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的八字,郭宝昌八字

4万到400亿,复旦老师是如何花六年逆袭成为上海首富的?

如今的上海首富郭广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通过自己出色的能力,利用自己一开始不到四万元的资本,用了六年时间赚到了四百亿。郭广昌也彻底从一个寒门学子转变成为一个贵族名门。

一九六七年,郭广昌出生在了浙江省东阳市的一个农村里面。郭广昌家中十分贫寒,一日三餐也只能吃一些例如玉米,山药自己种的蔬菜,每日连大米都十分的节省。郭广昌的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菜农,父亲也只是一个石匠,俩人虽然收入不高,却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很小的时候便让郭广昌去读书。

而郭广昌也特别争气努力的学习让自己的成绩名列前茅。可后来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原因导致郭广昌无奈退学,帮助自己的父母工作,也因此积累了一些为人处世的经验。可郭广昌一直不甘心于此。

直到一九七七年中央宣布高考恢复,郭广昌终于又能够上学了,而郭广昌的父亲也一直支持着他,坚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

可不幸的事情在郭广昌十四岁的时候又发生了,郭广昌的父亲在工作的时候不幸摔断了自己的右手,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但郭广昌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在一九八二年郭广昌凭借的优秀的成绩从初中毕业。

心怀梦想的郭广昌拒绝了父亲直接进入中专,更早赚钱和城市户口,反而选择了前往远离家乡的但是能够让自己更好获取知识的东阳中学。因为远离家乡,郭广昌失去了父母的照顾,反倒学会更加的独自和生活了。

在生活艰苦的高中生活中,郭广昌一直相信自己,一直相信知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一九八五年郭广昌凭借着自己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却选择了十分冷门的哲学。可让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未来的郭广昌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人和企业家。

虽然郭广昌在大学中的专业十分的冷门,但是却给他未来的商人之路铺下了为人处世的道路,在复旦大学深造哲学的郭广昌拥有了更多洞察人性的机会,给未来创业之路创造了机会。

一九八九年,从复旦大学毕业的郭广昌因为自己在学校的出色成绩和优异表现,拥有了成为大学老师的机会,而郭广昌也欣然接受了。

对于当时的那个时代来说,大学老师是一个十分让人羡慕的工作,不亚于当时的公务员。一个月五百的薪资在那个时候也是一个不菲的收入。郭广昌平时的工作并不是十分的忙碌,而他自己也开始准备为了自己未来的婚姻准备一些钱财。于是乎,郭广昌开始做起了一份市场调查的兼职,而也正是这份兼职让他发现了从商的巨大潜力。

后来复旦大学发现郭广昌在校外做兼职的事情,严厉地批评了郭广昌。而郭广昌也深刻了反省了自己的做法。却不甘心继续在学校里继续当一名老师,于是他下定决心放弃教书选择从商。

一九九二年,正式选择了辞去教师这个职业,那一年他二十五岁。那一年的郭广昌抱着怀里的三万多块钱和校友梁友军用自己的名字创办了广信科技有限公司。一开始公司虽然十分艰苦,但是郭广昌却十分的自由。后来他们成功接到了项目,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一百万。

后来他们决定转变公司发展方式,并将公司的名字改成了复星,开始逐渐涉足利润巨大的房产和生物制药等项目上去。时间证明了郭广昌的选择正确,这两个项目让他赚到了无数的资产。

一九九八年,郭广昌的公司成功上市,资产也变成了三点五个亿。又过了六年,郭广昌已然变成了上海首富。不仅在商业方面,郭广昌大获成功,在爱情上郭广昌也成功的收获到了属于他自己的爱情。

郭广昌和她的妻子是在电视台上的采访中相识的,那时的郭广昌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而他未来的妻子是著名的主持人。俩个人门当户对,很快便踏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生活也十分的幸福美满。

而郭广昌的妻子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女强人,不仅工作能力出色,对于家庭也照顾得十分到位。郭广昌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赞美自己的妻子。而郭广昌自己也被称为上海巴菲特,是名副其实的人生赢家。

从郭广昌的经历我们可以知道,出身对于成功来说真的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只有自己有能力去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再加上自己的坚持不懈,改变自己的命运才是一件能实现的事情。

从另一个角度看,郭广昌懂得放弃一些事情去争取机遇。在那个年代一名知名大学的老师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份羡煞旁人的“铁饭碗”,可郭广昌却会选择去放弃,去寻找那时很少人探索的商界。他所拥有的勇气和智慧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最后,能力是作为成功最有力的保障,只有当自己有足够强大的能力之后,才能让自己更好地在各个行业发展,寻找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敢想敢做,发展自己的能力,用实力去克服种种困难,抓住机遇,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属于自己的人生赢家。

2023年,4500万英镑买下狼队,郭广昌如今赚了多少钱?

