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进日如何计算,甲子日怎么推算
六十甲子的数学公式
为方便读者更深层次的全面理解六十甲子,笔者,漳平李金龙通过数学方法为大家推导了如下两个通用公式。1.六十甲子序数计算公式:设:a为天干的序数,b为地支的序数,c为所求的六十甲子序数(甲子为1);c=[(a+10-b) mod 10]÷2×12+b例:求“己酉”在六十甲子中排第几位,分析可知a=6,b=10;c=[(6+10-10) mod 10]÷2×12+10=46西南院读者新解:c=6a-5b+sign(5b-6a)*60其中,sign(x)为符号函数,x大于零时为1,其余情况为零。故知:己酉在六十甲子中排第46位,解毕,其余依此类推。2.六十甲子纳音计算公式:设:a为天干的序数,b为地支的序数,c为所求五行的序数(土0木1金2水3火4);定义函数:f(x)=[x+(x mod 2)]÷2;g(x)=[(x-1) mod 6] +1;则有:c=[f(a)+f(g(b))] mod 5;例:求庚申的五行属性分析,庚在天干的第7位,申在地支的第9位,则a=7,b=9代入f(a)= f(7)=[7+(7 mod 2)]÷2=(7+1)÷2=4;g(b)=g(9)=[(9-1) mod 6] +1=3;f(g(b))=f(3)=[3+(3 mod 2)]÷2=2;c=[f(7)+f(g(9))] mod 5=(4+2) mod 5=1;根据定义好的五行顺序:土、木、金、水、火(对应0,1,2,3,4),c=1,1代表木,故庚申的五行纳音是属木,其余依此类推。
一甲子六十年,怎么算的? 请高人指点.
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1年称“甲子年”。以下各个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4,或年份数除以10的余数是4,除以12的余数是4,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甲子年”。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年月日时都是60一个循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甲子日怎么计算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60年为一甲子,是怎么算的呢?
中国传统纪年干支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1年称“甲子年”。甲子年对应公历年计算公式:1、设年份为y,得x,60x+4=y;2、例:x=33 60*33+4=1980+4=1984,1984年是甲子年。甲子60年由来:1、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3、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干支纪年或记岁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一个甲子,共六十年。扩展资料:六十甲子序数口算公式:用出生年减去上轮癸亥年,最近的癸亥年为1923年以及1983年。例如:1、年出生 -1983=31 31就是甲子序数;2、31对10取余为1 对应天干为甲 31对12取余为7 对于地支为午,所以对应年甲子序数为31,年为甲午年。4、同样 1967年出生 1967-1923=44 44就是甲子序数。44对10取余为4 对应天干为丁 44对12取余为 8 对应地址为未。所以对应1967年甲子数为44,1967年为丁未年。六十甲子是中国人民一个古老的发明创造,又称六十花甲子,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纪年为60年一个周期,纪月为5年一个周期,纪日为60天一个周期,纪时为5天一个周期。六十甲子也指道家信奉的六十个星宿神﹐即六十甲子日值日的六十位神。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作为称呼这些神的名字。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甲子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十甲子甲子日是什么意思 甲子日计算方式
不少对干支关系有所了解的朋友,想必都听过甲子日的说法,但是不太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么甲子日是什么意思?甲子日怎么算?所承载的命运关系要如何分析呢?
甲子日是什么意思?
甲子日指的是是中国干支纪日中一个循环中的第一天;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
古贤认为:甲子为干支之始,为第一个干支组合。相同于事之起始,事之确立之时也。甲子之后才是乙丑、丙寅等干支组合,亦就是说甲子出场后,其余的才一个接一个地出场。由于"甲子"有这种特殊的含义,在择日学中亦应用了这个思想。凡事之始,用甲子日最吉。事之始者:挂牌开业,造宅立基等等均是。
甲子日怎么算?
