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白话全译,学易经有一条忌讳
白话版《易经》全文是什么?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x0d\x0a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x0d\x0a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一卦由挂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x0d\x0a每个卦画都有六爻,爻又分为阳爻和阴爻。阳性称为“九”,阴性称为“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x0d\x0a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起说明题义的作用;爻辞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x0d\x0a2、《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挂》、《杂挂》和《序挂》。\x0d\x0a【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的。】\x0d\x0a⑴、《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x0d\x0a⑵、《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x0d\x0a⑶、《文言》则专门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x0d\x0a⑷、《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义中看不到的思想,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的必读之篇。\x0d\x0a⑸、《说挂》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x0d\x0a⑹、《杂挂》则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x0d\x0a⑺、《序挂》则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x0d\x0a五、《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天人合一”。\x0d\x0a“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x0d\x0a《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x0d\x0a《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x0d\x0a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x0d\x0a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之生命目的。\x0d\x0a《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x0d\x0a六、《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阴阳”。\x0d\x0a《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x0d\x0a1、《易经》卦象的核心:\x0d\x0a《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x0d\x0a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阴阳就是其核心。\x0d\x0a2、事物的两个方面:\x0d\x0a除了“卦”本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许多具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义。\x0d\x0a⑴、从自然现象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x0d\x0a⑵、从社会现象来看:“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x0d\x0a除以上两个方面的现象外,《易经》对自然和社会中共有的现象也以“阴阳”来解释,并赋予其“阴阳”的涵义。如:刚、柔,健、顺,进、退,伸、屈,贵、贱,高、低,等等。\x0d\x0a依上述,《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x0d\x0a七、《易经》的根本精神:“生生之谓易”。\x0d\x0a《系辞》中的“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彻的说明。\x0d\x0a1、“易”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x0d\x0a“易”就是“生”,而“生生”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它并没有由一个“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天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x0d\x0a2、“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x0d\x0a“易”的这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x0d\x0a宇宙是从混沌未分的“太极”发生出来的,而后有“阴”、“阳”,再由阴阳两种性质分化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等四象,四象又分化为八卦。\x0d\x0a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x0d\x0a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的特征来表示。\x0d\x0a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非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成过程就完结了,实际上仍然可以展开。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但此一终结却又是另一新的开始。\x0d\x0a八、《易经》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x0d\x0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x0d\x0a《易经》自古就有“变经”的说法,但变与不变却又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x0d\x0a1、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x0d\x0a《系辞》说:“《易经》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x0d\x0a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x0d\x0a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x0d\x0a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x0d\x0a《易经·说卦传》:“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x0d\x0a《易经》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六位的阴阳与六爻的柔刚,也就是“道”的常变,彼此交错,互相迭用,才构成了易卦的根本演变规律。\x0d\x0a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x0d\x0a九、《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时”与“中”。\x0d\x0a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x0d\x0a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x0d\x0a2、“时”指与时势一致:\x0d\x0a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来到身边的机会。\x0d\x0a知时之行: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x0d\x0a用时之机:把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要错过而后悔。\x0d\x0a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x0d\x0a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x0d\x0a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x0d\x0a《易经》的这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时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保守的、奴隶的、闭锁的、内省的、平庸的生存方式的本质完全不同的,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品格。
