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卦规律,变卦怎么算出来
梅花易数的本卦,互卦,变卦是怎么回事?还有含义是什么?
本卦排在前面的第一个卦,叫本卦,又叫主卦、原卦。它体现的是事物初始、开始阶段的 信息,或目前的情况。互卦排在第二位的是互卦,它是由本卦的两个内卦组合而成的。具体组合方法是:本卦中的第三、四、五爻,拿出来作为互卦的上卦,本卦的第二、三、四爻,拿出来 作为互卦的下卦。上卦、下卦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互卦。变卦变卦是由本卦经过某个爻的变动、变化而得到的,也就是变卦是由本卦变动而来 的 。卦代表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最终结果,也就是求测者想要得到的最终结果、结局。在预测时,事物的最终吉凶结果,要由变卦来作最后定夺。所以,预测最终要以 变的结果为准。动爻除了本卦、互卦、变卦外,还有一个概念,叫动爻。在本卦中,总有一个爻会发 生阴阳变动,由阴爻变成阳爻,或由阳爻变成阴爻(两个短线的表示阴爻,一条长直线的表示阳爻)。发生变动的这个爻,就称为动爻。动爻是按照你想要的起卦方式来确认的,比如时间,笔画,甚至声响。说的比较清楚了吧
怎样简易
首先准备三枚铜钱(或硬币)。无字的一面叫做“背面”,有汉字的一面叫做“正面”。摇卦时,只需记下每次摇卦出现几个“背面”,共摇6次成卦。具体操作步骤:1、三枚铜钱放于手心,双手合扣,意念集中于所测之事,默念片刻。2、然后,双手摇动手中的铜钱数次,抛落地下,注意查看三枚铜钱出现几个“背面”-------不外乎出现以下四种情况:一个背面,记作“、”两个背面,记作“、、”三个背面,记作“O”没有背面,记作“X”如此反复操作,连续6次。3、摇卦顺序有着严格的规定,从下向上排列:第六次摇出的铜钱信息(几个“背”),放在第一位,叫上爻;第五次摇出的铜钱信息(几个“背”),放在第一位,叫五爻;第四次摇出的铜钱信息(几个“背”),放在第一位,叫四爻;第三次摇出的铜钱信息(几个“背”),放在第一位,叫三爻;第二次摇出的铜钱信息(几个“背”),放在第一位,叫二爻;第一次摇出的铜钱信息(几个“背”),放在第一位,叫初爻;因为人世间的一切事物的规律均是“从小到大”,所以,必须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来排列。怎样从摇出的铜钱信息认爻:单数个背面记阴,用隔断线表示;单数个正面记阳,用连续实线表示。一背两正是少阴,变卦中阴变阳,三个全背是老阴,不变卦;正面同理。将六次结果相叠就相当于周易中的一挂。怎样用《易经》占卦铜钱法前面介绍的《易经》卜卦方法是比较正统,比较准确的。但是操作使用起来很麻烦,效率比较低。所以后人就发明的金钱卦的方法,具体如下:用三枚铜钱(或者是硬币),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随便摇几下,然后抛在地上,如果是一个面朝上,便是阳爻,两个面朝上,便是阴爻,三个面朝上是可变阳爻,即用稻草算法得出的“9”,三个字都朝上是可变阴爻,即用稻草算法得出的“6”。用铜钱爻六遍就得出一卦,也是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画卦,卦画好之后,再按照朱熹的说法,解卦的方法有这么七个原则:1、六爻皆不变者,则占本卦卦辞;2、一爻变者,则以本卦变爻之辞占;3、二爻变者,则以本卦二变爻之辞占,而以上爻之辞为主;4、三爻变者,则占本卦及之卦的卦辞,而以本卦为主;5、四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二不变之爻辞占;6、五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不变爻的爻辞占;7、六爻皆变者,则以乾坤二用之辞占,并参考其之卦卦辞。