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象义石连章,易经卦象解读

易经中的64卦——第一讲,自我认知的《乾》卦

人生,看懂两件事,第一,自己;第二,自己与外界的关系。从今天开始,我会从哲学方面讲述《周易》64卦与人的关系,肯定众口难调,况且本人阅历浅薄,恐为大方之家耻笑,今日有幸说说自己对《易》的理解,有喜欢的就看看,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发表不同意见,实在觉得本人愚不可及的,还望海涵。 讲《易》必离不开《乾》、《坤》两卦,本人在前文从甲骨文追述到《易经》成书时代,终不能考究出时代来,这也是一大憾事,去掉《易经》的历史空读《易》是有问题的,但是纠结于历史忘记了它的文化价值也不对,写文章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易》的文化挖掘,找到《易》对人生的帮助。 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到这个卦大吉大利)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綂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文言传: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左传》穆姜之辞,儒家通过《文言》解释一边) 《子夏易传》(汉): 乾始降气者也。始而通,终而济,保其正也,故綂万物而无外。夫天者,位也、质也。乾者,人也、精神也,有其人然後定其位,精神通明然後綂其质,故能云行雨施、生类继续。大明终始而分其六位,乘其隐见而得其变化,故得生成而性命正矣。是以圣人之当位也,保合於乾元太和之道乃利而终正也。故能首出庶物万国保其安也。 健而不息,天之运也。自强而成,德者君子之事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此既象天,何不谓之天,而谓之“乾”者?天者定体之名,“乾”者体用之称。故《说卦》云:“乾,健也”。言天之体,以健为用。圣人作《易》本以教人,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故名“乾”,不名天也。天以健为用者,运行不息,应化无穷,此天之自然之理,故圣人当法此自然之象而施人事,亦当应物成务,云为不已,“终日乾乾”,无时懈倦,所以因天象以教人事。 《周易本义》(宋朱熹): 六画者,伏羲所画之卦也。「—」者,奇也,阳之数也。乾者,健也,阳之性也。本注乾字,三画卦之名也。下者,内卦也;上者,外卦也。经文乾字,六画卦之名也。伏羲仰观俯察,见阴阳有奇偶之数,故画一奇以象阳,画一偶以象阴。见一阴一阳有各生一阴一阳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见阳之性健,而其成形之大者为天,故三奇之卦,名之曰乾,而拟之於天也。三画已具,八卦已成,则又三倍其画,以成六画,而於八卦之上,各加八卦,以成六十四卦也。此卦六画皆奇,上下皆乾,则阳之纯而健之至也。故乾之名,天之象,皆不易焉。元亨利贞,文王所系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者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文王以为乾道大通而至正,故於筮得此卦,而六爻皆不变者,言其占当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然後可以保其终也。此圣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开物成务之精意。馀卦放此。 综论:首先取名的角度,乾是天道,为何不就叫天卦,而要叫乾卦,这就要结合汉代易说明,汉代解易喜欢用体用之道,天是名字为体,天的属性(健)为用, 乾 ,是涵盖体用的叫法,站在儒家角度,乾有四种属性:元亨利贞。如果站在考释的角度就是:大吉大利。在从卦画的角度分析,三画成卦,八卦成“乾”,倍数成64卦成“乾”,从阳气初生到最后阳气不灭,动到最后一定是最好的吗? 2.2. 初九爻辞:潜龙勿用。 象曰:阳在下也 王弼:《文言》备矣。 崔觐曰:九者,老阳之数,动之所占,故阳称焉。潜,隐也。龙下隐地,潜德不彰,是以君子韬光待时,未成其行。故曰“勿用”。 《子夏传》曰:龙,所以象阳也。 马融曰:物莫大于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始动于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也。 沈驎士曰:称龙者,假象也。天地之气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龙之为物,能飞能潜,故借龙比君子之德也。初九既尚潜伏,故言“勿用”。 《周易正义》: 居第一之位,故称“初”;以其阳爻,故称“九”。潜者,隐伏之名;龙者,变化之物。言天之自然之气起於建子之月,阴气始盛,阳气潜在地下,故言“初九潜龙”也。此自然之象,圣人作法,言於此潜龙之时,小人道盛,圣人虽有龙德,於此时唯宜潜藏,勿可施用,故言“勿用”。张氏云:“以道未可行,故称‘勿用’以诫之。”於此小人道盛之时,若其施用,则为小人所害。寡不敌众,弱不胜强,祸害斯及,故诫“勿用”。 综论:初,第一爻,叫六和九是和大衍筮法所得数字有关,六为老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九为老阳,用数字结合阴阳,在卦中我们就只用六、九分别代替阴、阳。乾卦初九爻辞选用龙来作,根据龙的特殊属性:大、变化、动、天之阳气。初爻,儒家把人比附在卦上,表示目前整个社会或者趋势是不利于有才华的人崭露头角的,需要隐藏实力,循序渐进,蓄势而动,以谋发展,但是前提是你具备龙的潜力 内在的属性:自我认知的了解,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你要对职业逻辑搞清楚,再来了解自己的所处阶段,不管是底层还是上层,通过不断的升华自己,保证内在充实,当有一天“势”(机会)出现的时候,好好把握 外在属性:分析外在现象的逻辑,不管得势还是不得势,清晰明了自己的不足,强化内在,弥补外在,寻找“势”的机遇 3.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德施普也 王弼曰: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于地上,故曰“在田”。德施周普,居中不偏,虽非君位,君之德也。初则不彰,三则乾乾,四则或跃,上则过亢。利见大人,唯二五焉。 郑玄曰:二于三才为地道,地上即田,故称“田”也。 《子夏传》:阳气生物始见於田也,稼者可以乘其时也,惟大人学之成德可以普天下所利、见明其道也。 《周易正义》: 正义曰:阳处二位,故曰“九二”。阳气发见,故曰“见龙”。田是地上可营为有益之处,阳气发在地上,故曰“在田”。且一之与二,俱为地道,二在一上,所以称“田”。“见龙在田”,是自然之象。“利见大人”,以人事讬之,言龙见在田之时,犹似圣人久潜稍出,虽非君位而有君德,故天下众庶利见九二之“大人”。