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是不好的预兆吗,为什么彗星不吉利

先祖和彗星之间有什么故事?为何会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在中国古代著名的典籍《春秋》一书中有这样一条记载:“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鲁文公十四年即公元前613年,孛(读bei)这个字在古文中专指彗星。从这一记载中我们了解到,公元前613年秋天,有彗星出现在北斗星附近。据现代科学家推算,这里记录的就是那颗有名的哈雷彗星在古代的一次回归。

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见两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见的彗星可能会更壮观和更美丽,但那些都是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彗星。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61年中。

无论是在古代的中国还是外国,天空中一旦出现彗星,都被许多人认为是不祥之兆。一直到20世纪初哈雷彗星在1911年那次回归时,在欧洲还引起了很大的恐慌,有人甚至忙着写下遗嘱,将财产捐给教会。因为当时已有人计算出彗尾要扫过地球,预言地球可能要面临“灭顶之灾”了。

可事实说明,后来并没有什么灾难发生。出现恐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天文学家对彗星还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彗星这个天上的不速之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人类对彗星的认识,走过了既漫长又曲折的道路。在中国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中,曾发现了2000多年前绘制的慧星分类图。其中有20多种不同形态的彗星,并注有彗星、天箭、白灌、赤灌、蒲彗、竹彗、蒿彗等不同的名称。从种类之繁多、形态之丰富的程度来看,无疑是积累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观测资料的结果。这幅普星图是世界天文史上独一无二的珍贵资料。

为什么古代汉族把彗星、流星当作不祥的征兆呢?

因为大部分的古代人对于天象没有充分的认知,所以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会非常的害怕,毕竟有一些流星确实容易导致坠落给人们带来灾害。

彗星的出现是灾祸的预兆吗?

的说法,古人管他叫扫把星,是不祥的预兆,但其实彗星是由冰和少量岩石组成的小天体,平均物质密度只有10-1000千克/立方米,天文学家们把彗星形象地称为“脏雪球”。在一般的情况下,彗星都在太阳系的边缘地区,这时即使被观测到,也与极其微弱的恒星相似,看不出细致的结构。但当其逐渐接近太阳的时候,由于太阳的热辐射、太阳风和太阳光压作用的加大,尤其当它进入火星轨道区域以后,表面物质挥发形成彗尾,表现出其独特的结构。 彗头:彗星有一个形态朦胧而明亮的“头”部--彗头。彗头包括两部分,中央密集而明亮的彗核和雾状的包层--彗发。 彗核:彗核通常很小,直径一般在0.1-100km之间,很少有超过100km的。彗星的质量几乎都集中于彗核。 彗发:彗发是彗核的蒸发物,其形状和大小与距离太阳的远近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离太阳越近,彗发越亮越大,直径可达数十万千米,有时还可与太阳相当,甚或超过太阳直径。 彗云:人类进入空间探测后,发现了彗发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直径约100-1000万千米的包层--彗云。因为它几乎全是由氢原子组成,故又称为氢云。氢云的物质密度极其稀薄,所以地面上一般观测不到。 彗尾:长长的彗尾,是肉眼可见的彗星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太阳系内最长的天体,它总是背向太阳一方。由于彗尾是彗头物质在太阳作用下的结果,所以,彗尾不仅与彗星的质量有关,更取决于离太阳的距离。在近日点时,达到最长;而一些行星族彗星在望远镜内仅有朦胧的彗尾而已。主要由气体组成的离子彗尾较直,而包含有许多尘埃物质的尘埃彗尾一般比较弯曲。此外,还有少量彗星在某一阶段内出现反常彗尾--朝太阳方向伸出尾状物质,称之为逆向彗尾,也有人称之为“彗翎”。有些彗星的彗尾不止一条,历史上不乏双尾甚至三尾的例子,最著名的是1744年的歇索彗星,曾出现过六条彗尾。彗尾的物质十分稀薄,恒星的光可以自由穿过它而不受任何影响,稀的彗尾密度远远低于实验室真空内气体的密度。 彗星每次访问太阳都要丢失一部分挥发性物质,最终它将成为太阳系中的又一颗岩石天体。因此对宇宙而言,彗星可以说是非常短命的。许多科学家认为有些小行星就是已熄灭的彗核,这些彗星已丢失了它们所有的挥发性物质。 迄今发现的彗星共有1800多颗,它们中的大部分和我们仅有一面之缘,匆匆绕过太阳后,便沿着抛物线或双曲线一去不返了。只有沿着封闭轨道运行的彗星才能去而复来,这便是周期彗星。科学家把200年定为短周期彗星和长周期彗星的分界。 科学家们一直对彗星感兴趣,因为彗星被认为是我们太阳系里最古老最原始的天体,其物质构成与太阳系形成前的星云类似。这种星云后来坍塌形成太阳和行星,因此它含有46亿年前太阳和行星形成时的尘埃和气体。科学家们认为,形成地球生命的原始物质很可能是在彗星撞击地球时带到地球上来的,彗星为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和地球上生命的形成提供了一个窗口。

