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祈福文疏放哪里,本命年应该做什么祈福
如何正确送神,迎神
【送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灶神 粥以做纪念。过了腊八也开始做年终大扫除的工作。腊月十六是尾牙,这天要拜土地公,商家在当天宴请员工,过去如果老板要解雇员工,只要把白斩鸡的鸡头对准那位员工,就心照不宣了。这天应节食物是「刈包」。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传说灶神是天上派来住在每户人家的,年底会返天报告该家一年善恶,由天帝分别给予吉凶,人们为了让灶神说好话,就用丰盛的祭品贿赂他,黏住他的嘴,不让他打小报告。■除夕 这天家家户户远游在外的、分家出去的全回老家过团圆夜,围炉吃年夜饭,年夜饭里最不可少的是一条大鱼,但不可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年夜饭吃完,家中最大的长辈坐在正厅,小辈依次拜年,拜年时发给压岁钱,通常发完压岁钱,一般人家就准许开场赌小钱了,不管赌不,一般都要守岁,守到夜里十二点,鞭炮一放,新的一年正式开始。还要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庙宇祭拜准备「抢头香」。■初一 根据干支来定开正时刻,一到时刻就鸣放爆竹,在神前供上甜料—红枣、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并烧金纸一同祭拜,天亮时,把春联贴在门上,点蜡烛和烧香,以清茶、甜茶、花生糖、蜜。▲祭祖 柑、饭、发粿、甜粿、鸡鸭鱼肉为供品,祭拜神佛祖先牌位,放鞭炮后,全家一同礼拜,此即开正或称开春。又初一除祭拜家中神佛以外,还可到所信仰的上供祭拜。另外,初一乃一年之始,为了能有个好彩头,一家人不能讲不吉利的话、斥责、宣哗、殴打等,也不能使用刀叉,更不准破坏东西,全家男女老幼均着新衣,或去给亲友拜年,或到郊外踏青,或参加各种游戏与。 □初一禁食菜汤和甜粿 初一早上要吃素菜,及不吃荤也不煮,把前天的饭菜蒸来吃,不喝菜汤,只能饮冰砂糖茶,人认为如果喝菜汤,出外旅行会遇大雨,有的人初一到初三都过这样的生活。元旦也不吃甜粿,初二才能吃,油稞要在锅中煎,有句俗谚云:「煎赤赤赤」,赤有贫的意思。□家中垃圾的处理 初一到初五这几天家中的垃圾不得拿出门外丢,要集合在一起,这是认为把家中的东西拿出去,就是把家中的福带出去。所以即使是垃圾也要留在家里。■初二 出嫁的女儿本来哪一天都可以回娘家的,但俗信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贫穷,所以要等到初二才回去。另有一说,初二回娘家是一种硬性规定的社会规范,因为以往女人地位不高,担心女子嫁出去后,遇到恶婆婆,可能一辈子都不准她回家,故有此习俗。初二,出嫁的女子偕同丈夫以及子女们携带一些礼品回娘家拜年,回到娘家后先向祖父母及父母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而这些长辈也要分赠红包给女儿带回来的孙子。如果家中有弟妹,当然有要分赠红包。所以每年正月初二,娘家充满一片喜气与热闹。■初三▲老鼠嫁女(陕北高原剪纸艺术) 正月初三俗信为赤狗日,「赤」字的台语发音和赤贫的赤字相同,为凶日,故不宜外出或宴客。据民间另一传说,初三晚上为老鼠的结婚日,在这一天的半夜要避免点灯,每个人都要早点入睡,洒一些食物在家中角落,表示一年的收成与老鼠共享。早期农夫并相信这一天与老鼠结缘可因此减少鼠害造成的损失。■初四【接神日(农历正月初四)】 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至正月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诸神都在送神时升天向玉帝拜年并报告人间行为的善恶,于正月初四再度下凡。俗谚云:「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据说腊月二十四日到正月初四这段期间,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逻,监视一切事物然后上奏天神。