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气化,五行的气与质

调养五脏气机气化守正先后天精气血神

调养五脏新陈代谢气机气化,守正稳定先后天精气血神。 大法有:补肾调阴阳,养肝解毒滞,健脾化痰湿,润肺话宣肃,强心主神脉。 治疗 养生 重视阴阳平衡,精气血神统一适应,改善促进五脏气机气化。 应依: 补肾调阴阳,养肝解毒滞,健脾化痰湿,润肺话宣肃,强心主神脉,以此为大法。 1.肾为命门生命之根,肾藏精主骨生髓通脑,主生殖、生长、纳气。精为生命之气高度精华,为高级功能与信息元基础,精藏阴阳稳定而化生一切。肾五行属水主温煦、主气化、为通调特色。因而治养宜补肾固精调阴阳为主。 2.心为五脏之主,“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血脉主神明,贯气复脉推动血液循环、补充、动力、气化。因而治养宜宁神贯气复脉为要。 3.肺主呼吸之气和通调水道、朝百脉,主宣发肃降。因而治养宜避寒热疫气、润肺主宣肃调营卫为主。 4.脾主统血、运化水谷精微,其性主升清、喜燥恶湿。因而治养宜健脾化痰湿、升清阳降浊阴为主。 5.肝藏血主疏泄、主调节免疫性,为五志大主。因而治养宜调畅情志、养肝解毒滞为主。 精气血神是生命生理功能活动物质基础,又是脏腑经络脑组织结构产物。精气血神气机气化、阴阳统一协调自主需以“补肾调阴阳,养肝解毒滞,健脾化痰湿,润肺话宣肃,强心主神脉”为主的“补、养、健、润、强“大法的纠偏扶正化邪法则。

五行到底是什么?

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形成由来已久,最早见于西周末年的《尚书?洪范》等历史典籍。几千年以来,它一直是指导古人认识自然、社会和人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认识工具。在传统历史学、预测学、中医学、人体科学中具有十分广泛和普遍的应用。了解五行学说,对于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行学说认为,不论是自然、社会还是人体,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五行之五,是指金木水火土之谓。五行之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各自按照规律不断运行变化。《黄帝内经》把五行又叫作“五运”。因此,事物的五行构成具有普适性。万事万物不离五行。既然五行如此重要,那么五行到底是什么呢?五行(Five Elements)既指宇宙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气,也指禀五行之气的五种物质。有关金木水火土各自所具有的属性,《尚书?洪范》中概括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通俗而言,“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能屈能伸之义。木具有生长,能屈能伸,升发的特性。从气的角度而言,木,实际上是展放之气或者说是气的展放状态。“火曰炎上”,炎,热也;上,向上。火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从气的角度而言,火是上升之气或者说是气的上升状态。“土爰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指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故称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从气的角度而言,土是平稳之气或者说是气的平稳状态。“金曰从革”,从,顺从,服从;革,革除,改革,变革。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从气的角度而言,金是内收之气或者说是气的内收状态。“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水具有滋润、就下、闭藏的特性。从气的角度而言,水是下降之气或者说是气的下降状态。正是由于气的这种五种状态的交替运动,化育了宇宙中千姿百态物质世界。五行和宇宙中万事万物是怎样对应的呢?对宇宙和自然界而言,木火土金水五行首先对应五种具体的事物:木火土金水,称之为“五材”。还对应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称之为“五星”。对应一年中的春、夏、长夏、秋、冬“五季”。对应一日中的平旦、日中、日西、日入、夜半“五时”。对应新年、上巳、端午、七夕、重阳“五节”。对应东、南、中、西、北“五方”。对应青、赤、黄、白、黑“五色”。对应“五兽”: 青龙 、朱雀、 黄麟/螣蛇/勾陈、 白虎 、玄武。对应“五畜”:犬、 羊、 牛、 鸡、 猪。对应“五虫”: 鳞虫、 羽虫、 裸虫、 毛虫、 介虫。对应“五谷”:麦、 黍、 禾、 米、 豆。对应“五果”:李 、杏、 枣、 桃、 栗。对应“五菜”:韭、 薤、 葵、 葱、 藿。对应“五恶”(或称五气):风、 热、 湿、 燥、 寒。对应“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等等。对人类社会而言,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五常”:仁、 礼、 信、 义、 智。对应“五政”:宽、 明、 恭、 力、 静。对应“五祀”:户、 灶、 溜、 门 、井。对应“五经”: 《诗》、 《礼》、 《春秋》、 《书》、 《易》。等等。对于人体而言,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对应“五腑”: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对应“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对应“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对应“五指”: 食指、 中指 、大拇指、 无名指、 小指。对应“五觉”:色、 触、 味、 香、 声。对应“五液”:泣 、汗、 涎、 涕 、唾。对应“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对应“五臭”:膻、 焦、 香 、腥 、朽。对应“五气”:筋、 血 、肉、 气、 骨。对应“五荣”:爪 、面、 唇、 毛 、发。对应“五声”:呼、 笑、 歌、 哭 、呻。对应五种情志,分别为 怒、 喜 、思、 悲 、恐。等等。对于人类文化而言,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于数字,分别为八、七、五、九、六。对应于天干,分别为甲 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其中甲阳木、乙阴木、丙阳火、丁阴火、戊阳土、己阴土、庚阳金、辛阴金、壬阳水、癸阴水。对应于地支,分别为寅 卯、 午巳、 辰戌 丑未 、申酉、 子亥。对应生肖,分别为虎 兔、 马蛇、 龙狗 牛羊 、猴鸡、 鼠猪。对应五音,分别为 角、 徵 、宫、 商、 羽。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阴阳,分别对应阴阳相互作用的五种状态,即阴消阳长状态、重阳极限状态、阴阳平衡状态、阳消阴长状态、重阴极限状态。因此,五行为阴阳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五种不同存在状态,它既是动态的又是相对静态的。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说“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此一语道破天机也。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八卦,分别为震巽、离、坤艮、乾兑、坎。等等。总之,五行学说把自然、社会、人体万事万物按照不同的特性划归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系统。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相应的联系。“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即是说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因而也有人认为五行学说是说明人与自然环境统一的基础。

