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意境的名字,取名字生辰八字起名

浅谈峨眉山的六道禅茶

浅谈峨眉山的六道禅茶

导语:禅茶是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在古时为少林寺日用之常物,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茶讲究将正气溶入感恩中,将清气溶入包容中,将和气溶入分享中,将雅气溶入结缘中,其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离垢园里“竹叶青”,红椿晓雨润“毛峰”,灵岩叠翠衬“清茶”,白水秋风拂“峨蕊”,神水阁“碧潭飘雪”,金顶仙峰罩“云雾”。峨眉山茶的精髓在于禅茶合一,每一道茶中都蕴涵了曼妙高深的禅理。因而在峨眉山上喝茶不是喝,而是参,参透了这峨眉山的“六道禅茶”,也能参透六种释家禅理。

离垢园里“竹叶青”

峨眉山下,密林环抱中,有一名为“伏虎寺”的翠庵,在其第一重普贤殿和第二重大雄殿之间有一四方天井,离垢园就隐匿在这伏虎寺内的天井当中。离垢园的神奇,乃因其独特的地势环境。每夜三更一股山风顺山道石阶来到,因周围被参天大树所包裹,风被林阻,因此便在天井内慢慢形成了旋风,能卷走寺内散落的枯叶。

竹叶青的由来据说是万年寺一老僧,一次给陈毅元帅奉上自制新茶,陈毅元帅见茶叶两头尖,中间宽肥,像竹叶,冲泡汤色黄亮,问老僧:此茶何名,僧曰:此茶长于万年寺后山崖绝顶之处,寺院僧采清明前三五天的一芽一叶,或双叶,再用特色的方式培制而成,谓之“峨眉雪芽”。

陈毅元帅见“此茶叶,形似竹叶,叶面上有微毫,但一经水沏则又汤色清亮,于是说道何不叫‘竹叶青’”。从此这道僧茶就多了一个非常具有禅意的名字:“竹叶青”。

其实离垢园并非一日每时每刻皆无尘,正如竹叶青,叶片上有微毫,也并非绝对的亮泽,但是离垢园一夜山风吹过,待清晨看,再将叶子放入盏中沏,于是园也清了,叶也清了。

红椿晓雨润“毛峰”

红椿,指的是峨眉山半山腰上的红椿坪,这是一座很大的,因寺院内种有红椿古树而得名。至于晓雨,说的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非烟、非雾亦非雨。这情景时常发生在春夏之间的时候,那时天气夜凉昼暖,昼夜温差造成了蒸发出来的水汽长久不散,如同下雨一样,可以把人的衣衫打湿。

峨眉山花毛锋,产于峨眉高山上,取早春优质毛峰叶为原料,再佐以茉莉花,用特殊的窖藏方法酿造而成。毛峰一般归入新鲜无发酵绿茶的种类,但是峨眉山的毛峰却是以独特的方法将其变为了花茶。其味花香一半、茶香一半,茶香里伴有花香的浓郁,花香里又有茶的清馨。

我知“红椿晓雨”似幻非幻,似真非真,是空灵的境地的象征,但空灵的涵义到底是什么?的主持高僧听后一笑,先为我沏一壶峨眉山花毛峰茶,品之觉得味道奇特,问曰:这壶里香,到底是花香还是茶香?

高僧笑而不语,反又给我讲述了一个“论西瓜”的故事。从前有一人,爱与人争辩,一人给他出了个难题,西瓜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方的?此人证来证去不得而解,郁郁而终。

我听后哈哈大笑:西瓜就是西瓜,西瓜本就是圆的。 高僧听后随即也哈哈大笑:对啊,那茶就是茶,香就是香,你又何必那么执着?

灵岩叠翠衬“清茶”

昔日峨眉山老灵岩寺前,向北眺望,从近到远,从低向高,只见一丛丛的绿、一丛丛的黛,好象一直延伸到了天际边,这就是著名的“灵岩叠翠”。今峨眉山老灵岩寺已坍塌成了一片废墟,蒸发得无影无踪,灵岩叠翠的景象也就成了一个谜。

峨眉山人管常喝的一种茶叶叫清茶(也称炒青、草青)。这种茶比较普遍,山上山下的茶肆铺子里到处可见,价格也非常便宜。

初品草青,是在峨眉山的'大佛禅院里,主持方丈赠我三字:“我念佛”,说此中蕴涵着佛家一个高深的禅理,叫我尝试着自行参透,说罢飘然而去。我百思不得其解,待客僧为我沏上了一壶茶并嘱咐:这是师傅叫我为你沏的草青,并饶有兴致地为我讲述了有关那段草青“更名”的由来,我才恍然大悟, “我念佛,佛念我。”不正是佛家所谓“映照”的禅理吗?

白水秋风拂“峨蕊”

峨眉山的白水秋风,得名于峨眉山中一“白水池”(又名“明月池”),白水池周围有很多枫叶灌木,每到秋天非常漂亮。传说李白曾在此听一名叫广浚的高僧抚琴。兴起写下了一首《听蜀僧浚弹琴》的诗歌:“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峨眉山的峨蕊,产于峨眉山黑水寺后的绝壁之上。此茶叶据说是早先相传在峨眉山一处名为“峨蕊崮”的地方,住着一位仙姑,这个仙姑栽有一株仙树,一天一个茶农无意中闯进了这个仙姑居住的地方,惊动的仙姑泄了天机,于是仙姑就化为了一株茶苗,茶农将此茶苗带回去精心培植,就有了后来的峨蕊。其叶子微微卷起,像花瓣,而内中吐露出来浓香,就像被花瓣包裹着的花蕊在吐露芬芳一样。

有人说诗与禅是最接近的艺术。诗歌与禅一样,包涵了很多曼妙的东西,这些东西不能光靠字面去理解去读,要靠身心合一的境界。李白的聆听是曼妙禅意的,峨眉山峨蕊也是曼妙禅意的,解读它们的方式,只于它们先融为一体,这正是佛家所讲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神水阁“碧潭飘雪”

峨眉山的“神水阁”原名“圣水庵”,这里的水,指的就是门口的那眼“神水池”。此池非常怪异,终年流水不枯,并且在天气最热的三伏天里,依旧保持冰寒,这神水池其实就起的是禅中的警醒作用,时刻冰冷的泉水,提醒着僧侣以及信佛之人,心就如这潭泉水要时刻保持不变,不论周围环境怎样改变,这乃是禅中的“大定”。

