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天干是什么意思怎样按次序排列

天干的由来

早在公元前2697年,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历法知识我们知道,月的划分是根据月亮的一次圆缺循环为标准,分为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十二个月,又加以闰月补其不足。所以天文上把黄道平面划分为十二宫,以日躔过宫划分十二个月。我国古代把黄道十二宫以地支命名,十二宫又与二十八宿相对应,即子宫有女、虚、危三宿;丑宫有斗、牛二宿;寅宫有尾、箕二宿;卯宫有氐、房、心三宿;辰宫有角、亢二宿;巳宫有翼、轸二宿;午宫有柳、星、张三宿;未宫有井、鬼二宿;申宫有觜、参二宿;酉宫有胃、昴、毕三宿;戌宫有奎、娄二宿;亥宫有室、壁二宿。所以,二十八宿的天文象意是我们干支学中地支取象的象意来源,十二地支中有藏有二十八天干,其意义应该也是来源于此。干支是用来计时的,我们可以把黄道十二宫平面想象成钟表的表盘,以地球为表盘中心,十二宫就是表盘的刻度指示,日月五星相当于七个指针,运行在黄道十二宫这个大表盘之上,形成一个巨大的时钟。其中,太阳就是“年”指针,太阳绕地球运行一周回到原点就是一年的时间;月亮就是“月”指针,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回到原点就是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前面讲过二十四节气是跟太阳过宫有直接联系,而和月球运转没有直接关系,所以造成了历法上月令和节气的时间差,因此我们干支学的月令是根据节气而定,即跟日躔过宫相一致。我们再看两个最慢的指针,即太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行星木星(岁星)和土星(镇星)交会的周期,需要20年,即一个运;如果两星要在同一个宫位上(比如子宫)交会的话,则需要经过60年,即一元。同理,日月五星重合在同一宫位的周期,则需要大致180年左右,即一个正元;如果把日月五星重合的位置再具体化,由夹角30度的一个宫位变为夹角12.8度的一个星宿的宿位,则需要大致540年才能重合一次,即一个大元。这个假设与实际天文学计算有出入,但如此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也更容易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因为十二宫即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是空间上的十二方位;钟表的表盘代表了宇宙的能量场,即相对静止的天地的气场;日月五星的运行搅动了原本相对静止的能量场,日月五星在十二宫的位置分布,就代表了当前时间内各星对各宫的影响力大小,即当前时间空间内天体能量的分布状态,其表达形式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上面我们假想的时钟只有年月指针,没有日时指针,这就需要我们把地球自转的因素加以考虑。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在地球自转过程中,日月五星对地球同一地点的影响时时在发生着变化,地球上同一地点相对于日月五星运转了一周;地球一天时间内公转角度向前行进约1度,也就是相对于日月五星的空间位置变化为1度,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因此,地球上同一地点的天体能量分布以每天1度的位置而产生变化,即产生了同一地点能量分布逐日逐时变化的结果,这就是日和时的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地支有十二,而天干只有十个,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刚才的钟表模型是建立在地心说之上,而实际上我们地球和其余五星都是在围绕太阳公转,由于轨道和运转速度的不同,造成了行星运行之间相对位置的靠近和远离,也就是天文观测中的“行星逆行”,逆行在西方占星学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传统占星师认为逆行使得行星发挥弱势的影响力。但在中国古代阴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五星相对于地球位置靠近和远离的这两种形式,把五星所代表的能量分为阴和阳,又根据五星影响地球的能量大小依次排序形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天干与地支相配,多出两个地支无天干相配,形成了旬空,也叫空亡。这是由于日月五星和地球都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搅动了原本相对静止的黄道十二宫的能量场,这就造成了地球周围能量分布的不均匀,这就相当于河流中的河水在石块下游,石块背后的地方形成的漩涡,这个漩涡的位置就是空亡。随着时间推移,日月五星位置发生了改变,漩涡的位置也随之发生改变,原来的漩涡消失,相邻的地方变成了漩涡,周而复始,循环一周,从而产生六十甲子的往复循环。

