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格式,测算八字命局详解大全

白盒测试,测试用例输入格式(A,B,X;X)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输入两个X...

(A,B,X;X)的意思是:分号以前的A,B,X为输入。分号后面的X为输出

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的设计一般从分析需求设计说明书开始,了解开发人员设计这个项目的思路、设计的要求、实现的功能等(最好有use case,这样看起来更清晰)。软件测试的W模型,就要求测试与开发同步,在开发设计需求设计说明书的时候就开始测试流程,一般情况下,讨论需求设计的时候需要测试主管或者组员的参与,了解这个项目设计的总体情况。事实上,测试用例的编写一般是在需求设计说明书定下来之后才真正的开始的。因为测试用例的内容要以需求设计说明书为依据,设计说明书上没体现的功能,不需要在测试用例中体现。编写测试用例(这里指功能测试用例的编写),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测试用例的模板。每个公司都有适合自己公司用例编写的模板,各有各的特点。测试用例的格式包括,测试用例摘要、测试用例需求编号(一个需求设计说明书可以分好几个用例编写)、编写用例的日期、编写人员、编写日期、前置条件、准备数据等等。格式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自己测试用例设计的思路,对测试用例的格式作相应的改变。下面以一个登陆窗口为例,说说我设计登陆界面的思路和方法。我把这个测试用例分为三层结构,表单测试、逻辑判断、业务流程。第一层,表单测试为最底层(最基础的)。这部分的测试用例是对登陆窗口这个界面的输入框、按钮功能、界面等最基本功能的测试。一般来说登陆用户名和登陆用户密码是输入框的形式体现,那么,我们需要的是针对这两个输入框进行功能的测试。这时,我们只要考虑这个输入框的功能,而不需要考虑业务方面的内容。这样,我们考虑就是这个输入框的长度限制是多少?能否输入特殊字符?能否输入全角字符?当然,登陆窗口还有其他按钮,例如登陆按钮、退出按钮、界面设计等,这一层的测试用例只对他们最简单的功能的测试。我觉得这一层的测试用例对新开发项目很重要,也必须执行,因为这些是最基本的功能保证,当项目进入维护阶段后,如果没有修改就不需要执行这部分的测试了或者说把这层的用例优先级置为最低,时间不充足的情况就不用去执行。第二层,逻辑判断层。根据需求的设计,各功能之间的简单逻辑联系。以登陆窗口为例,账号登录,账号和密码必须对应才能登录,否则登录失败。根据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从这个要求设计这一层测试用例。例如,账号和密码不一致时;账号为空时;密码为空时;账号密码对应时等等情况。输入这些情况时,程序是作怎么样的逻辑控制的?控制是否正确?是否有相应的提示信息?我觉得,这一层的用例时最常规的一层,平时使用这个软件用经常碰到的一些情况,在常规测试或修改这部分的功能之后,这一部分的测试用例也必须执行。第三层,业务流程层。这部分不关心软件的本身的基本功能,而是关心这个软件的业务有没有实现,不同的需求就有不同的业务需求。以登陆窗口为例,就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可能用户要求停用的账号能够登录系统(可能要求登录后不允许进行其他操作),也可能用户直接要求停用的用户账号不准登录系统。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就有不同的业务流程。这样这层的测试用例,我们就只要考虑业务需求,仍然以登录窗口为例,我们就只要考虑删除的用户能否登录?停用的用户能否登录?超级用户是如何登录的?普通用户是何种方式登录的?简单的说,这层的用例只描述业务流程,不关心具体这个业务是怎么实现的,执行这部分用例时,不要考虑哪个输入框控制了多少长度,能否输入空格等其他功能,因为这部分的测试需要基于上面两层的测试用例都已经测试通过了,所以在项目维护阶段或者说时间很紧迫的阶段,我们只需要执行这部分的用例,保证业务能够通畅的完成。其实个人觉得在执行这部分用例时,对包含了对基本功能的测试,一些明显的问题应该能被发现,虽然严格来说测试覆盖率很低,但是基本能达到要求。这三层的组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测试用例。这是我个人对测试用例设计的一个思路和方法。真正设计这个测试用例的时候,可能会使用到黑盒测试用例的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猜测法(主要是个人经验)、正交分解等方法针对具体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分层测试用例的思路主要来自对自动测试实现的考虑。因为我觉得,如果需要实现自动化测试就必须对测试用例进行细分,划分得越细就越有利于自动化的实现。以上三层的划分也并不是很全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例如可以增加对数据库的部分功能的数据校验的分析。总之,测试用例写的细致、全面、步骤清晰,那么无论是用手工测试的方法还是用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实现,只要能完整的跑完整个测试用例,就达到了测试的目标了。

