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谈劳动,易经谈为什么你穷

易经有那么神奇么,看了前面十几卦,不过就是讲一些处世的道理嘛,人们...

你看到只是表面的,就像我们知道1+1等于2,却不知道1+1为什么=2。你说小学数学就加减乘除,到了大学就有微积分,多元多次方程,是吧,只是不了解,所以才简单,任何一个领域深入了解都不简单。

易经谈“生命的来源”

乾卦代表男人,坤卦代表女人,在过去写婚书,男方的八字写“乾造”,女方的八字写“坤造”。这种观念的来源,在没有读过《易经》的人,认为是江湖人物的密语,实际上中国文化,几千年来,都是以这两个卦作代表的。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这两句话,涉及到中国古代医学的生理问题。乾也代表了阳,坤代表了阴,男人就是阳,女人就是阴。后来发展到道家的阐释男性女性时说:男人一身都是阴性,只有一点震阳;而女人一身都是阳性,只有一点真阴。这就是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我们有没有看到,一个身材威武,气宇轩昂的人,往往有女性的情感和态度;反过来,女性的性情本来很温柔,但关键时刻,果断的力量会比男人更强大。这就是阴阳消长,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原则吧!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坤两卦,也代表了宇宙物理的形成,乾卦这个符号代表了本体。       《中庸》上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人命归之于天,那个天并不是观念的天,是形而上的符号,在易经上更没有这种神秘的观念。生命有个来源,哲学上称为本体。家成为主宰、神、上帝、佛、道,而《易经》上称之为“乾”。宇宙万物都是从“乾”的功能发生的。“乾之大始”,一切万物都是从乾而来。坤卦这个符号是代表这个物质世界形成以后。在物质世界没有形成以前,就是说没有天,没有地,没有男,没有女以前,那是本体。“本体”一词还是根据西方哲学文化观念翻译而来的。而在中国古代文化,则指那个物质世界尚没有形成的阶段是乾。等到了有了宇宙万物的这个世界的形成,它的符号是“坤”。“坤作”是说它的功能造作出来的,造成了万物。      《易经》告诉了我们“生命变化的规律”,运用“十二辟卦”来说明,从人类的生命历程来看,乾卦是自母体怀孕前,到婴儿生下来,都属于乾卦,为完整的生命体。乾卦从内卦的第一爻一变化为天风姤卦,就代表着女生14岁了,这时,女性月经来潮,古代有叫壬癸水的,壬为阳,癸为阴,女性月经又叫癸水,记得在看电视剧《延禧攻略》中,有这么一段,皇后心绪不佳,缘是“癸水来了”。所以请男生多体谅一下女生哈。再外上变化,又一阴生长为天山遁卦,再就是天地否卦,直到七七四十九,此时女性开始更年期了,而男性是每八年一变化,男性到十六岁开始发育第二性征,声音变粗,开始长喉结,胸部会胀痛,到五十六岁左右时开始更年期,所以,有没有发现,很多五六十的人,特别不招人待见,因为生理特征引起的,他们的个性也会变化,原本不爱说话的开始变得啰嗦的,爱说话的变得多愁善感,深沉了,所以还需要我们多多包容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在更年期注射荷尔蒙会有所帮助的。         总结,《易经》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是从“乾”的功能发生而来的,每一爻的变化,都会产生相应的卦象,而我们读懂了卦象,就懂得了运用这条生命的法则了!

易经高人请进!!!

您出生于公历1984年01月16日星期一,农历癸亥年(猪)腊月十四戍时,今年25岁,五行骨重为3.4两,命书如下(仅供参考): 此命福气果如何,僧道门中衣禄多;离祖出家方为妙,朝晚拜佛念弥陀。说明: 自成自立安享福至三十六至四十六,财不谋而自至,福不求而自得。有贵人助力,家康安宁, 妻宫若要无刑,猪羊蛇不可配,龙虎马牛方得安,虽有二子,终身带暗方可,兄弟六亲如冰炭,在家不得安然, 限初驳杂多端,劳碌奔波,不能聚财,常有忧虑,寿元七十八,卒于三月之中。八字: 癸亥 乙丑 己酉 甲戌 五行: 水水 木土 土金 木土 纳音: 大海水 海中金 大驿土 山头火 您八字缺火,心血管的机能也比较弱,容易有血压,贫血,心跳慢,容易疲累,手脚冰冷的问题。 根据命理分析,您天生心血管功能比较差,所以容易感觉疲倦,冬天常常手脚冰冷,体力似乎不如人,因此无法从事需要大量劳力的工作。在年轻的时候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顶多是长青春痘,口舌生疮等问题,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心血管功能需要更多的照顾,不然很容易有血压、贫血、心跳不正常的问题,甚至容易导致心血管功能异常、内分泌系统异常、肠阻塞胀气、心律不整、心室肥大、脑溢血、中风、视力病变等问题。因此您不能过度劳累,要维持正常作息,早睡早起,才可以保护先天比较弱的心血管功能。此外,请您要定时检查心血管功能,更要注意家族里是否有遗传性的心血管病史,由于体质偏向心虚血弱,所以尽量不要喝冰的饮料,以免伤了元气。 此外,您的精神体力都比一般人弱,也缺乏活力。您的朋友们晚上熬夜不睡觉,隔天体能还能应付,但是您只要晚上熬个夜,或玩个通宵,隔天一定很虚弱。因为体力不足,所以您可能比较喜欢静态的活动,静态的休闲,不适合成天往户外跑。您也比较忧愁善感,脑神经比较衰弱,睡眠质量常常不太理想。如果您想改变这种现象,一定要早睡早起,最好每天晚上十一点前就寝。此外,最好多做日光浴,多晒太阳,时间不用长,每天五分钟就足够了,但是要避开下午一点到三点阳光最烈的时间。只要您能持之以恒,那您的命运将会有很大的改变,身体健康,财运顺利,事业圆满,家庭幸福。命盘简述:日柱代表自己,从日柱上看,你是阴土,也是棕鸡,生在黑猪年。 本年运势:农历2008年 阳戊土棕鼠年 阳戊土是你的比(朋友)星。这个阶段是有关你的朋友和财运。