八字天干代表什么

问题一:八字中天干和地支有什么含义,各自代表什么? 你好,天干代表天,地支代表地,地支中藏干是人元,代表人,是天地人三式论命法则,八字以日干为太极论个人命运,日干代表自己,日支代表配偶,其它天干主外,代表外五行对应的人或事,如甲木代表头,地支主内,代表腹脏,如已火代表心脏,请采纳 问题二:八字里的天干是什么 八字里的天干是什么 八字是:癸亥年,乙丑月,丁巳日,丙午时。 年柱天干癸水,属阴。年支亥水。 月柱天干乙木,属阴。月支丑土。 日柱天干丁火,属阴。日支巳火。 时柱天干丙火,属阳。时支午火。 日主丁火,火命。是火多缺金。 是阴年阴月阴日阳时出生的。 问题三:八字天干是什么意思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问题四:生辰八字是什么意思 生辰八字或者说八字,其实是周易术语四柱的另一种说法。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别来表示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丙申月、辛丑日、壬寅时等。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称“测八字”。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体咎祸福。不过我们在这里要讲的不是如何“测八字”,而是如何算八字。 四柱八字排立 四柱以指一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柱排立是指找出一个人的生辰八字。主要分四步进行。 排年柱 年柱, 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干支来表示. 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 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 如某人阳历2000年2月4日22点17分生, 由于阴历2000年交立春是阳历2000年2月4日20点32分, 因此此人的年柱为2000年之庚辰,而非1999年之已卯. 排月柱 月柱, 即用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 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 而是以节令为准, 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 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一月 寅月 二月 卯月 三月 辰月 四月 巳月 从立春到惊蛰 从惊蛰到清明 从清明到立夏 从立夏到芒种 五月 午月 六月 未月 七月 申月 八月 酉月 从芒种到小暑 从小暑到立秋 从立秋到白露 从白露到寒露 九月 戌月 十月 亥月 十一月 子月 十二月 丑月 从寒露到立冬 从立冬到大雪 从大雪到小寒 从小寒到立春 节令含义: 正月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 天气将回暖, 万物将更新, 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 立春是公历的2月4日或5日. 二月惊蛰: 春雷开始轰鸣,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 过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 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 气温升高. 惊蛰是公历的3月6日或7日. 三月清明: 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 草木萌动, 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清明是公历的4月5日或6日. 四月立夏: 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 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 农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 立夏是公历的5月6日或7日. 五月芒种: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 在北方是割麦种稻的时候, 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 芒种是公历的6月6日或7日. 六月小暑: 这个节气表示已进入暑天, 炎热逼人, 小暑是公历的7月7日或8日. 七月立秋: 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 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 立秋是公历的8月8日或9日. 八月白露: 这个节气表示天气更凉, 空气中的水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 白露是公历的9月8日或9日. 九月寒露: 这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 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寒露是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 十月立冬: 这个节气表示清爽的秋天将过, 寒冷的冬天开始, 立冬是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 十一月大雪: 这个节气表示降雪来得较大, 大雪是公历的12月7日或8日. 十二月小寒: 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 会有霜冻, 小寒是公历的1月5日或6日. 以下是年上起月表. 月/年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 正月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二月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三月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四月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五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六月......>> 问题五:八字里的干透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透干”啊? 透干是八字恭中,干是单纯的,但地支有藏干的。如子中:“癸”, 午中“丁,已” 卯中乙,酉中辛。其它还有,不一一例举。如果八字当中地支所藏,在天干中有出现,那么这个天干,就是透出的,也叫透干。地支则作为天干的根。如:八字当中,天干有甲,地支中有寅,但寅中藏甲,丙,戊。那么甲就是透干了。 问题六:生辰八字所代表的天干地支五行是什么? 你的性别? 出生时所在的城市? 天干共有十个,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地支共有十二个,各地支的五行主要是说它的主气的五行,而地支中各藏一至三个天干,叫做支 *** 元。而中困玄学中以天干代表天,地支代表地,而人元代表人,是为天地人三元也。 如果按你报的时辰来起八字四柱,一定不是五行齐全,把藏干五行算进去也不是。不过要算清楚你出生时的真太阳时,才能确定你的出生时辰,所以才在一开始时问了你两个问题。 问题七:生辰八字具体是什么?有哪些内容? 您好; 八字,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别来表示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丙午月、辛丑日、壬寅时等,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所以四柱预测又称批八字、测八字、也叫四柱推命。依照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吉凶祸福。如果你搞明白了其中的奥秘,那么自己批八字也完全是可能的。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者顺序配合可以产生六十个单位,叫六十甲子。那生出生的年、月、日、时分别用天干、地支配合来表示,正好有八个字,因此叫生辰八字,又叫它是人的四柱。 具体介绍如下: 一、排年柱 年柱,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干支来表示。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如某人阳历2000年2月4日22点17分生,由于阴历2000年交立春是阳历2000年2月4日20点32分,因此此人的年柱为2000年之庚辰,而非1999年之已卯。 二、排月柱 月柱,即用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而是以节令为准,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阴历以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一月为寅月,以下依次为二月卯月、三月辰月、四月巳月、五月午月、六月未月、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九月戍月、十月亥月。