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五行所属黄历是什么,如何看五行属于什么命
天干五行
天干地支的五行属性! 五行与干支 天干金:庚、辛 地支金:申、酉 天干木:甲、乙 地支木:寅、卯 天干水:壬、癸 地支水:子、亥 天干火:丙、丁 地支火:巳、午 天干土:戊、己 地支土:丑、辰、未、戌 是结合天干地支的属性,然后把自己的身主和命主结合!以五行的相生相克来预测的!金:天干的庚、辛 地支金:申、酉 木:天干的甲、乙 地支木:寅、卯 水:天干的壬、癸 地支水:子、亥 火:天干畅丙、丁 地支火:巳、午 土:天干的戊、己 地支土:丑、辰、未、戌 天干地支的与五行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辰(龙)、戌(犬)属阳土,中央;丑(牛)、未(羊)属阴土,中央。 甲为栋梁之木,乙为花果之木,甲乙东方木。丙为太阳之火,丁为灯烛之火,丙丁南方火。戊为城墙之土,己为田园之土,戊己中央土。庚为斧钺之金,辛为首饰之金,庚辛西方金。壬为江河之水,癸为雨露之水,壬癸北方水。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月出之时,月本坎体,中含金鸡之精,故本属鸡。戌时,戌”就是没有牙齿的意思。狗没有了尖牙利齿,就没法磨碎食物,就意味着饿死故戌属狗。亥时,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干、支的五行属相01甲子金鼠 ? 02乙丑金牛 ? 03丙寅火虎 ? 04丁卯火兔 ? 05戊辰木龙 ? 06己巳木蛇07庚午土马 ? 08辛未土羊 ? 09壬申金猴 ? 10癸酉金鸡 ? 11甲戌火狗 ? 12乙亥火猪13丙子水鼠 ? 14丁丑水牛 ? 15戊寅土虎 ? 16己卯土兔 ? 17庚辰金龙 ? 18辛巳金蛇19壬午木马 ? 20癸未木羊 ? 21甲申水猴 ? 22乙酉水鸡 ? 23丙戌土狗 ? 24丁亥土猪25戊子火鼠 ? 26己丑火牛 ? 27庚寅木虎 ? 28辛卯木兔 ? 29壬辰水龙 ? 30癸巳水蛇31甲午金马 ? 32乙未金羊 ? 33丙申火猴 ? 34丁酉火鸡 ? 35戊戌木狗 ? 36己亥木猪37庚子土鼠 ? 38辛丑土牛 ? 39壬寅金虎 ? 40癸卯金兔 ? 41甲辰火龙 ? 42乙巳火蛇43丙午水马 ? 44丁未水羊 ? 45戊申土猴 ? 46己酉土鸡 ? 47庚戌金狗 ? 48辛亥金猪49壬子木鼠 ? 50癸丑木牛 ? 51甲寅水虎 ? 52乙卯水兔 ? 53丙辰土龙 ? 54丁巳土蛇55戊午火马 ? 56己未火羊 ? 57庚申木猴 ? 58辛酉木鸡 ? 59壬戌水狗 ? 60癸亥水猪 01 甲子 11 甲戌21 甲申31 甲午41 甲辰51 甲寅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 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 天干地支所对应的五行 天干:子亥为水,辰戌丑未为土,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为金,地支: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如何巧记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庚辛申酉金,甲乙寅卯木,壬癸亥子水,丙丁巳午火,戊己辰戌丑未土。 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关系? 天干 : 甲阳木,乙阴木;丙阳火,丁阴火;戊阳土,己阴土;庚阳金,辛阴金;壬阳水,癸 阴水 ; 地支: 寅阳木,卯阴木;辰阳土,巳阴火;午阳火,未阴土;申阳金,酉阴金;戌阳土抚亥阴水;子阳水 ,丑阴土; 天干地支和五行各代表那个数字如:1234567890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甲对应一,乙对应二,....以此类推,癸对应十. 子对应一,丑对应二...以此类推,亥对应十二. 至於因素,可以去看 十天干生旺死绝表. 这些一言两语不可道清.建议多看易学的书.如邵伟华.这本书的基础知识讲得不错. 奇门可看张志春的等. 生辰八字所代表的天干地支五行是什么? 你的性别? 出生时所在的城市? 天干共有十个,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地支共有十二个,各地支的五行主要是说它的主气的五行,而地支中各藏一至三个天干,叫做支 *** 元。而中困玄学中以天干代表天,地支代表地,而人元代表人,是为天地人三元也。 如果按你报的时辰来起八字四柱,一定不是五行齐全,把藏干五行算进去也不是。不过要算清楚你出生时的真太阳时,才能确定你的出生时辰,所以才在一开始时问了你两个问题。 天干的五行是什么 甲,阳木,乙,阴木,属东方,春天,颜色青、绿。丙,阳火定丁,阴火,属南方,夏天,颜色红。戊,阳土,己,阴土,属中央,夏秋之交,颜色黄。庚,阳金,辛,阴金,属西方,秋天,颜色白。壬,阳水,癸,阴水,属北方,冬天,颜色黑。 干支五行和纳音五行关系 干支五行 就是天干,地支 各自的五行!是单独的~一般配合后天八卦来使用 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水,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十二地支以应月,地之五行也,子阳亥阴日水,午阳巳阴日火,寅阳卯阴日木,申阳酉阴日金,辰戌阳丑未阴日土。” 寅、卯月为春季的正、二月,正是东方风木之气当令之时,故寅、卯在五行同属木。 巳、午月为夏季的四、五月,正当南方火热之气当令,故巳、午在五行同属火。 申、酉月为秋季的七、八月,正是西方燥金之气当令,故申、酉在五行同属金。 亥、子月为冬季的十、十一月,正当北方寒水之气当令,故亥、子在五行同属水。 辰为季春三月,未为季夏六月,戌为季秋九月,丑为季冬十二月,这四个季月,都是中央土湿之气寄王子:四时的月分,所以辰戌丑未在五行同属于土。 纳音五行,天干有天干的五行,地支有地支的五行,天干与地支配合后会变成新的五行,称为“纳音五行”。原干支五行称为正五行,纳音五行叫做假借五行,因为它是假借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和十二音律而组合成的纳音五行。 