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夫妻关系,佛法如何化解老公出轨

学佛后要如何把握夫妻感情

学佛人不可让身旁的人生烦恼。固然我们有心要提升生活素质,但是也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假以时日,潜移默化。

信佛教也可以结婚吗?

1:员是不允许信佛教的。2:信佛可不可以结婚,要看你信佛的程度。信佛也轻信分和深信,因此不同的修行程度,守不同的戒律,如果你放不下家中的俗物,在家修行,首先你要寺院里去受三皈依,领五戒。这个五戒是基本戒,你不能违反,如果违反了,你不守五戒,就是不信佛的表现。这个五戒的内容,大家都明白,是“杀,盗,淫,妄,酒”。这个“淫”戒,在出家人和在家人看来,内容是不同的,出家人要守“淫邪戒”。别说不能结婚,就是正眼看女的,心理想女的,都不行,都犯戒。而在家人,守的是“邪淫”戒,这个“邪淫”,指的是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和不恰当的男女关系,就是说,你不能和你妻子以外的女人淫乱,或者在不恰当的场合和时间和你的妻子淫乱,这都是犯戒的。所以说,在家修行的人,是可以结婚的。而出家人不能结婚。3:关于结婚能不能成佛的问题,关于结婚的人死后的果报问题。我可以回答你,结婚的人是不能成佛的,因为你要知道,结婚,这个淫行,是人的根本罪,它是轮回的根源,你如果结婚,犯这个淫行,你就会轮回,世界上婚姻不断,淫不能断,轮回就不能断。所以说,带婚姻的修行,只是浅修行,只是表面的修行,不彻底的修行。那佛祖为什么又允许在家人结婚呢?因为世人对佛法正法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说,众生本迷,真正要开悟不是马上就能开悟的,允许在家人结婚修行,是辅助他们建立对佛法的正信,逐渐引导他们离开婚姻,从而离开轮回。

已经断欲的念佛人怎么维持夫妻关系

已经断欲的念佛人通过灵魂交流维持夫妻关系。学佛更应该珍惜夫妻之间的因缘,在一起就好好关心照顾对方,要对爱人有慈悲之心,佛弟子发愿度化众生,当先从自己身边的亲人开始。念佛人都是在明了心位就往生了的,也就是说,是在其意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情况下随佛而去的,这是最大的善终。

出家人为什么不能结婚?

