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心印赋,大六壬心印赋讲解
大六壬入门基础知识
大六壬入门基础知识
什么是大六壬
大六壬,为古代天文星象应用学,其产生来自于天文历法,为术数预测之首,以道家天人合一的理论为指导,以天道对应人道,以时空信息包含万物运转的规律来推算人事。六壬以占卜人事著称,俗语说:“学会大六壬,来人不用问”,因此大六壬有“人事王”之美誉,被称为三式之首。
六壬者:壬子,壬寅,壬辰,壬午,壬申,壬戌。因河图云“天一生水”,故五行始于水,这是和天文学中水星的公转速度最快,公转周期最短是有有直接关系的。
六壬术数,大致可分为四种:①大六壬;②中六壬;③小六壬;④六壬金口诀。
大六壬的历史记载
六壬是东方最古老的占星学,是用式盘占卜吉凶的一种术数。
六壬与遁甲、太乙合称三式。汉代许慎《说文》记:“言水者,准也,生数一,成数五,以水数及之成六壬也。”河图讲“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是生数,六是成数,五行以水为首,十天干中,壬、癸分别为阳水、阴水。舍阴取阳,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个(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称为六壬。六壬有七百二十课,以刻有干支的天盘、地盘相叠,转动天盘后得出所值的干支及时辰,判明吉凶。
六壬术起源很早,以占卜人事著称,其法由来已久,具体年代,已无法确定,到了东汉已经盛行,汉代《吴越春秋》、《越绝书》已有记载,由此已知定是始于汉代以前。《隋书·经籍志》载有《六壬式经杂古》《六壬释兆》。唐《王建诗·贫居》云:“近来身不健,时就六壬古。”说明在唐代时已经很流行六壬术。
到了北宋,宋仁宗还亲为杨维德编撰的《景偌六壬神定经》作序。说明宋代时已经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喜爱。这时的相关六壬书籍有徐次宾的《口鉴》,宋元改朝换代之际祝泌所著的《六壬大占》和《壬易会元》等书。《四库未收书提要》载录了宋代祝泌的《六壬大古》,并介绍云:“是编《宋志》不著录,郑樵《通志略》所列六壬,多至八十二家。焦宏《经籍志》凡八十九家,钱遵王《述古堂书目》凡一十八家,皆无是册,盖佚已久矣。此从宋刻本依样影抄,卷首有泌边书序及六壬起例。案泌云六壬立名,古今不宣其旨,惟《周礼·哲蔟氏》掌覆夭鸟之巢以方书十日、十二辰、十二月、十二岁、二十八星之号,即壬盘之体,三代之壬书,惟此一证,与术家以五行始于水,水生于一,成于六之说异。”
明代是中国数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六壬类书籍更是层出不穷,陈公献的《大六壬指南》、尹希吉的《六壬捷录》较为有名。袁祥著,郭御青校刊的《六壬大全》总汇六壬术诸家遗文,颇为详细,在社会上很有影响。
清代六壬专著更多,主要有徐端华的《六壬直指》,张宏的《大六壬说约》等。
民国是文人研究术数成为时髦,这时的六壬类著作主要有韦千里的《千里秘笈》、袁树珊所著《大六壬探源》和徐养浩所著《大六壬金铰剪》等。
大六壬基础知识解析
一、地盘是永远不变的:
研究大六壬,是以后天卦为主。其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排盘时要注意地盘永远不变。指的是宫位,方为。时序所对应的时空。
巳 午 未 申
辰 酉
卯 戌
寅 丑 子 亥
子:表示正北方,也可表示农历十一月(子月),也可表示子时,也可表示地气之纳象。
丑:表示东北方,也可称兼宫交气,也可表示农历十二月(丑月),也可表示丑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象。