如果,你和你的朋友可以合作很好,那么,你有机会赚取一些额外的收入。如果,友谊是不够坚强,那么,你只是浪费你的时间和投资金钱。在这个周期会发生的事件是与,独立、扩建、损失、规划、复杂、挑战、简洁、竞争、利己、友谊、分离和抉择有关。 鼠是你的财星。这个阶段和你财运有关。你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财富,而且倾向愿意花更多的钱,以好好享受物质生活。在这个周期会发生的事件是与,金钱、贸易、商业、贡献、社交、食品、色情、性爱和风险投资有关。 许多水 (鼠,鸡,猴) 聚集在一起时,水会变成十分强。与你的钱财或朋友有关的事情,可能会在这段时期发生。 在这段时间,和你的钱财运势有关。首先,你的亲戚朋友,兄弟姐妹有可能会帮助你额外的钱。随后,他们会向你借钱或教邀请你和他们一起出钱投资事业。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三思而后行,风险太大的投资需要谨慎。金钱和友谊,有时不能齐头并进的。 或许,在这段时间,你可能会聘请专家替你经营业务、处理财产、规划金钱投资或保护你的财富。但是,这笔佣金保护费并不便宜,足得让你痛心。

不明白,易经八卦里,命理讲究的五行是什么?

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有着非常多的含义和讲究,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易经八卦,易经八卦最早是由伏羲创始的,可以说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了,我们都知道易经八卦主要用来人们的命理,而命理讲究的五行是什么呢?其实很多人都是知道五行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它们分别是金属、树木、河水、火焰和大地,所以很多人都说五行其实是借用五材,但其实我们都理解错了,五行并不是五材,我们都知道五行是相生相克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但是如果按照五材来解释,是根本解释不通的,我们都知道行代表的一种运动,而运动是一种状态,所以五行说的应该是五种状态,而不是我们以往所认为的五材,其实五行所说的是阴阳二气的运行状态,金说的运动中的少阴,木说的是运动中的老阴,水说的是运动中的少阳,火说的是运动中的老阳,而土说的是指的运动中的变化点。而五行的相生说的是时间顺序的流转,而五行的相克说的是阴阳之间的关系,这才是五行真正的含义,说到这里,真的是不禁要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们先人的智慧,其实我个人觉得五行的真正含义还是很难理解的,不知道大家都理解了吗?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26)】——河图洛书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26)】——河图洛书 一、河洛概述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图,指河图;书,指洛书。圣人,指中华文化的始祖伏羲。古书说,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伏羲根据河图、洛书画成八卦,周文王又依据伏羲的八卦演绎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现代学者认为,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是和易经的起源紧密相关。揭示的是宇宙、时空、天地人、万物的运转规律。图简易微,乃为大用。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河图”的这个“河”,本意指星河,银河、宇宙,寓意极多极广,玄妙无穷,深奥无尽。“洛书”之意,其实就是“脉络图”,是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人民按照星象排布出时间、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河图1—10数是天地生成数,洛书1—9数是天地变化数,万物有气即有形,有形即有质,有质即有数,有数即有象,气、形、质、数、象五要素用河洛八卦图式来模拟表达,它们之间巧妙组合,融于一体,以次建构一个宇宙时空合一,万物生成演化运行模式。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河图洛书和二十八星宿、黄道十二宫对照,它们有着密切联系。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又见于《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河图洛书”图式反映出中国人对数字的崇拜和时空观念。数字是人类最初从动物界分离出来而成为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字的出现使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聪明,并为进一步开发智慧奠定了基础。庞大、万能和完美无缺是数字的力量所在,它是人类生活的开始和主宰者,是一切事物的参与者。没有数字,一切都是混乱和黑暗的。远古时期的人类一开始就非常崇拜数字,这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在文化启蒙之初的共同特征。中国古代先民对数字的崇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表现了远古时期的先民所具有的天文、地理、人伦、哲学、艺术、原始、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我们从宋人对上古图书“河图洛书”的图式理解,便不难理解这一点。