■初五【迎财神(开张)】 因为这天也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初五接神更能获得吉祥如意,也期望来年生意更为兴旺,财源广进。正月初五一般都是商人开始营业,迎接财神,称为开市或开张。先选吉祥的时辰,把大门打开并燃放鞭炮。另以牲礼供拜「关老爷」,关老爷被商人称为财神爷。初五隔开即是一个过年的段落,从开正以来的新春假期一般至年初五告一段落,一切恢复正常。■初六 正月初六挹肥,清理家中的水肥到田间灌溉作物,是开始工作的日子。现在虽然不必再挹肥了,不过工商业还是在今天开工,这是一种传统的演化。另外正月初六是清水岩祖师的生日,在这一天,各祖师庙都要张灯结彩准备牲礼或演戏来祭祀。■初七 正月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八日为谷日。传说造物者在今日创造人类,人日以七种菜为羹,日本为了驱逐邪气和疾病,学习中国在正月七日食七种菜,正月七日的七草由此而来,只是现在已没有这种风气了。■初九【天公生(农历正月初九)】 民间俗谚说:「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贵。 正月九日乃玉皇大帝的生日,台语称为天公生。玉皇大帝在佛教称为「帝释」,道教称「元始天尊」,儒家称为「昊天上帝」,民间信仰叫「天公」,认为是万物的创使者,最伟大的神。半夜十二点到凌晨四点举行祭典。祭拜时焚烧天金,天金俗称太极金,为极高贵的金纸,是祭拜天公与三界公时所用的。■十五【元宵节(上元)】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古代是延续农历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节日,因此又有「小过年」之称。【拜天官大地(农历正月十五)】 由于天官大帝地位与天公一样尊崇,所以祭拜方式与所准备的供品皆与祭拜天公生时相似。正月十五为上元,又称元宵,也是天官大帝的诞生日,天官大帝为三官大帝之一,三官大帝指上元赐福天官紫薇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全家人在元宵夜团圆吃汤圆,表示新年假期已过。汤圆也称元宵,一般店里因为数量庞大,通常是用摇的,叫摇元宵。十五的晚上有猜灯谜的活动,这是古高尚游戏的一种,盛行于学者和学生间,现在则流行于各地。除了猜灯谜,还有迎花灯的活动。▲花灯 早年农业社会闹元宵的活动有偷葱,古时人惯说:「偷挽葱,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因此未婚少女已于元宵夜能偷得他人所种得葱或菜为吉兆。其它传统活动还有穿灯脚、听香等。 北京过年有段谚语:“(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廿三(日)糖瓜儿粘;廿四(日)扫房日;廿五(日)糊窗户;廿六(日)炖大肉;廿七(日)杀公鸡;廿八(日)把面发;廿九(日)蒸馒头;三十(日)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春节期间,北京人爱逛庙会,大钟可以敲永乐大钟,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厂甸庙会可饱览古玩、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等稀奇玩意儿和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等花会表演。 基本概念: 1、送神 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习俗上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为「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因此该日特别要准备相行的祭品献给灶神们,让他返回天庭时不会说太多人们的坏话,其别是灶神(灶君)。 民间传说灶君原为玉皇上帝的三太子,因为好色言行举止不端,所以被玉帝罚到人间的厨房灶内,终日与妇女相处,留在人间做为监察人间言行善恶的地神。但送神后,仍有天神来接替该职,直到「接神日」后再返回人间继续其任务。