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八字身强,康有为八字

旧历54年10月29,5点请大师看八字

您出生于公历1954年11月24日星期三农历甲午年(马)十月廿九卯时,今年54岁,五行骨重为4.9两,命书如下(仅供参考):此命推来福不轻,自成自立显门庭;从来富贵人钦敬,使婢差奴过一生。说明: 此命为人品性纯和,做事勤俭,恩中招怨,兄弟有克,亲朋相怨,赔酒赔饭,反说不美,初限贫愁,交过二十六七岁如逆水行舟,不能聚财, 中限驳杂多端,刑妻克子,交过四十岁,方可成家立业,般般如意,件件称心,至四十六七有一灾,宁可损财交过, 后有十年好运来,家中钱财聚备,三子送老,寿元七十三。八字分析出生年月日时: (公历) 1954年 11月 24日 5点0分 此命五行木旺缺土;日主天干为木;必须有火助,但忌土太多。(4木 2火 0土 1金 1水,5:3 )(农历) 甲午年(马) 十月 廿九 卯时 八字:(男命) 甲午 乙亥 甲申 丁卯 五行: 木火 木水 木金 火木 纳音: 砂石金 山头火 泉中水 炉中火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 方化其顽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为倾陷木赖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五行之性 木主仁, 其性直, 其情和, 其味酸, 其色青. 木盛的人长得丰姿秀丽, 骨骼修长, 手足细腻, 口尖发美, 面色青白. 为人有博爱恻隐之心, 慈祥恺悌之意,清高慷慨, 质朴无伪. 木衰之人则个子瘦长, 头发稀少, 性格偏狭, 嫉妒不仁.木气死绝之人则眉眼不正, 项长喉结, 肌肉干燥, 为人鄙下吝啬. 四柱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脏腑和部位 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 胆,头, 颈, 四肢, 关节, 筋脉, 眼, 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宜从事行业与方位 宜木者, 喜东方. 可从事木材, 木器, 家具, 装潢, 木成品, 纸业, 种植,养花, 育树苗, 敬神物品, 香料, 植物性素食品等经营和事业. 三命通会 甲日丁卯时生,甲用辛为官,却见丁伤官;用己为财,却以卯中乙木劫财分掉其财,因此,此命凶狠险恶。如果地支透出辛金为正官,伤官见官,其祸百端,此命凶险,不会有好结果;如果四柱有七煞、合刃,行财官印绶运大吉。 甲申日丁卯时生,主担任武职,有权有势。生于酉月,行火木运,只是一般达贵;年月支是寅午,大贵。 月日时命理 十月生: 此月生人,前年正月受胎,冬至节后出生。为人声音刚强,心灵艺巧,然男女多相克,夫妇难合睦,心情易变动,常为失败之因。初限不理想,晚景安逸。诗曰:为人生来庆半余,免得灾殃祸其身,更宜持济行善事,一生衣禄睦三春。 廿九日生: 此日生人,为人忠厚,肯作肯劳,重义信用,与人豪杰,慷慨待人,广结社会,积财有馀。初限平顺,中年运到,晚年馀庆,幸福之命。 卯时生: (上午五点起上午七点止为兔时辰)福多劳少,父母难常,兄弟难靠,出外经营,利路亨通,夫妻相克,先难后易,立身成功。适业:机械、演戏、文学、美术、宗教家、职员。忌人类。凶年:十六岁、付岁、五十五岁、七十二岁寿终。卯时头生,时头生人先克母,为人作事无始终,兄弟少力六亲难,离祖过房最安宁。卯时中生:时中生人父母全,男子居宦女有福,一生富贵庆有馀,六亲兄皆如意。卯时未生:时末生人先克父,十成九败运不通,初限不达苦劳禄,老年枯木再生花。

求一些在历史上爱的死去活来的人物

桀跟妺喜纣王跟妲己幽王跟褒姒项羽和他别的那个鸡吕布貂蝉董卓你还可以搜一下华山畿

谁能帮助批一个八字1965.10.18.22时

由于不知道您的姓名,无法帮你准确测算。如您不便于公布,可去如下网址自行测算,希望能帮到你zxtang/suanming/free.html

抗日名将蔡廷锴的资料???