读懂了以上文字之后,您就可以给自己算卦了。算卦本来是很神圣的东西,而且经历了先人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准确度是很高的。所以我们的时候得有一颗虔诚的心,这不是封建,这个你慢慢会体会到它的神奇之处。还有算卦不能乱算,也不能天天算,前,自己先想好要问的事情,得出的结果就是你要问的事情的结果。怎样用《易经》占卦 稻草法《易经》卜卦是一种很古老的预测未来的方法,一直充满着神秘的色彩。本文暂且不去考证其是否科学,是否属于封建,只是介绍一下古人常用的比较正规的卜卦以及解卦的方法,以便对《易经》有兴趣的朋友疑惑不解时,自己进行卜卦。第一种方法是《周易.系辞传》中记载“四营而成《易经》,十有八变而成卦”。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第一步:取稻草五十根,取出一根横在前方,实际用的只有四十九根。将四十九根稻草任意一分为二,将左手边的一部分取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之间。然后用右手先将右边的部分四根一组进行分组,余数为1,2,3,4,不能为0,将余数取出,夹在左手无名指和中指之间。再将左手边的一部分按四根一组进行分组,余数也夹在无名指和中指之间。第二步:将夹在手指间的稻草放在一边,用余下的稻草,按照第一步的做法操作。完成之后,再将夹在指间的稻草放在一边。第三步:再用剩下的稻草按照第一步的方法操作,完成之后,将夹在指间的稻草放在一边。完成以上三步之后,剩余的稻草无非就是四种情况:余24根,余28根,余32根,余36根,将剩余的稻草数除以4,得出6(老阴),7(少阳),8(少阴),9(老阳)四种结果。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按照结果记录下阳爻“一”或阴爻“——”,并将剩余稻草除以4之后得出的数字或6或7或8或9也记录在旁。如此以来便得出了每卦六爻中的第一爻。按照上面的步骤,用四十九根稻草再重新操作五遍,又得出五爻,按照自下而上的画卦顺寻,画出一卦。这样我们卜的卦的本卦就卜出来了。下一步就是求其之卦了,即“老阳老阴变,少阳少阴不变”,把6(老阴)变成阳爻,把9(老阳)变成阴爻,得出之卦。本卦和之卦都有了,接下来就是解卦了。按照朱熹的说法,解卦的方法有这么七个原则:1、六爻皆不变者,则占本卦卦辞;2、一爻变者,则以本卦变爻之辞占;3、二爻变者,则以本卦二变爻之辞占,而以上爻之辞为主;4、三爻变者,则占本卦及之卦的卦辞,而以本卦为主;5、四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二不变之爻辞占;6、五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不变爻的爻辞占;7、六爻
本卦是如何演变成:变卦,具体是怎么实现的?
八宫从纯八至归魂的爻位变化规律依次是底爻(下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故依次称为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再回变四爻曰游瑰,再回变一、二、三爻曰归魂。举乾宫本卦例:上世八纯本卦乾变初爻得天风姤卦为一世;天风姤卦变二爻得天山遯卦为二世;天山遯卦变三爻得天地否三世;天地否变四爻得风地观四世;天地观变五爻得山地剥五世;山地剥再变回第四爻得火地晋曰游魂卦;火地晋再变一爻、二爻、三爻得火天大有曰归魂。其他七宫本卦可依此规律推导变卦。新手如何用易经
