姤卦变大壮卦,夬卦变大壮卦测感情

《易经》六十四卦分别是什么?

1乾天 乾为天 泽天夬 火天大有 雷天大壮 风天小畜 水天需 山天大畜 地天泰 2兑泽 天泽履 兑为泽 火泽睽 雷泽归妹 风泽中孚 水泽节 山泽损 地泽临 3离火 天火同人 泽火革 离为火 雷火丰 风火家人 水火既济 山火贲 地火明夷 4震雷 天雷无妄 泽雷随 火雷噬嗑 震为雷 风雷益 水雷屯 山雷颐 地雷复 5巽风 天风姤 泽风大过 火风鼎 雷风恒 巽为风 水风井 山风蛊 地风升 6坎水 天水讼 泽水困 火水未济 雷水解 风水涣 坎为水 山水蒙 地水师 7艮山 天山遁 泽山咸 火山旅 雷山小过 风山渐 水山蹇 艮为山 地山谦 8坤地 天地否 泽地萃 火地晋 雷地豫 风地观 水地比 山地剥 坤为地

易经里的土官三城是指什么意思

在易经里,“土官三城”指的是三个特殊的宫位,分别为巽、艮和坤。它们位于一个图形中,以“巽”为点,左右各有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内有一个“宫位”。这三个宫位代表着三个不同的状态,分别是成功、失败和变化。

12《易经》的语法4:卦序

讲完了屯蒙需讼四卦,我们稍稍停下脚步,来谈谈64卦的顺序。 64卦有不同的顺序,迄今发现的有7种,其中最常见最古老的一种记录在《序卦传》里。 朱熹老师还编了一首《卦名次序歌》,来帮助初学者记忆。 接下来我们一段原文,一段白话文来解读一下《序卦传》到底在说些啥。 易经中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先有乾坤二卦再衍生出其余62卦,好比有了天地,然后才有万物。万物充塞在天地之间,所以乾坤二卦之后接着便是 屯卦。 屯有充满的意思,也有创生的意思。万物创生之时,都是蒙昧的,所以屯卦之后是 蒙卦 。 万物尚在稚小、虚弱之时,需要去养育它、培育它,所以蒙卦后面是 需卦。 需卦讲的是饮食之道。饮食分配不均或不足时,必然会引起争讼,所以需卦之后便是 讼卦 。 争讼一起,便会带来战争,所以讼卦之后是 师卦 。“师”是众多的意思,师卦讨论的是治军之道。战争一起,人们就会团结在一起,所以师卦的后面接着是 比卦 。比是互相亲附的意思。团结的力量带来利益,于是小有积蓄,所以比卦之后便是 小蓄卦 。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财富有所蓄积,就需要“礼”来节制人们的行为,所以说小蓄卦之后接着是 履卦 。履是鞋子,引申为走路,礼仪就是指导人们如何在人世间行走。 有了礼的节制,社会就会安定下来,所以履卦之后便是 泰卦 。泰者通也,政通人和则安。然而事物不可能长久的通泰,物极必反,所以泰卦的后面是 否卦 。否是壅塞不通的意思。正如泰不能长久一样,否的状态也不可能长久,故而否卦后面接着的是 同人卦 。与人相同,同心、同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人们就会跟随他,所以能有大的收获,故而同人卦之后便是 大有卦 。 收服大众、成就大业之后,不能自大自满,所以大有卦之后便是 谦卦 。有大才大业又能够谦虚待人,必定安祥快乐,所以谦卦的后面是 豫卦 。豫是安乐祥和的意思。安逸享乐就会吸引人跟随,所以豫卦的后面跟着 随卦 。 带着笑脸追随别人,一定是自身有事情希望得到解决,所以随卦的后面便是 蛊卦 。蛊的意思是有事、事多。 干实事才能造就一番大事业,所以蛊卦后面接着是 临卦 。临是大的意思,也有以上临下的意思。事业做大了,就会引人观瞻效法,所以临卦后面接着 观卦 。参观学习后不能照搬,要合乎自身实际才能管用,所以观卦后面接着 噬嗑卦 。嗑是咬合的意思。事物不可以苟合在一起,要有所文饰,所以噬嗑卦之后便是 贲卦 。贲的意思是修饰,偏重於以柔顺、和悦来修饰刚强之意。 文饰到了极点,盛极而衰,物极必反,便会产生“剥落”的现象,所以其后接的是 剥卦 。剥的意思是剥落、凋零、衰弱。剥落衰败到极点,则必定穷乎其上反乎其下,穷乎其末反乎其本,所以剥卦的后面接着 复卦 。复归初心,不再虚妄。复苏之时,亦不可妄动,所以复卦之后是 无妄卦 。不虚妄、不妄动则能够积蓄精力与实力,所以无妄卦之后便是 大蓄卦。 物质精神财富有所蓄积,然后可以滋养万物,所以大畜卦后面是 颐卦 。颐是养的意思。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资粮不足则不可以有所行动,所以颐卦之后便是 大过卦 。大过有矫枉过正的意思,这里指大胆行动,全力以赴。 