【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1892年4月15日(清光绪十八年三月十九日)出生于广东省罗定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务农,兼做裁缝和兽医。蔡廷锴童年就帮农活,9岁入塾,11岁丧母,12岁辍学,即随父做裁缝、学医。蔡性格倔强,贫困的生活,使他对旧社会更是具有反抗精神。12岁时,他听乡亲讲述刘永福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的故事,深受感动。当听到清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行径时,心甚愤恨,爱国主义思想逐渐萌发。 为寻找生活出路,加上存在当兵卫国的朦胧思想,蔡廷锴于1909年投入广东新军。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广东独立,蔡转入广东省卫军,后经辗转,1918年到李耀汉肇军的陈铭枢营当排长。1919年肇军解体,陈铭枢营改属于护国军林虎部,蔡被选入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学习一年。 1920年孙中山返广州重组护法军,派邓铿组建粤军第一师,陈铭枢部被编为粤军第一师第四团,蔡任团本部掌旗官,后调任排长。邓铿对粤军第一师训练甚严,对士兵进行现代军事技术、常识、社会知识和工业生产教育,蔡在该师受到熏陶和锻炼,并加入国民共,军事认识与日增进。1921年,蔡参加讨伐桂军沈鸿英的战斗,升上尉连长。1922年5月,孙中山督师北伐,蔡参加攻克赣州的激战。6月,陈炯明叛变,次年1月蔡参加驱逐陈炯明,重占广州的战斗。4月,沈鸿英进攻广州,第一师奉命讨伐,5月占肇庆,蔡以战功升少校连长。1924年,升为营长。1925年初,蔡营与第一师各部入桂,打败沈鸿英,旋出发东江。第一次东征陈炯明刚告结束,立即从东江回师广州,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在与南北军阀的征战中,蔡廷锴成为骁勇善战的军官。 1925年7月,国民党在广州成立,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陈铭枢任第十师师长,蔡廷锴营编属第十师第二十八团。是年冬,蔡营作为讨伐邓本殷的先锋,在南征中起很大作用。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蔡廷锴升任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率部参加攻克平江、武昌等战役,勇猛苦战,立了战功,是“铁军”的一支有生力量。后第下师扩充为第十一军,陈铭枢任军长,下辖蒋光鼐的第十师和戴戟的第二十四师,蔡升任二十四师副师长。 1927年初,蒋介石与武汉国民对立,陈铭枢、蒋光鼐、戴戟先后离开武汉投靠蒋介石,蔡廷锴调升第十师师长。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武汉出师河南,继续北伐。蔡师在河南激战奉军,配合兄弟部队攻克临颖、开封。7月汪精卫在武汉反共后,蔡跟随叶挺部队行动,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被委派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十师师长,任左翼总指挥,率师南下。但因阶级和认识的局限,不赞成的主张,所以在南下时,便脱离了起义部队,把第十师开到赣东铅山。不久,蒋光鼐来铅山,回任十一军副军长,蔡率部随蒋入闽。 此后,蔡廷锴在蒋介石麾下,不断参加了新军阀之间的混战。 1930年,蒋蔡两师参加蒋介石对阎锡山、冯玉祥、桂的中原大战。8月17日蒋蔡两师扩编为第十九路军,蒋光鼐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为第十九路军军长。 1931年初,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入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二、三次反革命“围剿”,8月在高兴圩的战役中,十九路军受到红军严重打击,伤亡3000人,蔡本人经冒死抵抗才得以生还。 日军发动“九一八战争”,占我东北,全国一致要求团结抗日。10月,十九路军陆续从江西调赴沪、宁,十九路军总部和六十一师驻南京、镇江,六十师驻苏州、常州等地,七十八师驻淞沪、南翔等地。 1932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派兵来沪,并进一步制造事端,甚至无理要求十九路军撤退30公里。国民党这政部长何应钦及张静江先后劝蔡廷锴撤兵,蔡表示反对,认为十九路军驻地是中国领土,殊无撤退之理,我十九路军守土有责,万一日军胆敢来犯,决定迎头痛击。1月23日,蔡与蒋光鼐在上海召开了十九路军驻沪营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抵抗日军的各种部署。24日,蔡又至苏州召开十九路军驻苏高级将领紧急会议,表明抗战决心。虽然国民党一再妥协退让,日军仍于1月28日夜悍然向闸北一带进攻,十九路军立即奋起抵抗,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1月29日,蒋光鼐、蔡廷锴等向全国发出通电,表示守土有责,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十九路军全军官兵在广大群众的鼓舞、支援下,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坚守阵地,不断击退日军的猖狂进攻。蔡以大无畏的胆略,在枪林弹雨中亲临前线督战,激励士气。当时敌我兵力悬殊,十九路军全军约三万人,加上2月中旬来援的张治中第八军,计共只有4万多人。日方经不断增兵约七八万人,配有大量大炮、坦克、飞机、战舰。但十九路军从1月28日至3月1日坚守上海,凭着民族精神,与敌血战33天,前仆后继,死伤约万人,经历了闸北巷战、吴淞要塞战斗、八字桥战斗、蕴藻浜战斗、江湾与庙行战斗、浏河战斗等战役,使日本侵略军受到重创,死伤万余名,四度更换指挥官。最后,由于国民党坚持对日不抵抗政策,不再增派援兵,3月1日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十九路军被迫撤离上海,退守到嘉定等地。蔡廷锴、蒋光鼐等于3月2日通电全国,表示决本“弹尽卒尽”之旨,不与暴日共戴一天。日军经过十九路军严重打击,侵占上海的阴谋终不能得逞。经过英、美等国“调停”,中日双方于3月3日宣布停战。5月5日,国民党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十九路军淞沪抗战是我国对日作战从未有过的大捷,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新篇章。蔡廷锴由于指挥淞沪抗战功勋卓著,被海内外誉为“抗日名将”、“民族英雄”。 蔡廷锴抵制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坚持抗战的立场,引起国民党蒋介石的不满,蒋于5月6日令十九路军3个师分别调往江西、湖北、安徽“剿共”,蔡等据理反对。蒋乃改令调往福建,冀图在与红军的作战中使十九路军消亡。蔡于9月任十九路军总指挥。 蔡廷锴等率十九路军入闽后,在蒋介石的催迫下,利用福建红军主力入赣作战之隙,次第占领了闽西、闽北苏区不少地方。1933年秋,红军主力由江西东征福建,先在闽西连城等地歼灭十九路军七十八师约3个团,继在闽北歼灭两个团,并围困廷平、顺昌、将乐、等县城,威胁福州。蔡认识到进攻红军是中了蒋介石的计谋,反蒋抗日和“剿共“决不能并行,毅然决定把“反蒋抗日反共”的方针改为“反蒋抗日联共”,立即采取积极步骤与红军联络,于9月下旬实现停战。10月26日,他们还与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和红军签订了《反蒋抗日的初步协定》,使事变发动时无西顾之忧。11月20日,“中国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李济深为主席,蔡廷锴任人民革命委员、人民革命国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兼十九路军总指挥等职。蒋介石迅速集中十几万大军向福建进攻。十九路军众寡悬殊,又孤立无援,福建事变于1934年1月失败,十九路军完全解体。 蔡廷锴于福建事变失败后,出洋游历欧、美、澳洲一年,考察各国的军事经济。他以爱国主义激情,向侨胞和各国友好人士宣传抗日主张,介绍淞沪抗战和福建事变,抨击国民党的对日不抵抗政策。1935年7月,他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在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以争取民族独立,推倒南京蒋介石,建立人民政权,组织联合战线,武装抗日为已任。他们还创办《大众日报》。 “七七事变”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战,蔡廷锴爱国心切,赶抵南京共赴国难。但蒋介石仅委以军委会特任参议官这一虚职。11月,蔡在南京被车撞伤,回罗定休养。1939年他先后出任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所部驻桂南、粤西。11月日军在防城、龙门等地登陆,进攻南宁,蔡廷锴调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从年底至翌年初,在桂南会战中,指挥桂南及广东南路各部对敌作战。7月,二十六集团军改为粤桂边区总司令部,但所辖部队皆调离,只剩些游击队,蔡成无兵司令,无法实现抗日抱负,乃于9月辞职。以后几年,蔡以特任参议官虚职闲居桂林。1944年8月回归罗定后,与谭启秀等组织抗日游击队,打击日军。 抗战胜利后,为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和内战政策,蔡与李济深、何香凝、李章达等于1946年3月在广州正正式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以实现革命三民主义,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幸福的新中国为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蔡廷锴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二届中央常务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对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很大努力。抗美援朝中,他被推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并前往朝鲜慰问中朝军民。 1968年4月25日,蔡廷锴在北京病逝。