他是一名很有投资眼光的商人,买下狼队之后赚了2亿美金。

郭广昌的人物经历

郭广昌,1967年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1985年7月毕业于浙江省东阳中学,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后获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复星国际执行董事兼,复星联合创始人之一。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工商联常委,全国青联常委,武汉招商大使。郭广昌2023年财富为520 亿(人民币),在《2023年LEXUS雷克萨斯·胡润百富榜》中排名35位。 2023福布斯中国慈善榜第31位。 2023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第233位,财富值67亿美元。 2023年10月10日,《2023年胡润百富榜》发布,郭广昌以57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第45位。 2023年10月19日,入选2023福布斯年度商业人物之跨国经营商业领袖名单。扩展资料截止到2023年6月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97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 第五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年”; 第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00年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成就奖; 2001年中国民营科技优秀企业家“开拓奖”; 2002年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 中国400富人榜第45名; 2002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九名。由全国商人媒体联盟和《浙商》杂志社主办的“2011民企投融资大会”于6月17-19日在杭州举办,荣获2011中国民企年度创新人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广昌

浙江穷小子,25岁赚100万,如今是上海首富,身家437亿,凭啥?

在一次活动年会上,马云问郭广昌: “像你这么聪明的创始人,有没有想过,怎么培养公司的传承者? 因为要找到你这么聪明的,还真不容易。” 郭广昌噗嗤一声笑出来,想了想回答: “找我这样的,是不容易,但要找你那样的,不是更难吗?” 一通商业互吹之后,他继续调侃道:“我比你年轻,还不急着找接班人。” 马云是1964年生,郭广昌是1967年生,两人年纪其实相差无几。 郭广昌25岁就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而马云25岁时,还在杭州做英语老师。 这个被马云夸聪明的人,是什么来头? 郭广昌1992年开始第一次创业,来年即创业成功,历时10个月,赚得100万。 光是这个“梦幻”的起步,就足以让人啧啧赞叹。 郭广昌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说起来很“简单”: “我的第一个100万是咨询赚到的,靠知识赚钱; 第一个1000万是房地产营销做到的; 第一个1亿是靠生物制药赚到的; 而第一个10亿是通过资本与产业相结合达到的。 发展轨迹非常清楚,最大的成功就是抓住了机遇。” 清楚地抓住机遇,就能成功? 恐怕没这么简单,这背后肯定多的是,咱们不知道的事。 2023年,郭广昌以437.36亿元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380位。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有着“浙江李嘉诚”、“中国巴菲特”之称的传奇大佬——郭广昌,他的起势聚富之路。 2011年,当已身家上亿的郭广昌被问到,未来希望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些什么时,他回答: “首先我会留一些给我女儿,因为我不想我可爱的女儿,像我这样劳累。” 自己出身贫寒,深刻知道受穷挨苦的滋味,所以郭广昌才如此爱女心切。 1967年,郭广昌出生在浙江东阳市横店公社,一户普通农民家里。 那时候的横店,还不是“中国特色小镇”、“影视产业基地”,而是以山多地少、偏僻落后而“闻名”。 郭广昌的父亲是石匠,经常跟着施工队去外地做工,挣点小钱; 母亲是生产队的菜农,勤劳能干。 总在想方设法填饱一家人肚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郭广昌小时候吃得最多的,就是玉米、红薯等地里好种养的“ 健康 粗粮”: “可能是小时候红薯吃多了,直到今天,我一闻到红薯的味道,就直反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郭广昌从小就学会干各种农活。 