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中西结合的风水大师,民国时期的风水大师

近代的风水学大师有哪些?

风水学是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延续,用近代风水学来讲并不贴切,只不过是近代有些人把部分内容拿出来宣扬的比较响亮,才会让人认为近代风水学是独立的。

据说风水先生会折寿是真的吗?

这个还真的不好说,有的人说会,因为他们泄露了天机。就像电影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但也有人说不会。毕竟人的寿命还是大多靠自己的把

谁为金锁玉关风水做出的贡献最大

2023年1月由国际易学会联合中国国学研修院、北京华夏易道文化院等十家海内外机构根据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评选,根据从业的时间,在行业的影响力,搜索平台的信中综合进行调查评选的,评选出出2023年金锁玉关杰出贡献人物其结果如下:金锁玉关风水应用了易经的阴阳八卦理论结合二十四山向,主要研究建筑内部和外部环境,用阴阳相对的理论辨别砂水来判定吉凶的。其理论比较简练易学,而且准确度高,很多人称之为过路阴阳。在建筑的周围观测一下就可以准确无误的判断此建筑以前发生的事情。一、李湘生,(1882—1953年),其后人健在。熟读堪舆书籍近百部,通过实践在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总结出《二十四山经》,就是现在的金锁玉关二十四山砂水诀, 解放以后在其女儿家里找到经文后流传于世。二、祁鸿飞,(1893年-1976年),相传1945年来到淮安,晚清秀才,精通金锁玉关。三、张树淮,为人开朗,1997年在西安邵伟华处第一次将此《二十四山经》风水公布于大众。在邵伟华老先生的支持下在民间搜集遗漏经文,在淮安一代到访过很多民间风水先生,其中有成如善、陈海如,雍金邦等,到了1999年张树淮与邵伟华整理了《金锁玉关天罡诀》就是现在的《金锁玉关相地篇》同时面向广大易学爱好者推广,从此张氏金锁玉关诞生,可谓金锁玉关的鼻祖。四、邵伟华,中国著名的命理及易学专家。1987年起分别出席了国际和全国的《周易》学术研讨会,并在国内外发表多篇论文,开始活跃于国内外易学界。1997年与张树淮老先生共同推出金锁玉关风水理论。五、成汝善,祖籍江苏淮安,著名的民间过路阴阳风水专家,仁和谦实,诚恳可敬,一生堪舆调理过风水无数,其弟子遍布海内外,成老师为国内外为数不多的过路阴阳实践派大家。六、吕文艺,著名风水师,时空掌控术创立者,北京师范大学易学风水硕士博士生班特约讲师。原籍山西河曲,1966年生人,现居北京。其为人正直,当仁不让,根据金锁玉关风水理论,创立了著名的“吕氏风水学”。 吕文艺老师的风水理论体系被国内外风水学界公称为“吕氏风水学”,中国风水学长期来未能解决的哲学问题和理论技术问题,目前为止吕氏风水学”的解读,被认为是最科学最完美的,其理论思想被国内外各种易学风水书刊转载引用。七、冯化成,祖籍大连人,豁达开明,乐善好施。主要著作有:《走马阴阳》、《移神换将》、《奇门纵横》、《道法乾坤》等等,探古索今,求真务实,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兼任数家企业顾问,发表获奖论文多篇。八、刘东亮,著名风水师傅,心灯精舍、春江书院和明德家园儿童村的创办人,画家、诗人、记者、北京大学硕士、茶人、风水师、图书策划人、佛教学者。所著的《风水禅观》为金锁玉关风水的大作。九、宋国元,道家人士天师弟子,金锁玉关风水体系代表人物、蒋氏三元地理二十四代传人、金玄易学体系创始人、北京华夏易道文化院院长,中国国学研修院院长、天津首易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华夏龙文国学文化研究院特邀讲师、华夏五千年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际易学名家祭拜伏羲大典组委会常务副主席、中国易经文化与房地产管理高峰论坛执行主席、多所知名高校房地产总裁班客座教授和建筑装饰设计顾问……授徒特点:精通八字预测术,培训班上用现场学员八字精批作为亮点,赢得了很大的市场,运用有独到之处。2006年开始进入易学培训行业,在金锁玉关和沈氏玄空风水相结合应用在阳宅上珠联璧合的作用,在阴宅上以杨公和蒋氏三元体系融合达到了很高的使用价值,其为人仗义,口才极好,发明了游玄预测术,创立了金玄宗门。所研究的领域涉及到包含易经、风水、八字、六爻、奇门、姓名金口诀等。十、杨晤,陈海如弟子,金锁玉关风水学家。陈海如末经严格考核将金锁玉关的“大金锁”与“小金锁”完整的体系尽授于衣钵传人杨晤。杨晤指出:金锁玉关风水学分为“大金锁”与“小金锁”两个层次,“大金锁”注重勘察调整国家、地区及到大企业的风水以达到顺天应命的良好效果,理论精深,操作复杂。

