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扬尘的忌讳,白羊座和金牛座的幸运

应城过年有哪些习俗啊??急急急,写作文啊

应城和全国一样,过年充满着喜庆的气氛,并有着自己的习俗。这可以从应城关于过年的几首民谣中体会到。腊月的民谣云:二十一,打扬尘;二十二,炒炒米;二十三,做水酒(米酒);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办酒肉;二十七,年饭毕;二十八,插红蜡;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桃花谢;初一早,年拜了,腰一躬,手一妥,麻糕炒米都归我!正月的民谣有:正月正,麦草青,请七姐,问年成;去也棱,来也棱,棱得七姐笑呵呵!来也耍,去也耍,耍得七姐骑白马;乌龙马,上天井,扫帚马,下地跨;有年有月多和谐,正月十五闹灯台!元宵夜,放花灯,门前花灯通夜明!过小年,过大年,打开后门耕坂田;父子兄弟莫偷闲,人人攒劲奔前程,再争一个好年成!人们一年辛苦劳作,平时难得相聚一叙,正月便成了亲朋沟通感情的最好时机,免不了为熟人、后辈说亲做媒,于是又有了民谣:里头锅里炒炒米,外头锅里炒芝麻;芝麻芝麻你莫炸,给你找个好人家;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花轿抬上门!这些民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应城人过年的习俗。我不揣浅陋,试图借几件事说说应城人过年,不对和疏漏之处,请知情者不吝指正。开年猪冬至过后腊月二十三以前,是开(为求吉利,不叫杀叫开)年猪的时节。年猪一般是自家喂养的,大户人家可以很早买回家寄养。旧时的应城,开年猪是件马虎不得的大事,往往要认真斟酌一番,挑个良辰吉日。这一天,主人要邀来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当地的头面人物,名曰帮忙,实则共同庆贺丰收,分享果实,因此场面很热闹。开年猪一般安排在下午。主人相中的屠户,多是本地壮汉或小伙,人缘好,会说话,最重要的是手艺精。屠户这一天在活路完成前,不会喝酒,怕误事,犯忌讳。猪在被开以前往往要饿一餐。猪从圈里出来,一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迅速抓住猪尾巴用力往上一提,使猪的两只后腿悬空,另外几个小伙上前揪耳捉脚,将猪腿上下交错地把猪牢牢按倒在宽大的凳子上,屠夫左手用力扳住猪的下巴,胳膊肘狠劲压住猪头,朝右手心吐一口唾沫,然后来回在裤腿上搓一搓,顺手拿起一把尺多长、磨得锃亮的刀。待猪一声叫完,正换气的一刹那,一刀直插猪的心脏,猪呜咽一声,血如泉水般地顺着刀锋飞喷出来,猪挣扎得更厉害了,叫喊声从鼻孔里直冒出来,带些沉闷。随着血有节奏地流出,猪肚子的起伏渐渐变小,声音也逐渐变轻,直至只有从鼻孔与嘴巴里冒出的热气,屠户与小伙子们的手才放心地慢慢松开。开年猪时,只有一刀见红,血流如注,才算吉利。紧接着,屠户将猪后腿根部割开一道口子,再用一根细长的钢条从切口处顺着猪皮在猪体内捅动,抽出钢条,将嘴对准切口,猛劲往里吹气,边吹边用条子在猪身上抽,不一会儿,猪浑身便鼓涨得像个大气包。等气散匀了,赶紧把猪放入装有开水的腰盆里滚一下,屠户开始挦毛,要刀刀见白,把肉刮红了或刮破了都被认为不吉利。不多久,一头“白胖胖”的肥猪就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猪头和猪尾巴要完整地下下来,在猪头皮上穿一小孔,把猪尾巴插在猪头上,做成“神府”。“神府”用来敬神祭祖,也可送到庙里求子、祀福,“神府”可腌制,可晒,但不能破坏,一直要供奉结束后才能吃。开完年猪,主人会把鲜嫩可口的猪肝、腰花、以及剜下来的大块大块的座蔸送到厨房,做出丰盛的酒席,请大家尽情的享用,屠户这时就可放开量来喝酒了。猪下水、杂骨要熬好,先送父母、长辈,然后是侄儿侄女,再送乡邻、亲戚和朋友,也可直接送生的。要是那家不收,主人就一脸的“怨”气,硬要经过一番推来推去的谦让,直到收下才会乐呵呵地离开。最后主人得到净肉和神府。开年猪是家境殷实的表现,但也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自开自吃,手头松的,或者离集市远,平时赶集困难,就将整头猪全部留下自用, 想抽钱办年货的可卖出一部分净肉,也有几户人家合起来开一口猪的。净肉及用净肉灌制的香肠要腌制风干,以备随用随取。开年猪这天,从烧开水到屠户把活做完,所有在场的人都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办年货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办年货。旧时应城办年货一般是自己在家里加工或者到外面去买。做年菜 做年菜一方面供正月自己食用,另一方面招待亲朋。应城习惯在正月初五以前每日三餐都吃现成的饭,以示来年不受厨事之苦。至于年菜做什么?做多少?那就要看家境、习惯和口味了。一般都要腌肉、腌鱼、腌鸡、灌香肠;打豆腐、压干子、千张,做圆子;腊月二十几还要开卤:卤顺风、拱嘴、腮帮、头皮、“赚头”、猪肚、心、肺、肝、肠、鸡、藕、千张等,这些都是过年时筵席上的美食。做茶点 家家户户打糍巴,做汤圆、水酒(米酒);炒炒米、瓜子、蚕豆;做炒米麻糕、麻叶、云片糕、荷叶、酥糖、鸟花;炸翻油饺;备荸荠等地产。年糕因寓意“年年高升”, 所以是过年必备茶点。做新衣 年货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添新衣。只要过得去的人家,大人小孩都要做新衣服,一是享受一年来的劳动成果,二是新年有一个新气象,为来年带来好兆头。大家人口往往把裁缝请到家里来做,人少的就把布料拿到裁缝铺里去做。小孩喜欢过年,一是“一年一件花袄子”,二是“天天吃肉吃糖果”,三是有烟花炮竹玩。要在外面买的,一是敬神用的香蜡纸草、鞭炮,二是烟、酒、油盐酱醋以及过年要用的杂七杂八的东西。腊八腊八,远古称“蜡(扎)祭”,是庆祝农业丰收的盛大典礼。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到了南北朝才改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古代的春节从这一天起就算开始了。多数人家这一天要熬腊八粥。腊八粥的来历其说不一,人们普遍接受的传说一是纪念佛祖释伽牟尼。传说释伽牟尼痛感人间生死病老之苦,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及其梵天创世学说,为了寻求解脱之道,毅然舍弃王位,遍游名山大川,寻访名师。