易经里的经典句子
易经里的经典句子大全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现在的《易经》一般即《周易》。以下是“易经里的经典句子”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2、即鹿比虞,唯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3、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4、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5、物无妄然,必有其理。
6、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7、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8、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9、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10、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11、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12、君子伺机而作,不俟终日。
13、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14、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15、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16、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7、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
19、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2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1、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22、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23、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24、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25、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6、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27、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28、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29、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小人道长,君子道消。
30、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31、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32、人之所助者,信也。
3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34、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35、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6、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37、谦谦君子,用涉大川。
38、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39、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40、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
4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4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43、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44、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45、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与人方便,随遇而安。
46、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47、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48、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49、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50、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51、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52、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
;求易经原文及翻译
第一卦:《乾卦》乾:元,亨,利,贞。(译)《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译)《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初九,潜龙勿用。(译)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译)《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译)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译)《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译)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译)《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译)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译)《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译)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译)《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上九,亢龙有悔。(译)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译)《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译)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译)《象辞》说:'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第二卦:《坤卦》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译)《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马那样柔顺,则是吉利的。君子从事某项事业,虽然开始时不知所从,但结果会是有利的。如往西南方,则会得到朋友的帮助。如往东南方,则会失去朋友的帮助。如果保持现状,也是吉利的。《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译)<<象辞>>说: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初六,履霜,坚冰至。(译)初六, 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译)《象辞》说:'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说明阴气开始凝聚;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然迎来冰雪的季节。