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灵签司马懿入葫芦谷,关帝灵签第32签解签
火烧葫芦谷是怎么回事
原本按诸葛亮的计策,司马懿是要被烧死的。
但“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司马懿抱着司马师、司马昭大哭道:“我们父子都要死在这里了。”正在这时,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浇灭了熊熊的烈火。”
这一段描述可以知道,自然天气的变化,下起大雨将火浇灭了,所以最后诸葛亮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认为这次上天不想让他成功,最后撤退了。
拓展资料:
诸葛亮人物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隐居在襄阳隆中,由徐庶向刘备指引,后经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一开始并不被关羽张飞所看好,火烧博望坡后关张对诸葛亮的智谋心悦诚服。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军退走江夏,临走时诸葛亮设下伏兵水淹、火烧曹操军。而后作为使者去往江东舌战群儒并说服孙权与刘备联盟共同对抗曹操。
与周瑜合作但斗智斗勇火烧赤壁,并料到周瑜想要加害自己而预先让赵云驾小船来接应,回刘备营中后调遣关羽张飞赵云对曹操进行追击,策划出关羽华容道的典故。曹操败走后,诸葛亮用计袭取了周瑜马上就攻下的江陵,反攻荆州后识破了周瑜的假道灭虢计策,将周瑜活活气死,致使周瑜临死说“既生瑜何生亮”。
刘备入川时折了庞统,驻守荆州的诸葛亮给叮嘱关羽“东联孙吴,北抗曹操”,带张飞、赵云等将入川支援,顺势拿下成都,而后参与了汉中争夺战,与群臣劝刘备称王。关羽失荆州后,假装生病来劝刘备称帝。刘备伐吴失败后托孤诸葛亮,并让刘禅及其两个弟弟刘永、刘理认诸葛亮为相父。
刘禅刚即皇帝位不久,曹魏司马懿用计安排五路大军进攻蜀汉,诸葛亮不出丞相府就将五路大军悉数平定。而后调兵遣将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但在火烧兀突骨时自觉杀伤太过有损寿命。
积蓄到足够的力量后,诸葛亮率军北伐,六出祁山,虽然颇有战果,但未能完成克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寿命临尽之前布七星灯阵续命,但被魏延无意中弄灭灯火,将平生所学传与姜维并定下计策后去世。
人言 司马懿困葫芦谷,乃是 命不该绝
其实所谓的葫芦谷 上方谷都是小说杜撰出来的 正史没有 本名叫上方谷 因为形似葫芦所以俗称葫芦谷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国演义中,火烧葫芦谷究竟是怎么回事?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是发生在他最后一次北伐期间。诸葛亮在巡视战地的时候,发现了上方谷这个绝佳的地方。这个地方又因为形似葫芦,被称为葫芦谷。前面可容千余人,后者可容四五百人。在后面的山谷有一条小道出谷,只能容一人一骑。诸葛亮便派马岱在这里布置埋伏,把这个地方伪装成自己的粮草存储重地,并且用木牛流马的运输队向谷中运粮。有一个民间故事是讲猎人是如何捉狡猾的狐狸。猎人为了引诱狡猾的狐狸,就用诱饵将狐狸一步步引出来,然后活捉它。诸葛亮对待司马懿这个老狐狸就是采取了这个办法。他故意让司马懿袭击自己的粮草运输队,将上方谷的信息透露给司马懿。司马懿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又有着毁灭诸葛亮粮草结束战争的诱惑,最终司马懿决定袭击上方谷。