出家人为什么不能结婚?一、戒律要求 出家人有一个戒律就是不结婚,很多人对此不是很理解。认为结婚与否与出家不出家有什么联系那。另外,性也是人之常情,禁欲应该是很残酷的一件事情。 其实不允许出家人结婚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一、世务纷争,本身与佛学道理就是相违背的。这里简单讲解,佛学讲六道轮回,世务纷争就是使人六道轮回无法出离的原因。 其二、色情,更多的是感情的瓜葛。而感情色彩,是脱离六道轮回的最大的阻碍。所以要远离。 其三、对于家庭财产的执着,与家庭成员的执着,同样是六道轮回的原因。也就是内心中无法放下,总是有这些方面的挂碍。同样无法出离六道轮回。 其四、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无法去做无私的奉献。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为人们讲解的道理,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大家都要按照去做的。是一种人生的具体行动。也就是无私奉献的行为。有一句话叫做“即为人师,世为人范”也就是说既然给大家讲道理,自己首先要做的到。所以菩萨有句名言“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是自己如果做得无私奉献,就一定会侵犯到家庭的利益,侵犯到妻子、孩子的利益。自己虽然做的是好事,但是由于自己的家庭成员,不是修行人,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一定会不理解。所以,出家人慈悲为怀,为了不侵害每个人的利益,只有不结婚才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从根源上说,和尚不结婚是佛教基本教义的体现。佛教的教义总的来说有四个方面,即苦谛(说世间的苦)、集谛(说苦的原因)、灭谛(说苦的消灭)和道谛(说灭的方法),这四点统称为“四谛”。而所谓的苦,就是人在没有悟道之前,执着于六道轮回之间(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再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六道之间升降无穷)。因此佛教徒所追求的解脱就是要摆脱这六道轮回的命运,达到无爱无嗔的涅盘境界。如果结婚就是执着于六道中的人道,就等于甘愿沉沦于六道之苦,与佛教苦集灭道的基本教义相违背。 二、宁心(1)他们以为凡是学佛的都不能结婚,此实不知佛教徒有四众弟子的类别:①出家的二众,②在家的二众。出家二众是僧尼,是须绝对遵守佛教的戒条而不可结婚的,但在家二众的善男子或善女人,夫妇的正常结合,佛教是许可的,并不加以禁止;如果说是禁止的话,那不过是禁止他们,除了正常的夫妇关系外,不得再去做非礼的事而已。在家佛弟子,既然可以公开结婚,岂不与普通不学佛的人一样,可以生男育女吗?这样说来,所谓学佛不结婚可以灭种的问题,应该是就不成为问题了。 (2)他们又说:“佛教常说,出家无家室之累,出家是清净无染,出家比在家好。果如是,谁不愿学好呢?人人都愿意学好,人人都不要结婚,人人都想去出家,假使真的这样,岂不是又要灭种了吗?”这忧虑的产生,是在“假使”两个字上,而不在佛教教理的本身上;因为你所说的,人人都去出家,这不过是“假使”而已。要知“假使”只是“假使”,而不是事实,因为事实上,没有看见人人都去出家;可见“假使”和“事实”,是不相符合的。例如说“假使”你是土匪,当然就要捉去坐牢,而事实上你并不是土匪,怎可把你捉去坐牢呢?所以用“假使”两个字而加一罪名在佛教身上,这实在是有欠公允的。 (3)一般的人们见到出家的僧尼不结婚,于是就把眼睛专注在僧尼身上,觉得僧尼不结婚,是很奇怪的!于是就忘记了除僧尼之外,社会上还有千千万万的男女,都是不结婚的。这不是我的乱说,而是一个社会事实。你如不信,请去调查一下就知。千千万万不结婚的男女都不会灭种,而万中数不到一个的极少数的僧尼,说他们会灭种,这岂是公平之论?如果说者午夜扪心想一想,恐怕自己也会觉得不平吧?一笑。 (4)一个国家,当然都希望他的种族繁荣的,如果觉得不结婚是要不得,会灭种的话,国家为什么不禁止人民出家呢?