一般配合六十花甲来使用,主要是用来看命盘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傍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 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砂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佛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驿土 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戌癸亥大海水 它两应用到的地方有所不同~ 10天干五行各属什么? 五行与干支 天干金:庚、辛 地支金:申、酉 天干木:甲、乙 地支木:寅、卯天干水:壬、癸 地支水:子、亥 天干火:丙、丁 地支火:巳、午 天干土:戊、己 地支土:丑、辰、未、戌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十天干十二地支口诀表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天干地支对照表(详细讲述相关联的五行方位性质等)
天干地支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天干信息总表
项目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性质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五行 木 木 火 火 土 土 金 金 水 水
四季 春 春 夏 夏 夏 夏 秋 秋 冬 冬
方位 东 东 南 南 中 中 西 西 北 北
体表 头 项肩 额 胸 鼻 腹 筋 股 腿 足
脏腑 胆 肝 小肠 心 胃 脾 大肠 肺 肾
换支 寅 卯 午 巳 辰戌 丑未 申 酉 子 亥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地支信息总表
项目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性质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五行 水 土 木 木 土 火 火 土 金 金 土 水
四季 冬 冬 春 春 春 夏 夏 夏 秋 秋 秋 冬
方位 北 北 东北 东 东南 东南 南 西南 西南 西 西北 北
脏腑 胃 胆 肝 脾 三焦 心 胃 大肠 肺 脾 肾
时辰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生肖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月份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以上就是与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相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分享。看完十天干十二地支口诀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万年历金木水火土五行查询表,万年历查五行
提起万年历金木水火土五行查询表,大家都知道,有人问金木水火土命万年历,另外,还有人想问金木水火土命查询表,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金木水火土出生年月对照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万年历查五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八字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干支和五行属性对应关系
; 事物之间总有一定的联系,譬如,八字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古代时候,干支的最为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用来记录年份,即干支纪年法,譬如,“戊戌变法”,此处的“戊戌”便是使用了干支纪年法,这个组合就是“天干+地支”,代表了戊戌年。若是运用现代的说法,那么就是指1898戊戌年。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聊聊五行和天干地支的对应的相关内容吧!一、天干地支五行基本内容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相生详解:甲乙木生丙丁火干支方位:甲乙对应东方木,丙丁对应南方火,戊己对应中央土,庚辛对应西方金,壬癸对应北方水;亥子对应北方水,寅卯对应东方木,巳午对应南方火,申酉对应西方金,辰戌丑未为四季土。五行:木、火、土、金、水。二、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天干地支诞生的年代久远。此外,古人用天干合地支组合搭配,用于纪年也有很常的历史。此外,天干地支和五行又分阴阳而产生的,因此,每个干支同时具有阴阳的象和五行的象,五行和天干地支的对应自然也是因为如此。 十二地支详解戌,八字戊代表什么意思1、天干与五行的对应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癸 五行 阳木 阴木 阳火 阴火 阳土 阴土 阳金 阴金 阳水阴水2、地支与与五行的对应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亥 五行 阳水 阴土 阳木 阴木 阳土 阴火 阳火 阴火 阳金 阴金 阳土阴水 以上是本期整理推荐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和五行和天干地支的对应的相关内容。天干地支一一组合,配为60甲子,即为一个花甲子年。点击查询生辰八字查询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八字纳音五行查询表 天干相克详解:庚辛金克甲乙木 地支三刑是什么意思,地支三刑一定不好吗更多相关测试黄历中五行是怎么来的?怎么划分和具体做用