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译)六二,正直,端正,广大,具备这样的品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译)《象辞》说:六二爻若是出现变化的话,总是表现出正直、端正的性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是因为地德广大,包容万物的缘故。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译)六三,胸怀才华而不显露,如果辅佐君主,能克尽职守,功成不居。《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译)《象辞》说:'胸怀才华而不显露',是要把握时机才发挥,'如果辅佐君主',必能大显身手,一展抱负。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译)六四,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这样虽得不到称赞,但也免遭祸患。《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译)《象辞》说:'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可以免遭祸患',说明小心谨慎从事,是不会有害的。六五,黄裳,元吉。(译)六五,黄色的衣服,最为吉祥。《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译)《象辞》说:'黄色的衣服,最为吉祥',是因为黄色代表中,行事以中道为准则,当然是吉祥的。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译)上六,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郊外,天地混杂,乾坤莫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译)《象辞》说:'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于郊外',说明阴气已经发展到尽头了。用六,利永贞。(译)'用六'这一爻,利于永远保持中正。《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译)《象辞》说:用六的爻辞说'利于永远保持中正',即是指阴盛到了极点就会向阳转化。第三卦:《屯卦》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译)《屯卦》象征初生:元始,亨通,和谐,贞正。不要急于发展,首先要立君建国。《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译)《象辞》说:《屯卦》的卦象是震(雷)下坎(水)上,为雷上有水之表象,水在上表示雨尚未落,故释为云。云雷大作,是即将下雨的征兆,故《屯卦》象征初生。这里表示天地初创,国家始建,正人君子应以全部才智投入到创建国家的事业中去。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译)初九,万事开头难,在初创时期困难特别大,难免徘徊不前,但只要能守正不阿,仍然可建功立业。《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白话:《象辞》说:'虽然徘徊不前,但志向和行为纯正。只要能下定决心,深入基层,仍然会大得民心的。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后才生育。《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译)《象辞》说:六二爻之所以出现困难,是由于阳刚一方所造成的。'婚后十年才生育',是很反常的现象。六三,即主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译)六三,追逐鹿时,由于缺少管山林之人的引导,致使鹿逃入树林中去。君子此时如仍不愿舍弃,轻率地继续追踪,则必然会发生祸事。《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译)《象辞》说:'追逐鹿缺少管山林之人引导',是因为获鹿之心过于急切。君子应及时放弃,否则必有祸事或导致穷困。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译)六四,四马前进,步调不一,但如坚定不移地去求婚,则结果必然是吉祥顺利的。《象》曰:求而往,明也。(译)《象辞》说:'坚定不移地去追求,是明智之举。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译)九五,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是很危险的,那样做,办小事虽有成功的可能,但办大事则必然会出现凶险。《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译)《象辞》说:'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即使想有所作为,其前景也不大光明。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译)上六,四马前进,步调不一,进退两难,悲伤哭泣,泣血不止。《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译)《象辞》说:'悲伤哭泣,泣血不止',这种状况怎能维持长久呢?第四卦:《蒙卦》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译)《蒙卦》象征启蒙:亨通。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我请教,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利于守正道。《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译)《象辞》说:'《蒙卦》的卦象是坎(水)下艮(山)上,为山下有泉水之表象,但要想发现甘泉,必须设法准确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着先必须进行启蒙教育。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译)初六,要进行启蒙教育,贵在树立典型,以便防止罪恶发生;如不专心求学,而是急功冒进,将来必然会后悔。《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译)《象辞》说:用树立典型的办法来进行启蒙教育,是为了确立正确的法度,以便遵循。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译)九二,周围都是上进心很强的蒙童,希望获得知识,这是很吉利的。如果迎娶新媳妇,也是吉祥的。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已经能够治家了。《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译)《象辞》说:'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都已经能够治家了',这是因为刚柔相济,孩子们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的结果。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译)六三,不能娶这样的女子,她的心目中只有美貌的郎君,不能守礼仪,也难以保住自己的节操,娶这样的女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译)《象辞》说:'不能娶这个女子',主要是指这个女子的行为是不合乎礼仪的,即这个女子没有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六四,困蒙,吝。(译)六四,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因而孤陋寡闻,结果是不大好的。《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译)《象辞》说:'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是因为疏远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六五,童蒙,吉。(译)六五,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译)《象辞》说:'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这是因为蒙童对老师采取了谦逊的态度。蒙童谦逊,则老师乐教,其教育结果自然是比较有效的,当然也是吉祥的。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译)上九,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不要等到蒙童的问题彻底暴露再去教育,而要防患于未然,事先进行启蒙教育。