万亊万物不可能一直一往无前,所谓盛极必衰, 所以大过卦之后便是 坎卦 。坎是险陷的意思。陷入险境时,必需要找个抓手,才不致愈陷愈深,所以坎卦的后面接着是 离卦 。离是附丽、依附的意思。 以上是《周易上经》,一共30个卦。这段不用翻译了,都能看懂。 夫妇之道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恒卦 讲的是夫妇之道。恒卦之前还有一个卦 咸卦 ,咸卦讲的是男女之事。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这是易经的逻辑。所以周易下经是从 咸恒 两卦开始的。正如周易上经是从 乾坤 两卦开始的。上经谈的是宇宙,下经谈的是人生。 夫妇之道跟永恒有什么关系?我们中国人有个“家国同构”的观念,所以说“有父子然后有君臣”,这是一种类推逻辑,这种逻辑反推回来,就可以得出夫妇之道是人类社会的基石这样的观念。 时间长了会审美疲劳,所以恒卦也不能长久。恒卦之后接着便是 遯卦 。遯是退藏、退出的意思。我们常说以退为进,退藏正是酝酿另一次之茁壮成长,所以遯卦之后是 大壮卦 。大壮的意思是“大”者能“壮”。在易经中,“大”指代阳爻,小指代阴爻。大壮意味着阳爻壮大,压过了阴爻,象征君子压过小人,正气压倒邪气。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前途一片光明,所以大壮卦后面跟着 晋卦 。晋是光明现于大地的意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光明盛大,必然有所折损,故而晋卦之后接着 明夷卦 。夷是损伤的意思。 家是爱的港湾,最好的疗伤之地就是家,所以明夷卦后面是 家人卦 。 居家过日子,哪有锅盖不碰碗勺的,所以家人卦后面接着 睽卦 。睽是意见乖离的意思。 家有其内在秩序,家族系统排列就是呈现这种秩序的方法。顺应了这种秩序,家庭就爱意融融;背离了这种秩序,家道就很艰难。所以睽卦的后面接着是 蹇卦 。蹇的意思是艰难险阻。艰难也是一时的,只要能守住正道,风雨之后便是彩虹,所以蹇卦的后面接着 解卦 。解是解除困厄的意思。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困厄险难的解除,必定是缓慢的过程,太过缓慢也会失去时机,造成损失,所以解卦之后,接着是 损卦 。 寒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损和益都是相对的,所以损卦之后便是 益卦 。 水满则溢。水位越来越高,必然引起决堤,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所以益卦之后便是 夬卦 。夬就是决的意思。水冲出堤坝,必然会遇到一些东西,所以夬卦后面是 姤卦 。姤是遇合的意思。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垢卦之后接着是 萃卦 。萃是聚合的意思。独行快,众行远。人聚在一起,力量就得到提升,所以萃卦之后便是 升卦 。 向上提升的过程必然会遭遇阻碍,所以升卦的后面接着 困卦 。向上发展受到阻碍,就会掉头向下巩固基础,所以困卦后面接的是 井卦 。水井必须经常挖一挖,清除污泥和杂物,所以井卦后面接着是 革卦 。革是化学反应,用锅子煮饭就是革物的过程,革物者莫若鼎,所以革卦后面接着是 鼎卦 。 鼎在古代不是日常的炊具,而是祭祀用的器具。古时候是嫡长子继承制,主持祭祀的都是长子,震卦代表长子,所以鼎卦之后便接着 震卦 。震是动的意思,运动总有停止的时侯,所以震卦后面接着 艮卦 。艮是停止的意思。静极生动,所以艮卦后面接着 渐卦 。渐是循序渐进的意思,也含有应时而动、相机而行的意思。前进总是有个目的地和归所,所以渐卦后接着 归妹卦 。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就是找到了归宿,找到了归宿的生命是丰盛的,所以归妹卦之后便是 丰卦 。丰是盛大的意思。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过于穷极盛大,以致失去本身的居所,所以丰卦后面接着 旅卦 。 飘泊在外,总想找个安身的地方,所以旅卦之后接着的是 巽卦 。巽是入的意思。有了容身之地就很高兴,所以巽卦之后跟着 兑卦 。兑是喜悦的意思。