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卦详解国易堂吉凶,萃卦是什么卦
曾仕强易经下坤上兑卦详解
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
姤是遭遇的意思,万物相遇了以后,就聚合起来,所以接着是萃卦
永结同心 前程锦绣
45、萃卦 泽地萃
《萃》(下坤上兑) 第四十五
君子坦荡聚正道,思路昏懵měng招讥笑;
寻师觅友求相合,赴约无缘祭宗庙。
为人谨慎避险陷,身居要职防骄傲;
守正不解涉世难,疼失根基有凶兆。
【原文】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译文】 萃卦:通泰。王到宗庙举行祭祀。占得此卦,利于会见贵族王公,亨通,这是吉利的贞兆。用牛牲祭祀,也很吉利,并且出行吉利。
萃,聚也。假,感格也,犹言以至诚美德感格祖考、神灵。大牲,牛。古代以牛为祭祀所用之重大牺牲品。
孔颖达曰:萃,聚也,能招民聚物,使物归而聚己,故名为萃。
龚焕曰:假字,疑当作「昭假列祖」之假,谓感格也。王者致祭于宗庙,以己之精神感格祖考之精神,所以为萃也。
内卦“坤”占人物为‘众人’,占人事为‘众多’,所以泛指为万物。外卦为“兑”占天时为‘雨泽’为泽,万物聚于泽中,故称谓《萃》卦。聚乃通也,亨。
九五爻得位居中为君位,所以称谓“王”;2、3、4互“艮”占静物为‘闾lǘ里巷的门寺’为庙;3、4、5互‘巽’占人事为‘志向’为人;“王假有庙”,是称谓“王”心以至诚,格于宗庙而有事。
李士鉁曰:兑为泽,水之聚也;坤为地、为众,人之聚也。货聚于市,百工之用通,人聚于国,彼此之志通。
九五爻得位,所以称曰“利见大人”。
李光地曰:王假有庙者,神人之聚也;利见大人者,上下之聚也;用大牲吉,广言群祀,由假庙而推之,皆所以聚于神也;利有攸往,广言所行,由见大人而推之,皆所以聚于人也。
六二与九五应予,大‘坎’伏“离”象占时序为‘夏五月’为夏卦,所以称为“亨”;外卦“兑”占时序为‘秋八月’为秋卦,称为“利”;六三至上六为大‘坎’象,坎占时序为‘冬十一月’为冬卦,称为“贞”;因此爻辞为“亨,利贞”。
刘沅曰:无形的萃,莫大于假庙,神人之心通;有形的萃,莫利于见大人,君民之心通,故亨。
外“兑”占动物为‘羊’;大“坎”占动物为‘猪’;为豕;内“坤” 占动物为为‘牛’;皆是大牲,有事于宗庙用之而吉利。
李士鉁曰:奉先报本,天下之心系焉;用大牲者,祭祀之重典也;得天下之大,不以自有,致天下之财,不以自奉,备物致敬,与万方共敦反本复始之思,此王者所以聚天下也。
利有攸往。谓六二应九五,两爻居中得位,五爻又为君为天子位,有应则为顺天命,所以称谓“利有攸往”。
萃卦下坤地,人之所聚也;上兑泽,水之所聚也,故萃卦象征会聚之意。君王以至诚美德感格祖考、神灵,因以会聚人心,以保有宗庙祭祀,而长保社稷。并利于此时出现大人,以聚集民心,则能万事亨通。惟必须固守正道而行。当萃之时,应以隆重的牛为牺牲,以祭祀祖先神灵,而维系人心,则可获吉祥。并利于此时有所前往而大有作为。
《序卦传》曰:“萃者,聚也。”《萃》卦即揭示事物“会聚”之理。
初六阴爻,上应九四,但前面隔有二阴,三又上承九四,故初爻对九四疑虑重重,不能自守至终,若能求合于四,四必应之,故前往无咎;六二阴而居中,上应九五,必得其提携相聚,故无咎害;六三失位无应,虽求聚心切却不得,若往比九四,亦可无咎,但毕竟所聚非正,故小有遗憾;九四下据三阴,可谓大吉,但居不当位,当以“大吉”救之;九五高居尊位,可以无咎,但三阴已被九四所据,故须修德以取信于众;上六以阴乘阳,内无应援,求聚不得,但能知惧,故可无咎。
占得这一卦,王可以进入宗庙祭祀;宗庙是祖先灵魂聚集的场所,也是子孙精神集中的所在,象徵一心一德。聚集成为群众,就需要治理,否则陷入混乱;所以,出现品德高尚的伟大人物,领导群众,当然有利,才能亨通。不过,聚集应以动机纯正为条件,动机不纯正的聚集,祇有造成祸乱,有害无益。聚集就能日益丰富,在祭祀祖先时,奉献大的牺牲,虽然浪费,也会吉祥。下卦“坤”是牛,象徵大的牺牲。聚集使物资丰富,民心一致,就可以积极前进,从事伟大的事业了。
卦辞这里有点怪诞,君王已至高无上,怎么还要“假有庙”和“利见大人”?原因是本卦上接《姤》卦,现在“君王”地位并不稳固,不过也没有人比他实力更强,所以只要“假有庙”并得“大人”帮助,前途还是比较亨通的。“亨,利贞”,是说亨通还是有条件的,要坚守正道才比较有利。究竟什么是正道呢?卦爻辞说明的都是。“大牲”,大牲口,比如牛、羊、猪都算,“用大牲吉”,意即用大牲作祭祀品,这样做才能吉祥。
