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圣人目前现状,紫微圣人的法力
有紫薇圣人的最新消息吗?
快发家了 2010-2012 坎坷是难免的 本来圣人就不好做 即使登台后也是跟常人没区别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甲木篇(三)
这一篇主要看甲木日干和地支相配,在其他五行环境中,人的性格特征、价值取向等问题。如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甲木为震,为雷,执拗,性格上宁折不弯,雷厉风行。 甲寅,甲木坐寅,自坐禄地。这类人不怒自威,坐有虎狮之象,立有大将之风。寅中藏有甲木、丙火、戊土。 如日柱甲寅,遇金多(指八字里其他干支庚辛申酉金多),有肃杀之气。在工作上,可掌生杀之权(有职位),在事业上,有上进心,自我驱动力很强。职业多是公检法部门。如遇庚辛金带水(指八字里除金外,还有壬癸亥子水其中一二),除有萧杀之气,还有仁慈之德。贵能出将入相,在当今则是省部级高官。如气势只有金木相战,有勇无谋。 如遇火多(指其他干支丙丁巳午火多),有教育、教导、文职部门之象,凭借智商、口才可得一席之地,在科研方面能成为佼佼者,并有一技之长。 如遇土多,可经商求财,是一把生意好手。甲木的中正之性决定了经商走的也是不偏不倚的道路。 如遇水多,适合浪迹天涯,侠游天下。性格上不食嗟来之食,不饮盗泉之水,不为五斗米折腰。但生如浮萍,飘飘荡荡。性格清高,想要有所成就需要克服性格上的弊端。 (另外,如日柱是甲寅,且为女性,为阴错阳差日,甲寅刚烈之性太过,而女主阴柔,属于不得其时,不在其位,婚姻一般不顺。)甲辰,甲木坐辰,自作偏财。因为辰藏乙木、戊土、癸水,所以辰土为杂气偏财。因为杂气,辰土有时容易“投敌叛国”。如遇金多,土、金容易成朋党之势,土助金威而克木,此时人容易因求财而受伤,尤其忌讳谋不义之财。如果地支有金有水,形成申子辰三合水局,则是另外的情况(后面论述)。 甲木坐辰,如遇木多,和甲寅见木多情况类似。甲寅见木多易被朋友连累而有牢狱之灾,甲辰见木多,易被朋友骗、合伙人坑,而造成钱财损失。 甲木坐辰,如遇水多,尤其申子辰合成水局,财化为印,生身太过,人如浮萍,漂泊不定。印为庇护我之人事物,可为家宅,水多代表家多,经常搬家、换地方。 甲木坐辰,如遇火多,引用《滴天髓》的一句话,火炽乘龙。生在巳午火月,或地支一片火地亦不甚畏惧。因为辰乃湿土,甲木培根之地。一能纳火之列,二能润局之燥,三能培木之根。这类人宜从文发展,锦绣文章、笔底波澜。虽然当不了大作家,做个记者、编辑绰绰有余。 甲木坐辰,如遇土多,土见其朋党,正偏财成势,除从财格外,此属财多身弱。虽有满腹经纶,也恐怀才不遇。或者总做着发财大梦,但毕竟己身和财的力量不在同一量级,自己拿不住、扛不动财的力量,反容易在求财过程中生出灾祸。其人应以辰土中的癸水和乙木为发展方向,而不应该以财为目标。甲木坐午火,自坐丁火伤官和己土正财,有木火通明之象。但木火通明是有前提的。 如遇木多,木多火塞,人会偏激。也会有平时夸夸其谈,真刀真枪时,往往泄气或馕包。如三国演义中的马谡。放到现在,打个比方,很多学生平时学习挺好,一到大考就不行。考试选ABCD,ABC全选了一遍,一到交卷,又改成D,最后还是巧妙的避开了正确答案。因为木多火塞使灵秀之气、智力智商发挥不出来。人要实在火要空。就好比炉子里生火,柴火放太多,火就烧不起来,得让空气进去。 甲木坐午火,如遇金多。官杀环伺,本可以食伤火去制官杀金,但火少金多,火治不了金。好比手里有把手枪可做武器,但是没子弹,终究无用。此类人或因自己的才华遇害,或因自以为是的小聪明而误大事。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人。 甲木坐午火,遇水重重,火为食伤,代表才华的外显,遇水重重来克,才华难以外显。或因自己的原因,或因环境的原因。如一句谚语,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比如一个年轻人初到单位,会被老员工压着,按资排辈,没有小年轻的事。或者在领导面前,施展不开拳脚。因为水在这为印,也代表长辈、老师、领导。 甲木坐午火,再遇火多,性格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性格偏激,喜欢抬杠,自己的一点才华支撑不了旺火去泄,好高骛远。是我们平时说的越傲慢越无知的典型。无理之辩是他的特长。此时,金(领导)来劝说他,不拿领导当回事,以火克金。水(父母)来讲道理,和父母对着干,水火相战。如木(朋党之辈)再入命局,是恃才傲物,李白之流。虽是木火通明,文章锦绣,但无水润局,人难免狂狷,甚至肆无忌惮。