对应的五行和五脏

对应的五行和五脏 对应的五行和五脏,中国的老祖先自古以来就对五行有研究,五行说的道理就是万物相生相克,而且五行也和我们身体的五脏相对应,下面就来看看 对应的五行和五脏的内容吧。 对应的五行和五脏1 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也就是木、火、土、金、水相对应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肺属金。六腑:大肠,小肠,三焦,胆,膀胱,胃没有五行所属,但是和五脏有对应关系。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脾属土,脾胃不和。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成为喷雾器。 五行相生: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五脏相生:肝生心 心生脾 脾生肺 肺生肾 肾生肝 五行相克: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五脏相克:肝克脾 脾克肾 肾克心 心克肺 肺克肝 木火土金水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土:土旺得木,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然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对应的五行和五脏2 五行是古代中国社会学的一种系统观,普遍用以中医学、堪舆、八字命理、相学和占卦等层面。五行的实际意义包含趁着阳阴演化全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性: 水(意味着侵润)、火(意味着毁灭)、金(意味着敛聚)、木(意味着生长发育)、土(意味着结合)。古代中国思想家用五行基础理论来表明全球天地万物的产生以及内在联系。 身体五脏六腑于五行的对应关系及健康养生的相关内容 一、五脏:肝肺胃肺肾 二、五行:木火土金水 三、六腑:胆怯胃肠肠子膀光三焦 胆:称为盛德之官、选择;胃称为仓廪(lin)之官,胃热盛,挨饿快,上牙痛为肝胆经,内廷穴;结肠为受盛之官,扣除精粹;肾负责人结肠收来的精粹。 肠子为传导之官,清除去其糟粕,下牙痛为小肠经,内关穴颊车穴。三焦为孤俯,决渎之官,通调水道,为总领五脏六腑和内条外;膀光为州都之官,主汽化。 四、五色、青赤白黄黑 五、五位:西南中大西北 六、五体、筋络肉毛皮骨 七、五气、风寒风热湿燥寒 八、五华、爪面嘴巴毛皮秀发 九、五声、呼笑歌哭呻 十、五情、怒喜思忧恐 十一、五神、魂神灵意魄志 五脏所藏:肝藏魂、心藏神明、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又造成五志,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又从五志发展趋势成喜、怒、悲、思、忧、恐、惊七情之说。 十二、五嗅、臊、焦、香、腥、腐皇帝内经里有讲的 十三、五液、泪、汗、涎、涕、唾《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对应的五行和五脏3 五脏 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 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小肠为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 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 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 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腹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中医五行相生相克,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医辩证治病的至上法宝。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人体五脏通过相生相克的这一规律,在源源不断地影响和修复人体的自身健康。生则顺,克则病。 五脏相生为正常人,五脏相克为非正常人即病人。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如肺虚就要补脾,叫培土生金。肺实就要泻肾。 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 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 故土胜水。 金克木,因为金属铸造的割切工具可锯毁树木。(有矿的土地不长草) 木克土,因为树根吸收土中的营养,以补己用,树木强壮了,土壤如果得不到补充,自然削弱。 土克水,因为土能防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水克火,因为火遇水便熄灭。 火克金,因为烈火能融化金属。 五行身体 金——皮、鼻孔、肺脏、大肠。 木——筋、眼睛、肝、胆。 水——骨、耳朵、肾脏、膀胱。 火——脉、舌头、心脏、小肠。 土——肉、嘴巴、脾脏、胃。

