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讲姻缘,道家说夫妻姻缘

姻缘符催姻缘作用

姻缘符催姻缘作用

姻缘符催姻缘作用,美好的婚姻是我们的都向往的,除了日常的佩戴桃花来招揽好的姻缘,我们还可以通过婚缘符作用来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人们,送上一种祝福,以下来由我来分享姻缘符催姻缘作用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姻缘符催姻缘作用1

一、姻缘符的作用?

姻缘符可催化和促进姻缘运、招正桃花遇正缘真爱。

早日进入婚姻的殿堂。

主要适用于想急于恋爱或多次恋爱失败、波折阻碍较多、或父母反对二人结合、或年龄较大而异性缘不好者等。

请符后会催旺自己姻缘、早日遇到心仪对象、化解感情上的波折和不顺。

能吸引异性、是对方主动追求。

二、姻缘符的使用范围?

1、单身女性、未婚女性。

2、增加人缘与人际关系。

3、求真爱、催正因缘。

4、增强异性对你的情欲和吸引力。

三、姻缘符有什么好处?

关于姻缘符的好处有个故事。

月老、即月下老人、是中国民间阳宅风水学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红喜神。

他主管着世间男女婚姻、在冥冥之中以红绳系男女之足、以定姻缘。

月老专管尘世姻缘、后世道家便以绘制姻缘符、并以法力召集月老前来、将其灵力注入灵符之中。

催姻缘符专供感情低落、姻缘淡薄、找不到合适对象、或迟迟未恋爱的单身男女使用、可助其早日找到真爱。

姻缘符催姻缘作用2

姻缘符的作用一般来说有两种:

代表着人们对爱情的向往与渴望、希望能遇见自己喜欢的人、或者喜欢自己的.人、或者希望自己喜欢的人喜欢自己、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

对于已经结婚的人而言、则是一种期望和祝福在里面、希望婚姻美满幸福。

资料补充:

姻缘符是起源于古时的巫祝。

佛教求签、道教求缘。姻缘符其实是道教早期的特色之一。

起源于古时的巫祝。道家的咒语在东汉时期较为盛行、并且也符有密切的关系、画符时要念咒语、用符时也有咒语、作一切法都有一定的咒语。咒语成为施法者精诚达意、发自肺腑的声音、才能保证一切法术的奏效。

回归前道家的人特征

道教是中国两大宗教之一,是本土宗教,道教在古代就对、文化、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在隋唐时期开始,道教就十分兴盛,炼丹、符咒术、养生法都是属于道教的范畴,但现在的道教更讲究哲学层面的知识。而天生适合修道人的特征有什么?有道家缘分的征兆?天生适合修道人的特征天生适合修道人的特征天罡地魁魁罡是“庚戍庚辰壬辰戊戍”,辰为天罡,戌为河魁,乃阴阳绝灭之地,辰是水库属天罡,戌是火库属地魁,辰戌相见为天冲地击。魁罡格在日柱方能入格。古代人云:命带魁罡,性格聪明,文章振发,临事有断,唯是好杀。大多嘴硬心软,性严有规画,有所不为有所必为。不论男女,性格刚勇,胆子大,有决断能力,有领导力及号召力。命带魁罡,大多长相粗壮,面方,女人额头宽、下巴宽、肩膀宽。亦有少数长得秀气或者性格温顺者。女命魁罡,外向,聪明能干,美貌,但女命魁罡对婚姻不利,老公畏妻如虎,五行不吉,再婚的可能性较大。魁罡之人性子过刚,易得罪人,旺则掌权杀伐,弱则不死则夭,天生不惧鬼,修行更容易出成绩。天生适合修道人的特征八字伤官旺者利修行八字中伤官旺,特别是八字中天干有多个伤官者,这种八字利于修行。伤官含义:祖母、运动、口才、艺术、着作、名声、儿子。正面特征:豪迈、浪漫、自由、聪明、胆大有才,善辩、富创造力、应变力强。负面特征:丢职、落选、不遵法纪、任性妄为、招惹是非、反叛、克夫、具侵犯性。还代表欲望想法。伤官就是伤害官星,官星对男人来说就是事业,对女人来说就是丈夫,如果男人没了事业,女人没了丈夫,还是去修行吧。天生适合修道人的特征有道家缘分的征兆阴德厚重一般阴德厚重的人身上也有道家缘分的反应,因为这样的人一般都是大好人,非常的善良,这种人与生俱来就与常人不同,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善人是傻,其实他们是因为心系道家中的信念和信仰,比起普通人有七情六欲的思想来说,他们的思想会更高层次些。容易做梦或对道教事物感兴趣身上有道家缘分的反应还包括经常做梦,梦到一些关于寺庙或者说感觉自己前世就是一个修道之人这样的梦;或者一直特别钟爱于道家的物品,如收藏一些佛像、舍利子、或者初一十五都会去寺庙中进香等,这些都代表你有道家缘分,还没有开始修行,说明这种缘分不是太深,或者缺一个契机。