《周易》一般都倡导薄祭,怎么这里忽然反了呢?原因和前面“王假有庙”一样,这是为显示实力,或暗示有足够实力,祭品仪式后分享民众,这还可以邀买人心。越是实力不足越要显示实力,不如此就可能遭到别人攻击。“利有攸往”,有利于有所前往。这一点毫无疑问,地位还不够稳固,更应该有所前往,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周易》上经皆不言“天地万物之情”,唯下经言之。盖上经始于乾坤偏于天道,故乾坤泰否豫复等卦皆言“天地”。下经始于咸恒,偏于人道,故咸、恒、萃《彖》皆言“天地万物之情”,于咸见情之感通,于恒见情之永久,于萃见情之和敬。家人、归妹《彖》言“天地之大义”,义,情义也,大壮《彖》言“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大壮,情之盛也。
郑玄曰:萃,聚也。坤为顺。兑为悦。臣下以顺道承事其君,悦德居上待之。上下相应,有事而和通,故曰“萃,亨”也。假,至也。互有艮巽,巽为木,艮为阙。木在阙上,宫室之象也。四本震爻,震为长子。五本坎爻,坎为隐伏。居尊而隐伏,鬼神之象。长子入阙升堂,祭祖祢之礼也。故曰“王假有庙”。二本离爻也。离为目,居正应五,故“利见大人”矣。大牲,牛也。言大人有嘉会时可干事,必杀牛而盟,既盟则可以往,故曰“利往”。
泽地萃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坤,坤为地。有泽淹大地,洪水横流之象。用比喻政事丛杂,危机四伏。以警戒君子顺天任贤,防范未然,所以卦名曰萃。
泽泛滥淹没大地,人众多相互斗争,危机必四伏,务必顺天任贤,未雨绸缪,柔顺而又和悦,彼此相得益彰,安居乐业。萃,聚集、团结。
《萃》卦是论述君王与天下贤士及英雄豪杰聚萃于朝廷一堂之卦,此卦中谈了君王们应如何在这些聚萃中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应付一些发生的情况。
游鱼戏水被网惊,跳过龙门身化龙,三尺杨柳垂金钱,万朵桃花显你能。
《萃》卦阐述聚集的问题,群体结合的原则,指草的丛生状态引申为聚集。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类群表示的就是聚集。自然、社会都是在聚集的状态中生存、进化和发展的,聚合要有领导。卦中四阴阴爻,代表聚合的物件,两阳爻代表聚集的主体,特别是九五,更是凝聚的核心。《易经》认为群体结合不易,稍一不慎就会出事,所以提醒要守正防患。
萃原义是丛生的草,有聚集的含义。这一卦,下卦“坤”是顺,上卦“兑”是悦,愉悦而且顺从,象徵安居乐业,于是聚集。又上卦“兑”是泽,下卦“坤”是地,水在地上聚集成泽,滋润万物,为民造福,用来比喻聚集。另外,这一卦的九五,刚毅中止,相应的六二,柔顺中正,以中正聚集,相得益彰;所以,命名为“萃”,以象徵万物汇萃聚集。
《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三十六计“声东击西”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人在年轻的时候,心意时常散乱感情困惑,都了一定年纪后,因为阅尽人间沧桑的缘故,会发出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慨。)
‍
看懂“萃”的卦象,认清人间浮世绘
“萃”,本义为草木茂盛,不同译者将其译为聚、悴、瘁、卒,都对。看卦画:鸢。 “萃”真正的含义是什么?通常而言,萃是草木茂盛之义,喻为欣欣向荣,引申为“聚”。萃也写作卒,卒是因病而亡,引申为终止。萃古文通假为悴或瘁,悴是因忧愁而生病,瘁是因劳累而生病。其实这些解释都有道理。 泽地萃,地上有泽,草木繁盛之象,收获在望。周易特别强调要做好武备,以备不虞,看来抢夺丰收成果的事情屡见不鲜。少女居上处外,老母失位居下处内,还真是要注意一下小女孩的安全。 萃卦是非常典型的一字多意、一卦多意,这也是读易常纠结之处,各家注本,彼此常常风马牛不相及。彖曰: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原来“萃”就是浮世绘,是江湖。