天上五行之气,十天干的来历

地支记录了大地气候的温度、湿度、风力的变化,并记录了由这种变化而产生的五气分布规律,从这个排列规律中说明了地上五行之气对人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说地球大气层属于地气的一部分,那么天干又记录了天上哪些五行之气呢? 天干是指天上五行之气的变化,这一点是肯定无疑,人们可以再想一想,天上出除了大气层以外,还有什么?还有太阳,还有月亮,还有满天的星星,从地支的产生原理中已经知道,太阳的能量和月亮的变化,是造成地上五行之气的主要因素,从原理上推算,天干记载的应该是天上星体的五气运动规律,但天上有无数的星体,究竟天干记录了哪些星体的影响呢? 《黄帝内经》为人们揭开了这个迷,书中记载,天干所表达的五行之气变化,是指天上近地星体运动对地球所产生的影响,而重点又是以太阳系内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土星的影响为代表,书中说到: 古时候人们所说的岁星,现在已称为木星,所说的荧惑星,现在已称为火星,所说的镇星,现在已称为土星,所说的太白星,现在已称为金星,所说的辰星,现在已称为水星,它们和地球一样,都是太阳系里的行星。 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发木水火土五星的两大秘密:一是五星与五行有着性质上的相应类似关系;二是五星的五行性质对地球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力。 木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风的性质,与东方,与青色,与肝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木;火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火的性质,与南方,与赤色,与心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火;土星具有五行中湿的性质,与中央,与黄色,与脾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土;金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燥的性质,与西方,与白色,与肺腑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这金;水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寒的性质,与北方,与黑色,与肾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水。 无大行星有五行性质,它们又是怎样产生出一阴一阳两种性质状态的呢?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会有一个强盛和衰弱的转变过程,五大行星的运行也不会例外,从一个侧面上看,可能看到的是不断上升过程,从另一个侧面上看,看到的是不断下降的过程,简单地说,当确定了行星在旋转过程中面向太阳时的最高点为中点后,在中点前为上升过程,在中点后则为下降过程,上升时体现为阳性,下降时体现为阴性。 于是,古代的人们根据五大行星在运行中一阴一阳变化产生的不同影响力,作出了明确的性质区别: 将木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甲木,将木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乙木; 将火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丙火,将火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丁火; 将土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戊土,将土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已土; 将金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庚金,将金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辛金; 将水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壬水,将水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癸水。 由此看出,五行性质中区分出阴阳属性的十大天干,忠实地记录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对地球有规律变化的影响。

木生火气化为风,请问含义解释

木生火是五行相生的一种,是结合古人说法形成的。也是一个中医术语,表达肝脏对心脏的滋润情况。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

