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前世,虚云老和尚谈自己前世

虚云老和尚往生何处?什么品位

应该是往生到兜率内院,他在生时入定就去做的,品位自然是大菩萨,他是憨山大师再来,修行人只要没有走弯路,有菩提心,再来一次地球都会上升一次,直至成佛。所以修行人要发菩提心才不会走弯路,一直上升。在娑婆世界比佛世界修行成就快多了,所以我们要发大愿,为众生修行,这样才能菩提不退。

参禅随笔(3)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虚云老和尚1929年在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上来就说,“自己毫无实行,虽然浮谈浅说,无非古人剩语,与我本没交涉。” 越是大德,越是谦虚。没有那么多吹嘘。 许多年前,应该是世纪初期,那个时候美国的第一CEO是韦尔奇,整个企业界都在学习韦尔奇,就跟后面学习乔布斯,现在学习贝索斯马斯克一样。 韦尔奇有句名言:你可以拒绝学习,但是你的竞争对手不会。 我当年与小伙伴们聊嗨了,就附和了一句:你可以拒绝吹嘘,但是你的竞争对手不会。 我也有时候吹嘘自己,看到虚云老和尚这句毫无实行,实在是臊得慌。 修行真心与世间学问知识能力不同。 世间学问知识能力,你没有一个我能力提升了,我学问比以前好了,你叫做啥也没学,被人鄙视。 修行不是,你要有个有所得,觉得自己修行不错,那就完蛋了。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这12个字,就是般若智慧。 虚老的话,谦虚只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这个就是不可得。 佛法是真正不可得。 我就没见过一个修行有成的老和尚出来说,自己修行还不错的。 因为是真的无所得。 世间的人精进,最后成顶尖高手,总是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比如下棋的有棋圣,画画的有画家,经商的成首富,总是变化万千。 但是修行的特别奇怪,修到最后开悟的人全都一个样。没有任何区别,全是无所得。 特别的奇怪,这些人讲的东西都一个意思,全是一个味道,你跟这个高僧大德学,跟那个高僧大德学,都是一个味道。 佛祖讲的经,六祖的开示,虚云老和尚讲的话,都一个意思,一个味道。 所以虚云老和尚说“自己毫无实行,虽然浮谈浅说,无非古人剩语,与我本没交涉。” 无非古人剩语而已。