在这一次攻击中,诸葛亮派魏延率领五百人马引诱司马懿进入上方谷,派马岱率领五百人马守在谷口,事先在谷中建造草房,装满木柴,并埋设地雷火器。等司马懿入谷后,马岱就放起火来。当事人算不如天算,正当司马懿和两个儿子抱头痛哭等死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雨,浇熄了大火。司马懿的接应也赶到救援,司马懿趁机冲出谷口,逃回了大营。诸葛亮处心积虑的计谋就这样被一场大雨给破坏了。白话《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
却说司马懿被张翼、廖化一阵杀败,匹马单枪朝密林中逃奔。张翼收住后军,廖化紧紧追赶,眼看就要赶上,司马懿慌乱之中绕树乱转。廖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树上。等到拔出刀时,司马懿已经逃到林外。廖化随后赶出,却搞不清不知司马懿的去向,只看到树林的东面丢下金盔一个。廖化取下金盔挂在马上,一直朝东追赶。原来司马懿把金盔扔到树林东面,却反向西逃走了。廖化追了一程,不见司马懿踪迹,就奔出谷口,正好遇到姜维,一同回寨去见诸葛亮。张嶷驱赶着木牛流马回到大寨,交割完毕,共缴获军粮一万多石。廖化献上司马懿的金盔,被录为头功。魏延心中很不高兴,口出怨言,诸葛亮只当作没有听见。 且说司马懿逃回寨中,心中十分恼怒。忽然使臣带诏书来到,说东吴三路入寇,朝廷正商议选将抵敌,命令司马懿等坚守不战。司马懿受命已毕,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却说曹睿听说孙权兵分三路杀来,也起兵三路迎击,命令刘劭领兵救援江夏,田豫领兵救援襄阳,曹睿亲自带满宠率大军救援合肥。满宠先带领一支军兵来到巢湖口,望见东岸战船无数,旌旗整肃。满宠进入军中奏报曹睿:“吴军必定轻视我军远来,没有什么防备,今夜我们可以乘虚劫夺其水寨,必得全胜。”曹睿说:“你说的正合朕意。”立即派骁将张球带领五千军兵,各带引火器具从湖口攻击,满宠领兵五千从东岸攻击。 这夜二更时分,张球、满宠各自带领军兵悄悄朝湖口进发,靠近水寨时一起呐喊杀入。吴军顿时大乱,不战退走,被魏军四下举火,烧毁战船、粮草、器具不计其数。诸葛瑾带领着败兵逃回沔口,魏军大胜而回。 第二天,探马报告陆逊,陆逊召集众诸将商议:“我要写表申奏主上,请他撤走新城之围,派兵切断魏军归路,我率众攻其前方,让他们首尾不相顾,一鼓可破。”众人全都赞服。 陆逊立即写好表章,派遣一名小校秘密前往新城。小校领命后带着表章来到渡口,不想被伏路的魏军捉住,押解到军中来见曹睿。曹睿搜出陆逊表章,看完后赞叹道:“东吴陆逊真是妙算!”命人将吴卒监押,下令刘劭谨防孙权回兵。 却说诸葛瑾败了一阵后,又正值暑天,人马多生疾病,急忙修书一封,派人转告陆逊,说要撤兵回国。陆逊看完书信后,对来人说:“你回复诸葛将军:我自有主意。”使者回去报告诸葛瑾。 诸葛瑾问:“陆将军有什么举动?”使者说:“只看到陆将军催促众人在营外种豆子,自己和众将在辕门射戏。”诸葛瑾听完大惊,亲自前往陆逊营中,见到陆逊问:“现在曹睿亲征,兵势很盛,都督有什么办法御敌吗?”陆逊说:“我上次派人送表给主上,不料被敌人擒获。机谋泄露,他们肯定有所准备。再战没有好处,不如暂且退兵。我已经派人上表约请主上缓缓退兵。”诸葛瑾说:“都督既然有退兵之意,那就应当立即退走,为什么在这里拖迟?”陆逊说:“我军真想要退兵,就应当徐徐而动。现在如果急退,魏军必定会乘势追赶,这是取败之道。将军也应当先督促船只诈为拒敌之意,我再派军兵向襄阳进军,作为疑敌之计,然后徐徐退回江东,魏军自然不敢靠近。”诸葛瑾依照陆逊之计,整顿船只预备起行。陆逊整肃部伍,虚张声势,假装要向襄阳进军。 早有细作报告给曹睿,说吴军已经起动,必须加以提防。魏将听说后都要出战。曹睿向来知道陆逊之才,就对众将说:“陆逊有谋,莫非他是使用诱敌之计?我们不要轻进。”众将停止行动,观望情况。 