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相聚而欢,终归要散去,所以兑卦之后接着 涣卦 。涣是离散的意思。事物不会一直离散下去,离散的趋势终会受到节制,所以涣卦的后面便是 节卦 。 行事能合乎节度,便能取信于人,所以节卦的后面是 中孚卦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君子守的是大信,而非小信。固守僵化的信念而不知变通,也会带来过失,所以中孚卦之后接着是 小过卦 。 有过人之处,则成功可期,所以小过卦之后接着 既济卦 。路漫漫其修远兮,学无止境,行无止境,所以最后一卦是 未济卦 。 周易下经一共34卦。 听起来很有道理吧,然而这都是附会出来的。因为卦序是依据卦名的义理来解读的,然而考古发现,卦名是在卦序之后才出现的。 莫急,正方代表还有话说,64个卦名中,有59个都是从卦爻辞中抽取一两个字为卦名,因此你也可以说,卦序跟卦义是有关联的。 撇开卦名不谈,从卦象上可以看出卦序的排列确实有规律,序列中的卦是成对出现的,每一对卦之间要么是上下颠倒,比如屯卦和蒙卦,需卦和讼卦。要么是阴阳互换,比如乾卦和坤卦,坎卦和离卦。这在易经里叫做非覆即变。至于两对卦之间是什么联系,比如为啥屯蒙之后是需讼,就不知道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卦序传》就没意义了。所有的意义都是附会出来的,整个人类的文明都是附会出来的。易经本来只是占筮参考书,卦辞和爻辞都是某次占卜的结果,记录在卦象和爻象旁边的,本来就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是只要你相信有联系,你总能创造出意义来。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易经之所以从占卜上升为哲学,就是千百年来持续不断地附会的结果。我们今天所谈的象数义理都是人造的,而这里头隐藏着附会者的信息,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学习易经不就是要理解人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吗,这些规律都在人们持续不断的附会过程中嵌入进去了。附录1:马王堆帛书本卦序 附录2:京氏分宫卦象次序

第四十四卦 姤卦

我是郑宏鹏,樊登读书会隰县分会会长,每天一篇文章之098。姤卦是讲男女之间是怎么相遇的,也可以放大到君臣、朋友之间是如何相遇相知的。“姤”是“女”字旁加“后”字,意为相遇,“逅”和“姤”差不多,邂逅是不期而遇,也就是没有约定、偶然碰到,而“姤”既可以指意外的相遇,也指相约的相遇,所以《广雅》解释:“姤,遇也”,就是相遇的意思。相遇的意思非常广,对男人来说是怎么遇到女人;对女人来说是怎么遇到男人;对领导来说是怎么遇到下级;对下级来说是怎么遇到好领导;还有怎么遇到志向相同、能够帮助自己的朋友……这都是姤卦。姤卦的卦象很有意思:上面五根阳爻,下面一根阴爻,恰好是前面夬卦(上面一根阴爻,下面五根阳爻)颠倒之后的卦象。姤卦也是十二消息卦之一,在乾卦(六根阳爻)之后,阴爻开始复苏,乾卦是阴历四月,表示阳气到头了;姤卦是阴历五月份,阴气开始慢慢上升。我们先来看卦辞:姤,女壮,勿用取女。姤卦,是女人太强壮了,不要娶这样的女人。为什么说是女人太强壮了?因为它是一女(一根阴爻)遇五男(五根阳爻),说明这个女人太强盛,和五个男的都有交往且放不下,说明女人不坚贞,行为不正,有些水性杨花,不能跟她久处,所以这种女人不适合娶回去。姤卦的卦辞反映了《易经》崇阳抑阴的思想,也就是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女人不壮,守着阴柔之道,就可以娶。卦辞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男女、君臣、朋友相遇的道理,总而言之,就是要符合礼,要守正。《彖传》解释: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哉。“姤,遇也,柔遇刚也”:姤代表有意识的相遇,是柔遇到刚、女人遇到男人、阴柔遇到阳刚的场景,是不同类间的相遇。“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不能娶这样的女人,因为跟她相处不可能长久。为什么呢?因为她上面被五个男的压着,这种场景肯定不能长久。什么才是真正的相遇呢?