虚云老和尚出生时真的是肉球吗?虚云老和尚生平简介

要说有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是大肉球,很多人应该都会想到传说中的哪吒吧,相传哪吒一出生就是一个肉球怪胎,但是这毕竟只是传说当中的事情,所以很多人第一反应这当然会是假的。而历史上一位虚云老和尚,据说他出生的时候同样也是一个肉球,这难道是真的吗? 后世关于一代高僧虚云老和尚的传说和事迹多如牛毛。有些事迹流传的久了,就离真实面目越来越远。相传,虚云老和尚一言传心法,功德无量大。他的一生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一、生为肉球,险被丢弃 虚云老和尚是湖南省湘乡人氏,俗姓箫。他的父亲曾任福建省泉州府知府之职,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但不知为何,他40岁都还没有孩子,直到夫妻俩到城外观音古寺求子,才怀上孩子。 怀胎十月,虚云老和尚的父母一起梦见一位老者,长须青袍,头顶观音,跨虎而来。惊醒后,胎儿降生。人生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尤其“生苦”是影响母体最大的。据说,虚云老和尚堕地后是个肉球,母亲大惊失色,一口气没上来,去世了。 家里人束手无策,问了许多饱经世变的老者,也都莫明其妙。最后,大家认定这个怪胎是不祥之兆。俗语说得好,“一人有福,带起满屋;一人无福,连累满屋。”第二天,大家决定把这个肉球丢弃。正在此时,一个卖药的老头子,一刀就把肉球破开来,里面藏着一个肥胖的男孩,这便是后来的虚云老和尚。 大家哀痛之余,不禁喜出望外。因为生母去世,这个孩子便由庶母王氏抚育。相传,当年破开肉球的老头儿,是文殊菩萨化身的,这也注定了这个孩子一生与众不同。 二、一心只为出家 佛家说,今生能做和尚,皆是过去有善根的。穷苦人做不了和尚,否则天下便没有乞丐了;富贵人也做不了和尚,因为自古便少富贵人出家的;许多知名居士也做不了和尚,他们能放下富贵功名,能吃长素,能打坐,也能礼佛诵经,但要他们做和尚则是断然不肯的。但虚云老和尚小时候便表现出了善根。 他自小不喜读儒家书籍,对功名亦视为浮云。可他对佛经颇有兴趣,小小年纪便萌生了出家修道的念头。据说,有一次,尚且年幼的虚云老和尚,逃到福州鼓山下想要出家,结果被家人找了回去。为了断绝他的念头,他父亲将其遣回湖南老家,请二叔严加管教。 为传宗接代,奉父叔之命,在18岁时,虚云老和尚和田氏及谭氏二女,同时举行结婚仪式。这两个女子都是名门闺秀,深明大义。结婚之夜,虚云老和尚向二女约法三章,即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保持童真之体。说来也奇怪,自此,三人同居,互不侵犯,相安无事。 第二年,虚云老和尚决心出家修道,征求她们的同意(此二女后来出家为尼),偷偷离开温暖的家,去到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妙莲长老为师,名演彻,号德清。他害怕被家人再找到,所以在深山岩下修苦行,饥时吃松子和草叶,渴时喝山涧之溪水。这种苦行,非一般人所能修持,可他却甘之如饴。 所谓:“穿人所不能穿,吃人所不能吃,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面临种种考验,虚云老和尚受之泰然,不但不觉得痛苦,反而感觉快乐。三年之后,为了更好地研究佛法,他开始到处参方。 凡有高僧大德所在之处,无论千山万水,也挡不住他求道的心。他跋山涉水去求教,哪怕处处受到歧视,也不忘初心。他为求法而忘己,虽然经过多次的挫折,也不灰心,不变初衷,勇猛向前,精进学习。 这种精神,使人钦佩,令人效法。后来,为报母恩,他三步一拜,从普陀山拜向五台山。三年的时间,完成志愿,功德圆满。 三、一生只为佛教 虚云老和尚悲心深广,一生为法为教,不辞辛劳。在与云南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后,在众多善信护法的大力支持之下,虚云老和尚开始着手振兴和发展云南佛教。 从建寺安僧、整肃僧纪、办学育僧到成立佛教会,慈善会等,只要对佛教、对芸芸众生有益,他都毅然努力去做,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在他的带动下,云南佛教得以复兴。 虚云老和尚103岁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他赴重庆主持护国救灾法会。110岁时,正值新中国成立,虚云老和尚嘱咐岑学吕居士编《云门山志》。 114岁时,佛教界在北京广济寺召开祝愿世界和平大会,请虚云老和尚前往主持。在京期间,他发起筹建中国佛教协会的工作,并作了重要的建议。 115岁时,众推虚云老和尚出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但虚云老和尚力辞,只接受了名誉会长之职。 虚云老和尚120岁时,在云居圆寂,火化后得到五色舍利百余粒,小者无数,以白色为多,晶莹光洁。 虚云老和尚一生殚心竭力,光大宗门,续佛慧命,身承五家法脉,并传嗣后代,堪称继往开来。他历坐十五座道场,中兴南华、云门、云居山、真如寺等六大祖庭名刹,重建大小寺院庵堂八十余处。修为、德行、功业,无不令人叹服。修道人,要志不退,愿不退,行不退,而这,也是虚云老和尚的一生。