你好楼主,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於哲学、中医学和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著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历史渊源《尚书·洪范》记述的是周武王与箕子的对话,其中谈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传统认为《尚书·洪范》、《尚书·甘誓》是西周作品。疑古派因为战国前著作中「五行」出现的很少,就认定战国前出现「五行」的作品必是後人伪作。这种论证是不妥当的。聂文涛指出,《左传》所说「五材」是五行思想的应用或延伸,而不是「五行」理论的发端。「材」在春秋时期没有「行」的含义。《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表明「五行」理论已经具有很大影响。《左传》同一时期的《孙子》中就提到了「五行」,疑古派要证明《孙子》是战国後期的伪作是很困难的。疑古派曾推定《尚书》为汉代作品,但郭店楚墓竹简证明《尚书》确非汉代人伪作的。 可以肯定,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因为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於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那麼,什麼是五行,历史上又是如何诠释「五行」的呢?「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确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认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时,已将「五行」认定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质。在《左传》中也存在著「五行」,在这里,他是被认为是「地之五行」与「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关的。「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徵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著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地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於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瞭解,「五行」意味著物质运动;意味著万物之宗。以上古人所云,实际在表达一种思想:不顺「五行」而行,则将如有扈氏与鲧般,为天命所弃绝!虽有点唯心之嫌,但也并非不无道理。遇事依循自然,因事而治,一定会比盲目胡为要来的顺畅。五行可以由八卦推出来: 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提五行,有人就不屑一顾的说是,有人还穿凿附会说是五种物质,对应大自然的金属,树木,流水,烈火,土壤,其实五行乃是五气,比喻为五种物质,乃形象描述。当然化气为物,说是五种物质也有道理,但不能偷梁换柱,五气乃是根本。万物从一开始,一的内涵就够我们研究的了,可能还好多人研究半天也不懂,外国人就更不懂了,一分为二,画为「—」和「--」,即阴阳两仪,阴阳又是根本,外国人,懂阴阳吗,还是我们中国人说了,才懂,还一知半解,中国古人可阴阳研究透了的,还发展为阴阳学说,这不是中国人智慧的表现吗?光是阴阳就足以解释世界万事万物了,如阴阳对应季节就是夏、冬。阴阳两仪分为四象,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对应1、3、2、4,阳为单,阴为双,为什麼,不会看不懂吧。太阳,少阳对应1、3,太阴,少阴对应2、4。太阳为1,少阳为3,太阴为2,少阴为4,同时也是1234数的顺序的由来,古人发明了1234四个数了。太阳对应太阳,太阴对应月亮。太阳为至阳纯刚之气,月亮为至阴纯柔之气。少阳为木,太阳为火,少阴为金,太阴为水,对应四季为木春,火夏,秋金,冬水。夏的阳气至明,故太阳为夏火,木春为少阳。这里应该看得懂,把事物分为阴阳四象,现在看来很简单,但这是三千多年前的知识,把阴阳四象与数相联系,就更加不简单了,就是今人也不一定做得到,难道古人的思维是跳跃式的。阳极而阴,阴极而阳,这个也应该看得懂,现实中有很多例子证明。古人是如何得出来的呢?是观察自然就得出这麼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度概括的理则吗?中国的古人很不简单,因此在学习古代文化时要多有敬畏之心,不要骂古人,其实现在的很多问题,在古人那里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只是我们无知浅薄丑陋而已。1为阳气之始,2为阴气之始才对,故刚才的太阳为1,太阴为2,是错误的要修正,故太阳转为阴之始为2,相应的火也为2,太阴转为阳之始为1,相应的水也为1,古人想到这里太了不起了,故水1,火2,木3,金4。顺生逆克,这个定理不知是谁提出来的,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例子证明,那麼推理是怎麼回事呢?古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秘诀就是举一反三,对人类与自然观察仔细,现今有几人瞭解自己,瞭解自然,生活在大都市里,迷失在大都市里,认为自己是城市的一部分,认为生来如此吧。在中医里,气顺则百病除,气逆则百病生,当然顺生逆克,其实犯了循环论证。