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八宝顺序,八宝吉祥图排顺序
藏族“吉祥八宝”的正确顺序是什么?
藏族“吉祥八宝”的正确顺序:白海螺、宝瓶、宝伞、吉祥结、金轮、金鱼、莲花、胜利幢。
吉祥八宝即八吉祥,又称八瑞吉祥,八宝吉祥,藏语称"扎西达杰",是藏族绘画里最常见而又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绘画精品。大多数以壁画的形式出现,也有雕刻和塑造的立体形,这八种吉祥物的标志与佛陀或佛法息息相关。
另外这八个图案可以单独成形,也可堆成一个整体图案,这种整体图案在藏语中称"达杰朋苏"意为吉祥八图宝瓶状。
扩展资料:“佛家八宝”亦称“吉祥八宝”或“八吉祥“或“八瑞相”等,即“轮螺伞盖花罐鱼长”,有一定的寓意。
象征大法圆转,万世不息;宝伞象征张弛自如,曲覆众生;金鱼(双鱼)象征坚固活泼;宝瓶(贯)象征福智圆满,具空无漏;
莲花象征出世超凡,无所污染;法螺象征有菩萨意,妙音吉祥;盘长象征回环贯彻,一切通明;白盖象征遍覆三千,净一切业。
八宝戒指的寓意
八宝戒指的寓意如下八宝首饰意味着寓意吉祥比较圆满是长辈们对孩子最美好的祝福。佛家八宝”亦称“吉祥八宝”或“八吉祥“或“八瑞相”等。
藏族吉祥八宝图的正确顺序是什么?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白海螺,宝瓶,宝伞,吉祥结,金轮,金鱼,莲花,胜利幢。佛教中的 五贡 七珍 八宝分别指什么?
八宝七珍是楼上的,五供是五妙欲供,供养神佛的色,声,香,味,触,分别是铜镜,琵琶,海螺中香水,果实和绫罗等为代表。转轮藏是什么?
转轮藏,是一种源于法器的建筑形式,是汉、藏两族建筑的结合体。其建筑本身既具有古典建筑的美感,又包含了设计建造者对佛教教理、教义的领悟,是文化物化的表现形式。�首先,让我们从转轮藏的原型谈起。�一、藏密法器与“转藏”制度�转轮藏建筑的原型是藏密的法器——摩尼桶。公元7世纪,佛教由我国内地和印度、尼泊尔传入西藏。传入西藏后,形成了浓厚的地方特色,这种带有地方特色的西藏佛教,被称为“藏传佛教”,或称为“喇嘛教”。�西藏的佛教属于大乘佛教的范畴,包括显宗和密宗。由于藏传佛教多是密宗,故称为“藏密”。但是,藏密不只讲密教,也很注重显教①。因此,“藏密”这一概念实际上已经包含了藏传佛教的众多派别。�我们经常能在佛教场景中看到“法 轮”。“法 轮”象征意义深远,它起源于古印度神话。在古印度神话传说中曾提到转轮王有法宝,可以降服四方,只要出兵征战,敌国望风而降,转轮王可兵不血刃而一统天下。佛教故事中沿用了这个典故②。“法 轮常转”是显示佛法力量的一种途径,是轮回中悟道的标志,而摩尼桶就是用这种表达方式宣扬佛法的。�在藏密的屋檐下常会有一排排木制或铜铸的圆桶,这些木桶大多为红色,高一、二米,上面刻写或内装着六字真言,外有木框、上下有轴,藏语称其为“古拉”,一般人称之为“摩尼桶”。较小的佛教殿宇廊下会有三、五个这样的摩尼桶,较大的殿宇回廊四周会有上百个这样的转桶环绕。朝礼的信众们依次从转桶旁经过,用手轻推一下,使转桶转动一圈,表示将摩尼桶上的经咒念了一遍。除了这类大型经桶,还有可以拿在手中的摩尼转。它是用银、铜金属打造的,转桶上面不光刻有六字真言,还浮饰着精美的图案,转桶下配有手柄。桶上还坠有小锁链,用以加速它的转动。信徒念咒时,可以手持此轮,边念边转。从使用的方法来说,摩尼桶就取了“法 轮常转”的这一层意思。�将摩尼桶这种法器与汉地传统的建筑相结合,便形成了一种外观看似花塔,塔内上下有轴,可以转动的转轮藏。�转轮藏巧妙地运用了我国古代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它虽是一个藏经架,但却被设计成一个下檐八角形,上檐圆形的亭子。亭身设有经屉,可以存放佛经,看上去很像一个缩小了的建筑模型。这种建筑形制早在南朝时的梁代就已经出现,宋代的建筑师李诫在他的《营造法式》一书中对转轮藏有详细记述。�而佛教的“转藏”制度始创于南朝梁代的傅大士(497~569),他姓傅名翕,字立风,又称善慧大士、双林大士,与达摩、志公共称梁代三大士。所谓的“转藏”,就是转读大藏经之意,与“看藏”不同。“看藏”指每天读经时,自首至尾一字不漏,而“转藏”只读经文中每卷之初、中、后数行而已。�转轮藏属于经藏的一种。经藏就是藏经楼,是收藏佛教典籍的书库,又称经楼、经堂、经阁等。藏经楼一般陈列为一排排的书架,但是经目繁多,不是一般人可以遍读的。傅大士创建了一个大型的旋转书架,内置经书,旋转便可快速地检索出所需要的经书。而且,转轮藏还能方便那些不识字的民众,以及那些没有时间去研读深奥佛法的信众。《神僧传》卷四中有这样的记载:“初大士在日,常以经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阅,乃就山中建大层龛,一柱八面,实以诸经运行不碍,谓之轮藏。……从劝世人有发于菩提心者,能推轮藏,是人即与持诵诸经功德无异。今天下所建轮藏皆设大士像,实始於此。”这就是转轮藏最初的模型。