4.写测试用例Testcase

格式关系如下所示: 如果 SUT (测试中的系统)准备就绪,最有效的方法是首先捕获 HTTP 流量,然后使用 HAR 文件生成测试用例。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 使用HAR文件生成测试用列(testcase) ,根据生成的 pytest testcase,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因此需要了解 testcase 格式的详细信息。 每个 testcase 都是 HttpRunner 的一个子类,必须具有两个类属性: config 和 teststeps HttpRunner3.x 最棒的特性之一是链式调用,您不需要记住任何测试用例格式的细节,当您在 IDE 中编写测试用例时,您可以得到智能完成。 每个测试用例都应该有一个配置部分,您可以在其中配置测试用例级别的设置。 指定测试用例名称。这将显示在执行日志和测试报告中。 指定 SUT 的公共模式和主机部分,例如 postman-echo 。如果指定了 base _ url,则 teststep 中的 url 只能设置相对路径部分。如果您想在不同的 SUT 环境之间进行切换,这尤其有用。 指定是否验证服务器的 TLS 证书。如果我们想要记录测试用例执行的 HTTP 流量,这尤其有用,因为如果 verify 没有设置或者设置为 True,就会发生 SSLError。 指定 testcase 的导出会话变量。将每个测试用例视为一个黑盒,config 变量是输入部分,config export 是输出部分。特别是,当一个测试用例在另一个测试用例的步骤中被引用,并且将被提取一些会话变量用于后续的测试步骤,那么提取的会话变量应该在配置导出部分中配置。 每个测试用例应该有一个或多个有序的测试步骤(List [ Step ]) ,每个步骤都对应于一个 API 请求或另一个测试用例引用调用。 注意: 为了简化,HttpRunner v2.x 中的 API 概念已被否定。您可以将 API 视为只有一个请求步骤的测试用例。 RunRequest 用于向 API 发出请求,并对响应进行提取或验证。 RunRequest 的参数名用于指定 teststep 名称,它将显示在执行日志和测试报告中。 指定 teststep 变量。每个步骤的变量是独立的,因此,如果您想在多个步骤中共享变量,您应该在配置变量中定义变量。此外,步骤变量将覆盖在配置变量中具有相同名称的变量。 指定 HTTP 方法和 SUT 的 url,它们对应于 requests.request 的方法和 url 参数。 为请求 url 指定查询字符串。这对应于 requests.request 的 params 参数。 为请求指定 HTTP 头。这对应于 requests.request 的头参数。 指定 HTTP 请求 cookie。这对应于 requests.request 的 cookie 参数。 指定 HTTP 请求体,它对应于 requests.request 的数据参数。 在 json 中指定 HTTP 请求体,它对应于 requests.request 的 json 参数。 用 jmespath 提取 JSON 响应体。 使用 jmespath 提取 JSON 响应体并使用期望值进行验证。 下面的图片显示了 HttpRunner 内置验证器。 在一个步骤中使用 RunTestCase 来引用另一个 testcase 调用。 RunTestCase 的参数名用于指定 teststep 名称,它将显示在执行日志和测试报告中。 与 RunRequest 的. with _ variables 相同。 指定引用的 testcase 类。 指定会话变量名称以便从引用的测试用例导出。导出的变量可以由后续的测试步骤引用。

一个测试用例编写要从哪些方面考虑?

1. 软件或项目的名称2. 软件或项目的版本(内部版本号)3. 功能模块名4. 测试用例的简单描述,即该用例执行的目的或方法5. 测试用例的参考信息(便于跟踪和参考)6. 本测试用例与其他测试用例间的依赖关系7. 本用例的前置条件,即执行本用例必须要满足的条件,如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8. 用例的编号(ID),如可以是 软件名称简写-功能块简写-NO.。9. 步骤号、操作步骤描述、测试数据描述10.预期结果(这是最重要的)和实际结果(如果有BUG管理工具,这条可以省略)11.开发人员(必须有)和测试人员(可有可无)12.测试执行日期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1、等价类划分

为每个输入划分等价类,得到等价类表,为每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编号。设计一个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的覆盖所有尚未覆盖的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骤,使得有效等价类均被测试用例所覆盖设计一个测试用例,使其只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骤使得所有无效等价类均被覆盖。

2、边界值分析

从测试规格中分析得到输入参数类型,对于输入等价类划分方法进行等价类的划分,运用域测试分析方法确定域范围的边界(上点、离点与内点)。如果存在多个输入域,则需要运用因果图、判定表方法这些输入域边界值的组合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选择这些上点、离点与内点或者这些点的组合形成测试项。

3、判定表

判定表是分析和表达多种输入条件下系统执行不同动作的工具,它可以把复杂的逻辑关系和多种条件组合的情况表达得既具体又明确。

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填入条件桩、条件项和动作桩、动作项,化简,合并相似规则,将每条规则转化为用例。

基本格式

1、用例编号

测试用例的编号有一定的规则,比如系统测试用例的编号这样定义规则:PROJECT1-ST-001,命名规则是项目名称+测试阶段类型(系统测试阶段)+编号。定义测试用例编号,便于查找测试用例,便于测试用例的跟踪。

