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4个预言,诸葛亮的致命缺点是什么
诸葛亮的神秘四大预言
第一课:中下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这是诸葛亮的第一个预言,蜀国将为魏国所灭。诸葛亮很显然算到了自己无力回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国最终还是被魏国所灭,这八千女鬼合起来不就是个“魏”字?这个还不算什么,因为根据后主不成大器的情况就知道蜀国江山肯定保不住,诸葛亮实在是带不动啊!第四课中上十八男儿,起于太原;动则得解,日月丽天。诸葛亮的第二个预言,唐朝将为李姓王朝,武则天会当皇帝。李渊起兵太原,十八男儿就是李字,看不出来?十八就是木字,男儿不就是子嘛,合起来就是李啊!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十八人起兵,但跟随他一起起兵的谋臣将领把他几个儿子也算上才十六人,加上他自己才十七个人。是不是诸葛亮算错了?当然不是,李渊的女儿穿戎装,作战英勇,战功赫赫,不是男儿胜似男儿,所以说是十八男儿。日月丽天,看官们也能猜出来,日月当空就是曌啊,连武则天称帝都算出来了。不过唐朝国力强大,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才混个中上,看来诸葛亮的算法对后世国家要求的很高嘛!第六课上中惟天生水,顺天应人;刚中柔外,土乃生金。诸葛亮第三个预言,宋朝繁荣,北宋为金所灭。这个说的是宋朝,北宋国运不错,繁荣鼎盛,汴京繁华天下无,国运上乘没有问题,靖康之变,中原沦陷,南宋偏安一隅,中等国运尚且可以。赵匡胤定下不杀文臣言官的规矩,勤俭节约,休养生息,符合水的特点,通过不流血的陈桥兵变,应部下要求黄袍加身。后来北宋出现方腊、宋江起义,北宋镇压下去和辽国和谈后期基本没有打过战争,中属土,土生金指的是金国占领中原,宋被迫偏安这一情况。最近有人指出,所谓诸葛亮《马前课》是民国时候有人伪造的,怎么可能那么准确?接下来看下面这一卦,就会感叹此书的神奇之处。第十一课中下四门乍辟,突如其来;晨鸡一声,其道大衰。诸葛亮第四个预言,日本侵华,鸡年战败。四门乍辟,突如其来,很明显指的就是日军四路侵华(北从山海关到平津一路,东从海上进攻上海爆发淞沪会战,南侵广东,西边就是云南一线,松山、腾冲失陷于日寇之手。)日本动作迅速,很快占领我国大片国土,并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所以说突如其来。晨鸡一声,指的农历鸡年,正好是1945年,这一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印证其道大衰。
在曹魏的名将中,诸葛亮最怕的人是谁?为什么?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直都是智者的化身,足智多谋,几乎什么事都逃不过他的法眼,而他手中拿着的羽扇也是象征了他是智慧和光芒的智者形象。
但就是这么一位足智多谋的人,也会有他一生中最害怕的敌人,那么他到底怕谁呢?不妨听我给你们分析分析。
第一个就是曹真。
曹真这个人的性格直来直往,一上战场就势必会拼个你死我活,根本就不会给人说话的机会,而在诸葛亮北伐之时,与诸葛亮对战的就是曹真,诸葛亮根本就没有想到,还没有等他说话,曹真以一夫之勇就率兵打败了他的军队。
这可谓让他来说是十分苦逼的了,要说,他这个人打仗之前势必会先说一些话来劝说对方,瓦解一下对方的心理防线,这样的话他打起仗来就势在必得。
可是曹真却根本不给他反驳的机会,让他的才智无法在战场中发挥出来,以至于在他跟曹真对战的时候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
第二个张郃。
曹真死了之后,诸葛亮放下了心,终于死了一个对手,当时的他可是盼星星盼月亮,才盼到了曹真死了,又信心十足地前去北伐。
没想到却又遇到了张郃,要说这张郃打起仗来也是跟曹真有过之不及之处,简直就是一个性子里刻出来的,打起仗来也是不由分说。
而诸葛亮那个时候带的兵种大多都是老弱病残,根本就不经不起张郃这样的打法,所以每次都会被张郃打退,这也让诸葛亮那时候对他心有余悸。
后来诸葛亮冷静思考,决定以计谋来将张郃击退,最终章和被乱箭射死,其实要不是诸葛亮冷静了下来,恐怕他们的蜀汉就不保了。
第三个司马懿。
原本以为张郃死了之后的诸葛亮心里松了口气,再次前去北伐,可这次遇到的对手却是司马懿,也不知道司马懿当时是怎么想的,一直关着城门不肯迎战。
诸葛亮刚开始还以为他是缩头乌龟,对这次的战争更加自信。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所带的粮草已经亏空,要是再等下去,恐怕他们都得饿死,无奈他选择了返回,可是就在他返回的途中,司马懿的人突然冲了出来。
...