高级康复理疗师赵天芝讲气,阴阳,五行的关系

2023-2023深圳市康又安医药南山区任责康复经理 -2023广东省罗岗医院任责体检部部长 2010-广东省本草药业连锁店店长 2007-2010安微省自营小生意 康复养护理疗是一门新型方式的科学疗法,近年来新型科学疗法我国迅速发展,对近视、远视、散光等患者的康复矫正服务正在我国处地逐渐普及。 一、气、阴阳、五行的关系气、阴阳、五行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气在与阴阳、五行的纵横联结中,构成厂气——阴阳——五行的逻辑结构系统,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特点。(一)气与阴阳气是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天体以及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气范畴肯定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阴阳是气的两种固有属性。按阴阳分,则世界上的气可分为阴气和阳气两类。阴阳又是气本身内在的矛盾要素。阴气和阳气又各具阴阳对立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构成了气的矛盾统一体。一气分为阴阳,阴阳统一于气。“气有阴阳”(《正蒙·神化》),“一物两体,气也”(《正蒙·参两》),“气有阴阳,屈伸相感之无穷,故神之应也无穷”(《正蒙·乾称》)。气是一,万物本原为一气,但一气分阴阳,气有阴阳为两,两存在于一之中,表现为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指对立双方的统一。作为宇宙本原的气是阴阳对立的统一物,物质世界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运动变化。“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横渠易说·说卦》)。虚实、动静、聚散、清浊等是对立两方面的具体表现,也是一气之阴阳的具体内涵。这种阴阳对立的双方,共同组成气的统一体,它们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从而建立起对立统一的气一元的物质概念。(二)气与五行气是世界的本原,“天地间一气耳。气之清而强者为火,清而弱者为水;浊而沉者为土,浊而浮者为木,浊而实者为金,皆一气之清浊而流派为五也。一气分五行,而五行又各有五行’’,“五可还一,一可摄五,譬之一树……各不同形,实总一根菱”(《百子全书·叔苴子内篇·卷一》)。五行同一气,一气合五行。《云笈七笺》吸收了阴阳五行思想,根据“元气本一,化生有万”的理论,阐述了气与五行的关系,谓:“一含五气,为水、为火、为木、为金、为土”,“元气分而为五行,五行归于一气”。《白虎通·卷二》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意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成的。如是,将五行多元物质结构概念统一于气一元论的单一的物质概念之中。(三)阴阳与五行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李觏《删定易图序论一》》。即五行本原于阴阳之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五行。“阴变阳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御纂性理精义·卷一》)。“阴阳之为五行,有分而言之者,如木火阳而金水阴也;有合而言之者,如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皆阳,而乙丁己辛癸皆阴也。以此推之健顺,五常之理可见”(《御纂情理精义·卷十》)。即太极生阴阳,阴阳化五行。就五行之阴阳言,木火属阳而金水土属阴,而五行之中又各具阴阳,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为阳,而木之乙、火之丁、土之己、金之辛、水之癸为阴。世界本原一气,气之动静而为阴阳,气为阴阳之体,阴阳为气之用。阴阳合和化生五行。所谓“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御纂性理精义·卷一》)。总之,“本是一气,分而言之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吴澄《吴文正公集·答人问性理》)。一气分阴阳,阴阳生五行,阴阳五行均为气之消息变化。二、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关系气、阴阳和五行,均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物质构成的哲学范畴,属于世界本原的物质概念。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和才能。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并贯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其中,气一元论作为一种自然观,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如果说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全部学说都是建立在气一元论基础之上的,也并不为过。而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作为方法论,则构筑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既各有所指和特点,又相互关联。(一)气一元论气一元论认为,气是不断地运动着的物质实体,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或本体),为宇宙天体和天地万物统一的物质基础。运动是气的根本特性,阴阳是气的固有属性,气是阴阳的矛盾统一体,气的胜复作用即阴阳的矛盾运动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源,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形(有形)与气(无形)及其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物质世界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气的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世界。气分而为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复有阴阳。就世界的本原而言,作为一种自然观,气一元论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基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是天地自然之气合乎规律的产物。人体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机体。人体的气可分为阴气和阳气两类。阴阳匀平,命日平人。生命过程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等各个部分,又可按五行分为心、肺、脾、肝、肾等五个系统。五行之中复有阴阳和五行。机体就是这样联系密切、错综复杂的巨系统。(二)阴阳学说阴阳是在气一元论的物质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深刻辩证性质的气本体论的概念。阴阳学说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从属于气一元论,不仅具有自然观的特征,而且更具有方法论的性质。