道家有什么算姻缘的方法?

道家有很多,八字,梅花,问字,占卜,求签。等等发展到现在,五花八门的算姻缘方法很多很多

道教中身上带有“仙缘”的特征,都是哪些?

道教是一个很信神仙的宗教,他们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得道即成仙,所以说道教的仙人特征有很多种,总结来说的话就是很玄幻,接下来我给大家细说一下。第1种就是对那些神话和灵异事件特别感兴趣,而且有的时候会感觉自己有预知的能力。这样的人他会相信世界上是真的有神仙和鬼神这些的存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信则有,不信则无,所以说,一般像这样相信的人,他身上就会有仙缘特征。还有的就是,喜欢求神问卜,非常羡慕和仰慕那些玄门中人,对仙家有很强的兴趣,还有的就是对佛道有感应,当你进入一些寺庙或者道观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一些特殊的心灵感应。除了上面这些呢,还有一些就是比如说,晚上经常感觉有人在你耳边说话,但是你身边其实是没有人的。还有就是经常性的感觉自己很沉重,非常想醒过来,但是又醒不过来的那种。还有就是自己经历过一些比较奇异的现象,而且这个奇异的现象是用科学解释不了的。除了这些的话,还有就是你身上有一些特殊的标识或标志,而且那个标志是不会消掉的。还有就是你,从小可能多灾多难,经常遇到一些很奇怪的事情,但是呢,你又不会受到任何的伤害。还有就是,比较聪明,悟性很高,别人跟你讲一些事情你就突然一下就能领悟,但普通人可能会一直领悟不了。 除了这些,你在梦中会梦到自己学习阵法呀或者干嘛呀,但是你醒来之后就是记不住的,还有你经常梦到自己能够飞行,感觉自己的身体很轻。这些都是道教口中带有仙缘特征的人,而且这些是科学解释不了的,如果你经常会有这些特征的,或者行为的话,那么就好好正视他,不用管他,相信科学,一切事情都是有原因的。