“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天和地之间要相遇相和,这样才能使万事万物都能彰显、化生。“品物咸章”我们前面有类似的说法,如乾卦的《彖传》有“品物流形”,坤卦的《彖传》有“品物咸亨”,“品物”指万事万物,“品”是“类”,“咸”是“都”,“品物咸章”就是万事万物都能彰显,发挥自己的作用,都能强盛壮大。所以虽然姤卦的卦辞说不要娶这样的女人,但它其实从反面说明了天地要相遇,男女之间要相遇相和,这样才能使万事万物“咸章”,所以这里强调的是阴阳中和。“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刚”指男人,刚正的男人如果遇到能够守持正道、中道的女人,就会天下安宁、社会和谐了。所以这里从男女出发,实际是强调整个社会都要阴阳相和。“姤之时义大矣哉”:所以姤卦的时位、时机是非常重大的。从这里我们可看出姤卦重点是讲怎么有意识的、按照什么方法来使男女相遇,进而推广到整个社会人伦,而不是无意的邂逅、艳遇、偶遇。《象传》解释: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天下有风,姤”:姤卦是“天风姤”,上面是天,下面是风,是天下吹着风或者叫风行于天下,看到这种场景我们马上会浮现出一种画面:风能吹遍四面八方,这是指要与万事万物相遇,所有地方和四面八方的人都跟风相遇相和了。“后以施命诰四方”:“后”指君主,不是王后也不是以后,古汉语中“以后”的“后”写作“後”,只是现在被简写成“后”了。君王看到这样的卦象,就应该效法姤卦,广泛地向天下昭告命令,让每个人都知道,这样就能做到上下通达、相遇相知,形成一片和谐的局面。

2023.5.19上午十点起卦问事业近况,得雷天大壮卦变天风姤卦。求解

世爻午火旺子水克世爻吉,所求之事必成,但变爻丑土克应爻不吉,所求之事虽成但达不到自己的目标

2023-06-27易象论(11-20)

11、卦体上的三个“对立面” 卦体六爻分别构成三个“对立面”,即初与上、二与四和三与五,每个爻除了与之相对的爻以外,与其它四个爻都为“邻”,这种相对与相邻的关系与爻的阴阳无关,爻无论阴阳,都存在着这种相对与相邻的关系,六十四卦皆然,这也没有例外。 初爻与上爻相对。在卦体上,对初爻的取象有很多,其中不乏有“潜”、“足”、“趾”等,如乾初讲“潜龙”,剥初讲“剥床以足”,噬嗑初讲“屦校灭趾”,贲初讲“贲其趾”,大壮初讲“壮于趾”,夬初讲“壮于前趾”,鼎初讲“鼎颠趾”,艮初讲“艮其趾”等等,“潜”、“足”、“趾”等在卦体上居下,这是没有疑义的,也是为大多数易学家认可的。 在卦体上对上爻的取象也有许多,例如乾上讲“亢龙”,大有上讲“自天佑之”,大畜上讲“何天之衢”,大过上讲“过涉灭顶”,咸上讲“咸其辅、颊、舌”,解上讲“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旅上讲“鸟梵其巢”,中孚上讲“翰音登于天”,既济上讲“濡其首”等等,不难看出,这些“亢”、“天”、“顶”、“高墉”等象,就是形容上爻,这些象的依据就是上爻,这些象也证明了上爻就在卦体的上方,这也是没有疑义的。 二爻与四爻相对。在二爻与四爻的取象中,不乏相对的例子,比如讼卦二爻讲“不克讼”,四爻也讲“不克讼”。姤卦二爻讲“包有鱼”,四爻讲“包无鱼”。丰卦二爻讲“日中见斗”,四爻也讲“日中见斗”。 三爻与五爻相对。在三爻与五爻的取象中,相对的例子比较少,但也不是没有,例如蛊三讲“干父之蛊”,蛊五也讲“干父之蛊”。观三讲“观我生”,观五也讲“观我生”。无妄三讲“无妄之灾”,无妄五讲“无妄之疾”。恒三讲“不恒其德”,恒五讲“恒其德”。夬三讲“君子夬夬”,夬五讲“苋陆夬夬”。从这些取象中,也不难看出,三爻与五爻也有相对关系。 对于二爻与四爻、三爻与五爻的对立关系,《系辞》上有句话说得很好,那就是“同功而异位”,但由于不了解真实的卦体,所以接下去的解释就错了,如什么“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在卦体上,二与四和三与五同处在一个层面,它们构成了两个“跷跷板”,或者是成十字交叉的两个“天平”,这里没有什么善恶、远近与贵贱。     12、卦体上的三个“层次” 卦体六爻按照高中低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初爻为一个层次居下,二、三、四、五爻为一个层次居中,上爻为一个层次居上。 