故先儒云:若夫子教於洙泗,利益天下,有人君之德,故称“大人”。 《周易本义》: 二,谓自下而上,第二爻也。後放此。九二刚健中正,出潜离隐,泽及於物,物所利见,故其象为见龙在田,其占为利见大人。九二虽未得位,而大人之德已著,常人不足以当之,故值此爻之变者,但为利见此人而已。盖亦谓在下之大人也。此以爻与占者相为主宾,自为一例。若有见龙之德,则为利见九五在上之大人矣。 综论:初爻的潜龙勿用,从地下面上升到地表,龙开始显现出来,所以称作“见龙在田”,按照六十四卦下三爻表示地(初)、人(二)、天(三),对应上三爻的地(四)、人(五)、天(六),重八卦中二、五爻位代表“得位”,如果得二爻位为阳爻就叫不当位,反之为得位,五爻为阴爻为不当位,反之为得位,乾卦的潜龙你已经完备(内、外兼修),随着时间推移,事物变化,你得到更好的机会,可以开始施展潜龙阶段的储备,虽然,九二不算得位,但是,龙德是完美的,即使不得位,由于自己德行无咎,会有那么一个慧眼识珠的人看好你,就是“利见大人” 4.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反复道也 王弼:处下体之极,居上体之下,在不中之位,履重刚之险。上不在天,未可以安其尊也。下不在田,未可以宁其居也。纯脩下道,则居上之德废;纯脩上道,则处下之礼旷。故“终日乾乾”,至于夕惕犹若厉也。居上不骄,在下不忧,因时而惕,不失其几,虽危而劳,可以“无咎”。处下卦之极,愈於上九之亢,故竭知力而后免於咎也。乾三以处下卦之上,故免亢龙之悔。坤三以处下卦之上,故免龙战之灾。 《子夏易传》:君子能通天下之志、体天下之变,屈舒用舍唯时进退者也。故当知终之地、守知至之机,有庇人之大德,守事君之小心,虽在上位反而复守其卑。健於德、敬於人、勤於事上,终日而不懈夕。犹惕然此其道也。虽危,何咎君子所以修其德而後其身也。 郑玄曰:三于三才为人道。有乾德而在人道,君子之象。 虞翻曰:谓阳息至三,二变成离。离为日,坤为夕。 荀爽曰:日以喻君。谓三居下体之终,而为之君,承乾行乾,故曰“乾乾”。夕惕以喻臣。谓三臣于五,则疾修柔顺,危去阳行,故曰“无咎”。 《周易正义》: 正义曰:以阳居三位,故称“九三”;以居不得中,故不称“大人”;阳而得位,故称君子。在忧危之地,故“终日乾乾”,言每恒终竟此日,健健自强,勉力不有止息。“夕惕”者,谓终竟此日后,至向夕之时,犹怀忧惕。“若厉”者,若,如也;厉,危也。言寻常忧惧,恒如倾危,乃得无咎。谓既能如此戒慎,则无罪咎,如其不然,则有咎。 《周易本义》: 九,阳爻。三,阳位。重刚不中,居下之上,乃危地也。然性体刚健,有能乾乾惕厉之象,故其占如此。君子,指占者而言。言能忧惧如是,则虽处危地而无咎也。 综论:从潜龙的勿用,到见龙,被人赏识,再到后面的“君子”,人生已经到了一定阶段,潜龙是内外双修,引起“大人”的注意,得位以后终于可以被称作“君子”,这段爻辞,解释最简单的就是《象传》:反复道也 5.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 进无咎也 崔觐曰:言君子进德修业,欲及于时。犹龙自试跃天,疑而处渊。上下进退,非邪离群。故“无咎”。 王弼:去下体之极,居上体之下,乾道革之时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履重刚之险,而无定位所处,斯诚进退无常之时也。近乎尊位,欲进其道,迫乎在下,非跃所及。欲静其居,居非所安,持疑犹豫未敢决志。用心存公,进不在私,疑以为虑,不谬於果,故“无咎”也。 《子夏易传》:官人者人望其咎也。位髙者,主畏其逼也,位革於下也,可无惧乎?位上公也、逼帝王也、可进而谦让恤患,以勤百姓将务时,以进其道也。而犹自疑德之薄,而位之下,而卑以自守,故曰在渊无咎也。 《周易正义》: 义曰:“或,疑也。跃,跳跃也。言九四阳气渐进,似若龙体欲飞,犹“疑或”也。跃於在渊,未即飞也。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位渐尊高欲进於王位,犹豫鷃疑,在於故位,未即进也。云:“无咎”者,以其鷃疑进退,不即果敢以取尊位,故“无咎”也。若其贪利务进,时未可行而行,则物所不与,故有咎也。 《周易本义》: 或者,疑而未定之辞。跃者,无所缘而绝於地,特未飞尔。渊者,上空下洞,深昧不测之所。龙之在是,若下於田,或跃而起,则向乎天矣。九阳四阴,居上之下,改革之际,进退未定之时也。故其象如此,其占能随时进退,则无咎也。 综论:人从一个阶段变成另一个阶段,肯定是由前一个阶段的铺垫才能达到后一个阶段,前一个阶段自我认知达到的“无咎”是进入下一阶段的起点。 6.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大人造也 王弼:不行不跃而在乎天,非飞而何?故曰“飞龙”也。龙德在天,则大人之路亨也。夫位以德兴,德以位叙,以至德而处盛位,万物之睹,不亦宜乎? 《子夏易传》:阳升而万物相见也,以圣人之大德而为乎天下,明以周之、神以化之,而莫见其状,则智惘辨其处,万物咸仰其宜,利见大人而赖其治也。 郑玄曰:五于三才为天道。天者,清明无形,而龙在焉,飞之象也。 虞翻曰:谓四已变,则五体离。离为飞,五在天,故“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也。谓若庖牺观象于天,造作八卦,备物致用,以利天下,故曰“飞龙在天”。天下之所利见也。 《周易正义》: 正义曰:言九五阳气盛至於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德备天下,为万物所瞻睹,故天下利见此居王位之大人。 《周易本义》: 刚健中正以居尊位,如以圣人之德,居圣人之位。故其象如此,而占法与九二同,特所利见者在上之大人耳。若有其位,则为利见九二在下之大人也。 综论:从下三卦上升到上三卦的中爻,九五位刚好中正得位,儒家认为这是君王或者圣人才能匹配的,那我们作为普通人是不需要做君王,那如何和我们自身结合呢?九五爻位其实是作为个体的人,达到了无法突破的点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需要保持这种态势,不违背自然之道,就是无为的最高境界,多一点为亢龙,少一点就如跃深渊之坎,明白自己的地位,明晰事物大道,严守“中、正、仁、和”就是儒家的最高要求 7.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盈不可久也 王肃曰:穷高曰亢。知进忘退,故“悔”也。 《子夏易传》:阳极则消之,盈则亏之,终则始之也。亢而不知,虽尊极天下威大四海,未离於悔也。圣人与时而消息,则尧授舜、舜授禹,不极於亢,而善其终也。 《周易正义》: 故正义曰: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圣人有龙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有悔”也。纯阳虽极,未至大凶,但有悔吝而己。 《周易本义》: 上者,最上一爻之名。亢者,过於上而不能下之意也。阳极於上,动必有悔,故其象占如此。 综论:违背天道、人伦,终将后悔 8.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天德不可为首也 刘瓛曰:总六爻纯阳之义,故曰“用九”也。王弼曰:九,天之德也。能用天德,乃见群龙之义焉。夫以刚健而居人之首,则物之所不与也。