木火通明且有水,易有官职。因水能润局,可牵制火,其人有才华而不狂言,敢直谏而有策略,成水火既济的君子之象。 (上面讲的劝说,指流年、大运和八字里另外的字。只是一种情况的类比,还有很多种情况可以演绎。) 甲木坐午火,如遇土多。如果纯粹土多,从财格可成,但从格少之又少。如果从财格成,可经商,可为大富豪。如不成是财多身弱。对于男性来言,能娶到相当有能力的配偶,但难免惧内,自己难有成就。对于女命来说,有克夫之嫌(这里的克,只是生克制化的一种情况,是气场力量的相克。不必谈克色变),凡事在家说了算。甲木坐申金,为自坐七杀之地,申金中含有庚金、戊土、壬水,杂气七杀、偏财、偏印。以日柱论,其人脾气不好,或与配偶不和,因地支为婚姻宫,婚姻宫直接克日主。如遇金多,书云:“杀重身轻,一事无成。”纯粹金多,是残疾、暗疾之象。如果天干透一壬水或癸水(正偏印),或地支有壬癸水,旺相可化泄旺金,可以笔为生,或者能掌权。如果天干透水不旺,能掌握一门不是特别时髦的手艺、技术,勉强度日。 甲木坐申金,如遇木多,比劫重而官杀轻,其人不服管束、性格暴躁、忤逆之徒、意气用事、容易冲动,需克制自己。此时走火运或火的流年,可去其顽浊之气,方为佳运。 甲木坐申金,如遇水多,引动了申金中的偏印壬水,偏印太旺之人,执拗且不近人情,死板而无情趣。因代表灵活性和活跃思想的食伤被偏印克制,食伤心性无法显现。聪明灵修之气被压制。另外,偏印之人愿意打压别人、和人唱对台戏。 甲木坐申金,如遇火多,克泄交加,火金相战,导致日主弱。食伤不再是聪明灵秀之气,反而聪明反被聪明误。金是官杀,代表工作单位、领导、管束自己的人,火为食伤,代表自己的想法。其人在工作单位上,容易因自己的错觉,感觉和同事不睦或者领导给他小鞋穿。火金冲战导致日主心性不定。这里可引申一点,不管日主是十天干中的哪一个天干,只要食伤多,多沉迷或者赌性十足。食伤虽然生财,但因身弱,食伤已成为忌神,自己的投资想法、创意想法、冒险方向往往是错误的。 甲木坐申金,如遇土多,土金财杀一党,财成忌神。此种人适合稳定工作,拿固定工资,不适合主动求财,否则容易因求财而生灾。甲木坐戌土,为坐偏财杂气。戌中藏戊土偏财、丁火伤官、辛金正官。甲木坐辰土,有培根之德,是有情之财。甲木坐戌土是无情之偏财。 甲木坐戌土,如遇木多,格局尚可。走火运可发达。走不太旺的土运,因群比争财而破财。但纯粹土运,如戊辰、己丑可发财。 甲木坐戌土,如遇水多,是印太旺,此时需用财损印,戌土为喜用神,适合经商,自己做小老板。 甲木坐戌土,如遇火多,食伤和财太多。火旺木焚,身体是药罐子,可谓多愁多病身。此时只要时辰上有水,非常适合做各种中间人、中介人,牵线搭桥的一把好手。比如房地产中介、婚姻中介。因食伤(火)是他的巧舌如簧,印(水)是他的靠山、依仗,让身不弱,且还有思想、学问充实头脑。让自己说出的东西可信、有吸引力。 甲木坐戌土,如遇金多,财杀成党,甲木受伤,宜安守本分,不宜谋意外之财,不可羡他人天上掉馅饼之事。因为自己不会遇到这类事,如果遇到,也是假象。走水运或水的流年,方能金生水,水生木,流转有情。 甲木坐戌土,如遇土多,若成不了从财格,则穷困潦倒。上面讲了甲辰,遇水的大运、流年尚有水木方向的工作、事业可谋为。而坐戌土基本没有可供选择的发展方向。所以戌土对于甲木而言是无情之土。甲木坐子水,谓之甲木坐印,子藏癸水在其中,正印独藏。单看日柱,婚姻宫生日主,夫妇有情。甲子之人中正、善良、有仁德。 甲木坐子水,如遇金多,官杀重而用印,化杀为权,职务相当。为官清廉,威严和仁慈具足。 甲木坐子水,如遇木多,婚姻宫为忌神,水生木让木太旺。夫妻会因意见相左、观点不一致而吵架。吵架往往不是为求财,是为兄弟姐妹、长辈和家务琐事。还会因借出去钱而要不回来,被兄弟朋友拖累。 甲木坐子水,如遇水多,水荡木漂,印太旺,克制食伤(子女星),最不利子女,不易有孩子。必须走特别旺的土运,以土制水,或者走木运,水木一气。如走甲寅、乙卯,也可成就自己,但需依附他人。如果能成为纯粹的水木一气,只有水木两种五行,其人能独当一面,走火运,可大展宏图。 甲子遇水多之人,漂泊是主气场。通常不会有特别稳定的工作,一份工作干不长。会在动荡和游走中求生意、谋发展。比如跑业务、当司机、当船员。 甲木坐子水,如遇火多,印星为用。食伤星太旺,学习和技艺均不错,适合当艺术门类的特长生,比如体育、美术特长生。因为食伤是艺术天赋、肢体语言天赋,而正印是文化天赋。 甲木坐子水,如遇土多,印星为用。难免土(财)克水(印),如走水运,学业可成。如不走水运,会弃文从商。日主旺的情况下求财可得,日主弱,求财难得,多谋少成。以上例举了甲木和地支的关系、五行的变化。甲木篇暂时讲到这里。八字有万万千千之象,一字之变,天壤之别。大家可对号入座,反思求进。也别执着于对号入座,毕竟千变万化,一文难穷其理。
紫薇圣人真有其人?