中国古代先民的数字崇拜,主要表现在对一至十这十个基本数字的崇拜,以及对十以后的由基本数字生发出来的一些数字的崇拜。十以后的某些数字如由二、二、三相乘产生的十二,由二、三、四相乘产生的二十四,四七产生的二十八,六六产生的三十六,七七产生的四十九,八八产生的六十四,九九产生的八十一,由十产生的百、千、万等。在古代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一至十这十个基本数字都不单是数学意义的数字,它们还具有美学意义、祥瑞意义、世界观及宇宙观意义等,每个基本数字都是完美数、吉利数、理想数、大智慧数,细说起来都含义无穷。 二、河洛之数 数学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向导,人们离不开数学,否则,就不能正确分析和把握客观事物,就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在三百万年前的中国原始社会,结绳记事昭示了人类数学文明的启蒙。在人类最初经历的原始社会,尽管生产力水平低下,但也存在着比较简单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社会生产活动过程。这些活动离不开数,可以想象,原始人要用数来清点劳动人数和计算劳动工具,要用数来记录农牧和渔猎的劳动成果,要用数来分配劳动产品,还要用数来交换剩余劳动产品,如此等等。否则原始社会的生产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生产力就不能向前发展。人类最初对数的认识就是在这种原始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原始人对数的知识的不断增加,必然会总结出最早的、最初级的数学规律。河图洛书所表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只要细加分析便知,数字性和对称性是河图洛书最直接、最基本的特点,“和”或“差”的数理关系则是它的基本内涵。完全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或推导出河图、洛书,并证明河图与洛书同出一源。还可以发现,河图、洛书与算盘”和“万字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河图、洛书是以黑点或白点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若干不同组合,并整体上排列成矩阵的两幅图式。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周易》和《洪范》两书,在汉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现代研究早已知道,河图的数字圆点所组成的图案是用来表示“天圆地方”的,而表示“天圆”的是河图正中间的四方形,其上下两条横线各有五个小圆点组成,而其左右两条竖线是河图中唯一没有数点的直线。这藏。相传最初的易经八卦被称作先天八卦,是根据河图、洛书推演出来的。先天八卦图就是一、二、三、四为逆时针(左旋),五、六、七、八为顺时针(右旋),与河图的一到八的排列次序一样。到了后来,人们又根据先天八卦和洛书推演出了后天八卦。后天八卦图的逻辑也就是一、二是逆时针,三、四是顺时针,五、六与七、八都是顺时针。和先天八卦相比,后天八卦的次序明显复杂了:一和二之间、二和三之间、九和六之间、七和八之间都隔着两卦。后天八卦与先天八卦唯一相同的(即不变的)数字是三,看来三可以当定时针用。 1.河图包含的数理关系(1)等和关系 除中间一组数(5,10)之外,纵向或横向的四个数字,其偶数之和等于奇数之和。 纵向数字:7、2;1、6 ,7+1=2+6。横向数字:8、3;4、9 ,8+4=3+9。 并得出推论:河图中,除中间一组数[5,10]之外,奇数之和等于偶数之和,其和为20。 (2)等差关系 四侧或居中的两数之差相等。上(7—2);下(6—1);左(8—3);右(9—4);中(10—5),其差均为5。 2.洛书包含的数理关系(1)等和关系。 非常明显地表现为各个纵向、横向和对角线上的三数之和相等,其和为15。 (2)等差关系。 ①洛书四边的三个数中,均有相邻两数之差为5,且各个数字均不重复。 上边[4、9、2] 9-4=5 下边[8、1、6] 6-1=5 左边[4、3、8] 8-3=5 右边[2、7、6] 7-2=5 显然这个特点与河图一样,反映出洛书与河图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②通过中数5的纵向、横向或对角线上的三个数,数5与其它两数之差的绝对值相等。 纵向 |5-9|=|5-1|或9-5=5-1 横向 |5-3|=|5-7|或5-3=7-5 右对角线|5-2|=|5-8|或5-2=8-5 左对角线|5-4|=|5-6|或5-4=6-5 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数理关系和对称性是河图洛书的基本特点,河图洛书包含着基本的自然数之间“和或差”的算术逻辑关系,尽管两者有所差别,但是它们表示的数理关系有相似共同之处,有内在的必然联系。2.天地之数 河图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其中1,3,5,7,9,为阳,2、4、6、8、10,为阴。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相加共为55数。所以古人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数为55,'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即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而已。 