彗星真的不吉利吗

没事的,见到彗星是正常的天文现象,以前人们谣传哈雷回归是地球灭亡呢,说有毒气体会干掉地球,都是妄想之词,不必当真。彗星就是些冰块石头这些成分,被太阳一照化出来气体和小碎石拖在后面变成彗发,长的象扫把。也可惜就是长的丑了点背了这么多年的黑锅。

彗星是灾星是怎么回事?

在繁星闪耀的夜空中,有时候,会出现一种形态奇特的星,它拖着长长的尾巴,看起来像是倒挂在天上的一把扫帚。这就是我国人民所说的“扫帚星”。天文学家把它叫做“彗星”,并且用特定的象形符号来表示它。在汉语中,彗字的意思就是扫帚。把彗星叫作扫帚星,真是名实相符。而在希腊语中,彗星的意思则是“毛发”,因为古希腊人觉得它毛茸茸的活像一绺头发。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对彗星都产生过和恐惧,认为只要彗星一出现,战争、饥荒、洪水、瘟疫等灾祸就会降临。两千多年前的我国秦始皇时期,曾经出现过大彗星。有人认为,这预示着秦朝即将灭亡。公元前44年,古罗马帝国统帅恺撒去世,恰巧在第二年天空中就出现了彗星。于是古罗马人认为,这颗彗星是运载恺撒上天的灵车。严格地说,彗星简直算不上一颗星,它只是一大团气体,中间夹杂着冰粒和宇宙尘。天文家证明,彗星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氢、氧、氮。彗星明亮的“头”,叫“彗头”;又有长长的“尾”,叫“彗尾”。彗头又包括两部分:彗核和彗发。彗核很小,直径只有几百米到几十公里,可是,彗星的绝大多数物质都集中在彗头里。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1克,和水差不多。彗尾通常总是背离太阳的。彗尾的体积大极了,大的有上亿公里长,宽度从几千公里到1~2万公里。彗尾的物质非常稀薄,密度只有地面上空气的十亿分之一。哈雷是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在哈雷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每次出现彗星都是一位新的“过客”。1705年,哈雷发现,1531年和1607年先后出现的大彗星,在天空中运行的轨道十分相似。它们出现的时间大约相隔七十五、六年。哈雷猜想:它们可能是同一颗彗星。于是。哈雷大胆地预言等到1758年,这颗大彗星还会再次光临。到了1758年,这颗巨大的彗星果然来了。当时哈雷已经去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把这颗大彗星叫作“哈雷彗星”。哈雷是大科学家牛顿的好朋友。他利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准确地计算和预言了彗星的行踪,这对出现不久的万有引力定律是有力的支持。他是第一个全力计算彗星轨道的人。在所有彗星中,最著名的就是哈雷彗星了。1758年之后,它在1835年和1910年又回来过两次,1910年5月20日前后,哈雷彗星壮丽极了,慧尾横跨大半个天空,像银河一样宽阔明亮。这时候它的长度超过2亿公里,地球居然从它的尾巴里穿了过去。1985年年底和1986年年初,哈雷彗星又回到了地球附近。科学家为此发出了观测卫星,用大型望远镜仔细地进行了观察。遗憾的是,这一次在北半球观测它的条件很差,如果用肉眼,要非常细心才能找到它。中国是世界上记录彗星最早的国家。早在3000多年以前,周武王率领着大军,征伐商代最后一个皇帝时,队伍走到共头山的时候,一颗彗星从东方升起。古书《淮南子》里讲了这个故事。我国当代著名天文学张鲸哲利用电子计算机算出,3000多年前的那颗彗星就是哈雷彗星。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的每次出现,我国史书都有记载,这在世界上也是最完整的。另外,1300多年前的《晋书》中写道,彗星本身没有光,在它接近太阳的时候,靠了反射太阳光才发出光来。这是比较正确的。另外,比拉彗星也是一颗著名的彗星。它绕太阳旋转的周期是6.6年。1982年11月27日夜晚,本来应该是比拉彗星再次出现的时候,天空中却突然出现了一场灿烂的“流星雨”,好像节日里的焰火。在几小时里,天空中的流星多达16万颗,比拉彗星崩溃了。彗星和其天体一样,有诞生,也有死亡。“死亡”的形式很多,有的像比拉彗星那样崩溃,有的和其他天体相撞而毁灭,也有的是每次接近太阳的时候,都受热蒸发,损失一些气体,最后彻底瓦解。彗星轨道有三种:椭圆、抛物线、双曲线。沿着椭圆轨道运转的彗星叫“周期彗星”,它们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短的只有几年,长的甚至有几十万年。沿着抛物线和双曲线轨道运动的彗星,绕着太阳就一去不复返了。