要知道那个时候他身边的其他人都因为饥饿已经支撑不住,无法打仗,他也只能落荒而逃,但万幸的是司马懿并没有对他们穷追不舍。
直到后来,他多次北伐,司马懿总会利用时间来消耗他的粮草,这可让诸葛亮头疼不已,甚至将司马懿认作了自己的死对头。
后来,司马懿也发现了诸葛亮只是有才智而已,根本不会用计,就一次次的跟诸葛亮耗时间,最终诸葛亮撑不住了,每次只能无功而返。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也知道了,不管是谁,总会有弱点和自己所怕的人,要是被人抓住了弱点,他也会因为无计可施,而一次次的失败。
诸葛亮的三大预言
诸葛亮的三大预言 诸葛亮2030年预言,诸葛亮的能力非常强,很多人都知道诸葛亮很有智慧,有勇有谋,但是也称得上是一位预言家,在他生前曾留下过一些预言,那么一起来看看诸葛亮的三大预言 诸葛亮的三大预言1 诸葛亮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个料事如神的人物,不管是草船借箭,还是火烧赤壁,这些都体现了他的神机妙算。但其实,这只是小说中的诸葛亮,是经过罗贯中美化的,历史上的诸葛亮的确也很厉害,但是绝对没有这么能掐会算。事实上,诸葛亮一生中做过的预言并不多,不过他的这个三个预言都实现了。 第一个预言:儿子不成材 诸葛亮给东吴的诸葛瑾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诸葛亮表示诸葛瞻太过早熟,不成大器,而这句预言也得到了验证,诸葛瞻虽然十分的聪明,但是很容易骄纵,即使诸葛亮曾经提醒诸葛瞻要修身养性,但是诸葛瞻都没有听,结果导致轻信敌人中了埋伏,然后以身殉国。 第二个预言:预测出了自己同伴的未来 根据《三国志》的资料里所记录的,诸葛亮和孟建等三个人一起出去游山玩水,诸葛亮说,我可以推测出来你们以后可以做多大的官,果不其然,他们三人的官职和诸葛亮推测的一样,一个成了御史中丞,另一个做到了校尉而最后一个成了凉州刺史。而诸葛亮也在蜀国当上了丞相。 第三个预言: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 万岁过此,在讨饭暗中,七擒孟获之后,诸葛为了纪念自己的`功劳,立下一座纪念碑,并且写道,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他的部下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等过去了372年之后,诸葛的预言便实现了,隋朝大将史万岁进攻南州,经过一座石碑的时候,上面有篆文,经过解析正是这座纪念碑,万岁过此,这一次史万岁可吓出一身冷汗啊。 看了诸葛亮这样逆天的谋略和预言,想到他做出的每一条策略都算无遗策,和蜀汉两位君王的关系也非常好,堪称君臣关系的楷模,难怪诸葛亮会成为完美的化身!只可惜的是刘禅无能,尽管得到他的辅佐都不能成事,也是悲剧了。 诸葛亮的三大预言2 诸葛亮的能力非常强,年纪轻轻就把自己老师司马徽的知识全部学会,司马徽特意授予他"卧龙"头衔,帮他到处宣传。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帮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并制定、实施计划。先结盟东吴再助力周瑜打赢赤壁之战,战后还让刘备快人一步拿下荆州地区,变成最大受益者。有了荆州地区后策划、实施吞并益州,整合荆州、益州资源助力刘备打赢汉中之战。出世十余年时间就帮刘备从一个落魄的诸侯变成三分天下的开国君主。 