在卦体上,初居下,上居上,这是大多数易学家认可的,也是可以为众多的取象证明的,问题是二、三、四、五爻,从层次的角度讲,它们是同一个层次,无所谓高低上下,在取象上就叫“阶”,升卦五爻讲“贞吉,升阶”,这个“阶”就是说五爻是高出初爻的一个“台阶”。 29) 三、四、五爻在同一个层面上,这也可从乾卦六爻的取象得到证明。乾初讲“潜龙”,乾二讲“见龙在田”,这里我们要问,初爻这个龙“潜”在何处呢?不言而喻,肯定是在“田”下,也就是乾四辞所谓的“渊”,“渊”比“田”还要低。乾上讲“亢龙”,这个“亢龙”在什么地方呢?可以肯定是在“天”上,也就是最高处。难解的地方是五爻,五爻讲“飞龙在天”,这里分明是说这个“龙”是在“天”上飞,那么到底是五爻为“天”,还是上爻为“天”呢?如果说五爻为“天”,那么上爻就是“天外天”,如果说上爻为“天”,那么五爻就不是“天”。原来乾二与乾五是同一个层次,一个为“田”,一个为“天”,这是因为“天地本无界”,这种情况好比说云在天上,但如果是站在泰山山顶,也会看到云在脚下景色。 乾二的取象是“田”,其实四爻也有取象为“田”的例子,比如恒四就讲“田无禽”,巽四就讲“田获三品”。二与四都可以取象为“田”,说明这里没有高低的区分。     13、卦体上的上下前后左右 在卦体上,初为下,上为上,二三四五爻为一个层次居中。但是,居于中层的四个爻并不在一个点上,也不在一个线上,前面我们谈到这四个爻也构成一个“圆圈”,它们还可以分出前后左右。 在区分前后左右上,最典型的取象就是丰卦三爻讲“折其右肱”,三如果是“右”,那么与之相对的五就是“左”。有了三为右,五为左,也就可以知道二为前,四为后。 初为下,二为前,三为右,四为后,五为左,上为上,这是六爻定位的一种方法,与爻的阴阳无关,六十四卦,只要是初就是下,是二就是前,是三就是右,是四就是后,是五就是左,是上就是上。上下相对,左右相对,前后相对,这种定位与相对关系,具有普遍意义。 区分上下前后左右也有一个立场问题,上面的区分是站在卦体以外,面对着卦体。如果是站在某个爻的立场上,左右就可能易位,例如明夷二讲“明夷于左股”,这就是站在二爻的立场上,把三爻视为“左股”。师卦四爻讲“师左次”,明夷四讲“入于左腹”,这是因为站在三爻的立场上。     14、卦体上的“中” 与初上比较,二三四五爻同为中层,但并非“中央”,居于中央位置的有两个爻,这就是二与四,二爻与四爻也可以看做是卦体上的“中”。 典型的对“中”的取象就是“庙”,升卦卦辞讲“王假有庙”,这里没有具体指出哪个爻是“王”是“庙”,通过对辞义的分析我们断定四爻为甲为“王”,四爻也就是“庙”的位置。“王假有庙”这个象再次出现在涣卦,涣卦辞也讲“王假有庙”,这里同样也没有具体说是哪个爻,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二爻为甲为“王”,庙堂居于中央位置,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王”处在其它爻位,可以称“王”,但不叫“庙”,家人卦五爻为甲,爻辞说是“王假有家”,这就说明五爻不是中央位置。 传统易学有的依据八卦学说,以为二五为“中”,二为下卦之“中”,五为上卦之“中”,其实不是这样的,二与四相对,要说“中”它们同为“中”。     15、卦体与视觉 卦体六爻分处上下前后左右,这样从外部某个位置观察卦体,按照可见与不可见区分,六爻就有了可见、不可见与部分可见的情形。二为前,这是完全可见的,四为后,这是完全不可见的,初三上五这四个爻是部分可见,当然也可以说是部分不可见。 对这种可见、不可见的取象,比较典型的就是艮卦,艮卦以人体取象,卦辞讲“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艮卦四爻辞讲“艮其身”,这就表明四爻是“身”,四爻既然是“身”,则与之相对的二爻就是“背”。假如把四爻取象为“人”,那么二爻就是“庭”,这就是“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丰卦二爻讲“丰其蔀,日中见斗”,同样的取象还出现在四爻,二与四同为“中”,二爻“日中见斗”是因为这个爻是个阴爻,四爻是个阳爻,阴爻如不可见,那么阳爻该是可见的,丰四也说“日中见斗”,就是因为这个阳爻处在一个不可见的位置。 可见不可见要看站在什么位置上观察,站在二爻位置上看不到四爻,站在初爻位置上看不到上爻,站在三爻位置上看不到五爻,如此等等,就是因为卦体是个立体,初与上、二与四和三与五作为对立面,彼此是不能直接见面的。 