又俗称「送神风,接神雨」,是期望诸神能有风神协助早些升天;正月初四接神时,则希望能下雨,此被视为天神下凡时所携来的神雨。 在农历十二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后便可以送神,惟选择良辰吉日,尤记不可以相冲自己的属相,例如鸡年出生,便不可以选午日、卯日或辰日等。具体可查看郑博士的的每月吉凶预报,或者查询郑博士《2011高端精英人士商务风水指南》。2、谢灶 谢灶时间:我们常常听闻官三民四(在帝皇时代做官者皆在廿三谢灶),一般人士在廿四谢灶便可以了。3、团年饭 在除夕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其意解取合家团聚,但现今社会上各人工作繁忙,故没有硬性了,今年最佳的团聚日子时间,就是在农历十二月廿八晚上五时后。4、上头柱香 就是在年卅晚上的十一时十五分后在庙内上香、敬拜佛祖或神灵;如果在家中,那么要面向西方上香,祈望神佛能给全家整年的吉祥如意,生意平稳,财源畅顺。5、开市 如果是开市,那么郑博士建议你选择一良辰吉日,同时该日不能与自己的属相冲的日子开市,取其全年顺景,生意兴隆。具体可查看郑博士《2010高端精英人士商务风水指南》。。6、行大运 一般人士喜在新春假期作一次旅行,可以助其新的一年事事如意。今年大利东、西二方,故朋友们如欲增加今年的运势,不妨于年初一早上离开自己家门向东或西走一回及在该处留片刻纳其旺气,增长自己全年的吉祥气场。 谢灶具体步骤: 谢灶是送行的一顿盛宴,我们举行的送别宴,需要在人家起程之前进行,否则,人家都已经离开了,还如何可以送行?所以,时间不能迟过人家离开之日,谢灶也是同样的道理。另一方面,送行也不可能太早,十月才起行,总不能在二月就给对方设宴送行,时间上相距太远,便显得太过荒谬了。 应该在何时谢灶? 这需要先知道灶君究竟在什么时候离开人间回到天宫去。其实,回天宫的日子是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一般来说,最好就是在这一天进行谢灶祭祀,这是最恰当的。不过,如果因种种缘故未能在这一天进行,便应该在这一天之前,但不宜太早,勿早过十二月十四日。也就是说,从十二月十四日到廿四之间,无论那一天都可以谢灶。 谢灶使用的供品有其特色,这与向其它神明所作的祈福有所不同,因为谢灶带有行贿的意味,故便得让灶君感到高兴,感到甜丝丝的。 谢灶供品有十二种1、檀香三枝 檀香的香气特殊,能把祈福者的心念传递给神明。2、长寿香三枝 这并非必要的,但如果家居环境容许设一个较大的香炉,足以容纳三枝长寿香,则可以大大增强檀香的供奉意义。3、红烛一对 烛光发放光明,显示对于灶君的尊敬,令灶君有被视为上宾的感觉。4、酒三杯 酒是奢侈之物,但能令人在身心上产生快感,在盛宴中。必然不可以欠缺酒。有佳肴而无关酒,总是美中不足。以美酒三杯供奉灶君,让袖喝掉之后,头脑有三分酒意,乱了一点性,好忘掉一些职责,受到讨好。酒是谢灶不可或缺之物,尤其最好使用一些优质香醇的酒。5、茶三杯 上等名茶的价值,并不逊于名酒佳肴。供奉灶君,可不要胡乱使用淡而无味的“便宜货”,要以少许优质,以沸水泡开浮出香味的好茶,才能讨灶君的欢心。6、饭碗三只筷子三对 这是用来让灶君享用食品的,虽然碗内无食物,但已经含有邀请进食的意义。7、金银纸 这是象征财宝,行贿岂能无财,有道足:财可通神!所以需要预备金银纸,奉献给灶君,让灶君高兴。而向不同的神明祈福,其金银纸的组合会有些不同,这点可以向纸料店了解得更详细。8、汤丸 在谢灶之前,先煮一些汤丸,其作用在于灶君有满口甜甜的感觉,向玉帝说话也比较甜,吐不出坏话来,而在想说坏话的时候,因为汤丸有黏性,黏住它的嘴巴,使袖说话不清,今玉帝听不清楚。9、糖及其它甜品 祭祀灶君要使用糖果及其它甜品。意义便和汤九一样。糖分使灶君有甜甜的感觉,说话也甜一些。可以直接用碗碟盛一些白砂糖、黄砂糖、冰糖、片糖之类,而使用麦芽糖则更妙,因为麦芽糖相当甜,而且具有相当强的黏性,以麦芽糖作为祭品,既能使灶君满口甜丝丝,也能够让麦芽糖如同浆糊那样黏着袖的嘴巴,使袖要说好话时,会说得很甜;而要说坏话之际,却又发不出声音来。10、素菜 灶君不是素食者,吃肉吃菜都可以,否则如何当上灶君,要知道世上大多数人都是肉与菜同吃的,向灶君供献素菜,是让灶君享受素食的美味。11、烧肉 烧肉最能突出肉食的关味,猪的鲜味亦以烧肉为最,所以可供上烧肉;整只金猪献上最理想,所谓礼多人不怪,但仅用一大片烧肉亦可。