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星象吉凶,古代吉兆的天象名称

古人夜观星象,判断的是气候变化还是吉凶?

古人夜观星象,是可以判断气候变化的,而且古人夜观星象也可能是在吉凶。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很多著作都是古人观察星象总结而来的,而古人也是非常喜欢的,因为星象也是古人的一种方式

古人夜观星象,判断的是气候变化还是吉凶?

古人夜观星象,是可以判断气候变化的,而且古人夜观星象也可能是在吉凶。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很多著作都是古人观察星象总结而来的,而古人也是非常喜欢的,因为星象也是古人的一种方式

古代星象学

中国古代的星象学谁知道 中国古代的星象学不叫星象学, 有时看到什么夜观天象的,就是中国古代研究天象的人们干的事了. 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有太史院,与司天监, *** 司天监并置。明初沿置司天监、 *** 司天监,旋改称钦天监,有监正、监副等官,末年有西洋传教士参加工作。清沿明制,有管理监事王大臣为长官,监工、监副等官满、汉并用,并有西洋传教士参加。乾隆初曾定监副以满、汉、西洋分用。后在华西人或归或死,遂不用外人入官。 古迦勒底人创造了星区划分法,这就是星座。我国古代也创造了自己的星区划分体系,人们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天上的恒星几个一组,每组合定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其星官数目,据初步统计,在先秦的典籍中记载有约38个星官。《史记・天官书》中记载91个。《汉书・天文志》中记载说:“经星常宿中外官凡一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 张衡所著《灵宪》中云:“中外之官常名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两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 春秋战国时代,甘德、石申、巫咸等,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星官体系。到三国时代,吴国的太史令陈卓,综甘、石、巫三家星官,编撰成283官1464颗恒星的星表,并绘制成星图(该星表、星图早已散佚),晋、隋、唐继承并加以发展,我国的星区划分体系趋于成熟,此后历代沿用达千年之久,这其中最重要的星官是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内含若干(小)星官(或称为星座),据《清会典》所载,甘氏、石氏、巫氏的划分互有不同。各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曰为“垣”。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各星多数以官名命名。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十五颗星。两弓相合,环抱成垣。整个紫微垣据宋皇佑年间的观测记录,共合37个星座,附座 2个,正星163颗,增星181颗。它的天区大致相当于现今国际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龙、猎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约占天区63度范围,以五帝座为中枢,共含20个星座,正星78颗,增星100颗。它包含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太微即 *** 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执法即廷尉,右执法即御史大夫等。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约占天空的57度范围,大致相当于武仙、巨蛇、蛇夫等国际通用星座的一部分,包含19个星官(座),正星87颗,增星173颗。它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之状。天市即集贸市场,《晋书・天文志》中云:“天子率诸侯幸都市也。”故星名多用货物、星具,经营内容的市场命名,如,《晋书・天文志》云:帝座“立伺阴阳也”,斛和斗“立量者也”,斛用以量固体,斗则用以量液体,列肆“立宝玉之货”,是专营宝玉的市场,车肆“主众货之区”,是商品市场,市楼“市府也,主市价、律度、金钱、珠玉”等。 关于三垣的创始年代,尚无肯定的结论,从典籍来看,紫微垣和天市垣作为星官,首见于辑录石申所著《石氏星经》的《开元占经》一书中,而太微垣的名称始见于唐初的《......>> 求一些中国古代关于星象学的书籍~~~ 开元占经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天文学明著。