打猪草、捡柴火都是每日必修课。 虽然日子艰难,但郭广昌始终记得母亲对他的影响: “她非常善良,靠卖小菜让我读完大学。 村里有些人为了让菜长得好,会洒有毒的农药在上面。 她很反对这种做法,从来不用不该用的东西。 这份感恩和善良,我一直记在心里。” 因为时代原因,10岁之前,郭广昌都没怎么读过书,跟着大孩子们有一天没一天地混日子。 要么在地里干活,或者上山疯玩。 1977年恢复高考后,郭广昌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父母对其寄予厚望。 希望他好好学习,走出农村过上好生活。 因此,郭广昌享受“特殊待遇”——什么都不用干,认真读书就可以了。 而家里的两个姐姐,“理所当然”地务农、编草鞋,供养弟弟。 郭广昌也很争气,成绩一直不错。 而且,小小年纪就对高深的哲学很有兴趣。 他曾在学校图书馆读过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著作《存在与时间》,极大锻炼了他独立思考和逻辑分析的能力,老师也总让他跟同学们讲解学到的哲学理论。 这让郭广昌大受鼓励,对哲学的痴迷与日俱增。 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哲学家,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 但并不是所有老师都看好郭广昌爱“瞎想”、爱“较真”的品质,对他的态度属于“两极分化”: “我从小是个有争议的学生,有的老师对我特别好,认为我日后肯定大有出息; 有的老师却不喜欢我,觉得我太冲。”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奢望得到所有人平等的喜欢,那样的话,你得平凡成什么样? 因此,郭广昌保持着他与众不同的性格,继续求学。 郭广昌14岁那年,父亲在采石场工作时发生意外,被炸伤右手,没法再干工程,只能回到乡里当了门卫。 顶梁柱歪了,家里收入骤降。 让原本就贫困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也让郭广昌一夜间成熟。 他常对母亲说:“我是家里的男子汉,有什么事,我替您扛着。” 初中毕业后,考虑到家境的困难,郭广昌懂事地听从父母的话,报考了师范中专。 他想着学完后,可以早早出来工作挣钱,贴补家用。 但等拿到中师的录取通知书时,郭广昌却反悔了:他还是想读高中、上大学。 那个暑假,郭广昌过得一点都不高兴。 他始终放不下心里的梦想,他想要再多读书、想要进大学校园、想要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终于,冲劲战胜顺从,郭广昌做出了第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 尽管父母强烈反对,也依然阻止不了倔强又有主见的儿子。 郭广昌卷起铺盖,背上十几斤大米,装上一罐子梅干菜,踏进了东阳中学的校门。 多年后,回忆起自己这番“壮举”,郭广昌在庆幸之余,对跟父母的分歧,也有了更多感激: “他们尽管不赞成,但也没有过多干涉,只是反复告诉我:人要靠自己,尤其在关键时刻。” 父母的开通和谅解,让郭广昌得以坚定地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这种“独断专行”的行事风格,成为郭广昌身上最鲜明的性格特点。 郭广昌就读的高中,离家有20多公里,他每周回去一次。 在校期间,郭广昌每餐的下饭菜,就是自己带的梅干菜。 这种菜价廉又易保存,是当地许多穷困学生的主要口粮。 有一回,郭广昌的梅干菜不知道被谁偷吃了,一口都没给他留。 而此时才周三,距离“放归”还有整整两天。 郭广昌没有追查,他知道大家都不容易。 都是穷人家的苦娃娃,要不是实在没办法,也不会做这种偷嘴的事。 饥肠辘辘的他,就这么靠啃地瓜、苞谷棒子挨到周末,飞奔进家门,抱起菜罐子猛扒。 苦行僧般的求学生涯,让郭广昌变得更加坚韧、能吃苦,塑造着每个创业者必备的性格素质。 1985年,郭广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所选专业,自然是他深爱的哲学。 此时,距离他弃文从商,还有7年。 18岁的郭广昌,将商业视为“不入流”的行当: “那时候我认为商业这种东西,是很低层次的。怎么能去做一个商人呢? 咱是要管理国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好大的口气,好大的抱负。 要“治国”就要先了解国情,郭广昌在大学期间,做了两件他引以为傲的事情: 第一件是1987年暑假,他一个人如孤胆英雄般,骑自行车沿大运河,一路调研到北京; 第二件是1988年暑假,他组织十几个同学搞了个“黄金海岸3000里”活动,骑车沿海考察去海南。 经过这两次“微服私访”,郭广昌不仅拓宽了视野,更重要的是笃定了信念: “以前,在我印象中,北京、海南似乎都很遥远,遥不可及。 但是,骑行到达之后,我得到一个深切的感悟: 只要车轮不停滚动,方向正确,再远的目标也很近。” 