12、水果五个可以使用橙或苹果,给灶君生津解渴。 谢灶的祭祀仪式: 谢灶之时,要抱着欢送灶君的心情,在灶君的神位前预备一张桌子,把所有供品,包括所有食品和金银纸,整齐的放置在桌子上,中央置一个香炉。 首先点燃香烛,恭恭敬敬的拜三拜,便插到香炉上。然后诚心祷告,跪在灶君神位前,恭敬合十,把自己的心愿和盘托出,例如求阖家平安等,并且请灶君在玉帝面前不要说坏话,多说好话,使家宅得到玉皇大帝降福。然后,把每一杯的茶和酒,在神位前洒一点在地上,以示敬茶敬酒。 拿起金银纸,在灶君面前恭敬的作拱三次,再把金银纸递向红烛借火燃烧,放在聚宝盆焚化。当金银纸焚化完毕之后,便算谢灶完成。 提醒朋友们注意:谢灶之后,还少不了要接灶,谢灶是送走灶君;接灶就是迎接灶君。灶君不会永远留在天庭,上天宫是为了汇报,等到农历正月初四,便会回到人间,回到每一个家宅的厨房去“站岗”。接灶的方式比较简单,不必使用甜品,只要一些水果,再上三炷香,然后诚心叩拜便可。
有谁知道佛教正月初八顺星表是什么顺序
顺星,民间以农历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天上星斗出齐后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顺有转凶恶为吉祥、避除邪恶,顺达之意。地球处在日月星辰的大宇宙环境之中,万物生灵都受用日月星辰的影响而按照一定规律变化,命非天定,运乃人为,转运既可改命。根据年龄,可以查出一年内所对应的星辰,不同的星辰对人在一年内的财运,婚姻,事业、幸福指数,吉祥,凶险、命运等一切运星有不同的影响,为了避除这种的不祥,不顺,不吉利等人生的逆缘,人们在正月初八这一天,等天上的星在凌晨出齐之后,根据个人的年龄所对应的的星辰,在地上用小灯摆放出所对应星辰图案,然后点燃而祭之,这样就可以转运而吉祥,转不顺为吉顺,转凶险为平安!在这一天也可以为自己祈福一年中吉祥、安康、顺利、发达、人财两旺,一切恶缘远离,智慧增长等等,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祈求!所愿皆可实现。民俗专家:正月初八“顺星节”祭星祈福春节七天长假虽已过去,但年味未减,在延续至今的年俗中,农历正月初八是“顺星节”。民俗专家表示,过去,在这一天,我国民间有祭拜顺星的习俗,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全家平平安安、顺顺当当。 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顺星又叫“祭星”“本命星”。许多人在自己的本命年,都要在这天祭拜顺星。依照道教和星象家的说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人的一年命运如何,完全操在这位值年星宿手里,而每年正月初八为诸星君聚会之期,故在这天祭祀星君(即顺星),便有可能获得星君的垂佑。因此,人们到白云观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烧香顺星。但不论是否去庙里进香,是日晚间,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祭星,主角是灯,家里各处摆许多灯,名为“敬灯花”。这里的灯不是指灯笼,而是指灯碗那种小灯。清末民初之际,每遇正月初八,在街头巷尾就有人叫卖“数灯纸碗咧!”吆喝的灯纸碗,实为泥质,价格很便宜,人们买回后以备祭顺星时使用。祭星时,家中不论尊卑长幼,全体参加。尤其是本命年生肖的人,在当天晚上不得外出,必须守灯,直至灯熄,方能消灾解难。祭祀时,由长辈主持,燃烛上香,全家按尊卑长幼次序三叩首,肃立十分钟左右,待香烛将尽,再依次三叩首。祭星时,还要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点燃一盏“金灯(黄灯花)”,谓之“散灯花儿”,有辟除不祥之意。仪式结束后,全家要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 民俗专家说,“顺星”习俗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顺星”习俗已被很多人忘却,但在有些地方,人们用舞灯、花灯、燃灯等形式代替灯碗贺星祈福。
能否代烧掉本命元辰祈福文疏?