急★哪位高人能帮帮忙看看八字?(算命、测八字……)

您出生于1981年10月05日,今年26岁(以下资料仅供参考): 测试你前世爱情倒底是什么样子的:根据你的公元出生年月日,经过电脑计算,结果为7, 表示你上辈子是交际花 不会被传统的规范所束缚的恋爱体验~在你的前世之中,曾经过着有如交际花般的生活,与生具有倾城之姿与卓越的才能。虽然你并没有多显赫的背景与财产,但是你能藉由你的美貌与足以诱惑他人的不可思议的魅力,顺利地取得名利与地位,而且你有过很多次超越传统规范的恋爱经验。在前世只为自己而活的你,晚年的生活可说相当孤苦无 依。因此在现世应该要努力的学习爱人比被爱更加重要的道理喔 . 出生于阳历1981年10月05日,说明你是属于:暖风型 性格:情感热度没有烈火型和艳阳性那么高,但人如其名,吹得别人如沐春风,往往不知不觉就对他产生好感。此外,暖风型性格豁达,不会为小事而固执己见,而这一份潇洒正是其吸引异性的地方。 事业:性格和顺,不作固执要求,于是错过不少提升的机会。 爱情:视人人都如兄弟姐妹,错过不少姻缘。 金钱:用钱该花则花,不会有家产,也不会有一屁股的债。 性格、情感和爱情生活: 爱情是她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大事,她颇有惹人注目的魅力。性格脆弱而温柔,容易相处。有些自我陶醉。生活上她完全依靠她的丈夫,希望他能承担生活中的一切责任。当她独自一人的时候,她会感到茫然若失。通常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久,她就会找到体贴、关心自己的知已或好朋友。生活中她需要快乐的情绪,她需要广泛地惹人注目。她优雅的风姿会触动人们的心弦,使人们对她产生深情和好感。这是一个理想的家庭主妇,她能缓冲和调解任何矛盾与纠纷,给家庭生活带来欢乐和平静。但必须不断升华对她的感情,对她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不辜负她的情意,才能牢牢地拥有她。还要用永恒的温情去滋润她那颗爱的心灵。如果她不是为了爱情而生存,那么她就会为艺术而献身。艺术会成为她理想的职业,并能使她施展自己的全部才华。不过,要想取得成就,她必须克服闲情逸志的惯性。因为说到底她喜欢“泛”而不喜欢“专”。她的风采和魅力会唤起生辰星位在白羊座的男性的爱的激情。只要他们彼此倾心相与,他们的结合会是幸福的。双子座的男性会对她产生好感。他妙趣横生,海阔天空和富有超级幻想色彩的谈吐会把她带入一个梦寐以求的境界。她对能充分理解她的宝瓶座的男性会产生真挚的感情和爱的壮举。天秤座的孩子一般都很帅气,讨人喜欢,容易引起别人的钦佩、赞扬和好感。要特别注意防止他滋长一种“小皇帝”、一切都要靠别人的思想倾向。因为天赋和魅力往往会使他感到是置身在一个得天独厚的环境中。只有用温情,人们才可能从这个孩子的身上得到所希望的东西。因为粗暴会使他不知所措。他不愿意孤独一人,而需要经常与朋友和伙伴交往。朝夕相处的朋友将对他的童年生活,甚至命运和未来起着重要作用。天秤座的孩子在艺术、美学和纯技术科学以及法律和医学等方面,容易取得成就。永远不要驱使这种孩子去超越自己的能力极限,但在学习方面要经常不断督促他和鼓励他,因为他生性较懒散,容易贪玩而放任自己。跳舞、绘画或到鲜花盛开的花园中散步,这对他要比体育锻炼更有利于身心上的平衡。他的理想出路是:艺术、戏剧、时装、装潢、自由职业、奢侈品商业(尤其是化妆品业)和社会生活。

