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杀生太多,诸葛亮死后怪事不断

诸葛亮的阳寿本因多少。为何几次放火会减少他的阳寿?

对三国历史有了解的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在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运宠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未出山就知天下事,并辅佐刘备在三国乱世而三分天下。可是诸葛亮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一直为蜀汉鞠躬尽瘁,奈何后主刘禅乃是扶不起的阿斗,最终诸葛亮在五丈原逝世,终年54岁。曾几何时民间一直有一个传说,传说诸葛亮的寿命远远不只如此,诸葛亮的阳寿应该是70岁,只因为诸葛亮一生放了五次火,其中一次大火让诸葛亮阳寿减少16载,或许很多人好奇,为什么诸葛亮放火会减少他的阳寿呢?

诸葛亮从出山到病逝五丈原一共放了五次大火,分别是博望坡、新野、赤壁、藤甲、上方谷,五次大火可以说是让对方军队死伤无数。在这五次大火之中,根据地点我们也能知道诸葛亮用火对阵的是那些人,博望坡对阵的是曹营名将夏侯惇,让夏侯惇吃尽了苦头,第二次大火对阵的是曹仁也是曹操帐下名将,新野一把大火让将帅之才的曹仁无可奈何,最终丢盔卸甲败走。第三次大火对阵的同样是曹营,演义中的赤壁之战,用火烧的曹操百万精锐死伤殆尽,虽然这把火很多人认为是周瑜之举,可是演义中还是诸葛亮起主要作用,毕竟东风乃是诸葛亮所借。第五次大火就是火烧上方谷,最终在千钧一发之际天降大雨,让诸葛亮功亏一篑,最终只给我们留下谋士在人成事在天。

诸葛亮这四次大火在演义中只所以没有减少其阳寿,个人认为还是这四次大火烧的都是曹操部将,演义本来就是捧刘贬曹之作,刘备是仁义的化身是正义之师,曹操是乱世奸雄,诸葛亮与孙权把曹操定义为汉贼。无论是刘备阵营对阵曹操也好,孙刘联军对阵曹操也罢,孙刘两家在演义中有着绝对的正面性,他们是以匡复汉室江山为己任,又是以此笼络天下心存汉室之人,自然要与曹操势不两立,曹操手下兵士将军从演义的角度来说是助纣为孽,诸葛亮以火攻之并无不妥,毕竟两军交战都是以胜利为第一目的,手段如何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诸葛亮第四次大火可以说是让其减寿的直接原因,第四次就是南征孟获时的火烧藤甲兵,虽然这次也是两军对阵的局面,可是孟获毕竟不是曹操,也不是十恶不赦之人,其兵士也并非助纣为虐。诸葛亮率军对阵藤甲兵,藤甲可是让诸葛亮十分头疼,最终诸葛亮还是以火对之,藤甲与曹操兵士不同,藤甲如果被火烧其兵士必死无疑,曹操的手下兵士尚可有活命的机会,诸葛亮火烧藤甲兵也就是宣布藤甲兵的死刑。在诸葛亮用火之后,看着胜券在握的场景其内心也是于心不忍,毕竟满山藤甲兵生还无望,这样的手段在古代可谓是不义之举,也是一种极其残忍的毒计,可是为了汉室基业诸葛亮无奈发出“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显然诸葛亮也知道自己这把火的残忍。

当然以上只不过是演义中的故事,毕竟正史中的诸葛亮以内政为主,诸葛亮病逝还是因为劳累过度所致,演义中也是如此。诸葛亮放五把火让其减寿只不过是一个故事而已,就跟韩信做错四件事情让其减寿三十年一样。

诸葛亮去世前,留下12字预言,一千多年后准确应验,真是巧合吗?

公元234年,一代贤相诸葛亮因积劳成疾,不幸在北伐途中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虽死,但他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故事却一直在流传,诸葛亮在后世人心中成为了忠义的模范。

或许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后来的统治者也一直十分敬重诸葛亮,比如东晋就特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在此后的历朝历代统治者对于诸葛亮也是相当推崇,孔明祠,孔明庙在全国各地数不胜数。

在这个背景下,关于诸葛亮的神奇传说就不断出现,诸葛亮也随之神化,尤其是在《三国演义》小说的出现后,诸葛亮已经被刻画成一个无不精通,神机妙算的仙人。

而三国演义出现那个时候是明时期,由于市民阶层的扩大,演义评书等形式的出现,加上后来的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修正,诸葛亮的神化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这就导致明清之际出现了一大批神化诸葛亮的奇闻异事。