3.万物生存之数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也。 4.五行之数 五行之数即五行之生数,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数。一、三、五、为阳数,其和为九,故九为阳极之数。二、四为阴数,其和为六,故六为阴之极数。阴阳之数合而为15数,故化为洛书则纵横皆15数,乃阴阳五行之数也。 5.大衍之数 大衍之数50即五行乘土之成数10;同时也是天地之数的用数。天地之数55,减去小衍之数5得大衍之数50,其中小衍为天地之体数,大衍为天地之用数。所谓'大衍之数50其用49',就是用大衍之数预测的占筮之法:以一为体,四十九为用,故其用四十又九。 6.天干交合之数 河图之数十,乃十天干之数也。交合之数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德。正是万物生存之数。所以甲己合为一、六共宗,乙庚合为二、七同道,丙辛合为三、八为朋,丁壬合为四、九为友,戊癸合为五、十同德。十天干经交合之后,化为天干交合之五行,将河图五行之体化为天干五行之用。 7.六甲纳音之数 天地之数55加上五行之数5,合化为60甲子五行纳音之数。十天干之阴阳五行与万物相交,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各发出12种声音,无声无音不计,按河图北、东、南、西、中成象五位五行共60纳音。乃天地五行声音之数也。 8.方位之数 河图用十个黑白园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 三、河洛之理1.左旋之理 坐北朝南,左东右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为五行左旋相生。中心不动,一、三、五、七、九、为阳数左旋;二、四、六、八、十、为阴数左旋;皆为顺时针旋转,为五行万物相生之运行。我们知道,银河系等各星系俯视皆右旋,仰视皆左旋。所以,"生气上转,如羊角而升也"。故顺天而行是左旋,逆天而行是右旋。所以顺生逆死,左旋主生也。 2.象形之理 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天之象为风为气,地之形为龙为水,故为风水。乃天星之运,地形之气也。所以四象四形乃纳天地五行之气也。 3.五行之理 河图定五行先天之位,东木西金,南火北水,中间土。五行左旋而生,中土自旋。故河图五行相生,乃万物相生之理也。土为德为中,故五行运动先天有好生之德也。 4.阴阳之理 土为中为阴,四象在外为阳,此内外阴阳之理;木火相生为阳,金水相生为阴,乃阴阳水火既济之理;五行中各有阴阳相交,生生不息,乃阴阳互根同源之理;中土为静,外四象为动,乃阴阳动静之理。若将河图方形化为圆形,木火为阳,金水为阴,阴土阳土各为黑白鱼眼,就是太极图了。此时水为太阴,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乃太极四象也。故河图乃阴阳之用,易象之源也。易卜乃阴阳三才之显也。 5.先天之理 什么叫先天?人以天为天,天以人为天,人被天制之时,人是天之属,人同一于天,无所谓人,此时之天为先天;人能识天之时,且能逆天而行,人就是天,乃天之天,故为后天。先天之理,五行万物相生相制,以生发为主。后天之理,五行万物相克相制,以灭亡为主。河图之理,土在中间生合万物,左旋动而相生,由于土在中间,相对克受阻,故先天之理,左行螺旋而生也。又,河图之理为方为静,故河图主静也。 河图之象、之数、之理、至简至易,又深邃无穷。 四、河洛关联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故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蔡沉:“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为:“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精其外,包裹河图之象。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因将图书奇偶方圆交互表之以图。”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故图与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阴阳互抱、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分一合,体现对立统一、盛衰动静的辩证关系。 《易·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实际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构成中宫,奇数为阳,白色,代表天数(生数);偶数为阴,为黑,代表地数(成数)。洛书实际是九宫,即1——9排列而成,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5。河图、洛书形式不同,本质相同,都表示历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时八节,八卦 ,九宫及五位统一的体系。汉代认为洛书即《洪范》九畴。“天兴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易纬.乾凿度》所说太乙行九宫之法,成为后世术士所用的洛书。太乙即太一,所行九宫为:中央招摇,北宫叶蛰,东北天留,东宫仓门,东南阴洛。南宫上天,西南玄委,西宫仓果,西北新洛。太一移宫的日期为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八节。八节又与八风相应。八卦的八个方位加上中央就是九宫。八卦的方位与八节对应,从日运行方位和斗柄指向均可得到证明。以后天八卦为例,震为东,代表春分;巽为东南,代表立夏;离为南,代表夏至;坤为西南,代表立秋;兑为西,代表秋分;乾为西北,代表立冬;坎为北,代表冬至;艮为东北,代表立春。 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洛书将河图四方的八个数旋转排成八方而为八卦,每方一个数纳地支十二气象,就是洛书。只是将火的2、7数与金的4、9数变换了位置,同时土5为中显用而寄八方,土10则不显而藏于用。变化之后为:载9履1;左3右7;4、2为肩;8、6为足。九个数纵横交叉,其和皆为15。 河图洛书是远古先人创造的一项数学成果。数理关系和对称性是河图洛书的基本特点。它构成了《易经》象数学派的数理基础。丁俊贵 2023年5月23日