民初梨园女皇孟小冬与梅兰芳、杜月笙的悲欢离合

冬皇凌空出世

一九○七年十二月九日,农历丁未年十一月十六日,在上海民国路(今人民路)同庆街观盛里(今观津里)一条弄堂中的普通阁楼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她就是日后红遍大江南北,被广大戏迷们誉为「冬皇」的一代坤伶──孟小冬。

孟小冬乳名若兰,本名令辉,因生于冬天故取艺名「筱冬」,后改「小冬」,晚年自署「凝晖阁主」;原籍山东济南府。

祖父孟七,老徽班出身,学乱弹与昆曲,唱武生兼武净,是与谭鑫培同时代的著名文武老生兼武净艺人。其为谋生,一直在长江下游一带跑码头。一八六○年五月,太平军英王陈玉成以破竹之势,迅速攻占了江浙大部分地区。三十岁的孟七参加了太平军,在陈玉成帐下的同春班里任教师。一八 *** 年,孟七于太平天国失败后迁至上海,带领五个会唱戏的儿子在上海「天仙茶园」长期演出,与当时「丹桂茶园」夏月恒父子同为沪上两大梨园世家。十九世纪末逝于沪。

孟鸿群,孟七之五子,是孟小冬的生身父亲(曾有多种版本演绎出孟小冬非孟氏所出的奇谈怪论,豪无根据,纯属无稽之谈)。秉承父业,攻武净兼文武老生,得到老孟七真传,其《铁笼山》、《收关胜》、《艳阳楼》、《通天犀》等剧目,演来颇具乃父风范。一九一二年前后,长期在沪与麒麟童合作。在《大名府‧玉麒麟》、《宋教仁遇害》、《蝴蝶》、《要离断臂》等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在《要离断臂》一剧中,名伶汇集,麒麟童饰要离,苗胜春饰伍子胥,而孟五爷(鸿群)饰演的椒壮士,魁梧奇伟,英姿勃勃,牵马饮河,排难解纷,殊有古侠士风。〈捉妖〉及〈酒楼刺要〉时,白口做工,激昂慷慨,尤为卓绝。孟鸿群一生中最光彩的莫过于能与「伶界大王」谭鑫培配戏。那是一九一二年年底,已近古稀之年的谭鑫培第五次受聘到沪,演于「新新舞台」。那时老谭早已香贯梨园,全国已是无腔不学谭了。这次他贴演的全本《连营寨》,指名孟鸿群为其配演赵云。原来谭老早先与鸿群之父老孟七在京都曾合作多年,结为至交,对孟氏父子技艺推崇备至。鸿群那年三十五六岁,身强体壮,绿叶托红花,演活了常山赵子龙,果然身手不凡,受到老谭的称赞。

那年头,伶人生活艰难,他们为了生存,每到一处都要倚靠地方权贵捧场,才能搭台唱戏,受到权贵们的层层盘剥和歧视,被视为玩偶。他们大都居无定所,为卖艺求生而走遍天涯,漂泊四海为家。人们称呼这些以唱戏卖艺为生的伶人为「戏子」,他们是被有钱人消费的特殊的群体。孟小冬自然别无选择地走上了艰辛的伶人之路,也同样免不了饱尝伶人的屈辱和心酸。五岁那年,刚刚记事的小冬,每日天不亮就被父亲带到上海老城乡古城墙上吊嗓子练功,教她学习老生唱段;六岁就跟着父亲跑码头。孟小冬天生资质聪慧,相貌秀丽端庄,颇有男子气质。七岁那年随父赴无锡演出,登台扮演娃娃生,她第一次感受到数百人的目光聚焦到自己一身时的一种莫名的快乐和兴奋。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孟鸿群艰辛地走南闯北勉强维持一家生计的时候,却祸从天降,让孟小冬小小年纪就结束了短暂天真烂漫的童年,不得不代父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一天,父亲孟鸿群在天津出演《八蜡庙》,饰演诸彪,这是一出开场戏,在与费德恭的厮打中,走了一抢背过后,突感不适,一阵天昏地旋,倒在台上,演出被迫暂停,台下观众一片哗然。本来孟小冬正在上场门【注】后看戏,她看着众人把父亲从下场门抬下来,见父亲挣扎着勉强站起来,表示无大碍,欲坚持继续演出。七岁的小冬好像一下成了大人,挺身对父亲说:「爹爹,您多歇一会儿,别叫台上冷了场,我去给观众清唱一段。」说着,便绕回到上场门,挑帘登台。小冬一出场,台下的观众立刻安静下来。只见孟小冬大步走到台口向台下观众深深一躬,说明其父稍有不适,休息一会儿即可复演,接着说:「下面由我,孟令辉代爹爹加演一段清唱《捉放曹》。」说完又向台下深深一躬,然后又向琴师一躬,说道:「『听他言』,正宫调。」台上台下的人,都被这俊秀大方的小姑娘惊呆了,骚乱的剧场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一句出口,就博得满堂彩。这一大段唱下来,「好」声不断。孟鸿群简直不敢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他望着自己不满八岁的女儿,眼圈湿润,一阵心酸泪涌如泉。而此时台下的天津戏迷们绝对想不到,十余年后,正是这个小女孩重返天津舞台,摘得了中国京剧老生的皇冠。