但相者所说的十二月有所不同,是以二十四节气为标志的。 这样,只要知道了生日是阴历几月,就知道了生月的地支。 三、排日柱 日柱,即用农历的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干支记日每六十天一循环,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日干支需查找万年历。另外,日与日的分界线是以子时来划分的,即十一点前是上一日的亥时,过了十一点就是次日的子时.而不要认为午夜十二点是一天的分界点。 生日的天干地支的推算是非常复杂的。它是由古代相者定下了某一天的干支,然后依次推下来的。要知道生日的干支,只能查万年历,而且是阴阳历对照的万年历。如果不知道生日是阴历多少,都可以查万年历。 四、排时柱 时柱,用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时辰.一个时辰在农历记时中跨两个小时,故一天共十二个时辰。 子时:23点--凌晨1 丑时:1点--凌晨3 寅时:3点--凌晨5 卯时:5点--凌晨7 辰时:7点--上午9 巳时:9点--上午11 午时:11点--上午13 未时:13点--下午15 申时:15点--上午17 酉时:17点--下午19 戌时:19点--晚上21 亥时:21点--晚上23 生时的干支可以由生日的干支推出来。古时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正好现在的两个小时是一个时辰。深夜23点至凌晨1点是子时,1点至3点是丑时,3点至5点是寅时,11点至13点是午时,13点至15点是未时,15点至17点是申时,17点至19点是酉时,19点至21点是戍时,21点至23点是亥时。这些是生时的地支。生时的天干是由生日的天干推算出来的。 五、从生辰八字看五行是否缺 知道了生辰八字,就可以推断五行的情况了。总的来说,只要八字中五行均匀,都是好命。如果日主的天干太小或克它的太多,则不好,但如果日主太多,生它的又很多,盛极而衰,也不好。那么判断八字中五行缺什么、多了什么或是用什么克制,都需要仔细分析生辰八字里的五行......>> 问题八:四柱八字中的天干地支各代表什么属性? 干支阴阳及属性: 天干10个,地支12个。 甲乙同属木, 甲为阳, 乙为阴 丙丁同属火, 丙为阳, 丁为阴 戊己同属土, 戊为阳, 己为阴 庚辛同属金, 庚为阳, 辛为阴 壬癸同属水, 壬为阳, 癸为阴 亥子同属水, 子为阳, 亥为阴 寅卯同属木, 寅为阳, 卯为阴 巳午同属火, 午为阳, 巳为阴 申酉同属金, 申为阳, 酉为阴 戌未同属土, 子为阳, 未为阴 辰丑同属土, 辰为阳, 丑为阴 干支方位: 甲乙东方木 丙丁南方火 戊己中央土  庚辛西方金 壬癸北方水 亥子北方水 寅卯东方木 巳午南方火  申酉西方金 辰戌丑未四季土 问题九:八字大运主要是看天干还是看地支? 干和支都要看,理论上是十年一大运,前五年着重看干,干七分支三分。后五年着重看支,支七分干三分。干支都要看,比喻说:现在一个八字走木运好,走甲寅、乙卯就是最好的运,因为天干地支都是木,甲子、乙亥也是好运,因为天干是木,地支是水,水生木,木有强根,力量大!走甲申、乙酉运,天干虽是木,但地支是金,木被克,木力量不大!走甲戍、乙丑运,天干是木地支是土,木泄气,木力量也不大!再看大运的时候还要看天干有无合化,地支有无刑冲合化害! 问题十:生辰八字四柱中的时柱的天干怎么确定 生辰八字或者说八字,其实是周易术语四柱的另一种说法。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别来表示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丙申月、辛丑日、壬寅时等。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称“测八字”。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体咎祸福。不过我们在这里要讲的不是如何“测八字”,而是如何算八字。 排列四柱八字排立 四柱以指一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柱排立是指找出一个人的生辰八字。主要分四步进行。 排年柱 年柱, 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干支来表示. 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 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 如某人阳历2000年2月4日22点17分生, 由于阴历2000年交立春是阳历2000年2月4日20点32分, 因此此人的年柱为2000年之庚辰,而非1999年之已卯. 排月柱 月柱, 即用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 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 而是以节令为准, 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 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一月 寅月 二月 卯月 三月 辰月 四月 巳月 从立春到惊蛰 从惊蛰到清明 从清明到立夏 从立夏到芒种 五月 午月 六月 未月 七月 申月 八月 酉月 从芒种到小暑 从小暑到立秋 从立秋到白露 从白露到寒露 九月 戌月 十月 亥月 十一月 子月 十二月 丑月 从寒露到立冬 从立冬到大雪 从大雪到小寒 从小寒到立春 节令含义正月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 天气将回暖, 万物将更新, 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 立春是公历的2月4日或5日. 二月惊蛰: 春雷开始轰鸣,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 过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 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 气温升高. 惊蛰是公历的3月6日或7日. 三月清明: 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 草木萌动, 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清明是公历的4月5日或6日. 四月立夏: 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 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 农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 立夏是公历的5月6日或7日. 五月芒种: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 在北方是割麦种稻的时候, 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 芒种是公历的6月6日或7日. 六月小暑: 这个节气表示已进入暑天, 炎热逼人, 小暑是公历的7月7日或8日. 七月立秋: 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 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 立秋是公历的8月8日或9日. 八月白露: 这个节气表示天气更凉, 空气中的水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 白露是公历的9月8日或9日. 九月寒露: 这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 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寒露是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 十月立冬: 这个节气表示清爽的秋天将过, 寒冷的冬天开始, 立冬是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 十一月大雪: 这个节气表示降雪来得较大, 大雪是公历的12月7日或8日. 十二月小寒: 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 会有霜冻, 小寒是公历的1月5日或6日. 年上起月表月/年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正月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二月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三月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四月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五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六月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七月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八月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九月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十月 乙......>>