只要你心中有神,在哪里烧都行,神无处不在的。谢太岁是做什么的
年初拜太岁祈求平安,年末自然也要谢太岁答谢神恩。谢太岁也叫还太岁,一般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进行,信徒可以买水果、香油、金纸拜谢,谢太岁时要向太岁诉说一年来对本人及全家的关照和保佑,诚心感谢太岁一年来的辛劳,态度要诚恳恭敬,谢太岁可亲自来谢,也可由别人代谢。敬谢时须向太岁爷告明谢人姓名、年龄、住址,可求平安吉祥。然后将太岁符撕下,一并合金纸焚烧送返天庭,来年若有家人再冲犯太岁,必须另行安奉太岁符。祈福文疏和祈福大牌是指什么
文疏,从狭义来讲,疏文指的是各种法会、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而祈福大牌,汉语词汇.是指祈求神明降福或设醮还愿之事,是善男信女向神明表达自已的心愿,希望得到神明庇佑。
祈福酬神疏文
祈福酬神疏文
祈福酬神疏文,疏文起源于道教,最早只在道教中使用。疏文主要是凡人用于祈求神仙的一种文函,和人们交往之间写的书信是有点相似的,下面整理了关于祈福酬神疏文。
祈福酬神疏文1疏文是信仰神仙,敬天祭祖语言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人们将自己所求的事由,通 过叩拜,存思天神恩佑;用笔墨于纸,彻于琅函,焚化后由神职司(年月日时)四值功曹,飞云捧送天尊,再上达天庭,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从而沟通人与神所表 达的愿望,来实现人们所祈求的目的。
疏(表)文的种类繁多,常用疏(表)文主要有三大类、
1、迎神请神专用疏文。比如接财神专用疏文,神佛祝寿疏文等等。
2、祈福疏文。比如植福祈嗣佛七文疏,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文等等。
3、超度疏文。比如荐亡生西佛七文疏、立亡魂房契(坟契)文疏等等。
疏文的.起源、
疏文起源于道教,最早只在道教使用。简单地说、疏文就是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它的功用与人之间交往的书信类似;疏文是祈福神灵,敬天祭祖语言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人们将自己所求的事由,通过叩拜,存思天神恩佑。
书之于纸,彻于琅函,焚化后由神职司四值(年月日时)功曹,飞云捧送天尊,再上达天庭,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从而沟通人与神所表达的愿望,来实现人们所祈求的目的。
道教疏文最早应用渊源于古代“天子祭天地,或祭五岳四渎”。东汉祖天师将祭天、地、水的祭祀仪式最初的范本《三官手书》继承应用。
《三官手书》内容要求在上元节(正月十五),将所求“祈愿”写成文函,再经过焚化,意存上天到天官那里,以求天官赐福。在中元节(七月十五),将“消罪”事写成文函, 再经过焚化埋于山上,存想到达“地官”宫殿处,以赦其一切罪业(罪过)。
祈福酬神疏文2道教通过疏文章表的形式来传忱达悃,通会神灵、告意诸神,以求祈愿。“疏文”通俗地说,就是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与公文及书信类同。
在过程中,主坛将恳祷者所求的事由,通过叩拜存思天神恩佑,用笔墨于纸,彻于琅函,焚化后由神职司(年月日时)四值功曹,飞云捧送天尊,上达天庭,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从而沟通人神,实现恳愿。
疏文最早应用渊源于古代“天子祭天地,或五岳四渎”,东汉祖天师《三官手书》已经成形。后来,斋醮、章表、疏文经过北魏寇谦之、南北朝的陆修静等高道的整理,道教斋醮、科仪体系已是非常谨严而且分门别类,直到五代时,号“广成先生”的杜光庭进行汇集。在清代,编篡成《灵宝文检》与《广成集要》。内容包括符箓、章表、奏笺牒扎(札)等,至今对后世的道教斋醮科仪影响深远。