圣者不现,世界不变!只有信念,才能坦诚相见!要知圣人,不比求神也不求人,人生只为了平衡!属兔的人财神方位在哪个方向
属兔人财神方位 因为卯兔为木,木克土为财,卯克辰、戌、丑、未,所以东南方、西北方、东北方、西南方为财位;又因为亥卯未桃花位在子,桃花位亦为财位,所以子方即北方为财位。 生肖兔的财位:东南方、西北方、东北方、西南方、北方。 摆物:正财位、小暗财位摆麒麟、财神吉祥物纳财;偏财位、大暗财位摆貔貅、财神吉祥物纳财。 辛卯生人:正东方为财位。 癸卯生人:正南方为财位。 乙卯生人:东南方为财位。 丁卯生人:西南方为财位。 己卯生人:正北方为财位。 属兔的办公室吉位是南北方位,特别是坐东向西的方位是最吉利的;当然,有吉位就自然有凶位了,这是我们要值得注意的。像坐东向西这是凶位,特别是坐山为酉,坐山为戌,再向东方的甲卯乙为更凶。其实,属兔的人最佳的风水方位是坐东南向西北的,热女的就可以坐东向西。 属兔的财运方向 属兔人的财位是东南方、西北方、东北方、西南方和北方。因为卯兔为木,木克土为财,卯克辰、戌、丑、未,所以东南方、西北方、东北方、西南方为财位。又因为亥卯未桃花位在子,桃花位亦为财位,所以子方即北方为财位。 属兔之人,如果根据五行生克原理来定财位(我克者为妻财),如子为阳水,我克者为火,火为财,阳水克阳火午,为偏财(大财),阳水克阴火巳为正财(小财),按此原理规律依次类推。另可以按桃花位定财位,自己的桃花为妻财,可以认为是财位。 属兔人的招财风水布局 属兔的人,由于为人慷慨,交际广泛,人际关系良好,大致说来,财运不错,一生都不会为钱苦恼。正是由于你天生的`乐观,人缘好,从不计较小事,所以没有太多的积蓄,一旦手头宽裕了就没有节制地乱花。你的消费欲望高,常常对一些奢侈品,装饰品,各种新产品的兴趣很高,而且购买欲极强,因此,你常常入不敷出,所以说管钱能力较低,没有经济观念,年轻时易浪费,结婚以后,会逐渐认识金钱的重要性,晚年经济较好。 卯兔:卯木克丑未阴土为偏财 1、属兔的人需要隐形更重一些的土气来崔旺财运,所以最好选择在土壤中埋藏多年得天地造化之气的玉石,挂在自己的居所之东北方位才最好。 2、宜在办公或住房的东北或西南方位,摆设一些阴性的玉质饰品,会让你取财有道,生财有方。 3、在客厅的东方,种上一盆水耕植物或放盆水果摆设,会让你好运连连、诸事顺利。 4、可以去花草市场买一盆金橘盆栽,或者去室内装饰品店买一盆塑料金橘,也可。效果都差不多,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养养盆栽了。买回来以后,便是置放的问题。若是塑料盆载,将之放在客厅内,具体方位为客厅的东角。若是需要培植的盆栽,则将它放在阳台上,具体方位也为东角。然后好好护理它,就能为你带来财运哦!以上方法如不方便操作,建议您点此申请一道旺财灵符,戴在身上,这样聚财旺财效果也很不错。 5、属兔人鱼缸旺财摆放位置选择 鱼缸凶位:忌坐西(戌位)向东鱼缸吉位:坐东向西、坐南向北、坐北向南鱼缸财位:乙卯年生(坐南南东)、丁卯年生(坐南南西)、己卯年生(坐正北)、辛卯年生(坐正东)、癸卯年生(坐正南)。紫薇圣人存在吗?请大家说出想法。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行星的光和热的源泉。它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位于距银心约10千秒差距,银道面以北约8秒差距处,并与其他恒星一起绕银心转动。太阳是一个直径约1.4×106公里的气体球,由于引力的作用,太阳的密度和温度是向内增加的。表面温度约6000K,密度极其稀薄。在这样高的温度下不可能存在固体和液体,在太阳表面温度最低的区域有少量的分子,但绝大多数物质以原子的形式存在。在太阳中心,温度超过1.5×107K,压力约3.4×1012牛顿/厘米2,密度达160克/厘米3,在这种高温、高压、高密度的环境中,发生着氢变为氦的热核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以辐射的形式稳定地向空间发射,其中约22亿分之一的能量到达地球,是地球上的生物所需的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太阳是除地球以外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体,而且是唯一的可以详细考查其表面结构的恒星,所以对太阳的研究人们历来十分重视。下表列出了有关太阳的一些基本数据。 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外貌随着与太阳距离的变化不断改变,当远离太阳时,呈现为朦胧的点状,当离太阳较近时,体积急剧变大,太阳风和太阳的辐射压力把慧星内的气体和尘埃向后推开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由于慧星的这种独特外貌,中国民间又称它为“扫帚星”。 彗星的命名法有三种。刚发现时,先给一个临时名称,按发现的顺序在年号后面加上一个小写字母,如1990b就是指1990年发现的第二颗彗星。通过近日点以后,就给它以永久命名,即在过近日点的年号后加上一个罗马数字,这个罗马数字表示彗星在当年通过近日点的次序,如1990Ⅲ表示1990年第3颗过近日点的彗星。另外,通常还以发现者来命名,当有多个发现者时最多可取前三个,如池谷—关彗星,多胡—佐藤—小坂彗星。彗星的轨道可分为椭圆(离心率e<1) 、抛物线(e=1)和双曲线(e>1)三类。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彗星称周期彗星,它们周期地绕太阳公转。周期彗星又可分为短周期彗星(周期小于200年)和长周期慧星。前者的轨道倾角不大,多为顺行,即绕太阳运动的方向与行星相同。后者的轨道平面在太阳系空间内是随机分布的,顺行的与逆行的各占一半。在双曲线或抛物线轨道上运动的彗星称非周期慧星,它们经过近日点后便一去不复返了。彗星经过行星附近时,会受行星的摄动而改变轨道。如果将观测到的双曲线和抛物线的轨道往前例推,大多数非周期彗星的轨道都曾是离心率较大的椭圆,这说明可能只有很少的彗星是来自太阳系以外的。彗星一般由彗头和彗尾两部分组成。彗头包括彗核和彗发,有的彗星在彗发外还包着厚厚的一层氢原子云,称为“彗云”。