 至亥170 辰(世)子1921至亥2040甲171 至亥180 辰(世)子2041至亥2160午 7 星(运) 甲181 至亥190 辰(世)子2161至亥2280甲191 至亥200 辰(世)子2281至亥2400甲201 至亥210 辰(世)子2401至亥2520未 8 星(运) 甲211 至亥220 辰(世)子2521至亥2640甲221 至亥230 辰(世)子2641至亥2760甲231 至亥240 辰(世)子2561至亥2880申9 星(运) 甲241至亥250 辰(世)子2881至亥3000甲251 至亥260 辰(世)子3001至亥3120甲261 至亥270 辰(世)子3121至亥3240酉10 星(运) 甲271至亥280 辰(世)子3241至亥3360甲281 至亥290 辰(世)子3361至亥3480甲291 至亥300 辰(世)子3481至亥3600戌11 星(运) 甲301至亥310 辰(世)子3601 至亥3720甲311 至亥320 辰 (世)子3721至亥3840 闭物星戌315甲321 至亥330 辰(世)子3841至亥3960亥12 星(运) 甲331至亥340 辰(世)子3961至亥4080甲341 至亥350 辰(世)子4081至亥4200甲351 至亥360 辰(世)子4201至亥4320“以会经运”简表:寅会之中“开物” 始76运(901世公元前40017年)——90运卯会 91运——120运辰会 121运——150运巳会 151运——180运至180运2149世始以干支纪年,至2156世甲辰(公元前2357年)标注“唐尧”,2158世甲辰“洪水方割命鲧治之”、癸丑“徵舜登庸”、乙卯“荐舜于天命之位”、丙辰“虞舜 正月上日舜受命于文祖”,2159世癸未“帝尧殂落”、丙戌“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2160世丙辰“荐禹于天命之位”、丁巳(公元前2224年)标注“夏禹 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至2160世末癸亥(公元前2218年)为禹七年。午会 181运——210运其中181运2161世——190运2280世末为干支纪年,人事标注始2161世癸酉(禹十七年)“舜陟方乃死”,止2270世丁巳(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邵雍去世年)。191运——210运只列运数。未会 211运——240运申会 241运——270运酉会 271运——300运戌会 301运——315运(戌会之中“闭物”,始公元46384年)《皇极经世》卷一、卷二“以元经会”的内容只列世数而不及年。每世为一列,两卷内容总4320列。自2157世列下记“唐尧二十一”至2270世列下记“宋仁宗三十二”,为有帝王纪年内容。如果继续往后推:1894年为2298世之始,当清光绪二十年,1924年为2299世之始,当中华民国十三年,1954年为2300世之始,当中华人民六年,1984年为2301世之始,当中华人民三十六年……《皇极经世》“以会经运”内容的时间跨度为86400年(公元前40017年——公元46383年),人事标注自公元前2357年“唐尧”至公元1077年“宋神宗十年”,时间跨度为3434年。“开物”至“闭物”之始总计86400年,“开物”前有27000年,“闭物”后有16200年,合计129600年。显然,有了邵雍元会运世之说,以“以运经世”的内容即可反推出“以会经运”及“以元经会”的内容。其间人事纪录都是起于唐尧肇位而终于后周显德六年。只不过纪时有长短、纪事有详略之不同而已。我们从邵雍的有关诗中得知,其所谓的《皇极经世》的内容是“中间三千年”的历史大事记。又从其弟子张岷的记述(《张岷述邵雍行略》:先生治《易》、《书》、《诗》、《春秋》之学,穷意、言、象、数之蕴,明皇、帝、王、霸之道,著书十余万言,研精极思三十年。观天地之消长,推日月之盈缩,考阴阳之度数,察刚柔之形体,故经之以元,纪之以会,始之以运,终之以世。又断自唐、虞,迄于五代,本诸天道,质以人事,兴废治乱,靡所不载。其辞约,其义广;其书著,其旨隐。)邵雍“著书十万余言”,则进一步得知原本《皇极经世》必不是今见之冗长版本,除却《观物篇》(程颢《邵雍先生墓志铭》:有《问》有《观》,以饫以丰。)数万字之外,原本《皇极经世》也只能是“经世”的“三千年”历史大事记内容。由此可见,今见之《皇极经世》中之“以运经世”及《观物(内)篇》是为邵雍亲笔著述内容,而其余则为其子邵伯温辑入并有所扩展之内容。四库馆臣谓邵雍之书“能明其理者甚鲜”,其原因则在于“其书浩繁”,而邵雍弟子张岷则称邵雍著述“其辞约,其义广”,显然矛盾。究其根本,“浩繁”的原因就在于邵伯温的整理过程中加入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其祖父的声音律吕之作,又扩展了“以元经会”及“以会经运”的版面,遂使得是书积板达“千三百余板”。如此,焉能不“浩繁”?《四库全书总目·皇极经世书提要》《皇极经世书》十二卷,宋邵雍撰。邵子数学本于李挺之、穆修,而其源出于陈抟。当李挺之初见邵子于百原,即授以义理性命之学。其作《皇极经世》,盖出于物理之学,所谓《易》外别传者是也。其书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起于帝尧甲辰至后周显德六年己未。而兴亡治乱之迹,皆以卦象推之。朱子谓“《皇极》是推步之书”,可谓得其要领。朱子又尝谓“自《易》以后,无人做得一物如此整齐,包括得尽”;又谓“康节《易》看了,却看别人的不得”。而张岷亦谓此书“本以天道质以人事,辞约而义广,天下之能事毕矣”。盖自邵子始为此学,其后自张行成、祝泌等数家以外,能明其理者甚鲜,故世人卒莫穷其作用之所以然。其起而议之者则曰,元会运世之分无所依据;十二万九千余年之说近于释氏之劫数;水火土石本于释氏之地水火风,且五行何以去金去木?乾在《易》为天,而《经世》为日,兑在《易》为泽,而《经世》为月,以至离之为星,震之为辰,坤之为水,艮之为火,坎之为土,巽之为石,其取象多不与《易》相同,俱难免于牵强不合。然邵子在当日用以占验,无不奇中,故历代皆重其书。且其自述大旨亦不专于象数,如云“天下之事,始于重犹卒于轻;始过于厚犹卒于薄”,又云“治生于乱,乱生于治。圣人贵未然之防,是谓《易》之大纲”,又云“天下将治,则人必尚于义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于利也。尚义则谦让之风行焉;尚利则攘夺之风行焉”,类皆立义正大,垂训深切。是《经世》一书,虽明天道而实责成于人事,洵粹然儒者之言,固非谶纬数家所可同年而语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