曾仕强讲易经第四十八卦井卦

讲的不怎么地啊,别听了。看看我做的水风井卦吧。井卦水风井《井》(下风上水) 第四十八人生无常随时迁,丧得不拘落井泉;有泥无水难食用,溢塘养鲤德不全。饱学君子济世志,静候伯乐引荐言;胸襟坦荡藏慧根,清心寡欲建家园。【原文】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井汔qì至,亦未繘jú井,羸léi其瓶,凶。【译文】 井卦:改建邑落而不改建水井,等于什么也没有干。人们往来井边汲水,水井干涸淤塞,不去加以淘洗,反而将吊水罐打破,这是凶险之象。往来井井,谓反复不断的取用井水。汔(qì),《说文》:“水涸也。”至,借为窒,淤塞,到底。“繘”,提水之绳,“繘jú井”淘井”。“羸” léi,通作“儡”,《说文》:“儡,相贬也。”毁坏、破败之意。“瓶”,古代用以从井中汲水之尖底陶罐。淘井。羸其瓶,犹言将打水的瓶弄破了。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井卦为修德之卦,以井为喻,阐明君子应修德养民,有常不变,始终无改,而养物不穷。先以城邑村里可以迁移,而水井不可徙移,以喻井德之有常不变。次以井水汲之不竭,注之不盈,所谓无丧无得,再喻井德之有常不变,始终无改。又以居民来来往往,不断的取水为用而赖以为生,以喻井德之养物不穷。水在泽下,泽竭故困 ;水在泽中,汲之不穷;故而互兑为井。刘沅曰:邑者,身之所居;水者,生之所赖。邑有时更,井无时息。此不得井利而丧其器者也,凡俢身治世之道,利济无穷而功不终者,皆若此。2、3、4互“兑”,占地理为‘缺池、废井’为“井”。九二和九五居中无应,如果九二爻当位上应,则外卦为“坤”;“坤”占地理为‘国’为“邑”。初如果上行往坤中与四爻位有应,2、3、4就不是互“兑”,而是互为“乾”,即便二上行和五居中爻有应,外卦也不是“坤”,所以称为“改邑”。因两爻无应,二至四仍兑,与本卦体相同,因此称谓“不改井”。 井,以不变为德者也。李中正曰: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争端。八家为井,开四道而通八宅,凿井于中。历唐虞夏商以迄于周,邑随时有改,而八家为井之制,则一定而不改。爻位无应不改变,本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称“无丧无得”。初至四卦象为正反“兑”,所以称谓“往来井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此言井水随取随来,日日取而不见其少,久不取用亦不见其多,故谓“无丧无得”。往来,指汲水之出为往与井水的地下补充为来;井井,前井为汲水之井,其水被取用。后井为蓄水之井,其水去而又来,仍保持着原状,故谓“往来井井”。李士鉁曰:先王之制,因井为邑,改邑以就井者有之,不能改井以就邑也。盖政有损益,得随时而改,而建中于民之精义,百世不改也。井汲之而不涸,故无丧;注之而不盈,故无得。凡物有得丧者,不可久,井无得丧,所以久而不改。木下汲则水上升,升降往来,循环不已,故往来井井。内“巽”占静物为‘绳’在下,2、3、4互“兑”为井在上,为井绳提到井上还没有离井口的卦象,所以爻象称为“汔至亦未繘井”。3、4、5互“离”占人物为‘大腹’为“瓶”;3、4、5互兑占静物为‘毁折之物’为毁折为“羸”,古时羸累通用,“羸其瓶”是水瓶为井甓所拘羸钩挂的现象。瓶既为井甓所挂碍,非覆即破,因此称“凶”。邱富国曰:改邑不改井,井之体也;无丧无得,井之德也;往来井井;井之用也:此三句言井之事。汔至亦未橘井,未及于用也;羸其瓶,失其用也:此二句言汲井之事。李士鉁曰:水不自出,因物而出。道不自行,待人而行。井无得丧,有得有丧者,人也;性无成亏,有成有亏者,习也。瓶本以汲水,一间不至则丧矣,学所以复性,一篑未成则亏矣,可不竟其力乎?井,即水井。《周易》以水井能够养人之意,比喻君子应当修美自身,惠物无穷。初六柔卑无应,如井底沉滞污泥而不出水,故无养人之用;九二阳刚居中,但上无应,井水虽清,而无人汲,终不能济人之用;九三阳刚得正,如井水已清,但下无可据之阴,故有无用之叹;六四阴柔得位,但无所应,宜静修以待;九五居尊得正,如甘泉之能养人;上六处《井》卦之终,井道大成,施用无穷。井不修则无养人之用,人不修则无济人之德,故《象传》说,君子应当效法此象,劝勉百姓互相资助。“《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jú井,羸其瓶,凶。”“邑”,古代8家为1井,4井为1邑,属邑可改,属井却不可迁,“改邑不改井”即此意,这里借以喻“井道”不移。人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具体环境,凡具体环境就要以井道处之,对身边人不可得罪过甚,否则地位再高都可能遭遇困险,譬如嘉靖皇帝差点被几个宫女勒死。“无丧无得”,井水取之不竭,存之不盈,以此喻井道之恒久。“往来井井”,是说人来人往皆井之以井,此喻井道之秩序及普遍性。卦辞后一句意即水井都淤塞见底了,还不清理淘挖,以至把汲水陶罐都碰碎了,这是很凶险之事。卦辞劝诫人们面对或预防困境,要时时关注具体、基本生存环境,这是人安身立命之本。卦说为“井”,实际是以井借指基本生存之必需物品的生产和存储,比如储粮备荒,意义广延无穷。上卦“坎”是水,下卦“巽”是入,水桶进入于井中汲水,所以象征井。村落可能有变迁,但井不会变动,人们来来往往汲水,而井水则依然洁净不变。汲水的瓦瓶,几乎到达水面时,因为吊绳没有完全伸开,以致阻扰,使瓦瓶翻覆破裂,所以凶险。