彗核的直径很小,只有几百米到上百公里,但集中了彗星的绝大部分的质量,大彗星的质量为103-108亿吨,小彗星的质量只有几十亿吨,彗核的平均密度约为1克/厘米3,和水的密度差不多。彗发的体积随彗星与太阳的距离变化,其直径比彗核大得多,一般为几万公里,有的甚至比太阳还大,但由于彗发内物质很稀薄,故它的质量很小。一般情况下,当彗星走到距太阳两个天文单位附近时,开始产生彗尾。随着与太阳的接近,彗星显著变大变长。彗星的体积很大,可达上亿公里,宽度从几千公里到2000多万公里,但物质极稀薄,密度只有地面附近空气的10亿亿分之一。彗尾的形状多种多样,一般总是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延伸,彗尾可分为两类,一类彗尾较直,由离子气体组成,呈蓝色,称“离子彗尾”或“气体彗尾”,它是由太阳风的斥力作用于彗星中的离子形成的。另一类是弯曲的,称“尘埃彗尾”,这类彗尾是太阳光子的辐射压力推斥微尘而形成的。 小行星,主要分布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围绕太阳旋转的为数众多的小天体。按提丢斯—波得定则,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距太阳2.8天文单位处应该有一颗大行星。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了一个新行星,命名为谷神星,它距太阳2.77天文单位,但因它的体积和质量太小,不能与大行星为伍,故称为“小行星”。以后的几年里,又发现了另外三颗较大的小行星,它们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随着19世纪后期照相技术在天文学上的广泛应用,使发现的小行星的数目急速增加。从1925年起,新发现的小行星算出轨道后,要经过两次以上的冲日观测,才能赋与永久编号和专用名称,有的小行星用古代西方神话中的人物命名,有的则由发现者给与其他名称。目前有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已达3000多颗。照相巡天观测发现亮度大于照相星等21.2等的小行星有50万颗,小行星的总质量约2.1×1024克,相当于地球质量的0.04%。小行星中最大的是谷神星,它的直径为1000公里,质量为(11.7±0.6)×1023克。除了谷神星等几颗较大的小行星外,其他小行星的直径和质量都很小。小行星的亮度有周期性变化,这是由于它们表面各部分的反照率不同及它们的自转引起的。小行星典型的自转周期为8-9个小时,小行星的自转轴取向毫无规律,呈随机分布。少数较大的小行星可能是球状的,但大多数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有的小行星还有自己的卫星。按表面照率的不同,小行星可分为C类(碳质,反照率较小)和S类(石质,反照率较大),另外还有少数小行星的金属含量很高,称M类。绝大多数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内,轨道半长径界于2.2-3.2天文单位之间,平均为2.77天文单位,少数小行星的轨道半长径比火星小或比木星大。它们的偏心率和轨道倾角多界于大行星和慧星之间,平均为0.15和9.4°。小行星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它们的视亮度跟它们同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有关,也跟它们的表面反照率有关。最亮的小行星是灶神星,目视星等为6.5等。由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小行星,到1992年为止,已获得正式编号的共有55颗 。 水星,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为辰星。最亮时目视星等为-1.9等,与太阳角距最大不超过28°,由于它离太阳很近,经常淹没在太阳的光辉里,只有在大距前后才能观测到。至今尚未发现有卫星。水星的轨道倾角为7°,是除冥王星外轨道倾角最大的行星。公转的平均速度为47.89公里/秒,是太阳系中运动速度最快的行星,轨道半长径约5790万公里,离心率较大,为0.206,仅次于冥王星。公转周期为87.969日,会合周期为115.86日,自转周期为58.646日,恰为公转周期2/3。19世纪中叶发现水星的近日点进动每百年为5601〃,用经典力学只能解释5558〃,其余43〃无法解释,即“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有人提出是由尚未发现的“水内行星”引起的,并计算出“水内行星”的轨道,但多次利用日全食进行观测都未发现。直至1915年,爱因斯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后,才得以解决。水星的赤道半径约2440公里,是地球的38.3%,体积是地球的5.6%,质量为3.33×1026克,也是地球的5.6%,平均密度为5.46克/厘米3,仅次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373厘米/秒2。反率为0.06,色指数为+0.91,都比月球的略小。水星的表面很象月球,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环形山及平原、裂谷、盆地等。水星有极稀薄的大气,气压小于2×10-9百帕,由氦、氢、氧、碳、氩、氖、氙等元素组成。由于大气非常稀薄,所以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温度高达700K,而夜间可降到100K。水星有偶极磁场,赤道上磁场强度为4×10-7特斯拉,两极为7×10-7特斯拉。 金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由远到近的顺序排列第二。中国古代称“太白星”,为除日、月之外全天最亮的星,最亮时达-4.4等。由于金星位于地球轨道内侧,所以总是出现在太阳附近,它与太阳的角距不大于48°,当位于太阳西方时为晨星,位于太阳东方时为昏星,古代的人为它们分别命名,称晨星为“启明”,称昏星为“长庚”。