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周易记忆法,周易看哪本书好

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们很快学会《易经》,看了很多书也没怎么看懂_百度知 ...

《周易》入门基础知识是?

入门基础知识:

1、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2、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无非是阴与阳的变化,动与静的变化,刚与柔的变化,损与益的变化,减与增的变化。

3、无论事物怎么千变万化,它的变化规律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变化的只是现象,不变的才是规律。

简介:

《周易》综合总结了儒道两家的说法,提出了太和的思想,把自然和社会看做一个整体,适用于自然界的原则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其根本主旨在于推天道以明人事,根据对支配着自然界的那种和谐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来谋划一种和谐的、自由的、舒畅的社会发展前景。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追求一种以太和为最高目标的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其思维模式是一个儒道互补的新型的世界观,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体现了中国思想的共同特征。

易经16个必背口诀

易经16口诀是辞由象生,象是根本,辞象相成,不可偏废。相传,周文王被殷纣王关在羑里,囚禁7年的这段时间里,潜心研究八卦,把“三画卦”两两相叠,组成八八六十四卦,来演绎世间万物。这64卦本来是没有卦辞、爻辞的,就是64个符号,他自己虽然能看懂,但他怕后人不知道这64卦的含义,就为这64卦、384爻注释上了卦辞、爻辞,来帮助后人弄懂这64卦。易经的特点《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周易入门基础知识