傅大士所创的转轮藏法门对佛教界的影响很大,至今许多寺院尚存有转轮藏的设施。�二、北京现存的转轮藏�北京现存的三处完好的转轮藏。一处建于明代,是智化寺藏殿内的转轮藏;另外两处建于清代,一处位于雍和宫内,一座处于颐和园内。��智化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受汉传佛教影响的明代,整个的主题是“法 轮常转,帝道遐常。佛日增辉,皇图永固。”在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智化门、智化殿、如来殿和大悲堂。“藏殿”是智化殿的西配殿。在这样一间貌似普通的殿堂中竟藏有一件绝世的艺术珍品——明代的转轮藏,它与智化寺特有的京音乐以及藻井艺术并视为绝世珍宝。�一般来说,转轮藏有两个用途,一是收藏经书,二是做时,可以边转动法 轮边诵经,取其“法 轮常转”的寓意。可以转动的转轮藏,一般内部装有机关,转轮藏里装有的“内容”越多,在转动转轮藏时,信徒所能传递的信息就越多。也有一种不能转动的转轮藏,信徒可以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围绕它步行,一样可以起到对佛法礼拜的作用。位于智化寺藏殿内的转轮藏就属于后者。藏殿内的这具转轮藏高4米多,主体部分为木制八角形的经柜。在经柜的每一面上都有45个长方形抽屉,一共360个,与一年的天数基本一样。当信徒围绕转轮藏一圈后,就表示已将一年所要读的经文诵读完毕,表达了信众希望早日成佛的愿望。每个藏经抽匣的表面都浮雕着一尊佛像,佛座为双层莲花座,莲瓣肥硕,带有鲜明的明式佛造像风格③。并且,360个藏经柜是按照千字文的顺序排列的,更适合汉传佛教信徒的习惯。这具转轮藏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细节上极尽奢华。《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建智化寺穷极土木。”作为权倾一朝的太监,王振的家庙从内部装饰的每一个细节上都尽显其追求富丽堂皇的本色。整座就是一部精雕细琢的艺术巨著。因为智化寺毕竟是一代权监王振的家庙,从建筑规模上不能逾制。通过繁缛的修饰来传递信息是这位权贵炫耀自身地位最好的途径。�围转轮藏一圈,我们能看到:在转轮藏底部的须弥座上枋上刻有“吉祥八宝”,并且在转轮藏上反复运用这八种吉祥图案来修饰,在经柜的转角柱上又阴刻填金八宝吉祥纹样。�相传这八种吉祥之物代表佛陀身上的八个部位。宝罐代表佛陀的颈,因佛法皆由佛陀口中流出,故宝罐又为教法、教理的象征。献上宝罐时,即代表祈愿众生获得这圆满无上的教义。宝盖,代表佛顶,在汉地名为白伞,置于佛陀顶上,能遮蔽风日。伞在古代印度原为贵族、皇室所用,象征尊贵威势,在此代表行者的威势,能除一切魔障,清净吉祥。献上伞盖是祈愿众生离苦得乐。双鱼代表佛陀的双目。佛陀以眼慈视众生,故又为智慧的象征。供养吉祥的双鱼,能祈愿消除众生的无明,得到了悟一切的智慧。莲花代表佛陀的舌头。象征佛以广长舌说一切法,使众生都能悟入开示佛之知见。献上莲花,祈愿具有启悟众生的能力。法螺代表佛陀的三条颈纹。佛陀的法音广大悠扬,如螺一般清净美好,使一切有情入于解脱。盘肠代表佛陀的心,代表佛陀心法无尽,也可看成为两个“”字交搭而成,是佛陀心脉的象征。宝伞代表佛陀无上正等正觉,是佛教的胜利。代表除一切烦恼魔障,得大胜利,究竟解脱。法 轮代表佛陀的手掌,以示法 轮常转、佛法无边。�在转轮藏的顶部有雕刻精美的莲瓣数层,上坐一尊圆雕毗卢遮那佛,面东而坐,高高在上,十分神秘,甚至不易察觉。在佛教中本有五方佛,毗卢遮那佛是位于中央的一尊,其他四尊是东方不动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和北方不空成就佛。为毗卢遮那佛护法的是大鹏金翅鸟、龙、龙女,这三者取自佛经中的天部。在大乘佛经中说,当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部参与听法。龙是“天部”之一。佛经上说在无数龙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罗的龙王,他和8岁时的幼女到释迦牟尼所说法的灵鹫山前,转为男身,现佛之相。他的女儿就是后成佛的龙女。而护法的大鹏金翅鸟就是天部中的迦楼罗,汉文译为金翅鸟,两翅膀张开有336万里。�围转轮藏一圈,还可看见石座转角处雕有“天部”经柜角,柱上雕象、狮、四不象、菩萨、天王、韦驮与金刚,无一不是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样的一处转轮藏,其本身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佛教教科书。
藏族的吉祥八宝顺序是怎样的?
这应该是八吉祥吧!依次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轮这样的秩序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