怎么查看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天干代表什么意思

天干,读音:[tiān gān]解释:用于表现次序的符号,常和地支连用,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传说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根据考古学,在中华民族文明的早期产生的萨满教(这里说的萨满教不是清代的萨满教)和其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原来从事祭祀活动的贵族联合起来逐渐演变成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道中都有所应用,并且因为在运用中有许多可以预知的方面,被认为天干具有神奇的地方。这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个谜。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唐代之后天干地支组成的纪年主要用于算命或者。

十天干是怎么定的啊?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天干含义

甲是拆的意思, 指万物剖符而出.

乙是轧的意思, 指万物出生, 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 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 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 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 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 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 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 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 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 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 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 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天干喻人含义

甲木属阳, 一般指森林大树, 性质强壮. 甲木有恻隐之心, 具上进心, 好华美的事物而有风雅的性格, 进退有情有义, 处事负责, 但缺乏应变能力, 又因常烦恼故做事多老苦.

乙木属阴, 指小树花草之类, 性质柔软. 乙木富同情心, 性情和蔼, 外表谦虚, 但内心占有欲强, 虽有才能, 但常烦心.

丙火属阳, 指太阳, 炎炎炳照之意. 丙火为火之兄, 含有朝气蓬勃, 热情开朗之意. 还含有适合各种社交活动, 但也易被误解为好大喜功.

丁火属阴, 指灯火, 炉火等, 火势不稳定, 得时有力, 失时无力. 丁火为火之妹, 具有外静内进, 思想缜密的性格. 但是多疑与心机是其缺点.

戊土属阳, 指大地的土, 广厚茂盛, 又指堤坝之土, 可有力地防止河川泛滥.戊土诚实, 厚重, 性情笃实沉稳, 为人憨直.

己土属阴, 指田园之土, 不如戊土广厚但易栽植. 己土重视内涵, 多才多艺,行事依循规矩, 但度量欠广, 易生疑心.