因此,诸葛亮的故事即便有多不可思议,大家都不需要过于惊讶。

而题目中出现的故事,据说就是出自当时一本杂记小说,叫做《万玉山房杂记》,此书作者如今已不可考。

故事是这样说的,在清康熙时期,因诸葛亮的武侯祠出现了坍塌,朝廷让一名姓宋的官员前去组织修缮,但偶然之间挖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面刻有十二字,即“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并且还附注了一个“亮”字。

因为附注了亮,所以说这是千年前诸葛亮遗留下来的。而这十二个字解析说,水即“氵”,月、主为一“青”,所以“水月主”是清字;“庚不大”为康;“盖十八”,意为宝盖头加木为“宋”,连起来就成了三个字,即“清康宋”。而龙复卧就是卧龙再次得以休息,这里指武侯祠再次修缮成功。

也就是说石碑连起来的的意思为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姓宋的官员,会将武侯祠再次修缮成功。

按故事来说,诸葛亮的“预言”确实是应验了。

但故事终究还是故事,并不是事实,这只不过是清时期后人们为了神化诸葛亮的一个表现而已,诸如此类的表现还有很多,比如吓跑之类的。

不过这个故事作者还是一定程度上参照了历史的,在当时武侯祠确实曾再次修缮过,而且修缮的人正是姓宋,即宋可发,他在担任四川按察使期间重修武侯祠过,并撰有《重修忠武侯祠碑记》。

作者是在这个史实的基础上,开展自己的想象,留下了这十二个字的字谜,以此来神化诸葛亮,适应当时的“孔明风”。

诸葛亮既然神机妙算,为什么不直接杀掉孟获呢?

孟获是南蛮部落的首领,就算杀掉了他,蛮人也不会服气,必须让孟获心里面真的承认失败,才能够没有后顾之忧。

诸葛亮去世前,留下12字预言,一千多年后准确应验,真是巧合吗?

诸葛亮原本就是秉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念,做事必然是“事必躬亲”,忙碌不息了一生。但是后人,还是觉得孔明不够忙,操心的还是不够。于是,又强加了诸般事情给诸葛亮,而且每件事都是神机妙算。到此,他们还是不肯罢休,甚至在诸葛亮临终时,也要安排一堆事情给诸葛亮,让诸葛亮忙的是一塌糊涂,不亦乐乎呀。诸葛亮说,你们这么关心我,我太感动了,激动到不免要老泪纵横了。奕天根据诸多故事,不由自主的脑补了一个诸葛亮临终前的情景。诸葛亮临终前,蜀汉大军还在五丈原与司马懿统帅的曹魏大军对峙。诸葛亮为了让蜀军安全撤退,叫来了姜维、杨仪,告诉他们,在自己死后,以坐姿放入一个木匣之中,并在口中放七粒米。他会以魂魄暂保自己的将星不落,用以疑惑司马懿,防止魏军追击。诸葛亮交代完毕,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去世了。姜维等人照办,蜀汉大军安全的撤回了蜀境。蜀军撤回了蜀川,众人准备重新装殓诸葛亮的遗体。当木匣打开之时,诸葛亮突然睁开了眼睛。蜀汉君臣见状大惊,而醒来的诸葛亮却长出了一口气,吐出了口中的米粒,慢悠悠的告诉刘禅,将他安葬在定军山就可以了。刘禅战战兢兢地的满口答应。诸葛亮又说:“抬棺南行,绳断埋棺,不封不木”。然后,诸葛亮闭上了眼睛,再次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刘禅自然是让人照办。结果呢,上千年过去了,到现在都没人能找到诸葛亮的真实陵墓。只是,在刘禅准备时,诸葛亮又复活了。原本,刘禅听完诸葛亮埋棺的遗言之后,让人帮诸葛亮换好了衣服,安放在了棺木之中。刘禅对大臣们说,按照相父之言,我们以后祭奠相父多有不便,是不是要修一个祠堂来专门祭奠相父。众大臣齐声说是。话音刚落,躺在棺木中的诸葛亮突然坐了起来。刘禅见状,吓得跳了起来,惊恐道:“相父,您……您……难道您还有什么未了心愿,亦或是不让建祠堂奉祀?”诸葛亮幽怨的看了一眼刘禅,说道:“不是,是我忘了交代另外一件事情,所以,没忍住呀,没忍住……”刘禅闻言,长吁了一口气,放下心来,说道:“相父有什么事情要交代,尽管交托。”诸葛亮说:“给我修建的祠堂修好之后,要在那里立一块碑,上面写十二个字。”刘禅问:“哪十二个字?”诸葛亮道:“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说毕,长出了一口气,幽幽的道:“老夫这次真要死了,别再打扰老夫了!”然后,安详的躺好,闭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刘禅和众大臣,一个个面面相觑,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刘禅费了一番功夫,终于办好了诸葛亮交代的事情。因为他怀疑抬棺的壮汉偷懒,还杀死了抬棺埋葬诸葛亮的四名壮汉,结果忘了问埋棺的地方。刘禅一想,算了,正好谁都不知道。然后,又让人建了武侯祠,并且立好了诸葛亮交代的石碑。终于都忙完了,可以好好睡一觉了。结果,一天夜间,刘禅睡得正香,只觉得有人在拽自己。于是翻身睁眼……啊……刘禅差点没被吓死,只见诸葛亮站在自己床边。刘禅吓得话都说不出来了,诸葛亮见状,说:“你不要怕,我不是来害你的,我也不是真人,这只是一个梦而已!”刘禅听闻,扑通扑通直跳的小心脏总算是放了下来,小心翼翼的问:“相父,是不是又想到了什么事情,需要嘱托……?”诸葛亮说:“我本来睡得很香,不知道哪个好事的,在我耳旁一直嘀咕,非说数百年后,一个叫的会去掘我的墓。”刘禅听闻说:“朕都不知相父安葬在何处,如何知道?”诸葛亮说:“正是因此,所以,你要造一座疑冢,用来吓一吓那个后生!”刘禅疑惑的睁大了眼睛,望着诸葛亮。诸葛亮又说:“我已经想好了,建好陵墓之后,在陵墓的入口主神道旁立一巨碑,刻上‘吾知无人来’。在不远处再树一碑,刻上‘只有伯温到’。”诸葛亮停顿了一下,又说:“在墓室中放七口大缸,盛放长明灯油。棺椁前,再置一盒子,内放一块竹板,写上‘伯温,伯温,快快添油。’”诸葛亮说完,沉思一下又说:“至于这个,是从入口进入先看到石碑,还是直接找到了墓室,先看到竹板,那我就管不了了。”说完,就消失了。刘禅也猛然间惊醒,果然是南柯一梦,只是梦中的情形却是历历在目。于是,刘禅就命人在定军山修了疑冢。