袁世凯之死

袁世凯之死 袁氏家族男性活不过花甲 袁世凯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袁世凯有史可据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他的曾祖父袁耀东。袁耀东是庠生,庠生是科举制度下府、州、县学的生员的别称,而袁耀东不到40岁就死掉了。 袁耀东长子袁树三也就是袁世凯的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袁保中,也就是袁世凯的亲生父亲。因为是袁家的嫡长孙,袁保中以同辈人中长子的身份主持家政,经营田产,在项城是个独霸一方的“土皇帝”。 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出生,恰在此时,袁世凯的叔父袁保庆的妻子牛氏也生了一个儿子,但生下来不久就死掉了。 1866年,7岁的袁世凯随叔父袁保庆去了济南,两年后又去南京,在南京生活了六年。1873年7月袁保庆因染上霍乱而死,这年冬天袁世凯随嗣母牛氏扶棺还乡。1874年袁世凯的堂叔袁保恒从西北回来,发现袁世凯举止不凡,就又把袁世凯带到了西北。后袁世凯随袁保恒先后去了北京、开封,1878年5月袁保恒又染病去世,袁家人个个伤心不已,袁世凯也郁郁寡欢。 项城地处中原,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相命、堪舆、在当时的社会中异常活跃。悲伤的袁家人在失去几位亲人后,开始认真的思索,发现袁家男人都不满花甲而死。 袁世凯的曾祖父袁耀东仅活到不足40岁就死了;袁甲三算是袁家人寿命最长的一个,也只活57岁;袁世凯的亲生父亲袁保中终年51岁,嗣父袁保庆终年只有49岁,堂叔袁保恒只活了52岁。 活着的袁家人对去世先祖寿命进行一番统计后,提出袁家男人生命最大极限为57岁的说法。袁世凯在心理上受到这样的暗示,晚年的袁世凯虽然十分注重健康,但他最终也没有能活58岁,很快就咽了气。 未能改变命运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并不是没有,宋太祖赵匡胤的先祖早亡者居多,即使活得较长的年龄也就41岁。宋太祖尽管每天为此事而费心,但他的寿命也只有49岁。用今天的生物学来解释的话,应该是遗传或基因所致,当然那个时候人们不了解这些。 袁家人为了延寿,就请来了一位风水先生,提出解决的办法就是分室而居。当时袁世凯不足20岁,这件事在他的心里投下了不能抹去的阴影,四世同堂的袁家由此瓦解了。 袁家全家是相命之术的,晚年的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以患有足疾而开缺回籍,隐居于彰德,就更加醉心于相命、堪舆之术。 有一个堪舆家推断袁家达官虽多,但都寿命不长,都不会超过58岁,原因就是祖坟的葬地不是正穴,因而禄高命短。后来袁世凯就让堪舆家选定河南彰德安阳作为他生前的住宅及死后的葬地,不再回河南项城老家。 直到今天,河南项城当地都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个当地有名的相命大师也称袁不会超过58岁,袁就焦急问有没有办法延长寿命。大师说,只有龙袍加身才能化解,袁听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派人把大师给除掉了。(民国历史 )很快,袁世凯就不顾天下人的反对而称帝。但袁世凯还是没能走出“怪圈”,1916年袁世凯死时,刚好是58岁。 袁世凯神秘之死 1916年6月6日,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作为他的接班人,仍是北洋系统的老同事、老部下对他的死因讳莫如深。 当时,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萧龙友素以诊断高明而为人所敬重。在医疗上他既全力以赴,却又从不吹嘘。能治者则治,不能治者绝不包揽。他曾为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蒋介石、段祺瑞、吴佩孚等名流看过病,都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诊治。 