而诸葛亮的能力不仅于此,他曾经还做了三个预言,后来证明这些预言一个比一个准 预言好友的前程 诸葛亮没有辅佐刘备之前曾经在卧龙岗隐居了一段时间,主要观察天下大势、指点老百姓务农、经商等等。他的同窗、朋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经常来找他聊天,几人一起探讨天下局势。有一天说道各自的理想和前程,诸葛亮想了一下说道:"二位的能力确实有,但因为出身和局势的变化,这辈子可能只做到一郡太守的职务"。徐庶和崔州平表示惊讶,但才华横溢的他们认为诸葛亮只是打趣,并没有当真。 后来徐庶先成为了刘备的军师,曾经从不可能的角度攻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并击退曹仁,让刘备真正意义见识到了一个顶级军师的能力。后来曹操拿徐庶目前的性命做要挟,以孝为先的徐庶只能投奔曹营救母,但没有为曹操效力,只是成为了曹冲的老师。后来曹冲夭折,心灰意冷的徐庶游历北方,在并州地区发现边境老百姓过于苦难,于是向当时已经成为皇帝的曹丕求官,曹丕任徐庶为上党太守,徐庶在这个位置离世,完全符合诸葛亮的预测。 刘备拜访水镜先生,没有请到卧龙凤雏,却请到了另一位军师 曹操南征时刘琮带着荆州全境投降曹操,崔州平因为士族出身,迫于形势投降曹操。曹操为了更好地统治荆州,特意把很多士族迁到北方,崔家因此被迁到青州地区。因为能力,崔州平很快做到了别驾这一职务。但随着曹操赤壁之战的战败,崔州平因为和诸葛亮"有关系"被曹操忌惮、冷落。曹丕上位后提拔崔州平为琅琊太守,但崔州平上任没几年就因病离世。 预言诸葛瞻的结局 在诸葛瞻之前,诸葛亮实际上有一个继子名叫诸葛乔,这是因为当时诸葛亮没有子嗣,他的亲哥哥诸葛瑾特意过继给他的。后来诸葛乔在益州之战中离世,诸葛亮才生下诸葛瞻。 诸葛瞻从小表现得非常聪慧,再加上当时诸葛亮实际上已经是蜀汉的掌权者,可以说诸葛瞻在一片鲜花和掌声中长大。这也让诸葛亮担忧,特意写信给哥哥诸葛瑾,担心诸葛瞻未来遭遇挫折可能一蹶不振,甚至难得善终。 诸葛亮离世时诸葛瞻年仅十二岁,尽管诸葛亮生前交代过刘禅不要刻意关照诸葛一家,但刘禅还是把诸葛瞻接进皇宫里面培养,诸葛瞻成年后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有了诸葛亮的余晖、再加上刘禅的刻意栽培,诸葛瞻二十出头的年纪就进入朝中做官,二十七岁时就已经成为了军师将军,三十二岁又成为卫将军,蜀汉军队二把手。 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时,蜀汉大将军姜维在前线汉中御敌,后来又退守剑阁。诸葛瞻则攻戊成都,后来因战事需要迁到绵竹驻防。魏军久攻剑阁不下,大将邓艾亲率8000精兵走阴平小道进入益州腹地并在绵竹和诸葛瞻交战。邓艾的神兵天降打乱蜀军所有部署,诸葛瞻领兵御敌最终战死绵竹。战后钟会为了缓解蜀汉旧臣的怨气,特意为诸葛瞻立碑。 预言史万岁的行动 诸葛亮最后一个预言是在南征期间,第三次生擒孟获之后。按照之前的约定,这一次孟获将会返回南中带着精锐象兵出战蜀军,诸葛亮虽然不知道象兵是何物,但考虑到猛兽怕火的习性,特意命匠人制作了各类老虎、野狼模样的雕像,在里面填满火油,准备在战场上破敌。 当天深夜诸葛亮一如既往观测天象,突然间算出了什么事情,于是挑灯夜看地图,这一看就看了一整晚的时间。第二天诸葛亮精力充沛的布置任务,随后派大将向宠带着2000精兵埋伏在左侧山腰。 当孟获领着象兵来袭时诸葛亮命人将野兽模样的雕像点火推进象兵群中,大象果然被火焰吓退,诸葛亮趁机命人在后面放诸葛连弩压制,孟获领着南中部队顽强抵抗。当南中部队体力渐渐不支时诸葛亮突然命令向宠的伏兵杀出,慌乱间孟获不知道向宠有多少部队多少战力,只能请降。 再一次投降的孟获同样不服诸葛亮,扬言南中还有杀手锏,还想继续作战。