亦即,用贤的道理永远不变,用贤无功也不会有过,人事管道。应畅通无阻,造福人民的工具,不可毁弃;引伸为处理事务,应当遵循过去的成例,不可以任意变更,这样,就是没有功,也没有过,进退就不会有改变。另一方面,也应当谨慎小心,贯彻始终,不可功亏一篑。水风井异卦相叠(巽下坎上)。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坎下巽,有树木得水滋润而蓬勃生长之象。水为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水井是居民的重要生活设施。《易卦》以井为卦名。用来集中反映劳动与生活,自然条件与人类生存的依赖关系。这种关系用《易经》的语言,可以概括为“养”。在《彖辞》与《象辞》看来“养”具有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自然对人类提供的生养条件,另一方面批人类对自然生存环境的爱惜养护,形成了“并养”与“养井”这一对特殊的概念。枯井破费已多年,一朝流泉出来鲜,资生济渴人称羡,时来运转喜自然。井卦,阐释用贤的道理。当在穷困中,就必须起用贤能,方足以振弊起衰。贤能被遗弃在民间,是莫大的人才浪费,但却往往人事管理阻塞,以致不能任用;因而,当政者必须时刻留意发掘人才,蔚为国用,以造福全民。而贤能的人,也应当诚心诚意,不断进修,充实力量,以服务人民为己志;否则,也会因不合时宜而被淘汰。《通典》所述井田制十大德用,正是“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井养而不穷也”。井田制原是洛书九宫八卦在农业制度、营造规划制度的具体应用,后来演化成为三代时期“洪范九畴”治国根本大法。井卦六爻以三阳为井水、三阴为井身。初六为井底,此井刚凿出,尚未安置木质井盘,故“井泥不食”。九二、九三为井水,井字木盘衬砌,水已澄清,九二下比初六,其向下行,故“射鲋,瓮敝漏”,九三仍处下卦而不能汲用于上,故“行恻”而“求王明”。六四为井壁,上比君王,修德如以瓦砌筑井壁,“井甃”可证西周王室发明陶瓦井。九五井水合中正之德,故“井洌,寒泉食”。上六至于井口,水井功成,“井收,勿幕”,邑人可受福泽矣。陈梦雷曰:以六爻之序言之,初泥而二谷,井之地,在下未见于用者也。三渫而四甃,在人位,则人事尽可以待用矣。五洌而上收,则得乎天,功用及物,井道大成矣。黄寿祺曰:后汉李尤「井铭」曰:「井之所尚,寒泉冽清,法律取象,不槩自平,多取不损,少取不盈,执宪若斯,何有邪倾。」此铭将寒泉视为清廉公允的象征,称颂井水不损、不盈之质量,寄托作者对清明的殷切期望。黄寿祺又曰:井卦将井予以人格化,先以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之特性,描绘一个守恒不渝,大功无私之君子形象:再以「汔至,亦未橘井,羸其瓶,凶。」告诫君子者俢德惠人,要有始有终,不可功败垂成。【原文】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往来井,井汔qì至,亦未繘jú井”,未有功也。“羸léi其瓶”,是以凶也。 【译文】 《彖辞》说:本卦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卦为坎,坎为水。水下浸而滋润,树木得水而生长,这是井卦的卦象。井以水养人,经久不竭,这是井卦的品德。卦辞说“改进邑落而不改建水井”,因为九二、九五阳爻分居下卦、上卦的中位,位象相合,像水井适用,不用改造。“众人往来井边汲水,水井干涸淤塞,也不去加以淘洗”,是说长此以往水井将对人们失出功用。“打破吊水罐”,自毁坏生活用具,所以是凶险之象。什么是井?彖曰“巽乎水而上水”,这就是井。即顺乎水之性,将其取上来。水性下,居亦下,今则将其取之于上,如何取?以绳系瓶深入水下,往来汲之。卦上坎为井中水,下巽为绳索,互离为瓶,绳、瓶落入水下为汲水象。巽为顺为入,坎为水,巽下坎上,故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上卦“坎”占天时为‘水’,下卦“巽”占静物为‘绳’为‘直物’,水在下汲水需放绳汲水使上,故称谓“巽乎水而上水”。马其昶曰:雨雪消化之水,渗入土石,积聚而成泉源,由地开孔以通泉谓之井。故曰:巽乎水而上水,井。郑玄曰:坎,水也。巽,木,桔槔也。互体离兑,离外坚中,虚瓶也,兑为暗泽,泉口也。言桔槔引瓶,下入泉口,汲水而出,井之象也。荀爽曰:木入水出,《井》之象也。孔颖达《正义》曰:此就二体释“井”之名义。此卦坎为水在上,巽为木在下,又巽为入,以木入于水而又上水,井之象也。来知德曰:凡井中汲水,井上用一辘轳,以井索加于其上,用桶下汲,方能取上。是以桶入乎其水方能上也。故曰“巽乎水而上水”。“井养而无穷”,任由取用而不枯竭。此比人身与万物中之道物,日日耗损而却又能随之再来,去之多则来之多,去之少则来之少,如井水相似“无丧无得”。井水用以养人取之不竭,故称谓“井养而不穷”。二爻五爻皆为刚不当位,两爻居中“刚中”为敌应,故而称“不改”。改邑不改井,言村落可以改建迁移,但是井则不可。易以井喻生命之根,言万物之生命,其根既定再也不能改变,而其形体外表则能迁移或发生种种变化。彖曰“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此言所以不改井之故,即因刚居中。刚即阳,即是生命之根;居中则即生命具有可靠的牢固根基,此根基既定便不能改动,动则性命难保,故不改。所以,《系辞传下》曰“井,德之地也”,德即道,性命之根;地即此根所居之所。孔颖达曰:叹美井德愈汲愈生,给养于人无有穷已也。而井体有常,由于二、五也,二五以刚居中,故能定居其所而不改变也。不释往来二句者,以「无丧无得,往来井井」皆由以刚居中,更无他意,故不具举经文。汔至亦未繘,汔,水涸,汔至即到了井水枯竭时。繘,用以提水的绳索,亦未繘即是“提水的井绳也就不能再用来提水了”,此繘为动词,用绳提水义。井羸其瓶凶,羸,挂住、卡住、夹住诸义;瓶为盛水之器。盛水之瓶被卡在井里,水取不上来,有水用不上,井也就徒有井之名,失去井之实,所以凶。前三言为井的性质、作用,后二言为井失去井的作用后果。