以柔顺而为不正,则佞邪之道也。故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贞矣。 王弼:九,天之德也。能用天德,乃见“群龙”之义焉。夫以刚健而居人之首,则物之所不与也。以柔顺而为不正,则佞邪之道也。故《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贞”。 《周易正义》: 正义曰:“用九见群龙”者,此一句说“乾元”能用天德也。九,天德也。若体“乾元”,圣人能用天德,则见“群龙”之义。“群龙”之义,以无首为吉,故曰“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也。 《周易本义》: 用九,言凡筮得阳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盖诸卦百九十二阳爻之通例也。以此卦纯阳而居首,故於此发之。圣人因系之辞,使遇此卦而六爻皆变者,即此占之。盖六阳皆变,刚而能柔,吉之道也,故为「群龙无首」之象,而其占为如是则吉也。《春秋传》曰:「乾之坤曰:见群龙无首,吉。」盖即纯坤卦辞「牝马之贞,先迷後得,东北丧朋」之意。 综论:这是儒家和道家哲学的最高要求,儒家借《易》说道家无为而无不为之意,一切世间的准则都是符合大势,而“势”是每一个个体集合所表达的,它属于自然的结果,某一个人想去改变,违背自然之道,必然属于“亢龙”,儒家和道家的结合的解读,都在韩非子《解老》篇,无首不是“无为”,是有为之中的“无为”,方为吉,无为是一种通过有为表现出来的无为状态,两者合和方为大道。

《周易》中“乾坤和合”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详细解释和说明。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乾像征着天,阳等。坤像征着地,阴等意思。在老子《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合之说。所谓的乾坤和合我认为就是天地,阴阳二气相合,以化育万物。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易经》系辞下传诗解5显微阐幽正名至德

《易经》系辞下传诗解5显微阐幽正名至德 题文诗: 孔子有曰:乾坤易门,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体天地撰,通神明德.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衰世意邪. 易之为道,彰往察来,微显阐幽.开而当名, 辨物正言,断辞则备.其称名小,其取类大, 其旨义远,其辞文雅.其言曲中,其事肆隐. 因贰吉凶,以济民行,明失得报,昭善恶果.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作周易者,有忧患乎. 履德之基,履和而至;谦德之柄,谦尊而光; 复德之本,小微物辨,返复真情;恒德之固, 杂而不厌,真情常在;损德之修,先难后易, 财散情聚,君子道长;益德之裕,长裕不设,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困德之辨,困穷而通; 井德之地,居所非迁,世俗常变,利民不变; 巽德自制,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 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 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至易真情. 【原文】(六)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①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②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这意邪。③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④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⑤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⑥ 〔注释〕 ①乾坤:指经卦乾坤。门:一本作“门户”,犹根本。阳物:乾三画皆为阳,故称阳物。阴物:坤三画皆为阴,故阴物。 ②阴阳合德:乾为阳德,坤为阴德。乾坤相互交通。合,交通。刚柔有体;指“六子”,即震、坎、艮有一刚二柔之体,巽、离、兑有一柔二刚之体。体,指卦体。撰:一说为数,万物形体皆受天地之数;一说为所为,体现天地生万物,当以解“撰”为所为,于义更胜。 ③名:六十四卦卦名,或说指卦辞。案下文“衰世之意”指文王与纣王时代的事情,即第七章所谓忧患意识,第七章一一列举卦名,说明作《易》者有忧患意识,故“名”当指卦名无疑。于:发语辞。稽:推考。邪:助词。 ④彰往;彰明以往之事。察来:察知未来之事。阐,明。 ⑤开:启发,阐明。当名:名实相符。辨物:辨别物象。“当名辨物”一语,乃《系辞》受名 家 思想影响之铁证。正言:正定言辞。断辞:推断之辞,即吉凶等辞。 ⑥称名:取名,即六十四卦取名。旨:旨意。文:条理。曲:通“诎”,隐晦婉转。中:适中。肆:直,明显。贰:有二解:一指吉凶,一指“曲而中”“肆而隐”,以后者为胜。报:报应。 ​ 〔译文〕 孔子说:“乾坤,是《 周易 》的门户吧?乾,为阳物;坤,为阴物。阴阳交合其德,刚柔(爻画)就有了形体,以体现天地所为,以通达神明的德性。其(卦)取名似杂乱不一,但不越份,推考卦名各类,大概是衰世时人的意识吧”《 周易 》彰明往事而察知来事,而使微者显着阐明幽隐,开启卦之义,使名实相符,以辨别物象。正定(卦爻)言辞,赋上吉凶占断之辞而使之完备。(卦)取名小,它所象征的事类广大,所寓含的旨意深远。所系的卦爻之辞有文彩,它的语言隐晦而又合乎中理,它所论述事情既明显而又深藏内涵,总是从两个方面去济助民众行为,以明确失得的报应。  【原文】(七)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①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②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③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④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⑤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⑥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⑦ 〔注释〕 ①中古:殷末周初。伏羲时代为上古,文王时代为中古,孔子时代为下古。此指文王时代。忧患:忧虑患难。此指作《易》之人处逆境而演《易》。案《系辞》:“易之兴也,……当文王与讨之事邪!”