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来源于河图,河图五行数字正确理解
河图的来历和结构是什么?
自古河图洛书不分家,前面我们介绍了数字九所对应的洛书,现在再来接着介绍数字十所对应的河图。
河图的来历和洛书一样神秘,一种观点说是伏羲看到有龙马从黄河中跃出,龙马的背上有一幅图,并受此启发,画出了八卦的卦象,也就是孔子在《系辞传》中所说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还有另一种似乎比较科学的说法,认为河图是天上的星象图,是伏羲"仰则观象于天"所得到的。这个观点认为,"河图"中的河不是指黄河,而是指天上的星河、银河。
根据这个理论,天上有五颗行星,分别是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木星又叫岁星,火星又叫荧惑星,土星又叫镇星,金星又叫太白星,水星又叫辰星。
这五颗星实际上就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近,也因此能被古人观测到的五颗行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以及一年365天。所以可以根据这五颗星的位置来计时和定位。
这五颗行星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来源,五行最初的含义就是指这五颗星的运行。
这五颗行星在天上运行不已,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五月土星见于中天。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五星或者说五行与方位、季节、寒暑的对应关系。我们所熟知的五行的空间分布规律,即水在北火在南,木在东金在西,土在中央,就是这样来的。后天八卦中坎在北离在南、震在东兑在西也是这样来的。
除了确定了五行的空间方位外,在《尚书·洪范》中还明确了五行的时间顺序(先后顺序):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这是五行与五个数的对应关系,1、2、3、4、5这五个数叫做天地的生数,我们前面经常提到。
河图实际上就是五星图,也就是五行图。不过与五行不同的是,河图在五个天地的生数基础上又增加了五个数,叫做天地的成数。在《尚书·五行传》中讲述了五行的生数与成数的关系: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这里讲的是五行的生成原理。生和成是不同的,生是创生,是万物从无到有的质变过程;成是成长发育,是万物从小到大、由生到死的量变过程。根据河图的描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对应着生数和成数两个数字,其中五行数为奇数的(水、木、土)是天生地成,五行数为偶数的(火、金)则是地生天成。
五行的空间分布是一个十字交叉的十字架结构,下水上火,左木右金,十字的中间交点位置是土,对应的数字是分别是1、2、3、4、5,1在下2在上,3在左4在右,5在中间。
河图的图像与此相同,唯一的差别是在五行生数的基础上增加了五行成数,每个五行对应两个数字。河图这个十字架中的数字分布是1和6在下,2和7在上,3和8在左,4和9在右,5和10在中间。
五行的生数与成数关系
这就是由当年伏羲所见的龙马背上的图案所推导出来的五行及天地生成数的分布,不过当时龙马的背上没有数字,只有图案和斑点。即便有数字,想来伏羲也不认识,因为在伏羲时代还没有文字,更没有数字。
所以伏羲所见的龙马背上的图形是由下面一个白点六个黑点,上面是两个黑点7个白点,左侧是3个白点8个黑点,右侧是4个黑点9个白点,中间是5个白点10个黑点组成的。其中白点是奇数代表阳,黑点是偶数代表阴。
河图中的这个数字分布规律可以总结如下:
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
由此我们知道了河图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也就是河图的五行属性,五行类象。
鉴于五行和四象的关系,河图也有其四象属性,其中北方一六水为老阴玄武、南方二七火为老阳朱雀、东方三八木为少阳青龙、西方四九金为少阴白虎,中央五十土是皇极。
另外河图在本质上也是阴阳。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作为万物之一的五行也必然会负阴抱阳,有阴有阳,所以河图中分阴分阳,而且是每一组中都有阴有阳,如:
北方水中包括1和6,1是奇数是阳水,6是偶数是阴水;南方火中包括2和7,2是偶数是阴火,7是奇数是阳火;东方木中包括3和8,3是奇数是阳木,8是偶数是阴木;西方金中包括4和9,4是偶数是阴金,9是奇数是阳金;中央土中包括5和10,5是奇数是阳土,10是偶数是阴土。可见河图比五行更加完备,是阴阳一体的五行关系。
同时我们也能发现河图和洛书之间的对应关系,洛书中北方是1,西北方是6,而河图中北方分别是1和6;洛书中东方是3,东北方是8,而河图中东方是3和8;洛书中中宫是5,河图中中宫是5和10。这五个宫格中的数字高度一致。但洛书中东南方是4,南方是9,而河图中西方是4和9;洛书中西南方是2,西方是7,而河图中南方是2和7,只有这里发生了错位。不过虽然有4个宫格发生了错位,但两个图中的数字组合都是一致的,河图中1和6同宫,洛书中1和6相邻;河图中3和8同宫,洛书中3和8相邻;河图中2和7同宫,洛书中2和7相邻;河图中4和9同宫,洛书中4和9相邻,两个图中5都居于中宫。
可见河图与洛书之间有着深层次的内在联系,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为始,洛书为终;河图为生,洛书为死。
洛书九宫数字分布 河图数字分布
在河图及洛书中的五行数字空间分布关系中,我们还能得到一个有趣的图案。在洛书中,从4到9(金)过中心5(土)到1到6(水)画一条折线,再从8到3(木)过中心5(土)到7到2(火)画一条折线,这两条折线构成了一个佛教的万字符(卍)。在河图中,五对天地生成之数则构成了一个基督教的十字架。
易经始于7000多年前的中国,佛教始于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基督教始于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河图洛书与佛教万字符和基督教十字架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偶然还是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历史渊源?