春夏秋冬,自然之顺序也,1234,数之顺序也,顺则符合自然规律,故顺生,违反自然规律则亡,故逆克,说出来道理很简单,故古人云:大道至简。金木水火,春夏秋冬皆气也,由春而夏,由夏而秋,气之流动也,自然之规律也,不可违反也,违反则自取灭亡。这里也应该看得懂。顺生,由春而夏,故木生火,由秋而冬,故金生水,由夏而秋,是不是火生金?否也,由春而夏,阳气渐旺上升,由秋而冬,阴气渐旺下降。阳主升,阴主降,也应该看得懂,大自然也很多例子证明。升降是符合阴阳学说的,升为阳,降为阴,故阳上阴下,引申一点,男女交合,男上女下,自然之位,不要说连男阳女阴都不晓得,那麼是不是女上男下就不对,哎,又犯了形式主义了,阴阳是二气,不是形式,气之流动,变化莫测,唯有轨迹可寻,阴阳有这麼简单就对了,男上女下,或女上男下,不过是阴阳二气流动的两种形式而已,形式多著呢,研究这方面学问的人就是阴阳家,古代的性保健专家,哎,一两千年前就出现了性保健专家,而且知识那麼丰富,无所不包,中国人的性生活质量却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究竟是古人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抛弃了古人。由夏而秋,因为有个阳极而阴,阴极而阳,阴阳转换,故不可火生金,而有个中间转换的枢纽,名之为土,土在中间,至此五行全,由此可见,阳极而阴,阴极而阳,也不是说变就变,而有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好理解,因为火为太阳,变成的是阴之始,但接下来的金是少阴,不是阴之始,由阴之始到少阴,肯定有个过程,故先火生土,土再生金,而且是由阳变阴,阳主生,而阴主亡,阳主进,阴主退,顺主阳,逆主阴,故由火到金才有火生土,土生金,而由水到木,只有水生木,无中间土的转送。火变金,全赖土之功,阳变阴,本为逆,因为有了土,就火生土,土生金,顺生了,阴变阳,本来就是顺,故水生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原理,五行相克一样的道理。你自己看看这些是不是骗人的,如果是骗人的,那麼千千万万的古人都是骗人的,他们都骗人干什麼?而且在这些虚假的知识基础上还建立起那麼高深的学问来,阴阳五行说,只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地基,而在地基上面已经建立起摩天大楼了,难道这座摩天大楼是空中楼阁,古人真的就这麼无聊。一谈到阴阳五行学说你就摇头,那这座摩天大楼你是一点都不知道的。这些在中医里都是很基础的部分,中医辨五行,就是辩五气,辩五气,远远比这里讲的复杂高深,毕竟那是一门学问,这里只是告诉你五行就是五气,推理五行就是辨识五气的流动轨迹。再来与数相联系,土自然对应5,由此数发展为五个,12345。五行再分阴阳,注意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可再分阴阳,阴也可再分阴阳,故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金,阴金,阳水,阴水,阳土,阴土,共十个,用数表示是1234567890,这只是其顺序数,即自然数,还没有与气相联系。这里五行再分阴阳,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外国人有吗?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只能用中国人的思维才能学会,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容易学会,还是缺乏中国土壤滋润的外国人容易学会,用西方的话说就是中国注重形象思维、抽像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西方是抽像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以抽像思维为主,你学了西方文化,再来学习中国文化,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12345是有气的内涵的,故为了区别,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金,阴金,阳水,阴水,阳土,阴土)十气,故十干就是十气,中国用了那麼多年的干支纪年,你不要说现在你才晓得十干就是十气,由此五气发展为十气,甲阳木,乙阴木,丙阳火,丁阴火,庚阳金,辛阴金,壬阳水,癸阴水,戊阳土,己阴土,为什麼戊阳土,己阴土?注意用中国人的思维,土在中间呀。12345为阳,67890为阴,12345为生数,67890为成数,有生数,才有成数,这句话应该看得懂吧,意思是说67890是由12345变来的。12345对应水火木金土,67890也对应水火木金土,12345为阳,67890为阴,故甲阳木3,乙阴木8,丙阳火2,丁阴火7,庚阳金4,辛阴金9,壬阳水1,癸阴水6,戊阳土5,己阴土0,现在应该清楚为什麼会有十个数了吧,十进制是如何来的吧,你每天都在用1234567890,却不知道他是由阴阳五行变化来的,不是可笑吗?为什麼1234567890是由阴阳五行变化来的,可以反证,中医里辨识十气的流动,可以用1234567890加减得来,这不是证明1234567890,我们常用的十个数代表十气吗?气数,气数,气化为外为数,数的加减就是气的变化,万物乃气化凝成(这句话可能好多人看不懂,不是气变魔术一样化为万物,而是说生存在这地球上的万物都要受阴阳五行的影响),也就是说万物都是可以计算的,中国人的口气真大,但你信不信呢?如果告诉你计算的方法,你认为可不可以呢?再举例说明数可以计算,1+1=2,很好理解,一画再加一画,就是两个一阳变为太阳,一阳为1,太阳为2,故1+1=2,同样,1+2=3,2为太阳,阳极而阴,变为阴之始,变为动,动为阳,在上,故一阳加太阳,相当於一阳加太阴,刚好为震卦3。注意,学习中国的文化要用中国的思维。十干为十气,刚好围成一个圆圈,(春夏秋冬就是一个圆圈了,就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产生的),但这里的圆圈并不只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转时是个圆,而是认为气之流动的形式就是平滑线,因为要周而复始,故为圆,因为气产生於天体运行,没有地球自转和公转,就没有白天黑夜,没有春夏秋冬,就没有阴阳五行,故干又称为天干。