萧龙友1916年5月27日晚用过晚饭在家中翻看医学典籍,门外传来咚咚的敲门声。家仆很快慌慌张张跑了进来:“萧爷,来人说袁大头请您瞧病去。” 萧龙友对袁世凯没有好感,但作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他的天职。所以他很快穿戴整齐,坐上轿子来到袁世凯住所。这时老中医刘竺笙已经早来一步了。刘竺笙号完脉退到一旁,由萧龙友接着号。 随后,两人退到客厅。刘竺笙说:“方骏兄,我看袁大总统这次凶多吉少啊。”萧龙友说:“大总统患有因膀胱结石导致的尿毒症,这是早就知道的,可是我刚才号脉时发现,大总统恐怕还患有糖尿病,我问了家人,也说他最近口渴胸闷,小便频频,看来是并发症了。”说着,萧龙友提笔开了一个处方,又在另一张纸上写下这么几行字交给管家,上面写的是:“得病之时,口渴胸闷,小便频频,身体日渐羸瘦,针药罔效。”意思就是说,袁大总统得的这病打针吃药恐怕已无济于事了,准备后事吧。 管家当然不死心,又请来一些江湖郎中,开了不少药,乱吃一气,结果毫无起色。6月6日清晨3时,袁世凯终于断了气。死后发表的公报只说袁世凯是死于尿毒症。 1916年,袁世凯58岁。他身体素健,平日食量很大,尤其是喜吃河南烤鸭,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喝参茸酒一杯,应该说,身体保养得很好。但却死得如此的意外,当时引起了许多人的猜测。 死因众说纷纭 历史上流传的袁世凯死因有三种:即气死说、病死说与女色说。 一、气死说。 1916年1月1日,袁世凯悍然称帝,倒行逆施遇到各界的强烈反对,3月22日袁世凯不得不宣布撤销帝制令,继续做大总统。但此时反袁的声音却一浪高过一浪,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强烈呼吁袁世凯退出总统之位。而此时,北洋军阀内部也对他反戈一击。 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袁世凯交出权力,组成名符其实的“责任内阁”,这使得袁世凯急火攻心。而冯国璋也对他只作了一些表面文章,阳奉阴违。接着,陈宦、陈树藩这些北洋将领纷纷公然反对袁世凯,这让他气急败坏。 于是,袁世凯气死一说由此而成。 二、病死说。 这种说法也是依附于气死说之上的,即生病是由生气引起的,死的根本原因是生气,而在当时袁世凯死后官方的讣告中说是病死的。 在当时如果能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决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在对袁世凯医治方案上,袁世凯的两个儿子的意见分歧较大,大儿子袁克定主张用西医,通过动手术治病;二儿子袁克文则竭力反对用西医,主张用中医,双方相持不下,贻误治疗时机,最终导致死亡。 三、女色说。 当年袁世凯身边的人回忆说:“袁世凯的死主要由于贪恋女色所致”。袁一生除了原配夫人于氏外,还娶了9个姨太太,为此袁世凯每天服用鹿茸、海狗肾等补药,用以满足性生活需要,1916年春节后,常常腰疼,后经诊断为尿毒症,经医生各方抢救无效而死。 后人长寿破解“怪圈 随着袁世凯的死去,袁氏家族也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奇怪的是,袁氏家族的后人却打破了祖先不能活过花甲的“怪圈”。 袁世凯生前一妻九妾,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其中,袁克文和袁克定最为著名。 袁克文是袁世凯的次子,名声最为响亮。有人把袁克文、张学良、溥侗(溥仪族弟)和张伯驹称为“民国四大公子”。袁克文自幼聪明过人,作诗、填词、写文章件件皆精,写的字也风流潇洒。袁世凯甚至一度想立他为“太子”。 袁克文是个典型的 *** ,吃、喝、嫖、赌、抽样样都干。除元配妻子,他还娶了5个姨太太,没有名分或“一度春风”的情妇那就更多了。因为袁克文花钱如流水,所以他从他父亲那里分得的十几万银元的遗产,很快就用光了,不得不靠卖字、卖文来维持生活。1931年袁克文死在天津,才40多岁。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第一个妻子所生,是袁的长子。他曾到德国留学,通晓德语和英语。他不抽烟、不喝酒,循规蹈矩,道貌岸然,一副正人君子的派头。 他不但像他父亲一样爱娶姨太太,而且好“男宠”,即所谓“同性恋”。所以袁克定在北京、在天津都有一些公馆,这些公馆便是他的金屋藏娇处:既有女宠,也有男宠。正由于他如此花天酒地荒淫无度,所以袁世凯分给他的一些遗产(光是就有40万大洋)不多年便让他挥霍净尽。