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面相脸的人命运好不好,罗汉面相是什么意思
2025-04-05
十八罗汉的面部特征
坐鹿罗汉:宾罗跋罗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宫劝喻国王学佛修行。 举钵罗汉:迦诺迦跋厘隋阁,是一位托化缘的行者。 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过江似蜻蜓点水...
人临命终时出现十八罗汉什么意思
据说,在人即将死亡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十八罗汉的幻觉。十八罗汉是佛教中的一种神灵,被认为是侍奉佛祖的弟子,具有守护和保佑的作用。在佛教中,我们相信生死无常,每个人都会在生命的某个时刻离开这个世界。当一个人行将就木之际,可能会出现“十八罗汉”,这通常是被视为灵异事件,无法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十八罗汉出现的意义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认为它是佛教信仰对人死后下一个轮回的展示,即灵魂瞬间进入另一个世界的体验 。也有人认为十八罗汉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他们在人临终的时候为亡者护持或超度。总的来说,十八罗汉的出现应该被视为一种宽慰,给弥留之际的人一种信仰和安慰,让他们在灵魂即将离开身体之时能够更加平静和宁静。
罗汉面相的名人
罗汉面相的名人石涛。罗汉面相与石涛的自画像颇为相似。石涛是中国美术史上身份、情感最复杂的画家之一,兼具僧人、画家、文人、前朝王孙等多重身份,一生使用过的名号、印章颇多,且多为自号、自称。在人生的重要阶段,石涛往往会启用新的名号和印章,与之相对应,还善于利用自画像(或具有自画像性质的图像)、书斋图、传记等来表达情感和形塑身份。故宫博物院藏石涛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所画《清湘书画稿》长卷末段的罗汉像受到海外学者的关注,图中罗汉面相与石涛的自画像颇为相似,石涛并在自题中称之为瞎尊者后身。罗汉是什么意思?
分类: 社会/文化 >> 解析: 罗汉 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在中国寺院中常供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在唐代《法住记》载,谓佛陀临涅盘时,嘱付十六大阿罗汉,自延寿量,常住世间,游化说法,作众生福田,故佛寺丛林里常雕塑罗汉像,供养者众。十八罗汉乃世人于十六罗汉外另加降龙、伏虎二罗汉。而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盘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 五代时高僧贯休大师,所绘的十六罗汉像姿态不拘,形骨奇特,胡貌梵相,曲尽其志,为罗汉画像中之名作。罗汉像因无经典仪轨依据,会随各代的艺术家来创作表现。通常是剃发出家的比丘形像,身着僧衣,简朴清净,姿态不拘,随意自在,反映现实中清修梵行,睿智安祥的高僧德性。 据法住记所载,十六尊罗汉承佛敕命,永住世间守护正法,即:一宾头卢跋罗堕阇、二迦诺迦伐蹉、三迦诺迦跋厘堕阇、四苏频陀、五诺矩罗、六跋陀罗、七迦理迦、八伐阇罗弗多罗、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罗怙罗、十二那伽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此外盛传于世的十八罗汉,即十六罗汉外再加绘达摩多罗尊者与布袋和尚,或降龙、伏虎二尊者。唐代的罗汉面型是怎样的?
唐代的罗汉有多种面型,其中最年长的是迦叶,最年幼的是阿难,这两个罗汉常见于如来佛的两侧,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性格,其他的罗汉可见于涅槃变中,表现出处于剧烈的痛苦之中,而有着异常夸张的表情。
天王、金刚力士等形象着重男性强健力量外部的夸张表现。描写全身紧张的筋肉,有着强烈的效果。天王和金刚一般都是在佛和菩萨的周围,但也有独幅的,以天王为主神的构图。
毗沙门天为唐代战神,所以单独成为崇拜的对象。画面上有战斗的气氛,旗帜及飘带表现了气流运动和人的动作的一致,海水表现出广阔的空间,侍从中的怪脸综合了动物面相的特征和人的表情特征而创造的形象,时常出现在唐代壁画中。
为何看起来罗汉比菩萨面相凶恶?
罗汉依然是凡夫,次第比菩萨低多了。因为是凡夫之相,所以是大家能接受的。一般而言,菩萨的相都是大慈大悲之相,但是护法和愤怒本尊的相是很凶的,罗汉里面是没有这么凶的。所以,不能说罗汉的面相比菩萨凶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