几天后,探马前来报告:“东吴三路兵马全都退走了。”曹睿不相信,再派人打探,回来报告果然全都退走。曹睿说:“陆逊用兵,不亚于孙子、吴起,东南近期很难平定。”就敕令众将各守险要,亲自领大军屯驻合肥,随时等候迎击吴军。 却说诸葛亮在祁山,想作久驻之计,就命令蜀军和当地百姓相杂种田:收获的粮食军兵得一分,百姓得二分,互不侵犯,百姓全都安心乐业。司马师报告司马懿说:“蜀军劫夺走我许多粮米,现在又令蜀军和我方百姓相杂在渭滨屯田,看来是想作为长久之计,这样下去真的会成为国家大患。父亲为什么不约诸葛亮大战一场,以决雌雄?”司马懿说:“我奉旨坚守,不能轻动。” 正商议间,忽然有人报告,说魏延挑着司马懿前日所扔掉的金盔前来骂战,众将十分愤怒,都想出战。司马懿笑道:“圣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是坚守为上策。”众将依令仍然不出战。 魏延辱骂很久才回。诸葛亮看到司马懿不肯出战,就密令马岱造成木栅,营中掘下深堑,多积干柴引火之物,周围山上用柴草虚搭窝铺,内外都埋伏地雷。置备停当后,诸葛亮附耳嘱咐说:“可把葫芦谷后路塞断,暗中埋伏军兵在谷中。如果司马懿追到,任由他入谷,然后便将地雷干柴一起放起火来。”又命令军士白天在谷口举七星号带,夜间则在山上设七盏明灯,作为暗号,马岱受计领兵而去。 诸葛亮又唤来魏延吩咐说:“你再领五百军兵去魏寨前讨战,务必要引诱司马懿出战。不能取胜,只许诈败。司马懿必定追赶,你要朝七星旗处前进,如果是夜间,则朝七盏灯处前进。只要能够把司马懿引入葫芦谷内,我自有擒他之计。” 魏延受计后领兵前去。诸葛亮又唤来高翔吩咐说:“你要将木牛流马或者二三十为一群,或者四五十为一群,各自装上米粮,在山路往来行走。如果魏军抢去了,便是你的功劳。”高翔领计后驱赶木牛流马去了。 诸葛亮将祁山兵一一调走,只推说屯田,吩咐说:“如果别的将领前来讨战,只许诈败;如果司马懿亲来,才能全力攻打渭南,断绝其归路。”诸葛亮分拨已毕,亲自带领一支军兵邻近上方谷扎下营寨。 且说夏侯惠、夏侯和两人入寨报告司马懿:“现在蜀军四散结营,各处屯田,看来是作长久之计。如果不趁此时机剿除,让他们在这里安居日久,根深蒂固后再难以动摇。”司马懿说:“这肯定又是诸葛亮之计。”两人说:“都督如果这么疑虑,敌寇什么时候能灭?我兄弟两人愿意奋力和他们决一死战,以报国恩。”司马懿说:“既然这样,你们两人可以分头出战。”随后命令夏侯惠、夏侯和各自带领五千军兵前去迎敌,司马懿坐等消息。 却说夏侯惠、夏侯和两人兵分两路,正行进之间,忽然看到蜀军驱赶着木牛流马而来。两人一起杀将过去,蜀军大败退走,木牛流马都被魏军抢获,送到司马懿营中。 第二天,又劫掠到木牛流马一百多匹,也送到大寨。司马懿把捉来的蜀军审问虚实。蜀军报告:“诸葛亮料定都督坚守不出,所以命我们四散屯田,作为长久之计,不想却被擒获。”司马懿立即将蜀兵全部放回。夏侯和问:“都督为什么不杀掉他们?”司马懿说:“谅这些小卒,杀了没有什么用处。放他们回本寨,让他们说魏将宽厚仁慈,化解他们的战心,这是吕蒙当年攻取荆州之计。” 司马懿传令今后凡擒拿到的蜀兵,都要善待送回,仍然重赏有功将吏,众将都听令而去。 却说诸葛亮命令高翔装作运粮,驱赶木牛流马,往来于大营和上方谷之间,夏侯惠到了后不时截杀,半月之间连胜数阵。司马懿看到蜀军屡败,心中欢喜。有一天,又擒到蜀军数十人。 司马懿唤到帐下询问:“诸葛亮现在在哪里?”众军兵报告说:“诸葛丞相不在祁山,而是在上方谷西十里扎营屯住,每天都运粮屯积到上方谷中。”司马懿详细询问后,立即将众人放回,召唤众将吩咐说:“诸葛亮现在不在祁山,而是在上方谷扎营。你们要在明天一起合力攻取祁山大寨,我亲自领兵接应。”众将领命后各自准备出战。 司马师问:“父亲这次为什么要在众将后面?”司马懿说:“祁山是蜀军根本,如果他们看到我军前去攻击,各营必定全力来救,我却直取上方谷烧其粮草,使他们首尾不能相顾,他们必定大败。”司马师拜服。司马懿立即发兵起行,命令张虎、乐綝各自带领五千名军兵在后救应。 