井枯无水,比为道物耗尽,提不出水来就是生命没有了道物,生命也便随之毁灭;井虽有水,但取水之具出了故障,也提不出水来,生命自然也不能再存在下去。这两种情况,都是万物所以毁亡的根本原因。未繘故无功。井拘累其瓶使水覆。故凶。繘所以出水通井。今居初未得应五。故放绳汲水“未繘”,所以称为“未有功”。“井”是称谓二爻,“瓶” 是称谓初爻,两爻不当位刚爻占中位,初爻欲应五爻,为二爻所拘“羸”,所以称为“羸其瓶是以凶”。刘沅曰:人必资水以生,以其为生生之本,汲水将至,遽败其瓶,则失井养之功,并失上水之用,是以凶也。孟子曰: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意从此出也。凡修身治世之道,可以利济于无穷,而不终其功者,皆类此。【原文】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译文】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卦为坎,坎为水。水下浸而树木生长,这是井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井水养人,从而鼓励人民勤劳而互相劝勉。《井》上卦“坎”为‘水’,下卦“巽”占地理为‘木’,因此称谓“木上有水”。上“坎”占人物为‘江湖之人’为众为“民”为“劳”,故而称谓“劳民”。二至四互“兑”为言,故称谓“劝相”。是指以言语劝导,使“劳民”有所勉。下巽木、上坎水,故有木上有水之象,木上有水言树木体中有水分津润,由根茎而向上运行,犹如井水被汲上以养人。君子者观察井卦木上有水,井水汲上,以养万民之象,悟知当教导人民,效法井德往来井井之勤劳,勤于耕稼以奉养其上,并劝民相友、相助、相扶持,以广益于民。朱熹曰:草木之生津润皆上行,直至树末,有木上有水之意。 郑玄曰:桔槔引瓶,下入泉口汲水而出,井之象也。桔槔,古人以横木架于井上,一端挂汲水器,另一端系重物,以原理上下运动而取水。吴如愚曰:君子观井象而以为井田之法,使民服田力穑,劝劳以奉养其上,又劝其相助而不敢惰。张洪之曰:井田之制,未足尽井田之实义,沟洫外当掘井以备不虞,资灌溉,加以友助扶持,井养之意乃尽。马其昶曰:木上有水即桔槔之象,井之用也。桔槹运转不已,亦有劳相之义。李心传曰:劝相亦为井田而设,即相友、相助、相扶持。井通也,下水上达。德之地也。井为汲水所用,人类须臾不离水之滋养。故井当稳定而不可迁移,《周易》以此形象告诫世人定要修养道德。即便必须改变之际亦当坚守正道,善始善终。故曰:井,德之地也;井居其所而不易位。井卦象辞曰:君子以劳民劝相。井者通也,下水上达。通者,通民意也,将民意上通于治国者;治国者当尊重民意,顺应民意,如此方可始天下恒久。所谓“劳民劝相”故曰:井以辨义。此义之义,乃谓深明大义也。孔颖达疏:“劳谓劳赉lài赏赐也;相,犹助也。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君子以劳来之恩勤恤民隐,劝助百姓使有成功,此则养而不穷也。”朱子(朱熹)曰:“劳民者,以君养民;劝相者,使民相养,皆取井养之义。”有关水井的发明历史,古文献中有“黄帝穿井”与“伯益作井”二说,二者并不相违。《周书》:“黄帝穿井”,《世本》:“黄帝见百物,始穿井。”《世本·作篇》、《吕氏春秋·勿躬》、《淮南子·本经训》:“伯益作井”。“黄帝穿井”主要是指比较原始的水井,故曰“穿井”,而伯益是水利专家,“伯益作井”是说水井修造工艺的成熟,考古也证实了这一点。黄帝造井重在创立“井田制”的理想制度,井田制是君子“劳民劝相”的具体措施。杜佑《通典·食货典·乡党》云:昔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诤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於中。一则不泄地气,二则无费一家,三则同风俗,四则齐巧拙,五则通财货,六则存亡更守,七则出入相司,八则嫁娶相媒,九则无有相贷,十则疾病相救。是以情性可得而亲,生产可得而均;均则欺凌之路塞,亲则斗讼之心弭。既牧之於邑,故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夫始分之於井则地著,计之於州则数详。迄乎夏殷,不易其制。上述井田制有十大德用,正是“劝相”之意。“迄乎夏殷,不易其制”即卦辞“改邑不改井”,《周礼·地官·小司徒》云“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村邑的规划是以井为定则,故曰“改邑不改井”。井田制将农业规划、城镇规划和社会治理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缔造了孔子所说的三代时期小康社会的主体制度,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城镇、建筑的名物制度,城镇名称有:市井、井邑、井国、井曹、浩特(蒙语:井);聚落名称有:乡井、桑井、井庐、井墟,井闾,井里;街道名称有:井巷、井里、胡同(源自元代蒙语:井);宅院名称有:井屋、井庐、井庭、井院、天井;装修名称有:井阑、井床、井眉、绮井、藻井、龙井;等等。“井井有条”一词,源自井田制规划的条理;“背井离乡”一词,源自井田制规划村邑以井为中心,井便有了家的概念。井田制完全符合洛书九宫八卦格式,这不是偶然的,伏羲画八卦奠定了华夏文化的根基,5500年前的凌家滩含山玉版已有九宫八卦格式,这比黄帝早了700年,黄帝创立井田制是继承了华夏文化的道统。《尚书》曰:“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尚书·洪范》孔传:“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洪范即根本大法,“畴”本义为耕地(耕、畊,从井,“田”古文为井字格,此皆是井田制在古文字上的遗存),九畴原义为九宫格井田制,后来把九畴引申为国家的综合社会制度。《说文》曰:“刑,从刀丼。《易》曰:‘丼者,法也。’”段玉裁注:“此引《易》说从井之意,‘井者,法也’盖出《易》说,司马彪《五行志》引《易》说同。”愚以为:“井者,法也”当是源自井田制,其不见于今本《易传》,应属古《易传》遗文。