峨眉山碧潭飘雪,可谓是峨眉山诸茶中形态最为雅致的一种。取峨眉山海拔高寒处的茶叶,加以茉莉花瓣窖藏而制,与那“花毛峰”相类似,但其品质更为优良,取的茶叶以及花瓣都是最上上层的。因此冲泡后,茶叶绿幽幽地衬在底下,而白色的花瓣就漂浮在上面,有很分明的层次感。

在此过路的人都会有个习惯,用神水池中的水洗面,再饮几口,顿觉神清气爽;而用此水泡茶,更被认为是上上之选,这样做不光是为了追求茶的品质,更重要是起到“棒喝”作用。

金顶仙峰罩“云雾”

在峨眉山最能大彻大悟的禅意之地,是在峨眉金顶。在这里,能看见罕见的“佛光”和“圣灯”,但在金顶这个苦寒之地,几乎终年冰雪不化,即便是在三伏天气,也需棉衣、火炉,早年交通不便时,金顶里的僧人日子过得非常清苦。

峨眉山云雾茶,是一种常年被高山云雾所笼罩的茶叶,吸收天地日月的精华,口感非常纯,因此也被人称为金顶纯芽,属不发酵绿茶,比较原滋原味,性非常甘寒,就如同峨眉山的金顶绝塞一样。常年坚持喝这种寒性苦茶的人,都要具备较强的隐忍性格,这样的性格不能强求,需自然“大彻大悟”。

早些年,我曾与朋友在峨眉山的金顶上小住,本来约定是住在之中,终因畏惧消受不住绝顶的清苦,选择了在金顶中的一处宾馆歇息。在峨眉山金顶华藏寺里,一友人为此还专门还请教了那的高僧,那高僧已经年愈古稀,面如枯槁,喜怒不形于色。他淡淡地挥手说,你还不能做到隐忍,这不必强求,有缘自然大彻大悟。

;

带禅意的微信网名

朝青丝暮成雪。非常有禅意的微信名字推荐:1、不知不可谓2、云深不知处3、古巷烟雨_断桥殇4、浅嫣婉语5、策白马啸西风6、一念_著7、[醉落夕风]8、北城柳絮飘9、往事凄艳丶只因用情浅10、夏树繁花11、盛世繁花12、一路荒凉如歌13、紫陌红尘14、夏至未至15、梦醒了无痕16、昙鸾17、阳光的暖冬18、染红尘事19、皆是法身20、一抹泪光_诉尽百般思念21、三生一梦22、北柠陌寒23、蘸点软妹酱24、一方一净土25、时光偷走初心26、守我旧时约27、寒潭秋月心如洗28、浪漫人生路29、雪蝶宿秋风30、叶隐知心魂31、风霜莫蚀颜32、空城撩素琴~寂寞妖艳33、为伊消得人憔悴34、半生烟火一世迷离