本书的全名是《大唐开元占经》,作者是瞿昙悉达,成书时间约在718~726年之间。唐朝以后,《开元占经》一度失传,所幸在明末又被人发现,才得以流传。本书共120卷,保存了唐以前大量的天文、历法资料和纬书,还介绍了16种历法有关纪年、章率等基本数据。在书中,各种物异和天文星象等方面的术语很多。本书在天文史上很有研究价值。 《开元占经》,一名《大唐开元占经》,清人又或名《唐开元占经》,是唐代瞿昙悉达主编的一部天文学著作。 瞿昙悉达祖籍印度,其先世由印度迁居中国。关于他本人的生平史料传世很少。在《开元占经》卷记载,唐睿宗景云二年(711),瞿昙悉达奉敕作为主持人,参加修复北魏晁崇所造铁浑仪的工作,并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完成。在《旧唐书・天文志》中又记载有,瞿昙悉达于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奉敕翻译印度历法《九执历》。这部历法后来被录入了《开元占经》,至于瞿昙悉达何时编撰《开元占经》,史无明文。但据今人薄树人考证,瞿昙悉达大概在开元二年二月之后奉敕编撰《开元占经》的,至于编成时间,则不会早晚于开元十二年。 《开元占经》全书共一二?卷,其中前二卷是集录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关于宇宙理论的论述;卷三至卷九集录了古代名家有关天体的状况、运动、各种天文现象等等方面的论述,以及有关的星占术文献;卷九十一至卷一?二集录了有关各种气象的星占术文献;卷一?三主要抄录了唐代李淳风撰的《麟德历经》;卷一?四讲算法,《九执历》就录在这一卷内;卷一?五集录了从先秦古六历到唐代神龙历为止共二十九种历法的一些最基本的数据,卷一?六至卷一一?则是讲星图,不过书中并没有图象,而是用文字介绍今测恒星位置与旧星图所载之不同;卷一一一至卷一二?是集录古代各种有关草木鸟兽、人鬼器物等等的星占术文献。 那么,《开元占经》究竟有多少内容值得我们珍视呢?简而言之,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开元占经》保存了中国最古老的关于恒星位置观测的记录。在卷六十至卷六十三有关二十八宿星占和卷六十五至卷六十八有关石氏中、外官星中总共给出了一百二十一颗恒星的赤道坐标位置(其中有六颗星的数据在今传各本中已佚失)。这种赤道坐标和现代天文学上所使用的赤道坐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一百二十一颗星的坐标构成了一份我国最古老的星表,研究者名之为“石氏星表”。 (二)《开元占经》中保存了可能是世界最早木星卫星的肉眼观测记录。在卷二十三有关岁星(木星的古代名称)占中有一段甘氏的论述:“单于之岁,岁星在子。与虚、危晨出夕入。其状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是谓同盟。”意思是说,在单于岁那年,木星运动到了这一天区,早、晚和虚、危二宿共升共落。这时的木星看上去又大又亮,而在它的边上仿佛有一颗小的红色的星,这个现象称之为“同盟”。甘氏的这个发现是在公元前364年,这比伽利略在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之后,才发现木星卫星早了近两千年。 (三)《开元占经》保存了石氏、甘氏和王咸三家星官的原来面目。星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恒星命名形式。一个星官是一个恒星组合,其中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颗,多到数十颗。一组星起一个名字,如北斗(七颗星)、牵牛(六颗星)、天官(一颗星)、羽林军(四十五颗星)等等。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有许多流派,大部分流派都有自己的星官体系,彼此略有差异。三国时代时有吴国的一位太史令陈单曾把古代主要的三家官体系――石氏、甘氏和王咸的,并同存异,组成一个二八三个星官包含一四**颗星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被后世接受,成为中国传统的恒星命名系统。由于陈单综......>> 古代的星象学 中国占星术的论命与推运皆以二十八宿为准。《果老星宗》卷三张果与李之问答有如下一例:“先生因取王勃命示之。勃命坐翼。水退朝阳于轸,木作援。又滋培奎壁之次。故其人秀而善属文。以名立身,以名败身。金曜斗。行井木,对照受伤。孛罗一锋一双,互争胜负,恶死无疑,子其待之。 这些恒星二十八宿,大多是暗星,只有角宿是一等亮星。根据近年来占星家的研究,发现对命盘作用最大的是那些亮度最大又接近黄道的恒星。每颗闪亮的恒星就像太阳一样能自行发光。我们将肉眼能够看到最亮的十几颗星叫做一等星。这些亮星发出的光芒,对人的出生命盘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除了黄道以外,在北天极附近的三垣也有许多恒星。在紫微垣内的勾陈就是现代的北极星。值得一提的是坊间流行的“紫微斗数”,有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和破军星。概括根据《中国天文学史》一书考证,这些都是梵文译音,出自唐僧一行(张遂)译述的《梵天火罗》。