刑字古文从井,此“井”旁当是指类似木质井盘的桎梏刑具,黄帝时已有桎梏,《山海经·大荒南经》:“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郭璞注:“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弃其械,化而为树也。”《庄子·天运》:“九洛之事,治成德备。” 陆德明《释文》曰:“其即谓禹所受之《洛书》九类乎!” 王先谦《集解》引杨慎云:“九洛,《九畴洛书》。”《汉书·五行志上》:“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从伏羲开始,洛书九宫八卦文化一直影响着华夏文明的方方面面:井田制推行两千多年,“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的疆域划分,明堂九宫制度,四合院中间空地称为“天井”正是井田制文化之遗存,《内经》有九宫八风、九针之法,数以九为至尊,刘徽《九章算术注》说:“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九章是也。”《周易》的阳爻称为九,术数学中的奇门、太乙以及堪舆玄空之学皆是以洛书九宫为象数模式。困卦 是生命事物得不到足够的给养,存在受到威胁,更谈不到发展上升。究其根本原因,第一是保证生命安全的泽水下渗、下流损失了,第二是保留下来的水分也被阻塞、分隔,不能尽其所能。井卦刚好相反,如那些生长在干涸的罗布泊里胡杨林,用很深很深的根,能够汲取地下深处的水分,运输到枝稍,还能够吸收利用沙漠中昼夜温差形成的露水,形成木上有水的状态,也就是能够得到水、能够保障生命给养的状态。对于人来说,河流湖泊干涸了,仍在原地要活命,只得打井,通过打井,古代通过木制的辘辘或者水车,将水汲取到地面,也呈现出水在木车上、木桶上的井卦形象。无论是树伸根、人打井,都是利用地下深处的水,使之上升,保障给养。都是解困的根本智慧。第一,将下渗损失的水提升上来了,第二,将原来阻塞隔离的状态打通了。井卦 的主题是讲解困得养的智慧。从水井保障民生用水发展出井养一词。井养:第一层,是水井可以保障饮用水;第二层,有水就有农业,就可以保障农业生产;第三层,农业发展了,才可能保障其它行业发展,引起社会精细分工,形成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地方,也就是市井,满足民生更广泛更高级的需要;第四层,遵守社会规则的人,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才能够保障生活、生产和交换,这样,就产生了人类社会组织中的管理者、保卫者、教育者。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够真正享受劳动成果、享受社会井养之福;第五层,人民需要物质享受,也需要精神享受,需要文化艺术享受,这样就又形成了人类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不同状态,人正是生活在这种文明状态中,饥渴的头脑才能够得到得到井养,不断激发劳动创造的活力;第六层,井养不只是求一时一地,井养力求持续广泛并获得不断提高。只有进入理想的大同境界,才有可能。这六层井养的状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对应。对于原始人而言,只要有水就有命。属于第一层井养状态。对于产生了农牧业生产劳动的社会,属于第二层井养状态。对于产生了手工业和低级商品交换的社会,属于第三层井养状态。对于产生了机器大生产的现代社会而言,属于第四层井养状态。对于科学和谐民主富有的理想社会而言,属于第五层井养状态。进入理想状态了,人类又会产生新的更高级的追求,那就是第六层井养的社会状态了。作为个体的人,都会在井养的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中居于一个层次和地位,都是在天地自然社会的井养中获得生存和发展上升的。在获得井养的同时,也对于井养的环境产生着或者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这样,每一个人就获得了不同的人生价值。“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这里的君子,指社会上层、处于管理地位、保障社会安全地位和教育地位的人,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部分的人。这些人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又必须享用物质成果,也就是必须木上有水,得到井养,他们的井养如何保障呢?只有通过服务于经济基础,保障社会劳动生产正常进行,只有通过劝即教育人民掌握劳动本领又能够相、即互相帮助,人民安居乐业了,他们就可以获得税收,也才能过上得到井养的幸福生活了。劳民,让人民勤劳致富,这个本身没有错。然而,在古代,由于脑体分工,限制了劳动人民享受文化艺术和优越的井养条件,君子们处于统治地位,处于小看体力劳动和劳动人民的偏见中,只知道劝老百姓进行体力劳动,而不会激发他们的精神文化创造功能。现代的君子,应该为追求劳动人民知识化的境界而努力。劝相,教育人民相互扶助,这本身也是正确的。然而,在古代,也有虚伪说教的一面。因为存在着事实上的剥削和被剥削,穷帮富、穷养富才是剥削社会的本质。穷帮穷是自然的,富帮穷也应该、也很好,都应该提倡。对于只是为富不仁、不愿意帮助穷人的人,看不起穷人的人,只是欺骗穷人的人,穷人可不能只听他们虚伪的劝说,在困苦的境界中梦想求神保佑来世的幸福。现代社会的君子,应该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可能得到理想的井养,享受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荣誉和地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