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支代表的方位,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方位

巳方位是哪个方向

乾是西北,然后逆时针走,兑是正西方

八卦五行天干地支方位图

天干地支,阴阳八卦,五行方位,组成了八卦五行天干地支图,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我整理了八卦五行和天干地支方位图,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八卦五行和天干地支方位图关系

五行与天干、方位的对应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五行与地支、方位的对应关系

(1)地支三合:

子(鼠)、辰(龙)、申(猴)合水局;巳(蛇)、酉(鸡)、丑(牛)合金局;

寅(虎)、午(马)、戌(犬)合火局;亥(猪)、卯(兔)、未(羊)合木局。

(2)地支:

子(鼠)与丑(牛)相合化土,寅(虎)与亥(猪)相合化水,

卯(兔)与戌(犬)相合化火,辰(龙)与酉(鸡)相合化金,

巳(蛇)与申(猴)相合化水,午(马)与未(羊)相合化日月。

(3)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八卦和五行的关系

阴阳五行是古人从生活实践中 总结 出来的。那时候他们认为世间的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可以颜色区分,可以味道区分、以五脏、以五情、等。每种事项都能够呈现出五行。

而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比如说五行有生成、相生、相克的顺序。相生的顺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相克的顺序则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这就是所谓的万物相生相克。那时候没现在这么科学,所以五行就被当时的人成为是解释自然和生命现象的一种理论。

八卦两面代表阴阳,那时候古人把万物都分成了阴阳的两面,比如说阴暗的地方就是属阴,受到光照的就是阳。叶子的正面为阳,背面为阴。女人属阴,男人属阳。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中每一卦所代表的饰物不同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对应的五行分别是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土-坤、艮 坤为地,艮为山。水-坎。坎为水(月亮)。火-离 离为火(太阳)

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的解释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地支中从子到亥十二个字的本义是什么?

一是我们熟悉的天干地支,简称干枝。在古代,人们用它来观察天象,据说是帝王臣子创造的。《世本》上说“荣成为历,大宽为甲子”。而《尚书正义》解释道:“二人皆是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据说大半径“取五行之爱,占斗机之楼,引发甲乙之名,谓之干;长得丑是以月亮命名的,叫做分支。天上有事用天,地下有事用月。阴阳有别,所以有个分支名。十天有:个A,B,C,D,E,H,G,Xin,N,C。十二地支有 :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十二地支依次配合形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然后按照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形成我们至今使用的天干地支的时代方法,可见。而今天,天干地支在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的深远这是天干地支的简介。既然问题是解决十二地支的本义,这里就不讨论天干了。今天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十二地支,即毛寅的仇、辰巳的武威、沈悠的徐海,有什么深意。一、最浅薄的是我们最熟悉的常识,就是十二个分支代表十二个属。子仇毛寅代表鼠、牛、虎、兔,辰巳中午是蛇、马、羊,沈悠徐海是猴、鸡、狗、猪。十二地支代表方位,地支的亥和子对应北方,阴和毛对应东方;三日、午对应南,申、酉对应西,陈、徐、仇、梅分别对应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二、从五行说海兹是水,毛寅是木,第三午是火,沈悠是金,陈旭丑而不土。根据搜狗网三、的阴阳学说,地支中的中子、阴、陈、吴、申、徐为阳,丑、毛、三、卫、酉、海为阴。四、十二地支代表时间,午夜从二十三点到一点,丑陋的时间从一点到三点,阴从三点到五点,石矛从早上五点到七点,时间从七点到九点,时间从早上九点到十一点,中午从十一点到十三点,时间从十三点到十五点,时间从十五点到十七点,酉时间从十七点到十九点,时间从十九点到二十一点。据搜狗网《五脏六腑》记载,阴为肺,毛为大肠,陈为胃,三分为脾,午为心,不为小肠,申为胱,酉为肾,许为心包,海为三焦。这些是十二地支的简单符号。我们来看看它的本质意义。子分支是第一个,说明它有开始的意思,也是种子。因为孩子是阳,是阳开始孕育发芽。在五、。所以:子、阳气开始萌芽,万物滋生于下。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子水是在冬季的十一月,从大雪开始,当阳气诞生时,所以有一个六、的说法和一个 《说文》 中:“阳气动,万物滋”的说法。丑是第二位,表示新按钮。预示着万物刚刚萌芽的扭曲状态,也预示着万物诞生的艰难。节气难看的是十二月,也就是腊月。当季节运行位置为二阳时,外面冷,里面却有暖阳。根据“一阳复始”的说法。阴为第三分支,五行属木,二十四节气代表正月。有春暖花开的意思,因为从子月的第一阳到丑月的第二阳,再到,是第三阳开泰。到这个时候,丑月的萌芽已经形成。在负阴抱阳的过程之后,有一句天开于子的话。毛镝分部是第四个,二十四节气属于二月。阳气表示万物生长旺盛,气息有上升蒸发的趋势。他第四支是第六支,五行属火,排名东南。季节代表四月。一切都开始蓬勃发展,每天都有生发生长的新形象。下午第七位,五行是火,位于南方,节气在五月的地开与丑圣明枝排名第八,五行属土,为干土。地点在西南方,节气是六月。是指盛夏时内热开始逐渐减弱,意味着万物生长,开始散发香味。神帝之九,五行属晋,属西南。节气在七月,是,沈是倔强和耐磨的金。对应的类有仙堂、大道、城市空间、祠堂,有寒心之气。酉支为十,五行属金,属西。节气是在黄金形成的八月。比如器皿已经成型,有眼花缭乱的趋势。它的特点是安静温暖,外观丰富柔软。人生于寅田间11人,节气入秋,常称深秋、九月。这时植被开始枯萎,农民烧草耕田。此外,他们保护土壤,所以他们有燃烧原始的名字。海底捞最后一枝,五行属水,方位北,节气入冬。它是寒冷的入口,为雨雪盖房子,到处都是白色的景象。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知道海子冬天很丑,第三次见面是水。毛寅陈是春天,第三次见面是木头。现在不是夏天过了中午,是第三次见面后就火了。沈是秋,第三次见面是金。十二地支随着季节的变化,演化出了自己不同的属性。从阳气孕育到兴盛,再到秋收冬储的生命过程,象征着万物消长的循环。十二地支不仅代表一天十二个小时,还对应着地平线上的十二个方向,符合天体、人体、自然的变化规律。同时,十二分支也是古代人研究天体运动的核心内容,是记录天体运动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地支方位图