虽许可出家而仍不逼迫他们去结婚呢?国家既不禁止人民出家,可见少数僧尼不结婚,是不会影响种族的生存的。再说,不但佛教的僧尼不结婚,即天主教的主教神父和修道女也是不结婚的,为什么不听说他们是灭种的呢?况且佛教传到中国来,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这长时期间,都有僧尼住持佛教的,没有看见中国的人种灭了;而现在的锡兰、缅甸、暹罗、安南等,都是佛教国,都有僧尼,也没有看见他们灭种。所以说僧尼不结婚就会灭种的话,实在是杞人忧天,大可不必的。 (5)请诸位再想一想,现在的世界上,有那个国家,在他的法律上,曾规定了要把全国的男女,一对一对的,一个都不漏的,替他们配合起来?事实上既不能做到这一步,只好让人民各自的自由结婚。不然,勉强的要大家结合起来,等到有了子女的时候,里岂不要负担他们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诸位认为对不对? (6)我再来讲个笑话:不结婚就没有子女,这是必然的;但结了婚,并不一定就有子女。不信,请看结婚多年的,并且还有三妻四妾的,仍是不生子女,这你又有什么办法呢?难道可以用法律去处罚他们吗?你为什么不替国家生男育女?要知他或她实在也没有办法呀!结婚不能保证必生子女,那就只好听其生育自由吧,勉强不来的。 (7)佛教的僧尼出家,不是国家、家庭,以及谁人逼迫他们出家,完全是各人自己的意志如此的。佛徒的志愿出家,和普通社会上一般男女持独身主义者一样,完全是自己欢喜的,丝毫没有逼迫性在内。既是自己愿意不结婚,愿意遵守出家的戒条,理当尊重他们的意志。假使要他们结婚,那他们又何必出家?因为在家是一样可以信佛学佛。明白了这个意思,那一切疑团自然都可解决了。 (8)一般俗人的脑筋中,以为子女越多越好;其实现在各国,尤其是英国,都在提倡节育,这也是事实,谁人都知道的。不然的话,人口过多,生产不够,如过去的日本和英国,以及现在的苏俄,要侵略人家的地方,虽然说是为经济,然而究竟是为人口。试问这样一年一年的增加人口,不开拓殖民地,生活怎样可以够支配呢?因此僧尼不结婚,不但不会影响国家,并且可以藉此调剂生活,这也是事实。以上种种的说法,都是依照世间情理上来说的,知道一点僧尼不结婚的原因,如果要再进一步说法,那就要说到僧尼本身上的事情。 (9)僧尼的意志是要洁净的。试想想:一结了婚,男女的房事,一般人都以为是很普通的事,但在意志爱洁净的人看来,那种污秽龌龊,实在无法形容的,这是谁人都知道的。谁愿意去做这肮脏的事?尤其是婴孩的屎尿,那更是无法去嗅闻。 (10)僧尼的意志是爱寂静的。试看世俗人家,生下了子女,那种哭哭啼啼、吵吵闹闹、打打叫叫的情形,虽说一般不觉得怎样,但在爱静的人看来,实在是受不了的。不但爱静的人如此,其实儿女多了的人家,有时父母也会发出怨声的,不过没有法子罢了!一个意志爱静的人,怎肯随便结婚自找麻烦? (11)僧尼的生活是很简单的,如果一结婚,就由不得你自己做主了;什么装饰品、化装品、娱乐费、车马费、交际费,一概都需要了;等到生下孩子,又要养育费,大一点又要教育费,再大一点又要男婚女配的婚嫁费,一家人这样多,难免不病,又要医药费。所以世间的人,除了稍富裕者外,大多数的人家,都是弄得叫苦连天无法自拔的。 (12)僧尼的内心,是要戒除贪念的。人家想做官,而僧尼就绝无其念;人家想发财,而僧尼就无财可发;人家可穿各式各样华丽的服装,而僧尼就不可以;人家可以大嚼其酒肉,而僧尼就不可以。住的是不要屋租的寺院,嚼的是菁菜根,穿的是坏色衣。试问你一结了婚,无论如何,你也过不来僧尼的这种淡泊生活。 (13)僧尼有僧尼应守的规则。例如学校有学校的校规,你不去这个学校里读书,他当然不问你;你如要进这学校里读书,你只好乖乖的遵守校规,你不能够问他为什么。他可以答你:“我们的校规就是这样,谁叫你进来读书?那有不守校规的学生?”军队也是一样,军队有军纪。例如弟兄们不能带家眷,你不能说:“为什么你们官长可以带家眷,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呢? ”这是没有理由说的,只好照他的军纪去做罢了。明白了这个道理,不饮酒、不吸烟、不食肉、不看戏、不、不结婚,这都是我们僧尼和普通一般人不同的地方,是佛教为佛徒所特制的教规。你只可以好好的照它那样去守,不由你问它是什么理由。