所以,多读书真的有好处,哪怕同一件事,因自身涵养的不同,就会有完全不同的领悟。 同是骑行去海南,别人可能觉得累死了,但郭广昌却从中体会到人生哲理。 不只是精神层面的丰富,第一次北京之行,还勾出了郭广昌的“酒瘾”,为他之后的宏图大业埋下意念伏笔。 当时,郭广昌骑旧单车到北京后,就把车卖了换 旅游 资费。 兜里的钱,买了回上海的船票后所剩无几,刚够三餐饭食。 可是他在途径青岛时,却馋上了当地“特产”——青岛啤酒。 盘缠有限,吃还是喝,这是个问题。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郭广昌心,用饭钱买了酒打牙祭。 初尝琼浆玉露,郭广昌回味无穷:“要是每天都能回到青岛啤酒,那该多爽。”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谁曾想,整整30年后,2023年,已家大业大的郭广昌,以2.43亿元拿下青岛啤酒17.99%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在财富自由之余,彻底实现了“啤酒自由”。 所以说梦想这个东西,实现的前提,是要敢梦敢想。 大学毕业后,郭广昌留校工作,先担任团委干事,后升为调研部长,再后担任校办企业的市场部经理,他的创造和运作能力开始凸显。 与此同时,他在校申请签证,打算去美国进修,并且已通过托福和GRE考试。 一切都在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组织力强的哲学系学者。 但有时候老天爷很“任性”,要么不赏饭吃,要么追着喂饭吃。 就在郭广昌为出国深造积极准备时,一阵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他心里。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使郭广昌重新思考未来: “小平的讲话让人感到有激情,充满了希望,成为我决定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郭广昌敏锐察觉到时代机遇,义无反顾地调整人生方向。 他拉来校友梁信军,用借来的、本来留学的3.8万元资金,共同创立了他人生第一家公司——广信 科技 咨询。 公司名很“随意”,就取自两位创始人姓名中的一个字。 也可以看出在当时,关于具体要做些什么,郭广昌还没有那么清晰的规划。 一个本来立志要做哲学家的思想者,“性情大变”去做了自己曾经瞧不起的商人。 而且后来还干得那么好,这真是老天爷赏饭吃? 关于这个疑问,马云也有过。 有一次,马云在商流聚会上问郭广昌:“你是学哲学出生的,怎么能把企业做这么大?” 郭广昌沉思片刻后说: “哲学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学,所以都是空的,空的就能接受所有东西。 所以它教会我独立思考,不要轻信任何人,也不要轻易说别人不对,要多听、多分析。” 郭广昌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就是市场分析,这算是他的老本行。 大学期间积累的 社会 实践经验,现在要拿来变现了。 那时,市场经济刚起步,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还不超过10家,算是个新兴领域。 郭广昌在此刻供小于求的不饱和环境中,适时入局。 他走街串巷找项目,凭借丰富的调研经历,以及“复旦老师”的可靠头衔,拉来太阳神、乐凯胶卷、天使冰王等诸多品牌合作,还接了个大活——元祖食品的上海市场调研,凭此一单,就挣了30万。 短短10个月,郭广昌就赚到第一桶金100万。 然后,随着另外三位校友:王群斌、范伟、谈剑的加入,郭广昌把广信改名“复星”,寓意“复旦之星”,核心团队由此汇合。 1993年,郭广昌“突然”扭转赛道,退出市场调研业务,主攻房地产和生物制药。 这跨度可不是一般的大,简直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跨界。 放着刚刚起步、发展大好的咨询业务不做,又去折腾投资、风险都很高的两样烧钱玩意,郭广昌是咋想的? 不急,听听这位“前哲学家”的看法。 郭广昌认为,随着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房产势必成为未来中产阶级的刚需。 现在进驻这行,投注小、收益高。 因此复星就成为了上海第一批房地产销售公司之一。 郭广昌这个判断,说对,也不全对。 国家在1998年才确定商品房改革的大方向,而郭广昌超前了5年。 这就很尴尬了,猜中了结尾,却没猜中什么时候开始。 郭广昌接手的第一个楼盘在上海郊区,专为“留学家庭”设计。 当时普通平民的那点收入,根本负担不了这么高档的住房。 整个街道无人问津,冷冷清清。 郭广昌没有功夫跟着凄凄惨惨戚戚,他必须想办法把房子卖出去。 要不然,刚到手的100万,就要变成负债100万。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白走过的路。 郭广昌想起之前筹备出国时,接触到相关机构,他们那肯定有很多留学人员的信息。 