寅:表示正东北方,也可表示正月(寅月) ,也可表示寅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卯:表示正东方,也可表示二月(卯月)也可表示卯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的纳形。
辰:表示东南方,也可称兼宫交气,也可表示三月(辰月)也可表示辰时,也可表地气的纳形。
巳:表示东南方,也可表示四月(巳月),也可表示巳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午:表示正南方,也可表示五月(午月),也可表示午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未:表示西南方,也称兼宫交气,也可表示六月(未月),也可表示未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申:表示西南方,也可表示七月(申月),也可表示申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酉:表示正西方,也可表示八月(酉月),也可表示酉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戌:表示西北方,也可表示兼宫交气,也可表示九月(戌月),也可表示戌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亥:表示西北方,也可表示十月(亥月),也可表示亥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注:大六壬的运用只在日干上显一干,其它的干隐藏,气不显。但是内在的关键。地支天地盘都是,初学者,易于将地盘之气与形,同天盘之气与象搞混。使越学越搞不明白。
二、起天地盘
起天盘:随时空转移的十二地支,它表示月将、用神等,吉凶皆来于此。
皆天盘上的月将加临到地盘所表示的时辰上就是天地盘,如:甲子日未时戌将,其天地盘是这样:
申酉戌亥
未 子
午 丑
巳辰卯寅
横列:
天盘: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
地盘: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上下对应:子上卯;丑上辰;寅上巳......亥上寅
注:天盘也是用地支表示,此刻要注意,它是代表了“太阳”日宿,在地盘上的过宫走气,千万不能误混。是喻指月宫受阳的感应交会。其交会过宫是每月的中气。
什么是月将呢?陈公献在《大六壬指南》中说:“月将即日宿太阳也。正月雨水后日缠之次入亥宫乃登明将也;二月春分后日缠降娄之次人戊宫乃河魁将也
雨水和春分是每个月的气、不是节。即正月过了雨水气以后,太阳日缠就在亥宫,二月春分气后、太阳曰缠就在戊宫,我们这样依次推下去。
正月雨水后日缠在亥;
二月春分后日缠在戊;
三月谷雨后日缠在酉;
四月小满后日缠在申;
五月夏至后日缠在未;
六月大署后日缠在午;
七月处暑后日缠在巳;
八月秋分后日缠在辰;
九月霜降后日缠在卯;
十月小雪后日缠在寅;
十一月冬至后日缠在丑;
十二月大寒后冬至在子。
注:上面即是太阳过宫。强调月将代表了天道,也包括了28星宿的感应之气,28宿即是西向东排列:
1,星纪 斗,牛 女;
2,玄
也纳括了事物的天道感应之象。研究时,要认真区分清楚,很多人在此糊涂。
对月将的`说明
图中、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组成的方盘为一个固定的地盘,叫固定盘,称为十二宫。无论什么时候,在盘上的组合形式都是不变的。
在固定盘中,是以寅为正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依此类推。所谓寅月、卯月等称为月建,即建寅建卯等。和月建相对的就是缠,所谓缠,就是缠住或停留的意思。在寅月太阳就停留在亥宫,在卯月,太阳就停留在戌宫。
在一年十二月中,每过中气,太阳就会移动一个宫。太阳在每一宫里,要停留30天左右、为一个月。在这个月内,太阳主事,所以叫月将。
