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甲子及五行属,60甲子五行对照表

60年的五行属相婚配表,五行相生相克及属相婚配

提起60年的五行属相婚配表,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五行相生相克及属相婚配,另外,还有人想问属狗的和哪些属相最相配?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1961年五行属什么和什么生肖配对,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五行相生相克及属相婚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十甲子纳音表的纳音五行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如下: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 戊寅己卯城头土庚辰辛巳白蜡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戊子己丑霹雳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己亥平地木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甲辰乙巳佛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驿土 庚戌辛亥钗钏金壬子癸丑桑拓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戌癸亥大海水

六十甲子五行对照表

六十甲子年份对照表 0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 甲午 41 甲辰 51 甲寅 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 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 0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巳 0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 0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 07 庚午 17 庚辰 27 庚寅 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 0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 09 壬申 19 壬午 29 壬辰 39 壬寅 49 壬子 59 壬戌 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 今年是戊子年,根据此表,可依此类推。 六十甲子推算五行方法? wenku.baidu/...73bHgq 这个你可以参考下~ 终身大运六十甲子五行生肖相冲相生表 ?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表是怎么推算出来的? 《地理大全入门要诀》卷之六中“纳音五行”篇指出:“纳音,是根据金属敲之有声来命名。一为火,二为土,三为木,四为金,五为水。甲己子午属九,乙庚丑未属八,丙辛寅申属七,丁壬卯酉属六,戊癸辰戌属五,巳亥归四。这种方法就是将干支数加起来看得数是多少,然后用五去除,所除得的余数,剩一就属火,剩二就属土,依此类推。因此,甲子是二九一十八属木,乙丑是二八一十六属火,纳音总数是三十四,除以五余数为四,四为金,所以纳音属金” 。 明人谢肇J的《五杂组》也有“六十甲子之有纳音也,盖本于六十律旋相为宫隔八相生之说。” 诸如此类之说,在唐宋笔记之中已为多见,这里告诉我们纳音事实上是与乐律、历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它不同于我们常规的对天干地支的单独认识,这是在接触纳音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天干地支中的六十甲子 在五行中怎么分呀 命理学认为,五行是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预测是在灵性与五行沟通及逻辑思维的推导下进行的。生辰八字的锁定,就是人与五行进行沟通的范围的锁定。四柱中的五行包括:天干五行、地支五行、纳音五行,地支藏干五行等。其中纳音五行是由一个天干与一个地支组成的新五行。术数预测的基本元素是五行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五行是可以根据数字推算出来的。而数字又是通过河图推衍出来的,所以《考元》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以两干两支之合数于四十九内减之,余数满十去之,余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各取所生之五行为纳音”。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傍土 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 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砂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佛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驿土 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戌癸亥大海水 推衍和预测人生命运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努力,把人生与世间的五行、五音、五星、五方、五色等事物联系起来考察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在早期六爻筮书《火珠林》中,指出“天干管天文,地支管人事,纳音管地理”,也就是说,在预测中,地理的事就要在纳音中寻找答案。与地理有关的工作地址、生葬地点,迁徙方向,就在纳音中找。这里也可以看出纳音的一些作用。 那么六十甲子纳音的术理是怎样推出来的呢?因为书籍的散失,其中的原理已不可考…… 先辈已矣,后来的术数家则是这样解释的,以“甲子乙丑海中金”为例: 甲九子九,乙八丑八,其数之和为三十四,于四十九内减之,余十五,去十不用而余五,五为宫音,属土,土能生金。这说明了“甲子乙丑”与“金”有关。这个相关是根据五行生克推衍出来的。 又因为子属水,又为湖,又为水旺之地,兼金死于水,墓于丑,水旺而金死,故曰甲子乙丑海中金也。就是说,之所以“甲子乙丑”是“海中”金而不是其他大方的金,是因为“子”与“水”有关,海里的东西当然是水多。还有,“丑”是土,是埋葬和承载“金”的地方。金属到了水了会下沉于水底之土的,所以“甲子乙丑海中金”的道理就得出来了,而其余者亦仿此理推之。不过,毕竟我们不是古人,而自有记载的“焚书坑儒”以来,几乎历代都有类似的“文字狱”“焚书”的现象,书籍的散失,导致华夏文化的流失而无从追寻,流传下来的书籍也大都曾因为种种原因被改的面目全非,一经考证就错漏百出……所以,我们也只能听着那些为了‘钻营名利成为叫嚣之首’的‘钻家叫首’们叫嚣:中医无根据,易经是胡说,五行太牵强,八卦纯附会……我们只能叹息:华夏文明渊远流长,岂是尔等小人可以理解的?吾不屑与之言……呜呼哀哉!每一思之,不由泪下…… 六十甲子表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初学者要记住六十甲子不太容易,建议先记住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这样对应,掌握第一组甲子、甲戌、甲申。。以后的以此类推,网上也有掌上排干支的方法,有兴趣的可以去学下。 怎么用六十甲子计算年份 干支纪年 [解释]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除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 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2023年六十甲子五行数 乙未 本命属羊,沙中金命 六十甲子天干地支各是多少数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年月日时就象四个柱子一样撑起“时间”的大厦,所以称为四柱。 古人制定天干地支,应有客观基础。中医针灸取穴,讲究子午流注,不同的日期和时辰,取穴的规律和天干地支的规律符合。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年月日时都是60一个循环。 60在时间领域是个奇妙的数字。不但中国古人用60作为循环,现代计时法中,一分钟60秒,一小时60分钟。难道是巧合吗?另外,现在的一天24个小时,和中国的12个时辰对应。中国用5天作为一个时辰的大循环,“五日一候”,共是60个时辰。 六十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60甲子纳音五行属相速查表,自己是什么命吗 金木水火土五行查询表