父亲当晚勉强完成了演出,卸装时,小冬见爹爹大汗淋漓,内衬湿透,脸涨得通红透紫;她哪里知道,父亲是在以生命的代价,恪守着一个伶人的艺德。第二天清晨,孟鸿群小中风发作,经及时抢救,总算没有留下大的后遗症。这对本来仅靠父亲棉薄收人入维持生计的五口之家,无疑是雪上加霜。孟鸿群病愈后身体大不如前,拿手武戏也无法再唱了,只能在戏班里说说戏、跑跑龙套,从此坐吃山空,家境日显困顿,甚至穷到连鞋都买不起的地步。迫于生计,孟鸿群决定让爱女孟小冬拜孙(菊仙)派老生姨夫仇月祥为师,学唱孙派老生。仇见小冬对京剧艺术有着天生的灵性,还有一副不带雌音且宏亮的嗓子,是个好苗子,遂欣然应允。虽说是亲戚,仍然是依照科班收徒的规矩,签下了八年的卖身契约。小冬永远也忘不了父亲对她充满期望的目光,和再三嘱其不许入旦行的表情,她似乎在朦胧中理解着父亲对女儿从艺的复杂心情。父亲抚摸着小冬的头说:「你要记住,要想叫人瞧得起,要想成人,将来有出头之日,就得学好本事,当角儿。」孟小冬牢牢记住了父亲这句话,立志「要当就当谭(鑫培)老板那样的角儿」。孟小冬从此开始「卧薪尝胆」,决心要摘取京剧艺术的耀眼皇冠。

【注】上场门,旧式剧场为四根圆柱支撑的方形舞台,在舞台正面板壁的左右两边各设一门,门挂门帘,演员要通过挑帘才能上下场。右端之门称为上场门,左端之门称为下场门。大陆后改为演员从边幕上下场。

Top

「大世界」初遇杜月笙

十二月十三日,是上海滩一个平常的晚上,小冬饰演压轴《击鼓骂曹》的祢衡,当她一段【西皮快板】:「纵然将我的头割下,落一个骂贼的名儿扬天涯。」歌声刚落,台下已是一片喝彩叫好声。此时,一位三十岁上下、梳寸头、面目清秀而苍白削瘦、身着长衫的男子,当即吩咐手下准备花篮,《骂曹》一折刚落幕,便迫不及待地放弃「大轴」戏不看,赶到后台向孟小冬献花篮。此人就是后来有「上海滩皇帝」之称的杜月笙。

「孟大小姐,阿拉杜月笙这厢有礼了!」杜月笙双手抱拳,念着韵白,深深一躬,接着又用他那浦东味的上海话说:「恭喜孟大小姐演出如此成功!」他着实是被孟小冬的天赋和艺术魅力所折服,他断定这个小囡将来定成大器。此时的杜月笙已经暗下决心,一定要帮衬这位上海小姑娘走向京剧艺术辉煌的高峰。

正在卸装的孟小冬,虽平素不苟言笑,也被这位杜老板滑稽的举止和他那双特有的明显标志──大扇风耳,逗得噗哧乐了。师傅仇月祥赶忙上前引小冬见礼。在父亲的敦促下,小冬起立接过花篮,向杜月笙双手合十还礼。这是孟小冬初次见到杜月笙,十二三岁的她,做梦也想不到,就是这位年长她二十岁的杜月笙,从此像影子一样影响伴随着她走过辉煌而又坎坷的一生。

梅党乱点鸳鸯谱

正当十八岁的孟小冬的演艺生涯看来一帆风顺、前程似锦的时候,一场几乎断送了她艺术生命的噩梦悄然逼近。一桩阴错阳差、乾坤颠倒的婚姻,在一群好事之徒的撮合操弄下,乱点鸳鸯谱,终于演绎出了孟小冬的人生悲剧,而闯入她婚姻生活的另一半,正是当时已名扬天下的京剧伶界之王──梅兰芳。