至于什么是 訾,降娄等等则称为十二次,表示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而每年所在的位置。过去是用岁星纪年,后来岁星被太岁所代替。
知道月将,再根据起算的时间,就可以确定天地盘了。
如我们在正月雨水后的午时算一件事,那就将月将亥加在天地盘的午上面叫做亥将在午时,形成一个活动盘,或者叫天地盘。
亥将午时
戌 亥 子 丑
酉 寅
申 卯
未 午 巳 辰
正月雨水后日缠在亥
活动盘一确定,就必须要用到当天的天干和地支。因为六壬课式只有一个天干,并且要把它化为地支。这就要用一种遁干方法,怎么遁?我们来看看十个天干在固定盘上的位置。
丙 戊 丁 庚
巳 午 未 申
乙辰 酉
卯 戌 辛
寅 丑 子 亥 壬
甲 癸
子、午、卯、酉叫做四正,没有天干可遁。其它叫作四隅,可以藏匿天干,每宫一个。因为戊己属土,由火所生,所以它遁在南方的巳宫和未宫里。
当天的天干遁在哪一宫,在这一宫上所乘的活动盘地支,就是这个天干所化的地支。
月将名称由来与天盘起法
近日收到不少研究六壬的易友来信,均提出月将十二名称是由何而来,笔者对作如下简要解释,不妥之处,敬请诸位方家指正。
从古代大量资料看,十二次实际上是一种岁星纪年法。早在春秋时期,由于周天子地位不断下落,各诸侯国纷纷利用本国君主在位的年数纪年,比较混乱。当时的星占家为了星占需要,便利用岁星运行十二年一周天的特点,把周天均匀的分为十二等分,十二年一个周期,故名十二次。这样以来,岁星每年所在的位置就成了整个中国统一纪年的标志,再把十二次的名称依次同地上各诸侯王国对应起来,就可以进行星占观天下妖祥了。十二次星天区分野:星纪代表吴越,玄枵代表齐,女取訾代表卫,降娄代表鲁,大梁代表赵,实沉代表晋,鹑首代表秦,鹑火代表周,鹑尾代表楚,寿星代表郑,大火、析木代表燕,这个分星分野体系也就是周礼所谓十有二岁之相。
由于岁星的运动是不均匀的,有时会发生所谓逆行,又由于岁星周期实际上为11.86年,每十二年即超过一周天,大约85年其位置就超前到下一个星次,这就是后人讲的超辰接气。根据此规律分演为十二个月,即称月将,据《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当年(公元535年)四月初一发生日食,士文伯认为鲁国和卫国将要承担这次日食灾祸,不过卫国祸大、鲁国祸小,他的依据是日食时太阳正从卫国大而分野走向鲁国的分野,即当时太阳正从女取訾之次走向降娄之次。
明白了上述月将的由来,再来研究大六壬起课方法就不难了。《六壬心印赋》曰:“月将即日宿太阳也。正月雨水后日足厘女取訾之次入亥宫,乃等明将也;二月春分后日足厘降娄之次入戌宫,乃河魁将也……”由此可知,月将即每月之中太阳在十二宫所处的位置,每月以此值日之将而加来人所占之正时上,顺布十二宫辰即天盘也。如正月午时来占,月将乃亥将登明也,则用午加亥、子加未……顺布十二宫。
金口诀起课方法
先确定年、月、日、时
就是把问课时的特定时间转换成干支时,比如1998年,4月,22日,下午2点,即为戊寅年、丙辰月、己亥日、辛未时。确定时间,最好手边有万年历,随时可以查阅准确的年月日时。这简单说一下年月日的确定。
六十甲子的排列:无论年月日时的都是按六十甲子的顺序依次排列下来,从古至今不可变异,所以必须明六十甲子的排列顺序,六十甲子的组合,是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顺序组合的,在六十甲子组合中,是阳干配阳支,阴乾配阴支,不会出现阴阳互配的情况。
我们把六十甲子排列写出如下: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年的确定就是干支纪流年,98年为戊寅年,99年就是己卯,2000年就是庚辰年,倒推上去,97年为丁丑年,96年为丙子年,95年为乙亥年,从六十甲子排列表中可以推知。
月的确定,一年十二个月,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十二个月的地支是不变的.