茶馆起名大全寓意

茶馆起名大全寓意 茶馆起名大全寓意,响当当的名字是一个好的开端,有好的名字可以走天下,公司的名字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发展,起名并不是要东拼西凑,下面我这就来分享一下茶馆起名大全寓意。 茶馆起名大全寓意1 1、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用古诗词来给茶馆起名,能够体现出茶馆的悠久历史与古风气质,也能很好的展现出茶馆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而且大多数茶馆用古诗词起名,也能相应地起出非常好听的名字,音义祥和自然也能从店名中彰显茶馆的风气与氛围了。 2、起一个寓意吉祥的名字 自古给店铺起名便以吉祥、祥瑞寓意的店名为佳,如今也是如此。茶馆作为一个古朴且具有历史性的店铺类型,所起店名可以添加吉祥美好的字词,由此来渲染出祥瑞福气,也能令消费者心生愉悦。 3、起一个凸显环境的名字 茶馆是比较注重选址的,因为茶馆品茶更需要一个美好的心境,而能营造出美好心境的也只有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环境了。所以在起名的时候更多的可以从茶馆所在的环境上入手,依山傍水的茶馆可以以“野”为主,体现出茶馆天然的环境,诸如“绿柳轩野茶馆”便是一个展现出茶馆环境的店名。 有寓意的茶馆名字 【兰聚阁】 茶馆的风格也分有多种,兰聚阁类属于江南小馆的类型,它取名借鉴于《兰亭集序》,根据此文的意境而取。兰字古时常用于表现才华卓越的君子,所以兰聚则为“君子之聚”,寓意内涵符合茶馆本身给人的文雅印象,是一个颇具古韵的茶馆名字。 【沁香清绿】 四字的茶馆名字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古风茶馆店铺名字类型,它从意境上给人展现出了品茶所带来的感受。“沁香清绿”四个字,正体现出了茶的外貌、气味、口味以及品后的留齿余韵,用此作为茶馆名字,也彰显出了一种亲近自然的轻松之感,是一个不错的店名。 创意的茶馆名字 【新芽】 新芽是一个具有现代化风格的茶馆名字,它更多的可以说是一种茶店之名。新芽的寓意便是新芽露土绽放,蓬勃生长的,从名字上我们即能看出它所带有的一种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意境,是一种生机盎然的意向表现,也是一个吉祥风格的茶馆名字。 【纳珍馆】 茶也是各分品级的,大多数茶文化爱好者都对高品质的茶有所向往。用纳珍馆作为茶馆名字,体现出了茶馆的`高品质,既注重了茶客们对于茶叶的高品质要求,也注重了消费者对于服务高质量的要求,同时相对比传统的茶馆来说,它也是富有创意且别具一格的。 聚财的茶馆名字 【福临】 在传统佳节中,大家相互的祝福语大多有“福临门”一词,它所有的寓意便是福星高照、双喜临门。若用此作为茶馆名字,有聚财聚福的美好含义,不管是从字音上还是寓意上来说,都是一个相当吉祥的店铺名字。 【金茗】 金是古时的通用货币类型,它也是财富的象征。作为茶馆名字,也体现出了茶馆茶叶的高品质等级,与茗字相搭配,多用于形容珍贵的茶叶,给人一种高端雅致的印象,同时也能为茶馆带来一定的聚财作用,字音朗朗上口,颇具吉祥,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茶馆名字。 茶馆起名大全 01、千里香 02、茶瑞轩 03、福字 04、荷湖阁 05、天德 06、春和田 07、杯莫停 08、一品香 09、杯水语丝 10、故里茶香 11、聚友茗香 12、茶美叶香 13、良苑 14、品茗屋 15、棋峰 16、馨茗园 17、古香堂 18、沸水人生 19、安香名茶 20、古城香业 21、呈祥 22、沁福亭 23、天水 24、茶益天下 25、叶开十里 26、翠竹苑 27、三道茶 28、壶香茗茶 29、茗脉世家 30、福来轩 31、弘香轩 32、干和祥 33、安居乐 34、名茶之阁 35、茶韵飘香 36、韩碧轩 37、恒泰源 38、望茗霖 39、大友茗堂 40、光明 41、郁茶香 42、茶尔思 43、自香 44、春嘉 45、露雨轩 46、归真阁 47、碧玉 48、泽茗 49、好心情 50、忘忧草 51、道然 52、凤园 53、茶韵逸居 54、七里香 55、闲情逸致 56、草木源 57、舒心 58、壶春居 59、千茶百汇 60、祥华园 61、仙客居 62、鸿蕊聚 63、茗香 64、品茗居 65、祥云居 66、福泉 67、茶马古道 68、丰翠园 69、品茗论道 70、诚和 71、莱福园 72、养生斋 73、德福源 74、茶客之家 75、人间草木 76、菁山福 77、亿丰园 78、怡清源 79、弘盛 80、茶人茶舍 茶馆起名大全寓意2 茶馆可以说是许多人的梦想之地,很多人都想要在退休之后开一家茶馆,闲暇时间邀请朋友来喝茶。开一家茶馆,光有想法是不行的,得付诸行动,第一步便是起一个有寓意的茶馆名字。茶馆名字即代表茶馆老板的品味,只有一个好的,能与茶馆环境相融合的名字,才能令人心生喜爱。 有寓意的茶馆起名知识 茶是养生之物,能静心另身体放松舒畅,而茶馆即是品茗茶的场所,娴静充满禅意的音乐,搭配古色古香的风格装修,能给人带来安宁感,而这样的茶馆也要匹配一个相符合的店铺名字,才能打造出更好的茶馆氛围。 一、有寓意的茶馆起名方法 【财富取名】 开茶馆办茶馆自然想招财进宝,没有哪个店老板不想。“财源茂盛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的。一般说来,都不会缺少吉祥如意的字眼。有人曾总结出中国八句店铺:“国泰民安福永昌,兴隆正利同齐群,协益长裕全美瑞,合和元亨金顺良。惠丰成聚润发久,谦德达生洪源强,恒义万宝复大通,新春茂盛庆安康”这56个字,虽未将店名中的吉祥文字囊括殆尽,开店者只要从中取出1个字或2个字,甚至3个字,都可以组成店名。 【文学取名】 也有不少有一定文化教育修养的店主,附会风雅,往往撇开传统文化中招财进宝的俗字,而选用儒雅的字、词作为店名的。例如:来今雨轩茶社、雅园茶社、松风阁、青莲阁、天香阁、宛在轩……真可谓琳琅满目,争奇斗妍。还有把古人的姓名作为茶馆店名的。上海南京路上的“仝羽春茶馆”,把唐代的卢仝、陆羽两位嗜茶名家的名字合而为一作为店名,且十分贴切自然。广州有家茶馆干脆就用古人名,称“陆羽茶室”。 【人名取名】 也有以店主姓名加吉祥如意一类字词作为店名的,如马聚兴茶馆、聂顺兴茶馆;或直接以店主姓为店名的,魏家茶馆、鲁记茶馆、石记茶馆。不过一般说来,这类茶馆规模都不是很大,来的茶客也大都是下层劳动人民以及这类人中的老年人。 【地域取名】 有的茶馆坐落在历史上文化遗址或名胜古迹之处,店名招牌也就“攀龙附凤”。从唐以来,南京就被称为之为六朝古都,坐落在夫子庙旁的一家茶社就因此得名,叫“六朝居茶社”。上海静安寺有一口古井,井水向上腾涌,称为“涌泉”,好事者把它品评为“天下第六泉”,坐落在此处的茶社也就取名“品泉楼”。 【环境取名】 北京有一家“绿柳轩野茶馆”,因地处郊外,故谓之“野”;茶馆就坐落在一个土山凹里,四周杨柳重重,主人开池引水,种满荷花,极富诗情画意,故名“绿柳轩”。扬州城北丰乐街有一家“香影廊茶社”。该茶社“面河(有)水阁数间,朱栏一曲,相掩映于溪翠柳间,颇为幽绝”,每到月明星稀,芳香四溢,枝影摇曳,店主遂请当地着名文士取名,题为“香影廊”。 【诗词取名】 也有借古人诗句,或取自古人书中,或直载了当取古人书名作为茶馆店名的。浙江省嘉兴南湖有家茶社叫“烟雨楼”,取自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诗句“多少楼台烟雨中”。南京的“大观园”茶馆,其名取自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书。 二、有寓意的茶馆广告语推荐 (1)、去金先生品茶,比法国更浪漫,比英国更优雅! (2)、天然醇香,天下共茗。 (3)、会心今古远,怡情天地宽。 (4)、悠享品质生活! (5)、禅若古道,心灵息兮。 (6)、城市的喧嚣随茶融入沉寂,分享宁静平和! (7)、坐,了却心中不甘事;品,菩提自在茶中藏。 (8)、和风细雨,润悟人生。 (9)、尚品茶香第一家! (10)、茗茶秋豪,恤民生/关注民生。 (11)、品茗秀道,达观天下。 (12)、天下客,茶为先。 (13)、真茗士,茶君子。 (14)、悠心,友情,有茶——茶艺馆。 (15)、四海品金山茶。 (16)、流年人生,亦如一杯古色茗香茶。 (17)、闲适生活,有朋陪伴! (18)、金风玉露叶中藏,一杯香茶醉柔肠。 (19)、回归宁静心自闲! (20)、唇齿留香心中悟。 (21)、茗香天下,艺品人生。 (22)、好茶好景好故事。 (23)、潮起潮落,独秀品百态。 (24)、给你一个心灵栖息地,为你打造一个生活圈。 (25)、喝茶的男人不变坏,喝茶的女人更可爱。 (26)、茶艺,需要秀出来。 (27)、御茶清雅神旷怡。 (28)、贵贱同素雅,蒙贤共神聪。 (29)、品馨金山,享春体验。 (30)、中西之精华,品茗之佳所。 (31)、一茶一世界,一茗一人生。 (32)、金茶馆,新境界,心愉悦。 (33)、金山玉露醉柔肠,一杯清茶香四方。 (34)、古色古香中一掬笑,清幽淡雅中一杯茶。 (35)、茶如人生,当细细品味! (36)、品一品好茶,聊一聊天下。 (37)、茶余饭后,谈天说地,享岁月静好。 (38)、品韵味之茶,临境界之巅。 (39)、享受生活,品味人生。 (40)、喝茶品茗,随心所欲。 (41)、人生路漫漫,到小店歇歇脚。 (42)、金先生说,不忘初心,人生需要“茗”记。 (43)、品茶论艺,名满堂。 (44)、一茶一座,一盏一生。 (45)、秀外慧中,茗秀馆。 (46)、品茶品德品生活。 (47)、精心沏得茶香溢,浑然忘却红尘忧。 (48)、一壶好茶,茗秀生活。 (49)、闲芸漫步品人生。 (50)、茗秀茶会馆,好茶,好舒坦! 三、有寓意的茶馆名字取名原则 1、自然 茶,人在草木间,所以茶馆的名字总是跟山水、草木等脱离不开。中国自古以来就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而人在喝茶的时候也讲究意境,所以茶馆的名字中可以添加一些山泉、茗、涧、风、荷、雨、露等跟自然和山水等挂钩的字词。 2、禅 禅茶一味,佛道两家是心灵哲学,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空灵的出世境界。所以基本上跟空、清、明、净、和、静、清、寂等字眼都可以稍稍用一些。 3、地名或人名 有些茶馆的名字就是根据当地有名的地方或者明人来取的。比如,上海静安寺内有口古井,井水跟沸腾一样向上翻涌,所以得“涌泉”一名,还有人将它品评委“天下第六泉”,借由此,在这里有间茶馆便以此为名,曰“品泉楼”。 4、典故 关于茶的典故,诗书、文献等记载的多不胜数,包括近现代的名人对于茶的钟爱也曾有故事传出,像是作家老舍,因为喜欢茶还有一篇《茶馆》,所以北京前门不就有一家茶馆叫作《老舍茶馆》的嘛!像是“苦口师”、“吃茶去”、“板桥茶缘”等典故都可以拿来借鉴。 5、有寓意的茶馆名字 茶文化在国内拥有悠久的历史,它从过去的三教九流到如今的大家风范,其变化从茶馆的发展过程就能看出。茶馆如今已经是享受生活的地方,也是许多名人雅士喜欢的地方。如下便给大家推荐几个有寓意的茶馆名字。 青山馆 青山馆是很朗朗上口的一个名字,读起来好听,而且还特别容易让别人记住。给人一种文人墨客的感觉。 乾隆大茶馆 这个茶馆的名字看起来非常的具有古香古色的韵味的一个茶馆,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使人欣赏的意思,而且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的响亮,容易让别人记住,也同时让人更容易选择。 老地方 老地方是一个可以聚客会友好地方,可以在这里谈谈大家的过往,聊聊自己的现在,是一个非常有暖意,又让人感觉非常欢乐的地方。 思源馆 思源馆中,源字代表的是水的意思,可以间接的表现出这个地方所经营的品类就是茶馆,从思字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地方是会让人怀念的,所以整个名字的意思就是让人怀念的一个茶馆,非常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名字。 听风阁 适合自己闲暇时间,在这个地方好好的小憩片刻,可以带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或者是一些自己最喜欢的音乐,静静的,没有人能够打扰到的欣赏书中的内容,或者是听着歌,望着窗外的飞鸟和窗外的景色,享受一段闲暇的时光。 时光香茗 时光香茗同样是可以让自己在这里欢乐的地方,可以在这里感受一份宁静的欢乐,让自己在生活中的压力,在这个地方得到缓解。 聚香阁 聚香阁这个名字是指自己的茶馆经营的品类非常的丰富,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可以说这个名字非常的大气,给人的感觉也是非常的有自信,做茶经验比较老道的地方。 香亭 香亭是一个非常有画面感的一个名字,我们可以想象茶馆的整个风格是非常的具有古风色彩的,而且香亭是很有特色的一个名字。 烟花三月 烟花三月是一个特别典雅的名字。三月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是一个非常让人惊叹的场景,壮观的美丽同样也是让人感觉震撼的。 有寓意的茶馆名字大全 若要开一家茶馆,一定会选择有寓意的茶馆名字,富有典故能引起共鸣的茶馆名字,才有意义。如下为大家准备了一批有寓意的茶馆名字大全内容,希望大家会喜欢。 001、茶趣园 002、思怡缘茶坊 003、乾元茶馆 004、宏达茶馆 005、茗香轩 006、徽福茶馆 007、草木轩 008、友缘 009、吴郡茶艺馆 010、心相约茶馆 011、故人茶馆 012、阿君茶室 013、清芳溪茶馆 014、生源茶馆 015、春来茶馆 016、工夫茶馆 017、沁园春茶馆 018、茗仁茶馆 019、茗香阁茶馆 020、鼎滇茶馆 021、秋水人家 022、天茗阁 023、爱草茶馆 024、黄龙茶艺馆 025、集芳园茶馆 026、裕禄茶馆 027、煌上茶馆 028、惠风堂茶馆 029、采芝斋茶馆 030、众恒茶馆 031、立农茶馆 032、逸茗坊 033、阿朗茶馆 034、云龙湖茶馆 035、忘忧茶馆 036、茗话斋 037、同馨茶馆 038、菲儿茶室 039、老仓茶馆 040、绿沁源 041、和韵茶坊 042、智悟茶馆 043、国茗茶馆 044、世纪红茶坊 045、水韵茗香 046、振洲茶馆 047、双天茶馆 048、水起茶馆 049、天天茶舍 050、帝仙茶馆 051、一品茗茶社 052、品茗楼 053、茶缘居 054、三万昌茶馆 055、翠雨厅茶馆 056、恒荣茶馆 057、悠悠茶馆 058、舒心茶馆 059、茶田吾舍 060、茗月轩 061、祥龙云茶馆 062、汉润云峰茶馆 063、在水一方 064、君临腾龙茶馆 065、高香茶馆 066、天涯海阁 067、吾要茶馆 068、正元茶馆 069、东创茶馆 070、茗源茶馆 071、茗缘茶馆 072、怡心阁 073、香茗阁 074、茶之龙城茶馆 075、雅茗轩 076、明清园茶馆 077、雅典茗香园 078、邦田茶馆 079、悠然茶居 080、碧玉茶馆 081、悦心茶馆 082、君悦 083、金成茶馆 084、一品阁 085、翠雨厅茶室 086、宁德泰成茶馆 087、六义春茶庄 088、艺玲茶馆 089、满福楼茶馆 090、华嘉茶品茶馆 091、大唐茶馆 092、紫藤苑茶馆 093、五龙山茶馆 094、碧雅园 095、天然居 096、圣贤庄 097、寸村朴茶坊 098、江山红茶馆 099、红宝石茶馆 100、品品香茶馆 101、茶寿茶馆 102、泳绿茶馆 103、江南秀语茶 104、豫龙茶馆 105、秦汉堂茶馆 106、雨竹轩 107、丝竹坊 108、唐韵茶坊 109、花魂阁茶馆 110、御茗居茶馆 111、大江山茶馆 112、聚仙阁 113、雅香阁茶馆 114、兴顺祥茶馆 115、清一 116、一香源茶馆 117、绿园春 118、绿星茶馆 119、大碗茶茶馆 120、沁园春茶阁