爻辞中描绘的场景就是:有人不讲诚信,社会乱象纷纷,有人嚎啕,有人大笑,有人叹息,有人抽泣,有人忧劳,有人病倒,有人独善其身,有人兼济天下。这就是“萃”的本象、真相。升、萃互为覆卦,升的越高,你就看到的越乱,你还想升吗? 萃,因风而升,既可能是鸿鹄燕雀,也可能是风筝纸鸢。我们常讲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百废待兴,需要正直、有才干的人解民于倒悬。位高权重,对能力相符且心志坚定的大鹏之才,恰如扶摇之风,萃为盛,为聚;但对志大才疏、被社会风气裹挟而行的木偶纸鸢,哪一日不是风刀霜剑,萃为患,为病;对贪恋权位、钻营投机的燕雀屑小,风起之日,就是末日,卒。 【说明】 1、世间乱象,如何才能做到正确合理的判断取舍呢?今人相信科学,而远古先民更相信冥冥中的神灵给予人类的启示,也就是所谓的“通神”。华夏先贤的伟大之处在于顺应历史潮流,在2500年前,就明确提出“通神”的本质在于“敬畏忠诚庄信”,将“通神”提升到“德”的层面,进而确立了华夏文明中理性的至高地位。当下警惕死灰复燃之际,我们也要怀着虔敬之心体会古人的真诚,因为同样要警惕人类自大狂的横行无阻。 2、研究卦象,类似中医诊脉,需要辨证。比如将升、萃二卦用于人事,人的才干、品德有高有低,人所面临的机遇、风险有大有小,所以在具体情境中,结果自然有所不同,有人取得成就、有人庸庸碌碌、有人身陷囹圄。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系辞》),而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德、学、才、识,能够在机遇面前,做出正确的取舍,这也是“知止”之道。古人讲:“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知止就是避祸,知止就是求福,祸福何尝不是自取。 3、“敬畏忠诚庄信”,简言之,“祭神如神在”。认识自己,“毋自欺,必慎独”,这不是说说而已,离地三尺有神灵,这个神灵就住在我们的心里,做多少,畜多少,报应不爽。古人的这份虔敬之心,同样适用于科学研究和理性预测。
算卦高手进
公元1987年8月20日13时50分出生 一九八九年 九月 十四日 亥时 性格: 丙是威势猛烈的阳之火,熊熊的燃烧能令铁为之熔化。因此,丙日出生的人精力充沛,猛势所超之处可得权威与名声,会倾出所有的热情追求自己的理想。 光明正大的丙有不能隐瞒事物的短处,因而会聒噪的诉说或倾吐自己的心事。 丙的性格就像火一样,瞬间燃烧又倏地消灭,此外,由于自认才智过人,多半成懒惰者,总想自己拥有满腔的热情就已足够,毋须认真努力。 丙午日生的人个性激烈,如果容易亲近也容易离开的性格过强,最后必会落得孤单一人,为了不招人排斥,应尽量克制卖弄权威。 恋爱: 丙日生的人都是热情的恋人,一旦喜欢某个人,会毫不犹豫地积极追求,而这种果敢正是这型人的利器,尽管初次会面,只是判断是“自己的型”就会省略写信或打电话等磨蹭的手续,直接向对方提出邀约。 这型的男人多恋情,有妻妾同居的热情倾向,拥有超越常识范围的开放恋爱观,他能在同时期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大谈各种不同的恋爱,其技巧之高堪称行家。 说他能干是好听的话,事实上难以控制逾越正是火的性质,一旦“谈恋爱”的倾向增强,虽然不甚有兴趣,但仍会追求别人的女友,或勾引上司的太太以致出现危险的局面。由于到处乱播火种,又不留意是否会被灼伤,最后终会导致以爱为主的局面。 职业: 这种人就象熊熊燃烧的烈火,天生拥有很好的说服力。丙性质的人最适合从事推销员工作,只要抓住机会,就会猛烈地发挥优秀的口才说服他人成功。依此看来,丙很适合律师、教育家或家等职业。遇上这种人,就连闭得再紧的贝壳,被如此热情的猛火一烘,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打开盖子。此外,需要耀眼才华的艺术家或艺人也是丙日生的人的特长,他们都有天才性的发展,如日本歌星美空云雀在少女时代就已登上歌谣界的女王宝座,日本漫画高手手冢治虫也是此型的明例。 由火的暗示来看,使用火的烹饪工作非常合适,饮食事业虽与水相关,但很多火的人也活跃在这个业界中,高热烧土的陶艺家也是合适的工作方向,处理锅炉与内燃机的工作与火性质相合。 火又有能源的意味,所以瓦斯、石油、煤炭等业界,或电力相关事业都很可行。