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蛇又叫属小龙,属蛇的就是属小龙吗

中国民间,常把蛇称为“小龙”,蛇为什么有“小龙”之称呢?

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蛇是可以修炼成龙的,蛇修练出四爪就是蟒,蟒修练出第五爪就是龙,所以蛇被成为小龙,就是还不是龙的意思。

12生肖中蛇属于龙吗?为什么叫小龙?

蛇为龙种,当蛇修炼到一定程度是可以化龙的,所以蛇被称为小龙。但是蛇和龙又没有从属关系,不能说蛇就属于龙,十二生肖个个都是独立的,谁也管不到谁。

属蛇的别称

蛇的别称是:小龙、虵。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爬行纲蛇目。

为什么称蛇为小龙的传说

逢巳年出生的人属蛇,北方大都说属小龙的。人们不说属蛇而说属小龙,大概是因为对蛇厌恶,而对龙情有独钟,因龙为神物,也有点"攀龙附凤"的味道。

蛇为什么叫小龙?

01

因为二者在形象上很像,学者更称龙的主体形象就是由蛇构成的。且从易经的角度看,辰龙与巳蛇同居巽宫,以次序论的话,辰在前巳在后,辰为龙,巳即为小龙了。

许多地方,尤其是在农村的老年人,说到属蛇的,都说是属“小龙”的。

这种称谓,基于两个因素:

一个是对龙的敬仰、认可、推崇,龙是天子的象征,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又为天道的象征,可以行云布雨。

另外一个则是反面,对蛇的排斥、恐惧。蛇,行动敏捷迅速,无声无息、不易觉察,舌头吞吐自如,毒蛇伤害力极强,人们普遍对蛇有一种天性上的排斥。

蛇为什么被称作小龙?常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1、二者形象上很像

蟠曲蜿蜒,只是体型上有差别,学者更称龙的主体形象就是由蛇构成的。蛇也是龙,只是“具体而微者”。

生非龙种,而能化龙的,一种是鱼,即所谓鱼跃龙门,六十四卦中的泽地萃卦,又称为鲤鱼化龙之卦,取鱼生水中,鱼之大者,也可以行云布雨,有龙之功用,无限接近龙、近而成龙了。另一种就是蛇了,蛇壮大变蛟,再大成龙,主要是取形象上的接近。

2、民间传说称这个小龙的称谓,其实是蛇自己争取来的。

最初天帝征集十二生肖,老鼠没叫醒睡懒觉的猫,自己去报名,并得了个第一名。老虎仗着自己是兽王,也越过猫咪去报名了,代表了整个猫科动物。有人见到龙王就说:“可惜小王子没来啊,不然给他也留个位置。”边上有条小蛇挺机灵:“来了,在这儿呢!”并且对龙王行拜父亲的大礼:“小儿叩见父王!”龙王只能硬着头皮收了这个干儿子,从此蛇就成了小龙了。

3、从易经的角度分析

在十二地支里面,蛇是用巳来代表的,即“巳蛇”,“巳”,这个字很形象,如蛇一样弯曲缠绕;但是,龙的信息在哪里呢?

首先来说,辰龙与巳蛇同居巽宫,这就好像一家人一样,在一个家庭里面的兄弟两个,肯定都有这个家庭共同的一些习性、品格,以次序论的话,辰在前,巳在后,辰为大,巳即为小,辰为龙,巳即为小龙了。辰龙巳蛇,两者都有巽卦的特征,巽卦即柔软、细长,弯曲不定的,符合龙蛇的特征。

其次,涉及到十二辟卦的知识。易经的知识体系里面,用十二辟卦阴阳之气的消长来代表一年四季的更替变化,巳月的时候,纯阳之气,对应乾为天卦,乾卦有龙象,即大家熟知的《周易》原文中“见龙在田”、“亢龙有悔”等的出处。

风俗故事揭秘:蛇为什么被称为"小龙

中国民间,常把蛇称为“小龙”,生肖属蛇的人,也常把自己说成是属小龙。那么,蛇为什么有“小龙”之称呢?蛇属于爬行纲蛇目,遍生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平原、丘陵、山地和水泽之中。蛇身体细长,四肢退化,身体表面覆盖鳞片。最早的蛇出现在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蛇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形色怪异,行动诡秘,毒蛇可致人死命。蛇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关,春天萌动,夏天活跃,秋天收敛,冬天安眠,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同步,而且雨多蛇多,水多蛇多。这一切,使蛇具有神秘性,让古人既畏惧又好奇,成为神化和崇拜的动物之一。中国的蛇崇拜早且普遍。《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小雅》篇中有“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之句。译成白话就是:“什么是吉祥的梦呀?梦见狗熊棕熊,梦见小蛇大蛇……梦见狗熊棕熊,是生男孩的祥兆,梦见小蛇大蛇,是生女孩的祥兆。”《山海经》有“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称,书中的许多神灵都是蛇身、蛇首或操蛇、珥蛇、践蛇,如《大荒北经》:“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福建省简称“闽”,《说文》:“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蛇种”可理解为以蛇为图腾。福建人崇蛇,省内不少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蛇王庙,且有以祈求蛇神保佑的种种民俗活动。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一部分为古代巴国所在之地。“巴”本义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说文》:“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在重庆市巴南区部分农村,广泛流传着“蛇祖”的故事。高山族一支鲁凯人崇拜百步蛇,认为其祖先是由百步蛇所生,百步蛇是鲁凯人的保护神。蛇是龙的主要的,也是重要的取材对象。首先,从形象上看,蛇将悠长弯转,可以盘绕和伸展的躯体,以及覆盖鳞片的体表贡献给了龙。《说文》将蛇作“它”,曰:“它,虫也。从虫而长,像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这则解释有两个关键字:“长”、“曲”,而这两个关键字也正好是龙的躯体特征。《史记·外戚世家》褚少孙引:“传曰:蛇化为龙,不变其文。”这里的“文”作“纹理”、“花纹”解释,那么全句的意思就是:蛇变化为龙,连其身上原来用鳞片组成的花纹都未改变。其次,从功能上看,蛇将能隐能显、能静能动、能大能小、有善有恶和不断更新的性能贡献给了龙。蛇类喜居荫蔽潮湿、人迹罕至之处,又时不时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可谓“能隐能显”。蛇有冬眠的习性,可以几个月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又能在水中游、陆上行,快速地追赶、捕食猎物,此谓“能静能动”。蛇类中有体长达十多米的巨蟒,也有体长仅数厘米的盲蛇,可谓“能大能小”。蛇类中的多数是对人有益的可食、可入药的无毒蛇,但也有一部分属于能对人类造成伤害的有毒蛇(蛇毒亦可入药),可谓“有善有恶”。蛇一般每隔两三个月就要蜕一次皮,以适应成长的需要,可谓“不断更新”。“不断更新”使蛇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蛇的这些功能,能被龙所吸取,成为“龙性”的组成部分。第三,龙与蛇的“亲缘”关系也反映在古人的认识中。一类说法是认为蛇可以变化为龙。如,《抱朴子》:“有自然之龙,有蛇蠋化成之龙。”《述异记》:“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虺是体型小且有毒的蛇。另一类说法是将蛇龙类同、混代。《洪范·五行传》郑玄注:“蛇,龙之类也。”同一个人物或神灵,有时说是“蛇身”,有时说是“龙身”。如轩辕黄帝,《山海经》说其是“人面蛇身”,《说郛》说其是“龙身而人头”。再就是将龙蛇视为同类予以并称,如,《易·系辞》:“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左传·襄二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汉书·扬雄传》:“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