带有禅意的名字有哪些?

1、梵音该名是指佛的声音,而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相,即正直、清彻、深满、和雅、周遍远闻;也泛指佛音,可以使人清醒、宁静的声音;女孩取名“梵音”是非常有禅意的名字,教导女孩做个内敛、与世无争、心平气和之人;梵音一名也能给女孩增添不染纤尘、宁静致远的气质。2、清念清字是佛经的重要思想之一,即纯洁、清白、没有杂质、清雅高尚,意指女孩可以超凡脱俗、洁身自好;念字出自于《八大人觉经》中“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意思是菩萨与常人不同,菩萨会安于贫守于道,不断追求智慧,清念一名可以指引女孩像菩萨学习追求智慧的精神和人生态度。3、慈恩《未曾有因缘经》中曾提到“见到人有灾厄,应当起慈心,帮助救护,令得其所”,四无量心之一就是慈心,而慈心无量无边,由此可见“慈”是佛经的重要思想之一,该字是指仁爱、和善;恩字多指恩惠或情谊,感恩、报恩一直是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女孩取名“慈恩”寓指深仁厚则、重情重义。4、静檀《佛经》中经常会提到“静”这个字,这里并非单指静止、静态,而是更多的倡导拥有安详、闲雅的内心,如《佛经》中常说“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就是教导大家要学会把心中的杂念抛在脑后,这样就会活的澄清空明、静心自在;檀字多指檀木,也用来比喻女子的嘴和脸红而香,该字可以体现女孩的姿态美好、温雅含蓄。5、安饶该名是出自于《妙法莲华经》中“长夜安隐,多所饶益”,意思是假若闻佛所说的这种法,在漫漫长夜中,就会无畏惧,身心安隐,得到无穷的利益;家长们给女孩取名“安饶”也是希望女孩能受到佛法的庇佑和洗礼,并能从中获得人生感悟,使其活的通透、灵性;饶字多有富足、宽恕的意思,寓指女孩能富甲一方、宽容大度。

如何给带有禅茶意境的餐饮包间取名字

沁茶静心

茶禅的寓意和境界

“茶禅一味”、“茶禅一体”是中国 传统 文化 中一个独特的现象,也是茶文化和禅文化合二为一的集中体现。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禅的寓意和境界,一起来看看。

   茶禅的寓意

茶禅一味,“茶即禅”,品茶如参禅。 饮茶 因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向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说。故中华历来以茶香与书香、墨香齐名(号称“三香”),是高雅、安详、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

“茶禅一味”“茶即禅”--品茶如参禅。

饮茶因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向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说。

故中华历来以茶香与书香、墨香齐名(号称“三香”),是高雅、安详、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

文人墨客,清茶一杯,淡风论雅;芸芸众生,一茗在手,照样海阔天空。

平易近人,宁静淡泊,雅俗共赏,这就是茶之性,茶之品。

中国人与以茶为能事,清晨人坊吃早茶,班前泡一杯花茶,待客要奉上清茶,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行之事。

茶,最早是一味药有治病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云:「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以后茶渐为中国人的主要饮料,那么,普通的一种茶,能升至茶文化,这里是因为 士大夫们参与茶事,赋予其一种文化理念,故而有种茶、制茶、烹茶、品茶等茶的成品工作。逐渐产生了一系列规则、制度、习惯、风俗与书法、绘画、美文、诗词、琴棋,互为表里,融和成为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内伸层面,又谓-- 茶道。《周易.系辞上》曰:「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茶道的内涵,不仅指茶法茶器,更是指具象中的道德、美学、哲学的理念,所谓茶道即人道。茶事极重「德行」, 陆羽的《 茶经》说:「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茶事中体现为:「对己,简朴自律;对客,待之以礼」。

“茶禅一味”的境界

第一重境界:“茶禅一味”与日常生活的相融

日常生活是“茶禅一味”,的基石:“茶禅一味”,是日常生活的升华这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⒈茶叶与农禅

佛门的茶事活动,与新式的禅林经济为特定的“农禅并重”密切相关正是农禅,为茶、禅的结合提供了物质基础。约八世纪中叶,马祖道一率先在江西倡行“农禅结合”的习禅生活方式,鼓励门徒自给自足。其弟子百丈怀海在江西泰新百丈山创《百丈清规》,并把世俗的生产方式移入佛门。约九世纪中叶,由于新型的禅林经济普遍得到发展,寺院栽茶、制茶就在这种自立求生、经济独立的背景下大规模兴起。加之如火如荼的寺院饮茶之风无疑也刺激了这种生产活动的持续展开。