提起60甲子纳音五行属相速查表,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六十甲子年份纳音表,另外,还有人想问五行属性查询表 急求,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六十甲子纳音五行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自己是什么命吗 金木水火土五行查询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十年的纳音五行属什么?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 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佛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驿土 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拓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戌癸亥大海水

解释

①六十甲子纳音五行表示了五行物质的质量,以此来喻象人的能力大小。

②六十甲子纳音五行表示了五行物质的用途,以此来喻象人的性格。如剑锋金可做兵器、砍树之用等,则主其人性格外向、刚强等;钗钏金可做装饰品之用等,则主人的性格内向、柔弱等。

③六十甲子纳音五行表示了五行物质的空间,以此来喻象人的心绪。如海中金在海中,深藏不露,则主其人处事心细、周密等;沙中金在沙中容易发现,则主其人处事粗心、欠妥等。

60甲子纳音五行属性

60甲子纳音五行表示了五行物质的质量,以此来喻象人的能力大小。下面我为你整理了60甲子纳音五行属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六十甲子纳音五行属性 1.甲子乙丑海中金 “子”,为江河湖泊是水旺之地,而五行金死于“子”,墓库于“丑”,形成水旺而金死,墓库犹如大海中的金子一样,所以称之“海中金”。 2.丙寅丁卯炉中火 “寅”地为三阳,“卯”位称四阳,寅卯之地又火得气,此时寅卯又代表天门,万物始生于此,形容成天地开炉,以天地代表炉,以万物代表火炭,所以称为“炉中火”。 3.戊辰己巳大林木 “辰”代表原野土地,“巳”为六阳,原野的大地上又有六阳之火照耀,花草树木因此茂盛成长,树木成林,所以称为“大林木”。 4.庚午辛未路旁土 “未”为木之墓库,“午”火被木生旺而土必然燥焦,此刻的土不能生万物,只能做为路边土,因此称为“路旁土”。 5.壬申癸酉剑锋金 “申酉”二位本是金位,金既然得位,势必成钢,钢好比如剑锋一样锋芒,故为“剑锋金”。 6.甲戌乙亥山头火 “戌亥”为天门,此刻是阴气较旺的时刻,火能照上天门,其光必然要高,否则不能通天。试想一下只有山头有火时才能照亮天门,所以称之“山头火”。 7.丙子丁丑涧下水 水旺于“子”衰于“丑”,为先旺而后衰,所以,很难成为汪洋大海,只能作为涧下之水,涧下水清澈,山环细流。 8.戊寅己卯城头土 天干“戊己”本为土,而“寅”位属于“艮”山,土积成山,故称之“城头土”。 9.庚辰辛巳白腊金 金养于“辰”生于“巳”,初成形质不够坚硬,因此称之“白腊金”。 10.壬午癸未杨柳木 木死于“午”而墓库于“未”,木此时没有生气,唯有壬癸水生助,但终究还是柔弱,犹如“杨柳木”般万缕不断之丝,千条不针之带。 11.甲申乙酉泉中水 金禄在“申”旺在“酉”,金处于旺地必能生水,但是因为初生之水,不能成为汪洋湖泊,故叫做“泉中水”。 12.丙戌丁亥屋上土 “丙丁”属性为火,“戌亥”为天门,又“戌”为土“亥”为水,水土惑成泥巴,火蒸蒸日上烧烤成砖瓦,故而成为“屋上土”。 13.戊子己丑霹雳火 “丑”的属性为土,“子”的属性为水,水居正位而纳音乃为水中之火,若不是有龙神哪里会有此火,此火犹如龙身般闪耀光芒,故称“霹雳火”。 14.庚寅辛卯松柏木 木的禄地在“寅”旺于“卯”,木既生旺, 其它 柔弱之木就不能与之相比,所以叫做“松柏木”,因为松柏木是坚强的树木,有参天之势。 15.壬辰癸巳长流水 “辰”为水库“巳”为金的长生之地,金生水,水库之水又逢金生,源源不断,所以叫做“长流水”。 16.