梅郎家事

一九一○年,十六岁的梅兰芳娶了第一位妻子王明华。王明华贤淑能干、貌美懂事,比梅兰芳年长两岁。王明华刚嫁到梅家时,梅兰芳尚未成名,家境还不富裕,她尽心尽力操持家务。王明华与梅兰芳十分恩爱,结婚的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取名大永;隔了一年又生了个女儿,小字五十。儿子、女儿都很乖巧,夫妻感情和谐,真是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梅兰芳是家中独子,毕竟有兼祧两房的重任。在当时为了延续家族香火而另立侧室,是很平常的事情。一九二一年末,二十七岁的梅兰芳娶了第二个妻子福芝芳。福芝芳和梅兰芳的缘分也是来自舞台。

梅兰芳与福芝芳的感情很好。为支持丈夫的事业,福芝芳嫁入梅家后便放弃了演戏,专心相夫教子。闲时,她在丈夫的帮助下读书认字。梅兰芳又特地为她请了两位老师教她读书,使原来识字不多的她文化提高到可以读一般古文的程度,也足见她的聪明好学。于是,她不再仅限于贤妻良母的角色,像王明华一样日渐成为丈夫事业的好帮手。她常伴梅兰芳看书、作画、修改整理剧本,也常到剧场后台做些化妆服装设计方面的工作,甚至戏班里演员之间有了矛盾,她还帮助梅兰芳一起从中说和。

福芝芳和梅兰芳共生育九个子女,大都夭亡,成人的只有四子葆琛、五子葆珍(绍武)、老七葆玥和么子葆玖。

从梅兰芳的一生看,他与两位妻子和睦相处,一切看来都还算美满;可就在一九二六年,也就是梅福结婚五年后,梅兰芳的感情生活,在梅党诸君的撮合下硬把孟小冬扯了进来,这次注定是有缘无份的婚姻,终对孟、梅双方都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伤害。当然作为女性的孟小冬所受到的伤害又远超过大丈夫梅兰芳。孟小冬在舞台上虽然成功地扮演了许多机智多谋、侠肝义胆之士,一抬足、一举手无不端庄沉稳,一句说、一声唱莫不苍凉激昂,而生活中尚年轻的她,对待婚姻大事却是如此无知浅薄、听人摆布,为此付出了一个女人一生无法挽回的沉重代价。

冬梅初放

话说「梅党」的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戏剧家齐如山、李释戡等核心人物,可谓是梅兰芳的智囊团。尤其是齐如山、李释戡二人对梅派艺术的发展形成有着卓著贡献,许多梅派剧目皆出自他们之手;正是由于这层深厚的关系,青年梅兰芳也不自觉地受到了「梅党」辖制。另有传说,福芝芳在梅宅内也是掌管全盘,颇为强势,她对「梅党」日渐操控梅兰芳非常不满,双方产生芥蒂。这也招致「梅党」诸君想极力促成这梅、孟天生一对。如此结合,以后夫妻演出生旦对儿戏将是剧坛一绝,又可借此削弱福芝芳的强势。齐如山等人便快刀斩乱麻,向梅兰芳传递了愿出面为梅牵线搭桥的意愿。梅兰芳一听自然高兴!因为已和孟在堂会上两次同台,配合默契,在心底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特别认为小冬是位难得的坤老生人才,又是个漂亮而充满灵气的女孩子,心想,若能与之结合,也能像王明华、福芝芳那样,协助他在京剧艺术上大展宏图,岂不美哉!但是又怕福氏作梗,故采取瞒天过海之法,暂时在外面找房「金屋藏娇」。这些梅党的朋友们一切商量就绪,决定由齐如山、李释戡二位去孟家说媒。他们先到东四三条二十五号,拜会孟父。孟鸿群就怕小冬嫁过去做偏房,要受欺负。而齐、李则一口允诺并非偏房,也是正室。并说明暂时在外找房单住,不会和福芝芳冲突。他见一些朋友不断地要求促成梅孟百年之好,也就不再坚持梅兰芳已有家室的己见,同意与大家一起促成这桩婚姻。

梅、孟的这场爱情戏,经过友人一番鲁莽却精心的鼎力撮合,已是水到渠成,梅、孟均是新潮观念,头脑里没有封建意识,什么生辰八字、瞎子算命,一切全免。经过几次酝酿,择定良辰吉日,一九二七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二十四日,所谓的婚礼就在东城东四十九条三十五号中国银行冯总裁的公馆里举行,冯耿光任证婚人。明眼人一看便知,举行婚礼乃人生中大事,把婚礼地点设在他人府内,实属不伦不类,既不合理,也缺乏正当性。凡天下办婚事者,恐唯有孟梅之「婚礼」是这样操办的。始作俑者之梅党诸君,就是这样轻轻松松、一手操办导演了一出中国京剧史上的「冬皇悲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的简单才注定了这段姻缘,也同样会因为这样的简单而很快地崩溃,还是简单本身就是一种疏忽。正像后来的孟小冬在回忆中提到的那样:「当初的兴之所至,只是一种不太成熟的思想冲动而已。」