说了干的来历了,接下来说地支的由来。地支由来相对简单的多,因为阴阳产生了八卦四象,六十四卦,还可以接著往下推,2的n次方个卦,相当於用2进制来计算世间的万事万物,阴阳分为两类,四象分为四类,八卦分为八类,64卦分为64类,以致划分无穷。古人分到64卦,已足够用矣,因为计算机的出现,朝64卦下面细分不是难事,但要有古人那样的智慧。作为中国人应该清楚什麼是乾卦和坤卦吧,应该清楚先天八卦图吧,乾在上代表天,坤在下代表地,乾到坤六种变化,坤到乾六种变化,即十二消息卦,这12种变化刚好为一周,即一日,或一年,故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日为自转,年为公转。这12种变化古人用地支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种变化也是气的12种变化,故12地支就是12气。天干十气,也是在一天之中,或一年中变化,故只有年、日有干支纪法,月时没有,月时的干支由年月干支推出。年有12变化,故年有12月,日有12变化,日有12时,现在发展为24时。地支为12气,天干为10气,天干为主导,故12地支可转换为10天干,10天干就是阴阳五行,故12地支也是阴阳五行,可以用数来计算。一年之中,月亮的圆缺可不是刚好12次,月亮的圆缺用初一、初二来记录,那年12气的变化用什麼来表记呢,就是24节气,每一个节就是气的转换点,每过了一个节才是一个新月的开始,这里的月不是月亮,而是12地支对应的12月。故计算地支气的变化时,要用节来区别。12地支也可分阴阳,就变成24节气,每一个节气里气前为阳,气後为阴。可以接著变化下去,24变36,变48,变60,变72,以至变化无穷。12地支气和10天干气是不同的,10天干气是阴阳两仪变化而来的,与地球的转动没有关系,符合万事万物,放之四海而皆准,古人的描述是充盈天地之间,无处不在。而12地支气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故称为地支,和地球有关,和大地的位置有关,和大地的方位有关,12地支有方位,10天干没有方位,知道年有12变化,日有12变化,必然知道地球有自转,但不知道公转,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动,古人有太阳的视运动图,但这是两千多年前的知识,古人能有这样的成就,不感到了不起吗?多少人知道干支纪年,又有几人知道干支代表气,干支可以计算,把握我们看不见,却离不开的气的运动。学气功必然懂干支,学中医,必然懂干支。而这是最起码的,相当於小学只认识了1234567890。浑沌初起之状为一,为圆球状,分为阴阳,故天干之气弥漫天地,无处不在,到处都有阴阳,像个实心圆球,故天圆。12消息卦也可以围成一个圆圈,但是有圆心,从圆心出发,画出12线,圆均分为12份,12地支代表12方位,圆为大地的平面图,故地方。结合起来,就是天圆地方,方是方位的意思,你还会不会讥笑古人认为地是方的。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於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著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於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这里的方是平稳的意思。北京,民宅以四合院居多,这种民宅体现了「天圆地方」,这里的方是四平八稳的意思。而四平八稳都是根据地支代表方位而来的。12地支代表12方位,支可以转化为干,故干也有方位,木东,火南,金西,水北,干和卦的关系很紧密,故八卦可以纳干支,熟悉易经的都知道八卦纳上干支,就可以演算了。八卦不知产生於多少年前,现在熟悉易经的不知有多少,用易经来偶尔玩下的又不知有多少,易经还被称为群经之首,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源毕竟是源,未免有点浅显,就像小学的加减乘除的算术,哪能和大学的微积分相比较,易经是基础部分,群经之首嘛,他制定一套规则,就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演算,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好比加减乘除的法则,八卦好比1234567890十个数。因此,依靠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八卦与八卦的重叠分组,变化无穷,实际上就是气的流动,万变不离其宗,靠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理顺气的变化。五行与太极金为阴(阳、柔、刚),水、木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水为阴(阳、柔、刚),木、火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木为阴(阳、柔、刚),火、土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火为阴(阳、柔、刚),土、金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土为阴(阳、柔、刚),金、水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属性及归类 (1)五行属性及归类方法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说明各类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在医学方面则籍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原始的五行物质元素说,上升为五行学说之后,基本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作为事物属性的抽象概念来应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意思是说,木具有生发、条达之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敛肃、变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为此,根据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类"方法,便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2)五行属性归类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1)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如木性生发条达,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水性滋润下行,肾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属木、肾主水,其它脏腑亦是如此。(2)形成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五官、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3)此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联系,如春属木,肝气旺于春,春天多风等。在内则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等。应当指出上述是该表横的联系,若从纵的方面来看,则表示此五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胜复的关系。 (3)五行归类的意义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五行的基本规律五行的相乘、相侮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则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则为病理状态。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所以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即是说,五行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发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临床所见的支气管扩张病证,病位在肺,每因肝气郁结,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见咳血,则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湿热型高血压,多因湿热困脾,引发肝失疏泄,肝阳亢逆,则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虚)证候,临床则为少见。五行的制化、胜复五行系统结构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主要在于其本身客观存在着两种自行调节机制和途径。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制化"调节;一种则是在反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制,即制约。化,是生化。所谓制化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又称为"五行制化"。首先,从五行的整体作用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两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关系,所以才能保证"制化"关系的正常。即是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养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从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养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从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养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从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从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可以看出,正是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调节并保持了事物结构的相对协调和平衡。因为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消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平衡的消长情况,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调节,这样就会重复出现再一次的协调平衡。而正是这种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环运动,推动着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所谓胜复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反常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作用。