《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译)《象辞》说:'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和蒙童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治病救人、上下一心的目的。第五卦:《需卦》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译)《需卦》象征等待: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光明正大,做事才会亨通顺利,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出外远行,渡过宽阔的河流会很顺利。《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译)《象辞》说:《需卦》的卦象是乾(天)下坎(水)上,为水在天上之表象。水汽聚集天上成为云层,密云満天,但还没有下雨,需要等待;君子在这个时候需要吃喝,饮酒作乐,即在等待的时候积蓄力量。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译)初九,在郊外等待,必须有恒心,长久耐心地静候时机,不会有什么祸患。《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译)《象辞》说:'在郊外等待',表明不能冒险轻率前行;'长久耐心地等候时机,不会有什么祸患',表明没有偏离正道,没有偏离天地恒常之理。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译)九二,在沙滩上等待,虽然要受到别人的一些非难指责,耐心等待终究会获得吉祥。《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有小言,以终吉也。(译)《象辞》说:'在沙滩上等待',表明宽宏大量不急躁;虽然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但终久能获得吉祥。九三,需于泥,致寇至。(译)九三,在泥泞中等待,结果抢劫的强徒乘机而至。《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译)《象辞》说:'在泥泞中等待',说明灾祸还在外面,尚未殃及本身;自己招引来强盗,说明要处处谨慎小心才能避开危险。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译)六四,在血泊中等待,不小心陷进深穴,用尽全力才逃脱出来。《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译)《象辞》说:'在血泊中等待',表明此时必须沉着冷静,顺应时势,听天由命,以等待转机。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译)九五,准备好酒食招待客人,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译)《象辞》说:'准备好酒食招待客人,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说明此时处于中位,完美无缺。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译)上六,落入了洞穴之中,忽然有不请自来的三位客人到来;对他们恭恭敬敬,以礼相待,终久会得到吉祥的结果。《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译)《象辞》说:'不请自来的三位客人到来,对他们恭敬而且热情地招待,终久获得吉祥',表明此时尽管处在不适当的地位,但还没有遭受大的损失。第六卦:《讼卦》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译)《讼卦》象征打官司:这是因为诚实守信的德行被阻塞,心中畏惧有所戒备引起,坚守正道居中不偏会有吉祥;坚持把官司打到底则有凶险,如有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出现则会有利,但出外远行、要渡过宽阔的大河则不会顺利。《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译)《象辞》说《讼卦》的卦象是坎(水)下乾(天)上,为天在水上之表象。天从东向西转动,江河百川之水从西向东流,天与水是逆向相背而行的,象征着人们由于意见不合而打官司。所以君子在做事前要深谋远虑,从开始就要消除可能引起争端的因素。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译)初六,不久将陷于争端之中;虽然会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但终久将获得吉祥。《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译)《象辞》说:'不久陷于争端之中',说明与人争端决不可长久,决不可互不让步,相持不下;虽然'受到一些非难指责',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可以明辨事非。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译)九二,打官司失利,走为上策,赶快逃回来,跑到只有三百户人家的小国中,在此居住可以避开灾祸。《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译)《象辞》说:'打官司失利,迅速逃回来',因为自己处于下位,与上面有权有势的人打官司,必然要失败而且有灾祸降临,但逃走避开,灾祸就没有了。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译)六三,安享着原有的家业,吃喝不愁,坚守正道,处处小心防备危险,终久会获得吉祥;如果辅佐君王建功立业,成功后不归功于自己。《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译)《象辞》说:'安享着祖上遗留下来的家业',说明只要顺从上级,则可以获得吉祥的结果。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译)九四,打官司失利,经过反思改变了主意,决定不打官司了,安分守己,必然会得到吉利的结果。《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译)《象辞》说:'打官司失利后,回过头仔细反思,觉得'和为贵',还是息事宁人为好,于是改变了主意,撤回诉状,退出争端不打官司了,说明坚守正道,安分守己就没有什么损失了。九五,讼,元吉。(译)九五,官司得到了公正的判决,开始获得吉祥。《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译)《象辞》说:'官司得到公正的判决,开始获得吉祥',表明此时居于正中地位,得到了大人物的公正的判处。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译)上九,因打官司获胜,君王偶然赏赐给饰有皮束衣带的华贵衣服,但在一天之内却几次被剥下身来。《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译)《象辞》说:因为打官司获胜而得到赏赐,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尊敬的。第七卦:《师卦》师:贞,丈人吉,无咎。(译)《师卦》象征兵众(师指军队):坚守正道,德高望重富有经验的长者统帅军队可以得到吉祥,不会有什么灾祸。《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译)《象辞》说:《师卦》的卦象是坎(水)下坤(地)上,是地中有水之表象。地中蕴藏聚集了大量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象征兵源充足;君子要像地中藏水一样容纳天下百姓,养育众人,这样就会有众多的士兵可用。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译)初六,出师征战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如果军纪混乱必然有凶险。《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译)《象辞》说:"出师征战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要号令整齐,行动一致,赏罚分明。如果军纪不良,指挥不灵,必然要发生凶险。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译)九二,在军中任统帅,持中不偏可得吉祥,不会有什么灾祸;君王多次进行奖励,并被委以重任。《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译)《象辞》说:“在军中任统帅,持中不偏可得吉祥,不会有什么灾祸”,表明承受“天命”,因此得到君王的宠幸;“君王多次进行奖励”,说明怀有治国平天下使万邦悦服的弘大志向。六三,师或舆尸,凶。(译)六三,不时有士兵从战场上运送战死者的尸体回来,凶险。《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译)《象辞》说:“士兵不时运送战死者的尸体回来”,说明不能知己知彼,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自量力发动进攻,结果战败,没有任何功绩可言了。六四,师左次,无咎。(译)六四,率军暂时撤退,免得遭受损失。《象》曰:"左次无咎",示失常也。(译)《象辞》说"观察了战场形势后,暂时后退以避敌精锐,免遭更大损失"。