为什么彗星被称为“扫帚星”?

我们知道彗星是一种天体。当它进入太阳系时,它的亮度和形状会随着距离太阳的距离而改变。它通常明亮耀眼,拖着长长的“尾巴”。然而,中西方民间文化对彗星都有莫名的恐惧。在西方,彗星被认为是死亡和邪恶的象征,而中国人把彗星称为“扫帚星”。此外,古人还根据彗星的外观给它取了许多别名,如扫帚、博星、灾难星、赤游旗、彭星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大多含有不祥之意。那么,为什么在古人眼中,外表华丽的彗星被现代科学视为生命的使者,却被视为灾难之星呢?

彗星被称为扫帚,首先是因为它们的物理相似性。在汉语中,“会”字的原意是扫帚。古希腊语中“彗星”一词的意思是“头发”。根据天文学评论,“彗星是奇怪的恒星,有头和尾。它们通常被称为扫日星和扫帚头,“彗星是由一个闪亮的雾状球体和一个长的“尾巴”组成的,看起来像扫帚。

在浩瀚的宇宙中,大多数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它们的运动轨迹和时间是可以预测的。根据这一规律,古人可以很好地观察和研究天文学,并将其成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然而,彗星的活动总是难以捉摸的。它们转瞬即逝,难以捉摸。因此,古人对彗星总是有着复杂的恐惧和敬畏心理。

因此,的古人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把彗星视为披着头巾的鬼怪,甚至战争、饥荒、水灾、瘟疫等灾难的不祥预兆都是可以理解的。”彗星撞击月球”曾被古人视为不祥的预兆。汉代彗星图也将其描述为“长尾雉”,并将不同形状的彗星与各种灾害对应起来。今天看来,这些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中国最早的彗星记录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武王统治时期。据专家统计,从殷商到20世纪的古籍中,彗星记录约有550条,其中直接记录的“彗星”约有250条。尽管古人视彗星为不祥的预兆,但不可否认的是,古人的好奇心和执着也为未来天文学家揭开彗星之谜提供了详细而有价值的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