周易入门基础知识为:五行学说、六十四卦、天干地支、十二长生。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最为重要的基础,说成是我国大部分思想的基础之一也毫不夸张。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里所说的并不是指特定的金就是黄金,土就是泥土这么简单,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创造世间一切的元素,他们之间的相生相克构成了大千世界。要掌握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但: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但: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这里相侮可以理解为,水平时可以灭火,但是火太大了但是拿一杯水,肯定是无法灭火的,反而被火侮辱;掌握五行在四季的旺相休困死;掌握五行与干支的关系;掌握五行和装卦时的六亲五类:我,官鬼,子孙,妻财,父母,兄弟的关系;掌握五行和六神直接的关系。六十四卦:俗话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万物。八卦互相的组合就生成了“六十四卦”对于六十四卦的卦辞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列出,这里我们说一下需要掌握的知识。懂得八卦的名称,和对应属性,熟记六十四卦的推演过程和结果和属性。五行与八卦的对应关系: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火---离: 离为火;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水---坎: 坎为水;土---艮、坤: 艮为山,坤为地。天干地支:所谓十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所谓十二地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而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地支相配可以用来表示一年之中的年月日时。学会运用公式或推演方法算得年月日时的干支。学会纳甲,所谓纳甲,就是将十干纳于八卦,并与五行、方位相配合。关于这一点,我们现在不需要学习如何推演,只需要按表查询就可以。分清天干地支的阴阳属性,天干的阴阳如下分:阳干:甲、丙、戊、庚、壬;阴干:乙、丁、己、辛、癸;地支的阴阳如下分:阳支:子、寅、辰、午、申、戌;阴支:丑、卯、巳、未、酉、亥。十二长生:十二长生是中华民族古代阴阳五行家以十天干周行十二支来表示命运的旺衰之势。即五行的十二种运势,称十二运为十二长生,是以起首之“长生”代表整个十二运。描述了“生老病死”的一生,也用来比喻天下万事万物产生、发展、衰败消亡的整个过程。十二运即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长生:婴儿刚出世,或新事物刚产生时,具有欣欣向荣的气息;沐浴:又称“败”。婴儿降生后须洗去污垢;新事物初登台,很不完善;冠带:从小儿到青年,可以穿衣戴帽,显得仪表堂堂;新事物也进入了华秀的阶段;临官:又称“进禄”。人长成后,可以出仕做官,或挣钱养家;新事物也已成熟,地位日益巩固;帝旺:人到壮年,身体和智力都到了鼎盛阶段,最能全面发挥一个人的作用;新事物已至完善,被世所公认。然而旺极必衰,无论是人是事,到了鼎盛阶段,也同时播下了衰败的种子;衰:这是一个质的变化期,人至此感到气衰神弱,力不从心;新事物至此已成旧事物,该面临其他新事物的挑战了;病:人逐渐衰老,便要百病丛生;旧事物千疮百孔,积重难返;死:人衰老之后,继之就是肉体的死亡;墓:旧事物死亡后遗迹被送进博物馆,或被收于仓库,又叫“库”;绝:又被称“受气”、“胞”。人在未受孕前,母腹内空空荡荡;万物未产生前,无形无象;胎:即受胎,指人受孕时,或万物在地中萌芽时;养:就是成形,人在母腹中成形,万物在地中成形。十二长生中,长生、冠带、临官、帝旺代表旺盛的运势,称为“四旺运”,败、死、暮、绝,代表恶劣的运势,称为“四恶运”,衰、病、胎、养代表平淡的运势。《易经》简介:是一部积累筮占之辞的辩证法哲学书,约成书于西周时期,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该书阐述了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在“独尊儒术”的汉代,《周易》被奉为儒家经典,成为经学家们研治的一项专门学问,这就是易学。《周易》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书,但它也是谜案最多的一部书。《易》简介:《易》是一本哲学书籍,这是毋庸置疑的,自古以来的哲学很多都是和或者预测捆绑在一起发展的。由《易》发展的五行学说,也是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性学说。易,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改变”。没错,较为通俗的解释,《易》就是一套研究改变,变化的理论,这个思想不论是从哲学角度还是从预测角度,都是一个指导性的思想。易的本质是积极向上的,他要求我们在不断改变的事物中,自强不息,使得改变向着对自己更好的方向发展。对整体来说,《易》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观念,即“天人合一”,这是一种整体观,一种大局观,更是一种统筹的观念。现在我们说周易,大多都与“算命”画了等号,其实,不论是中医,收藏,算命和珠宝。都应该以周易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么就很容易落入到“唯心主义”的坑洞中。起卦的含义:所谓起卦,是人们用周易来预测吉凶,因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法,根据境界的不同,最初可以借助外物如铜钱或者硬币的来预测。这里的要求是:1、懂得如何起卦;2、起卦的时候要相信卦的准确性;3、诚心建立要测的事情和手中摇晃铜钱的联系。装卦的含义:所谓装卦,是指在起卦的基础上,得到一个卦象,之后进行纳甲,安六亲六神,找出世应爻,分清原神,用神,忌神,仇神以及各种名词爻。断卦的含义:所谓断卦就是根据装卦的基础上,结合某人的年月日时和所测事情,在根据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结合六亲五类、六神、世应、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关系和断卦人的学识进行断卦。