且说诸葛亮正在山上,望见魏军或者三五千人一队,或者一二千人一队,队伍纷纷前后顾盼,料定必是来攻击祁山大寨,于是秘密传令众将:“如果司马懿亲自前来,你们要趁机劫夺魏寨,占领渭南。”众将各自听令。 却说魏军都奔祁山大寨而来,蜀营四下里一起呐喊奔走,假装前去救应。司马懿看到蜀军都去救援祁山大寨,便领着两个儿子和中军护卫人马,杀奔上方谷而来。 魏延在谷口,只盼着司马懿早点到来,忽然看到一支魏军杀到。魏延纵马向前观看,正是司马懿。魏延大喝道:“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司马懿挺枪接战。不到三个回合,魏延拨回马便退,司马懿随后追赶。魏延只朝七星旗方向退走。司马懿看到只是魏延一将,军马又少,就放心追击,命令司马师在左,司马昭在右,司马懿居中,一起攻杀上去,魏延带领着五百军兵都退到谷中去了。 司马懿追到谷口,先派人进入谷中打探,回来报告谷中并没有伏兵,山上都是草房。司马懿说:“这儿必定是蜀军积粮之所。”驱动军马全部进入谷中。司马懿忽然看到草房上全是干柴,前面魏延却不见了。司马懿心中生疑,对两个儿子说:“倘若他们的军兵截断了谷口,我们怎么应对?”话音未落,只听到喊杀声大震,山上一起丢下火把来,烧断了谷口,魏军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起响 起,草房中干柴都烧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下马抱着两个儿子大哭道:“我们父子三人都要被烧死在这里了!”正痛哭之间,忽然间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的烈火全被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司马懿大喜说道:“我们不在这时杀出,更待何时!”立即领兵奋力冲杀,张虎、乐綝也各自领兵杀前来接应。马岱军少,也不敢追赶。司马懿父子和张虎、乐綝合兵一处,一起回归渭南大寨,不想寨栅已被蜀军夺占了。郭淮、孙礼正在浮桥上和蜀军接战。司马懿等人领兵杀到,蜀军退去。司马懿命人烧断浮桥,占据住了北岸。且说魏军在祁山攻打蜀寨,听说司马懿大败,丢失了渭南营寨,军心慌乱,急忙退时,四面蜀军冲杀上来,魏军大败,十伤八九,死者无数,其余逃到渭北。诸葛亮看到魏延引诱司马懿进入山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大喜,以为司马懿这次必死无疑。不想天降大雨,火不能烧着,探马报告说司马懿父子都逃走了。诸葛亮长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求!”后人有诗叹息道:却说司马懿在渭北寨中传令说:“渭南寨栅现在已经丢失了,众将如再有说出战的立斩。”众将听令后全都据守不出。郭淮进入报告说:“近日诸葛亮领兵巡哨,必定要再择地安营。”司马懿说:“诸葛亮如果出武功,依山而东,我们就很危险了,如果出渭南,西到五丈原,那么我们就会平安无事。”派人打探,回来报告诸葛亮果然屯兵五丈原,司马懿用手拍额说:“这是大魏皇帝的洪福!”于是再传令众将:“坚守不出,日久他们必定生变。” 且说诸葛亮亲自领军兵屯扎在五丈原,多次派人搦战,魏军只是坚守不出。诸葛亮取来巾帼妇人缟素服装,盛在大盒之中,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魏军营寨。众将不敢隐瞒,领着来使去见司马懿。司马懿当众打开盒子观看,里面有巾帼妇人也不一套,并附有书信一封。司马懿拆信观看,信中说:司马懿看完后冲冲大怒,却假装干笑道:“嘿嘿嘿,诸葛亮竟然视我为妇人!”立即收纳,派人款待来使。司马懿问:“诸葛亮寝食的烦简程度怎样?”使者说:“丞相夙兴夜寐,责罚二十以上都要亲自处理。所吃的粮食,每天不超过几升。”司马懿对众将说:“诸葛亮食少事烦,生命怎么能够持久?” 