十二地支 又称十二支,即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 而十二地支方位,则是用十二地支,将空间划分为十二方。 十二地支方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它的知识。 子,五行属阳水,位居北方。主池塘、沟河,与水有关场所;在人主妇女、盗贼;动植物主燕子、蝙蝠、蜗牛、地瓜、水萝卜、浮萍;在事上遇吉神为聪明吉祥,遇凶神主淫佚。 丑,五行属阴土,位居东北方。场所主桑园、桥梁、宫殿、礼堂、坟墓。在人主贵人、尊长、神佛;动物为牛、驴、骡子;静物主锁匙、首饰、珍宝、斛斗、鞋类。在事上遇吉神吉格主喜庆、迁官晋职;遇凶神凶格,主刑狱、词讼、口舌是非、离乡背井或疾病。 寅,五行属阳木,位居东北方。场所主山林、桥梁;在人主丈夫、女婿、贵人、清官、公门人;在物主文书、单据、发票、香炉、织机、财物、棺材;动物主老虎、豹子、猫。在事上遇吉神主文书、财帛、信息,遇凶神为失财、疾病、官非。 卯,五行属阴木,位居东方。场所主大街、道路;人上主兄弟、姑娘、妇女、盗贼、手工业者;物品主船只、车辆、门窗;动物主兔子、蛐蛐。在事上见吉神主车辆船只平安无事,遇凶神则官司口舌,或车船遇险。 辰,五行属阳土,位居东南方。场所主土堰、坟墓、麦地、寺观;在人主僧人、道人、妇女;物品主瓷器、缸瓮、灰盆、香纸、皮毛;在事上见吉神主医生药物,见凶神主屠夫、争讼。 巳,五行属阴火,位居东南方。在人为妇人、少妇、少女、乞丐;动物为长虫、蚯蚓、蝉、萤火虫;物品主书画、文字、花果、砖瓦、瓷器;在事上见吉神主文书、票证,见凶神主疫病、梦魇。

“十二地支”各表示什么?