它们其实就是大熊座的天枢、天璇、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等北斗七星。根据翻译的佛典,印度以北斗为镇将之象,它们的名称,顺次为贪狼星(欲)、巨门星(家)、禄存星(禄)、文典星(文)、廉贞星(正)、武曲星(武)和破军星(军)。这些北斗七星与黄道近乎垂直,离黄道十二宫甚远,因此在占星术中没有作用。 恒星的作用,大体来说,是增强命盘上行星。举例来说,命盘上木星若与轩辕十四同度,则益增其辉。土星若搐陵五,一生凶灾连连。恒星同命盘,人运会暴起暴跌,可使人转成巨富,亦可使 *** 离子散。公卿王侯、贩夫走卒之别,就在于命盘的恒星。 中国占星术由于历代战乱纷纭,测候失传,行星的观测欠准,因此连推运也仰赖二十八宿的度,再掺杂一些神煞的成分,如今几近失传。反之,西洋占星术掌握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以行星推运,既精准又。 有懂中国古代的星象学的么 什么是星象学?中国古代星象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到唐代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质变 ,星象学,亦称占星学,是天文学之母,是探讨天体对生物与无生物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天体影响力的反映。星象学在人类最早期的史料中即有记载,一般认为星象学是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的闪米特人、印度、欧洲或中国的河洛民族。星象学首先在巴比伦盛行,接着向东传到波斯、印度、中国;向西由希腊传到埃及、罗马和西班牙等地。占星是人们对天文学最早的感知,曾经有一段长久的时日,它们是一体的,星象学星象学是最精深的天文学。 中国古代占星学和星相书籍有哪些 【乙巳占】唐李淳风传世的占星学代表作 古代星相学 “箕”是星座吗 箕:为东方七宿之第七宿,有四星,属于人马座,斗在北,箕在南,又名「南箕」, 现存古代占星书主要有唐代李淳风《乙巳占》、瞿昙悉达《开元占经》、北宋王安石礼重修的《灵台秘苑》以及明代的《观象玩古》。 星相学与星象学的关系与区别 星相学,或称占星术(ASTROLOGY),是星相学家观测天体,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各种变化后,作出解释,来预测人世间的各种事物的一种方术。 星象学引,亦称占星学,是探讨天体对生物与无生物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天体影响力的反映。星象学在人类最早期的史料中即有记载,一般人认为星象学是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的闪米特人、印度、欧洲或中国的河洛民族;星象学首先在巴比伦盛行,接着向东传到波斯、印度、中国;向西由希腊传到埃及、罗马和西班牙等地。占星是人们对天文学最早的感知,曾经有一段长久的时日,它们是一体的。星象学是最精深的天文学。前者是一种带有色彩的方术,后者则是有着系统理论的学说 夜观天象,有流星出紫微垣,古代占星学怎么讲, 在中国古代占星术中,紫微垣是代表皇宫的,有流星出紫微垣,这流星表示是皇宫派出的使者。流星大的带来大的使命,小的带来的使命小。流星发出隆隆响声,是天使的愤怒的象征。流星跑得快的,灾祸到来就快,跑得慢的,灾祸到来就慢。流星大而没有光芒,预示的是众人(百姓)的事;小而有光,预示的是贵人(当官权贵)之事。大而有光芒,预示的既是贵人,而且人也多。流星闪闪烁烁,时隐时现,是伤害破败成事的象征;前大后小,是忧恐的象征;前小后大,是喜事的象征;象蛇一样曲折前行,是象征有奸邪之事;去得很快,预示~情一去不可复返;流星划破天空的时间长,预示着事变的时间也长,时间短,则事变发生很快。大流星陨落下去的地方,那地方可能会起兵。在无风无云的天气,如有流星出现,很久才消失在天空,那就是大风吹翻房子,吹折树木的预兆。如果有小流星上百数,向四面飞行,那就是百姓外流迁移的象征。总之,流星的情状不同,所预示的吉凶也不同。 流星的尾部长二三丈,光耀满天,颜色光芒的,那是君主的使者,是天子命令他出去各地办事的,如果从紫微垣出来的那颗大流星是青色的,表示国家有忧患,流星色彩青中暴红,名叫“地雁”,所落之处会起兵。流星有光青红,长二三丈,名叫“天雁”,这是军队的精英,所落之国会起兵,将军应跟随星所坠落的方向作战。流星若是土黄色的,坠落之地会有地震等地质灾害,或是那地方会大兴土工,或修造陵墓。流星颜色发白枯骨的表示死丧,死丧出自皇宫,据流星大小定是谁;但流星白得灿烂有光,长得划破整个天空,这是君主之星,君主将派遣将相随军向流星飞去的方向出征,那地方就会有杀戮死丧。流星颜色若是黑暗的,叫“梁星”天梁星主水灾,它所坠落的方向有水患,君主将因水患而失去土地。一般流星从紫微宫直下坠落的,是应朝庭本宫之事;流星从紫微宫斜飞远去的,应边关之事。流星大指大事,小主小事。 中国古代占星学, 还有气象学的书籍都有哪些,越多越好 周易、乙巳占,追问:还有吗补充:步天歌、大唐开元占经 求详细讲中国古代占星学的书,古代现代当代的都可以 5分 人的命运是不可预测的 会因着 你做的 不同的事 有 不同的结果