使者辞别后回到五丈原,见了诸葛亮说:“司马懿受纳了巾帼女衣,看了书信后并不恼怒,只是询问丞相寝食烦简之事,根本不提及军旅之事,我是这样答对的。他却说:‘食少事烦,岂能长久?’”诸葛亮长叹一声说:“司马懿真正彻底了解我!” 主簿杨顒劝谏说:“我经常看到丞相亲自校对文书,我认为大可不必。治理国家贵在层级管理,上下不能相侵。就像治家一样,一定要让仆人耕作,婢女织布,所有的事情上下有序,那么这家的主人才能从容自在,高枕饮食。如果事必躬亲,必定形疲神困,最终一事无成。难道是这家主人的智商不如那些婢仆吗?这才是真正的家主之道。所以古人说:坐而论道,能做三公;做而行之,能做士大夫。当年邴吉忧虑牛喘,而不去过问横死道旁之人,陈平不掌握钱谷的具体数量,他反而说:那些事情自有人管理。现在丞相亲自处理细枝末节小事,汗流终日,这样能不劳累吗?司马懿的话,说的是至理名言。”诸葛亮哭道:“我怎么能够不懂得这个道理。但我既然受先帝托孤之重,唯恐他人不像我一样尽心尽力!”众将全都落泪。从此诸葛亮感觉神思不宁,众将因此也不敢进兵。 却说魏将都知道诸葛亮用巾帼女衣羞辱司马懿,司马懿接受后就是不出战。众将十分愤怒,入帐报告说:“我们都是大国名将,怎能够忍受蜀军这样的羞辱!我们请立即出战,以决雌雄。”司马懿说:“我并是不敢出战而甘心受辱。怎奈天子有明诏,传令我们坚守勿动。现在如果轻易出击,那是违抗君命。”众将仍然愤愤不平。司马懿说:“你们大家既然都要出战,等我奏报天子,然后同力赴敌,怎么样?”众将全都允诺。 司马懿于是写好表章,派遣使者来到合肥军前,奏报曹睿。曹睿拆表观看。表中说:曹睿看完表章后对官员们说:“司马懿坚守不出,现在为什么又来上表求战?”卫尉辛毗说:“司马懿本来没有战心,必定是因为受到诸葛亮羞辱,众将愤怒请战,所以才上此表,他是想要乞请陛下下旨阻止他出战,以堵塞众将之口。”曹睿认为说得很有道理,立即命令辛毗持节来到渭北寨中传谕,命令坚守不战。司马懿接诏入帐,辛毗宣读诏谕说:“如果再有敢言出战的,立即以违抗圣旨论处。”众将只得奉诏。 司马懿悄悄对辛毗说:“先生真知我心!”于是传令军中:皇帝命令辛毗持节,传谕司马懿不能出战。蜀将听到这事后,报告给诸葛亮。诸葛亮笑道:“这是司马懿安抚三军之法。”姜维说:“丞相怎么知道?”诸葛亮说:“他本来就无战心。之所以请战,就是想找借口压制众将。难道没有听说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真正想要出战,哪里会用到千里之外去请战的?这是司马懿因为将士愤怒,故意抬出曹睿来压制众人。现在又故意传出这话,是想懈怠我军心。” 正议论间,忽然有人报告费祎来到。诸葛亮请入询问,费祎说:“曹睿听说东吴三路进兵,亲自带领大军赶到合肥,命令满宠、田豫、刘劭分兵三路迎敌。满宠设计烧掉了东吴粮草战具,吴军多生疾病。陆逊向上表吴王,约定前后夹攻,没想到送表人中途被魏军所擒获,因此机关泄漏,吴军无功而退。” 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后长叹一声,昏倒在地上,众将急忙抢救,半晌后才苏醍。诸葛亮叹息道:“我心中昏乱,旧病复发,恐怕不能再生!” 这夜,诸葛亮扶病出帐,仰观天文后十分惊慌,入帐对姜维说:“我命在旦夕!”姜维说:“丞相向来熟知祈禳之法,为什么不用这个办法挽回生命?”诸葛亮说:“我不知天意如何。你领甲士四十九人,各执皂旗,穿皂衣,环绕帐外,我在帐中祈禳北斗。如果七日中主灯不灭,我寿命可增十年,如果灯灭,我必身死。闲杂人等不要放入,凡一应需用之物,只派两个小童搬运。”姜维领命后前去准备。这时正值八月中秋,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姜维在帐外领着四十九人守护,诸葛亮在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诸葛亮拜祝说:诸葛亮拜祝完毕,就在帐中俯伏待旦。