2、测试标题

对测试用例的描述,测试用例标题应该清楚表达测试用例的用途。比如“测试用户登录时输入错误密码时,软件的响应情况”。

3、重要级别

定义测试用例的优先级别,可以笼统的分为四个不同的等级。

4、输入限制

提供测试执行中的各种输入条件。根据需求中的输入条件,确定测试用例的输入。测试用例的输入对软件需求当中的输入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软件需求中没有很好的定义需求的输入,那么测试用例设计中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5、操作步骤

提供测试执行过程的步骤。对于复杂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输入需要分为几个步骤完成,这部分内容在操作步骤中详细列出。

6、预期结果

提供测试执行的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应该根据软件需求中的输出得出。如果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得到的实际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那么测试不通过;反之则测试通过。

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的设计一般从分析需求设计说明书开始,了解开发人员设计这个项目的思路、设计的要求、实现的功能等(最好有use case,这样看起来更清晰)。软件测试的W模型,就要求测试与开发同步,在开发设计需求设计说明书的时候就开始测试流程,一般情况下,讨论需求设计的时候需要测试主管或者组员的参与,了解这个项目设计的总体情况。事实上,测试用例的编写一般是在需求设计说明书定下来之后才真正的开始的。因为测试用例的内容要以需求设计说明书为依据,设计说明书上没体现的功能,不需要在测试用例中体现。编写测试用例(这里指功能测试用例的编写),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测试用例的模板。每个公司都有适合自己公司用例编写的模板,各有各的特点。测试用例的格式包括,测试用例摘要、测试用例需求编号(一个需求设计说明书可以分好几个用例编写)、编写用例的日期、编写人员、编写日期、前置条件、准备数据等等。格式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自己测试用例设计的思路,对测试用例的格式作相应的改变。下面以一个登陆窗口为例,说说我设计登陆界面的思路和方法。我把这个测试用例分为三层结构,表单测试、逻辑判断、业务流程。第一层,表单测试为最底层(最基础的)。这部分的测试用例是对登陆窗口这个界面的输入框、按钮功能、界面等最基本功能的测试。一般来说登陆用户名和登陆用户密码是输入框的形式体现,那么,我们需要的是针对这两个输入框进行功能的测试。这时,我们只要考虑这个输入框的功能,而不需要考虑业务方面的内容。这样,我们考虑就是这个输入框的长度限制是多少?能否输入特殊字符?能否输入全角字符?当然,登陆窗口还有其他按钮,例如登陆按钮、退出按钮、界面设计等,这一层的测试用例只对他们最简单的功能的测试。我觉得这一层的测试用例对新开发项目很重要,也必须执行,因为这些是最基本的功能保证,当项目进入维护阶段后,如果没有修改就不需要执行这部分的测试了或者说把这层的用例优先级置为最低,时间不充足的情况就不用去执行。第二层,逻辑判断层。根据需求的设计,各功能之间的简单逻辑联系。以登陆窗口为例,账号登录,账号和密码必须对应才能登录,否则登录失败。根据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从这个要求设计这一层测试用例。例如,账号和密码不一致时;账号为空时;密码为空时;账号密码对应时等等情况。输入这些情况时,程序是作怎么样的逻辑控制的?控制是否正确?是否有相应的提示信息?我觉得,这一层的用例时最常规的一层,平时使用这个软件用经常碰到的一些情况,在常规测试或修改这部分的功能之后,这一部分的测试用例也必须执行。第三层,业务流程层。这部分不关心软件的本身的基本功能,而是关心这个软件的业务有没有实现,不同的需求就有不同的业务需求。以登陆窗口为例,就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可能用户要求停用的账号能够登录系统(可能要求登录后不允许进行其他操作),也可能用户直接要求停用的用户账号不准登录系统。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就有不同的业务流程。这样这层的测试用例,我们就只要考虑业务需求,仍然以登录窗口为例,我们就只要考虑删除的用户能否登录?停用的用户能否登录?超级用户是如何登录的?普通用户是何种方式登录的?简单的说,这层的用例只描述业务流程,不关心具体这个业务是怎么实现的,执行这部分用例时,不要考虑哪个输入框控制了多少长度,能否输入空格等其他功能,因为这部分的测试需要基于上面两层的测试用例都已经测试通过了,所以在项目维护阶段或者说时间很紧迫的阶段,我们只需要执行这部分的用例,保证业务能够通畅的完成。其实个人觉得在执行这部分用例时,对包含了对基本功能的测试,一些明显的问题应该能被发现,虽然严格来说测试覆盖率很低,但是基本能达到要求。这三层的组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测试用例。这是我个人对测试用例设计的一个思路和方法。真正设计这个测试用例的时候,可能会使用到黑盒测试用例的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猜测法(主要是个人经验)、正交分解等方法针对具体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分层测试用例的思路主要来自对自动测试实现的考虑。因为我觉得,如果需要实现自动化测试就必须对测试用例进行细分,划分得越细就越有利于自动化的实现。以上三层的划分也并不是很全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例如可以增加对数据库的部分功能的数据校验的分析。总之,测试用例写的细致、全面、步骤清晰,那么无论是用手工测试的方法还是用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实现,只要能完整的跑完整个测试用例,就达到了测试的目标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