就在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他因累、饿而晕倒在比哈邦的尼连河畔,恰巧被一位美若天仙的牧羊姑娘看见了,她用仅有的一点杂粮加上一些野菜煮了一锅粥,一口一口地喂他。多日粒米未进的释伽牟尼获救,在河里沐浴之后,*****在菩提树下诵经。突然灵窍大开,彻底觉悟,成了佛陀。所以腊月初八就成了佛的“成道节”,每逢此日寺院就用米、豆、香果煮粥供佛。笃信佛教的帝王也用腊八粥赏赐百官,慢慢地民间也以此相互馈送,形成习俗。另一为人们接受的传说是一大户人家养一好逸恶劳之子,父母死后坐吃山空,不几年家里就一贫如洗。这年腊月初八,饥饿难忍,从仓里扫到一点杂粮,在院里捡了几颗枣熬粥充饥,端着能照见人影的稀粥,此子翻然悔悟,痛改前非,起早贪黑,辛勤劳动,日子慢慢地好了起来。为了记住过去,教育后代,每年腊月初八熬一锅杂粮稀粥,久而成俗。还有一种传说是明太祖朱元璋少时为地主家放牧,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一年腊月初八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羊后找东西充饥时,在田边发现一只长得肥肥的大老鼠慌慌忙忙地逃进一个洞里,朱元璋走近洞口,用树枝掏了掏,掏出了各种各样的粮食,有小米、玉米、花生、红豆等。他将这些杂粮洗净,煮成粥,吃起来美味可口。朱元璋做了皇帝后,钦定厨房做这种杂粮粥,并赐名“腊八粥”。御厨在粥中加入芡实、莲子、桂花、桃仁、小枣等,使这种粥格外香甜可口。后来,这种粥传到民间,一直相延至今。腊八粥用豌豆、绿豆、红豆、豇豆、大米、小米、菱角米、莲子、栗子、红枣等熬制而成,吃时可加些糖,送礼时表面撒些青丝、红丝作装饰。初七要做好洗枣、淘米、泡豆、煮栗等准备工作,后半夜开始熬,天亮前熬好,初八清晨在佛前、祖先牌位前供上,然后相互赠送。有些人家在腊八这天吃素;有些人家还泡腊八醋,把剥好的蒜瓣洗净,放入坛中加入米醋封口,放在温暖处。临近除夕,蒜瓣仿佛翡翠一般,略带酸味,米醋也变得酸中有辣,别具一番风味。小 年应城的小年是“官三民四亡人二十五”,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功名的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长者过世是二十五。小年的来源有一个传说:从前一大户人家的千金出嫁后,于腊月满脸憔悴忧愁地回了娘家。她与丈夫感情不合,每天得干很重的活,还经常遭丈夫拳打脚踢,婆婆姑姑也虐待她,待她比家里的狗都不如。这次回娘家,女儿想在娘的身边多呆几天,等过了年再回去。可这在旧社会是绝不许的,过了门的女儿一定要到婆家过年。左右为难的娘想出了一个主意:给女儿过一小年,也放鞭炮,也谢年,一切做法都与过大年一样,就是规模小点,日子就定在廿四。让她过了小年,再送她回婆家...... 后来这个习惯便传开了,女儿都到娘家过罢小年再去婆家过大年。现在的小年已没有这个意义了。小年这天的主要活动有祭灶和打扬尘。打扬尘 也称“扫年”、“扫尘”,源于“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以求送穷、除病、祈吉祥,天长日久演变为年终大扫除。这大扫除也是有故事的:传说人身上都有三尸神,他常在玉帝面前说民间的坏话,每年还在家家户户的屋檐墙角用蜘蛛网做上记号,企图让玉帝在过年时杀了大家。灶王爷知道后很着急,就说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否则就拒不进门。大家遵照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蜘蛛网。除夕夜,天神奉旨下界查看,发现人间美好无比,根本不像三尸神说的那样,人间免去了一场灾难。从此就有了“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据《吕氏春秋》记载,在尧舜时代就有这一风俗了。应城“尘”与“陈”谐音,扫尘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是辞旧迎新的意思,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扬尘,讲究的人家打扬尘时把家具、陈设通通搬到室外,擦拭干净,长期沉积在屋内角落的灰尘、蜘蛛网彻底扫净,旧年画、门神、对联都要撕掉。有佛堂和财神楼、祖先堂的也要打扫干净。祭灶 祭灶源于“纪灶”,是纪念教人用火熟食的先灶者,在夏季举行。据说汉代有个叫阴子方的人,在腊月某日做早饭时,忽见“灶神”现形,急忙拜祷,并杀黄羊祭祀,此后他人财两旺,世代昌盛,人们争相效仿,沿袭成俗。旧时,差不多家家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灶王爷又被称作“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的神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也有的人家直接将神像贴在墙上。神像有单座和双座之分,如果奉祀人无配偶,则只供单座像。神像上大都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横额是“一家之主”。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里,到了腊月二十四,要上天汇报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多在黄昏入夜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敬香,燃蜡,供放糖果、煮熟的荸荠、毛芋,清水、料豆、秣草,后三样是为灶王坐骑备的。祭灶时,把糖融化,涂封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应城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由男主人主祭,按尊卑长幼依次三叩首。待香、蜡将尽时,再次叩拜,把灶王神像从神龛上请下来,和着纸钱、填好的司命照及草料一并焚烧,边烧边念“好话传上天,坏话丢一边”,再把凉水泼在地上,有的人家还放鞭炮。祭灶仪式至此结束。灶王爷除夕夜再回来。此日忌宰杀、忌借火、忌做针线活。除 夕农历腊月三十夜晚为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古人在新年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疠之鬼”,谓之“逐除”。