数字对应的五行属性
数字五行属性:1,6属水,2,7属火,3,8属木,4,9属金,5,0(10)属土。任何数字除5的余数既是。如“121”除5得余数“1”,那么121这个数就是属“水”。数字 五行属性1、2木;3、4火;5、6土;7、8金;9、0水。两位数以上的数字看最后一位数定属性,如25属土;287属金,40010属水。五行分别代表什么数字?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北方子之位也,子者,阳之初一,阳数也,故水曰一;火、南方午之位也,午者,阴之初二,阴数也,故火曰二;木居东方,东,阳也,三者,奇之数,亦阳也,故木曰三;金居西方,西,阴也,四者,偶之数,亦阴也,故金曰四;土应西南长夏,五着,奇之数,亦阳也,故土曰五。*** 数字1 2 3 4 5 6 7 8 9对应五行属性是怎么?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1、2、属木,3、4、属火,5、6、属土,7、8、属金,9、0、属水。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请教:从1到50的所有 *** 数字的五行属性怎么分按易经后天八卦来说,有两种方法:1到8的数,直接按乾金一,兑金二,离火三,震木四,巽木五,坎水六,艮土七,坤土八来定。9以后的数除以八,余几就按几定。第二种就是按该数字书写时共有几画,再激按前面的方法计算。0123456789五行属性查询表1、6 水2、7 火3、8 木4、9 金5、10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1---20数字中的五行分别是?属火的数字有哪些?1、2为木;3、4火;5、6土;7、8金;9、10水;以后的数看末尾一位是1、2为木如11、1穿、21、22、31、32以此类推!属火的数字3、4、13、14、23、24、.......
河图与河洛的五行破解。
凡是学易的朋友都知道五行生成数,并且都知道五行生成数是来源于河图。河图、洛书作为易学的本源理论,几乎和所有的易学基础理论都是有关联的,确定五行的生成数,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关联。五行的生成数,就是数字五行属性的确定,具体内容是:1、6为水,2、7为火、3、8为木、4、9为金、5、10为土。其中1、2、3、4、5为生数,6、7、8、9、10为成数。按照易学中的说法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之所以说五行的这种生成数的确定是来源于河图,我们只要观察一下河图的结构就明白了,河图中北方是数字1和6,而北方五行属水,所以确定水数为1、6,同理,河图中南方为数字2、7,南方五行为火,所以确定火数为2、7。河图中东方为数字3、8,东方五行为木,所以确定木数为3、8。河图中西方为数字4、9,西方五行为金,所以确定金数为4、9。河图中央的数字为5、10,中央五行为土,所以确定土数为5、10。这就是五行生成数确定的原则。 但是,这只是一种学理上表现出来的规律,河图确定五行生成数,还有一个根本的问题需要解决才行,那就是这种五行和数字的对应,法理上的依据是什么?河图中数字1、6的位置为什么一定在北方?单独以数学模式来说,这样的确定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我们把河图整体旋转90°、180°、270°,河图还是河图,作为数学的模式来说,这些旋转后的图形意义是相同的。但是这个时候,河图中1、6的位置就分别处于东方、南方、和西方了。这样,河图中的数字1、6所对应的五行,可以是水、木、火、金中的任何一个,而并不确定是水。其它的五行因素也是如此, 大家可以自己把河图旋转比较一下,就能看出,除了数字5、10在中央不动,确定为土以外,其它的数字随着图形的旋转都会变动位置,所以对应的五行都是不确定的,当旋转不同的角度后,就会分别对应不同的五行。所以依据河图来确定五行的生成数,并不是单纯的数学模式,这种五行和数字的对应,有一个前提:河图的图形是不能旋转移动的。1、6必须在北方,2、7必须在南方,依此类推。 事实上河图的确是不能旋转移动的,所有的数字都是固定于所在的方位上的,为什么呢?因为河图并不是单纯的数学模式,而是用数字表示自然现象的模式。这一点就是它的法理依据,是河图能和易学原理相结合的根本所在。对于河图法理依据的破解,我们依然运用前面的方法,河图又称为先天河图,所以河图代表的是“天”、是时间的循环节律,我们同样把河图和循环太极图重叠起来,就能看到其中所蕴藏的秘密。 通过这两个图的结合比较,我们清楚的看到其中的共同之处,把河图中代表阳的白点,以及代表阴的黑点用线联系起来,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由数字表现出来的四象循环图。河图中央代表土的数字5和10,就是指地球本身,而其它的数字则表现了阴阳循环的涡旋结构图。 代表阳的奇数白点1、3、7、9连起来看,就相当于四象循环图中的阳仪的模式,并且和四象循环图中的阳仪一样,也是从北方冬至节气起始,生于阴之内,至南方夏至节气壮而现于外,至西方秋分节气衰。