甲子是60甲子的第一个开始,所以以甲子开始。生日的天干地支的推算是非常复杂的。它是由古代相者定下了某一天的干支,然后依次推下来的。要知道生日的干支,只能查万年历,而且是阴阳历对照的万年历。如果不知道生日是阴历多少,都可以查万年历。
甲子日的算法,首先需要知道春节当天的干支,还要知道当年每个月的干支有大小之分,比如农历大约为30天,小月为29天。
计算公式:
当年日数÷10的余数为日干
当年日数÷12的余数为日支
甲子日怎样算
比如今年的甲子日2006年06月04日 星期天 农历 五月初九 丙戌年 甲午月 甲子日 2006年12月01日 星期五 农历 十月十一 丙戌年 己亥月 甲子日 第一个甲子日是2006.02.04日,再过60天是第二个,又过60天是第三个,......60天一个根据下面的内容您可以自己试一下: 史书《隋书·庾季才传》有这样的记载: 『高祖为丞相,尝夜召季才而问曰:“吾以庸虚受兹,顾命天时人事,卿以为何如?”季才曰:“天道精微,难可意察,切以人事卜之符兆以定,季才纵言不可,公岂复得为箕颍之事乎。”高祖默然久之因举首曰:“吾今譬犹骑兽,诚不得下矣。”因赐杂彩五十疋,绢二百段,曰:“愧公此意,宜善为思之。” 大定元年正月,季才言曰:“今月戊戌平旦,青气如楼阙见于国城之上,俄而变紫逆风西行。《气经》云:天不能无云而雨,皇王不能无气而立。今王气已见,须即应之。二月,日出卯入酉,居天之正位,谓之二八之门。日者人君之象,人君正位宜用二月。其月十三日甲子,甲为六甲之始,子为十二辰之初,甲数九,子数又九,九为天数。其日即是惊蛰,阳气壮发之时。昔周武王以二月甲子定天下,享年八百。汉高帝以二月甲午即帝位,享年四百。故知甲子甲午为得天数。今二月甲子宜应天受命。”上从之。』 天干与地支组合,共有六十个,俗称之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为什么称为六十甲子呢?盖是取天干之首「甲」,与地支之首「子」,相合为第一个干支组合——甲子,犹以此称之也。 甲子为六十甲子之首,亦可以说是六十甲子之始。甲亦为天干之首,子又是地支之首,那么甲子这个组合一定有其它干支组合没有的特殊含义。 古贤认为:甲子为干支之始,为第一个干支组合。相同于事之起始,事之确立之时也。甲子之后才是乙丑、丙寅等甲子组合,亦是说甲子出场后,其余的才一个接一个地出场。 由于「甲子」有这种特殊的含义,在择日学中亦应用了这个思想。凡事之始,用甲子日最吉。事之始者:挂牌开业,造宅立基……等等均是。 中华人民成立所择的日课亦奇妙的是「甲子日」。 课格如下—— 年 月 日 时 已 癸 甲 辛 丑 酉 子 未 甲子为60甲子之首。选择的是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一日亦为公历之首日一月之起始,择此课不会是偶然吧? 据说,凭此日课可以推算出中华人民的国运,有心者不妨一试也。 任何一门择日学都是整个课格(年月日时)配合运用,绝对不可能只取其中一肢半爪就应用。所以「甲子日」,在选择中必须配合年月时取用。「甲子日」有其特殊之处,而其它日柱亦一样也是有其独特的地方和奇妙的用处。 现在举出几例甲子日的用课,课有吉有凶,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据此能再看清一些「甲子日」的真面目。 例一 广西玉林社坡杨某造宅课 坐子向午兼癸丁 择用公历1992年8月16日2点,即农历壬申年七月十八日丑时 课格为—— 壬 戊 甲 乙 申 申 子 丑 应事: 用后不久死去大小猪30多头。主人发生了车祸,儿子从楼顶摔下断了手。倒霉透啦! 例二 广东罗定连州某姓动工修宅 坐巳向亥兼巽干 择用公历1924年6月14日12点,即农历甲子年五月十三日午时 课格为—— 甲 庚 甲 庚 子 午 子 午 主家邀请当时的名师择课。择日师根据坐向、形峦等因素择取了该课用事。用后,主人原本为官,当年秋天被调升他处。 例三 广西玉林社坡薛某造宅课 坐干向巽兼亥巳 择用公历1986年1月20日0时,即农历乙丑年十二月十一日子时 课格为—— 乙 已 甲 甲 丑 丑 子 子 用课后,薛某遇到民间择日师郑善铭师傅,薛某拿出日课单考郑师傅,郑师傅看后说:“用课后,你把全家的鸡鸭猪都吃光了。”薛某听后哈哈大笑。事实是用课后家中禽畜不断地无故而亡,在当时中国的农村还不富裕,舍不得将禽畜扔掉,仍然宰杀吃了。 干支与数的关系有许多种说法,各门各派取用不同,庾季才所说那种干支与数的配置是这样的—— 天干:甲己数九,乙庚数八,丙辛数七,丁壬数六,戊癸数五。 地支:子午数九,丑未数八,寅申数七,卯酉数六,辰戌数五,巳亥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