说明深通兵法,懂得用兵有进有退的常理。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译)六五,田野中有野兽出没,率军围猎捕获,不会有损失;委任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军中主帅,必将战无不胜,委任无德小人将运送着尸体大败回,占问的结果必然是凶险的。《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译)《象辞》说:"委任有德长者统帅军队战无不胜",表明居中恃正,行为有法度,必然获胜;"委任无德小人将运送着战死者的尸体,大败而归",说明用人不当,必招致大败,将自食恶果。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译)上六,凯旋而归,天子颁布了诏命,分封功臣,或封为诸侯,或封为上卿,或封为大夫,但小人决不可以重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译)《象辞》说:"天子颁布了诏命,分封功臣",是为了按功劳大小而公正封赏。"小人决不可以重用",因为重用小人必然危害并扰乱邦国。第八卦:《比卦》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译)《比卦》象征亲密无间,团结互助:吉祥。探本求原,再一次卜筮占问,知道要辅佐有德行的长者,长久不变地坚守正道,不会有祸害。连不安分的诸侯现在也来朝贺,还有少数来得迟的诸侯将有凶险。《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译)《象辞》说:《比卦》的卦象为坤,(地)下坎(水)上,象征地上有水。大地上百川争流,流水又浸润着大地,表明地与水亲密无间,互相依存;以前的历代君主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分封土地,建立万国,安抚亲近各地诸侯。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译)初六,具有诚实守信的德行,亲密团结,辅佐君主,不会有灾祸;诚信的德行如同美酒注满了酒缸,这样远方的人纷纷前来归附,结果是吉祥的。《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译)《象辞》说:《比卦》的第一爻位(初六),表示一开始便具有诚信的德行,致使远方来人归附,自然可获吉祥。六二,比之自内,贞吉。(译)六二,在内部亲密团结,努力辅佐君主,结果是吉祥的。《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译)《象辞》说:"内部亲密无间团结一致,辅佐君主",说明没有偏离了正道。六三,比之匪人。(译)六三,和行为不端正的人交朋友,而且关系亲密。《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译)《象辞》说:"和行为不端正的人交朋友,而且关系亲密",难道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吗?六四,外比之,贞吉。(译)六四,在对外交往中互相信任,亲密团结,尽力辅佐贤明的君主,其结果是吉祥的。《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译)《象辞》说:在外面亲密团结朋友,辅佐贤君,说明要顺从居于尊上地位的君主,才会有好的结果。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译)九五,光明无私,亲密团结,互相辅助;跟随君王去田野围猎,从三面驱赶,网开一面,看着禽兽从放开的一面逃走,毫不在乎,君王的部下也不戒备,吉祥。《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译)《象辞》说:"光明无私,亲密团结,互相辅助",可获得吉祥,因为此时居于正中位置。抛弃逆天行事的举动而顺其自然,就好像围猎时网开一面,让该被擒的禽兽落网,不该被获的从前面逃掉;君王的部下听其自然,不加戒备;这是君王的贤德感化了部下的缘故。上六,比之无首,凶。(译)上六,和众人亲密团结、互助友爱但自己不居于领导地位,将有凶险。《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译)《象辞》说:"和众人亲密团结、互助友爱但自己不居于领导地位,将有凶险",说明自己将来没有可以归附的地方,无立足之地。《易经》:这10句话,道尽了人生
文/泥璐在《三侠五义》中,白玉堂说过这么一句话:你我读书人,待人接物,理宜从权达变,不过随遇而安,行云流水。过犹不及,其病一也。可见,这世间万物都有其平衡的支点,花要半开,酒要半醉,饭要半饱……做人做事最忌讳太满。 凡事有个度,是一种审时度势,一种进退自如,一种个人修养。 做事不能太绝对,留有半寸余地,才能来去自如。01 忌大喜:大喜易失言 鬼谷子曾说: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朱子家训》中也曾写到:处事戒多言,言多必失。 可见,话说多了就一定会有失误的地方,尤其是在人处于高兴之际,总会忍不住地想要和他人分享,分享是件好事,但如果夸大或不经意更改内容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老祖宗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说,高兴时说话点到即可,不该说话时,沉默是最好的处世为人原则。 02 忌大怒:大怒易失礼 人们常说,人有七情六欲,怒,是本性。遇不顺心,怒,是常态,但在生活中,发怒失礼,就会吃大亏。 不顺心时,先缓三秒,把心静下来,把怒压下去,不义气用事,不遑论礼节,这样做出来的事,说出来的话,表现出来的举止,才是一个人该有的最好状态。 你有什么样的心境,就会收获什么样的风景。 看人不顺眼,看事不顺心,其实不是万物太糟糕,是自己修养还不够。 学会平衡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过喜,不过忧,就会发现,这样生活会轻松很多。03 忌大惊:大惊易失态 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它决定着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顺,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遇事只有镇定自若,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将,一个优秀的师。 遇巨变懂得不惊,处在干扰中,心不要为之所动,用沉静排除干扰,临大事而不乱,才能更准确客观地把握利害得失。 常言道,一个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一副惊慌失措的状态,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 我们的不自由,通常是因为来自内心的不良情绪左右了我们。 一个能控制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 社会浮躁,人每天被快节奏包裹着,若如难以静心,将难成大事。 只有做到物随心转,境由心造,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04 忌大衰:大衰易失颜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与人说的只有二三,有些事,自己在心里丧一下也就过去了,没必要当成心口的一块阻碍大石,压得喘不过气来,又不愿搬走。 人最值得高兴的事,也莫过于:父母健在、知己两三、妻儿美满、合家团圆,其他的都是假象,放平心态,不去计较,你收获的远比你所期待的更多。 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哪能事事如意,样样顺心,所谓万事如意,也不过是一句礼尚往来的祝福语,坎坷不平,一波三折才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所以说,痛苦、伤心也不是人生的全部,遇到难处理的坎时,可以哭、可以衰,但一点要切记,哭、衰的目的只是暂时地缓解压力,不能太过,别让颓废左右了自己。 压力减少后,日子还得过,还得依旧带着希望迎接每天的第一缕阳光。05 忌大乐:大乐易失察 人在高兴时,往往会放松警惕,谈吐举止爱随心来,处在一个自己规划好的圈里出不来,这个时候最容易迷失自我。 分不清是非,也辩不了好坏,听不进去诤言,反倒更乐意接受阿谀奉承。 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容易把问题看的多姿多彩;带着框架听建议,就会进行有选择的筛选。 其结果往往是,不注重现实的利益,只关心耳朵的舒适。 06 忌大惧:大惧易失节 大丈夫理应心胸坦荡,仰俯无愧于天地,必能成大事。 凡事畏首畏尾,优柔寡断,也难成大业。 南怀瑾曾说,临危而不惧,途穷而志存。 一个人,只有做到不畏过往,不惧将来,才能遵从本心,谋于大事。 生活中,为人处事需要多个心,前进路上,谋事待人需要的是不拘小节。 小心驶得万年船,但一味地缩手缩脚,诸多忌惮,也只能注定平平凡凡,成不了大事。 只有在做事时,敢做大事,勇于尝试,才能在收获时,担得起重任,做得了大师!07 忌大思:大思易失爱 想得太多,就容易失去爱,生活中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事、有些人经不起细想,细想就可能剑走偏锋,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人可以想得清楚点,但一定要活得“糊涂”。 难得糊涂,贵在看懂事,但不看重事,能掂得起,更能放得下,坦然、淡然,而不是装在心里自己气自己。 