寅为正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巳为四月,午为五月,未为六月,申为七月,酉为八月,戌为九月,亥为十月,子为十一月,丑为十二月。
而每月的天干是不确定的,因而是要查找出来,或计算出来。查找只要有本万年历,每年每月每天的干支都列出来,只要找到相应的阳历或阴历的年月日,就能找出对就的年月日的干支。比如在98年阴历10月,当翻开万年历找到98年10月这一项,就能看到本月的干支,即癸亥月。注意每月的月建是以节来论的,也就是说,当立春之後才能建寅,二月是惊蛰以後才建卯,其馀依次类推。三月在清明後,四月立夏後,五月忙种後,六月小暑後,七月立秋後,八月白露後,九月寒露後,十月立冬後,十一月大雪後,十二月小寒後。
日的确定一般要查万年历才能确定,比如九八年阴历11月17日,翻开万年历查到98年阳历11月17日为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干支为辰。
而确定日干支後,时辰的确定就容易了,可以推出来,也必须自己推出来,一般没有书可以查找。我们把一天二十四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这样十二地支与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即从上一天的23点到1点为子时,下面十一个时辰依次为1:00-3:00为丑时,3:00-5:00为寅时,5:00-7:00为卯时,7:00-9:00为辰时,9:00-11:00为巳时,11:00-13:00为午时,13:00-15:00为未时,15:00-17:00为申时,17:00-19:00为酉时,19:00-21:00为戌时,21:00-23:00为亥时,时辰的支必须配上干才是完整的时辰,支配於所用方法还是五子元遁法,即甲己还是甲,乙庚丙作初,丙辛起戊子,丁壬庚子辰,戊癸壬子头,时元从子推。
定地分
地分的取法灵活多样,主要依瞬间定位时的资讯点,所以抓取资讯点是关系。这介绍最基本最常用的定地分的方法,即求测者在预测师的相对方位。这使用的方位是以十二地支方点阵图为准的。不论预测师面向何方,南方总为午,北方为子,东方为卯,西方为酉,永远不变,配图以说明之:圆心为预测师,求测者处在A点为辰,处在B点为未,著求测者位置不能明显确定,在某位置,就凭预测师当时灵感所动定之,比如在辰巳位不能确定,这时你认定为辰即为辰,你认定是巳即取巳。比如来人落座後,处在预测师的南方,则地分为午,如果偏东一些则用巳,偏西一些则用未。地分的确定与当时预测师面向的方向无关,不管预测师面向何处,南方永远是午,北方永远是子,这一点要记住。上图示是以预测师为圆心,即预测师所处的位置在圆心处而设定的。
推算月将
月将是月建的处,正月建寅,亥为月将,反之,十月建亥,寅为月将。这把十二月将名称与月份对照冽表如下:
正 月 寅 亥 登明
二 月 卯 戌 河魁
三 月 辰 酉 从魁
四 月 巳 申 传送
五 月 午 未 小吉
六 月 未 午 胜光
七 月 申 巳 太乙
八 月 酉 辰 天罡
九 月 戌 卯 太冲
十 月 亥 寅 功曹
十一月 子 丑 大吉
十二月 丑 子 神後
在表中的月将是固定月将,而在课中使用的活月将,因此,要把它重新推算入课,根据古本运算用将口诀“月将加时方上传”,即把立课时的固定月将,加在立课时辰上,顺时针数到地分上,即是到课内所用月将。
定贵神
贵神十二位,必须记住、记清、记死,并且顺序也不能颠倒:
天乙贵神己丑阴土
天空戊戌阳土 腾蛇丁巳阴火
百虎庚申阳全 朱雀丙午阳火
太常己未阴土 乙卯阴木
玄武王子阳水 勾陈戊辰阳土
太阳辛酉阴金 青龙甲寅阳木
天後癸亥阴水
十二贵神的排列顺序是:贵、腾、朱、六、勾、青、空,白、常、玄、阴、後
十二贵神的起法是以日干决定的,起贵神的口诀必须记住:
甲戊庚牛羊,乙己鼠猴乡
丙丁猪鸡位,壬癸蛇兔藏
六辛逢马虎,此是贵人方
定人元
人元是由当天的日干遁到地分上得来的,其口诀必须记住:
甲己还是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起戊子,丁壬庚子居,