它还有除傩、除夜、岁除、大除、大尽等雅称,民间俗称大年三十、年关,是一年之中除旧布新、祈福禳灾的最后一个夜晚,这一天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年饭、敬神祭祖,贴春联、贴门神、贴年画,守岁。吃年饭 也叫团圆饭。一家大小围坐一桌吃饭,俗称围炉。古人席地而坐,围着炉子吃。有桌子后,将炉子放在桌子下,在炉的四周摊铺制钱,象征财旺。应城人吃年饭多选择双日,一般是在腊月三十。如家里当年有人过世,就在腊月二十五吃年饭,第二年在二十六,第三年在二十七,第四年就没有约束了。吃年饭有两个时段,一是半夜起来吃年饭,一直吃到天亮,叫越吃越亮,多是生意人家;普通人家下午开始吃年饭,一直吃到点灯,也叫越吃越亮。吃年饭前要敬神,把猪神府供在神龛上,摆上果品,几碟小菜,几杯酒,几小碗饭,敬香,燃蜡,长者在神龛前作揖磕头,接着全家人依次作揖磕头,烧纸,把神龛上的酒徐徐洒在地上。一般在马棚、猪圈、鸡舍等处也要上供、烧香。敬神完毕,开始祭祖。桌上上几个小菜,摆上碗筷,不能摆椅凳,据说祖先是不坐的,把自家大门打开一条缝,长者站在门边恭请祖先到家里来过年,并做出背人的姿势,把祖先一一背上座位,开始斟酒,劝酒,然后依次把酒洒在地上,上饭请祖先吃。饭毕,将桌子抬起,转一周,安排下一席,而后客气地送祖先走,并请祖先明年再来过年。送走祖先就放鞭炮,上大菜,自己吃年饭。席间,下辈给长辈敬酒,长辈对下辈说些鼓励的话,并要给压岁钱,同辈相互祝贺。以前做好的鸡鸭鱼肉,美味佳肴,这一餐可以尽情的享用。年夜饭一般都煮得很多,因人们从初一到初五都不做饭。吃年饭的菜也多有吉祥之意,如菜头取意好彩头,长年菜取意长寿,圆子取意团圆,鱼不吃完取意年年有余,青菜取意清清吉吉(来年清静平安),年饭吃得越慢越好,取意长久。年饭吃完,就可以贴对联、关财(大)门了。贴春联 也叫贴对联、贴对子,源于“桃符”。据《山海经》记载:很早以前在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巨大桃树的枝条弯曲成拱门,是魔鬼下山必经之路,玉帝命神荼、郁垒二神在此把守,如有魔鬼为害百姓,就用苇索捆绑喂虎。战国时期,百姓为了镇邪,就在桃木板上绘神荼、郁垒像,或写 “神荼、郁垒”四字,悬于大门两侧,名为“桃符”,每年春节更换一次,所谓“总把新桃换旧符”。到了秦汉时期,悬挂桃符贺新年已成民间习俗。五代十国的后蜀国君孟昶在桃符上书写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称为“桃符对句”,这是最早的春联。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据《簪云楼杂记》载,朱元璋除夕传旨:“公卿士庶人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他还把写好的春联赏赐给大臣。由于朱元璋的偏爱与提倡,春节贴春联风靡全国,一直流传下来,并逐渐发展,内容极大地丰富,规格也不断地变化。贴门神 源于桃符。古人把大自然的许多现象都归咎于鬼魅作祟,盼望得到“神”的保护,就在桃木上或画或刻神荼、郁垒之像,挂在门侧。到南北朝时神荼、郁垒演化为威武的将军形象,以后又出现历史上著名的文臣武将和神话人物,如秦琼、尉迟恭。相传唐太宗身体不爽,昏沉沉觉得寝宫外有鬼魅呼号,杂有抛砖扔瓦之声。次日,太宗把此事告知群臣,秦琼、尉迟恭自告奋勇在宫外戎装警卫,果然一夜平安无事。太宗大喜,但又觉得二人长期守夜,过于辛苦,于是命画工画二人手执兵器、腰悬弓箭的图像贴在宫门两侧,邪祟遂息,世代相传,演为门神。钟馗成为门神则是由于唐玄宗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住一小鬼,挖其双眼而食,并自称钟馗,生前武举不第,死后决心消除天下妖孽,玄宗的病因此痊愈,于是命吴道子画钟馗像悬于宫门,日久也就成了门神。随着历史的发展,门神的队伍不断扩大,不仅出现了“五子门神”、 “天官赐福”、“福禄寿”等驱邪恶、卫家宅、保平安、降吉祥的多功能门神,就连历史小说中的著名将领、爱国英雄和智能人物,像关羽和关平、岳飞和岳云、杨继业和杨延昭等横刀立马、威风凛凛的形象都成了门神,他们生前是保家卫国的勇将,死后成守护家园的门神。门神长约45厘米,宽约35厘米,在每扇门偏上三分之一的部位各贴一张,如是单门,可贴文武比干、麒麟送子等门神。贴年画 也叫门画,源于桃符。年画的出现不晚于汉代,唐代有了年画作坊,但宋以前的年画几乎都是手绘的,宋熙宁五年(1072年),宋神宗赵顼命把皇宫收藏吴道子手绘的钟馗像摩拓制版印刷,赐给大臣,这是木版印刷年画最早的记载。年画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吉祥喜庆类,历史故事类,戏曲类,人物类,花鸟鱼虫类等。年画的画幅有大有小,格式有单张、四扇屏、连环画等。临近春节,屋里贴几张年画可以烘托节日的喜庆气氛。守岁 三十夜围炉守岁,整夜不睡,“三十夜晚醒一宿,来年精神一整年”。旧时没有收音机、电视机,吃过年饭,大人就坐在火炉边,剥着平时难得一见的花生、瓜子,吃着糖果,打麻将、推牌九、玩纸牌、摇骰子;小孩子放鞭炮、点灯笼,尽情欢乐。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到晚上10点多钟,一家之主手举点燃的香,分别朝诸神的方向磕头,表示迎请,然后来到厨房灶边,象征性地放一小挂鞭炮,算是接了灶神。除夕必须把水缸内盛满水,意为财源横溢。进入腊月,人们就要忌口,只说吉利话,不说破口话,所谓“腊时腊月,不能瞎说”。小孩如说溜了嘴,旁边的大人马上会“呸”“呸”几声,并说“童言无忌”。如果摔碎了碗碟等物,大人会说“碎碎平安”(岁岁平安)、“越挞越发”。春 节春节源于远古社会的“腊祭”,即神农氏时代的“索鬼神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享之”的“岁终出祭”。春节是现在的叫法,古时有元旦、元日、元辰、元朔、元正、元春、元朝、端日、朔旦、岁朝、新正和正日等诸多名称。辛亥革命后改公历1月1日为元旦。1949年,规定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应城常把春节称作“过年”或“年关”。关于“年”还有一个传说。在遥远的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性情凶残,力大无穷。“年”每逢新春前后缺少食物时,就窜到村庄伤害人畜,所以每到这时就人心惶惶,担忧“年”的袭扰。慢慢地人们发现它有三个弱点:一怕红色,二怕火光,三怕声响。于是在“年”将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门边挂一块红色桃木板,门前燃起火堆,在村里敲敲打打,彻夜不停,“年”终于吓得不敢出来。人们欢欣鼓舞,准备丰盛的食物庆祝胜利。