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么看待婚姻,佛教如何化解婚姻不顺

佛教的婚姻观

男婚女嫁 宿世因缘

俗语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从男女的相亲、相爱,进而结为夫妻,成立家庭,负起了生儿育女、抚养教导之责,这是大部分人对生活的共同选择。有些夫妻十分幸运,彼此一见钟情,终身相爱,建立了美满幸福而温馨的家庭,不过亦有不少的夫妻,婚后才发觉彼此性格不合,时常争执,矛盾重重,以致一生为情所困,为爱所苦,甚至以离婚为结局,吃尽了婚姻的苦果。由此可见,婚姻是一种缘分的结合与延续。

大藏经通偈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人与人的关系是十分微妙和不可思议的,但缘分是从何而来?婚姻既是缘分,就应该知道此缘分有可能是善缘(或叫报恩),亦可能是逆缘(或言讨债)。

善缘会促使婚姻更加美满幸福,彼此相敬如宾,同甘共苦,终身相爱。逆缘将会导致婚姻破裂,因爱成恨,反目成仇,苦不堪言。神仙眷属往往都是少数,许多夫妻都是冤家聚头,彼此相责,破口相骂,甚至对簿公堂,上诉法院,最后婚姻破裂,造成多少家庭悲剧,后悔莫及。

另外更有一些人,有缘无分或有分无缘。在生活中,有不少人情有独钟,觉得自己所爱无怨无恨,可是因家庭环境或社会习俗,甚至是事业的因素,彼此之间只有见面的缘,却没有终身相伴之分,仅能在默默祝福心中的情人,却永远不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夫妻;甚至有一些情侣将要结婚时,对方突然因病死亡或临时变卦,而使另一方顿失依怙,悲痛欲绝。又有些情人既有缘亦有分,可惜婚姻如过眼烟云,刹那即逝,只有留下过去的记忆,却不能终身相爱,永远相随。

由此可见,缘分其中所包含的,也就是业力的牵引,因此婚姻的本质,并不是永恒的、不变的,反而是无常的、不实的,所以佛教教世人不要被婚姻所迷惑,而是要认清楚婚姻的真正面目。

异体同心 宿命同福

男女的婚嫁、结合,是正常的。家庭、夫妻是维系社会安定、人类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子孙,人类不可能延续;没有家庭,社会不可能成为社会。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不可能成为有教养的孩子,通过夫妻的恩爱,对家庭的责任,社会才能成为社会,才能向美好的、幸福的方向发展。家庭、夫妻是社会的基本要素,这是正常的,符合道德、伦理的,非常美好的事情。没有家庭,就不可能有子孙,没有子孙,就没有出家人,就没有人可以修道了。所以在这个层次上讲,佛教肯定夫妻的关系、男女的爱情,这是可以成立的,是社会成立的必然基础。

佛陀并不是劝世间所有的人都出家断爱,而教导善生、玉耶女等在家弟子恪尽人道。经中有故事说长者女善无毒要求出家,佛陀不许,令她嫁给信奉外道的牛授童子,感化夫家多人令入正道。大乘经典一方面说「有妇不得佛道」,教诫菩萨「见妻子当如见冤家,意莫随贪爱」,一方面又说菩萨若具四种因缘,也可娶妻结婚:一者「宿命同福」,享受前世共同创造的福报;二者「毕罪」,酬偿宿债;三者「应当共生男女」,有共同生子女的业报;四者「黠人娶妇疾得道」,有智者的婚姻是快速得道的助缘。

贞廉自守 夫妻相敬

《阿含经》中说到人类的起源来自贪爱。从佛法出世间法去看,爱情乃属于有染污的贪爱,是欲界贪爱中最基本、最强烈的执著。经中又说:「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此 *** ,即指性的欲望。人类的 *** ,主要由对方的美貌、姿态、言语等引起,称为六欲,不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范围。佛典中一般将夫妻之间的爱归于贪爱,而贪爱,终以我爱为本。《楞严经》卷四谓「同想成爱」,即心意的一致产生爱,又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可见男女之情,其根源于在于我执和贪爱,由此也产生了种种的过患如婚外恋等,不断冲击著正常的婚姻生活。因此,佛教对婚姻伦理道德首要的规范就是不邪婬,在这一基础上强调夫妻之间互相忠诚和尊敬。

不邪婬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五戒之一,是直接针对在家弟子制定的,是佛教徒的道德底线。对在家居士来说,在尊重个人意志,合乎国家法律或社会公共习俗的前提下结成夫妇关系,是人口生产、人类繁衍的基础,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活形式,因此,正当的夫妻生活是佛教所认可的。《增一阿含经》卷五十中,佛陀教人应「贞廉自守,一夫一妻,慈心不怒」,主张一夫一妻制。佛教反对婚外情、同性恋等。