疏文类型依据阳事与阴事道场不同,一般分两大类、
一是祈福消灾、增福转运、去病解厄、升学求职、营业修建等以吉祥疏类;一般通过贡天、朝斗或专朝来升文。
二是为了祈愿超荐先亡、解冤拔罪,离苦得乐,超生人天,亡人获庆,在生得福的阴事类文疏;一般通过救苦、十王、丰都及施食或专朝来升文。上表升疏是向神灵陈情之章奏,需严肃慎重。凡升疏(表)者,需在疏(表)文中明确自己的住址、姓名、生辰及所求之事。
道经云、经功浩力不思议,以此虔诚恳愿,再加上祈愿者回心向道、静思悔过,积德行善,从而摆脱苦难,消除魔障,自然会天人感应,祈福福至,禳祸祸消而广得善缘。
应该说,道教疏文所能传达的事意函盖了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少有人能了解道教传统的疏文应用事类,在此刊列部分,以飨同好。
部分道教疏文名录
序号/疏文名称
01、礼斗消灾解厄疏
02、朝真礼斗祛病延生疏
03、祈禳本命星消厄疏
04、禳星祛病解厄疏文
05、祈天消灾弭厄疏
06、讽诵玉经度厄疏文
07、皇经会植福疏
08、天腊讽经会疏
09、祈禳值年太岁解厄疏
10、祈禳白虎解厄疏
11、父病禳星解厄疏
12、母病禳星解厄疏
13、为父母消灾接限疏
14、病中禳星解厄疏
15、子病禳星续命疏
16、为病禳星保泰疏
17、久病悔罪解结疏
18、首七大斋荐亡疏意
19、凶七资度灵魂疏
20、安葬奠土谢墓疏
21、九天生神荐亡疏
22、超荐父母祖先通用疏
23、拔荐祖先功德疏
24、血湖恳恩涤秽往生疏
25、荐持血湖凶伤疏
26、拔荐产亡迁升疏
27、超荐婴魂转生疏
28、拔荐灾难亡魂脱苦疏
29、为母填还库财疏
30、中元胜会荐亡疏
31、漂放莲灯昭告神司疏
32、赎物放生疏
33、腊月饯送灶君疏
34、创刊焚书呈天疏文
35、修房告竣谢土疏
36、修房安奉香火疏
37、迁移古墓奠祭疏
38、朔望祝将疏
39、元旦拜请玉皇文
40、元旦拜请祖先文
41、正月初五接财神文
42、正月初五饯送祖先文
43、朔望拜请福德文
44、朔望拜请家神文
45、朔望拜请观音文
46、朔望店铺拜请文
47、朔望献祖先饭文
48、朔望宰户谢神文
49、三元节拜请三官文
50、清明祭拜祖先文
51、清明祭扫祖坟文
52、中元祭祀祖先文
53、尾牙拜谢福德文
54、腊月廿四拜送灶神文
55、腊月廿四接祖文
56、岁除拜谢天地文
57、岁除拜谢众神文
58、岁除拜谢家神文
59、岁除拜谢福德文
60、岁除拜谢门神文
61、岁除拜谢井神文
62、岁除排放猪栏文
63、岁除稼农酬神文
64、岁除果农酬神文
65、岁除渔家酬神文
66、年夜拜请祖先文
67、节日拜请家神文
68、节日拜请祖先文
69、伐木拜请山神文
70、动土拜请土皇文
71、动土拜请宅龙文
72、修造请五方龙神文
73、动土拜请福德文
74、起工上梁拜请文
75、居家安奉香火疏
76、安奉祖灵疏文
77、迁居启请香火文
78、迁居启请祖火文、定寓安奉祖灵文
79、安奉祖先拜请文
80、地基主拜谢文
81、文定拜女方祖先文
82、室女于归辞祖文
83、新婚拜请家神文
84、新婚拜祭祖先文
85、新婚祭拜祖坟文
86、求嗣祷神文
87、添丁酬神文
88、添丁昭告祖先文
89、七夕冠礼酬神文
90、成年冠礼拜祖文
91、庆生酬神文
92、父母凶七拜请文
93、幸坟拜请山神文
94、幸坟请凶拜请文
95、父母忌日拜请文
96、专祈瑶池金母庇佑文
97、专祈玄天上帝庇佑文
98、专祈五显大帝庇佑文
99、专祈东岳大帝庇佑文
100、专祈孔子庇佑文
101、专祈关圣帝君庇佑文
102、专祈中坛元帅庇佑文
103、专祈地藏王庇佑文
104、专祈保生大帝庇佑文
105、专祈王爷庇佑文
106、专祈张巡千岁庇佑文
107、专祈妈祖庇佑文
108、专祈临水夫人庇佑文
109、专祈城隍庇佑文
110、专祈福德正神庇佑文
111、专祈注生娘娘庇佑文
112、学子拜请天官大帝文
113、学子拜请文昌帝君文
114、药商医士拜请文
115、祈安许愿通用文
116、祈保平安通用文
117、护安还愿通用文
118、疾病拜请五猖文
119、合伙表心盟誓文
120、求灵签拜请文
