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干支是用农历算吗,阳历月干支的计算方法

月的天干地支怎么算

推算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的方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又分为5阳干,5阴干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又分为6阳支,6阴支甲为天干之始,子为地支之始,天干在上,地支在下,甲子相合,乙丑相合,其余顺次相合,就叫“甲子”。古代就是以甲子来纪年、纪月、纪日。天干数为十,阴阳相合是五,地支数为十二,阴阳相合是六,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合为六十甲子之数,故又称“六十甲子”.甲子周期表: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算法思想:甲子组合的规律是按干支原有的顺序,五个阳干与六个阳支相配,五个阴干与六个阴支配,结果便构成了六十个干支(或叫甲子)组合,为甲子一周 .观测上表可以发现,天干与地支的结合是顺序向下进行的,形成一个轮回,直到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有了甲子周期表,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就方便多了.年干支推算法中国很早就用干支纪年,并且沿用至今。有人把第一个甲子年定在公元前2696年,与公元相比较,公元4年的干支正是农历甲子年,因而将公元数减去3,再除以60(六十花甲子周期数),剩下的余数,可以用六十甲子表序数表查出公元该年的干支。其公式为:(所求年数-3)/60 = 商。。。余数(年干支序数)如果余数等于0,则干支序数加上60。例如:求公元1983年的农历干支年纪:(1983-3)/60 = 30。。。0,则 0+60 = 60(干支序数),查表为癸亥年。月干支推算法:年的天干为甲或已时,则正月的天干为丙;年的天干为乙或庚时,则正月的天干为戊;年的天干为丙或辛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庚;年的天干为丁或壬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壬;年的天干为戊或癸时,则正月的天干为甲。首先推算出该年农历正月的天干,其余月份可按天干顺序号类推。该年正月的天干序号的计算为:取公元年份除以5的余数减2后乘以2再减1。当该数为负数时加10例:求公元1991年(农历辛未年)正月的天干:1991/5=398余1,正月的天干序号数(1-2)X 2-1=-3,因该数是负数则加10得7,即天干序号7得出农历辛未年正月天干为庚,正月干支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日干支推算法由于农历月的大小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使推算农历日期的纪日干支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实现。因此,农历日期的纪日干支比较好的推算办法是借助于历表虽然农历的大小月不固定,而阴历除了每四年有一次闰月(二月)以外,每年的大,小月都固定不变,所以可以从阳历来推算当日的干支,其推算公式是:日干=(元旦天干序数)+(所求日数)+(各月天干加减数,闰年三月后加1)/10=商........余数(日干序数)日支=(元旦地支序数)+(所求日数)+(各月天干加减数,闰年三月后加1)/12=商........余数(地支序数)按上述方法推算日干支,有两个数要先求出来才能代入公式中,即元旦干,支序数,各月干,支加减数。天干地支加减数表:每月天干地支常数加减表平年 闰年天干 地支 天干 地支一月 减一 减一 减一 减一二月 加零 加六 加零 加六三月 减二 加十 加一 加一四月 减一 加五 加一 加 一五月 减一 减一 加一 加一六月 加零 加六 加一 加一七月 加零 加零 加一 加一八月 加一 加七 加一 加一九月 加二 加二 加一 加一十月 加二 加八 加一 加一十一月 加三 加三 加一 加一十二月 加三 加九 加一 加一

生辰八字是农历算还是公历算?

按照农历算。

八字在汉族民俗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年干和年支组成年柱,月干和月支组成月柱,日干和日支组成日柱,时干和时支组成时柱;一共四柱,四个干和四个支共八个字,故又称四柱八字。四柱加大运加流年的预测模式称之为子平术;四柱太阳律月亮律属于四柱完整的预测技术与方法。

学习八字,要熟悉干支历。

中国自古有一种利用天干和地支来准确记录年、月、日、时的历法叫干支历,其由“年干,年支”、“月干,月支”、“日干,日支”、“时干,时支”,共八个干支所组成(共八个字)。

年、月、日、时的干支组合称为“柱”,形成“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故八字又称为“四柱”或“四柱八字”。

每一年以立春为新一年的开始,立春至惊蛰为寅月(似农历正月),以“节”那一刻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刻为月之终;然后依次序推算出月、日、时的天干与地支。

因八字只为体现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角度位置,所以时间换算成八字的公式需参考很多因素,包括平太阳时、恒星时、均太阳时差、时区、夏令时等。

月干支的计算方法,月干支查询表!