「无量大人」吊唁受辱

一九三○年,梅兰芳在齐如山的陪同下自费率京剧团赴美演出。一时间,京剧艺术风靡美国。梅兰芳这次访美是经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介绍,所以受到美国教育界的极大重视。梅兰芳成为沟通中美文化的使者,他所到之地,各大学教授、专家抱着研究东方文化、探讨中国古典戏剧艺术的目的前来观赏,并在美国各报刊上撰文大加称赞。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三藩市(旧金山)大学、芝加哥大学及芝加哥美术博物院等院校纷纷款待梅兰芳,邀请他来参观、演出或举行座谈会。罗森城波摩拿大学还决定赠予梅兰芳文学博士荣衔。该校毕业生授衔典礼本应于六月十六日举行,但因梅兰芳将去檀香山演出,学校破例将授衔典礼提前到五月二十八日举行。典礼上校长亲自向梅兰芳颁发了文学博士证书。不久,在南加州大学五十年校庆之际,梅兰芳又荣获该校授予的文学博士荣衔。当梅兰芳上台领取文凭时,全场上千人起立鼓掌表示祝贺。从此,梅兰芳不仅被誉为中国京剧艺术家,还被冠以梅博士的头衔。

梅兰芳于八月由美国载誉凯旋而归,时逢其嗣母梅雨田的夫人逝世,发丧这天,孟小冬按照与梅兰芳事先约定,特别剪了短发,头带白花,身穿素装,满怀期望地在家等候梅府送孝服来,然后去无量大人胡同梅宅奔丧吊唁,借此机会以家属身分名正言顺地踏进梅宅大门。但那天孟小冬在家里一直等到将近午时,也未见梅家孝服的踪影,方知上当受骗。仍不死心的小冬便急匆匆地赶往无量大人胡同,而令她更没有想到的是福芝芳毅然以自己已身怀六甲相要胁,把她挡在了门外,坚拒其入府吊唁。梅兰芳闻声出来,「畹华,……」【编注:畹华是梅兰芳的字】孟小冬低声叫道,几乎是以哀求的目光注视着面无表情的梅兰芳,她好像是在默默地等待着梅大法官的最终判决。梅兰芳满脸一副苦相,看看严如冰霜的福芝芳,无奈地说:「你先回去吧。」这句话如五雷轰顶,令孟小冬心如刀绞,身受如此奇耻大辱,令她彻底泯灭了对梅兰芳的最后期望与幻想。她咬紧牙关,强忍泪水,转身向南小街方向快步走去。性格倔强的孟小冬在离开时,撂下一句被广为流传的话:「今后我要唱戏,不会比你差,还是头牌;要嫁人,我要么不嫁,要嫁就嫁一个一跺脚就满城乱颤的!」「小冬!」梅兰芳面无表情地望着远去的恋人,从嗓子眼里冒出一声最后的呼唤,呆呆地看着孟小冬由南小街向北拐去。

红颜知己终成眷属

【编按:后来在因缘际会之下,孟小冬入住杜月笙在上海的公馆,与杜月笙情愫渐生,但并没有正式的名份,直到抗战胜利、国共战争再起,杜月笙带着家人避居之后,两人才在杜月笙病危之际共结连理。】

一九四九年五月一日, *** 四十万大军围攻上海前夕,宜兴、长兴、吴上兴三处周边据点 *** 军仓皇撤离上海,上海情势骤形危急,杜月笙不能不走了,他起先还想坐飞机,一脚踏到去。但是,给他看病的医生一致反对,他们认为杜月笙健康情形太坏,坐飞机有生命危险。医生的话不能不听,迫于无奈,杜月笙只好决定乘船。

这时,急于逃出上海的人太多,买一张去或的船票,简直难于登天。杜月笙走时,太太、朋友、保镖、佣人,还要跟上一大群,急切之间难于买到理想的舱位,所以当这大队人马登上万吨的荷兰渣华公司客轮「宝树云」号时,舱位都是分散开来的,杜月笙、姚玉兰和孟小冬,三个人只有一间头等舱,舱内两张单人床,外带三等床位一张。因此,姚玉兰和孟小冬商量好,排定时间,两个人轮流值班,照顾杜月笙,一人一班几个钟头,时间一到就去那张三等铺上休息一会。时值杜月笙喘疾大发方告初愈,身体极为衰弱,在此情形下匆匆上路,大有「扶上雕鞍马不知」之感。这次离开土生土长、血肉相连的上海滩,他心里早就明白今生今世不会再回来了,改朝换代,大局已定。现状和他的精神体力都不允许其有所作为了,英雄末路,他内心中充满着无限的凄凉感慨。「宝树云」荷兰轮通过黄浦江,直驶吴淞口,杜月笙两眼呆滞地望着自己的出生地浦东高桥转眼即失,他竟触景生情地联想起《霸王别姬》中,英雄末路的项羽的悲凉处境:「咳!想俺项羽呵!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不由潸然泪下,颤抖的双唇脱口诵念:别兮,我的故乡!别兮,我的上海滩!