到了晚年,新中国建立,袁克定已是家徒四壁,不得不靠 *** 的救济来打发贫困的岁月。 尽管在事业上跟祖先不能相比,袁克定却一直活到1958年,80岁时才死去,这一举打破了袁家四代都不能长寿的怪圈。 袁氏后人代有英才 虽然袁世凯的儿子都没有成器,但到了孙子辈,却出现人才辈出的景象。 袁克定有1子2女,子家融,女家锦、家弟。家融是袁克定的独生子,袁世凯的嫡长孙,生于1904年,袁世凯死去那年,家融已经12岁了。1920年,家融赴美留学,先上中学,后又在美国上大学,学习地质勘探。1930年回国后在开滦煤矿任工程师,以后在北大、师大等校教书。1964年退休后定居北京。 袁克文有4子3女,袁家嘏、家彰、家骝、家骥,女家华、家宜、家藏,皆为知识分子。其中家彰、家骝留学美国,皆学有所成,且均加入美籍并定居。 1973年,世界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袁家骝、吴健雄夫妇回国,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接见时,周总理说:“现在,袁家后人中又有了 *** 员,你们袁家真是一代比一代进步了!” 这个被周总理提到的就是袁斝承。袁斝承祖父是袁克文。袁斝承之父是袁克文长子袁家嘏,即著名物理学家袁家骝的长兄,其母则是“江南联圣”方地山先生的女儿方初观。 1944年11月5日,震惊中外的“刘公岛起义事件”爆发。起义官兵全歼岛上侵华日本鬼子和伪军军官,600余人的起义部队加入八路军,这支部队编为“山东胶东军区海军支队”。这是中国 *** 领导的第一支海军队伍。袁斝承就是这支600名起义部队官兵中的一员,时年18岁。 这支部队奉命于1946年开赴东北前线。家喻户晓的《林海雪原》中的几位英雄人物,就是以这支部队的一个小分队原型塑造的。袁斝承随这支部队转战东北,在长达三年的战斗中,袁斝承屡建战功。 袁斝承1955年授中国人民 *** 少校军衔,他是袁氏家族后人中加入中国 *** 的第一人,直到今天,这位85岁的老人仍然精神矍铄。 (来源:《都市文化报》第508期,2009年7月9日)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风水师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风水师有很多。丘延翰,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闻喜人。相传其堪舆术授自白鹤仙人。唐玄宗开元中,星气为异,朝廷患之,遗使断其山。究其实,则丘翰所作之山也,捕之弗得,诏原其罪,乃诣阙,进图经三卷(天机书),自撰《理气心印》。玄宗爵以亚父,乃以金匮玉函藏其书。杨筠松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名益,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他生于唐太和八年(公元834年) 三月初八戌时,卒于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祖籍广东信宜,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后寓居江西于都、兴国等地,自称救贫先生,是中国唐代相地的形势派大师。《辞海》中收有杨筠松条曰:杨筠松窦州(今广东信宜县)人,精堪舆术。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犯阙,断发入昆仑山,后以地理术行世,时称“救贫先生”。廖瑀一代风水宗师廖瑀(943--1018年),著名堪舆家。派名克纯,字伯禹,号平庵居士,又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远世居河南,先祖廖崇德于唐贞观庚子任虔化(今宁都)县令,遂落籍虔化,为廖氏始祖。瑀即崇德之十世孙,也是迁黄陂始祖廖銮之四世孙。世孙,黄陂廖姓始祖銮之四世孙。曾文迪 曾文迪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为江西雩都县人,父曾求己(号公安,著青囊序)。文迪于经纬、黄庭、内景之书,无所不究,而地理尤精,粱·贞明 年间(西元九一五――九二0年),游至袁州府万载县(江西庐陵),爱其县北西山之丘,谓其徒曰:(死葬我于此)。及卒,葬其地。后其徒在豫章(江西南昌)忽见之,骇然而归,启其坟墓视之,乃空棺也。人以为尸解。著《寻龙记》、《阴阳问答》。