至今尚未发星有卫星。金星的公转轨道是一个很接近正圆的椭圆,其离心率仅0.007,轨道倾角为3.4°。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0.723天文单位,平均轨道速度约35公里/秒,公转周期224.7日。金星与地球间的距离变化相当大,最近时仅4×107公里,此时视直径为61〃;最远时可达2.57×108公里,视直径仅10〃。金星是太阳系内唯一逆向自转的大行星,也就是说,在金星上太阳是西升东落的。金星的自转非常缓慢,周期为243日,比它的公转周期还要长。金星上的一昼夜相当于117个地球日。金星的大小、质量、密度与地球都很接近,其半径约6050公里,是地球赤道半径的95%;质量为4.87×1027克,是地球的81.5%;平均密度约为地球的95%。金星有一层非常浓密的大气,表面气压相当于地球的90倍,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占97%以上,此外还有少量的氮、氩、一氧化碳、水蒸气,氯化氢和氟化氢等。金星大气中还存在着频繁的放电现象。由于有浓密的大气保护,金星表面较为平坦,环形山的数目很少,有一些不太高的山或山脉。金星表面不存在任何液态水,由于严酷的自然条件,是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金星没有磁场和辐射带,太阳风、紫外线和X射线可以长趋直入,直达大气深处,在离表面附近的地方形成薄薄的电离层。 由于行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气可以让可见光和紫外线顺利通过,对于红外线却相当于不透明。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和紫外线可以穿过它们加热行星表面,行星向外辐射的热能(主要是红外线)却被吸收和阻挡,最终又返回到行星表面,这样,行星的表面温度会不断升高,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达到热平衡。金星大气非常浓厚,而且97%以上是二氧化碳,因此温室效应非常强烈,表面温度达480℃左右,而且基本上无地区、昼夜季节的差别。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 一、自转和公转 1543年,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此后,大量的观测和实验都证明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实验(傅科摆试验),证明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周期约为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的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周期为一恒星年,公转平均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黄道与赤道交角(黄赤交角)为23°27′。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和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区分。地球白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有长期变化、季节性变化和不规则变化。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即岁差和章动、极移和黄赤交角变化。 二、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球形这个概念的出现,可上溯到公元前五、六世纪。当时,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家只是从球形最美的观念出发产生这一概念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已提出地球是球形的看法。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中国唐朝时期,在一行的指导下,由南宫说率领的测量队在河南省黄河南北的平原地带进行了最早的弧度测量,算出了北极的地平高度差一度,相当于南北地面距离相差约351里80步(唐朝的长度单位5尺=1步,300步=1里),从而可算出地球的半径。这项工作比阿拉伯人的类似工作约早100年。在现代,除用大地测量方法外;还可用重力测量确定地球的均衡形状。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地球动力学测地方法得到很大发展。各种方法的联合使用,使得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测定精度大大提高。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常数系统中,地球赤道半径α为6378140米,地球扁率因子1/f为298.257。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扁球体,或者说,更象个梨状的旋转体。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结果表明、地球的赤道也是个椭圆,据此可认为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地球自转产主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形状,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约短21公里。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进一步造成地球表面形状的不规则性。