易经64卦背诵记忆方法

易经64卦背诵记忆方法: 1、乾为天2、坤为地3、水雷屯4、山水蒙5、水天需6、天水讼7、地水师8、水地比9、风天小畜10、天泽履11、地天泰12、天地否13、天火同人14、火天大有15、地山谦16、雷地豫17、泽雷随18、山风蛊19、地泽临20、风地观21、火雷噬嗑22、山火贲23、山地剥24、地雷复25、天雷无妄26、山天大畜27、山雷颐28、泽风大过29、坎为水30、离为火31、泽山咸32、雷风恒33、天山遁34、雷天大壮35、火地晋36、地火明夷37、风火家人38、火泽睽39、水山蹇40、雷水解41、山泽损42、风雷益43、泽天夬44、天风姤45、泽地萃46、地风升47、泽水困48、水风井49、泽火革50、火风鼎51、震为雷 52、艮为山 53、风山渐 54、雷泽归妹 55、雷火丰 56、火山旅 57、巽为风 58、兑为泽 59、风水涣 60、水泽节 61、风泽中孚 62、雷山小过 63、水火既济 64、火水未济熟悉之后,编成歌诀来记。 乾 坤 屯 蒙 需 讼 师 比, 小蓄 履 泰 否, 同人 大有 谦 豫, 随 蛊 临 观 噬嗑 贲, 剥 复 无妄 大蓄 颐, 大过 坎 离, 咸 恒 遁 大壮 晋 明夷, 家人 睽 蹇 解 损 益, 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震 艮 渐 归妹 丰, 旅 巽 兑 涣 节 中孚, 小过 既济 未济,附:   1  《周易》是什么?讲了啥?1、是一套演译天地万物规律的大系统。 2、是一部卜筮之上的哲学经典。 3、易以道阴阳。《周易》中记录了六十四种卦象,每个卦象都由六组“阴(——)”“阳(──)”符号组成,用于表示天地万物的一种变化。 4、观天道以立人道。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5、易经的辨证思维、居安思危意识、极则变、天人合一、时位思想等诸多要意引导我们做人做事。  2  国学之源,中华智慧之巅 首先,该书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阴”与“阳”,即 “一阴一阳之谓道也”。“阴”“阳”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于是形成了万物。最后,“阴”和“阳”不断互相转化,所谓“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因此形成了永不止息的循环。《周易》就是咱们先人用于解释整个宇宙诞生、发展、循环的逻辑模型。 上到星辰、气象,下到山川、草木,再到人类社会制度,所有事物变化规律统统都概括在“阴”“阳”和六十四卦中。 周易“近取诸身”,以八卦与人的形体相通应。人体是个大八卦结构,如《说卦传》所云:“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良为手,兑为口”。 《周易·乾·文言传》:“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所以,八卦并不是什么玄虚的东西,而是一种物质性的,寓有辩证雏形的结构。《周易》是以八种自然物构成宇宙和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展示其世界观和人生哲理等要义的。象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八种自然物(现象),其中水、火为万物之源、阴阳之基,风、雷为之鼓动,山、泽于是成形。有了山、泽,生命便开始孕育,于杂花生树之中人类也得以繁衍。 八卦规律适用于宇宙万物,包括人体生命活动在内。 开篇第一卦“乾”卦,“乾”代表天,《周易》用区区六爻和几句话就把天道(大自然)运行、演变的规律精准概括: 初九“潜龙勿用”是万物萌发阶段,脆弱而不起眼; 九二“见龙在田”是刚崭露头角,生机勃勃; 九三“夕惕若厉”是一路谨慎小心,保全自我; 九四“或跃在渊”是质变到量变的临界点; 九五“飞龙在天”是发展到鼎盛、巅峰阶段; 上九“亢龙有悔”是事物最终由盛转衰,周而复始。这个伟大理论直接影响后世的《黄帝内经》《道德经》《鬼谷子》《孙子兵法》等著作。 诸子百家学说,其实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周易》进行阐释和延伸。如果你明白“阴”“阳”相互转化的道理,也就明白中医为什不主张夏日吃冷饮。因为夏天是“阳极阴生”,体外环境酷热但身体内部寒凉,再吃冷饮最伤脾胃。 如果明白了事物矛盾(如阴和阳、寒和热)的对立统一,也就明白《孙子兵法》所说的“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强大的部队却装作弱小,弱小时却可以假装强大)”。 如果你懂得了虚和实,就会懂得欣赏古典山水画里的留白与着墨。中国古典画作以虚实相参的手法表现缥缈的意境懂得“留白”“着墨”,那么你日常言行就懂得掌握好分寸,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人处世自然能够睿智、得体,达到中庸。 一理通则百理通。读懂《周易》,学中医、学谋略、观星相、学艺术,都能触类旁通,事半功倍。

怎样快速地记忆周易理念

周易贵在活学活用,周易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与生活,一个人如果能够将他的生活方式与周易的理念相契合,在生活中自发地应用,使周易的原则深深融入到人生观世界观之中,又何必去费劲的记忆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