刘江东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杨公弟子,江西雩都县上牢人,子刘颖(次子),婿谭文谟,皆世世相传。据《地理枢要》云:(唐国师筠松于焉祖岩授之,曾、刘诸子焚香发誓,地坐、面乾,相愿不语,书地作图,图毕,相舆礼拜而退,当时文迪契其旨。江东既退,又从而质诸,然后尽得其义。)世传有《画荚图》乃刘公子、婿之后代所著,又有《金函经》为雩都谭宽(字仲简,号敦素)著,又传《倒杖法》为杨公所授。司马头陀相传为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其生平不详,《地理人子须知》引用诸名家堪舆书目,载《司马头陀水法》云:(司仙著荆门州马仙观,有台基尚存,即其成道之所也)。《消遣集地理辨证补》载有(玄关同窍歌)。江西通志谓其名曦,唐时人。何今通中国南唐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名溥,赐号(紫霞),宜春(江西庐陵道)人,南唐时为国师,精堪舆术,著《灵城精义》,修道精灵,用心火自灼而化身。其书分两卷;上卷论形气,下卷论理气。吴景峦宋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字仲祥,德兴人(江西省),父授青囊术于陈搏。庆历间诏选阴阳者,郡学举景峦。入京,入对称旨,授司天监正。未几,以上(牛头山山陵议状)奏言过直;有(坤风侧射,厄当国毋。离宫坎水直流,祸应至尊下殿)之语,上不悦,下狱。寻以帝晏驾遇救。后徽、钦二帝北狩,卒果如其言。后弃仕途,修真于天门西岸,曰《云山洞》,著有《理气心印》、《吴公解义》、《赋》《玄空秘旨》。无着禅师中国元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福建泉州人(今福建省晋江县),俗姓王名卓,字立如,少读书,既取科名,因天下汹汹,遂无仕志,畅游天下名山大川,登匡庐,遇一道者传兵法、阵图、六甲、入门之书,舆青囊、理气等书,其师卒,适英雄四起,禅师以所学试用,不料所从非人,几遭厄难,遂变姓名,遁入空门,自思(既际其时,不能显名于天下,此身终无归着),因自号(无着)。后遍证古今名墓,考验人家休咎,不数年而通神理,历三十馀年,只葬七十二穴,终老于四明无量庵。著《地理索隐》、《金口诀》、《神火精》。其中《地理索隐》一书,由于传抄本甚多,故内容、名称、作者皆有大同小异。目讲师中国明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沈氏玄空字载:(目讲为陈友谅部将张定边)。世传有《目讲金口诀》、《平地元言》。友谅兵败,遂出家为僧,本为宜兴储氏之子。冷谦中国明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地理正宗有《归厚录》题(作者失名,明冷谦启敬氏注),后被叶九升删去,改为己注。亦有认为是蒋大鸿著。蒋平中国明末清初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字大鸿(亡于1645年)生平好玄空之法,是游扶桑上宫时,得无极真人所授。无极真人,号中阳子,真正姓名不详。大鸿自谓“仆之得传,有诀无书”、“天侓有禁,不得妄传,苟非忠信廉洁之人,未许传与一二。著有《地理辨正注》、《水龙经》五卷、《八极神枢注》一卷、《归厚录》、《玉函真义》(又名《天元歌》)、《古镜歌》、《醒心歌》。授徒张仲馨、骆士鹏、吕相烈、姜垚、胡泰徵、毕世持等。其门人姜垚(会稽人,字汝臬,号尧章,著《从师随笔》、《青囊奥语注》、《平砂玉尺辨伪歌》、张仲馨(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孝廉)、骆士鹏(今江苏丹徒县人,考廉)、吕相烈(山阴人,文学,因求蒋大鸿为卜母坟,而与蒋定交,其再从叔吕师濂,弟洪烈亦从之。)、武陵胡泰徵、毕世持(淄川人、解元)、姚恒洪、王济善、李衡等人。著《地理辨正》、《古镜歌》、《天元五歌》、《天元馀义》等书。朱之翰考华亭县志,谓《归厚录》乃蒋大鸿所著。马泰青中国清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安徽桐城人,名清鹗。道光丁未于京师遇李振宇(乐亭人),执弟子礼,得玄空真传。著《三元地理辨惑》问答一百则。内中有《地理十不葬》堪为地师箴规,自号《洒洒落落布衣》。沈绍勋中国清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浙江钱塘人,字竹礽,道光二十九年生。 三岁而孤,十三岁杭州城被贼破,母投井死,先生被贼执,后得英将华尔拯救,待之甚厚,收为养子。