甲午乙未沙中金 “午”为火旺之地,火旺金必受克而衰弱,而“未”又为火的衰弱之地,属于金的冠带之地,它们两者不能相互替代,所以叫做“沙中金”。 17.丙申丁酉山下火 “申”为地的炉“酉”为日入之门,太阳此时已经隐藏光辉了,此刻山下的人们已经亮起了灯火,故称为“山下火”。 18.戊戌己亥平地木 “戌”代表原野“亥”为五行木的长生之地,此树木生于原野,所以称为“平地木”。 19.庚子辛丑壁上土 “丑”是土的正位,“子”是水旺之地,土水相混成泥巴,故称“壁上土”。 20.壬寅癸卯金箔金 “寅卯”为木旺之地,金绝在“寅”胞胎在“卯”,木旺势必与你相克。金既然弱无力,只有“金箔金”了,所以成为“金箔金”。 21.甲辰乙巳覆灯火 “辰”为太阳渐旺之时,“巳”为太阳强盛之时(这里只时辰),甲乙木生火有利,似灯火般,故称“覆灯火”。 22.丙午丁未天河水 “丙丁”五行属火,午火为火旺之地,而纳音属于水,水自火中而来,若不是天上的银河哪里会有水呢?所以,叫做“天河水”。 23.戊申己酉大驿土 “申”在八卦中属于坤位,坤为地;“酉”在八卦中属于兑位,兑为泽,戊己本是土,再加上地泽之浮薄土,故称为“大驿土”。 24.庚戌辛酉钗钏金 “戌”地为金的衰处,“亥”为病地(这里指五行旺相休囚死和寄生十二宫),金是衰弱的柔金,“钗钏金”符合柔弱而形成器具的金属,故称为“钗钏金”。 25.壬子癸丑桑柘木 “子”为水,“丑”为金库,方生之木,逢金裁剪,叫做“桑柘木”。 26.甲寅乙卯大溪水 “寅”为东方木的旺地,“卯”为正东方,水流正东是自性,山川河流之水汇集东方,所以叫做“大溪水”。 27.丙辰丁巳沙中土 “辰”为四季土而绝在“巳”,丙丁火在“辰”为冠带,在“巳”为临官,土既然库绝,旺火生土而又复兴,称为“沙中土”。 28.戊午己未天上火 “午”火为正位,而未中藏有乙木又生火,火气旺盛而向上,所以成为“天上火”。 29.庚申辛酉石榴木 “申”代表七月,“酉”代表八月,此时节木已绝,只有石榴木复光,故称为“石榴木”。 30.壬戌癸亥大海水 “戌”为水之冠带,“亥”为水的临官(这里指寄生十二宫旺相休囚死五行),由此可见水力之大非其它之水可比,只有大海水能汪洋一片,故称作“大海水”。 五行与地支的对应关系 (1)地支三合: 子(鼠)、辰(龙)、申(猴)合水局;巳(蛇)、酉(鸡)、丑(牛)合金局; 寅(虎)、午(马)、戌(犬)合火局;亥(猪)、卯(兔)、未(羊)合木局。 (2)地支: 子(鼠)与丑(牛)相合化土,寅(虎)与亥(猪)相合化水, 卯(兔)与戌(犬)相合化火,辰(龙)与酉(鸡)相合化金, 巳(蛇)与申(猴)相合化水,午(马)与未(羊)相合化日月。 (3)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五行地理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土掌管中,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季节关系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 种植 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因有四季而有四行,但夏天和秋天之间要有过渡段,因此便有了土,土代表气的平稳运动。 五行时间 干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它以 立春 为岁首,年长即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没有闰月。干支历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所以干支历的月份按五行来说: 寅、卯、辰月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 巳、午、未月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月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月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为四方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