《三国演义》:诸葛亮多次火攻,为何唯独火烧藤甲兵后,他说必损阳寿?_百...

藤甲兵不一样,他们是不服蜀汉管制,并不是穷凶极恶之徒

孔明善用火攻,为何在烧了藤甲军后说折损阳寿?

孔明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本可以采取和平的方式使他们归顺,结果反而用了火攻这种残忍的方式烧了他们,并且这群人可是属于蜀汉的人,就相当于在残害自己的手足,所以孔明心里非常难过,觉得自己虽然达到了战争胜利的目的,但是却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情会伤害阳寿。

火攻可以说是诸葛亮最擅长的一种攻击手段,在三国中诸葛亮使用火攻的次数很多,可是唯独他在火烧藤甲军之后说折损阳寿,很多人都怀疑是不是诸葛亮觉得自己杀了太多人,所以担心会有报应,其实并不是在三国那样的局面之中,不是敌死就是我亡,所以诸葛亮并不排斥沙发,再说了他如果真的担心会有报应,早在第1次用火烧的时候就已经担心了,而不是在这一次的火烧藤甲君之时再来担心。

而诸葛亮惶恐的第1个原因就是因为这场战役没有达到他自己最根本的目的,虽然他仍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诸葛亮的目的是想要让他们归顺而不是杀人,之前在面对曹操的军队的时候,由于两方是敌人,所以杀伐是避免不了的。但是这次诸葛亮的主要目的是想让他们归顺于自己,从而安居乐业,但是他却用这种残忍的方式实现了平定叛乱的目的,对于诸葛亮这一个万事必求完美的人来说,自然是有些不顺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藤甲军都是蜀汉人,这对于诸葛亮来说那可是自己的子民,虽然他们在人烟稀少的边境生活,站在本市上,他们还是手足,诸葛亮对待敌人自然是毫不留情,但是他并不想要对待自己的同族人也这般残忍。但是没有办法,为了保留蜀汉的兵力,他只能选择用火攻的方式来消灭藤甲军,他在最大程度上面避免了蜀汉的损失,但是他的内心却时时刻刻都受到良心的谴责。并且这一次战役基本上灭了少数民族的全族,当时诸葛亮烧的那些士兵是乌戈国全部的青少年就相当于乌戈国的未来,就断送在了诸葛亮的手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