上述可见、不可见以及部分可见的情况,是因为卦体是一个立体,假如对卦体的观察不断改变视角,或者是视角不变,而让卦体旋转、滚动,那么所有的爻都可以看到,卦符上的六划都是明白显示的,爻辞对每个爻也是都有描述的,这里似乎没有什么可见与不可见的区分,其实细读经文,可以看出它们还是有区分的。     16、什么是卦象 卦象就是卦的整体形象,六十四卦的形态不同,形象也就不同,这些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某个卦的特征,也就是这个卦区别于其它卦的地方。     比如说乾卦的卦象就是“龙”,不是“天”,如果乾卦的卦象是“天”,那么对二爻的“见龙在田”就无法解释。在自然界,有“恐龙”、“翼龙”等等动物,但恐怕还没有中国人心目中的“龙”,从龙的可潜、可见、可跃、可飞、可亢,可以在田,也可以在天,可以看出龙是一种高度自由的动物,几乎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从现实中没有龙,龙综合了多种动物的优点这一点上看,龙是一种抽象物,从龙有形有象这一点上看,龙又是具象物。龙这个形象可以说是乾卦的“形象大使”,说明乾卦的自由、通达与稳固,这种局面是其它卦所没有的,这就是乾卦的特征。     再比如“牝马”这个象,这是坤卦的卦象。坤卦虽然也是天道与人道合一,但由于能量所限,诸爻几乎呈静止状态,只有时间的流逝。伴随着时间的变化,卦的内部会有一个潜藏的天数上岗,卦体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这可以说是“生”,是孕育,是外静而内动,这就是“牝马”这个象的意义,“牝马”也可以看做是坤卦的“形象大使”,是坤卦有别于其它卦的一个地方。     卦象多体现在卦名当中,例如井卦的卦象就是“井”(一口扳倒井),革卦的卦象就是“革”(皮革),鼎卦的卦象就是“鼎”(一个折了腿的鼎),屯卦之“屯”、蒙卦之“蒙”、需卦之“需”、讼卦之“讼”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做是卦象,卦名直接就是卦象。也有许多卦象体现在卦辞当中,比如说履卦辞中的“履虎尾”,中孚卦辞中的“豚鱼”,小过卦辞中的“飞鸟”,未济卦辞中的“小狐”,如此等等,这些也是卦象。     有的卦象不只是一个,而是两个或多个。比如噬嗑卦,单就“噬嗑”来讲,这个卦象是表示口中含物而咀嚼的意思,对于上下两个阳爻而言,中间的爻就象是口中的食物,这是一个上嘴唇连着天、下嘴唇连着地的“大嘴”;卦辞讲“利用狱”,“狱”也是噬嗑卦的卦象,对于中间的爻而言,上下两爻又象是刑具,使得诸爻的行动没有自由。再比如观卦,单就卦名来讲,观卦的卦象就是观察,从卦辞“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来看,观卦又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动作,也就是由下至中但不至上的动作,另一个是状态,形容服从者长的头大的样子,这个动作与状态,也是观卦的卦象。     具有多个卦象的卦,象与象之间可能有关系,也可能毫无关系。比如说观卦盥洗的动作与大脑袋的俘虏,还有观察,虽然都是卦象,但这些象与象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它们只是属于同一个卦,一个卦可以有多种形象、多种特征,如果说联系,也只是这些象与卦体的联系,而不是象与象之间的联系。 还有许多卦象是通过爻辞来表现的。例如乾卦,卦名与卦辞中没有“龙”,但通过初爻的“潜龙,勿用”、二爻的“见龙在田”、四爻的“或跃在渊”、五爻的“飞龙在天”,上爻的“亢龙有悔”,我们就可以确定乾卦的卦象就是龙。再如剥卦,从卦名上看这个卦的卦象是剥落、侵蚀的意思,从初爻的“剥床以足”、二爻的“剥床以辨”、四爻的“剥床以肤”等辞来看,这个卦的卦象也可以说是个“床”,只不过这个“床”不是人们所想象的人的卧具,而是“托具”。     17、卦象之分类 卦象繁纷复杂,但依据卦体的状态、性质、功能与变化趋势,大体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状态类,第二类是性质类,第三类功能类,第四类就是变化趋势类。 状态类的卦象,就是用形象的语言,表现卦体的状态,卦体的状态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静态,另一种是动态。