包括向宠在内的很多蜀将建议诸葛亮杀了孟获,但诸葛亮还是放走孟获。诸葛亮知道孟获已经是强弩之末,南中之战也即将结束,然后命人雕刻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 当时,包括三国统一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直到三百年后隋朝大将史万岁奉皇帝杨坚的命令征讨南中,史万岁下令部队扎营时无意间发现这块石碑,当史万岁得胜而归后方才知道碑文的意思。 诸葛亮的三大预言3 第一个预言:好友的官职 诸葛亮早年丧父,由他叔诸葛玄把他抚养成人。后来,他的叔叔诸葛玄担任袁术的豫章太守,便带着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不知道什么原因,派朱皓担任豫章太守,不让诸葛玄去了,诸葛玄与荆州刘表关系好。 诸葛玄便依附刘表去了,诸葛玄去世以后。诸葛亮便耕种垄上,这个时候诸葛亮有三个好友:崔钧、孟建以及徐庶,这四个人都非常贤能。有一天,四个人一块游玩,诸葛亮突然对其他三个人说:“我能知道你们未来会做什么官职?” 《魏略》记载:“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大概会做到刺史、郡守差不多的位置,三个人听完觉得很意外,但是谁也没有在意。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事情真像诸葛亮说的那样,崔钧当了郡守校尉;徐庶当了御史中丞;孟建当了凉州的刺史将军;诸葛亮预言的正确。 第二个预言:儿子不成才 诸葛亮四十六岁才有儿子,可谓是老来得子。《三国志》这样记载诸葛瞻:“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意思是:诸葛瞻擅长书画,记忆力很高,蜀人因怀念诸葛亮,所以喜爱诸葛瞻的才思敏捷。 诸葛亮生前认为诸葛瞻不会成才,《三国志》记载:“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中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意思是: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兵武功,给他的哥哥诸葛瑾写信说:“诸葛瞻今已八岁,聪明可爱,我嫌他早熟,恐怕难成大器。” 最终,正如诸葛亮所说,诸葛瞻没有成器。他并没有像诸葛亮一样,成为蜀汉的顶梁柱。诸葛瞻战死于绵竹,这场战败他需要承担主要责任。要不是他轻敌,过度劳累的邓艾,又怎么能将其击败。 第三个预言: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 建兴三年春,诸葛亮率军南征,这年秋天,全部平定了叛乱。根据《隋书》记载: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刻下碑文“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对此下属都不了解诸葛亮的意思,属下认为要胜过诸葛,最起码要到万年之后。 诸葛亮笑着并没有回答,直到372年后这个预言才实现。原来隋朝武将史万岁征战沙场,战无不胜。行军路上偶然遇见这块石碑,上面写着“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才知道这个碑,不是诸葛亮炫耀自己。而是预言史万岁,会从这里经过,可见诸葛亮预言全部都灵验了。蜀汉时期的诸葛亮一生最害怕哪四个人?