胜复调节可使一时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统结构,经过调节,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复平衡。所谓"胜",即指胜气,是指因为某行之气太过所引起的对"己所胜"之行的过度克制。而胜气的一旦出现,则势必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去,即所谓复气。故《素问》又说:"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而且胜气重,复气亦重。胜气轻,复气亦轻。例如火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分克金,而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则木气偏胜而加剧制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制水之力,于是水便旺盛起来,而把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若火气不足,则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发金气偏盛,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而无以制土,则必将引起土气盛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减弱,从而使火气相应得到逐渐恢复,以维持其正常。如果单纯有胜而无复,也就是说当五行之中的作何一行出现有余(太过)而没有另一行的相应制约时,则五行系统结构的协调关系就被破坏,则会出现紊乱的反常状态,从而产生严重疾病。ㄅ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五行关系看作是阴阳关系的逻辑展开和补充。受作用者,通过某些中间环节,反作用于作用者,产生反馈调节效应,从而使系统结构保持相对平衡。
万年历里面的天干,地支指的是什么意思?
一.十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丑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 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三.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己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戊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四、由公元推干支记年 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借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一如下: 六十干支表 甲子0 乙丑1 丙寅2 丁卯3 戊辰4 己巳5 庚午6 辛未7 壬申8 癸酉9 甲戌10 乙亥11 丙子12 丁丑13 戊寅14 己卯15 庚辰16 辛巳17 壬午18 癸未19 甲申20 乙酉21 丙戌22 丁亥23 戊子24 己丑25 庚寅26 辛卯27 壬辰28 癸巳29 甲午30 乙未31 丙申32 丁酉33 戊戌34 己亥35 庚子36 辛丑37 壬寅38 癸卯39 甲辰40 乙巳41 丙午42 丁未43 戊申44 己酉45 庚戌46 辛亥47 壬子48 癸丑49 甲寅50 乙卯51 丙辰52 丁巳53 戊午54 己未55 庚申56 辛酉57 壬戌58 癸亥59 该表于公元前后的推算均适用,具体的方法如下: 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余数为51,减4后得47,查表一47对应的干支是辛亥,即1911年为辛亥年。由于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当Y÷60的余数小于4时,需借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60之数,例如1981年除以60余数为1,直接减4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4等于57,查表一便知1981年为辛酉年。余可类推。 2,求公元前某年(设为X)的干支。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余数,再用57减去所得余数,根据所得结果再查表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干支:221÷60,余数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对应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对应的干支应为庚辰。同样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为60年,当余数大于57时,也需再借60。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干支:479除以60余59,用57减59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59等于58,查表一知该年对应的干支为壬戌。其余可以类推。 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 五、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六、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97 除以10 余数为 7 ,天干的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