《彖传》“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当知“忧患”即文王被囚于羑里之事。 ②履:帛《易》“履”皆作“礼”,《序卦》训履为礼,《履》卦下泽上天,故有上下尊卑等级分明之义,履又有践履之义。基:基础。践而履故曰德之基。谦,有谦逊、退让之义。柄:本,即把柄。谦持礼如柄之持物,故曰柄。复:有复返之义。本:根本。复归人性初善,故为德之本。恒:有恒久之义。固:牢固,即常守而不变。 ③损:有减损之义。修:一本作“循”,修循二者通,训“修”为治理,修养,益:有增益之义。裕:宽裕,优裕,扩充。辨:分别。地:地方。此以井水养人而不穷,说明养为德之地。制,一本作“$”,制即$,“制”篆字为$,从刀从未,有裁断之义。(自制力)《彖》称“重巽以申命”,《象》曰“君子以申命行事”,故申命以明“制”。 ④和而至:履训为礼,《 荀子 》云:“礼者,人之所履也。”《 论语 》:“礼之用,和为贵。”故和而至。和,不争。尊而光:王引之:“尊,读撙,节退让之撙。撙之言损也,小也。光之言广也,大也。”此释甚确,当从之。小:谓《复》卦一阳居下。物:指坤阴物。 ⑤杂而不厌:《恒》卦刚柔皆应而其文交错,故曰杂,(匝,周遍持久)自守恒久不已故曰不厌。先难而后易:减损以修身,故先难,身修无患,故后易。长裕不设:增进饶裕,不待设施。不设,不陈设,不夸大。《彖传》曰:“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即“不设”之义。 ⑥穷而通:《困》卦兑泽干于上则谓穷,坎水流于下则谓通。居其所而迁:井不动故谓居其所,即《井》卦所谓“改邑不改井”,能不断出水而利民故谓迁(应该为不迁,世俗常变,井德出水而利民不变)。即《序卦》所谓“井道不可不革”。称而隐:巽为木,称从禾,《说文》:“禾,木也。”故巽曰称。称,本指铨,此指称量。巽,通逊。《象》之《蒙》“顺以巽也”,郑本作逊,马云:“巽,逊也。”逊有隐退之义,故巽又曰隐。从卦象看。巽二阳在上谓称,一阴入下谓隐。 ⑦制礼:制订礼仪。自知:复返自省有不善未尝不知。远害:减损私欲可以远离灾害。兴利:产生功利。寡怨:减少怨尤。辨义:井水养人可以明辨君子之义。行权:申命故行权。 〔译文〕 《 周易 》的成书,大概是中古时代吧。作《 周易 》的人,大概充满着忧患意识吧!所以履,这是德性的基础;谦,是把握德性的柄;复,是德性的根本;恒,是德性的修固;损,是对德性的修养;益,是德性的宽裕;困,是德性的辨别;井,是育德之地;巽,是对德的裁断。履,和悦而践行;谦,尊让而光大;复,微小而能识辨于物;恒,(遇事)杂乱恒守而不厌倦;损,是(减损私欲)起初难而以后易;益,增长宽裕而不摆设(夸耀);困,穷困而能通达;井,居其所而迁养(民众);巽,称量事物隐藏而不露。礼以和而行事;谦以制订礼仪,复可以自知,恒因恒守一德,损以远离灾害,益以兴隆其利,困可以减少怨尤,井(养民)可以辨其义,巽可以申命行权。

周易中的“三合”如何理解?

所谓三合就是三合局,指的是地支三合:申子辰合水局;巳酉丑合金局;亥卯未合木局;寅午戌合火局。三合有合化与合绊之分,有天干引荐为合化,没有天干引荐为合绊。合化是原来的五行化为化出的五行,合绊就是绊住的意思,使该五行不能发挥作用。

《周易正义》系辞上传诗解4广大情生谨言慎行

《 周易正义 》 系辞上传 诗解4 广 大情生谨言慎行 题文诗: 至易至情,至情广大,以言乎远,则不止御; 以言乎迩,则静而正;情通天地,之间则备. 乾者有情,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 坤者有义,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 广生大生,以配天地,变化通达,以配四时, 阴阳之义,以配日月.易简之善,以配至德. 易其至情,圣人所以,崇德广业.智崇礼卑, 智崇效天,礼卑法地,天地设位,易情行中. 成性存存,诚成万物,始终真诚,道义之门. 圣人真情,见下之赜,拟诸形容,象其物宜, 是谓之象.见天下动,观其会通,以行典礼, 系辞爻以,断其吉凶.言其至赜,而不可恶, 言其至动,而不可乱.拟之后言,议之后动, 成其变化.君子居室,出其言善,千里应之, 况其迩乎.出言不善,千里违之,况其迩乎. 言出乎身,其加乎民.行发乎迩,其见乎远. 谨言慎行,君子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 君子言行,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君子之道, 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嗅如兰.迹异心一,诚通万物. 注魏·王弼等,疏唐·孔颖达(六)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夫易,广矣大矣, 以言乎远则不御 ;穷幽极深,无所止也。 [疏]正义曰:“夫易广矣,大矣”者,此赞明易理之大,易之变化,极於四远,是广矣,穷於上天是大矣,故下云“广大配天地”也。“以言乎远则不御”者,御,止也。言乎易之变化,穷极幽深之远,则不有御止也。谓无所止息也。  以言乎迩则静而正 ;则近而当。 [疏]正义曰:迩,近也。言易之变化,在於迩近之处,则宁静而得正。谓变化之道,於其近处,物各静而得正,不烦乱邪僻也。远尚不御,近则不御可知;近既静正,则远亦静正,互文也。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专,专一也。直,刚正也。 [疏]正义曰:“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者,变通之道,遍满天地之内,是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者,上《经》既论易道资阴阳而成,故此《经》明乾,复兼明坤也。乾是纯阳,德能普备,无所偏主,唯专一而已。若气不发动,则静而专一,故云“其静也专”。若其运转,则四时不忒,寒暑无差,则而得正,故云“其动也直”。以其动静如此,故能大生焉。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翕,敛也。止则翕敛其气,动则关开以生物也。乾统天首物,为变化之元,通乎形外者也。坤则顺以承阳,功尽於已,用止乎形者也。故乾以专直言乎其材,坤以翕辟言乎其形。 [疏]正义曰:此《经》明坤之德也。坤是阴柔,闭藏翕敛,故“其静也翕”;动则开生万物,故“其动也辟”。以其如此,故能广生於物焉。天体高远,故乾云“大生”;地体广博,故坤云“广生”。对则乾为物始,坤为物生,散则始亦为生,故总云生也。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易》之所载配此四义。 [疏]正义曰:“广大配天地”者,此《经》申明易之德,以易道广大,配合天地,大以配天,广以配地。“变通配四时”者,四时变通,易理亦能变通,故云“变通配四时”也。“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者,案初章论乾坤易简,可久可大,配至极微妙之德也。然《易》初章易为贤人之德,简为贤人之业,今总云“至德”者,对则德业别,散则业由德而来,俱为德也。 (七)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穷理入神,其德崇也。兼济万物,其业广也。 [疏]正义曰:“子曰易其至矣乎”者,更美易之至极,是语之别端,故言“子曰”。“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者,言易道至极,圣人用之,增崇其德,广大其业,故云“崇德而广业也”。 知崇礼卑 ,知以崇为贵,礼以卑为用。 [疏]正义曰:易兼知之与礼,故此明知礼之用。知者通利万物,象天阳无不覆,以崇为贵也。礼者卑敬於物象,地柔而在下,故以卑为用也。 崇效天,卑法地 。极知之崇,象天高而统物;备礼之用,象地广而载物也。 [疏]正义曰:知既崇高,故效天;礼以卑退,故法地也。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天地者,易之门户,而易之为义,兼周万物,故曰“行乎其中矣”。 [疏]正义曰:天地陈设於位,谓知之与礼,而效法天地也。“而易行乎其中矣”者,变易之道,行乎知礼之中。言知礼与易而并行也。若以实象言之,天在上,地在下,是天地设位;天地之间,万物变化,是易行乎天地之中也。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物之存成,由乎道义也。 [疏]正义曰:此明易道既在天地之中,能成其万物之性,使物生不失其性,存其万物之存,使物得其存成也。性,谓禀其始也。存,谓保其终也。道,谓开通也。义,谓得其宜也。既能成性存存,则物之开通,物之得宜,从此易而来,故云“道义之门”,谓易与道义为门户也。 (八) 圣人有以见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号唃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疏]正义曰:“圣人有以”至“如兰”,此第六章也。上章既明易道变化,神理不测,圣人法之,所以配於天地,道义从易而生;此章又明圣人拟议易象,以赞成变化。又明人拟议之事,先慎其身,在於慎言语,同心行,动举措,守谦退,勿骄盈,保静密,勿贪非位,凡有七事。是行之於急者,故引七卦之议,以证成之。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 , 象其物宜 ,乾刚坤柔,各有其体,故曰“拟诸形容”。 [疏]正义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者,赜谓幽深难见,圣人有其神妙,以能见天下深赜之至理也。“而拟诸其形容”者,以此深赜之理,拟度诸物形容也。见此刚理,则拟诸乾之形容;见此柔理,则拟诸坤之形容也。“象其物宜”者,圣人又法象其物之所宜。若象阳物,宜於刚也;若象阴物,宜於柔也,是各象其物之所宜。六十四卦,皆拟诸形容,象其物宜也。若泰卦比拟泰之形容,象其泰之物宜;若否卦则比拟否之形容,象其否之物宜也。举此而言,诸卦可知也。 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 典礼,适时之所用。 [疏]正义曰:“是故谓之象”者,以是之故,谓之象也,谓六十四卦是也,故前章云卦者言乎象者也。此以上结成卦象之义也。“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者,谓圣人有其微妙,以见天下万物之动也。“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者,既知万物以此变动,观看其物之会合变通,当此会通之时,以施行其典法礼仪也。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 。 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易》之为书,不可远也。恶之则逆於顺,错之则乖於理。 [疏]正义曰:“系辞焉以断其吉凶”者,既观其会通而行其典礼,以定爻之通变,而有三百八十四爻。於此爻下系属文辞,以断定其吉凶。若会通典礼得则为吉,若会通典礼失则为凶也。“是故谓之爻”者,以是之故,议此会通之事而为爻也。夫爻者效也,效诸物之通变,故上章云“爻者,言乎变者也”。自此巳上,结爻义也。“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者,此覆说前文“见天下之赜”,卦象义也。谓圣人於天下至赜之理,必重慎明之,不可鄙贱轻恶也。若鄙贱轻恶,不存意明之,则逆於顺道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者,覆说上圣人“见天下之至动”,爻之义也。谓天下至赜变动之理,论说之时,明不可错乱也。若错乱,则乖违正理也。若以文势上下言之,宜云“至动而不可乱也”。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拟议以动,则尽变化之道。 [疏]正义曰:“拟之而后言”者,覆说上“天下之至赜不可恶也”,圣人欲言之时,必拟度之而后言也。“议之而后动”者,覆说上“天下之至动不可乱也”,谓欲动之时,必议论之而后动也。“拟议以成其变化”者,言则先拟也,动则先议也,则能成尽其变化之道也。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鹤鸣则子和,脩诚则物应,我有好爵,与物散之,物亦以善应也。明拟议之道,继以斯义者,诚以吉凶失得存乎无所动。同乎道者,道亦得之;同乎失者,失亦违之。莫不以同相顺,以类相应。动之斯来,缓之斯至。鹤鸣于阴,气同则和。出言户庭,千里或应。出言犹然,况其大者乎;千里或应,况其迩者乎。故夫忧悔吝者,存乎纤介;定失得者,慎於枢机。是以君子拟议以动,慎其微也。 [疏]正义曰:“鸣鹤在阴”者,上既明拟议而动,若拟议於善,则善来应之;若拟於恶,则恶亦随之。故引鸣鹤在阴,取同类相应以证之。此引《中孚》九二爻辞也。鸣鹤在幽阴之处,虽在幽阴而鸣,其子则在远而和之,以其同类相感召故也。“我有好爵”者,言我有美好之爵,而在我身。“吾与尔靡之”者,言我虽有好爵,不自独有,吾与汝外物共靡散之。谓我既有好爵,能靡散以施於物,物则有感我之恩,亦来归从於我。是善往则善者来,皆证明拟议之事。我拟议於善以及物,物亦以善而应我也。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 枢机,制动之主。 [疏]“子曰君子”至“枢机”。正义曰:“子曰君子居其室”者,既引《易》辞,前语巳绝,故言“子曰”。“况其迩者乎”者,出其言善远尚应之,则近应可知,故曰“况其迩者乎”。此证明拟议而动之事。言身有善恶,无问远近皆应之也。“言行,君子之枢机”者,枢谓户枢,机谓弩牙。言户枢之转,或明或闇;弩牙之发,或中或否,犹言行之动,从身而发,以及於物,或是或非也。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人终获后笑者,以有同心之应也。夫所况同者,岂系乎一方哉!君子出处默语,不违其中,则其迹虽异,道同则应。 [疏]正义曰:“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者,言行虽初在於身,其善恶积而不已,所感动天地,岂可不慎乎?“同人先号啕而后笑”者,证拟议而动,则同类相应。以同人初未和同,故先号啕;后得同类,故后笑也。“子曰君子之道”者,各引《易》之后,其文势已绝,故言“子曰”。“或出或处,或默或语”者,言同类相应,本在於心,不必共同一事。或此物而出,或彼物而处;或此物而默,或彼物而语,出处默语,其时虽异,其感应之事,其意则同,或处应於出,或默应於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者,二人若同齐其心,其纤利能断截於金。金是坚刚之物,能断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此谓二人心行同也。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疏]正义曰:言二人同齐其心,吐发言语,氤氲臭气,香馥如兰也。此谓二人言同也。