同治十二年,二十六岁,与其姻兄胡伯安(字增戊,馀姚人)之江苏无锡访章仲山后裔,居数月,不肯轻汧泄一字,许以重金,得借观仲仙所著《宅断》,尽一日夜之力,与胡伯安抄竣,穷年苦思终不得解,后研易始豁然贯通。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六月卒,年五十八。有二子,门人甚多,著有《沈氏玄空学四种》、《沈氏地理辨正抉要》、《周易易解》、《周易示儿录》、《说卦录要》、《周易说馀》、《钱塘沈氏数典录》、《钱塘沈氏家乘》、《留直存牍》、《自得斋杂著》、《泰西操法》、《地雷图说》、。子祖孙著《周易孟氏学补遗》、《周易孟工学补遣》、《孟氏易学授考》。章仲山中国清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玄空六大派之无常派著名宗师,名甫,江苏无锡人,号‘无心道人’,道光元年著《地理辨正直解》、道光三年著《玄空秘旨注》,其他尚有《心眼指要》、《天元五歌阐义》、《阴阳二宅录验》等书。生卒年月不详,待考。曾正平中国清朝末年著名的堪舆大师,字广圣,赣州府兴国县人,生卒年月不详,授吴万寿、林地水,林授曾德火。曾正平先生《慕恋的情歌──〈诗经·伐檀〉主题新探》(载《语文学习》2000年第4期,以下简称《新探》)认为解放以后以北大《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为发端的作品选和文学史著作“把《伐檀》的思想性定为讽刺剥削阶级多有不妥之处”,并通过对《伐檀》一诗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的句法特征、“君子”所指的对象、用檀者的经济地位等的探讨,得出了《伐檀》是“抒发怀春女子对伐木青年爱慕的一首情歌”的结论。曾先生的探索精神是值得赞赏的,但笔者对其观点却不敢苟同。一在《新探》中,作者首先引用《孟子·尽心》上的话和《辞源孔昭苏中国民国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光绪三十年,字圣裔,号昨非,广东五华县人。曾先后赴粤、桂、苏、平津,从三合、三元、玄空大卦等地理师二十馀人,后得无常派之薪传口授,著《孔氏玄空宝鉴》、《阳宅秘旨》、《选择秘要》、《天元乌兔经直解》、《易学阐微》。自谓(余未习蒋氏真传之玄空大卦前,曾先后从师六人,虚心研究张氏《地理辨正疏》,计抄有《辨正秘诀》、《辨正真解》、《辨正透解》、《辨正探原》、《辨正三十六诀》等六种秘本。惟施之于实验,则有准验者,不过十之二、三耳。忖思吾人研究理气之目的,求其有验,有验者则真,无验者则伪。《辨正疏》之盘理,既得三失五,其非蒋公真传,则毫无疑义,乃不惜重资以及跋涉之劳,再访明师,求授玄空真诀,后得无常派之心传口授后,果然证实张氏辨正疏,尽牵强附会,曲解蒋公之传注,无怪其谬语百出,误尽苍生。故又著《孔氏易盘易解》一书,使学者容易了解其诀法,以便与蒋氏真传之玄空大卦,作一较研究,而免受遵易盘之地师所蒙混。孔师于民国七十年阳历九月逝世于小桃园中。希望采纳,谢谢! ——江苏省无锡市 钱仓颉(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人,祖籍:江苏省苏州市沙洲县,爱好录制视频,百度视频搜索“钱仓颉”就能了解到作品。)

中国看风水的祖师叫什么名字

郭璞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西晋末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阻敦谋反,被杀,后追赠弘农太守,北宋时被追封为闻喜伯。郭璞为正统的正一道教徒,长于赋文,以《游仙诗》名重当世。《诗品》称其“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文心雕龙》也说:“景纯仙篇,挺拔而俊矣”。曾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葬经》作注,传于世,明人有辑本《郭弘农集》。[2] 丘延翰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闻喜人。相传其堪舆术授自白鹤仙人。唐玄宗开元中,星气为异,朝廷患之,遗使断其山。究其实,则丘翰所作之山也,捕之弗得,诏原其罪,乃诣阙,进图经三卷(天机书),自撰《理气心印》。玄宗爵以亚父,乃以金匮玉函藏其书。杨筠松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名益,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元乌兔经》 《风水对联》自然山水好风水 ,天地乾坤良云天;横批:风生水起,据杨筠松国师记载,大门张贴此对联风水好。.