戊癸起壬子,时元从子推。
定将干、神干
将神与贵神的干的定法,同人元的定法一样,也是用五子元遁法得来,如上两例中,第一例中将神为酉,相当於地分是酉的人元,即可得出将干来了,贵神赐蛇,腾蛇为巳,即可得出神干为癸。第二例中,将神为亥,将干就为己,贵神为勾陈,勾陈为辰。即可得神干为壬。
大六壬心印赋是什么
学习大六壬的一本书
北海闲人书籍顺序
现在的学壬者多以书为师,读什么壬书,怎样读壬书,是大六壬学习中极其重要的问题。选择不当,读法不当,贻害无穷。古今思维习惯和生活的变迁,古籍与今著面貌迥异,各有短长;作者思想观念的不同,不少内容人言言殊,百家争鸣。初学者置身于其中,犹坠云雾,莫知所从。选什么样的书,应以壬占的基本思路为旨归,壬占思路中以什么为主,我们所读的书中就应该阐述或体现什么。壬占先思路而后类占,其内容是理气和类象,要读就读讲思路、理气、类象、分类占的典籍。1、思路。从某种程度上说,思路是第一性的东西,思路清通才能明确学习的着力点,不至于眼花缭乱,莫知所从。古今壬书,多是“体现”而不是“阐明”壬占思路,多主张“神而明之”。学壬者必须自己去“体悟”,把思路提取出来,再用思路去指导学习和实践。最典范的思路“体现派”是《大六壬指南》,要去“体验”。《指南》的结构体例本身就体现了学壬的一条思路,全书五卷:注释《心印赋》、注释《指掌赋》、会篡指南(即分类占)、占验指南、神煞指南。神煞在前四卷中多有阐述和应用,只是在第五卷更加系统完备。从体现思路这个角度,第五卷是重复多余的。前四卷,首列心印,次及指掌,再到分类占,再到占验,构成了一个完善的整体。从它的结构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学壬要从理气入手,再到分类占的取象和观象,最后到实践技巧。这本身就是壬占思路的重要内容。《心印》《指掌》重理气,引导学者明确壬占的思维特色、要素构成、学习步骤和分析方法。《会篡》用歌诀形式详述不同占类取类察类、成败克应的方法。《占验》皇皇百余例,为后学树立判断矜式。四个部分分则独立成篇,合则浑然一体,互相辉映印证,读者攸然神会,自会体味到壬占的真诠。其中的判辞断语,简明扼要,不必曲屈旁涉就可以直接套用而多有应验,《指南》之名,确非虚得。何以先列《心印》,次及《指掌》?在六壬先贤的心中,六壬应该怎样学、怎样用,这就是“心印”。知道了怎样学、怎样用后,在实践中“敬演六壬真甲子,天地移来掌内观。”,这就是“指掌”。陈公献这样编排,就是明确地告诉读者,要先探先贤心印,方能运壬于指掌;只有先理清思路,把握六壬的思维特点,学习先贤的思维方式,体会先贤的壬占方法,才能技艺高超,百发百中。《心印》的内容:起课法——十二天将居十二支的象意——课体概述——神将基本象意——分类占法。《指掌》的内容:起课法——课体象意——神将象意——分类占法。不过在课体象意、神将象意等方面,远较《心印》细致深入。二赋不仅显明地指示给学者学壬的内容和步骤,充满在二赋中的阴阳、进退、占各有类等等论述还是理气的核心内容,更有不少地方是直接阐发人理事理、气势发展的内容。《会篡》充分体现了壬占的“区分”原则,这主要体现在:一、使读者明确树立“占各有类,类各有占”的观念,事体不同,取类各异;同一类象,事体不同,断法不同。二、使读者明确树立一个课体的不同组成要素,在占断中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各有专司的观念。心有定见,即使课中信息纷至沓来,也会直探骊珠,不会眩目了。最典范的思路“阐释派”是《壬归》,要去“梳理”。《壬归》是一部精要的理气法式书,作者立意高远,辞章华妙,壬占路径,一揽无遗。《壬归》首介易简之法,把纷纭的壬课判断归结于类象这一点上,以类象之“吉旺”与“凶休”判定事之成败,“两言决耳!”点出了壬占的不二法门。《壬归》创立了“理气象类说”,把学壬、断课的内容概括为“理气”、“类象”两大系统,确立了壬占的根本思路。《壬归》用求财、扣门、干谒、婚姻、农桑、出行为占例,示范取类、察类,形成了完善的三才易简察类法,并把天将、支神、六亲、十二长生运、神煞、课体统一于类象之中。《壬归》首次提出了“通类”和“分类”的概念,并对其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使分类占法更加深广。