古人一般会通过观测天象来国家命运,但他们是如何判断国运的?_百度...

古人一般通过观看星体的排列和轨迹来推断事件的运行,判断国运,能不能预测到国家的未来不知道,但是异常的天象通常会带来异常的自然气候,影响古人农事的进行,也就会影响国之根基。

求古代奇异天象的名称,满意的再加50分

1 荧惑守心 荧惑守心 (漫谈中国古代天文) 最近,只要是晴朗的夜晚,向星空看去,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一颗红色的亮星闪耀在天际,它就是火星(Mars)。 「火星」这个众所皆知的名字事实上并不是这颗行星最早的名字,它最初的名字称为「荧惑」。火星由於轨道呈明显的椭圆形,与地球的距离变化很大,因此亮度也忽明忽暗,所以称之为「荧」;又因为它的轨道位於地球外侧,运行速度比地球慢,由地球看去它不但在众星之间移动,速度有快有慢甚至还会逆行,所以称之为「惑」:加起来就成了「荧惑」了。至於「火星」这个名字则是从汉朝流行「五行」说后才用上的。在天文学史中可以发现:在所有古代文明中,天文与占星是不分家的,而火星这麼明显的亮星自然就成了焦点所在,可是它可不是什麼吉兆哦!火星的红色不仅让人联想到火光,也让人想到鲜红的血、战争,所以古希腊人把它当作战神Mars,中国的术家把它和残贼、疾、丧、饥、兵等恶象相关连。《史记》中就有说到:「荧惑为孛,外则理兵,内则理政,故曰:『虽有明天子,必视荧惑所在』」显示古人相当重视荧惑的位置观测,而在历代的历书中,火星(和其他行星)的运行预测都是相当重要的部分。 往夜空看去,在火星的附近还有另外一颗红色的亮星(虽然没有火星那麼亮),它是天蝎座的心脏,中文名字叫做「心宿二」或「大火」,属於二十八宿中的心宿。二十八宿是中国星官(相当於西方的星座)的名字在甲骨文中就有记录,而在战国时代石申和甘德所记载的星录中就已完备了。中国古代将整个天空(主要是北天球)分成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共三十一个区域。北极天顶的部分分成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都是中国北方所看到「拱极星」(永不落到地平面下的恒星)。中国古代观星非常重视北极星,论语中就有:『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拱之。」』,北辰就是北极星了。而靠近赤道则分成四象(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二十八宿,大致上月亮每天过一宿。心宿就相当於青龙的心脏部位,总共有三颗星,中央的就是「心宿二」了。标示恒星位置的方法就是用二十八宿表示经度,距北极角度表示纬度和现在天文上惯用的赤经、赤纬座标系统大致上是一样的,但是圆周是分成365又1/4度,也就是太阳平均每日移动的角度。 至於「大火」这个名字又和它的颜色有关,心宿二是一颗红巨星,因为是红色的,所以就叫「大火」了。这个名字起源很早,尚书尧典中有云:「日永星火,以正仲夏」,诗经也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句子,这都是指「大火」这颗星。 由於火星与心宿二都是显眼的红色,又都在黄道面上,平均每两年多就会接近一次,因此自古即受到瞩目。如果火星只像一般时候顺行(由西向东)经过心宿二附近(这时称为「荧惑在心」)还没多大的关系,但是如果正好是「火星冲」的时候那就「代志大条」了。