十二地支表示如下:

1、子,孳也,谓阳气至子,更孳生也。万物孳生萌子。

2、丑,纽也,言阳气在上而未降,万物厄纽,纽芽于丑,未敢出也。

3、寅,引也,万物始生_然也。

4、卯,茂也,冒也,言阳气生而孳茂,万物茂于卯。

5、辰,震也,万物经震动而长。

6、巳,阳气之已尽也,阳气盛之尽,万物盛于巳。

7、午,阴阳交,故曰午。

8、未,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9、申,身也,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10、酉,犹也,已老也,万物皆犹缩而熟于酉。

11、戌,灭也,谓此时万物衰灭也。万物毕而入戌。

12、亥,刻也,此时阴阳刻杀万物,阳气藏于下,万物收藏。

扩展资料:

代表的时间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国人民“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_,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天干十二地支

地支方位图

十二地支对应什么方向? 子:五行属阳水,位居北方。 丑:五行属阴土,位居东北方。 寅:五行属阳木,位居东北方。 卯:五行属阴木,位居东方。 辰:五行属阳土,位居东南方。 巳:五行属阴火,位居东南方。 午:五行属阳火,位居南方。 未:五行属阴土,位居西南。 申:五行属阳金,位居西南方。 酉:五行属阴金,位居西方。 戌:五行属阳土,位居西北方。 亥:五行属阴水耽位居西北方。 天干地支与先天八卦方位配图 先天八卦(伏羲八卦)传说为伏羲所创没有图形后由宋朝邵雍根据《说卦》而配置成图天干是由京房的纳甲法来配置的地支也没有是按在天垂象在地成形来述说的即乾金为天坎水为水艮土为山离火为火坤土为地兑金为泽巽木为风震木为雷乾震坎艮为阳卦坤巽离兑为阴卦就这样 十二地支禄位分别是哪些方位:十干均有禄位,那么地支禄位各是什么? 五行中庸之位,临官之位,对应方位,也可结合九宫分野 地支的来源 地支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最最核心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最重要的符号。天文来自具体对天象的观察。要言不烦,地支来源古代二十八星宿另一种一年的表达。 子代表鼠,丑代表牛,寅代表虎;卯代表兔,辰代表龙,巳代表蛇,午代表马,未代表羊,申代表猴,酉代表鸡,戌代表狗,亥代表猪。同时古人发现十二属相的分布很有特点,比如,鼠年旺的年份,北方的鼠更多,因此子为北方;我国东北的虎很凶很大,因此寅居东北;东南为沿海地带,为龙之故乡,因此辰居东南方。古人根据这种规律,发现了十二属相与十二方位的关系,如下图表示:(十二属相图、十二方位空间图)十二属相图十二方位空间图同时,古人又发现木星也是围绕着太阳旋转,其周期近十二年。十二属相显象活动周期恰与木星绕太阳运转周期相互对应。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定位为,地球上十二属相的显象活动交替轮回的变化是受到木星绕太阳运转规律的影响所产生,木星、太阳、地球三者在运行时构成了一定的角度关系,它们本身放射出来的能量场由于每年所处位置的不同,在地球上形成的能量场也不同,当形成的能量场适合于鼠的生长时,鼠就特别多、特别旺,就叫做子年。这一年出生的人总是或多或少的带有点鼠的性格特点。同样可以推知;当木星与地球、太阳之间构成的角度关系放射出来的能量场适合牛的生长时,牛就膘肥体壮,就叫丑年,这一年出生的人就多少带有点牛脾气……由此,可以说,木星的运转规律决定着地球上十二属相的变化,十二属相与十二空间方位代号就是古人强命名的十二地支,由此可知十二属相、十二空间方位、十二地支,三者统一的强命名代号为十二地支。因地支是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的一个椭圆轨迹其度数为365又1/4度,其地磁的场能反映应定位为365又1/4度,365又1/4除以十二得出每一地支所占的方位空间度数为30.4375度;因其相对位置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场能,相对而言对人类吉凶祸福的变化也不同。 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天干地支纪年;从汉武帝到清末,用皇帝年号加天干地支纪年; 民国初期用民国诞生时间来纪年兼或使用公元纪年,民国以后广泛采用公元纪年。 天干(Heavenly Stems)表示次序 地支(Earthly Branches)计算时日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春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是近代才确定下来的。