于是,郭广昌要来他们的家庭住址,又去出入境管理部门查“海归”的情况,把广告送上门,用塞门缝、夹把手的土办法,做精准营销。 就靠这么地毯式的宣传方式,郭广昌入手第一个1000万。 话分两头,布局生物制药,又是什么操作? 相比房地产的“臆想揣测”,郭广昌选择进入药品行业还算有迹可循。 因为“复旦五虎”中,除了郭广昌是哲学系,谈剑是计算机系,其余三人都是遗传工程系,所以公司转战做医药有先天优势。 1995年,郭广昌把研发了三年的肝炎诊断试剂推向市场。 一战成名,钞票如雪花似飞来,迅速堆积起第一个1亿元,公司也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 科技 企业。 然后郭广昌说:“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去做,所以就要做投资,这是一个不变的规律。” 于是,郭广昌开始以参股或收购的方式,四处投资有潜力的公司,大张旗鼓运作资本市场。 范围涉及信息产业、金融、钢铁、证券、银行等,市值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同时,郭广昌还把财大气粗的触角伸向国际,收购了法国老牌度假村运营商、英国百年足球俱乐部、葡萄牙最大保险集团、德国私人银行等。 当时,投资圈有一句玩笑话:人类已经阻止不了郭广昌并购了。 而郭广昌的投资心得是:“越是血流成河的地方,越要有兴奋感。” 2007年,公司在整体上市,郭广昌身家直冲362.3亿元,顺理成章成为上海首富。 此后,郭广昌的聚富之路畅通无阻: 郭广昌的成功,除了凭借精准的眼光外,还得益于他在工作中永不停歇的“战斗力”。 在公司,一般员工加班都有补贴。 但包括郭广昌在内的管理层,没有所谓的加班概念。 一天24小时,都要有“奉献”精神,所以不存在什么弥补待遇。 筹备上市那会,郭广昌一天要去几个部门沟通,一星期跑三趟北京。 经常会议开完后已是深夜,回到家里连饭都不想吃,倒头就睡,第二天再精神抖擞开始新的奔波。 管理者们受他影响,自然也是拼命往前冲,办公室常备泡面,各取所需。 二把手梁信军,作为公司创始人之一,曾评价郭广昌: “他到了一定高度,一定又会提出下一个更高的目标。” 在这样舍命拼搏的老板身边,自然不会有一丝轻松。 所以梁信军于2023年身体不好,辞职离开,回家休养。 郭广昌之所以如此“激进”、“不给任何人喘息的机会”,是因为他认为: “修屋顶,是选阳光灿烂的时候。所以在企业发展好的阶段也不能懈怠,要不然等风雨一来,就完蛋了。” 时刻保持获胜的饥渴感,是郭广昌始终笃信的真理。 自1992年创业以来,郭广昌从没有停下稍事片刻。 曾经的满头乌丝,随着事业蒸蒸日上,早不知飘落何方。 头发掉光,换来百亿身家,这个买卖还是划得来。 与疯狂野蛮的工作冲劲截然相反的,是郭广昌低调沉稳的生活作风。 公司员工都说这个大老板“深居简出,厌恶浮华。 平时特别讨厌前呼后拥的虚礼,比较有思想。” 郭广昌有出息了,家里姐姐想让他多回来为家乡做贡献,光耀门楣。 但郭广昌另有看法: “家乡的事比较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光宗耀祖的背后是什么?其实就是显摆呗。 我觉得还是平静些,不要让人家觉得我很了不起、无所不能。” 郭广昌崇尚简约,不喜张扬,但并不代表他不会来事。 有一次,郭广昌组织一场商界交流会,来的全是行业大咖。 比如娃哈哈的宗庆后,泰康陈东升,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葡萄牙总领事等等。 郭广昌独掌大局,面带微笑迎来送往。 当看到老朋友马云时,乐呵呵地说:“看到你来,我就轻松多了。” 要迎接省长时,郭广昌特地把坐在休息室的马云叫出来,让跟他一起接车。 还“嬉皮笑脸”地说:“感觉我是新郎,你是新娘。新娘躲在里面不出来,新郎在这里接客。” 马老师听后“一脸娇羞”地低头不语。 除了与一众大咖保持紧密深厚的关系外,郭广昌的对标“偶像”是股神巴菲特: “巴菲特说的话、做的事,其实并不深奥。 关键是能不能坚持去做,这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他选的另一名“标杆”是李嘉诚,曾把自家公司比作“年轻的和记黄埔”,其野心可见一斑。 在2023年公司业绩发布会上,54岁的郭广昌依然慷慨激昂、意气风发: “即将到来的2023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是我创业30周年。 我觉得还是要往前看,只回忆的话,就变成老人了。 我们还是一个年轻的企业,还是一个创业的企业。” 对郭广昌来说,30岁的公司正当盛年,未来可期。 他本人亦是激情犹在,拼无止尽。 从农村小子成为百亿巨富,郭广昌的人生跌宕起伏,堪称传奇。 有句话说得好:命运不是要你成功,而是要你去尝试。 如果当初,郭广昌听话地读了师范、做了老师,没有上高中、读大学,也许他的命运跟许多稍有文化的读书人一样,在时代浪潮面前,只是观望的局外者。 他凭着一股勇于尝试的拼劲,最终走进淘金洪流中,分得一杯羹。 所以,人生重在参与、贵在掌握,每一个人在时代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站位。 时代不淘汰老人,也不欺负新人,只会远远抛下站着不跟它玩的人。