此外,电器或光学事业也含火性,是丙适合从事的职业。就热情的个性而言,运动员可尽情发挥,尤其是丁年的人生来就有竞争性更是完美的选择。 财运: 丙日生的人天生热情洋溢、行动奔放,所以身上很难放着钱不用,这型的人认为钱是给人用的,赚得多用的更凶,在百货公司看中的装饰品,会毫不犹豫的买回家。不过这种情形反而对丙有利,如果勉强贮蓄,致使自由自在的行动受阻,气势削弱,易生危险。 崇尚自然的丙若能发挥自由的特性,自力更生以应付开销,才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一旦惜物后,会丧失“火之兄”的特性,光华尽失。 丙日的人要想维持无虞的生活,最好始终让身边充满华丽的气氛,万一生来小气,欠缺和人交际则此星的光辉消失,最后穷神将找上门来,自由的金钱观才能支持丙活力充沛地享受人生。 己年生的人出手大方。 健康: 丙日生的人太过放纵自己,根本不会有所保留,因此型坏自己身体的大有人在。就象连续的彻夜工作、酗酒等超出极限之外的从事身体报销。 丙日生的人容易惟患的疾病有心脏病、眼病、胃肠病、肺病、神经痛、妇人病等。特别是壬年出生的人,由于生命之火正面被水浇下,所以恐有重疾。此外,戊年生的人平常的身体某处会被疾病侵蚀,须多留意。易经:萃卦的人间道
萃,聚也。物相遇而后,同气相求,则生聚象。 泽地萃:上泽下地,水在地的上面,这是水相聚的卦象。此卦是讲聚之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讲将民心聚集在一起的重要性。萃卦,就是讲如何聚集民心的智慧。 易经说: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享,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意思是说:人之至诚专一莫过于宗庙祭祀之时,王者能令天下之人其心专一,莫过于利用宗庙,故圣人制祭祀之礼以养民之德。民聚之时,能得贤才,则必聚而正,如不正,治之不以正理,则乱之生亦由人之聚,故聚必以道,非正之道,即令有聚,亦不能安处也。于聚时祭礼用大牲厚礼,以示慎重且富有,天下必同心。 “萃”之道,被有智慧的国家领导人广泛运用。从国内来说,如英雄纪念碑,抗日战争纪念馆,个人觉得最成功的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悼念活动。小的方面,一个单位,一个公司,一个家庭,如想要会聚人心,上下一心,都可以运用。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泽上于地,为集聚之象,君子知始戒之慎,故众民相聚之初,就生戒,因众聚必有争,私心所成,故先除兵械,才能戒而无虞。 “萃”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应该如何运用,在卦象中也一 一以说明: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 聚之始,阴柔之人,必无法坚守正节,为求与人同而舍其正道,但为求同,此不终之戒。人心必乱,同气相求而生聚,或哀号作苦以求相应,其果必为众人之笑柄,若能坚心往阳刚正道,必无过咎,否则成小人矣。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若人的心志受人惑而乱,必不能固守节志,乃失其正道也。 意思是说:在刚刚聚合之时,要保持相聚的初心,就是要明白是为什么而相聚,坚守这个目的,而不要因为受了别人的鼓动,而改变初衷。聚之始,人的想法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这时候就要用强劲的手段来推进初衷的进行。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识人,即容易受人鼓惑的人,必定不能固守节志,对这样的人要戒之。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礼。 相聚时,身份地位虽有差距,此时是当聚而未及合之时,如能相引聚则可无咎,此因其中正之德未变,如德变,则必不相吸引。故于群小人聚时能独立其间,且与上位之德同,必能合,此其意也。即令不重外饰,专以至诚,则终必合矣。 