我们用易经的时候首先要准备几样道具。这些道具分别是:三枚铜钱或者是三个硬币,他们的大小、形状和质量要是一致的。然后定下正面和背面,如果是现代的硬币,我们一般把国徽面作为阳面,把硬币的字和图案面作为阴面;要是古币的话,有字的一面为阴面,反面为阳面。摇卦的开始记下摇卦的年月日,方便的话记录下你摇卦的省份、县市、性别以及出生时间,留以备用。摇卦的时候要净手焚香。首先,去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有诚心之意,以免污秽气影响算卦效果。然后选择一个安静的场所,以免被人打扰。前期准备做完之后,将三枚硬币放入手中,心中不要有杂念,专心致志想着自己要测算的事,不要被外界打断,心中所想之事一定要是坚定的,不要是怀疑或是犹豫不决的语气。一分钟左右两掌相对虚空,随意摇动几下,然后双手分开,使得三枚硬币均匀落在平坦、干净、坚实的物体上,让硬币自行滚动至停止,不要让人为的因素影响到它。之后钱币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三个阴面,记为老阴;三个阳面,记为老阳;一阴二阳,记为少阴;一阳二阴记为少阳。之后,按照同样的方法,连续摇晃五次,总共记录六次。六次分别是本卦,第二爻、第三爻、第四爻、第五爻、第六爻。记录的时候记在最上面的是第六爻,也称“上爻”。从第二次起,为保证意念的专一不分心,在心中一直保持第一次摇卦时的意念,可以拾起钱币直接摇卦,省去一些不必要的礼节。最后,把六次得到的结果从下到上依次排列,可以得到本次所测事件的主卦。第六次得到的卦象是上爻,第一次得到的观测结果是初爻。上爻在最上面,初爻在最下面,记得这个顺序是千万不能错的。然后根据这几个记录去查易经上所对应的卦象,就可以测出来自己想知道的结果了。值得注意的是,若是卦象中有变爻,就按照易经中解变爻的方式解自己的卦象。《周易开讲》——卦变爻变说的发展
《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均由六爻组成,共三百八十四爻。六十四卦中的任何一卦,无论一爻变或数爻变(即阴爻变阳爻或阳爻变阴爻),均必转化为另一卦,谓之“卦变”。而导致“卦变”的某一卦中具体爻象的变化,称“爻变”。《周易》哲学,以变动为本,各卦各爻皆处在随时变动的情态之中。故《系辞上传》云:“爻者,言乎变者也。”即谓三百八十四爻均是模拟事物的变化运动的情态。因此,汉以后易家言“卦变”、“爻变”者大有人在,其立说之本源,无不由《周易》象征哲学的“变动”特色所致。 细察“卦变”、“爻变”两种概念的涵义,实是互为关联沟通的。凡“卦变”现象,必有“爻变”才能形成;凡出现“爻变”,也必然要造成“卦变”。故分而言之,有“卦变”、“爻变”之别;合而言之,“卦变”、“爻变”并具通同之理。当然,前人所云“卦变”,多有从狭义角度规限其名,特指“某卦自某卦变来”的诸卦生成体系,事实上这只是易学史上研讨“卦变”规律之一端,未能尽括“卦变”的全部现象。因此,本节所论“卦变”、“爻变”,则从广义上分析古代易家,尤其是两汉注重象数的学者,在此类问题上所作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探索,以明其大体发展轮廓及其主要创获。易学史上言“卦变”之始,当推溯至先秦时代的易筮实践。《左传》、《国语》所载诸多筮例中,往往有“之卦”说;“之”之意为“变动”,即说明揲蓍占卦时出现的各种卦变情状。至西汉焦延寿撰《易林》,以一卦变为六十四卦,共得四千零九十六卦,揭示了以蓍卦为用的卦变体系。但这类“卦变”,尚属演蓍筮卦过程自然产生的带有随意性、概率性的卦爻变动现象;而着意开辟新径,从《周易》“象数”的内在变化规律挖掘“卦变”、“爻变”的,则以京房、荀爽为较突出,至虞翻易学出,遂使“卦变”、“爻变”说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境地。从目前可以考索的材料看,当东汉末虞翻的《周易》学说出现之后,其所创立的各种“卦变”、“爻变”条例,不但囊括了前人涉及过的领域,更开创了自成理绪的崭新的体式,形成了一系列至为繁杂的含有细密法则的“卦变”、“爻变”理论。综观虞氏易说,其最主要的“卦变”、“爻变”义例约有四种类型:一曰“爻位消息推卦所来”,二曰“之正”,三曰“《乾》《坤》变《坎》《离》”,四曰“震巽特变”。