辛亥革命后,皇帝年号被废除,而干支纪年一直沿用。1912年,孙中山先生宣布废除旧历,采用公历纪年。到了1914年,时任民国大总统袁世凯颁布法令,规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在此之前,传统上以立春作为岁首。而民国的老黄历,上面还是以立春为一个生肖年开始的节点。“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古代历法》一书中阐述了干支纪年是干支历的一部分,且从立春起算!并明确指出2000多年来干支历与农历(数序纪时)“既互相配合又各自成系统”!意思很明白,自古农历就借用干支来纪年。但农历从正月初一起算不能改变干支纪年从立春起算这一原则。下表中所列公历年月日均为农历正月初一所在之日,而农历是数序纪时,干支历却是天干地支这一存有天地密码的纪时,二者是不同的历法。固自古以来干支、五行、生肖存在着关联性,只与干支历有关。 第一循环开始 第一循环结束 第二循环开始 第二循环结束 干支 五行 生肖 1900年1月31日 1901年2月18日 1960年1月28日 1961年2月14日 庚子 金 鼠 1901年2月19日 1902年2月7日 1961年2月15日 1962年2月4日 辛丑 金 牛 ......>> 五行代表什么方位 我国古典哲学认为,“五行”即宇宙中的五种基本元素。代表很广泛。 1、代表方位: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 2、代表季节(节令):春木;夏火;秋金;冬水;每季末月土。 3、代表颜色:青木;红火;白金;黑水;黄土。 4、代表五脏:肝木;心火;肺金;肾水;脾土。 5、代表情志:怒木;喜火;悲金;惊水;思土。 6、代表天干:甲乙木;丙丁火;庚辛金;壬癸水;戊己土。 7、代表地支: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辰戌丑未土。 8、代表八卦:震巽木;离火;兑乾金;坎水;坤艮土。 通过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矛盾和统一,平衡和不平衡,可以产生天地万物,可以产生吉、凶、祸、福。若深究其理,则可发现其奥妙无穷! 具体的五行方位图如下: 火 木 土 金 水 上面这个五行方位图(必须要记住的),为东方木(请特别注意,图中的方位,是以《易经》的方位为准,不是现代画地图的方位),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这个方位非常有道理。我们在明朝时也开矿,当时并没有地质学,怎么知道何处有矿,固然有的是当地的居民发现的,但大多数是靠八卦五行的道理,来判断五行的中心。西方金,在 *** ,越到西方,藏金越多。东方木,植物易生发,早受阳光热能。南方火,气候炎热。北方水,冰雪最多。初看好像五行方位很乱,再作仔细观察,不能说它没有理由,古人是怎样发现这个法则的呢?以金为例: 金生水,在《千字文》――这篇文字很妙,以一千个不同的字,写成了这篇文章,把天文、地理、物理、等等,都容纳进去了,幼年读来好像无所谓,实在是一篇很伟大的著作,其中有一句“金生丽水”,这个丽水不是浙江的丽水县。丽水是形容水多,凡是藏金的地方,一定是雨带地区。我初到时,看见有金铜矿务局,问起产金的地方在金山、瑞芳一带,我说那里的雨量一定很多,果然基隆、金山、瑞芳一带常下雨,这就是“金生丽水”,藏金的地方雨水多。 金克木,当然砍木头要用铁器,或用锯子去锯,这还不足为奇。在古代,假如门口有一棵大树,认为风水不好,而又觉得砍伐麻烦,不如让它自己枯死,就用一枚大铁钉,打到树的中心,这棵树很快就枯萎了,这就是金克木的现象。 另外一个哲学的道理,例如金生水,在古代就说:“水者金之子。”水是金的儿子,于是水生木,木是水的儿子,木生火,火是木之子,火生土,土是火之子,土生金,金又是土之子。 克则是隔代相克。从前有一个笑话,一个祖父打孙子,可是他的儿子看到了,便打自己耳光,这位打孙子的祖父问儿子为啥自打耳光,他儿子说:“你可以打我的儿子,我怎么不可以打你的儿子?”这也近于五行相克,事实也是如此。所谓隔代相克,逢三必变,这是一个法则。在生克之中,恩生于害,害又生恩。以军事哲学来说,一次大战之后,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有时觉得战争并没有什么可怕,等于理发,头发长了,剃剃就漂亮。有许多讲军事哲学的朋友,就以这种五行生克的法则来讲,也言之成理。物理的法则亦然,须到了一个时候,必要清理一下,才能创造出更新的事物,这是宇宙的法则。五行的方位,对我们研究物理关系很大,大家一定要记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