请详细介绍一下虚云大师的生平

虚云老和尚俗姓萧,19岁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法号古严,字德清。 清道光初年,正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时候,虚云老和尚的父亲萧玉堂老先 生在泉州做官。 萧老先生和夫人颜氏笃信佛教,遗憾的是年已过四十多岁的萧夫人,还没有生过孩子。有一天,夫妇二人到开元寺烧香拜佛,回来后两个人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一位长须青袍老人,骑着老虎冲进萧夫人的怀中。 不久后,萧夫人怀了孕,十个月后正是兴奋期待生个儿子延续萧家香火时,结果竟生下一个大肉团,由于萧夫人年纪大了,体力不够,看到肉团竟因惊吓过度离开了人间。 这时有个卖药的老人,自愿帮忙把肉团用刀剖开,里面竟然是个白白胖胖的 小男孩。 萧府上下在悲痛之余,也算得到一些安慰。 而这个生下来就没有了娘的孩子,就由庶母王氏照顾。 这个孩子跟其他孩子并没有两样,只有一点特别的地方,就是喜欢跟家人到去。 当他十三岁那年,在湖南老家的寺院中,见佛像及听到念佛声,心里就很喜悦,而在小小的年纪就有了要出家的念头。 【少年出尘志】 17岁那年,虚云几度悄悄离家上山,都被家人找回。 但是,十几岁的孩子已 连着离家二、三次,却令萧老爷担心。 为了打消他出家的念头,萧老爷给他娶了二位年轻貌美的妻子。 但虚云大师一心向佛,有空就跟庶母和两位妻子说法,日子久了,竟由情侣变成净侣。 咸丰八年,大师十九岁了。 他看时机已到,决心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皈 依妙莲。 由于家人追得很紧,大师便带了简便衣物,躲到深山的岩洞里,不畏虎豹,饥食野果-渴饮泉水,日日在山洞中念经苦修。 过了三年,听说父亲告老还乡不久病故,王夫人和二位妻子也出家为尼。 从 此大师心中毫无牵挂,下山后听高僧指点,参禅听《法华经》,渡海到普陀山求法。 一转眼,大师已经出家二十多年了。 因为一生下来就没见过母亲,便决定拜 山报恩,发愿三步一拜到五台山。 在拜山的途中,历经不少艰辛,过黄河时遇大风雪,几乎被冻死,由于孝心感天,遇到名为文吉的人救活,后来又腹泻不止,几乎昏迷过去,也是文吉相助;他相信文吉便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最后历经三年,达成拜山报恩的心愿。 拜五台山后,大师开始身行万里,访名山古寺,向高僧请益。 后来更经 *** 入印度,经不丹到锡兰,到处弘法救世人。 五十六岁时在江苏高寺连打十二个 禅七,至第八个七的第三晚,因护七禅师入禅堂冲开水,溅到虚云大师的手,杯子“啪”的一声破碎了,虚云大师忽然觉得平日的疑根突然断了,如梦初醒般开悟了。 后来大师远至南洋弘化,经马六甲、吉隆坡,过,所到之处求戒皈依信 众常以千计,所得乐捐巨款不留分毫,都用在修建道场上,从来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 【云门事件、护法护教】 抗日战争时,为普度众生到重庆主建护国息灾大会,在回程时过云门,见荆 棘中有残存古寺,内有文偃祖师的肉身一尊,为云门开宗道场,大师决心重复旧观,花费不少心血,但也为虚云老和尚带来一生中最大的劫难,也就是“云门事件”。 不法之徒围庙,殴打老和尚几至丧命。 大师虽遭毒打,九天多没有气息,大师不但未死,并在趺坐中听弥勒说:“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 ”等训语,实为一奇异之事。 虚云老和尚一百十五岁时,因为不满人民信仰受到厌制,拒绝出任佛教会会 长,自京到江西永修云居寺。 因抗日战争古寺遭到破坏,大师下定决心,毅然恢复唐代旧观。 1959年,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岁。 海内外的弟子要为大师祝寿,但被大师劝 阻了。 因为他心里仍然挂念着云居寺的明月湖还没有修浚好,海会塔才建到一半。 这时大师已患了慢性消化不良的症候,早晚只能吃一小碗稀饭。 大师告诉信众,真如寺建好了就不要再捐献了。 四月,大师在曾经住过的牛棚照像,又选了一张最满意的加洗后分送捐助功德的亲友和信众。 八月,老和尚在寮房门口贴上“今天不见客”的字条。 十月,病渐渐重了, 时喘时咳,虽然已进入昏迷状态,仍然要自己料理自己的事。 十二月,大家看情况不好,都赶来向老和尚问安。 老和尚很平静地说:“到了现在你们还在做俗态,快去大殿给我念佛去吧!” 寺里方丈弟子请虚云老和尚开示,老和尚缓缓地说:“勤修戒定慧,熄灭贪 嗔痴。 ”停了一下又说:“正念正心,养出大无畏的精神,度人度世。 大家辛苦了,早早去休息吧!” 十月十三日,老和尚打坐,双颊微红。 大师合掌跟大家说声珍重,就离开了 活了一百二十岁的尘世,死后安葬在云居山的海会寺。 虚云老和尚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 老和尚 的一生正像他常说的:“人生如梦,一切皆幻;空中飞鸟,有何踪迹可寻?况学道人耶?”虽然老和尚这样说,但他的一生留给人间的,不只是他兴建的那些看得见的寺院道场,还有永远让人难忘的救人救世、护法护教的精神。

慈禧为何哭着跪拜“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是何方神圣?

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与光绪逃难至西安,暂居与今碑林区卧龙寺,当时长安瘟疫蔓延,满城都是尸体,慈禧有一次前去探望虚云时,发现虚云在寒雪中衣裳单薄仍在为民消灾,慈禧感动的落泪。

虚云老和尚生平简历

【简介】虚云老和尚(1840?~1959) 中国僧人。俗姓萧,初名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原籍湖南湘乡,生于福建泉州。咸丰九年(1859)依福州鼓山涌泉寺妙莲和尚受具足戒。曾遍参金山、高旻、天童、天宁诸名刹,巡礼佛教四大名山。后从天台华顶镜清习天台教义。光绪二十六年去北京,适值八国联军入侵,即随清朝帝后一行至西安。越二年,经终南山入川,转赴西藏,折至云南大理,重兴鸡足山迎禅寺。光绪三十年去泰国、槟城等地,考察东南亚佛教。1920年重兴昆明西山华亭寺并改名云栖寺。历任福建鼓山、广东南华、云门诸大寺住持。1953年被推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同年,应请复兴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其禅功和苦行为人所重,为现代中国禅宗代表人物之一。著有《鼓山列祖联芳集》、《校正星灯录》、《具行禅人行业自化记》、《虚云和尚法汇》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