其时,著名的佛教寺院普陀寺,即拥有了普陀山的茶地僧侣从事茶树 种植 并积累了丰富的种茶、采茶制茶 经验 。据传,直至康熙、雍正年间普陀佛茶才开始少量供应朝山香客。而九华山佛茶大约也是唐时开始培育出来的。其僧人培植的“金地源茶”在当时就被誉为色味俱佳的名茶。四川蒙山生产的“蒙山茶”,相传最初是汉代甘露寺普慧禅师所培育。由于它的极为优异的质地,长期被奉为贡品,又被人们称为“仙茶”。著名的“乌龙茶”,亦即“武火岩茶”的前身,也是福建武火山当地的僧人所培育种植。据考,此茶在宋元后亦以武夷寺内僧人制作为最佳。清郭柏苍所著《闽产异录》载:“武夷寺僧多普江人,以茶坪为生。每寺请泉州人为茶师。 清明 之后 谷雨 前,江右采茶者万余人”。由于僧人技艺高超,又把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叶,用不同的工艺分别制成“寿星眉”、“少莲子心”和“风味龙须”三种名茶,使其享有盛誉,经久不衰。浙江的径山茶,名声极高。径山为著名茶区,宋政和七年,徽宗赐径山寺名为“径山能仁禅寺”被唐太宗赐名“国一禅师”的僧人法钦,就在寺院亲植茶树,茶林遍野而茶风亦极盛。此外,还有唐代荆州玉泉寺附近山洞水边罗生一种野茶,经玉泉寺真公和尚加以曝制,使之“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李白曾对此茶赞不绝口,称其“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答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并序》)江苏洞庭山水月院的僧采制的“水月茶”是现在皖南“屯绿茶”的前身。在明降庆年间,僧大方制茶技法精妙,因而名扬四海,人称“大方茶”此茶流传至今,改名为“碧螺春茶”。还有浙江云和县惠明寺僧人种制的“惠明茶”,云南大理感通寺的“感通茶”亦是当地著名的佛茶。而“罗汉供茶”原由浙江天台山佛寺所供;“香林茶”则初为杭州法镜寺所供;“云雾茶”最早也是江西庐山、云居山及安徽黄山的寺院僧众培育或加下制作出来的闻名遐迩的好茶。

总之,在由江西创辟“农禅并重”的风尚佛教僧众的种植茶树与茶叶制作加工活动积累了许多经验;长期的精心劳作,毕竟成就了茶业界繁荣,制成了诸多独具特色的名贵茶叶。正因为如此,故有“自古名寺出名茶”之说。唐宋时的禅寺,多建造在高山峻岭之中,僧人禅师往往时节一到便制茶。茶成了文人进入佛寺进行各类活动的最好中介,而僧人也是以茶来敬客,这成为唐宋时一派独特的文化气象。

⒉饮茶与坐禅

佛教僧众坐禅饮茶的文字可追溯到晋代。《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昭德寺修行,除“日服镇守药”外,“时复饮茶苏一二升而已”。唐代陆羽曾在寺院学习烹茶术七八年之久,所撰《茶经》记载的“煎茶法”即源于丛林(佛教僧众聚居之所)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亦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终使僧人饮茶成风,有的甚至达到“唯茶是求”的境地。

“饭后三碗茶”成为禅寺“和尚家风” 宋代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一十六:“晨起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上堂吃饭了盥漱,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中唐后,南方许多都种茶,出现了无僧不茶的嗜茶风尚。唐代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就记载了山僧种茶、采茶、炒制及沏饮香茶的情景。饮茶为禅寺制度之一,寺中设有“茶堂”有“茶头”,专管茶水,按时击“茶鼓”召集僧众饮茶。

⒊茶事活动与禅宗仪礼

茶在禅门中的发展,由特殊功能到以茶敬客乃至形成一整套庄重严肃茶礼仪式,最后成为禅事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深层的原因当然在于观念的一致性,即茶之性质与禅悟本身融为一体。正因为茶与禅能融为一体,所以茶助禅,禅助茶,“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茶有如此巨大功能,决非仅由其药用性质的特殊方面所决定,正如道教最旱在观念上把茶吸纳进其“自然之道”的理论系统中一样,禅门亦将茶的自然性质,作为其追求真心(本心)说的一个自然媒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事实中,这都是一个绝佳的无与伦比的自然媒介。它的无可替代性正是禅宗能将其真正作为一种文化而大大兴盛起来的根本原因所在。

茶与禅的碰撞点,最旱发生于药用功能中,但不同的是,它一开始便与禅门最基本的工夫---禅定结合在一块。而禅定正是其他宗派也注重的,所以就连最富神秘色彩的佛教密宗在其重要场合也无法离开茶。

实际上,佛教禅宗不仅对中国的茶树种植与茶叶加工的制作技术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由于禅茶精神对整个中国茶文化的渗透与普及,人人提高了茶文化的美学境界,这种境界首先体现在佛教茶文化的每一环节内。由此茶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品味也大大提高,可见禅宗的功劳之大。

的确,禅僧高士能悟得禅理、茶性之间个中之味,与其本身的修养及其美学境界有关。他们注重精神追求,淡泊物质享受和功利名份。这是他们得以保持那份清纯心境,以随时进入艺术境界的前提。因而,“碾茶过程中的轻拉慢推,煮茶时的三沸判定,点茶时的提壶高注,饮茶过程中的观色品味,都借助事茶体悟佛性,喝进大自然的精英,换来脑清意爽生出一缕缕佛国美景。”(梁子《中国唐宋茶道》)这是一种纯粹的美的意境。

佛教对各类“行茶仪式”的美学升华,一方面是山于茶事活动的普遍展开,场所日益增多,交流传播日益广泛,因而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又因出现了一些精益求精又热心茶道的禅僧。此外,茶器的日益精良,也必然地推动着这一美学化的进程。那一套套顺应佛教仪轨的茶道形式——寺院茶礼,正是适应禅僧们的集体生活而必然形成的严格要求。

第二重境界:“茶禅一味”与开悟顿悟的相通

茶如果只像开水一样,仅是解渴;如果只像咖啡一样,仅是提神,断不能由单纯的物质成为文化的载体。在禅林公案中,茶与佛教的开悟顿悟相通达,终于发生了根木性的转变。

⒈“吃茶去”中禅意深

根据目前已知的材料,“茶禅一味”作为固定词组的成型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一禅林法语与“吃茶去”的佛家机锋语有着内在的联系。“吃茶去”出自唐代名僧从谂,由于从谂禅师常住赵州观音寺,人称“赵州古佛”。赵州主张“任运随缘,不涉言路。”学人问:“如何是赵州一句?”他说:“老僧半句也无。”关于“吃茶去”这一公案,《五灯会元》卷四有较详细的记载:

一人新到赵州禅院,赵州从谂禅师问:“曾到此间么?”答:“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一僧,答曰:“不曾。”师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为什么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唤院主,院主应诺,师仍云“吃茶去!”