象曰:萃之时,以能聚为吉,同志相求,平安,其有差距,因中正诚心同德必能无咎。 意思是说:当相聚之时,不要看重别人的服饰,而要看重别人的志向,同志相求,才能达到你聚的目的。当你与同志之人存在身份地位的差距时,以正诚心,必能结交。 六三:萃如磋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不正之人,求能与人聚合,但人皆不应,为人弃绝,上下皆不应,唯 退求事外之贤与之相应,如此则可无咎,人之动有求,即令得之,亦可羞也。 九四:大吉无咎。 九四之位,能以阳刚,与君位对应,得君臣之萃,下又得群阴之聚,此上下能因其阳刚而聚,此到善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九五居天下之尊,在萃聚天下之力,则无灾,此时必自修其德,正其位,处不以私,为得其位也,如有人不信而未能归从,当自省是否不正,坚固中正不变之德性,则无不紧矣。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为王者,必以诚信以示天下,如此方有感于民,则人莫不归矣。如仍有不从,乃己之志未能光显也。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 小人居高位,求人与其聚,而皆不与,此可叹也,人之弃绝,实出于己,怎可归咎他人如再不知省,反嗟叹而致涕泣,此小人状也。 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小人之对人皆因贪而失所宜,以致终穷困,此起因于不能安居其位也。【周易的预断原理】(49) 萃卦初爻的“有孚不终”是怎么回事?
——周易预断事例之四十五萃卦初爻讲“有孚不终,乃乱乃萃”,可见“有孚不终”是“乃乱乃萃”的原因,那么什么是“有孚不终”呢?对“有孚不终”,传统的解释是有诚意而没有结果,对“孚”字,一般的解释就是诚信、诚实、信服。其实,把“孚”字解释为诚信、诚实、信服等等是不妥的,“孚”字在经文中出现的次数很多,除了“有孚”以外,还有“其孚”、“以孚”、“厥孚”、“交孚”、“罔孚”、“匪孚”、“斯孚”、“乃孚”以及“孚乃利用禴”等,从“孚”的状态上看有“威如”、“挛如”、“颙若”、“发若”、“孚于嘉”、“孚于剥”、“孚号有厉”以及“有孚比之”、“有孚盈缶”、“有孚于饮酒”、“有孚失是”等等,这些辞句,不是单用诚信所能解释的。“孚”字在经文中的首次出现是在需卦,需卦辞讲“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这是关于“孚”字的一个“初筮告”,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原来“孚”字表达的是一种主从关系,用现代话来说,也可以叫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当作“主”的时候,它可以是“俘获”,当作“从”的时候,它就是被俘。作为“主”的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对事物的发展进程起着主导与支配的作用,作为“从”的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进程也起着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决定作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能是被迫或甘心地服从。需卦的“孚”是指上爻,上爻为阴,在群阳的包围下,走投无路,只有服从。一般情况下,阴爻多为阳爻所俘获,但也有许多阳爻为阴爻所俘获的例子,比如大有卦,就是群阳为阴爻所俘获,所以大有五讲“厥孚交如,威如”。在服从者当中,确有心悦诚服的情况,但更多的是被迫,所以说把“孚”解释为诚信是不妥的。我们再说说“终”字,“终”就是终结、结果,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经文中的“终”分两种性质,一个是人道上的终结,也就是上爻,另一个是天道上的终结,它可能是己,也可能是甲,说不定在哪个爻位。坤卦三爻讲“无成有终”,这个“终”就是人道上的终结也即上爻。