在大地测量学中,所谓的地球形状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在这个面上重力位各处相同,是个等位面。日、月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使地球上的海洋、大气产生潮汐现象,也使固体地球(在某种程度上是个弹性体)发生弹性形变,这就是所谓“固体潮”。 三、质量和重力加速度 地球的质量为5.976×l027克,这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测定的。地球质量的确定提供了测定其他天体质量的依据。从地球的质量可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2克/厘米3。地球上任何质点都受到地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二者的合力就是重力。重力随高度递增而减小,也随纬度而变化。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978.伽(厘米/秒2),两极处为983.2伽。有些地方还会出现重力异常现象,这反映出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重力异常同地质构造和矿床有关。地球因受到日、月引潮力的作用,它的重力加速度也有微小的周期变化,最大的可达十分之几毫伽。 四、构造 地球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外套。磁层和大气圈阻挡着来自空间的紫外线、X射线、高能粒子和众多的流星对地面的直接轰击。 地球表面十分之七以上为蓝色的海洋所覆盖,湖泊、江河只占地球表面水域很少的部分。地球表面的液态水层,叫做水圈,从形成至今至少已有30亿年。地球的表层由各种岩石和土壤组成,地面崎岖不平,低洼部分被水淹没成为海洋、湖泊;高出水面的陆地则有平原、高山。地球固体表面总垂直起伏约为20公里,它是珠穆朗玛峰顶(据中国登山队1975年测定,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13米)和最深的海洋深度(马里亚纳海沟深度约11公里)之间的高差,它超过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的一半。洋底象陆地一样不平坦,也不平静。洋底岩石年龄要比陆地年轻得多。陆地上大多数岩石的年龄小于二十几亿年。陆地上到处可以找到沉积岩,说明在远古时期这些地方可能是海洋。地表虽有少量的环形山,但难以找到类似月球、火星和水星那样多的环形山,这是因为地球表面受到外力(水和大气)和内力(地震和火山)的作用,不断风化、侵蚀和瓦解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地壳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面的隆起和沉降,以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是次要的。近十多年来,愈来愈多的科学家认为,地球上部不仅有垂直运动,而且还有更大的水平运动,海洋和大陆的相对位置在地质时期也是变化着的。1912年伟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此后,有的地质学家认为,地球早先存在两块古大陆——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和北半球的劳亚古陆。但在很长时期里许多科学家拒绝承认大陆漂移假说,因为当时人们很难相信有这么大的力量把原先的大陆块撕开,使各碎块分别逐渐漂移到今天的位置。六十年代初,黑斯和迪茨提出了洋底扩张假说,认为全球大地构造是洋底不断扩张的直接结果。正是由于洋底扩张假说和板块运动理论的发展,又使大陆漂移学说重新受到重视。 地球最上层约几十公里厚的一圈是强度很大的岩石圈,其下几百公里厚的一层是软流层,强度较小,在长期的应力作用下这一层的物质具有可塑性。岩石圈漂浮在软流圈上。在地球内部能量(原始热量和发射性热)释放时,地内温度和密度的不均匀分布,引起地幔物质的对流运动。地幔对流物质沿着洋底的洋中脊的裂隙向两侧方向运动,不断形成新的洋底。此外,老的洋底不断向外扩张,当它们接近大陆边缘时,在地幔对流向下拖曳力的作用下,插入大陆地壳下面,致使岩石圈发生一系列的构造运动。这种对流作用可使整个洋底在三亿年左右更新一次。岩石圈被一些活动构造带所割裂,分成几个不连续的单元,称为大陆板块。勒比雄把全球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澳洲板块和南极板块。海底的扩张导致大陆板块发生运动。板块的相互挤压造成了巨大的山系,自阿尔卑斯山经过土耳其和高加索,最后到喜马拉雅山的山系正是属于这种情况;也有的地方,两个板块的岩石同时下沉,造成洋底的深渊,此外,板块的运动还造成了火山和地震。关于板块运动的理论,目前还在不断发展之中,同时也存在许多有争论的问题。 五、起源和演化 对地球起源和演化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始于十八世纪中叶,至今已经提出多种学说。现在流行的看法是: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它同其他行星一样,经历了吸积、碰撞这样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过程。地球胎形成伊始,温度较低,并无分层结构,只是由于陨石物质的轰击,放射性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缩,才使地球温度逐渐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地球内部物质也就具有越来越大的可塑性,且有局部熔融现象。这时,在重力作用下物质分异开始,地球外部较重的物质逐渐下沉,地球内部较轻的物质逐渐上升,一些重的元素(如液态铁)沉到地球中心,形成一个密度较大的地核(地震波的观测表明,地球外核是液态的)。