廖瑀廖瑀(943--1018年),著名堪舆家。派名克纯,字伯禹,号平庵居士,又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远世居河南,先祖廖崇德于唐贞观庚子任虔化(今宁都)县令,遂落籍虔化,为廖氏始祖。瑀即崇德之十世孙,也是迁黄陂始祖廖銮之四世孙。世孙,黄陂廖姓始祖銮之四世孙。瑀天赋聪敏,博学强记;好奇幻之术,谙天文地理。年十五,通五经,乡人称廖五经。宋初,以茂异荐,不第,于是潜心研究祖父廖三传、父廖通之堪舆术,即继承杨筠松与仆都监所授之术。曾师事德兴吴景鸾。一生专为人卜地建房筑坟寻找“风水宝地”,足迹遍及赣、闽、粤。曾为饶州许氏卜宅,对主人说:“日后贵府子孙当有为吾州守者。”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许氏一裔孙考中进士,授赣州知府,回忆廖瑀遗言,遂派人致祭并为瑀立碑记。瑀在其父辞世时,年仅十二,中年时,精堪舆术,遂将其父骸骨迁葬大墓岭人形,复将其父之骸骨迁葬福建宁热水狮形。瑀从此未回黄陂,隐居金精山,专心著述。殁于宋天禧二年,寿七十六岁。葬本里雷坑金钗形右股穴(墓无存)。子二,长千五郎,次千八郎,均迁福建,故宁都已无瑀之嫡裔。瑀将其术传二子,均迁福建,其术亦传福建;又传其三第克谦之子十九郎(讳邦),迁兴国山寮,其术亦传兴国;还传德兴高徒傅伯通与邹宽。瑀著有《怀玉经》、《扒沙经》、《入式歌》、《金精鳌极》、《地理泄天机》、《葬法新印》等行世。省、府、州、县志均载瑀虔化(今宁都)人,对照家谱记载无讹,独《中国人名大辞典》载瑀雩都籍,有误。曾文迪曾文迪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为江西雩都县人,父曾求己(号公安,著青囊序)。文迪于经纬、黄庭、内景之书,无所不究,而地理尤精,粱·贞明 年间(915年―920年),游至袁州府万载县(江西庐陵),爱其县北西山之丘,谓其徒曰:(死葬我于此)。及卒,葬其地。后其徒在豫章(江西南昌)忽见之,骇然而归,启其坟墓视之,乃空棺也。人以为尸解。著《寻龙记》、《阴阳问答》。刘江东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杨公弟子,江西雩都县上牢人,子刘颖(次子),婿谭文谟,皆世世相传。据《地理枢要》云;(唐国师筠松于焉祖岩授之,曾、刘诸子焚香发誓,地坐、面乾,相愿不语,书地作图,图毕,相舆礼拜而退,当时文迪契其旨。江东既退,又从而质诸,然后尽得其义。)世传有《画荚图》乃刘公子、婿之后代所著,又有《金函经》为雩都谭宽(字仲简,号敦素)著,又传《倒杖法》为杨公所授。司马头陀相传为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其生平不详,《地理人子须知》引用诸名家堪舆书目,载《司马头陀水法》云:(司仙著荆门州马仙观,有台基尚存,即其成道之所也)。《消遣集地理辨证补》载有(玄关同窍歌)。江西通志谓其名曦,唐时人。何令通我国南唐南唐国师,著名的堪舆大师,名何溥,赐号(紫霞),庐江郡 唐代益昌县令何易於第五代孙子,其祖从庐江迁居河南颍阴县(今属漯河市);因得罪皇帝遭贬至海宁县县令,今(休宁县)县令,晚年隐居安徽婺源, 精堪舆术,著《灵城精义》,修道精灵,用心火自灼而化身。其书分两卷;上卷论形气,下卷论理气。吴景峦宋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字仲祥,德兴人(江西省),父授青囊术于陈搏。庆历间诏选阴阳者,郡学举景峦。入京,入对称旨,授司天监正。未几,以上(牛头山山陵议状)奏言过直;有(坤风侧射,厄当国毋。离宫坎水直流,祸应至尊下殿)之语,上不悦,下狱。寻以帝晏驾遇救。后徽、钦二帝北狩,卒果如其言。后弃仕途,修真于天门西岸,曰《云山洞》,著有《理气心印》、《吴公解义》、《赋》《玄空秘旨》。无着禅师我国元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福建泉州人(今福建省晋江县),俗姓王名卓,字立如,少读书,既取科名,因天下汹汹,遂无仕志,畅游天下名山大川,登匡庐,遇一道者传兵法、阵图、六甲、入门之书,舆青囊、理气等书,其师卒,适英雄四起,禅师以所学试用,不料所从非人,几遭厄难,遂变姓名,遁入空门,自思(既际其时,不能显名于天下,此身终无归着),因自号(无着)。后遍证古今名墓,考验人家休咎,不数年而通神理,历三十馀年,只葬七十二穴,终老于四明无量庵。著《地理索隐》、《金口诀》、《神火精》。