从此每到这个时节就举行这样一次活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个欢快的节日,叫“过年”。以前的红桃木板演变成了红纸,并在上面写上吉祥的话语,火堆演变成了灯笼,敲敲打打演变成了放鞭炮。出天方 又叫“出天行”。旧时鸡叫头遍,打开财(大)门,户主高喊:“财门大打开,金银滚进来”,并带着全家老小在门外摆上祭品,燃香、烧纸、敬酒,向着“财神”方向磕头,鸣鞭迎神,祈求新年财源茂盛,老小平安。出天方后,全家回屋关门,用扫帚从门口向内扫三下,以把财宝扫进屋内。旧时城关一些商户、市民在出天方后不进家门,根据各自的愿望,去百子庵、广福寺、城隍庙、财神庙、寿宁禅寺等地烧香,祈祷许愿。有些老家在农村的城关居民,出天方后就回到乡下上坟,在祖坟前祭拜,燃香、烧纸、放鞭炮。拜年 出天方后,晚辈依次给长辈磕头,叫“辞岁”,也叫拜年,长辈要给孩子压岁钱。这压岁钱有来历,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叫“祟”的怪物,专在除夕深夜到各家摸睡熟孩子的头,轻者次日发烧头痛,重者变得呆傻,闹得有孩子的人家每到除夕就提心吊胆。有一夫妻50多岁得一宝贝儿子,这年三十,八仙路过此地,算出这孩子将要被“祟”所害,于是变成八杖铜钱,让老夫妻用红纸包好,放在孩子枕边,半夜“祟”果真来到孩子身边,刚要伸出魔爪摸孩子的头,枕边就发出一道刺眼的金光,“祟”吓得落慌而逃,孩子躲过一场灾难。从此家家仿效,因“岁”与“祟”谐音,逐渐演变成“压岁钱”。拜年一般初一拜父母、宗族、邻里,初二拜舅家,初三拜岳父母,随后再拜其它亲戚朋友。各家大人小孩在拜邻里时,一般不携带礼品,但每家都喜欢他人到家中拜年,并以各种瓜果、点心、烟茶热情款待。拜邻里时在每家停留时间不长,谓之“拜跑年”。拜跑年有“宁漏一村,不漏一户”之说。去亲戚家拜年要携带烟酒、点心、水果之类的礼物,旧时到了亲戚家先拜佛堂,再拜祖先,最高礼仪是在神龛前行三跪礼,然后按辈分拜年,道“您过年好”、“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同辈受拜要躬身作揖还礼,口称“不敢当”,同时也接受亲戚的晚辈拜年,主人要给小孩压岁钱。拜年不超过正月十五。大年初一这一天,有些信佛人家,戒杀吃素,说是正月初一吃素,可代替全年。新香 又称“烧新香”或“烧新灵”。邻里或亲朋家若上一年有人去世,初一、初二邻里或亲朋好友首先要去给死者拜年(谓之“亡人为大”),即到墓前为死者烧纸、鸣鞭、磕头。然后再到死者家中给其家庭拜年,主人要设宴款待。迎送财神、挑财水 正月初二黎明前起床,一是出门迎着财神方位磕头,叫迎财神。也有人往各大商铺、富户送财神像,高喊“送财神来了!”送财神的总要说些吉利话:“金银财宝滚进来”、“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堆满屋”等,以此赚点小钱。二是挑“财水”,城里的富户人家由卖水人送“财水”以取吉利,主人要多给财水钱。晚上,人们把财神像取下烧掉,同时还烧三支香、三叠纸钱,并作三个揖,以祈求财神保佑家人在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幸福美满。旧时人们常年劳作,难得相聚,春节便成了人们相聚叙情的最好时节,慢慢地话题便扯到了儿女或亲朋后代的身上,许多年轻人的姻缘就此敲定。禁忌 春节不能说“死”、“杀”之类的不吉利的话,不能骂人;忌摔坏器具;初一至初三不能做针线活,不扫地倒垃圾,一般不把门开着;不能洗衣服;初五不能下米做饭,不许动刀,相传这天是米的生日;初一至初五不能卧床说话,否则一年多病。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月半、灯节。其来历众说纷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是: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故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人们在这个夜晚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吃元宵 元宵也称“汤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年正月十五,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漂浮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 “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楚昭王命人仿制,逐渐演变成“汤圆”。因“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应城人还有元宵节吃春卷和月半粑的习俗,有“吃了月半粑,准备种庄稼”之说。燃灯 源于一个神话传说:很早以前,天上有一只神鹅落到人间,被猎人射伤。玉帝非常生气,下旨在正月十五派天兵天将到人间放火。天宫中一位善良的仙女冒险下凡,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人们。于是人们想出一个办法,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燃放烟火。天兵打开天门,看到人间火光一片,以为火已经烧起来了,就去禀告玉皇大帝,不必再下凡放火了。这样,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保住了。从此,每逢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放鞭炮,一直延续到现在。猜灯谜 又叫“打灯谜”,出现在宋朝。南宋时,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所以流传下来。玩龙灯 玩龙灯早在汉代就已十分流行。元宵节这天,人们把扎制的巨龙高擎手中,尽情挥舞玩耍,其中既有对龙的顶礼膜拜之敬,又有祈求神龙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玩龙灯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并有鞭炮、锣鼓和唢呐伴奏助威。舞狮子 舞狮子也流行于汉代。舞狮子常伴随锣鼓声进行,锣鼓的节奏为“天——下——太平”三个音节,以示人们欢庆节日、渴望天下太平、安居乐业的心愿。在自家门前舞狮子时,人们要放鞭炮,驱赶邪恶。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述各类活动,在应城也多为开展。