为人,做事都坦荡荡,才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是一种思维高度,一种更高一层的境界。 不较真、不偏执,走不通时退一步,才能更加顺心,不伤身体,心情愉悦。 08 忌大醉:大醉易失德 生活中看一个人的人品,往往是通过一个人的酒品来做出一定的判断,常言道,酒后吐真言,一个人平时可能谈吐文雅,一旦喝酒,总会展现未曾见过的的另一面。 处理得当的人很讨人喜欢,但大多数人都是改变以往胆怯磨叽的作风,做出一些让人失望的事情。 酒后不仅容易乱性,更容易失德,正可谓很多酒肉朋友交不得。 小酒怡情,大醉伤身、害己。09 忌大话:大话易失信 言不伤人,诺不轻许,助人为乐是好事,但前提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人更多在乎的是结果,而非过程,少做承诺,一旦做出就要保证兑现,不轻诺,才不会负人。 拒绝后的帮忙带给被帮助者的快乐,要比先承诺而未完成带来的更多,守信与失信,其实也就在一句话之间。 佛曰:不可说,话不能说太满,要留有余地,既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也是避免矫枉过正,更是一种个人修为的体现。 许诺要慢,实现要快,不轻诺,诺必果,一言九鼎,言出必行才是精明做人,睿智处世的大智慧。10 忌大欲:大欲易失命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受惠要懂得感恩,做人要懂得知足. 不要一味地去吹毛求疵、求全责备,把感恩当成习惯,才能在最想要一件东西时,而不会忘记那个度,不会把欲望充满胸腔,以至于忘记了给反思留地,反倒失去了卿卿性命。 林则徐在任两广总督时,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可见,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但凡事讲究个尺度,欲望多了、大了,就会滋生贪心,必然会导致欲望的沟越来越大。 人心不足蛇吞相,把自己的欲望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既有宽度又有广度,既会有收获,又不至于身心俱疲。 浮世万千,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完美是理想的另一面,不完美才是生活的常态。所以,做事、交人,切记事事苛求十全十美,懂得知足常乐。 你看,考试得60分的孩子会比得99分的孩子更快乐,因为他看到的是多那一分的及格,而另一个人看到的是少那一分的不完美。 一分能带来快乐,一分也能失去快乐,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心境。懂得适可而止的人,要比一心只追求100分的人生活的更轻松、更快乐。 愿你有100分的动力,更愿你有60分的心境。求易经原文以及翻译
易读--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第一卦:《乾卦》乾:元,亨,利,贞。(译)《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译)《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初九,潜龙勿用。(译)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译)《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译)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译)《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译)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译)《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译)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译)《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译)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译)《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上九,亢龙有悔。(译)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译)《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译)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译)《象辞》说:'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第二卦:《坤卦》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译)《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马那样柔顺,则是吉利的。君子从事某项事业,虽然开始时不知所从,但结果会是有利的。如往西南方,则会得到朋友的帮助。如往东南方,则会失去朋友的帮助。如果保持现状,也是吉利的。《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译)<<象辞>>说: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初六,履霜,坚冰至。(译)初六, 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译)《象辞》说:'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说明阴气开始凝聚;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然迎来冰雪的季节。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译)六二,正直,端正,广大,具备这样的品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译)《象辞》说:六二爻若是出现变化的话,总是表现出正直、端正的性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是因为地德广大,包容万物的缘故。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译)六三,胸怀才华而不显露,如果辅佐君主,能克尽职守,功成不居。《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译)《象辞》说:'胸怀才华而不显露',是要把握时机才发挥,'如果辅佐君主',必能大显身手,一展抱负。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译)六四,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这样虽得不到称赞,但也免遭祸患。《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译)《象辞》说:'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可以免遭祸患',说明小心谨慎从事,是不会有害的。六五,黄裳,元吉。(译)六五,黄色的衣服,最为吉祥。《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译)《象辞》说:'黄色的衣服,最为吉祥',是因为黄色代表中,行事以中道为准则,当然是吉祥的。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译)上六,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郊外,天地混杂,乾坤莫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译)《象辞》说:'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于郊外',说明阴气已经发展到尽头了。用六,利永贞。(译)'用六'这一爻,利于永远保持中正。《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译)《象辞》说:用六的爻辞说'利于永远保持中正',即是指阴盛到了极点就会向阳转化。第三卦:《屯卦》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译)《屯卦》象征初生:元始,亨通,和谐,贞正。不要急于发展,首先要立君建国。《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译)《象辞》说:《屯卦》的卦象是震(雷)下坎(水)上,为雷上有水之表象,水在上表示雨尚未落,故释为云。云雷大作,是即将下雨的征兆,故《屯卦》象征初生。这里表示天地初创,国家始建,正人君子应以全部才智投入到创建国家的事业中去。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译)初九,万事开头难,在初创时期困难特别大,难免徘徊不前,但只要能守正不阿,仍然可建功立业。《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白话:《象辞》说:'虽然徘徊不前,但志向和行为纯正。只要能下定决心,深入基层,仍然会大得民心的。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后才生育。