提起诸葛亮,可谓是家喻户晓。诸葛亮一生为蜀国事业鞠躬尽瘁,可是有这么四个人,是诸葛亮最为害怕的。第一位、司马懿在三国后期,最有名的就是龙争虎斗之战,龙指的是卧龙,虎指的是冢虎。到三国建立时期,诸葛亮第四次、第五次北伐中原,均被司马懿给阻挡了下来。诸葛亮和司马懿征战一生,上方古之战是这场龙虎之战的拐点。从那以后,司马懿再也没有勇气面对诸葛亮。全面采取防守策略,生怕再来一回上交古之战。司马懿不愧是三国最为忍耐的人,连诸葛亮给他送女人衣服都坚守不出。智谋司马懿肯定比不上诸葛亮,可要论忍耐、脸皮厚、心黑诸葛亮则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五丈原诸葛亮原本可以灭了司马懿,怎奈天公不作美,一场大雨彻底浇灭了诸葛亮的北伐梦。在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争斗中,没有胜利者,司马懿屡战屡败,以失败换取时间和空间,硬是一个人熬死了整个三国的著名人物,堪称妖孽。第二位、曹真曹真本名秦真,后被曹操收为义子,改为曹真。曹真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勇武过人,参加过众多战役。后成为三国时期虎豹骑的统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当时诸葛亮三路兵马齐伐中原,无奈被曹真一一击破。诸葛亮大意失街亭,就是败于曹真之手。第二次北伐期间,诸葛亮筹备更为精密的北伐计划,最后还是被曹真击破。曹真能连败两次诸葛亮,不能不说是一名名将,以至于后人评价说曹真不死,便无司马。第三位、郭嘉可能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于郭嘉并不熟悉,但是如果稍微懂一点历史的都知道郭嘉的大名。以至于世人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可见郭嘉的厉害,郭嘉又被人称为鬼才。郭嘉在辅助曹操期间,可谓是算无遗策,料事如神,帮助曹操统一北方,为曹魏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郭嘉是曹操早期的最重要的谋士,也是曹操最喜爱的谋士。对于郭嘉所说的话,曹操是无一不听,以曹操的多疑性格,做到这一点很难,曹操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郭嘉带在身边,郭嘉曾被曹操直接任命为自己儿子的辅助人。可惜,郭嘉未能等到那个时间,三十六岁就病逝了。临死之前建议曹操除掉司马懿,曹操也在找机会除掉司马懿,可惜均被司马懿化解。如果郭嘉未能英年早逝,也许后来的三国就不存在了。后来诸葛亮评价郭嘉“郭嘉不死,大汉不兴”。第四位、刘禅刘备白帝城托孤,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说刘禅能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就让诸葛亮自己称帝。也可能是这一句话,让诸葛亮一生都对刘禅害怕。刘备死后,刘禅称为当时蜀国的最高统治人。刘禅也肯定担心诸葛亮会按照刘备的话废了他自己当皇帝。所以刘禅虽然表面看着很憨厚,其实也是一直在防备着诸葛亮。诸葛亮临死之前,刘禅派人问诸葛亮,他死后,他的儿子要怎么安排?不要小看这一句话,诸葛亮如果回答错误,可能会被刘禅给灭族。诸葛亮生前的哪些预言最后实现了?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诸葛亮一生充满了传奇,其中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诸葛亮神鬼莫测的预言。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述,几乎成了玄幻故事,自然不足为信。但在史料文献上,却的确记载了诸葛亮神奇的预言,让人叹为观止。其中,诸葛亮最后一则预言,1400年后在缅甸灵验,却是中国的一段耻辱往事!