代表阴的偶数黑点2、4、6、8连起来看,则相当于四象循环图中阴仪的模式,并且和四象循环图中阴仪的一样,也是从南方夏至节气起始,生于阳之内,至北方冬至节气壮而现于外,至东方春分节气而衰。如此,阴阳互生互化,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和四象循环图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本质上都完全相符。唯一的区别,就是河图是用10个数字组成的图形来表示这种循环往复的规律而已。 四象循环图和河图的完美对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这是河图成立的法理依据。河图洛书的形式至简至易,但是其中蕴藏的易理深邃无穷。河洛这两个数学模式与易学原理的统一,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建立在四象循环与河图循环完美对应的基础上。凡学易者,必须先弄清楚河图和洛书的原理,而要了解河图和洛书的原理,必须先弄清河图和四象循环的一致性。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种河图和四象循环图的对应,正是确定河图中各个数字所在方位的理论依据,也就是确定五行生成数的最基本原则。我们回顾一下前面四象和五行章节的内容:四象分为先天四象和后天四象,先天四象以四季春夏秋天为本体,后天四象以四侯寒热燥湿为本体,先天四象与后天四象综合起来形成了五行的概念,五行是一种包含了空间上气候变化量和时间上季节变化量两种因素的四维时空概念。根据中国的气候分布情况,确定了五行中北方为水,时间为冬;东方为木,时间为春;南方为火,时间为夏;西方为金,时间为秋;中央为土,时间为四季。 依据这样的原则,就有了四象循环图,水为北方,为冬,冬至一阳初生于内,为阳气之始,而数字中奇数代表阳,数字1为阳之始,所以河图中1的位置只能确定在北方之内,而北方是水的方位,所以数字1的五行就只能相应的被确定为水。其它的阳数按照河图阳仪1、3、7、9的模式递进,循环旋布四方,于是就都有了对应的五行属性。而火为南方,为夏,夏至一阴初生于内,而数字中偶数代表阴,数字2为阴之始,所以河图中2的位置只能确定在南方之内,五行也就确定为火。其它的阴数按照河图阴仪2、4、6、8的模式递进,循环旋布于四方,于是也都有了对应的五行属性。另外再加上代表地球的中央土数5、10。五行的生成数就最终建立起来了。 这种五行和数字对应关系的确定,对于易学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有了这种对应关系,易学体系就有了数学基础,并建立起易学特有的数学模式。易中四法:象、数、理、占中的“数”就是指这种数学模式。同时,这种结合也赋予本来平淡的数字以时间和空间上的意义,有了这种结合,数字就不在是单一的表示数目。而是和五行、八卦等易学理论统一起来,在方位、节气等易学特有的时空模式上有了对应的位置,从而把数学体系和预测学体系合为一体,各种预测学过去一直称为术数。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请采纳,谢谢!五行 金木水火土从何而来 因何相克
五行相生相克基本原理: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河图洛书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它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是为“河图”。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则于河洛。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这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参考资料: zhidao.baidu/question/33868857.html?si=3
五行的起源
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五行来源阴阳本于易经,而五行出于八卦,都基于河图数理先天八卦反映物理基本能量态势的分类(天干,如动能):比如乾为自旋(庚)、兑为向心(癸)运转(辛),坎为频率(壬)、离为波长(丁),震为电势(甲)电流(丙),巽为电场(乙)波幅,艮为磁球物质(戊),坤为驻波力场(己)。其中甲电与戊磁、辛运动(动能)与乙振动(势能)互为镜像。而后。天八卦反映能态所对应的物质状态(地支,如动量),河图就是物质四象的分野工具: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四象为八卦构成之物质基础,与五行物质四象未辰丑戌一一对应。后世把四象附为金木水火,实非五行本义之所在。故八卦是自然物理量的分类(经),而阴阳五行归纳各物理量间的数理关系(纬)。五行合化可直译为物理方程,概括宇宙的根本运行规则。一个自然平衡、自我修复的系统,必然八卦齐备、五行运化——如同人体(洛书全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