祈福酬神疏文3道教文疏牒文分为:
1、表文
2、状文
3、关引
4、札案牌
5、榜文
6、牒文
疏文:即文疏、奏疏,疏文者,则信徒对众神疏通之意。
文体明辩云:按奏疏者,群臣论谏之总名也
奏御之文、其名不一,故以奏疏括之也
道教科仪,用处最广,通称疏文或称文疏有时仅谓之文
用纸则依所奏之事、神而别之,通常以黄、红最多
章奏:
斋醮仪式中给帝尊的文书。章奏原是世俗文章,汉书杂事:凡群臣之书通于天子者 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
文心雕龙释:章以谢恩,奏以案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章者明也,奏者进也
章者是道教徒遇事情,祭酒奏章,乞恩求福
写奏章,臣字不得为头,鬼字不得居首,不得悬生露死及抽破人姓名
表:下言上,曰表。思之于内,施于外也,表者、白也,言以情旨表于外也,原为章奏之属,标着事理,使之明白,以晓主上,得尽其忠者,旨在陈情,内容公开, 故不惮被人所知
申:申述之意,下级对上级的官府行文为申
状:向众神陈述、概用状仅焚化,不用宣读为下司对上司陈述事实之文字,谓之状呈
牒:.建修斋醮牒文,系指问天廷之呈文禀式,及神与神所行移文
原为旧时官文书之名,系指上司移文。
郑字通云:说文,札也,广韵,书版曰牒, 古人书板手简,许词皆曰牒,宋元丰以后,始改讼词为状,神前誓词曰:誓状,惟官府公移曰牒
在道教神霄玄雷坛中正奏、预告之中,向一系列神灵发递文书,问这些神灵报告举行斋醮,请其协助,因神格之高低,故分为奏状、申状、牒状
奏状:神霄玄雷坛向发奏状之神:三清、玉皇,勾陈星官,紫微大帝,东极太乙,南极长生大帝,后土皇地祇,九幽 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十方灵宝天尊,洞渊三昧三洞天尊,九天采访君,灵 宝自然九天生神上帝,三十二天帝君,五灵五老五帝天君,木公尊神,金母元君等
申状:
神霄九师、三官、日宫太阳帝君、月宫太阴皇君、五星四曜五斗、南斗六司星君、北斗九天星皇君、黄箓院知院真君、正一三师、四相、四圣、灵宝监斋大真君、九天、天曹太皇万福真君、三洞经箓符命上圣高真仙灵将吏,三清上境天真皇人,三元真君,十真人,五府真宰,南昌上宫受炼司府真宰,玉府玉枢五雷院使真君,十方无极飞天真王,北阴玄天酆都大帝,十宫东霞扶桑丹林大帝,三元水府真宰,蓬莱都水监真人,五岳、五岳上真司命佐命储副真君,清虚洞天仙官,地府九垒土皇君,龙虎君功曹金童玉女香官使者,太岁尊神等
牒状:
天下都大城隍、州城隍、县城隍、九州岛社令、诸狱主者、十方道都大主者、冥关幽路主者、五岳蒿里相公,土地里域真官,酆都六道都案,三界直符神虎使者等神
申状不称臣,不贴签
表申 之类在道教仪式中,是给付日月星辰、天曹、山川、地狱等官府文书的总称
关:神霄玄雷坛建修斋醮,神霄大法司所发牒、表、疏等文件,委功曹使者投递于众神时,如件数多少必作目录,向其使者点清,并嘱其投递妥当为要,切勿延误失落等情,而将此旨 写为文件者,谓之关
原为官府所用公文之一种,百官互相质词用之
文体名辩公移云:诸司自相质问, 其议有三、一曰关:谓关通其事也故亦称关文
榜:道教斋醮仪式中,在坛前告贴之文书
意其告谕信众,节次,约束将吏、孤魂、罗列 斋醮典仪念诵演法全部经典,科仪程序,通知神将仙吏来坛供职,晓谕各路孤魂来神霄玄雷坛受度
悃意:即至诚之意悃愊、恳诚也
系道士备忘录,俗称手疏,每一科仪节次,向神申述 醮意
科仪范本中有注明入意、意文者皆是。
悃意内容,是简述信徒建醮酬神之恳诚至意,因系仅做备忘录之用,故非公文之 类,而与关、牒、表、疏回异,写于红纸,不用封套。
印:行法用印,犹人间行政施行必用官印,象征天界,神仙攘威的印章
灵宝玉鉴卷一:法者之为言,正也,正其邪也,亦犹德礼之有政刑以导之齐之也
故章表申关牒符 檄又必假天府之印以示信也
印则各有师传者,欲天地神祇人鬼所行之法有所受之也
故神印不仅代表仙界职司的威权,也是各道派传授有绪的信物,凡上章奏申、书符、制箓皆须依式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