孟小冬和姚玉兰是在茫茫的海上,在颠簸流离的途中,听杜月笙讲完了自己被老蒋「当夜壶使」的故事。对于杜月笙的一些让人听来毛骨耸然的复杂史,孟小冬并不介意。二十多年来,他曾无怨无悔地不图任何回报地帮衬她,她只认定杜月笙是一位讲义气的英雄,就像她在舞台上扮演过的骆宏勋一样,是一个可以信赖的男人。她心甘情愿地为这一难得知己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以至于告别了她曾视为生命的戏曲舞台,告别自己年迈的母亲和亲人,而不计任何得失、无怨无悔地跟定已经走向穷途末路的杜月笙。

在杜月笙痛苦磨难、 *** 床笫的病疾生涯中,他唯一的安慰就是孟小冬的尽心服侍,柔情脉脉。孟小冬身怀绝艺,孤苦伶仃,一辈子傲岸于荣瘁之际,受过数不清的打击,「历尽沧桑」四字可以说是她一生的写照。她自杜月笙六十岁那年进门,长日与茶炉药罐为伴,何曾有一日分享过杜月笙的富贵荣华?何曾有一刻得过杜月笙的轻怜蜜爱?因此,杜月笙病越重,越是觉得自己辜负了孟小冬的一片深情。像孟小冬这种卓尔不群的女子,让她踏进杜公馆这么一个紊乱复杂的环境,长伴一位风中残烛般的沉痾老人,对她而言,实在是一件残酷的事情。

孟小冬陪侍杜月笙到后,虽然在杜月笙跟前强颜欢笑,神情自若,然而,即使是朝夕相见,杜月笙都可以看得出她花容憔悴,日渐消瘦,眉宇间常有忧悒之色。孟小冬在杜公馆是孤寂的、忧闷的,她不能随波逐流,更不会敷衍应酬,对内对外,一应交际酬酢、家务事项,都是属于姚玉兰的职责范围,孟小冬轮不到也不想挨;她看护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的丈夫,却成为落在她肩头的唯一重担。而这一副担子,长年累月,昼夜不间,没有一时一刻可以卸得下来。杜公馆因为男主人病重,仿佛一年四季不露一丝阳光,不闻一阵笑声,这凄凉黯淡的日子,孟小冬过得更是心不舒、气不畅。

愧于孟小冬给予他的太多,而杜月笙能为孟小冬尽心尽力的地方太少了,杜月笙急于争取补偿的机会。在日常的生活中,杜月笙对孟小冬总是那样礼敬爱慕,忍耐着自已的痛苦,跟她轻声细气地说说话,聚精会神地交谈;平时称呼也跟着自己的儿女一样,亲亲热热地喊她「妈咪」。「妈咪」想买什么、要吃什么,只要孟小冬略一透露,他便忙不迭地命人快办。于是在外人看来,有时候几乎就是杜月笙反转过来多方面照顾孟小冬了。

孟小冬自入杜门,两年多里对于一切看不惯、听不得、受不了的事情,向来都以不屑与闻的坦荡襟怀,付之漠然。她从没有发一句牢骚,出一声怨言,然而她却在她四十三岁生辰前夕,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之下,轻轻地说了一句话。然而,这一句话,杜月笙事后回想起来便觉得其关系之大,份量之重。

杜月笙初到时,他有意全家迁美定居。有一天,杜月笙在房里屈指细算,自己全家和追随他的连同顾嘉棠和万墨林两家,一共需要办二十七张护照。当着房中众人,孟小冬便淡淡地说了一句:「我跟着去,是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一语方出,环室肃然,一个相当重大的问题,总算被孟小冬适时地提了出来,并同时当众答应了杜月笙「我去世后,你就不要再登台表演」的要求。自此,杜月笙下定决心,不顾一切的阻挠与困扰,当众宣称:他要践履诺言,尽快与孟小冬成婚。杜月笙此话一出,仿佛给纷纷扰扰的杜公馆投下了一枚震撼弹。杜月笙与孟小冬形势上已是夫妻,结为一体,早成不可否认的事实。如今杜月笙缠绵病榻,天天在靠氧气维持残生。又全家正值避难,日处愁城,何必大事破费多此一举呢?成婚与否对任何人都没有裨益,反而可能节外生枝,徒生无穷的纠纷──反对者持此理由再三陈词,苦口劝阻。但是杜月笙置之不理,他决意在自己死前完成这一大心愿,为孟小冬,也为自己。

杜月笙吩咐万墨林立刻筹备,赶紧办事。因为,在孟小冬之前,杜月笙还有一位已逝的原配和三位夫人,所以原则上决定不能举行仪式;再加上杜月笙自己抱病在身,出不了门,于是见礼喜宴只好在坚尼地杜公馆举行;为地点所限,请的只有杜月笙的至亲好友。

但是杜月笙坚持要叫好的酒席,万墨林便渡海到九龙,在九龙饭店点了九百元港币一席的菜,把九龙饭店的大厨统统拉到坚尼地来做菜做饭。楼下的大厅摆不下十桌之多,临时又借了楼上陆根泉的那间大厅,邀请的亲友全部到齐,无一缺席。在那一晚,杜月笙带病陪客做六十三岁的老新郎,孟小冬的脸上也浮现出了难得的笑颜。杜月笙在港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一一前来重新见礼,一律跪拜磕头如仪,一律改称小冬「妈咪」。

「妈咪」送了他们每人一份礼物,女儿、媳妇是手表一只,儿子、女婿则一人一套西装料。

行将就木的杜月笙,强忍病痛举行了自己和孟小冬的婚礼,苦命的「冬皇」看到了丈夫对自己的一片赤诚。这个迟来的杜与孟的婚姻仪式,对这两位惺惺相惜的恋人已经没有实质的意义,它只是向世人宣告:作为女人的「冬皇」,在不惑之年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名正言顺的归宿。

本文节录自《孟小冬:氍毹上的尘梦》,原作者万伯翱、马思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