学佛后如何维持夫妻感情

除了要夫妻和敬之外,更多的是要面对生活懂得生活于学佛之间的同异。而对自己对人生有更多的进步。

幸福咨询:学佛人的家庭婚姻不和的原因及化解方法……

在末法时代,有很多夫妻之间闹矛盾,他们因为各种业力牵引和习气原因,导致互相争吵打骂。看到很多夫妻因为利益的事情分道扬镳,从枕边人变成了仇人,见面互相恨不得要对方死。很多人都纠缠在爱恨的感情上面。尤其是在结婚后,夫妻俩之间感情冷淡,天天为了孩子、公婆、钱财利益等事情隔几天就吵一次架,不顾别人感受,对自己另一半呼来喝去,把所有的气都发在对方身上。尤其是一些女子喜欢生气,喜欢抱怨自己另一半,要求特别高,总是把自己丈夫和别人丈夫做比较,觉得别人丈夫哪里都好,一比较自己丈夫的缺点哪里都差,就和自己丈夫争吵。这些人身边的冤亲债主比较多,冤亲债主在旁边不停地挑拨离间,巴不得这个家庭闹得不可开交,这对夫妻受到冤亲债主的影响火上浇油,吵个不停。他们总是把握不好自己脾气,脾气一点就着,总是嫌弃自己另一半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总是说非常丧气的话,让人听了很不舒服,很多人的婚姻家庭都是这样。修行人家庭里,一个人修行而伴侣不修行,喝酒抽烟大鱼大肉地吃。而学佛的人会吃素,这样就产生矛盾,夫妻俩由于这些事情达不成统一,就会闹不愉快。尤其是两个人经常因为理念、三观不同,在处理问题尤其是对待教育小孩的问题上出现很大矛盾,学佛的一方引导孩子学佛,另一方就障碍不让孩子学佛导致出现矛盾。人们的智慧总是会受习气影响,按照自己想法做事情。夫妻俩会因为吃肉还是吃素,关于小孩怎么带等等问题发生争吵。 两个人组合成家庭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业力纠缠或者两个人的冤亲债主纠缠,还有两个家庭的冤亲债主祖先和业力在那里(所以要多回向给自己和爱人、其他家庭成员的冤亲债主、历代祖先宗亲离苦得乐)。 此外还要面对另一方和自己这一方两个家庭很多的事情,有些家庭里婆婆经常喜欢挑媳妇的刺,媳妇抱怨婆婆这么小气或者不近人情,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婆媳关系处理得不好,关系紧张,这其实也是业力牵引。 处理不好家庭关系对修行影响非常大 家庭不和睦对于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是有影响的。现在看到很多人本来修行还很精进,但是有了家庭后就放弃了修行,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就放弃懈怠了或者没法坚持下去。因为家庭各种阻碍、冤亲债主的阻碍,公婆家里的冤亲债主、祖先的阻碍或者丈夫的阻碍,压迫自己无法修行。很多业力业障,加上自己心情不平静、烦躁,不懂得如何把修行融入到世俗的事情上。导致心里很容易被干扰,感到很难受,整个人都被束缚住了,不安宁,修行不下去。 很多人每天都有世俗的事情要做,比如带小孩或者给丈夫做饭,很少有时间修行。而且这些人大部分是单方面的修行学佛,其他家里人都不修行,自己一个人修行或者想要出去放生布施等,会有来自家里的阻碍,说不要去做是骗人的,去个都被人说,受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很难受,这是我们修行人的障碍。 也有人迫于家里人压力找了修行人结婚了,却贪于世俗的乐趣,贪于夫妻之间的爱欲,执着在爱欲里。比如自己和丈夫的关系,丈夫去做什么事情她总是要管着,看他的聊天记录、电话记录等,管得很严,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关注丈夫做什么事情。很多家庭主妇都这样,包括修行不好的人也会去看丈夫的聊天记录,如果多了就疑神疑鬼觉得自己丈夫怎样了,心里没有着落感。这些人在婚姻当中处于弱势一方,总是看别人脸色、看丈夫公婆的脸色去做事,别人说你不能做这个就不做了。在婚姻当中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丈夫说让她做什么就做什么。 也有很多丈夫因为业力牵引出轨找了别的女子,妻子看不开看不透因果关系,控制不好自己情绪,对这种事很伤心很难过,把自己弄得很可怜。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很难受的境遇?一方面是自己业力习气牵引,另一方面也是自己愚痴、没有智慧,看到了没办法接受。 末法时代诱惑太大了,外界的各种诱惑,比如说稍稍有点能力做个小官,就会有人来巴结,给自己送红包请吃饭,给自己介绍女孩子。