赵州三称“吃茶去”,意在消除学人的妄想,所谓“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据说,一落入妄想分辨,就与本性不相应了。茶与禅渊源深长,“茶禅一味”的精练概括,浓缩着许多至今也难以阐述得尽善尽美的深刻涵意。佛教在茶的种植、饮茶习俗的推广、饮茶形式的传播等方面,其巨大贡献是自不待言:而“吃茶去’,三个字,并非提示那提神生津、营养丰富的茶是僧侣们的最理想的平和饮料,而是在讲述佛教的观念,暗藏了许多禅机,成为禅林法语“天下名山僧侣多”,“自古高山出好茶”。历史上许多名茶往往都出自禅林寺院。这对禅宗,对茶文化,都是无法回避的重头戏。尤其值得大书一笔的是,禅宗逐渐形成的茶文化的庄严肃穆的茶礼、茶宴等,具有高超的审美思想、审美趣味和艺术境界,因而它对茶文化推波助澜的传播,直接造成了中国茶文化的全面兴盛及禅悟之法的流行。

2、饮茶与开悟

自从谂禅师开启以茶入悟的法门之后,丛林中多沿用赵州的 方法 打念头,除妄想。例如,杨歧方会,一而云:“更不再勘,且坐吃茶”,再而云:“败将不斩,且坐吃茶,”三而云:“柱杖不在,且坐吃茶。”又如,僧问雪峰义存禅师:“古人道,不将语默对,来审将甚么对?”义存答:“吃茶去。”再如僧问保福从展禅师:“古人道非不非,是不是,意作么生?”从展拈起茶盏。还有,人称“百丈(道恒)有三诀:吃茶、珍重、歇、”(均载《五灯会元》)清代康熙年间,著名祖珍和尚为僧徒开讲说:“此是死人做的,不是活人做的白云恁么说了,你若不会,则你俱是真死人也,立在这里更有什么用处,各各归寮吃茶去。”(《石堂揭语》)。清代杨悼《游牟山资福寺呈霞胤师》诗云:“赵州茶热人人醉,卧听空林木叶飞。”至今杭州龙井附近,悬有古楹联:“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曰归可缓,试闲吟陌上花来。”总之,饮茶不仅可以止渴解睡,还是引导进入空灵虚境的手段。无怪乎,中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1989年9月9日为《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题诗曰:

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也题诗:“赵州法语吃茶去,三字千金百世夸”。

在禅宗眼里,任何事物都与道相通。“一切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永嘉大师禅宗集证道歌》)“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景德传灯录》卷六)这里,最关键的是一个“悟”字,如一味追求俗世行为,就会“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不悟也”。就正如求佛保佑的人,也是以一定的功利为目的,从而经常会成为悟的束缚。禅宗强调自悟自性,也就是对本性真心的自悟。

⒊“茶禅一味”的禅式理解

显然,禅师论禅,是要排斥法执、我执,以便自悟本性。执,即束缚。就如“吃茶去”,如拘泥于此三字,死钻牛角尖有可能成为人们理解上即“悟道”的束缚。因此禅宗是要人们做到“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见性成佛道”。也就是说要达到“内外不住,来去自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坛经》)的精神境界。禅茶的深厚基础,缘真实体验的深刻性。正是在“悟”这一点上茶与禅有了它们的共同之点。所谓“体验有得处,皆是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古人把此个境界看作平常”,都与茶及茶事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茶事及其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极平常而自然的境界,然而真正要有高深的境界又必须是工夫不断,“悟头始出。”虽然“凡体验有得处,皆是悟”,但此体验本身即得来不易,必工夫不断,方可有悟。进而言之,悟虽可得,亦随时可失,所以说“得火不难,得火之后,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火可不灭”。这就全然是一个保持境界的事了。禅宗的茶事活动之所以日益讲究,甚至将其化为一个艺术境界,奥妙全在于此。

赵州和尚的“吃茶去”早已从具体实际生活上升到超脱物我的一种“悟”,从而具备了一种崭新而深刻的文化意义。如果我们仅仅依据茶的醒脑提神的药用功能,对禅宗的坐禅修持的证道法,倒有解释的用场,但对慧能以后禅宗那种“见性成佛”,不靠禅定的那种顺乎自然的境界,则很难解释得通。说到底“吃茶去”,是和“德山棒,临济喝”一样的破除执著的特殊方法,是要去除人们的执著,一任自心。

为了使人“妄心不起”,就执著坐禅,这岂不是将人作为死物一般。须知“道须通流”,心若住而不动就是心被束缚。在禅宗看来,悟道成佛完全不须故意做作,要在极为平常的生活中自然见道。长庆慧禅师,二十余年坐破七个蒲团,仍未见性,直到一天偶一卷帘,才忽然大悟,即作颂口:“也大差,也大差,卷起帘来见人下有人问我解何宗,拈起拂子劈头打。”一旦豁然贯通靠的却是解去坐禅的束缚。因而真正深通禅机者,往往一切听之自然,自在无碍。“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慧能所以强调“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外再无什么“道心”。就这点而言禅宗的确表现了“世间法即佛法,佛法即世间法”的世俗精神。而茶正好应合了这种世俗精神,体现了这种世俗精神,它平平常常,自自然然,毫无神秘之处,却又是世俗生活中不可少之物。有了它,便“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茶之为物,在禅宗看来,真可悟道见性,因它是物又超越物,如“吃茶去”,就是悟道方式的机锋;又因它有法而又超越法,自在无碍,不须强索。正如临济义玄所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古尊宿语录》卷十一)这正是禅宗的精神所在;这种精神无不体现在禅宗的茶文化中。