第二天继续带病理事,仍然吐血不止,白天处理军机,晚上步罡踏斗。 却说司马懿在营中坚守,看到诸葛亮很久不再派将骂战,就召来夏侯霸说:“蜀军久不出战,我猜测是诸葛亮有病。你带领一千名军兵到五丈原上打探。如果蜀军凌乱,不出来迎战,那么必定是诸葛亮患病,我好乘机出击。”夏侯霸领兵前去。 诸葛亮在帐中祈禳已到第六夜,看到主灯明亮,心中很是高兴。姜维入帐,正看到诸葛亮披发仗剑,压镇将星。忽然听到寨外有人呐喊,正要派人前去查问,魏延飞步进帐报告说:“丞相大事不好,魏军来到了!” 魏延脚步一阵风,竟然将主灯扑灭。诸葛亮弃剑长叹道:“死生有命,不可祈禳!”魏延惶恐之中伏地请罪,姜维愤怒中拔剑要杀魏延。黄其军 作于2023年11月4日(古历九月廿七) 白话《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一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一百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三国演义中,火烧葫芦谷究竟是怎么回事
火烧葫芦谷是上方谷之战,结局以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司马懿获胜。
在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由于东吴此时也从东南进军魏国的合肥等地,司马懿经过和诸葛亮的数次交锋深知他的厉害而且魏主也下旨命司马懿坚守不战。于是两军便在渭南相持很久,由于蜀军远道而来不可久战。
于是诸葛亮想用计策把司马懿引入上方谷,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易燃物质把司马懿人马活烧在上方谷。待魏延把司马懿等人引入上方谷,上方谷便被蜀军准备的易燃物质燃得火光冲天,眼看司马懿等人将葬身火海,谁料此时不期大雨却从天而降,将大火扑灭。
司马懿等人也就侥幸的逃脱了。在上方谷上的诸葛亮看到此情此景不由的深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科学点评
上方谷入口窄,腹地阔,两边高,中部低,这种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一旦谷内起火,气温开始升高,贴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受热膨胀上升,上层及周围冷空气则收缩下沉,形成强烈对流的山谷风,因此出现了狂风大作的现象。
同时,当谷底大量热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又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随空气上升到天空后,又为水汽凝结提供了理想的凝结核,从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
这些云雾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并,体积就会逐渐变大,最终导致大雨倾盆的局面,浇灭了上方谷的大火,司马懿才得以脱险。
诸葛亮把司马懿围死在上方﨏,真是因为下雨不杀他吗,究竟还有什么隐情...
这个情节是罗贯中老先生杜撰的,正史上并没有记载这一件事。当时诸葛亮五出祁山,遇上生平最强劲的对手司马懿,而第六次的时候,本以为可以火葬司马懿,结果老天爷下了一场暴雨,诸葛亮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是抵不过老天爷,只是为了说明连老天爷都觉得司马懿的命不该命丧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