《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译)《象辞》说:六二爻之所以出现困难,是由于阳刚一方所造成的。'婚后十年才生育',是很反常的现象。六三,即主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译)六三,追逐鹿时,由于缺少管山林之人的引导,致使鹿逃入树林中去。君子此时如仍不愿舍弃,轻率地继续追踪,则必然会发生祸事。《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译)《象辞》说:'追逐鹿缺少管山林之人引导',是因为获鹿之心过于急切。君子应及时放弃,否则必有祸事或导致穷困。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译)六四,四马前进,步调不一,但如坚定不移地去求婚,则结果必然是吉祥顺利的。《象》曰:求而往,明也。(译)《象辞》说:'坚定不移地去追求,是明智之举。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译)九五,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是很危险的,那样做,办小事虽有成功的可能,但办大事则必然会出现凶险。《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译)《象辞》说:'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即使想有所作为,其前景也不大光明。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译)上六,四马前进,步调不一,进退两难,悲伤哭泣,泣血不止。《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译)《象辞》说:'悲伤哭泣,泣血不止',这种状况怎能维持长久呢?第四卦:《蒙卦》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译)《蒙卦》象征启蒙:亨通。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我请教,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利于守正道。《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译)《象辞》说:'《蒙卦》的卦象是坎(水)下艮(山)上,为山下有泉水之表象,但要想发现甘泉,必须设法准确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着先必须进行启蒙教育。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译)初六,要进行启蒙教育,贵在树立典型,以便防止罪恶发生;如不专心求学,而是急功冒进,将来必然会后悔。《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译)《象辞》说:用树立典型的办法来进行启蒙教育,是为了确立正确的法度,以便遵循。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译)九二,周围都是上进心很强的蒙童,希望获得知识,这是很吉利的。如果迎娶新媳妇,也是吉祥的。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已经能够治家了。《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译)《象辞》说:'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都已经能够治家了',这是因为刚柔相济,孩子们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的结果。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译)六三,不能娶这样的女子,她的心目中只有美貌的郎君,不能守礼仪,也难以保住自己的节操,娶这样的女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译)《象辞》说:'不能娶这个女子',主要是指这个女子的行为是不合乎礼仪的,即这个女子没有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六四,困蒙,吝。(译)六四,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因而孤陋寡闻,结果是不大好的。《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译)《象辞》说:'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是因为疏远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六五,童蒙,吉。(译)六五,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译)《象辞》说:'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这是因为蒙童对老师采取了谦逊的态度。蒙童谦逊,则老师乐教,其教育结果自然是比较有效的,当然也是吉祥的。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译)上九,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不要等到蒙童的问题彻底暴露再去教育,而要防患于未然,事先进行启蒙教育。《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译)《象辞》说:'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和蒙童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治病救人、上下一心的目的。第五卦:《需卦》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译)《需卦》象征等待: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光明正大,做事才会亨通顺利,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出外远行,渡过宽阔的河流会很顺利。《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译)《象辞》说:《需卦》的卦象是乾(天)下坎(水)上,为水在天上之表象。水汽聚集天上成为云层,密云満天,但还没有下雨,需要等待;君子在这个时候需要吃喝,饮酒作乐,即在等待的时候积蓄力量。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译)初九,在郊外等待,必须有恒心,长久耐心地静候时机,不会有什么祸患。《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译)《象辞》说:'在郊外等待',表明不能冒险轻率前行;'长久耐心地等候时机,不会有什么祸患',表明没有偏离正道,没有偏离天地恒常之理。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译)九二,在沙滩上等待,虽然要受到别人的一些非难指责,耐心等待终究会获得吉祥。《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有小言,以终吉也。(译)《象辞》说:'在沙滩上等待',表明宽宏大量不急躁;虽然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但终久能获得吉祥。九三,需于泥,致寇至。(译)九三,在泥泞中等待,结果抢劫的强徒乘机而至。《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译)《象辞》说:'在泥泞中等待',说明灾祸还在外面,尚未殃及本身;自己招引来强盗,说明要处处谨慎小心才能避开危险。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译)六四,在血泊中等待,不小心陷进深穴,用尽全力才逃脱出来。《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译)《象辞》说:'在血泊中等待',表明此时必须沉着冷静,顺应时势,听天由命,以等待转机。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译)九五,准备好酒食招待客人,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译)《象辞》说:'准备好酒食招待客人,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说明此时处于中位,完美无缺。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译)上六,落入了洞穴之中,忽然有不请自来的三位客人到来;对他们恭恭敬敬,以礼相待,终久会得到吉祥的结果。《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译)《象辞》说:'不请自来的三位客人到来,对他们恭敬而且热情地招待,终久获得吉祥',表明此时尽管处在不适当的地位,但还没有遭受大的损失。请再追问我,10000字一次写不下
《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内容是什么?