即便自己不想掺和这些事清,周围也有人给你牵线搭桥。别人巴结你、奉承你,他们觉得这是正常现象,诱惑太多。人们管不住自己心、管不住自己眼睛,一失足成千古恨,尤其是男子可能不小心就会背叛了自己妻子。 如何减少不良诱惑,切断恶缘 这种事情如何要防止出现呢?首先要每天念咒修行消除自己业力(例如除三毒习气陀罗尼,大随求),各种各样的诱惑或者出现的事情都是有因缘显现、有迹可寻。有缘分的,都是和自己前世业力纠缠的人,你一看到她觉得她很漂亮,你很喜欢她就想和她在一起,这样就背叛了自己妻子。现在的人习气比较差、心性不好,一旦别人撺掇你要怎样怎样,身边的冤亲债主不停地在身边撺掇你,还有很多鬼众在身边影响思维,自己定力不够,如果福报少就会做出背叛家庭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提升自己心性,不要被外界物欲横流的事情诱惑住了,要从根本上切断业力的呈现。 怎样从根本上切断?自己首先心性要清净,然后多修行持咒切断自己恶缘。婚姻期间夫妻俩相处一定要相亲相爱,既然成为了伴侣就要有伴侣的样子,作为什么角色就要把这个角色扮演好。 做丈夫的要做好丈夫的义务,丈夫赚钱养家,至少能够养活妻子,妻子要维护好家庭,女子在家里至少要把卫生做好。丈夫在外面工作,自己在家里要做好饭,这是最传统的相处关系,男主外女主内,古代都是这样的,男子在外面奔波劳累挣钱养家,女子在家里做家务,给在外的丈夫创造美好的家庭环境。各自做好自己义务,互相体谅照顾对方,不要轻易吵架甚至是打架,不要争吵时脾气上来了就说话口不遮掩。 通过婚姻修行,促进家庭和谐 其实婚姻也是修行,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时时微笑,说话要好听,不要说刻薄的话、不好听的话,要爱语别人,这是佛弟子基本的修养。嘴巴不能说别人坏话,背地里不能说别人坏话,不要嘴巴刻薄或恶语相向。 对待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语言多夸夸他们,多说好话。对自己丈夫也多夸夸他,言语好听,丈夫也不能说伤害妻子的话。夫妻之间相互包容,这样就能够创造安稳、让人舒心的家庭环境。既有利于自己健康,也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利益自己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如果夫妻双方都修佛是最好的方式;学佛的夫妻俩也要互相包容,在佛法上如果能够志趣相投、能够达成意见就非常好。夫妻俩能够一起吃素,空闲时一起学佛,一起去外面放生、布施等,这种事情可以一起做。 有什么难以抉择的事情两个人可以互相商量,因为自己智慧有限,一个人容易被骗,有人能够和自己共同钻研思考,出现不好的事情时,有两个人共同应对要好很多。当然两个人都要有智慧而不是愚痴的。要多修行提升自己智慧,这样才不容易被骗,不会被障碍。 因为在修行的路上越修行障碍越多。如果夫妻俩下定决心在修行的道路上不贪恋人间的享受,就要放下对彼此执着的贪爱,虽然夫妻俩之间有爱但是不能执着,有爱但是不住这个爱欲,心里能够放下,做事情时能互相安慰,出现问题能互相扶持对方。 假如两个人的信心坚定,在信佛学佛的道路上走下去,比较有智慧的修行,这样两个人一起修行也有很大好处。这样师兄们在修行时能够互相扶持对方,一方有困难另一方很快能够帮助对方、照顾对方。也不执着于夫妻之情。 修行时也要控制自己贪念,控制自己淫欲心,淫欲心障碍了很多修行人的进步,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不要刻意地压制,要顺其自然去做,这是对于修行精进的夫妻而言。夫妻俩彼此守望互助,这样是非常好的。 有些人一个人修行容易懈怠或者心里有点恐慌的情绪,也可以让另一个人来提醒自己,夫妻之间互相督促、鼓励对方,这种状态是比较好的。相互促进鼓励对方修行不要懈怠,鼓励对方精进地修持,要多求解脱,不要贪恋世间的一切。不要像世俗人一样没事找事,因为一点小事导致夫妻关系紧张。 修行人夫妻之间一定要学会互相包容、历事练心,在婚姻之中练心。夫妻之间总有不太融洽的时候,有矛盾时,夫妻俩吵架是有业力存在,这时候一定要知晓这种的情况的发生是业力的体现,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任由自己脾气发泄,事情解决之后就好了。很多时候越发泄会越想发泄,越嗔恨越想要嗔恨,因为你嗔恨时有很多众生过来,他们在你旁边火上浇油,让你越发嗔恨、火气降不下来。