夫妇共修 菩提眷属

佛教特别重视家庭的价值,强调维护家庭的稳定;提倡夫妻间的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对于已婚者,如果有嫖妓和通奸行为,必须严厉谴责。经中指出,妻子对丈夫要敬爱服侍,料理家务;丈夫对妻子要提供服饰饮食,忠诚爱护。

《善生经》中佛陀教导青年善生说,要尽到夫妻之间的伦理责任,为每天应礼拜的六方之一。丈夫应敬妻,怜念妻子,妻子应爱念夫主、重爱敬夫、恭敬於夫。

《玉耶女经》中佛陀教导 *** 玉耶说,为 *** 妇,应 *** 夫如母爱子的「母妇」、如妹事兄的「妹妇」、如良朋益友的「知识妇」,或孝敬公婆、善于持家的「妇妇」,服侍夫婿如婢事主的「婢妇」,不做「怨家妇」、「夺命妇」。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对夫妻间的关系也有精辟的论述,他在《复周法利书二》中说,夫妻之间,当常以悦亲之心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伤父母之心。

情爱欲望 净化超越

如此的话,婚姻就会提升到第三层次,就是破和立同时存在。有些在家佛弟子,他们懂得了佛法后,明白到情爱与欲望的危害性,知道这是烦恼的根本,但他们不能离开现实社会中的家庭、夫妻、工作、人际等关系,所以他们以清净的心,用人生的智慧,从事人间的工作,履行人生的责任——在工作中把工作做好,在家庭中把家人照顾好,在朋友中与朋友相处好。在社会上不刻意追求金钱、地位,但亦不妨拥有地位、金钱,只要内心是清净的,用正确的思想,将两者好好地结合,好好地运用,即不失为好事。

夫妻生活仍然依旧,但不贪著──不以欲望为出发,不以执著心而行事,自己超越的同时,使对方慢慢地受影响,渐渐地也超越出来。这个转变与净化的过程,有些人比较快,有些人比较慢。

如果是出家人,则完全离欲清净,把所有的身心都投入到佛法的修行与弘法利生的事业中去,以自心的解脱无碍去摄受、度化一切有情。

如是独身的居士,则身居红尘,其行清净,身虽未出家,而心已出家,也就与出家无异了。

最后,通过修证,完全超越男女、超越世俗,通达了世俗,通达了众生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现象,对一切的存在都以道的智慧去体现。到这时候,他可以超越睡眠、饥渴、冷暖等生理的执著,这些境界他都可以超越。而在超越的同时,他又在这世上做一切事业,来接引众生,教化众生。这是第四阶段,也就道的阶段。

以上四个层次,既可以分开,亦可以融和,四个即是一个,这取决于个人的智能,最终这四层次都是要超越的。要在红尘滚滚的波浪中还能保持清醒与清净,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与觉悟。

祥和的气氛、幸福温暖的家庭,是需要以智慧来建立、以净化的爱心──慈悲来维持。如果是真心相爱的配偶,就会心甘情愿,在任何时间与空间,尽自己的所有能力,去做每一件让对方感到幸福与快乐的事,自然必定能从对方身上得到相应的回报。

化解姻缘不顺的咒语有哪些

;     婚姻一直都是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婚姻都是出于恐惧的态度,因此婚姻方才会一直都不怎么顺利了。那么在风水学中,化解姻缘不顺的咒语有哪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悲咒,心经和解结咒      解决办法通常是念诵大悲咒+心经+解结咒。 再加上放生、做善事和念经。先念大悲咒然后念诵心经,心经的数量最好是大悲咒的2~3倍,心经要多念,不仅自己念还要给对方念,心经可以化解很多的怨恨和烦恼如果不顺利很严重就要念诵49遍,还要在心经后念诵解结咒。      但主要还是以心经为主,解结咒也是49遍不要念诵的天数太长,否则会起到反作用。一般你们念诵后发现关系改善后就可以不要再念了。但大悲咒和心经可以一直念,但不要把念诵的大悲咒回向给对方,否则容易吵的厉害。      化解姻缘不顺的方法      通过风水调理      注意调整家居风水,让夫妻居家环境有助于夫妻感情的融合,破解掉家居中形成的风水凶象。然而,必须请既熟知命理学,又深谙风水之道的专家来做风水修正。只知命理不知风水、或只知风水而不知命理的人,是绝对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如果夫妻之间配偶星被合、克,也会因为外在因素导致夫妻关系紧张。      弥补情缘空缺      所谓情缘空缺,是指男命无财或财星空亡、女命无官或官星空亡、月令(月令就是月支)空亡等,这些财官为忌落空,虽然比较有利财富或事业,但却一定不利感情,何况财官如果为用落空,更是雪上加霜。弥补的方法,还是从五行上进行。如果财官为水,那就应当加强水势,佩戴水晶或设置水器。      如果财官为木,那就应当加强木气,佩戴木饰或养植花草;如果财官为火,那就应当加强火势,佩戴光电饰品或增亮粉红灯光;如果财官为土,那就应当加强土气,佩戴玉石陶瓷或摆放山石玉品;如果财官为金,那就应当加强金气,佩戴金属饰品或使用金属器皿等,以此来增旺财官气场,使其有利婚恋。