物质的对流伴随着大规模的化学分离,最后地球就逐渐形成现今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层次。 在地球演化早期,原始大气逃逸殆尽。伴随着物质的重新组合和分化,原先在地球内部的各种气体上升到地表成为第二代大气,后来,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大气。另一方面,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使内部结晶水汽化。随着地表温度逐渐下降,气态水经过凝结、降雨落到地面形成水圈。约在三、四十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单细胞生命,然后逐步进化为各种各样的生物,直到人类这样的高级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圈。 火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第四。中国古代称荧惑。火星外观呈火红色,亮度变化明显,视星等在+1.5等到-2.9等之间。卫星两颗,由霍耳在1877年火星大冲时发现。火星公转轨道椭圆形,轨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为1.9°,轨道半长径约为1.524天文单位,轨道离心率为0.093。由于离心率较大,火星的近日距和远日距相差4200万公里,因此火星冲日时与地球的距离有较大的变化。火星的公转周期为686.980日,平均轨道速度为24.13公里/秒。火星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22.6秒,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为23°59′(比地球稍大),因此火星上也有明显的四季变化。火星赤道半径为3395公里,是地球的53%,体积为地球的15%,质量为6.42×1026克,为地球的10.8%,平均密度为3.96克/厘米3,表面重力加速度为地球的38%。火星大气比地球大气稀薄得多,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95%)、氮(3%)、氩(1-2%),水汽和氧的含量极少。火星表面大气压为7.5毫巴,相当于地球上30-40公里高空的大气压。尘暴是火星大气中独有的现象,小规模的尘暴经常出现。每个火星年还会发生一次席卷全球的大尘暴。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区被红色的硅酸盐、赤铁矿等铁的氧化物及其他金属化合物覆盖,因而显出明亮的橙红色。火星表面的温度比地球低30℃以上,昼夜温差常超过100℃。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温度为20℃左右,两极地区的最低温度可达-139℃。火星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火山和峡谷。北半球主要为巨大的火山溶岩平原和一些死火山;南半球到处崎岖不平,环形山星罗棋布。火星上不存在液态水,但有几千条干涸的河床,最长的约1500公里,宽60公里,这说明以前火星上可能有过大量的液态水。火星两极地区被白色极冠覆盖。极冠是火星表面最显著的标志,它的大小随季节变化,处于夏天的半球极冠的范围不大,而处于冬天的半球极冠可延伸到纬度60 °处。极冠由冰和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组成,温度在-70℃到-139℃之间,由于二氧化碳随温度的变化不断的气化和凝结,使得极冠的大小不断变化。极冠中大约保存有大气中20%的二氧化碳,水的含量比大气中多得多,如果极冠中的冰全部融化成液态水,可以在火星表面形成一个10米厚的水层。极冠于17世纪由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发现。火星在许多方面都与地球相近,有被大气包围着的固体表面,有四季的交和季节的变化,它的极冠夏天缩小,冬天扩大,像是冰雪的消融和冻结,火星表面的颜色也随季节发生变化,像是植物的生长和凋零,19世纪末,观测到火星上面有“运河”。因此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甚至是否有象人一样的高级生命成了人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火星探测器发回的资料证明所谓“火星运河”是人眼的错觉造成的,它们实际并不存在。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的变化是一种纯粹的气象现象,火星表面是一个极为荒凉的世界,没有液态水,大气极为稀薄,而且十分寒冷,是不适于生命存在的。1976年,“海盗”1号、2号探测器在事先选定的火星上最有希望存在生命的地区软着陆,采集了土样,土样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变化,但无法确定这种变化是由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引起的,还是土壤中某种化学过程的结果。因此,现在还不能完全排除火星上存在低级生物的可能性。 木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五颗。中国古代就认识到木星约12年运行一周天,而把周天分成十二份,称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用木星所在的星次可以纪年,因此木星被称为岁星。是天空中的第三亮星,最亮时达-2.4等,只有金星和冲日时的火星比它亮。木星有众多的卫星,截止到1990年,已发现16颗。1979年,行星际探测器“旅行者”1号还发现木星有一个很暗的光环。木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轨道半长径为5.205天文单位,离心率为0.048,它在近日点同太阳的距离比远日点近约0.5天文单位。