比如说井和鼎,在六十四卦中,最具形体的卦象就是这两个卦,单独来看井和鼎,它们就属于静态。古代的井与现代的井有差别,但井的形状与功能大体还是一样的,古代的鼎到现在还多有遗存,虽然形状不尽一致,但性质与功用还是没有变化,人们也不会把井、鼎这类东西与其它东西混同起来,象这样的卦象就属于静态类卦象。动态类的卦象我们可以用震卦为例,震卦不论是地震还是雷震,都是描述的运动,因此属于动态类的卦象。六十四卦的卦象按照动静分类可分三类,一是静态类,如坤、讼、师、比、小畜、泰、豫、蛊、观、大畜、颐、大过、遯、家人、睽、蹇、解、姤、井、鼎、艮、归妹、节。一类是动态类,如蒙、需、履、否、同人、大有、谦、随、噬嗑、贲、剥、复、坎、离、咸、恒、大壮、晋、明夷、损、益、夬、萃、升、困、震、渐、丰、旅、巽、兑、涣、中孚、小过、既济、未济。还有一类是动静咸宜,如乾、屯、临、无妄、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分类只是一个大概其的分类,并非说在静态类中就没有活动的因素,也不是说在动态类中就没有静止的因素,只是说动与静哪个方面占的主导。 性质类的卦象就是用形象的语言,揭示卦的性质,比如说乾卦卦辞讲“元亨,利贞”,如果把“亨”与“贞”当做象辞,那么这个“亨”与“贞”就是乾卦的两种性质,“亨”表现通达,“贞”表现稳固。 功能类的卦象就是用形象的语言,表现这个卦的作用,比如屯卦讲“利建侯”,这个“利见侯”就是屯卦的功能、功用。 变化趋势类的卦象就是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卦爻变化的趋势,比如需卦卦辞讲“利涉大川”,这个“利涉大川”就是需卦变化的趋势。 按照以上分类,可以看出每个卦的卦象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讼卦辞讲“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有孚”是讼卦的一种状态,表示这个卦有主与从的区分;“窒”是性质,表示这个卦不通达,在运行中有了障碍;“中吉,终凶”是变化趋势;“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是功用;再比如观卦卦辞讲“盥而不荐,有孚颙若。”,这个“盥而不荐”可以看做是这个卦的一个性质,表示有这样一个由下提起来但不再高举的动作,“有孚颙若”则表示状态,意思就是俘虏是个大脑袋的样子。     18、什么是爻象 爻象就是爻的形象,相对于卦象而言,爻象就是卦的局部形象。一卦有六个爻,每一个爻都有每个爻的形态,这些形态也都有自己的形象,这些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爻的特征,也就是一个爻区别于其它爻的地方。 爻象主要体现在爻辞上,例如乾初讲“潜龙”,这个“潜龙”就是乾初的爻象;乾二讲“见龙在田”,这个“见龙在田”就是乾二的爻象。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个爻,有些爻就只有一个象,比如说乾初就只有“潜龙”这一个象,乾四就只有“或跃在渊”这一个象。但也有许多爻是一个爻有两个或多个象,比如说乾二讲“见龙在天,利见大人”,其中“见龙在田”是一个象,“利见大人”又是一个象。再如蒙卦二爻讲“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这里“包蒙”是一个象,“纳妇”也是一个象,“子克家”还是一个象,像这样一个爻有两个或多个象的情况,我们就叫“一爻多象”。“一爻多象”的情况,象与象之间可能有某种联系,例如坤初讲“履霜,坚冰至”,“履霜”是一个象,“坚冰至”又是一个象,这两个象在时间上就有联系。也有许多象没有联系,例如“包蒙”与“纳妇”,“纳妇”与“子克家”,这三个象之间就没有必然联系,它们是一种并列关系,是说蒙二与周边几个爻的关系。 在三百八十四个爻中,绝大多数是既有象辞,也有断语,但个别也有的爻是有断无象,例如恒卦二爻讲“悔亡”,大壮卦二爻讲“贞吉”,在这种情况下,断语也可以当做象。     19、爻象之分类 同卦象一样,爻象也可分状态、性质、功能与变化趋势四类。与卦象不同的是,爻是卦的局部,构成爻的要素有三个,即爻体、爻位与爻时,爻是数、位、时的集合,因此爻象也就有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所谓爻体就是爻的本体,这里不包括位与时。