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卦的真正解释,卦象图对照表

《周易》里“卦”字的含义是什么?

下卦代表地,上卦代表天。所以下卦是指有形的,可以触摸得到的,地面上的,近处的、目前的事物。而上卦,就只能看到一个虚幻表象了。如星星、云雾,看得见摸不着,指远方的、天上的、未来的事物。所以上卦跟下卦不是简单地把两个三爻卦重叠。性质不同、功能不同、含义不同。同样一个乾卦,读《周易》就会发现,下卦第二爻,见龙在田,是在田野里看见一条小龙,说不定就是一条蛇,动手就可以抓住的。但是到了上卦第五爻,就是飞龙在天,只能看到一个表象了。所以看到一些人解卦,说天地否,是天在上地在下,地天泰是地在上天在下,他们讲的天,不管在上卦还是下卦,都是同一个东西,地也如此,只是上下位置的转换。他们可能没有领悟到古人留下的那两句话,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这两句话是易经的精髓。上卦和下卦,不仅在空间上有远近之分,表示一种从远到近的空间连接,还有虚实之分,上卦为虚,下卦为实。如果用一个卦象代表一个人,下卦是身体,上卦是头脑。所谓天清地浊,头脑总是比身体轻清,身体是重浊的。下卦是基础,上卦是发展。当一个卦象出现,看下卦就知道当下的处境。看上卦,就可以看到前景。上卦代表时间,下卦代表空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上卦为天,天体的运行就是时间。下卦为地,大地就是所处的空间。因此上下卦各自的功能是不同的。古人还留下两句话:天有阴阳、地有刚柔。为什么天要讲阴阳?阴阳就是时间的概念,光明与黑暗的表象。地讲刚柔,刚的和柔的,硬的和软的,这是可以直接触摸感受得到的形态。

易经的智慧:八卦的卦形、卦象、卦德

卦象,即各卦的象征。卦德,即从卦象中体现出的事物的性质和特征。八卦的卦形、卦象、卦德,表现了八卦与自然万物的紧密联系,是学习《易经》的硬件。 乾卦,象征天,天行健,自强不息。所以,乾卦的卦德为“健”。 坤卦,象征地,地势坤,厚德载物。所以,坤卦的卦德为“顺”。 震卦,象征雷,轻清之气向外扩散,形成一个庞大的大气层,为天。重浊之气向内凝聚形成一个庞大的地球,为地。轻清之气向外,重浊之气向内,二者发生碰撞,因碰撞而震动,因震动而产生闪电和雷鸣。所以,震卦的卦德为“动”。 巽卦,象征风,因震动而产生气流,空气流动而为风,风则无孔不入。所以,巽卦的卦德为“入”。 坎卦,象征水,因气而产生水。水是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而成的。水向低处流,造成土地下陷(本意),并造成一些危险(引申义)。所以,坎卦的卦德为“陷”和“险”。当然,险并非凶,在事物发展规律中,险而后安。 离卦,象征火。火与水是相反相成的,但火不能独立存在,任何火光的显现都必须依附于某种物体,如柴火、炭等。所以,离卦的卦德为“附”,意思就是离不开附着体。 艮卦,象征山。相对来说,山是屹立不动的,它和地一样,为重浊之物聚合而成。所以,艮卦的卦德为“止”。 兑卦,象征泽,因低洼而积水,因水能润泽万物,万物生长而有喜悦。所以,兑卦的卦德为“悦”。

《易经》:何为“卦”?读完涨知识了

据《易辞》的说法,八卦由包牺氏所创,并推演成《易经》这一套系统。 那么,何为“卦”呢?或者说,包牺氏推演八卦的依据是什么呢?其实所谓“卦”,据《说卦》的说法,即: 大意是说,“卦”指的是挂起来之意,其目的是给人看。 进一步的说,在上古包牺氏所生活的时代,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于是人们只好用结绳的方式来记事,正如《易辞》中讲“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一样。关于结绳记事,汉代经学大师郑玄如此谈到,即:郑玄认为,在上古时期,人们在绳索上通过系结的方式来记事——有大事就打个大结,小事则打个小结。言外之意,古人记事的方法就是结绳,并将结好的“绳结”用表示各种“物”与“事”,以方便人们对于不同之物与事进行识别。 而带有“绳结”的绳,就称之为卦,若有八条这样的绳索,就是八卦。 甚至可以说,“卦”这种方式是上古时期使用,而后世之人则将其简化为“书契”,这就是“上古结绳记事,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道理。所谓“书契”,就是在木片上书写(文字)或契刻记号(图形)——上古时期,由于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字,只好将结绳的方式抽象为符号,后来由于图形与文字的出现,才开始刻在竹片或木片之上,而把这些竹片或者木片用绳子穿起来,也就成了册。 由此可见,无论是“书契”还是“册”,都是古人用于记事的工具,都是从结绳记事演变而来——“卦”其实才是“书契”与“册”最初的形态。所以,“包牺氏始作八卦”这一说法,至少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八卦”图形,包含有从上古人们结绳记事以来认识天地万物的经验,二是“八卦”是包牺氏对于“王天下”之后的实践总结。 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八卦”才能成为《易经》的源头。 因此,所谓“卦”,经过历代先贤的推演与完善之后,早已不再是上古时期时,仅用于记事那么简单了,而是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甚至可以说,“卦”其实是上古以来,诸多经验与智慧的高度总结。而这才是我们今天为什么仍需要研究“卦”的真正原因,也是“卦”这一概念的真正本义。 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华严经》《大学》《礼记》《天道》《孙子兵法》《王弼集校释》《周易》《诗经》