气一元论注重分析世界万物产生的本原,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的物质基础,以气之聚散来说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事物的产生和消灭只是气的存在形式的转化,坚持了宇宙万物的形态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着重回答哲学“本体论”的问题。而阴阳学说则注重研究气自身运动的根源和规律,认为气,一物两体,是阴阳矛盾的统一体。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是气自身运动的根源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阐述相关事物或事物内部两个方面存在着的相互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和协调平衡。在气一元论基础上,体现了朴素的对立统一观念。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阴阳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体,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人体内部以及人与自然也是一个阴阳对立统一体。阴阳对立理论用来分析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矛盾,阐明生命运动的根本规律。阴阳学说在本体论上虽根于气一元论,但在方法论上更具辩证法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气的观念和阴阳矛盾的观念有机地结合,从而建立起对立统一的气一元论物质概念。(三)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也从属于气一元论,不仅具有自然观的特征,更具有朴素的普遍系统论性质。五行学说对宇宙本原的认识侧重于世界的物质构成,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元素,与气一元论主要说明世界的物质本原不同。五行学说用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胜复规律,来说明自然界万事万物整体动态平衡性,视五行为宇宙的普遍规律,以五行为基础阐述事物之间生克制化、乘侮胜复的相互关系。由气而生成的天地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行结构系统所组成的整体,赖五行结构系统之间的生克制化、乘侮胜复机制,维持自然界的整体动态平衡。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行结构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与环境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从系统结构观点分析了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的统一,论证了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整体观念。五行生克乘侮胜复的调节机制,是人体脏腑经络结构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的原因。故曰:“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类经图翼·运气》),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素问·五运行大论》)。“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素问·五常政大论》)。气有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五行和阴阳结合而化生万物。五行系统结构的矛盾运动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也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是人体之气运动的具体表现,是人体脏腑经络的运动规律,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总之,气一元论与阴阳五行学说相比较,更具“本体论”性质,旨在说明天地万物的物质统一性,人之生死,全在乎气。阴阳五行学说更具方法论特征。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相比较,阴阳学说旨在说明一切生命现象都包含着阴阳两个矛盾方面。就人体而言,“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类》),从而揭示了生命运动的动因、源泉和最一般最普遍的联系和形式。而五行学说则具体地说明了人体脏腑经络的结构关系及其调节方式,即人体整体动态平衡的特殊规律。所以,中医学言脏腑必及阴阳而寓五行,论脏腑的生克制化又必赅阴阳。健康的本质是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而平衡的破坏则导致疾病。调节阴阳,以求得机体整体平衡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所谓“治病必求其本”,“本者,本于阴阳也”。而五行相生相胜的多路调节则是调节阴阳的具体化。阴阳言气的矛盾对立,五行说明气有生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涵,“举阴阳则赅五行,阴阳各具五行也;举五行即赅阴阳,五行各具阴阳也”(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天道》)。“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引阴阳之气也”(《类经图翼·运气》)。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气化是一个自然过程,气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内部的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阴阳有动静,五行有生克,于是形成了气的运动变化。总之,中医学按着气——阴阳——五行的逻辑结构,从气——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阐述了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构筑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中医学在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的古代,把当时先进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与医学理论熔铸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用哲学概念说明医学中的问题,同时又在医学理论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哲学思想。哲学帮助了医学,,医学丰富了哲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是,在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基础上的中医学理论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超出朴素直观的水平。因此,我们应当站在现代最先进的认识水平,从现代科学和哲学的最新成就中去寻找与中医学有联系的东西,从中发现可以使中医学迅速走向现代化的最适合的方法与工具,让中医学在现代开出更鲜艳的花朵,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