易经卦象解释

《易经》原文及解释 《易经・说卦传》全文原文解释白话文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白话】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穷极幽深,参赞于神明的境域,所以上天产生了 很多的蓍草.天为阳,地为阴,将天一天三天五,合起来为九,用以代表《易经》阳的数目及符号,地二地四,合起来为六,用以代表阴的数目和符号.阳数阴数既立,又观察阴阳的变化,而设立卦;发挥于阳刚阴柔的道理,而设置爻;和顺于道德,调理于合谊的事理,创造了《易经》,以穷尽事物的道理,竭尽天地的善性, 以至于探讨天命的事理. 【注释】 ①蓍:古代的一种灵草. ②参天:指天一,天三及天五,相加为九,故阳数用九,天为阳,阳数奇. ③两地:指地二及地四,相加为六,故阴数用六,地为阴,阴数偶. ④倚数:就是计算数字.参天为九,所以《易经》阳爻都用九,两地为六,所以《易经》阴爻都用六. 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 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白 话】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将用以和顺于性命的道理的,所以立天的道理,分为阴与阳,在《易经》六爻的位置属第五爻和最上一爻,五为阳位,最上一爻为 阴位.分地的道理,为柔和刚,柔属于阴,刚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在最初一爻和第二爻,初爻为阳为刚,第二爻为阴为柔.又立人世间的道理,分为仁和义, 仁属于阴,义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属于第三爻和第四爻,第三爻为阳为义,第四爻为阴为仁,六爻都是兼备天地人三才的道理,而两两相合的,所以《易经》 以六个爻画,而成卦,阴位在二四上的三个位置,阳位在初三五的三个位置,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是阳刚和阴柔的爻画,所以《易经》六十四个卦,皆是有六爻 的位置,迭有柔刚,而有章法,一点都不乱的.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 《易》,逆数也. 【白话】乾为天而在上,坤为地而在下,有一定的位置;艮为山,兑为泽,交互的通气,山属于大陆性气候,泽即海洋性气候,二种气候 交互的通气,而产生了冬夏的季风;震为雷,巽为风,风雷是相互的迫击而相应的;坎为水,离为火,是相灭相生,相反相成,而不互相厌恶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等八卦,是两两相互的交错的.要数以往的事理,须从顺推,要预知将来的事理,要逆测,《易经》是用卜筮以决断将来吉凶的,所以《易经》是要用逆推的方法以 测知天下的事理. 【讲解】 宋儒根据此章,而画了伏羲先天八卦的圆图. 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兑东南,艮西北, 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凡是对角线上的卦,都是阴爻和阳爻完全相异.明儒来知德即从此悟了相错的道理,这在汉儒,则叫做旁通. 第四章 雷 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email protected] ,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白话】震为雷,雷是用以鼓动振动万物的,巽为风,风是用以吹 散流通的,坎为水为雨,雨是用以润湿万物的,离为日,日即太阳,太阳是用以照明天下的,艮为山为止,山是用以停止天地万象的行动的,兑为泽为悦,泽水是用 以使万物和悦生长的,乾为君为天,天是君临万物,高高在上的,坤为地,地是用以储藏万事万物的. 【注释】 ①@:照明之意. ②说:即悦字,喜悦的意思.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 易经卦象是什么意思 详细解析易经卦象 《周易》也称易经,易经卦象是中国传统文化范畴,很多人对易经卦象十分推崇,但大多数人都对易经卦象缺乏了解。什么是易经卦象呢?1、什么是易经卦象《周易》有六十四卦,每个卦都有卦名,按六十四卦卦序排列为: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q、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ァ⑤汀⑸、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2、易经卦象的具体解析是什么?1.乾为天――“易经”曰:“乾,元亨利贞。”所谓元亨利贞可以比喻为春、夏、秋、冬,元是春天萌芽成长的意思,亨为夏天,万物快速的成长发展。利为秋收,贞为种子,以备来年之用。表示着天地间万物生长与发展。2.坤为地――乾为天,是男性的,支配的,主动的,但是坤为地,是女性的,受支配的,被动的,潜意识属于阴,是被动的,伟大的事物与母性创造有关,虽表示有顺从心,但也启示成功与达成目标,有了愿望和计划,实践时要有信念。3.水雷屯所有的事物都有困难,很少能顺利达成,尤其开创期格外辛苦,开始有困难、考验、受了挫折而不振作勉强去做,一定会遭受致悲惨的后果。4.山水蒙---“蒙”就是无知的意思,表示未成熟的青年,同时表示年轻人经常想做的各种事情,重要的是要自觉尚未成熟,一切要谦虚,尊敬有智慧的长辈和指导者。5.水天需――等候机会的到来和补充精力,等候机会绝不是消极的方法,心里应该经常探索向往的地方,充分利用想像力,外表看来是静止,事实上,你心中却活泼地活动着,就是等待时机。6.天水讼――争执,争执的时候,只认为自己有理,那是你心胸狭窄,不要被心中的怒火与敌意支配,必须将消极的思想改为积极的思想,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误解,错觉与偏差,表示此卦意为四面楚歌,然而并非不能化解。7.地水师――师,表示战争,军队和士兵,军队可解为你心中能训练,控制向外的精力,真正的领导者,必须正直,最重要的是有分辨好坏的眼光,把分辨的事物送入潜意识,成为你自身士兵的资质,本卦虽显示危险与困难,但是你不必消极。8.水地比――结合,是幸运的卦,关键在于必须和人沟通意见,别人给你很高评价和协助,能使你的计划有所发展和成功。9.