《易经》一书中八种卦象分别代表了什么?

根据这个古老哲学和当时的天命思想,当时的天文学家兼卜师们写成《易经》一书,把相传为伏羲所造的八卦发展成了一套带有神秘色彩的无所不包的学说。在八卦中,一代表阳,一代表阴,一代表天(乾),一代表地(坤),一代表水(坎),一代表火(离),一代表雷(震),一代表山(艮),一代表风(巽),一代表沼泽(兑)。

《易经》六十四卦详解是什么?

1,易经六十四卦记载于《易经》,每一卦的图像均由两个八卦上下组合而成,每一卦各有六个爻。它是透过六十四卦的组合,去反应六十四种不同的事务、情境、现象、特定环境下的人生哲理、以及大自然的运作法则。

2,易经六十四卦是透过六十四卦的组合,去反应六十四种不同的事务、情境、现象、特定环境下的人生哲理、以及大自然的运作法则。每一卦都会有六爻和爻辞,以及三百八十四种对应的状态,透过这些变化可以知道世间万物的运作以及人生的哲理。

3,《易经》64卦的卦序是建立在8卦的基础之上的,前人的主要认识有“先天八卦说”,“后天八卦说”,各有特点,但它们与64卦的联系却显得附会。

4,有人对64卦提出了“两两相偶,非反即覆”的概念,可谓是一个大的进步,它指出了64卦的一些内在联系。

5,但这一概念也有缺陷,就在于它的提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能系统地解决《易经》的卦序问题。

易经六十四卦白话讲解

易经六十四卦是《未济卦》,原文和白话讲解如下:

原文: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白话:《未济卦》象征事未完成:经过努力可以得到亨通;小狐狸渡河快到对岸了,却浸湿了尾巴,则没有什么吉利。

原文:《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白话:《象辞》说:《未济卦》的卦象是坎(水)下离(火)上,为火在水上之表象。火在水上,大火燃烧,水波浩浩,水火相对相克,象征着未完成;君子此时要明辨各种事物,看到事物的本质,努力使事物的变化趋向好的方面,这样做则万事可成。

原文:初六,濡其尾,吝。

白话:初六,小狐狸渡河时被水浸湿了尾巴,会有麻烦。

原文:《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白话:《象辞》说:“小狐狸渡河时被水浸湿了尾巴”,说明其自不量力,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使多大的气力,急躁冒进,结果招致麻烦。

原文:九二,曳其轮,贞吉。

白话:九二,向后拖拉车轮,使车不快进,坚守正道可以得到吉祥。

原文:《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白话:《象辞》说:九二爻之所以可获吉祥,是因其恃中不移,端正不偏倚,有所节制,这样行事必获吉祥。

原文: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白话:六三,事情未完成,急躁冒进去远行,有凶险,但有利于渡过大河急流。

原文:《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白话:《象辞》说:“事情未完成,急躁冒进去远行,有凶险”,说明此时所处的位置不当。

原文: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白话:九四,坚守正道可获吉祥,悔恨会消失;以雷霆万钧之势征讨鬼方国,经过三年的激烈战斗终于得到了胜利,被封为一个大国的诸侯。

原文:《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白话:《象辞》说:“坚守正道可获吉祥,悔恨会消失”,说明实现了建功立业的志向。

原文: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白话:六五,坚守正道或获吉祥,没有什么悔恨;这是君子所具有的美德的光辉,有诚实守信的德行可以获得吉祥。

原文:《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白话:《象辞》说:“君子所具有的美德的光辉”,说明此时正在事情即将成功的关键时刻,应该具有诚实守信、光明正大的美德,才能获得成功,光彩焕发,得到吉祥。

原文: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白话:上九,满怀信心,充分信任众人,这时可以安闲自得地饮酒作乐,没有什么灾祸;纵情滥饮,被酒淋湿了头,则说明过分信任他人,将会损害君子的正道。

原文:《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白话:《象辞》说:“纵情滥饮,被酒淋湿了头”,这样喝得醉醺醺的,就会误了大事,就有灭顶之灾,这是放纵自己没有节制的结果。

扩展资料:

《易经》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

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