就像下页图(一)所显示,当靠近火星冲时,星在恒星间的运动会由顺行(由西向东,图中1~3)逐渐变慢(留,图中3),然后变成逆行(由东向西,图中3~5),留(,图中5),再回到顺行(图中5~7),这就叫「守」。如果这时候刚好火星在心宿附近徘徊不去的话,就称为「荧惑守心」了。 古代的人对这种现象常视为不祥,如巴比伦楔形文字曾记载如果火星退行到天蝎座,则国王应加强小心戒备,不宜冒险离开皇宫。而在我国「荧惑守心」更是大大的不祥!心宿三星其中央大星代表天王(即皇帝),前后星则分指太子及庶子,北周《灵台秘苑》中就说:「若天下有变,心星见不祥。」。火星原已代表动乱、死亡,而在心宿徘徊更是糟透了!《史记》中即云:「火犯守房、心,王者恶之也」,而唐朝《开元占经》更搜集了之前的「荧惑守心」占如「黄帝占曰:荧惑犯心,战不胜,国大将斗死;一曰主亡」、「海中占曰:荧惑犯心天子,王者绝嗣;犯太子,太子不得代;犯庶子,庶子不利。」、「石氏曰:荧惑守心大人易政,主去其宫」…等洋洋洒洒四、五十条,都是大凶之兆。 2 五星连珠 五星连珠,也叫“五星聚”。我国古代用以表示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也就是五星处在同一条直线上。这种现象不常发生,所以古人曾唯心的认为它是祥瑞之兆。后人推广到只要五行星各居一宫相连不断时就叫做“连珠”。 清代钦天监缩小其范围,规定五行星的黄经相差小于45度时才叫“连珠”。 面对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同现夜空的少见天象,有人称之为“五星连珠”,这是不妥的。广东天文学会的专家认为:传统所说的“五星连珠”是以地球为中心,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位於太阳的同一侧,其张角小于60度,并能被肉眼观察到。五星连珠张角越小越难得、越小越好看。而这次“五星连珠”,张角为135度,横跨四分之三的天空。因此,只能叫“五星同现”。如果说横跨四分之三天空的五大行星也算“五星连珠”,那么,今年就有两次“五星连珠”,其中第二次出现在12月30日。届时,我国及其北半球各地都可在日出前目睹到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同现在晨空裏。向前追忆,2002年5月5日发生过五星连珠,其张角为40度。1997年11月30日也发生过五星连珠,其张角为100度。 五大行星中,金星、火星、土星出现在西方的地平线上,木星则悬挂在和地平线呈30度角的天空上,而水星也正在逐渐靠拢。五大行星将按照水、金、火、木、土依次排列,由高到低连成一条线,古时称为“五星连珠”。由于五颗星都是大行星,亮度较高,人们用肉眼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舜帝即位时,天象现五星连珠, 该年定位甲子年. 为干支纪年法的开始. 五星连珠星象素来被认为是吉瑞之兆. 人本乎天地,天地之变迁必定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生活. 古人有此说法足见有大智慧 天文学家计算出历史上曾经三次出现五星连珠.第一次是唐高祖武德二年,司天监观测到五星连珠。但是史学家为了让后人觉得唐高祖即位顺应天意,就把五星连珠出现的年份从武德二年改为武德元年. 第二次是武则天当政的第一年,第三次韦后当政时期,司天监都观测到五星连珠现象.但是史官没有记载。因为如果记载了,就会让人觉得韦后与武则天当政都是顺应天意的,这与封建礼教相悖.

古代天文异象

过年有一场流星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