爻体是由天数与地数构成的,一个爻有九个数,这九个数可能都是天数,也可能都是地数。单从量上区分,爻有十等,量最大的爻就是纯阳爻,量最小的爻就是纯阴爻,两者在量上的绝对比值一般就是九比六,化简以后就是三比二。阳爻有六种,阴爻有四种。阴与阳的分界线一般是天数三四之间,或者是地数五六之间。     爻象按照状态分类,即阴与阳;按照性质分类,即刚与柔;按照功能分类即动与静,按照变化趋势分类就是各自向着对立面转化。 象有动静,卦也有动静。卦的基本状态有六十四个,按照动静分类也就是三类,即动态类、静态类和动静咸宜类。爻的基本状态就是两个,即阴爻与阳爻,因此爻象也就多与这两种状态有关,阴爻与阳爻的取象,是最广泛也是最明显的一种取象。 一般说是卦有往来,但也有些卦是“往而不来”或“来而不往”。卦的基本性质是“亨”与“贞”,也就是通达与稳固。爻的基本性质是刚与柔,一般说来,阳刚阴柔,不可忘记的是,同是阳爻还有个刚柔的问题,同是阴爻也有个刚柔的问题,只是阴阳中的刚柔从爻画上反映不出来。 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这个特定的环境有什么作用,是利还是不利?如“利见大人”、“利建侯”、“利涉大川”等等,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用”上,作为个体,能够对环境产生什么作用。 卦的变化趋势是从均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这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爻的变化趋势就是走向反面,阴爻向阳爻转化,阳爻向阴爻转化,这是一个不断和合的过程。 爻位是爻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与爻体有所不同,爻体可分阴阳刚柔,爻位却没有这种区分,有的只是上下前后左右。这种区分表现在爻象上就叫“位象”,“位象”除了上下前后左右以外,还有上下东西南北中等。 爻时就是爻所表现的时间性质,卦作为一个过程,爻就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特定阶段,爻时也是爻的题中应有之义,与爻体不同的是,这里也没有阴阳刚柔的区分。有的只是开端、终结以及过程的不同阶段。爻位与爻时没有阴阳与刚柔的区分,传统易学以为位有阴阳,时也有阴阳,这无疑是对阴阳学说的一种滥用。爻时的取象所依据的是天道,因此有关爻位与爻时的取象,我们后面在探讨易道象时再做讨论。     20、爻体取象     爻体的基本状态与性质就是阴阳与刚柔,因此在爻的取象上也就多与这些状态与性质有关。比如说用阳表示男,用阴表示女。归纳起来,大体上父母、男女、牝牡、贫富、强弱、大小、明暗、虚实等象,都与爻的阴阳有关。阴与阳取象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们的相对性,也许正是因为它们的相对性,人们才误以为是“道”,是最基本的法则或者宇宙的规律,阴阳也就成了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或范畴。其实在经文中,还有许多男女的取象并非是严格地依据阴阳,比如说归妹卦初爻讲“归妹以娣”,归妹初是个阳爻,在这里的取象是“娣”。归妹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归妹初所要嫁的郎官是五爻甲,五爻甲是一个阴爻,这里的阴阳是象征贫富,不是男女。归妹上讲“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归妹上是个阴爻,但这个阴爻可以取象为“女”,也可以取象为“士”。这就说明,阴阳的取象也是相当灵活的,拘泥于阳为男、阴为女,那就无法解释这些卦辞与爻辞。 卦象与爻象有区别,也有联系。有的卦象直接就是爻象,比如说乾卦的卦象是“龙”,这个“龙”也可以叫爻象。也有的爻象直接就是卦象,比如说“君子有终”,这是谦卦三爻的爻象,同时它又是谦卦的卦象。卦象与爻象的不同,反映了整体与局部的不同,卦象与爻象的相同,反映了局部与整体的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某个局部就代表了整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