发财树风水摆放三不要 发财树风水摆放禁忌

发财树 是优良的室内盆栽观叶植物,原产于巴西,目前在我国华南、西南地区栽培广泛,很多商铺门口都会摆放一株发财树,寓意财源滚滚、生意兴隆,但发财树是不能随意摆放的,要摆对地方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那么,大家知道发财树风水摆放三不要是什么吗?和我去了解一下吧。

发财树风水摆放三不要

1、不宜横梁下摆放

在家中摆放发财树时,不能放在横梁下方,因为风水学中,横梁是不吉利的存在,会对下方的生物造成压迫感,将发财树摆放在横梁下方,就会弱化植株的风水作用,失去养殖发财树的意义。

2、不宜挡道

发财树不能摆放在家里的通道上,发财树的株形较大,摆放在通道上,会影响家人的正常通行,从风水学角度分析,则会阻挡财运的畅通,导致家里的财运下降。

3、不宜高位摆放

发财树不能摆放在位置太高的地方,摆放的高,安全隐患越大,也会导致财运离自己更远,高不可攀,因此养殖发财树,最好将其摆放在角落,如果供奉有神像,不宜相对摆放。

发财树为什么不宜养大棵

发财树不宜养大棵,是因为其株形越大,在生长的过程中,对光照、水分、养分的需求越高,养殖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浇水不及时、施肥过少或者光照不良的情况,发财树就会出现萎蔫、黄叶的现象。

主卧室可以放发财树吗

主卧室可以放发财树,发财树是一种绿化植物,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或物质,摆放在主卧室中,还能清新空气,改善睡眠环境,但是发财树在主卧室养殖时,夜间需要移出卧室,以免争夺养分,影响睡眠。

发财树放客厅哪好

1、财位

发财树放在客厅的财位最好,因为植株四季常绿,蕴含着无限的生机,摆放在财位,有提升家宅运势的作用,有利于家人的事业顺利、财运亨通。

2、对角位

发财树可以摆放在客厅入户门对角线的位置,将发财树摆放在这里,有利于植株吸收外界的财运,并将其带入室内,提高家宅的好运。

土家族是怎样过新年的?