上海首富郭广昌是做什么的发家的?

上海首富郭广昌是做市场调查业务发家的。

1992年,身在复旦大学哲学系的郭广昌受到鼓舞,与梁信军等人用3.8万元开始创业,创立上海广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先后从事过市场调查,食品、电子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较早地在中国内地推广科学化的市场调研方法。

在广信科技咨询去的成功的时候,郭广昌团队迅速转型,开始做起了房产销售,“广信”也变成了“复星”,通过房地产销售业务,复星赚到了第一个1000万。

扩展资料:

于郭广昌而言,第一个机遇是放弃复旦教师,踏着改革浪潮创办企业。1985年,郭广昌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大学毕业后,他在学校团委过了几年安逸的日子。

但是时间长了,郭广昌不由思考,“这股变革的浪潮已开始袭卷中华大地,而我仍在纯粹的‘修身’,我的未来当在何方?”彼时,从商的想法在其心中萌芽,“我对自己的期望也没多大,想着至少能通过商业改变自己家的生活条件,达到“齐家”的境界,就知足了”。

一次活动,郭广昌和比自己低两届的老乡梁信军碰到杨浦区科委主任,得知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个人可以办企业。于是,他敲定主意从商。

郭广昌借了3.8万元,和同校4位同学凑足人10万元,于1992年11月,注册了广信科技咨询公司,做起了咨询生意。公司开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平房内,最显眼的家当是一台386计算机,“公车”是一辆28式的大横梁自行车。

那一年,25岁的郭广昌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为企业做市场调查报告。他所接的第一笔大生意来自元祖食品。

那时,刚刚进入上海市场的元祖食品公司发布招标公告,遍寻咨询公司出谋划策。一番激烈的角逐后,广信竞标成功。

一个月后,郭广昌和他的团队完成了调查报告,其中一条建议是:降低月饼的甜度。这份报告颇受对方欣赏,当即拍板,在原有28万元的合同上追加2万元调研费。随后,太阳神、乐凯胶卷、天使冰王等品牌纷纷找上门。就这样,到1993年6月,广信的账目上存了整整100万元。

郭广昌也借此掘到了第一桶金,初步完成从教师向商业实践者的转身。

1993年前后也是保健品异军突起的年代,郭广昌推出了保健品“咕咚糖”。然而,产品因市场表现不佳,让郭广昌几乎亏光了积蓄。

郭广昌再此寻求新机会——帮人卖房子。为了把一些“海归”的家庭情况摸清楚,他跑到上海出入境管理部门去查,然后把买房广告送上门,这些“土办法”让广信赚来了第一个1000万元。

同年,广信更名复星,毕业于复旦遗传工程系的复星“五剑客”中的汪群斌、谈剑、范伟也在这时陆续加入。汪群斌研究出一款新型基因诊断产品—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复星随即展开其生产销售,赚到了第一个1亿元。此后,公司的业务重点,也逐渐转向以基因工程为主体的现代生物医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广昌

起孩子起名

男孩还是女孩?男孩可以叫郭少龙(龙为阳土)女孩可以叫郭阳或郭洋(阳与羊同音,羊为阴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