江西的黄龙慧南禅师,即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宗的开山祖师,他就曾以“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了?”“我手何似佛手了?”“我脚何似驴脚了?”这三个牛头不对马嘴的提问,标榜为“黄龙三关”,而且“三十余年,示此三问”,借以“接引”僧众。这位黄龙宗的开山祖师,在郑重地 总结 “三关”的“自颂诗”中,特别地突出了“赵州茶”。据 ((五灯会元》载:“师自颂曰:‘生缘有语人皆识,水母何曾离得虾。但见日头东畔上,谁能更吃赵州茶。’”其实自赵州从谂禅师发明“吃茶法”这一偈语后,“赵州茶”也成为禅门径直使用的 典故 。从谂是南泉愿禅师的弟子,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的徒孙,当时即名扬天下,人称“赵州眼光,爆破四天下”(《五灯会元·浮杯和尚条》)其时,“赵州茶”与“吃茶去”早已成为人们热知的“赵州关”。黄龙慧南禅师的“三关”当不会与“赵州关无关吧。前者与后者都是以茶连接的。其实从谂禅师曾留下许多著名禅案。如“大道透长安”、“无”、“庭前柏树子”等等。然至今仍传颂入口的不就是“吃茶去”吗。可见它是渗透了“茶禅一味”的文化意义,才穿透历史时空而被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所接受的。

第三重境界:“茶禅一味”与平常心的相和

开悟顿悟自然是高境界,而具备平常心是更高的境界。平常心的养成是和茶禅一味相和谐的、相协调的。而平常心的倡导,又是和江西密不可分的。

禅宗的“一华(花)五叶”,孕育开放于唐宋时代,而它生根建基的上壤乃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大地。“五叶”之中的曹洞、沩仰、临济三宗以及临济分权而出的杨岐、黄龙二派,皆直接诞生于江西曹洞之名得自宜丰的洞山和宜宣的曹山,沩仰之名一半来自宜春的仰山,杨岐之名得自萍乡的杨岐山,黄龙之名得自修水的黄龙山,而临济宗名虽山义亥禅师传法河北临济村所起,但义玄受法参学处正是江西,宜丰的黄果山才是该宗的祖籍祖庭。“五叶”中的另两枝云门宗、法眼宗,分别由文偃禅师创建于广东云门山、文益禅师创建于南京清凉山,他们都是青原一系的法嗣,二宗的主要活动虽然当时不在江西,却与江西的关系甚为密切。云门宗主文偃创宗前遍参江西名山尊宿,在庐山、水修等地建寺修学,其宗门子嗣在江西活动的大有人在,像洞山的晓聪、契嵩,云居山的佛印,庐山的怀琏,都是名震人主的云门龙象。法眼宗主文益开悟于漳州罗汉院,得桂琛禅师法绪,然后受江西抚州牧的延请,住持抚州曹山崇寿院,开堂授徒。他在抚州传法,“四远之僧求益者,不减千计”。其门下诸如德韶、道钦、慧明等一批优秀徒众,皆学禅得法于崇寿院。文益晚年始受唐国主之邀,住金陵弘法,而其宗风禅法早在江西抚州就已经定型。云门、法眼二宗若要溯源其出,江西吉安的青原山,乃其寻根祭祖的圣庭。因此,也不妨这样说:江西是禅宗五宗七派的共同发源地。

谈到江西禅宗,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著名的禅师马祖道一。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马祖道一确实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胡适先生在《论禅宗史的纲领》中对此曾有过这样一段评论:“达摩一宗亦是一种过渡时期的禅。此项半中半印禅,盛行于陈隋之间,隋时尤盛行。至唐之慧能、道一才可说是中国禅。中国禅之中,道家自然主义成分最多,道一门下不久成为正统。‘中国禅’至此始完全成立。”印顺禅师所著的《中国禅宗史》也持类似观点,认为马祖道一的洪州禅出现之后,才标志着禅学中国化的真正完成。作为继慧能之后出现的伟大禅师之一,马祖道一在禅学领域的影响自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在于他提出了“平常心是道”这样一种充满中国特色的佛性理论。

马祖道一此说一出,几乎成为后世洪州禅学的不二法门。特别是到了临济义玄手中更是将“平常心是道”的 口号 表述为“立处皆真”。义玄认为“佛教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 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你且随处作主,立处皆真”(《古尊宿语录》卷四)。主张人与道之间没有间隔,自然相契,,并有偈云:“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临济语录》)至此不难看出,“平常心是道”的佛性论,实际上已经把慧能开辟的南宗禅所独有的那种自在无碍、随心所欲的活泼宗风发展到了极致。

慧能开辟的南宗禅向来提倡“直指人心,顿悟成佛”,而“直指”与“顿悟”的前提则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就是要截断思维意识的逻辑运行线路。用宋代杨岐派著名禅师圆悟克勤的话来说,就叫做“截断众流”。圆悟克勤在《碧岩录》中总结当时风行的石门禅的禅风的特点时说道:

云门寻常一句中,须具三句,谓之函盖乾坤句,随波逐流句,截断众流句。放去收来,自然奇特,如斩钉截铁,教人义解度不得。

所谓“教人义解度不得”,也就是要截断人们思维意识的逻辑运行线路,使人们通常的思维活动在其中寸步难行。

禅宗是中国士大夫的佛教,浸染中国思想文化最深,它比以前各种佛学流派更多地从老庄思想及魏晋玄学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及“言不尽意”、“少得意忘像”中吸取了精华,形成了以直觉观、沉思默想为特征的参禅方式,以活参、顿悟为特征的领悟方式;以自然、凝炼、含蓄为特征的表达方式改变了过去佛教灌输与说教的习惯,突出了自悟的知觉观照方式。禅宗常讲“平常心”,何谓“平常心”呢?即“遇茶吃茶,遇饭吃饭”(《祖堂集》卷十一),平常自然,这是参禅的第一步。禅宗又讲“自悟”,何谓“自悟”?即不假外力,不落理路,全凭自家,若是忽地心花开发,便打通一片新天地。“唯是平常心,方能得清净心境,唯是有清净心境,方可自悟禅机。”(葛兆光《佛影道踪》)既不要开悟也不要顿悟,而是能够自悟,平常心怎么不是一种更高超的体道呢?因此,清代湛愚老人《心灯录》称赞:“赵州‘吃茶去’三字,真直截,真痛快。”黄龙慧南禅师也有偈云:“相逢相问知来历,不拣亲疏便与茶。翻忆憧憧往来者,忙忙准辨满瓯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