土家族过新年:土家族的年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的,传说这一天是老鼠嫁姑娘的日子,老鼠们都忙着自己的喜事去了,无暇顾及人,人们也乘机忙开了。从这一天开始,人们都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土家族世代生活在大山里,交通不是很方便,平时很少到镇上赶集,这一天人们都会早早的出门,走上十几里的上路到集市“赶场”,置办年货。男人女人们穿上新衣服,女人背上背篓,男人背个“满期儿”(类似背篓,但比背篓细,更结实)或“弯子”(用来背重物的农具),将过年要用的鞭炮、烟花、年画、对联、水果糕点等用品买回家。最高兴的是那些小孩子了,他们不辞辛苦的走上十几里山路跟着父母来到集市,将自己喜爱的玩具、衣服死缠烂打的要到手。腊月二十四以后是女人们最忙碌的日子,男人们只要将过年要烧的柴火锯好,将过年要吃的猪肉烧好就万事大吉了,可以消消停停的去休息。二十五要打糍粑,它是土家人过年和拜年时必备的食物和礼品。吃糍粑的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是用炭火烧烤熟后包白糖,还可以用油炸了再加作料回锅炒着吃;比较正式的是把糍粑切成小方块与甜酒(土家人称为“粩糟”)一起煮来吃。以前没有“钢磨”的时候,要在“碓亏”(一种石臼)里舂。将糯米(和一部分普通米)淘洗干净,泡上一夜或半天,再滤干水用甑子蒸熟,盛出到进舂米的“碓亏”,两个人(一般为壮年男子)用“粑粑棍”(一米五左右长硬质木头做成的手腕粗棍子)交替打糅,直至又细又粘的糯米团为止。然后将糯米团取出放到擦洗干净的四方大桌上由年长的人或者手巧的媳妇把糯米团分成大小合适的小块,分给全家人一起捏制成糍粑。糍粑形状为圆形,外围稍厚,中间略薄,也有用木质印板印上喜庆吉利的图案花纹(如“双喜”)的,土家人把打糍粑当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认为要是哪家不打糍粑,一年都会不吉利。糍粑成形后放几日晾干,然后用冷水泡着,隔几天换一次水,能保存到来年三四月份。现在大都用机器加工了,方便快捷,缺少了几分节日的喜庆了。二十六要推汤圆,将糯米对上少量的粘米(全是糯米就推不动磨)淘洗干净,用温水泡上半天,然后用石磨成米浆(要稀一点,米才能磨得细,做出的汤圆才好吃),磨好后用包袱装好,吊起来将水分沥干,就可以做汤圆了。有时候沥干时间太长,做菜(炸汤圆粑粑)时急着要用,就会在米浆上面垫几层包袱,用柴灰将水分吸干,使其可以做出不同形状的粑粑。汤圆沥干后,会将它掰成小块晒干,能保存到来年的五六月。到二十七就要磨豆腐了。人们将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然后放在锅里煮,此时要放适量的碱。豆腐的好坏全在这放碱的时机和分量上,方的不好,这一锅豆腐就砸了。因而在豆腐磨好之后都要找一个“高手”放碱,豆腐是不能长时间存放的,将磨好的豆腐用水泡上几块,再将剩余的有篓子放在火炉上炕干,做成豆腐干。到二十八,吃食基本都准备好了。下面将进行一件更重要的工作,“打扬尘”(即清洁大扫除)。到竹园里砍几根细小轻便的竹子,捆扎在一起,开始清扫房间里面的灰尘杂物,以便“除旧迎新”。打完“扬尘”后就要清理房间,打扫地面,擦拭家具。到了晚上就要“洗邋遢”了,我们那里流传这这样一句话:“腊月二十八,洗邋遢,腊月二十九,洗腊狗”。不分男女老少都要在这天沐浴,将就一年的污秽洗掉,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男人们还要在这一天理发,过年以后是不准理发的。所以这天理发店的生意特别好,有时要排半天的队才能理上。二十九就基本准备妥当了,人们就开始为团年饭准备了。土家人以猪肉为主要肉食,过年自然少不了它。早在腊月初,人们就将年猪杀好,腌上盐,挂在火炉上炕好。这样到了过年就有腊肉可吃了。烧肉通常是男人们的事,将腊肉取下之后,放在火炉上将猪皮烧裂,这样不仅可以退掉皮上的细毛,还可以使做出来的猪肉皮更加美味。过年的时候要烧一个猪头,一个猪“坐凳儿”(猪臀),象征着一年有头有尾。当然不止烧这两块肉,还要烧猪蹄和“格子”(猪肋)等等。土家人豪爽,吃肉从不像饭馆那样斤斤计较,喜欢炖“砣子”(将猪肉切成方形的块),一锅全是肉,不掺其他配菜。家里弟兄多的在这天就开始“团年”了。土家人多住在山里,兄弟分家之后也相聚不远,基本上一个家族聚居一处,到了年关,各家准备团年饭,轮流到各家团年。到二十九这天,就陆陆续续有人家在开始团年了,稀稀疏疏的鞭炮声响起,年的味道从那升起的青烟处飘来。团年也即意味着过年的开始,大人们(通常是女人)早早的聚集到厨房,精心的烹制丰盛的饭菜。土豆是上不了菜桌的,属于贱菜一类,一年四季都在吃它,过年要吃好的,自然没它的席位。鱼是必须要有的,年年有余嘛!谁都爱这个吉利。菜上桌之后是不能立刻开席,小时候因为耐不住诱惑提前做到桌上,没少挨过骂。菜放好后要举行“叫饭”仪式,即请亡人回家过年,表示土家人不忘祖。仪式通常由家中年长辈分最高者主持,我家通常是爷爷叫饭。请几人就摆几副杯、碗、筷,先前将杯中斟满酒,再将筷子横放在碗边(平时吃饭绝不允许将筷子放在碗上),由当家人喊某某回家团年,然后象征性地给碗中拈一点菜、添一点饭,等一会儿,将酒泼在地上,将饭倒回锅里,再在碗或杯中筛上茶后倒在地上。“叫饭”仪式结束后,就放鞭炮送亡人出门。鞭炮放完后,全家人方可上桌团年。吃菜也是有讲究的,小孩子十不准吃鸡爪的,据说吃了之后写字手会发抖,未婚男女不能吃猪蹄,吃了之后会找不到对象。小时候总是极不情愿的将夹到手的猪蹄拱手让给大人,心里一面在想他们一定是在骗我,一面又担心吃了以后真找不到媳妇。吃年饭也不能泡汤,要是泡了汤,意味着来年的事业也将“泡汤”。土家有一种“抢”着团年的习俗,也就是比着看谁家的鞭炮放得早、放的多、放得响、放的长,农历大年三十这天有很多人家在下午两三点钟就开始团年,鞭炮声一直不停歇,年味儿十足。下午吃了年夜饭之后要“送亮”,这也是祭去世的祖宗和亲人。带上蜡烛(以前是煤油灯,小时候常常到中学后面拾学生用完的墨水瓶给爷爷做煤油灯)、香、纸钱到亡人坟前祭奠,点上蜡烛和香之后,磕三个响头,放一挂鞭炮,这样亡人也就过年了。送亮一般都只送四代以内的直亲,所有的亲戚要给新亡的人“拜新年”(到坟前祭拜),一般是在过年之后,所以活人之间是忌说拜新年的。晚上要给亡人烧纸钱,让他们在那边也过个丰盛的年。据说火眼的人是可以看到他们的。我二姑就是一个火眼很低的人,她就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奇怪的事。小孩的火眼很低,晚上是不准到外面乱跑的,以防看到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土家族人在农历大年三十晚上是不睡觉的,要“守岁”。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排龙门阵,称之为“摆场”,主角一般都是年长的老人,他们愉快而兴奋的讲述着他们年轻时的辉煌,奇异的经历和见闻。火炉中的火也有讲究,要放一根主柴,这是最大最粗的一根柴,往往能烧几天,再围着它放小柴。年三十的火要烧的越旺越好,火势旺来年的运头才旺。到了晚上,要吃宵夜,人们将做好的“醪糟”(米酒,但比米酒浓)端出来,进“炉锅”中煮沸,将汤圆或糍粑投进去,等到汤圆或糍粑浮起的时候就可以吃了,有“甜蜜和团圆”的意思。零时整的时候,一家人到院子里“放天星”,将年前买回的烟花爆竹在院子里燃放,迎接新年的到来,此时所有的人都必须在家。放天星是最热闹的时候,所有人都将自家的烟花爆竹在这一刻燃放,比拼着谁家的烟花冲的高,谁家的鞭炮放的响,还有人为此专门自制炮竹,响声如雷,震彻山谷。小孩子不管多困都会熬到放天星的时候,亲手放两颗烟花,赏一回烟火,男孩子更是爱鞭如命,恨不得将几块压岁钱全买了鞭炮。大年初一要拜年,“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一早上都到父母家拜年,拜完年之后才到丈人家去。土家人拜丈人也是很讲究的,天刚亮,一家人开始收拾,穿戴一新,用竹背篓装好拜年的礼物,至少包括一只“长蹄子”(即猪后腿),这是必备的,此外还有糍粑、烟酒等东西,然后到孩子的“嘎嘎”(外婆)家去拜年。一般要到“嘎嘎”家里完两三天,回来之后再到其他亲戚家拜年,拜年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十五过后人们就开始忙碌了,开始为新一年的农活做准备。正月份有很多的忌讳,大年初一是不能打孩子也不能吵架,不然新的一年中就会不顺利。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尤其忌说死。正月初一至初三,一般不会扫地,怕把财神扫走了。正月初一到初六这几天不动刀叉,怕有血光之灾,饭菜都在年前做好了。