《壬归》中发人深省的精要辞句不胜枚举,如“阳现其象,情归于阴。”、“吉凶由神,克应在煞。”、“盖凡课传皆阳,事必显而多功,其动必速;课传俱阴,事必阴私而多晦,其动必迟。”、“盖凡课传皆阳,事必显而多功,其动必速;课传俱阴,事必阴私而多晦,其动必迟。”2、理气。壬书中多渗透理气,读壬书,既要注意具体的判断技巧,更要从理气角度入手来加以理解,使对内容的把握具有普遍意义,从而促进易学整体思维水平的提高。感受理气,必读《毕法》、《指南》(尤其是《指掌赋》)、《壬归》、《琐记》。3、把握类象宜读《心镜》、《鬼撮脚》、、《指掌赋》《大全》、《说约》。4、学习分类占的具体技巧宜读《心镜》、《一字诀玉连环》、《指南》、《牧夫占验》、《琐记》。邵彦和《六壬断案》为壬学上的高峰,无论理气、类象、分类占,均是无出其右,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开始研读。《大六壬秘本》也收录了极其重要的、丰富的六壬资料,必须给以相当的重视。古代典籍精要而醇厚,但语言艰深,今人多不熟习古代汉语;同时,古人好用歌赋,经常省略断语的条件;又好用典故,没有相当丰富的历史知识,读起来就会步步受阻。今人著作细致,接近现实生活,但往往蒸馏水过多,不够精要。今人著作,可选《袖里乾坤—大六壬新探》,此书诸法咸备,立意高远,无论是理气、类象还是分类占都讲得细致深入准确,既可作为入门读物,又可作为提高研本。今人著作,《大六壬金铰剪》、《谭张墨迹》、《六壬启蒙》也颇值一读。如何提高读壬书的效率呢?1、条分缕析。有意识地把壬书中的内容进行分类,哪些是讲思路的,哪些是讲理气的,哪些是讲类象的,哪些是讲分类占的,哪些是讲吉凶的,哪些是讲趋避的,哪些是讲状态的,哪些是讲发展的等等。2、理法并重,对有些内容的理解,包括分类占,既要看其讲了什么样的基础知识或判断技巧,更要看它体现了怎样的理气,具有什么样的普遍意义。3、熟读精思。读壬书不要贪多务得,最好的办法是执定两三本书作为重点,可以选一本今人著作入门,然后选择经典的古籍研读,反复地研读,其余的书作为参考。4、综合比对。可以把各书中涉及到某一个要素的内容集合起来加以比较,从而获得全面的认识。比如,要理解青龙,就把有关于青龙的内容总一下看看;要把握求财的方法,就把求财的课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常用此法,必有奇效。5、互相注释。读书本数要少、钻研要精,但并不主张只啃一本书,他山之石,可以功玉,许多不好懂的地方,可以通过对比来获得正确而深入的理解。注:最近对大六壬产生了兴趣,想要学习一下,虽至今未接触与之有关的东西,不仿在外围打打转儿,看看别人的经验,即使将来不学,也说不定对六爻的学习有所帮助。大六壬心印赋值得学吗
大六王是中国最古老的预测术之一,是术数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号称人事之王,自古以来,预测大师辈出。而且大六王还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其一是从产生至今,断法体系非常一致,没有出现特别大的分歧(不象六交奇门之类,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断法,六文还好,至少古今起法差不多,而奇门不要说断法,光起法就让人眼花)。其二古今案例奇多,特别有利于自学的一门术数。(如奇门,你相当难在古书中找到杈威案例,故有称,奇门无真,六王无假)。六王断课理法之精,断事之细,理之奥妙,让人叹为观止。以下以一古例,来体验下六王的奇妙。例:同治丙寅年,寅月,王成日,亥时,(子将)占雇工。(乱首课,不备课,回环格)大六壬心印赋是什么
学习大六壬的一本书
指掌赋和心印赋有啥用
武功绝技。在小说长生中,指掌赋和心印赋是武林绝学中六壬神掌中的两个招式。小说长生的作者风御九秋,讲述了国之将亡,必有乱世妖孽,国之将亡,必有济世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