其中《地理索隐》一书,由于传抄本甚多,故内容、名称、作者皆有大同小异。目讲师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沈氏玄空字载:(目讲为陈友谅部将张定边)。世传有《目讲金口诀》、《平地元言》。友谅兵败,遂出家为僧,本为宜兴储氏之子。冷谦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地理正宗有《归厚录》题(作者失名,明冷谦启敬氏注),后被叶九升删去,改为己注。亦有认为是蒋大鸿著。蒋平我国明末清初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字大鸿(亡于1645年)生平好玄空之法,是游扶桑上宫时,得无极真人所授。无极真人,号中阳子,真正姓名不详。大鸿自谓“仆之得传,有诀无书”、“天侓有禁,不得妄传,苟非忠信廉洁之人,未许传与一二。著有《地理辨正注》、《水龙经》五卷、《八极神枢注》一卷、《归厚录》、《玉函真义》(又名《天元歌》)、 《古镜歌》、《醒心歌》。授徒张仲馨、骆士鹏、吕相烈、姜垚、胡泰徵、毕世持等。其门人姜垚(会稽人,字汝臬,号尧章,著《从师随笔》、《青囊奥语注》、《平砂玉尺辨伪歌》、张仲馨(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孝廉)、骆士鹏(今江苏丹徒县人,考廉)、吕相烈(山阴人,文学,因求蒋大鸿为卜母坟,而与蒋定交,其再从叔吕师濂,弟洪烈亦从之。)、武陵胡泰徵、毕世持(淄川人、解元)、姚恒洪、王济善、李衡等人。著《地理辨正》、《古镜歌》、《天元五歌》、《天元馀义》等书。朱之翰考华亭县志,谓《归厚录》乃蒋大鸿所著。马泰青我国清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安徽桐城人,名清鹗。道光丁未于京师遇李振宇(乐亭人),执弟子礼,得玄空真传。著《三元地理辨惑》问答一百则。内中有《地理十不葬》堪为地师箴规,自号《洒洒落落布衣》。沈绍勋我国清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浙江钱塘人,字竹礽,道光二十九年生。三岁而孤,十三岁杭州城被贼破,母投井死,先生被贼执,后得英将华尔拯救,待之甚厚,收为养子。同治十二年,二十六岁,与其姻兄胡伯安(字增戊,馀姚人)之江苏无锡访章仲山后裔,居数月,不肯轻汧泄一字,许以重金,得借观仲仙所著《宅断》,尽一日夜之力,与胡伯安抄竣,穷年苦思终不得解,后研易始豁然贯通。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六月卒,年五十八。有二子,门人甚多,著有《沈氏玄空学四种》、《沈氏地理辨正抉要》、《周易易解》、《周易示儿录》、《说卦录要》、《周易说馀》、《钱塘沈氏数典录》、《钱塘沈氏家乘》、《留直存牍》、《自得斋杂著》、《泰西操法》、《地雷图说》、。子祖孙著《周易孟氏学补遗》、《周易孟工学补遣》、《孟氏易学授考》。章仲山我国清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玄空六大派之无常派著名宗师,名甫,江苏无锡人,号‘无心道人’,道光元年著《地理辨正直解》、道光三年著《玄空秘旨注》,其他尚有《心眼指要》、《天元五歌阐义》、《阴阳二宅录验》等书。生卒年月不详,待考。曾正平我国清朝末年著名的堪舆大师,字广圣,赣州府兴国县人,生卒年月不详,授吴万寿、林地水,林授曾德火。孔昭苏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光绪三十年,字圣裔,号昨非,广东五华县人。曾先后赴粤、桂、苏、平津,从三合、三元、玄空大卦等地理师二十馀人,后得无常派之薪传口授,著《孔氏玄空宝鉴》、《阳宅秘旨》、《选择秘要》、《天元乌兔经直解》、《易学阐微》。自谓(余未习蒋氏真传之玄空大卦前,曾先后从师六人,虚心研究张氏《地理辨正疏》,计抄有《辨正秘诀》、《辨正真解》、《辨正透解》、《辨正探原》、《辨正三十六诀》等六种秘本。惟施之于实验, 则有准验者,不过十之二、三耳。忖思吾人研究理气之目的,求其有验,有验者则真,无验者则伪。《辨正疏》之盘理,既得三失五,其非蒋公真传,则毫无疑义,乃不惜重资以及跋涉之劳,再访明师,求授玄空真诀,后得无常派之心传口授后,果然证实张氏辨正疏,尽牵强附会,曲解蒋公之传注,无怪其谬语百出,误尽苍生。故又著《孔氏易盘易解》一书,使学者容易了解其诀法,以便与蒋氏真传之玄空大卦,作一较研究,而免受遵易盘之地师所蒙混。孔师于民国七十年阳历九月逝世于小桃园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