发财树风水摆放禁忌

发财树风水摆放禁忌 发财树风水摆放禁忌,想要发财就首先要知道自己家的风水好不好,厨房是不能乱改同时也不能将方位搞错,那么要将家里的东西怎样摆设才能让风水更好,想要发财先要知道自己家中的一些风水禁忌问题,我整理了发财树风水摆放禁忌风水知识与禁忌。 发财树风水摆放禁忌1 1、发财树放在财位 想要发财树更好的起到作用的话可以放到财位上,但是每一个家庭的财位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定要找到家里的财位才可以,千万不要随便放,毕竟只有在财位上才是最有效果的,其实财位也就是风水为了。 2、发财树不能放在窗台 一般发财树都是放在财位上而财位通常又都是在地上,所以发财树是不能放在地上的,因为窗台是一个风水流动的地方,对于一个流动的地方怎么能聚集起财气呢。所以发财树应该脚踏实地的放在地上,只有接地气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3、提升财运风水 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财运的话最好还是摆在财位上,窗台太过于开放,开关窗户之前会影响很多,所以对于窗台这个位置,应当不予考虑。并且在很多时候,财运的`风水讲究十分的严格,住宅布局也十分重要。 4、发财树大小 很多人在买发财树的时候都没有考虑到大小的问题,大多数人认为越大越好,其实并不是,发财树的大小应该根据住宅的大小来调整,住宅大的话就应该买大一点的发财树,小的话就买小一点的,如果一定要用小招财树来适应装修的风格,那么可以多放几颗但一定要找准发财位。所以招财树的大小也是重要的。 5、发财树光照 发财树属于植物所以也是需要光照的,也就是促进光合作用,同时也给予发财树较好的生物磁场,也就是我们说的正能量。但是要注意不可长时间的暴晒,毕竟太长时间地照射也会损耗财运的积累。 发财树风水摆放禁忌2 1、发财树不宜摆在厕所 厕所和浴室也是不利于发财树发挥作用的两个位置。在风水学中,厕所为污秽之所,代表着晦气,摆放发财树就会积蓄晦气,使得财运遭到破坏,导致坏运连连。 2、发财树不宜摆在通道内 在风水学中,发财树不宜摆在挡道的位置,会严重的影响风水格局,一来会影响便利性,不利于通行,二来发财树摆在挡道的位置意味着阻挡财运进入,将财运拒之门外,因此发财树不宜摆在通道内。 3、发财树不宜摆在西北方和正西方 在风水学中,发财树的五行属木,最怕受金气所伤,在八卦方位中,西北方和正西方五行属金。因此,发财树不适合放在这两个方位。 另外,摆放发财树时需要注意的是,发财树旁边不宜有金属物品,同样会克制发财树招财旺运的风水效用,使家宅运势衰减。 4、发财树不宜正对横梁 发财树不要正对着厕所或者放在横梁底下,在风水学中,厕所为污秽之所,代表着晦气,摆放发财树就会积蓄晦气,使得财运遭到破坏,导致坏运连连。 而在风水学中,横梁有煞,发财树正对横梁,则犯了横梁压顶,会破会发财树的旺财之功。 5、发财树旁不宜有属金之物 摆放发财树的方位需要整洁干净,不宜杂乱无章,而且,发财树五行属木,金木相克,所以摆放发财树时需要移开会破坏木行能量的属金的物品,这样才利于招财风水。 6、发财树不宜背阴 发财树也不能摆放在太背阴的位置,因为在风水学中,财位宜亮,所以发财树宜放在通风良好,又能接受阳光照射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让发财树茁壮成长。而且发财树的生长也需要阳光。 7、发财树不宜摆在电视旁 在风水学中,电视五行属金,而发财树属木。根据阴阳五行的理论,金克木,金属性的物品会妨碍木属性能量的发挥。所以,发财树不宜摆在电视机旁,以免影响它招财旺运的风水作用。 发财树风水摆放禁忌3 1、发财树不要正对厕所或在横梁底下 在风水学中,厕所是污秽之所,而发财树主招财纳福,最怕污秽之气,如果发财树风水摆放正对厕所,那么容易被污秽之气直冲,严重影响发财树招财纳福的功效。 而且,在风水学中,横梁有煞,如果发财树正好在横梁下,那么会导致发财树受煞气直冲,被横梁压制其招财纳福之功。 2、发财树不要摆在挡道的位置 一来会影响便利性,不利于通行,二来发财树摆在挡道的位置意味着阻挡财运进入,将财运拒之门外,因此发财树不宜摆在通道内。 3、发财树不要摆放在高位 发财树不宜摆放的太高,这在风水学中会导致财运遥不可及。此外发财树不宜正对神像,这样会导致相冲。