风云小畜――畜,就是抑制的意思,也是障碍的意思,如果你坚信而忍耐,就能达成愿望,不论任何困难和障碍(内障和外障)只要有毅力就能解决。10.天泽履――所谓履,就是人应该走的道路,也是实践之道,如果你不敢面对恐惧,就只能过消极的人生,永远无法得到勇气、自信、忍耐和信念。11.地天泰――泰,和平的意思,可以凭自信应付任何事情,一切对自己有利。意志的疏通,也就是人际关系良好,你的心可以安泰,这就是幸运的由来。在易卦中是一个吉卦。12.天地否――否就是否定,也是不通、阻塞的意思,暗示计划与希望无法达成,如果自己很正直,没有问题,做事情结果还是失败,为什么呢?这就是俗说“运气不好”,一旦有了理想,就有人恼怒、批评,甚至漫骂,都不要当一回事,忠于事和真理,以镇定、善意、正直、诚实去面对问题,这是“运气不好”时的处事之道。13.《天火同人――协力,是与人交往必须光明正大,你在野外的行为,任何人都看得见,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可以做坏事,更不该偷偷地做坏事,你的行为不是受批评,就是受赞赏,做好事,别人会协助你,与你一起工作,帮助你成功,你也要帮助人,那么事业便有成就。14.火天大有――“大有”为太阳普照四方的意思,暗示一定可以如愿,大吉大卦,表示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能成功,必定很高兴,任何事情都以......>> 易经中卦象的名词解释 由 天 地 雷 风 山 水 火 泽 8个卦像组成。就是八卦。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 . 爻有阴阳两类, ―为阳爻- -为阴爻.每卦又有三爻, .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 最下一横叫初爻, 中一横叫二爻, 上一横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 乾为天, 坤为地, 震为雷, 巽为风, 艮为山, 兑为泽, 坎为水, 离为火, 总称为经卦, 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 则构成六十四卦。 怎么从易经卦象上解读某件事发生的时间 90分 九二为内卦中爻,阳爻居阴位,不当位当中,升卦 九二原来是小过卦 的九四,九四在小过卦的上震里,震为东为春,引申为春祭,即是简单水菜类的^祭,九四变成升卦的九二后,与六五对应,能够被六五信任产生了诚信,因此九二进行^祭,表示对变化后获得诚信的感恩。这与萃卦六二的祭祀,道理相同。上卦《萃》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这里九二虽不当位却与六五正应,而且爻位当中环境有利,在与六五结交中更自身阳刚,实力占据优势,反是六五更需要支持,只是因为六五位尊,才不得不表示某种尊敬,一点薄祭绰绰有余,当然“无咎”。九二虽不当位,但在处升环境中未必不好,那可能终于成为升的基础。 这一“爻辞”与萃卦的六二相同。萃卦的六二,柔顺中庸,与刚健中庸的九五相应;这一卦,刚中的九二与柔中的六五相应,也同样的与人神相互感应的情形相似。对神只要诚心诚意,简单的祭祀,也能获得保佑,不会有灾难。所以象传说:九二刚中而应,具诚信美德者,以其与六五相互悦应,志得而道行,受福而有喜。 *** 为外卦下爻,阴爻居阴位,当位不当中,小过卦 的六二上来变成升卦 的 *** , *** 到来形成升卦的上坤,也就是 *** 来到了新地方,理应对新地方进行献祭,表示对新地方的尊敬与感恩之情,同时也展现自己带来的文化与信仰,说明自己的文明还在延续,因此“吉无咎”。“王”,君王。亨通享、飨、祭祀。“岐山”,在周境内,周人祭奠文王祖父古公(音胆)父之处。“吉”,吉祥。“无咎”,没有错误没有灾祸。 *** 当位不当中,环境不利虽当位却与初六敌应,与六五也不成近比,状况并不是很好,因此君王才要祭祀祖先,以求先祖保佑。不过 *** 毕竟阴柔当位,总可自保无虞,这种状况下这已是吉了,正如文王被囚h里七年,但终于能够归周,就是因为恭顺缘故。不利状况可以自保就是吉祥,小灾小难平安度过也是“无咎”。 *** 柔顺得正,可以顺利的升进,就像君王升岐山祭祀,吉祥,没有灾难。因为祭祀必然诚心诚意,只要诚心诚意,任何事都可以成功;所以,在升卦中也以祭祀比喻。象传说:殷王设祭岐山,使西伯王季主祭者,乃说明 *** 上顺君王,下顺天下之贤,因能建立事功,而德位俱升。 怎么理解易经的卦辞 卦象???、 卦辞是用来说明卦象的,它是为了使人理解卦象的,是不得以写出的文字,不要太执迷于卦辞。当你把卦辞理解以后,就应该脱离卦辞。例如:“乾卦九五”卦辞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卦辞虽说的是帝王,但你不能把“乾卦九五”只想象成帝王,写卦辞之时,周文王或者是周公只是借用“帝王”来说明“九五”的卦象。并不是”乾卦九五“只代表”帝王“。如果你占卦占到了“乾卦”,就说明你唬当皇帝吗?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它代表你在某个你所擅长的领域里,才能、地位已经很高了。 卦象是可以任你驰骋想象的,前几天曾教授在《百家讲坛》讲到“大过卦”的时候,(“大过卦”是上下各一个阴爻,中间是四个阳爻)他把卦象想象成一座桥梁或者一口棺材,成功了就过去了,不成功就是死,就是“不成功则成仁”的意思,这个想象就很好。 企求易经 第一卦的解释 自强不息 进退有章 1、乾卦乾为天 《乾》(下乾上乾) 第一 刚健中正品物行,自强不息万事通; 六位时成龙御天,元亨利贞四德功。 潜龙勿用藏阳气,见龙在田有文明; 终日偕行精修业,群龙无首吉门庭。 【原文】 乾。元亨、利贞。 【译文】 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 乾卦之象为天,其义为刚健,其德为元、亨、利、贞。乾天蕴含充沛刚健之阳气,运行不已,变化无穷,沿着春夏秋冬四季而循环往复,主宰整个宇宙,正可体现其创始万物、处事亨通、和谐有利、固守正道之四项美德。 天之德莫大于四时。元亨利贞,季节四时的卦象即春夏秋冬。方道四方的卦象即东南西北,周易的卦象表示为:震元、离亨、兑利、坎贞。往来循环,不忒不穷。周易的名称的含义,就是周而复始循环变化的意思。 元亨利贞,则把天时人事,尽括于其中。惟此四字,义蕴宏深,非一解所能尽。 元亨利贞,合起来解释为《乾》卦之德,分开解释为八卦之德,因此为六十四卦之根本。在解释易象时,遇东南方春夏之卦,卦辞则曰元亨。遇西北方秋冬之卦,卦辞则曰利贞。 比如:水雷《屯》卦,下震上坎,下震四时的象为春季,故曰元亨;上坎四时的象为冬季,故曰利贞。再如泽火《革》卦,下离上兑,下离四时的象为夏季,故曰元亨;上兑四时的象为秋季,故曰利贞。 孔颖达曰:乾卦本以象天,天乃积聚诸阳气而成。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而各有其利,坚固贞正而得其所终。子夏传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此言乾卦之四德也。 沈善登曰:说文:乾,上出也,从乙,声。乙,物之达也;,音乾,日出光也。可见乾为纯一光明上出者,即所谓轻清上浮为天者。乙,物之达也,即所谓太初气始也。