庚金属阳, 指铁, 刀剑, 矿石等, 性质坚硬. 庚金精神粗犷豪爽, 意气轻燥,性情刚烈而重义气, 个性好胜, 具有破坏性, 人缘佳, 容易相处.

辛金属阴, 指珠玉, 宝石, 砂金. 辛金性较阴沉, 温润秀气, 重感情, 虚荣心强而爱好面子, 有强烈的自尊心. 但缺乏坚强的意志.

壬水属阳, 指大海之水. 壬水为水之兄, 含有清浊并容, 宽宏大度之意, 能潜伏和包容, 富于勇气. 但也有依赖性强, 凡事漫不经心之意.

癸水属阴, 指雨露之水, 也有闭藏和内在萌生之意. 癸水为水之妹, 其人平静, 柔和, 内向, 勤勉力行, 然而每爱好猜臆, 注重原则, 不务实际, 故内心常蓄不平, 并时有破坏性, 并且有重情调, 喜钻牛角尖的倾向.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是谁根据什么发明的?

中国的传统《易经》文化,博大精深,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离不开12天干和地支的循环搭配。

这些天干和地支是怎么来的?

宋朝易学大师徐子平,编写的古籍《渊海子平》一书中谈到,这与上古时期的圣贤智慧有关。

“盖闻天地未判,其名混沌,乾坤未分,是名胚腪,日月星辰未生,阴阳寒暑未分也。在上则无雨露,无风去,无霜雪,无雷霆,不过杳合而冥冥。在下则无草木、无山川,无禽兽,无人民,不过昧昧而昏作。是时一气盘中结,于是太易生水,太初生火,太始生木,太素生金,太极生土。”

上述文言中谈到,在此天地混沌如胚胎状的生命一样,自然万物一切还处于蒙昧状态。太易指的是一片虚无阶段,先天生出了五行水,故水数为“1";太初指的有气无体阶段,先天生出了五行火,故火数为“2”;太始指的是有形无质阶段,先天生出了五行“木”,故木数为“3”;太素指的是有质无体阶段,先天生出了五行金,故金数为“4”;太极指的是形体兼具阶段,先天生出了五行“土”,故土数为“5”。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分出阴阳二气,阳气轻清上天,阴气重浊为地。阴阳相承,是生“两仪”,化成天地万物,随后圣贤愚昧两分,遂有君臣父子之分,礼乐衣冠之制。

一、天干地支系轩辕黄帝命史官大挠氏制定的

上古时期,自从圣贤出现后,人们从和睦安宁、无忧无虑、平等自在的原始生活,进化到了尊卑、贫富有别的时代,也开始为了名利而争斗不断。

轩辕黄帝为了解苍生之苦,与蚩尤大战涿鹿,即使流血百里,也不能取胜。于是黄帝向上天斋戒筑坛祭祀,方丘礼地。于是上天降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天干,同时降下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地支。

黄帝受天地感兴启发,将天干布象于天形,将地支布象于地形。因此,天干,又称为“天”的形态,地支又称为“地”的形态。天干地支融合一在起,用来治理天下。

当时,担任史官的大挠氏,将干支组合搭配,确定了干支的阴阳和五行。

那么,古人为何将10天干以“甲”为首,12地支又以“子”开头呢?每个干支各代表了什么,所包含有哪些寓意?今天,“源易缘”就总结传统文化知识来谈谈这些话题。

二、天干排列大有讲究

10个天干中,每一个天干,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古籍《群书考异》中称,甲者,坼也,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万物初生曲孽而严未伸也。

什么意思呢?《易经》中说,“甲”、“乙”五行属木,有万物撕裂外壳萌芽而出之意,各种草木开始生长,但枝蔓弯曲还没有伸展。

“丙言万物炳然著见,丁言万物壮实之形。”《易经》中丙丁二干的五行属火,丙丁指的是万物蓬勃发展、壮实的阶段,犹如人已成年。

戊和己的五行属土,土主稼墙 。古书称:“戊者,茂也,万物开始茂盛;己是纪,言物有形,万形各有自己的形状。”

天干中的庚和辛五行代表为金,指万物茂盛之时,就会受到萧杀和克制,也就是收割的阶段。

天干“壬”通“妊”,阴阳之交,万物怀妊至而萌也。“癸”代表着收藏,冬天的土壤已经平复,万物也可以被估量了。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参考文献:《易经》、《四库全书》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