具体如下:
乾卦象征天,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1、天之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称为"元"。
2、天能使万物流布成形,无不亨通,称为"亨"。
3、天能使万物和谐,各得其利,称为"利"。
4、天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称为"贞"。
总之,天之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世界。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正固的"功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译: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因此不停息地发愤图强。
乾卦六爻的爻辞初九,潜龙勿用。
意译:龙潜在水中,暂时不能发挥作用。
《彖》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意译:初期阶段,应暂行潜藏。
乾卦的卦辞以天为象征,六爻的爻辞以龙为象征。龙是善变之物,能够潜水,行地,飞天,海陆空三栖,取龙为象,可以达到假象喻意,以明变化的目的。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意译: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健行不息。若:语助词。厉:危险。
意译:君子整天勤奋不息,甚至夜间时时警惕,虽然面临危险也无祸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意译:相机而动,跃起上进,无咎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译:飞龙上天,有利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五在所有卦里都是最吉之爻,此爻为"君位"。皇帝通称"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乾卦九五,刚健中正,纯粹而精,最为可贵。
上九,亢龙有悔。
意译:龙高飞到了极点,必有过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意译: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常用占断用语:
1、亨:通达,顺利。
2、利:有利,适宜。
3、吝:遗憾,麻烦,艰难。
4、厉:危险。
5、悔:忧虑,困厄。
6、咎:过错。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意译:元始,亨通,利于雌马以柔顺坚持正道,君子有所往,如果争先前行会迷入歧途;如果随从人后,就会有人出来作主,有利。向西南走会得到朋友,向东北走会失去朋友,这时安于坚持正道是吉祥的。(攸:所。贞,坚持正道。)
坤卦以柔顺的雌马为象征,坚持柔顺便是正道。坤是纯阴之气,本质是阴柔顺从,乾为君道,坤为臣道。
初六,履霜,坚冰至。
译:踩着微霜,知道坚冰快要出现了。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译:正直,端方,胸襟阔大,方能担负起辅佐之重任。不用"修习",也能成功。"无为而无不为"。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译:蕴含美德,不显露,吉。辅佐君王的事业,不以成功自居,最后才会有结果。(章:文采、美德。)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译:扎紧囊口,免遭危害,也不求赞誉。
六五,黄裳,元吉。
译:穿黄色裙裳,大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译:龙在原野上争斗,流出青黄混杂的血。龙是本气阳的象征物,坤阴气极盛,转化为与乾阳抗争,血流遍野。
用六,利永贞。
译:永远坚持正道,以阴返阳为终结。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译:亨通,利于坚守正道,不宜有所前进,利于建立诸侯。(攸:所。)
屯卦意为"初生",象征万物始生状态。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
译:初生,阳刚阴柔开始结合,艰难也随之产生。在艰险中变动,如能坚持正道是极为亨通的。乌云与雷声混杂,大雨将至,象征"初生"状态。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候。
译:徘徊不前,利守正而居,利于建立诸侯。初爻是阳刚之爻,在卑贱的两个阴爻之下。在危险、风险面前,徘徊思考是正确的。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邅如,难行不进貌。班如:纷纷而来状。
译:创始艰难,彷徨不前。乘马的人纷纷而来,他们不是强盗,而是求婚者。女子守正不嫁,过了十年才出嫁。(字:许嫁。)六二凌乘初九,六二得六五之应的力量,一阴一阳,关系密切。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译:追逐野鹿没有虞的引导,只能盲目跟着猎物跑,君子放弃不逐,继续追赶会带来遗憾。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译:乘马纷纷而来,是求婚者。前往应婚,吉。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膏:恩译。)
译:艰难创业时,需要广施恩译。柔小者,守持正道可获吉祥。刚大者,即使守正道也有凶险。
上六,乘马班如,滋血涟如。
译:骑在马上盘旋不前,哭泣的血泪涟涟。
成书背景:
屯卦强调万事创始时期的艰难危险,不要轻举妄动,要善于积聚力量。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
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