乾凿度云:有形生于无形,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李士曰:乾,健也,天之象也。以形言则曰天,以道言则曰乾,法天以道不以形也。天者,阳之宗,物莫先焉,物莫大焉,故画一以象之。一者数之始,画之奇也。天一而地效之则二。以一合二则三,故二生三。易究天地之原,立三才之道,故三画以成一卦。由是阴阳变化而生八卦,上下交错而生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生于一,道之大原缬谔煲病 李士又曰:元,亨,利,贞,此文王所系之辞,谓之彖辞。爻下所系之辞,谓之爻辞。元于四时为春,亨为夏,利为秋,贞为冬,四时迭运,所以为天,而不得执一时以为天也。元于五常为仁,亨为礼,利为义,贞为信,智在其中,五常分布,所以为道,而不得执一端以为道也。 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 《乾》卦居六十四卦之首,由六阳爻组成,后人谓之纯阳之卦。依《说卦传》,其取象为“天”,其性质为“至健”。《周易》的编纂者以“龙”拟象“天”的“至健”之性,由“潜龙”到“亢龙”,层层推进,形象地展示了阳刚之性(气)的萌芽、生长、盛大乃至于亢穷的变化过程,具有极强的辩证色彩。如其初爻之“勿用”,上爻之“有悔”,表明做任何事情,“不足”或“太过”都是不合理的,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其下卦之中爻(九二)和上卦之中爻(九五)的“利见大人”,则表明“适中”才能得到最理想的结局。 乾卦卦辞为什么是“元亨利贞”――一开始就亨通呢?这里关键就是一个“元”字。“元”可以引申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对一个人来说,就是这个人根本的价值观和终极的人生目标;对一个企业来说,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共同的价值观、企业的终极追求。找到了自己的“元”,那么就会一路畅通,大吉大利。 乾卦六条阳爻表示六个时位、六种状态、六种做法。用“龙”作比喻,从下往上就是潜龙、见龙、惕龙、跃龙、飞龙、亢龙,......>> 易经怎样得卦 一个卦有六个爻 每个爻都有爻辞 那个爻动就看那个爻辞 那个动爻就会应验你预测的事 如乾卦六个爻 如 你问了 求财得到乾卦 这卦好吗 有人回答一句 那就看你占到那个爻了 就是那个爻动了 如果初爻动 那么初爻就应验你预测的事 如果是二爻动啦 那么就是二爻应验你的事 你会起卦吗 易经蓍草起卦 就是一个成手起卦也得45分钟 你要使用六爻的三枚铜钱起卦 那用易经爻辞断卦是不会应验的 这些不是几句就能讲完的 勤学苦练吧 慢慢来吧 易经八卦的易经八卦中六十四卦解释 易经所延伸出来的六十四卦的详细解释 :第1卦 乾为天(乾卦)刚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第2卦 坤为地(坤卦)柔顺伸展 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岗,饿虎逢之把口张,适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这个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正道,获取吉利。第3卦 水雷屯(屯卦)起始维艰 下下卦 象曰:风刮乱丝不见头,颠三倒四犯忧愁,慢从款来左顺遂,急促反惹不自由。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坎)相叠,震为雷,喻动;坎为雨,喻险。雷雨交加,险象丛生,环境恶劣。“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第4卦 山水蒙(蒙卦)启蒙奋发 中下卦 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运不高,婚姻合伙有琐碎,做事必然受苦劳。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艮)相叠,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险。卦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第5卦 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机 中上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坎)相叠,下卦是乾,刚健之意;上卦是坎,险陷之意。以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第6卦 天水讼(讼卦)慎争戒讼 中下卦 象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乾)相叠。同需卦相反,互为“综卦”。乾为刚健,坎为险陷。刚与险,健与险,彼此反对,定生争讼。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第7卦 地水师(师卦)行险而顺 中上卦象曰: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师”指军队。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喻寓兵于农。兵凶战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但它可以顺利无阻碍地解决矛盾,因为顺乎形势,师出有名,故能化凶为吉。第8卦 水地比(比卦)诚信团结 上上卦象曰:顺风行船撒起帆,上天又助一蓬风,不用费力逍遥去,任意而行大亨通。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坎)相叠,坤为地;坎为水。水附大地,地纳河海,相互依赖,亲密无间。此卦与师卦完全相反,互为综卦。它阐述的是相亲相辅,宽宏无私,精诚团结的道理。第9卦 风天小畜(小畜卦)蓄养待进 下下卦 象曰:苗逢旱天尽焦梢,水想云浓雨不浇,农人仰面长吁气,是从款来莫心高。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巽)相叠,乾为天;巽为风。喻风调雨顺,谷物滋长,故卦名小畜(蓄)。力量有限,须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大有作为。第10卦 天泽履(履卦)脚踏实地 中上卦象曰:凤凰落在西歧山,去鸣几声出圣贤,天降文王开基业,富贵荣华八百年。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乾)相叠,乾为天;兑为泽,以天喻君,以泽喻民,原文:“履(踩)虎尾、不A(咬)人。”因此,结果吉利。君上民下,各得其位。兑柔遇乾刚,所履危。履意为实践,卦义是脚踏实地的向前进取的意思。第11卦 地天泰(泰卦)应时而变 中上卦 象曰:学文满腹入场闱,三元及第得意回,从今解去愁和闷,喜庆平地一声雷。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