木星的轨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很小,只有1.3°。木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4332.589天,约合11.86年,平均轨道速度为13.06公里/秒。木星是太阳系内自转最快的行星,赤道上自转周期仅9小时50分30秒,两极地区的自转稍慢。由于高速自转,使得它的扁率相当大,达0.0648。木星的自转轴几乎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道的,二者的交角达86°55′。木星的赤道半径为71400公里,是地球的11.2倍,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质量为1.9×1030克,比地球的质量大300多倍,是其他八大行星总质量的2.5倍,平均密度只有1.33克/厘米3,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27.07米/秒2,两极为23.22米/秒2。木星有着浓密的大气,主要成份是氢和氦,还含有少量的氨、甲烷和水。用望远镜观测木星,可以看到大气中有一系列与赤道平行的明暗交替的云带,云带的形状随时间不断变化。这表明木星大气中存在着激烈的运动。木星表面的温度很低,根据理论计算,它表面的有效温度应为105K,但地面观测和行星际探测器测得的结果均高于理论值,对木星的红外观测也表明,木星辐射的热能为它接收到的太阳热能的两倍,这说明木星内部存在着热源。木星还有着比地球更大更强的磁层和辐射带。木星磁层比地球磁层大100倍。它可分为三个区域。内区(离木星表面20个木星半径的范围内)具有与地球辐射带相近的强辐射带;中介区(从20个木星半径到100个木星半径)的磁力线被离心力歪曲。内区和中介区都按约10小时的自转周期转动。外区(60-90个木星半径范围内)的磁场很弱,到磁层边界处已趋于零。除很靠近木星表面的部分外,木星的磁场是偶极场,但场的方向与地磁场相反,即地球上指北的罗盘到木星上变为指南。木星的磁轴与自转轴间的交角为10.8°。离木星3个木星半径以内的磁场是4极或8极的,场强为3-11×10-4特斯拉。木星表面大红斑,位于赤道南侧,长达2万多公里,宽约1.1万公里,略呈蛋形。发现于1660年,300多年来尽管它的颜色和亮度不断变化,但形状和大小几乎没有变,大红斑沿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转动,而且在经度方向上有漂移运动,因而肯定不是固体的表面特征。现在认为它很可能是一个大旋涡,或者说它是一团激烈上升的气流。旋涡或气流中含有红磷化合物,大红斑的颜色可能是因此产生的。至于大红斑能长期存在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土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六颗。中国古代称填星或镇星。1871年发现天王星之前,土星一直被认为是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土星有较多的卫星,截止1990年已发现了23颗,它还有易见的光环。土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离心率为0.055的椭圆,轨道半长径为9.576天文单位,即约为14亿公里,它同太阳的距离在近日点时和在远日点时相差约1天文单位。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为2.5°。公转周期为10759.2天,即约29.5年。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9.64公里,自转很快,自转角速度随纬度变化,赤道上自转周期是10小时14分,纬度60°处为10小时40分,高速的自转使土星呈明显的扁球形,极半径只有赤道半径的91.2%,土星的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为26°44′。土星的赤道半径为60000公里,是地球的9.41倍,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为5.688×1029克,是地球的95.18倍。在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居第二位。平均密度只有0.70克/厘米3,比水还低。由于土星的大半径和低密度,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相近。土星的大气以氢、氦为主,并含有甲烷和其他气体。大气中飘浮着由稠密的氨晶体组成的云,有彩色的亮带和暗纹,但比木星大气中的云带规则。土星表面温度约为-140℃,云顶温度为-170℃。行星探测器“先驱者”11号发现土星上有一个由电离氢构成的电离层,电离层温度约为977℃。土星也有磁?br>参考资料:《神秘的宇宙》
紫薇圣人14年近况:天寒冷,心更冷,世人评来出真圣,静也等,苦也等,千千...
亲爱的紫薇大圣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给您提几个建议,希望您能看到,第一,人是感情动物,世人都被情所困惑,同样情也是人类的最主要的动力,人类使用情,同意被情困惑着,比如感情,比如婚姻,希望紫薇大圣人能破解这个情,让这个情明朗化,不要像人类的所谓爱情专家,说不定所谓的爱情专家自己的情感问题都解决不了呢,也不要像佛教,用简简单单的因果,甚至对情感进行排除。第二明确所谓的业力,规划人类品质,将人类那些不美好的东西要进一步进化,对疾病,生老病死要进一步明确化,要用人类的生对人类的死负责,死亡不是终点,要强化人类在世的责任感。第三,对地球世界进行防御性安排,以此防御外星世界,防御另外空间的对地球世界的影响,处理好神灵,如三界之神,阴间,地狱,达成修改其中不好的法则。谢谢。这只是一个建议,您是老大,您怎么规划您说了算,我只有仰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