需卦二爻讲“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这个“终”就是天道上的终结阶段,它就是地元己,讼卦三爻讲“食旧德,贞厉,终吉”,这个“终”也是天道上的终结阶段,但却是天元甲。了解了什么是“孚”,什么是“终”,我们再看看什么是“有孚不终”。萃卦是个“原筮卦”,初爻尽管是个弱爻,但其身份却是“大君”。萃卦是个整体失衡卦,四爻与五爻都有迫初之势。萃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现在我们可以知道,萃卦的“王”就是四爻甲,它在卦体的中心位置,只不过是在背面,卦辞中的“王假有庙”就是这个爻。由四至初是个“天地皆合”,只是不合人道,从现象上看它对初爻构成现实的威胁,但也可能是初爻的接济者,所以初爻辞讲“若号,一握为笑”。对初爻构成潜在威胁的是五爻,但五爻却是三道分途,依照天道当至二,依照地道当至初,依照人道当至上,那么到底萃卦中谁是“主”,谁是“从”呢?初爻作为“大君”,支撑着卦体,理应为“主”,所谓“有孚不终”。其实说的就是五爻,五爻依照人道当至上,但五上之间是个“天人相悖”,五爻不可能至上,所以是“有孚不终”,这个“终”是人道上的终结。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初五的力量悬殊,初爻并不能主导与支配五爻,五爻也不是走投无路,所以五爻辞又讲“匪孚”,即它不认为是初爻的服从者。五爻应当服从初爻,但又不听从初爻的主导与支配,对初爻来讲它是“有孚不终”,对自身来讲又是“匪孚”。五爻不服从初爻,但却服从二爻,二爻己是天道上的终结,有着强大的吸纳能力,二爻辞讲“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这里说的“孚”就是指的五爻戊,五爻可以把二爻当作自己的庇护所。从这里可以看出,“孚”是相对的,一个爻是不是“孚”?服从谁?为什么服从,这都需要具体分析。人道是一个观察的顺序,叙述的顺序,同时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秩序,如果是这个顺序不能坚持,也就意味着社会秩序混乱,就会出现“君不君,臣不臣”的问题,就有可能引发改朝换代。萃卦变升卦就是一次特殊的卦变,传统易学以为升与萃的关系是“覆卦”,其实不是,因为升与萃的初爻是同一个爻位,上爻也是同一个爻位,只是中间的四个爻发生的一个180度的旋转。当然爻时与爻的运动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在六十四卦中,“有孚不终”的例子是很多的,但也不是一遇到“有孚不终”就发生特殊卦变,比如说屯卦,屯卦的天道与萃卦是一样的,屯初就是一位“大君”,站在“大君”的立场上看,其它爻也都是服从者,但是屯卦中却没有“孚”字,这主要是因为其它爻有一定程度的行动自由,屯五也是个强爻,它与初爻形成了屯卦的主要矛盾,屯五也是三道分途,由于五上之间也是“天人相悖”,五爻不可能至上,在这个意义上说,屯五也是“不终”,屯五的命运与自身量的大小有关,量小可以在原位坚持,量大有可能侵占初位,所以屯五讲“小贞吉,大贞凶”,这个吉凶是从卦体的稳定考虑的。屯初是个阳爻,这一点同萃初不一样,表明它有一定能力坚持,所以尽管屯五“不终‘,也还是没有引起特殊卦变。
泽地萃是什么意思
泽地萃一般指萃卦萃卦的代号是0:6,主卦是坤卦,卦象是地,阳数是0;客卦是兑卦,卦象是泽,阳数是6。客方强而愉快,主方在客方的带动下,与客方相聚在一起,萃。聚会在一起,主方是被动的,不过主方乃可以从中受益。“《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五卦。 泽地萃(萃卦)荟萃聚集。 这个卦是异卦相叠(下坤上兑)。坤为地、为顺;兑为泽、为水。泽泛滥淹没大地,人众多相互斗争,危机必四伏,务必顺天任贤,未雨绸缪,柔顺而又和悦,彼此相得益彰,安居乐业。萃,聚集、团结。 《萃》卦是论述君王与天下贤士及英雄豪杰聚萃于朝廷一堂之卦,此卦中谈了君王们应如何在这些聚萃中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应付一些发生的情况。左图中,红色表示当位的爻,天蓝色表示不当位的爻,箭头表示有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