祁门有哪些民俗

农历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祁俗过年的气氛,早在上年农历12月初8日“腊八”就开始了。这天,家家户户大扫除,俗称“打扬尘”。午餐吃“腊八粥”, 或用莲子、红枣等8种干果加糖煮成,或掺以豌豆、黄豆、羊角等8种干菜加盐煮成。咸甜随人所爱,各具风味,都很可口。腊八之后,忙于蒸糕熬糖。糕有糍糕、肉丝糕等,糖有冻米糖、花生糖、芝麻糖等,花色多样,四乡不尽相同,备于春节之用。 到了农历12月23日晚,称小年夜,传说这天灶神上天,汇报各家各户1年之中为善为恶之事。因此,要“祝灶”(送灶),祝灶前,先将灶司锅上灶君庙整饰一新。灶君庙内设“九天东厨灶君之神位”。两侧左“供”,右“奉”两字。横额“司命府”,对联是“上天奏善事,下界保平安”。祝灶时将一捆杉木柴(每月1根)共12根塞入灶司锅的炉口之内,然后祭礼如仪。祝词是祷告灶神扬善隐恶。祭毕年内不得再用灶司锅。 24日,称小年。一早正厅堂上开始供奉“容老”(其物形似中堂立轴,上有祖宗容像,或是文字列出历代祖宗牌位)铺陈祭器,设酒馔,焚香点烛,昼夜不息,至收“容老”之前,得早晚朝拜。 30日即除夕。这天债主逼债,商号讨帐,接踵而至,急如星火,穷人有“躲三十日”的说法。躲到吃团年酒时才可平安无事。 将晚,吃“团年酒”。即是家中有旅外的亲人,也给留个空座位,放上筷子,以示团聚。席上饭菜有讲究:饭必须是用饭甑蒸饭,量米的多少,须按每月1筒(每筒可以随意多少),1年12月要量12筒次。;菜除佳肴之外,具有特殊规定的,有炒青菜1碗,取其年头年尾长青之意。另外有1盘有头有尾鱼,象征年头年尾,年年有余(余与鱼谐音),都是不予动筷的,其它则不拘。 餐后“发灯”(兼有发人丁和满堂红的吉兆),随即辞年。辞年是幼辈向长辈行跪拜礼,长辈给幼辈讲祝福和勉励的彩头话,并赏有压岁钱。 当祖父和父亲的人,还要叮嘱自己的小孩从明天起不讲忌讳的话,但仍恐发生意外,所以又用红纸给小孩揩嘴,表示屁股嘴胡言乱语不可为据之意,俗称“揩屁股”。 辞岁后封门(闩大门,倘有进出改走后门)。这夜除交子夜时接灶(即接灶君回家过年)外,全家人集中一起掷骰子(是一种,从这日起当时默许开赌),余兴未尽便改为说故事,或讲笑话,或是猜谜。至深夜方散。中年的人要通霄达旦守岁(兼防火防盗)。 大年初1,凌晨放爆竹开大门“出行”,焚香烧纸拜四方神明,祈佑今年出门大吉大利。这时全家人穿戴一新,爆竹之声不绝于耳。 大清早,举凡12岁以上的男丁都要去自已姓氏的祠堂拜祖和团拜,得红枣、金花饼之类的赏赐(有小祠堂者仍照上述拜祖)。具有高小毕业的人可以加入“文会”,其所得之赏赐皆是双份,以示优待。结束后回家“发利喜”(所谓发利喜,就是吃鸡蛋、糕点。称鸡蛋为元宝,每吃一样糕点,长辈都附一句吉祥如意的话,例如吃酥糖,便说“一年甜到头”)。 全家发利喜后,女人在家招待来客,男人出外拜年。这一天各店铺都关门休息,门上春联琳琅满目。凡是外路遇熟人,相互作两手抱拳状,彼此唱诺“拜年、拜年”、“两省、两省”(两省指相互都不要客气),对商界人则宜用“恭喜发财”作贺语。即使遇到不相识的人,彼此微笑和点头表示友好。至亲好友之家,须登门拜年,进门后先拜人家祖宗,后按辈份高低的次序,一一行拜年礼,最后才是平辈互拜。主人招待客人,也是叫“发利喜”。倘若主人家有新娘,得须再添一盏“新娘茶”(新娘茶是用五香豆干雕花和花生米煮成)表示新娘敬客之意。客人辞别时,如是小孩,主人得赠礼物,通常钱叫红纸包,物品有金花饼、爆竹之类。 直到大年初7,称人日。年事活动开始转入走亲戚、请春酌和外出踏青郊游。祁城人一般多到老师傅塔、青萝寺、凤凰山游山玩水与拜菩萨。 正月15元宵节,城里和一些大乡村要嬉灯。年事活动一直要到正月20日天穿节,才告结束。 到了清明节,这天各户均对祖先行祭扫礼。每祠有清明会专产,把收入田租变价使用。总祠祀祭始祖宅公。每年清明前10日,后裔秩丁迁徙于本县各乡和外县者,均派出代表回村祭扫。祭扫时,用全猪全羊、彩钱香帛,到墓前致祭。晚间文会聚餐,多至50余桌。清明前3日至后3日,各祠用租米做成五色清明果,用五色纸及白纸打成挂钱,有功名或人丁蕃衍的祖坟挂五色钱,一般的祖坟挂白钱。各户男丁结队到坟山,拔净杂草后挂上钱,烧纸鸣炮。一天走一个方向,用余款备酒肉豆腐聚餐,肉用棕叶穿成4大块1串,1胙1串。 5月初5日为端午节,各家门口插上艾叶,早上吃子茶、糯米角黍(即粽子)。午时给小儿前额画“王”字,饮雄黄酒,并把雄黄酒喷洒在床下和厨房等处,以驱蛇蝎。 8月15日是中秋节,是日家家早上吃月饼,夜餐聚宴。晚上月至中天时,用1个饼、1个梨,摆设香案,向月拜赏,庆贺团圆。 旧时民间节日风俗可谓丰富多彩,饶有趣味,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不少内容延袭至今。

四川小年的习俗是哪一天?

小年是开启整个春节的序幕,在民间小年一般来说就做两件事情,一个是祭灶,另一个就是过年前的大扫除叫做“扫年”扫年很容易理解,也没什么,重要的是祭灶。在民间的一家之主并不是家里的老大,而是灶王爷,相传在小年的时候,灶王要回天上述职,这时候人们就要给他送行。想详细了解小年要怎么过?除了祭灶小年有哪些习俗敬请期待吧!小年要怎么过 小年有哪些习俗小年要怎么过 小年有哪些习俗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禁、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小年要怎么过 小年有哪些习俗小年的习俗1、贴灶神画像祭灶,其实小年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2、赶乱婚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3、大扫除“尘”与“陈”谐音,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拔除不祥。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擦洗桌椅、冲洗地面……各家各户都要不留死角地彻底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同时小年的这一天,也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4、放鞭炮过小年时,还有放鞭炮的习俗,因为这是年前的第一炮,很重要。中国人过节都喜欢热热闹闹的,鞭炮的声响,可以渲染过节气氛,但是由于空气污染等因素,近年很多城市都是不让小年卖鞭炮、放鞭炮了。其实最重要的只要人团圆,家就热闹了,节日的气氛也就有了。结语:小年祭灶送灶王爷爷上天,将家里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就该过春节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