婚姻不好佛教怎么处理

佛教对婚姻的基本看法是——婚姻是由于人们内在的爱欲需求,累世的会聚因缘,以及业力的牵引,导致今生男女两人遇合,成家,乃至生儿育女。无论美满的家庭还是痛苦的婚姻都有其必然性。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其因果关联。婚姻的美满与痛苦,来自各人前世与今生的行为和造作,非是其他。故而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过去、现在、将来的行为负责。同时,佛教也教导人们要遵从所在国家的法律、道德,保持和维护家庭的稳定幸福,从该观点出发,可以说佛教是反对离婚的。但另一方面,佛教中也没有不准离婚的明确依据,如果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就要好聚好散。 佛教认为,因为有爱欲,我们心性便无法达到最深刻的纯净。不少男女为什么会离婚?一定是彼此的贪着已经没有了,或是外面的贪着比对妻子的贪着更强烈;今天为什么他会爱一个不该爱的人,而舍弃他该爱的人,就是因为他烦恼、愚痴,善性太弱了。如果人的心灵纯净,他站在任何角度,都会把他的烦恼降伏,让他的善性激发,面对再大的困难,他都不会使感情破灭。面对婚姻中的不如意,只要我们觉悟到生死轮回的根本源自“我见”(一种强大的潜在心力),“欲爱结”就会被逐渐解开,系缚我们的无明、贪爱的力量就会失去作用,超越生死,解脱自在便能得到。但要从爱欲执着中超越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一般人执着于婚姻家庭,就是一些已经学佛的居士,面对家庭婚姻变故,思想上往往也是多年不能适应。所以,面对婚姻的不如意,如能挽救,就要双方心平气和的恳谈,找出问题所在,也可求助朋友、亲人等,一段时间后,看双方关系能否改变。如果不能改变,那就和平解决,尽快放下执着之心,让自己从“贪痴嗔”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自在。

怎么用佛法化解婚姻不顺

婚姻不顺具体的情况有很多,许多人的婚姻不是相爱,而是讨债,或是往昔的怨恨留到这一世继续下去。因为往昔就种下不好的因缘。说你们是往昔的因缘也不助于问题的解决。最主要的是帮你度过难关。我并不清楚你们具体的不顺在哪里,通常来说婚姻中的不顺是往昔在这个时段就有一个怨结。解决办法通常是念诵大悲咒+心经+解结咒。 再加上放生、做善事和念经。先念大悲咒然后念诵心经,心经的数量最好是大悲咒的2~3倍,心经要多念,不仅自己念还要给对方念,心经可以化解很多的怨恨和烦恼如果不顺利很严重就要念诵49遍,还要在心经后念诵解结咒。但主要还是以心经为主,解结咒也是49遍不要念诵的天数太长,否则会起到反作用。一般你们念诵后发现关系改善后就可以不要再念了。但大悲咒和心经可以一直念,但不要把念诵的大悲咒回向给对方,否则容易吵的厉害。 还有你们的性格问题,例如你们是否都有倔强的习惯,倔强过头一定会有矛盾,还有你也不能对另一方太好,这样对方会闹心反而感到你烦。两个极端都不能有。你们以前是否有对父母不孝顺的行为,都要忏悔,经常不孝父母,找的对象也会对你不好。因为你的气场就与这样的气场向匹配。很容易发生冲突的。只有走中庸之道才可以。

佛家如何看待爱情和婚姻的?

佛家认为感情和婚姻和世间万物一样,本质上都是“空”,是形形色色的幻象,是稍纵即逝的波动。佛家不反对红尘中人的爱情和婚姻。但是认为这对于少数有慧根或者觉悟的人来说,没什么意思。真正有智慧的人,更应该追求人生和世界的真谛,追求永恒,而不是把人生消耗在这没有意义的举动中去。

佛教是如何看待婚姻本质的

其实佛法是这样看夫妻、子女及男女关系、朋友关系的。佛教发现,今生作为家人、夫妻子女、亲友、恋人的关系,前世都有莫大的因缘。能够在一起,一般分属下列三种关系: 1、来报恩的:彼此之间和和美美,相亲相爱,这是彼此来报恩的; 2、来讨债的:彼此之间彼此吵吵闹闹,矛盾不断,却又不离开,这是彼此来讨债的; 3、来还债的:彼此之间彼此关系冷冷淡淡,凑合着过日子,这就是彼此来还债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