;     月干支的计算方法还是比较简单的,不同朝代年岁开始的月建地支不同。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这个是夏历。而商历是正月建丑,二月建寅,三月建卯。周历是正月建子,二月建丑,三月建寅,不同的月干支计算方式是差不多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月干支查询表相关内容,一起去看看吧!一、月干支的计算方法      1、月干序=(所求年尾数+2)*2+月(份取尾数)。      2、月支序=月份+2(大于12的时候同样减去12)。      例如:2023年5月份的干支,月干序=(5+2)*2+5=19取尾数9,则干序是壬。月支序=5+2=7则是午,则2023年5月份的干支是壬午。月干支口诀      甲已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岁寻庚起,      丁壬壬寅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月干是什么意思?代表谁?二、月干支查询表三、用天干地支怎样排算月份      月地支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甲或己年乙或庚年丙或辛年丁或壬年戊或癸年      寅月立春—惊蛰雨水正月2月丙寅月戊寅月庚寅月壬寅月甲寅月      卯月惊蛰—清明春分二月3月丁卯月己卯月辛卯月癸卯月乙卯月天干地支万年历表。      辰月清明—立夏谷雨三月4月戊辰月庚辰月壬辰月甲辰月丙辰月      巳月立夏—芒种小满四月5月己巳月辛巳月癸巳月乙巳月丁巳月      午月芒种—小暑夏至五月6月庚午月壬午月甲午月丙午月戊午月      未月小暑—立秋大暑六月7月辛未月癸未月乙未月丁未月己未月      申月立秋—白露处暑七月8月壬申月甲申月丙申月戊申月庚申月      酉月白露—寒露秋分八月9月癸酉月乙酉月丁酉月己酉月辛酉月农历年月日如何转换天干地支。      戌月寒露—立冬霜降九月10月甲戌月丙戌月戊戌月庚戌月壬戌月      亥月立冬—大雪小雪十月11月乙亥月丁亥月己亥月辛亥月癸亥月      子月大雪—小寒冬至十一月12月丙子月戊子月庚子月壬子月甲子月      丑月小寒—立春大寒十二月1月丁丑月己丑月辛丑月癸丑月乙丑月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月干支的计算方法、月干支查询表相关内容,月干支想要计算出来还是很简单的。看八字命格可点击:八字排盘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年干为劫财看父亲如何?有兄姐吗?      年干为正官是什么意思?命运如何?      年干为偏印是什么意思?祖业如何?更多相关测试

阳历是什么意思

阳历即指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阳历和农历并不同,农历是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以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因此每四百年中就有97个闰年。我国的阳历主要分为四种,即干支历、十二气历、天历和彝族太阳历。干支历即为天干地支,是论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是阳历。干支纪日早在商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已采用十二辰纪月,而十二辰加时制度至迟西汉时已被采用。十二气历,由北宋杰出科学家和家沈括在宋神宗时期所创。天历,其实是十二气历。在北宋数百多年后的1855年被太平天国所颁布使用,后又传至英国,当代任用此法统计农业气候和农事生产的依据。彝族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以鼠日为一个月起头,12属相循环3次,在猪日终结为月末,每月36天。一年360天,剩下五或六天为过年日,不计算在10个月之内。

算公历月份的干支是不是得必须知道它的农历月份啊

无需知道农历月份,但需要知道年的天干,如今年是辛卯年,辛就是今年的天干。具体应用:以年的天干来推算正月的天干,并顺排10天干而得12个月的天干(其中有两个天干是重复的)。月的地支是从正月起寅且顺排12地支而得12个月的地支,年年如此。歌诀为:“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年戊为头,丙辛之岁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流,若问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 ”例如‘甲申年’或‘己卯年’,这两年的天干分别为甲和己,歌诀为:“甲己之年丙作首”,天干是甲或己的年份的正月就都是丙寅月,自然二月就是丁卯月。又如‘戊申年’或‘癸卯年’,这两年的天干分别为戊和癸,歌诀为:“若问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 ”,天干是戊或癸的年份的正月就都是戊寅月,自然二月就是己卯月、、、、、、、。其它年份以此类推。

干支月份和农历月份对应,还是和节气对应?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解析: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