如果发现自己嗔恨了,要马上掐断这种心思和念头,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因为嗔恨导致的,千万不要让自己嗔恨,哪怕看对方不顺眼也要念咒化解,提升自己容忍的心量。 (建议:夫妻双方恶缘多的,可以多念解冤结真言、准提咒,在大回向后再回向给对方及其冤亲债主。对方冤亲债主收到功德也在间接影响他本人改变对你的态度。而且准提咒能令对方对你生欢喜心。准提经典记载:若人六亲不和。不相爱念。依法诵咒所向和合。闻名见身皆生欢喜。凡所求无不遂心) 在婚姻当中也是修行,另一半对自己违缘,你跨过了这个障碍,修行就更加进步。师兄们在婚姻和修行之间把握好度,要智慧地对待,不要因为修行了对待自己另一半显得比较冷漠或者冷落她。除非你不结婚,一旦结婚了就要尽好自己职责、责任。除非有特殊的缘分想要出家,一般不要因为修行去伤害对方的心,把自己完全割裂,不是这样的。真正的夫妻,双方之间要保持融洽和谐的关系,生活当中自己要多动脑筋,多用智慧,自己福报提升了夫妻之间相处呈现出的善缘就会更多一些。 转化为菩提法缘:一切目的是要度他 我们要把婚姻里普通的夫妻缘分转化为修行的菩提缘分,转化为法缘,这样不管对自己还是对于对方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把普通夫妻关系从物质上的交流上升到心灵上的契合,这样夫妻俩之间比较默契,但是也不去执着它。有些人沉迷于情爱里、邪淫里边走不出来,我们不要执着这种由贪念引发的情爱。 虽然在照顾另一半,但我们是为了度他的心态,因为自己和他有缘分,发出度一切众生的菩提心、大悲心。只要发出了度他的大悲心,生活中的习气毛病和出现的恶缘就会原谅他,有容人之量。发出真正的菩提心、大悲心就能够快速转恶缘为善缘,把平淡的夫妻关系转化为心灵上的契合,这种默契就是善缘,但是不要贪恋,时刻要发起菩提心、时刻发出解脱心。我们和对方的关系发展到极乐世界也没事,但是一定要有解脱心,这个很重要,不要有执着的贪念,把贪念贪爱转化为清净无染的利他之心,是慈悲心、大悲心转换。每天去修行,慢慢地转变自己心性。尤其是媳妇一定要恭敬孝顺,对待自己父母一定要恭敬孝顺,这样可以避免他们的矛盾,对待公婆也一定要孝敬孝顺。 做一个菩萨一样情商智商都满分的人另一点就是一定要勤劳,在修行方面勤劳、在世俗工作上也要勤劳,不要懒惰懈怠,这样是能形成习性的,习气不好改。懒惰的人在世俗当中难以获得成就,在出世间修行方面也不容易获得解脱,因为懒惰的人修行起来会慢很多,不容易出离娑婆世界,所以一定不要有懒惰的习气,虽然福报是我们的助缘,但也不能懒惰。我们虽然有福报,但是假如很懒惰也赚不到钱,不能养家不能孝顺自己父母、公婆。如果不孝顺自己父母、不孝顺自己公婆、不带孩子等,如果丧失了为人父、为人子、为人丈夫、为人妻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德行是有缺有亏的。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一定要勤劳,不管有没有福报,福报也是通过勤劳修来的,懒惰是没有很大福报的,更不用说修行解脱了。我们在世俗上要勤劳、在修行上也要精进,不管在世俗上还是出离上都要勤劳,这是世俗的心性。另一方面要有宽容、忍辱的心性,如果对他人斤斤计较,这样有很多众生来找麻烦。要宽容,斤斤计较、狭隘的性格不符合佛法的性格,大乘菩萨的性格是宽容,不计较自己利益,奉献自己一切,不计较自己一点点的利益个人得失。我们要学习大乘菩萨的精神,不再斤斤计较,不管是财富上还是做事情上,其实会形成一种习惯。如果我们不付出,在修行上也不会喜欢付出,如果在生活上为了一点钱抠门,在佛法上也不会付出,也不会去布施。从生活上一点一滴的修行培养自己性格习惯,当然在佛法中更容易培养自己布施的心性,培养菩萨的性格和精神。在婚姻当中要做一个宽容勤劳的人、做一个负责的人、做一个说好话、说别人喜欢听的话、赞扬别人的人,说刻薄的话很不好。要做世俗当中所说的情商智商都高的人,因为菩萨的情商都是满分的,他对众生非常非常好,众生喜欢听好话,菩萨就去赞扬他们、夸赞他们,菩萨都满众生的愿。我们要向菩萨学习,我们做什么善事菩萨都会赞叹。作为丈夫,妻子喜欢什么就给她买什么,但是也不能让她浪费;父母想要什么就满足他们的心愿,众生有什么心愿就满足他们。菩萨在为众生做事情时会体现很多细节,然后让众生在处理世俗的事情上跟着效仿。感恩您给我服务的机会。感恩您的布施!感谢您与我共享美好的生活品质,吉祥如意!感 恩 随 喜 打 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