关于诸葛亮的神奇预言,有四次广为人知。
一,建安初年,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游学荆州,与诸葛亮相谈甚欢,一次诸葛亮声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后来果不其然,这三人官职基本如此。
二,隆中对的三分天下,可以看作计谋,也可看作预言。最终三国鼎立,实现了诸葛亮的这一预言。高明的战略家,可能也是神奇的预言家吧。
三,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234年,诸葛亮或许预感命不久矣,写信给身在东吴的诸葛谨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果不其然,诸葛瞻轻敌而死。
四,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留下一块记功碑,背面刻有“万岁过后,胜我者过此”,时人皆不明白。300多年后,隋将史万岁率军平南,路过此地时才真相大白,《隋书》对此有记载。
以上诸葛亮的四次预言,可谓石破天惊,尤其的第四个,简直神鬼莫测,竟然预测到了300多年之后的史万岁,可见诸葛亮之妖异。而《隋书》一本正经的记载,却又让人不得不信。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诸葛亮最后还有一个预言,比预言史万岁还要厉害,在1400年后在缅甸灵验。让人遗憾的是,这一灵验的预言,却是中国一段耻辱的伤心事。
诸葛亮南征,究竟打到什么地方,如今已经难以考证,但根据清代黄协埙(1851~1924)撰笔记《锄经书舍零墨》的记载,缅甸木邦国有一块武侯碑,上有诸葛亮留下的预言,刻写了六个大字,即“异日皇帝过此”。
这六个字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有中国皇帝经过此地。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个皇帝去过缅甸呢?毫无疑问,就是1400年后的南明永历皇帝。
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南明皇帝朱由榔逃到缅甸,刚好路过此地,由此应验了碑文谶语。而神州陆沉,兆亿百姓惨死,南明永历逃亡异乡,岂非中国一段耻辱的往事?
不过,诸葛亮的这一预言,毕竟只是清朝人记载,也不见诸其他史料,属于孤证,难免给人事后造假的感觉。更为重要的是,《锄经书舍零墨》书中记载,“今其碑已为雷火所碎”,死无对证了。
古人评价神鬼莫测之人,往往赞以“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姜子牙、等都获此赞誉。然而,如果《锄经书舍零墨》记载正确,那么诸葛亮就更了不得了,下知至少1400多年,堪称古今第一预言大师,或曰古今第一“神算子”。
诸葛亮被称为预言之祖,他预言了什么?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神龙不见首的人物,他精通兵法,忠诚正直,特别是号称卧龙先生,他是预言的鼻祖,深受世人的景仰,他说了很多话,并且预言了很多事情。
诸葛亮有一个寓言就是蜀国将被魏国所灭,这诸葛亮已经算到了,自己无力回天,所以也就是鞠躬尽瘁而已,蜀国最终还是被魏国所灭。因为诸葛亮写下一句诗叫做无力回天,鞠躬尽瘁,八千个女鬼,这个八千女鬼合起来就是一个魏字。
诸葛亮也很清楚后主不成器,在这种情况下,蜀国的江山肯定保不住。诸葛亮实在带不动这个君主。
诸葛亮还预言了,唐朝将会成为李姓王朝,武则天也会成为第1个女皇帝。诸葛亮说,18男儿起于太原,李渊当时在太原骑兵18男儿加起来就是一个木子李,18就是木字,合起来不就是李吗?。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18个人起兵造反,但是跟随他一起起兵的谋臣,加上几个儿子也才算上十七个人,是不是诸葛亮算错了?当然不是李渊的女儿身穿龙装,也就是说的是男孩,所以说是18男儿。
诸葛亮还预言了宋朝繁荣北宋会被金国所灭,北宋国运很不错,繁荣天下国运上车没有问题,但是遇到了靖康之变和中原沦陷。后来北方出现方腊宋江起义,北宋镇压和辽国谈判后没有打过战争,但是还是被金国所灭了。不得不感叹诸葛亮所写的这几首诗,都能和历史所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