兹略述如次。其一,爻位消息推卦所来。 这是虞翻所倡扬的最重要的一项卦变条例,强调六十四卦阴消阳息之旨,推明卦变之所由来。其说以十二消息卦《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为主,认为六十四卦中的其他各卦当由十二消息卦变来。故一阳五阴之卦,生自《复》、《剥》;一阴五阳之卦,生自《夬》、《姤》;二阳四阴之卦,生自《临》、《观》;二阴四阳之卦,生自《遯》、《大壮》;三阴三阳之卦,生自《泰》、《否》。但其中亦有变例,变例以一阳、一阴之卦为多。 虞翻所立这一“卦变”法,是一套至为严密而完整的易学条例。尽管虞氏的研《易》专著皆已亡佚,但李鼎祚《周易集解》所引虞氏易注之丰富,较之汉魏其他各家则最为完备,故足以从中归纳出这套颇有创见的“卦变”体系。其二,之正。 虞翻现存的易说资料中,用“之正”法以解《易》者甚多。 “之”,犹言“变”; “正”,指阴爻居阴位(偶位)、阳爻居阳位(奇位)。这是虞翻提倡的一种“爻变”条例,认为六十四卦中,凡爻位不正者,皆当变而之正,即《十翼》中的《彖传》、《象传》常言的“正位”或“当位”。亦称“之变”。依照此例,则初爻阳、二爻阴、三爻阳、四爻阴、五爻阳、上爻阴,六爻皆正,卦成《既济》,爻位乃定,故又曰“成《既济》定”。其三,《乾》《坤》变《坎》《离》。 这也是虞翻倡立的“卦变”条例之一,谓《乾》、《坤》两卦的二、五两爻互之(变),以成《坎》、《离》。其法即:《乾》卦九五之《坤》六五,九二之《坤》六二,则《坤》变成《坎》; 《坤》卦六五之《乾》九五,六二之《乾》九二,则《乾》变成《离》。李鼎祚《周易集解》偶有引及虞翻以此例释《易》之说,多侧重于解说《坎》、《离》两卦。其四,震巽特变。 在虞翻的“卦变”条例中,又有“震巽特变”之例。虞氏认为,八卦中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六者皆有形质;唯震为雷、巽为风,二者无形,故其卦须“特变”。特变之法,使震变成巽,巽变成震,与其他卦变之例不同。但虞氏“震巽特变”的条例,乃有时用之,并非凡有震、巽之卦皆以特变言。虞翻倡立的各类“卦变”、“爻变”条例,均是用以解说《周易》经传的“象数”内涵;而其条例的表示方式是多样的,其中尤以六十四卦“爻位消息推卦所来”最见完整细密。虞翻言“卦变”、“爻变”,又是通过总结前代易家如京房、荀爽等人的旧说而创立的,对后世的易学研究产生了颇为重要的影响。清代学者张惠言以善治虞氏易名家,所著《周易虞氏义》、《周易虞氏消息》等书,对虞翻“卦变”“爻变”之例研讨至深,尤其对虞氏推明诸卦因阴阳消息所变之由来考辨甚详;凡虞注有阙,或以为支离未合其例者,皆采他说以补足之。但易家亦有极力指摘虞氏“卦变”、“爻变”说者,且对虞氏推卦所自来之说攻驳尤甚。如清代焦循《易图略》载《论卦变》一文,详辨虞氏“卦变”之例,指出:然则卦之来,自《乾》、《坤》,一也;自六子,二也;自十辟,三也;上下相加如《损》、《益》,四也;上下刚柔相变如《小畜》、《履》,五也;两象易,六也;两爻齐之,如《遯》先生《讼》,次生《中孚》,七也。谓诸卦各有所自来乎?谓每卦兼有所自来乎?予于此求之最深最久,知其非《易》义所有,决其必无此说。 这一批驳,兼虞氏“卦变”的正例与变例而言之,所论亦颇能切中虞氏之弊。然“卦变”之说切合《易》义与否,诚属可议;而虞氏精研前人旧说,独创出一套至臻细密的“卦变”、“爻变”体系,使汉代《周易》“象数”学出现了显著的新发展,其在易学史上的意义与作用则是不可低估的。
铜钱中那个变卦是什么意思呀?
其实第五步说的是,如果前面得到的结果,是一个背两个字,就是阴,用断线“--”表示;而如果是一个字两个背就是阳,用连实线“—”表示。上面两种情况,不会出现变卦。但是,如果出现三个字,那就是老阳,是变为阳爻。而如果是三个背,那么就是老阴,要变为阳爻。明白了吗?至于你的这段文字,我估计出现了技术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