道教是如何看待婚姻的,道教中的婚姻观

道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道教与儒家思想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二者都肯定人生的美好。只是儒家比较侧重于人生的社会性一面,强调处理好与自己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而道教则更侧重于祈求自然生命的改良和永久,而对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如爱情婚姻,都希望在另一个世界即仙境中得到延续,对待人间的婚姻,道教的绝大多数派别都持肯定的态度。他们的理由是:天地之间的事物皆由阴阳结合而成,男阳女阴,相互配合和谐才能体现天道 。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认为,如果没有婚姻关系,必然导致“阴阳不交,乃(出)绝灭无世类也”。被道教界视为养生权威的彭祖,则从人的生理与心理本能出发,认为“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许多道书都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人道不可废。可见,道教对婚姻采取的是肯定的态度,即便是清规戒律严明的全真道,也不一概地否定社会上的婚姻制度,对民众的婚姻不加批评,同时也接受在家者为本派的居士。道教对婚姻虽持肯定态度,但却坚持将宗教与婚姻分开,两者不相干涉。在《三百大戒》中规定道士“不得与人间婚姻事”。当然,更不能“破人婚姻事”(《云笈七签》卷三十九)。道教对妇女的尊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得非常独特。这也许与他们继承了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有关。在他们的神仙理想中,女仙具有与男仙相同或相近的地位,女冠(道姑)可以与男性道士一样直接成为仙人。道教的婚姻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理念。尤其是早期道教,男女平等的观念尤为典型。《太平经》认为,“女之就夫,比若男子之就官也,当得衣食也。”这就是说,做妻子如同做官,应当享受“俸禄”。因此,一旦婚姻关系成立,夫妻就应当共同努力生产劳作,创造美好生活。“女之就夫家,乃当相与并立同心治生,乃共传天地统,到死尚复骨肉同处,当相与并力,而因得衣食之。”不仅如此,这种共同的协力劳作,还是巩固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夫人各衣食其力,则令妇人无两心,则其意专作事,不复狐疑也。”(《太平经合校》卷三十五)这种强调在共同劳动基础上的夫妻平等观念,能出现在1900多年前的道教经典中,不能不令人叹服。道教在讨论婚姻生活时,强调夫妻生活的和谐。这与他们长期的养生实践有直接关系。本来,提倡性生活的和谐是祖国医学中的优良传统,道教从初建起,便继承了古代房室养生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在往后的演变中逐渐排除了粘附于上的巫术成分,逐步形成了道教的养生理论。道教反对禁欲主义,但也反对无节制的纵欲。道教中的有识之士反对青年男女过早婚嫁或参与性生活。这些观点对于中国长期存在的早婚陋习,是一种合乎科学的批评。另外,道教继承了古代房室养生的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房室养生学,其中对于性科学的研究,曾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这部分遗产,探讨得还很不够。人们对其中的糟粕揭露较多,而对其合理因素尚很少有科学的分析。对此,我们还是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道教对婚外性关系持否定的态度。《太上经戒》述元始天尊所颁十戒中有“不得淫乱骨肉姑姨姐妹及其他妇女”一项。与“骨肉”即亲姐妹发生性关系,很早就被中国古人视作淫乱逆伦,至于“姑姨姐妹”,则不妨娶为妻室。但从现代的遗传学和优生学的眼光看来,却同样不妥,因为结婚者血缘关系过近,容易导致各种遗传疾病的发生。道教反对与姨表或姑表姐妹发生性关系,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但其间的合理性则是显然的。戒律规定不可淫人妻女,也不可从事婚外性行为:“不得教人淫佚,别离夫妇。”(《要修科仪戒律抄》卷五)宋以后渐渐盛行的道门劝善书中,对“淫”的批评相当突出,这是针对封建时代部分富人的纵欲无度,同时也是针对着旧社会普遍存在的卖淫嫖娼的歪风。这种腐朽的两性关系,在旧社会,既是对不合理婚姻制度的一种补充,又是对正常婚姻的一种销蚀剂。道教对它的抨击当然有合理之处,即便在今天,道教的这种思想也未失落其价值。

儒家和道家对古代婚姻的看法和记载

儒家是这样的啊:夫妻关系和谐是婚姻和谐的首要因素,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夫妻和睦相处,构建和谐家庭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想。儒家把夫妻关系列为三纲之一,对夫妻道德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夫义妇顺”的行为模式。班昭作《女诫》,对儒家的夫妻道德做了总体说明:“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诚)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雎’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妻关系本系于天地之德,它直接影响家庭德的、社会的安定和风教的纯朴。在儒家的论述中,由许多经典言论论述了夫妻关系的和谐之道,这里摘录一些,并作些注解,以供现代家庭参考。身(1)不行(2)道,不行(3)于妻子;使(4)人不以道,不能行(5)于妻子。——《孟子•尽心下》注释:(1)身:自身。(2)行:遵循。(3)不行:指道不实行。(4)使:支使。(5)不能行:命令不能被服从。注解:古云:“正人先正己”,作为丈夫,如果自己不遵循道行,那么妻子也会逆道而行;不合道义的随意驱使妻子,妻子是不服从的,即使是迫不得已,那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此即“身不正言不行”也。现代社会,有些夫妻,丈夫的行为不检点,对妻子也是恣意所为,这势必破坏夫妻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谐。夫和妻柔。——贾谊:《新书•礼》注解:夫妻之间,讲究的是丈夫和顺、妻子温柔,这是营造夫妻恩爱感情的基础。如果夫妻脾气暴躁,那么是无益于和谐的。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恩义具废,夫妇离矣。——《后汉书•女诫》注解:夫妻之间,遵循道义才能和睦相亲,夫妻恩爱才能百年好合,否则夫妇之名不再,离婚也就不远了夫不义则妇不顺。——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注解:丈夫无义,妻子也就无情,无情也就不顺从。夫妻之间应该有情有义,婚姻才能长久。修己以洁,奉长以敬,事夫以柔(10,抚下以宽(2),毋使君子见其轻易,此之为礼法,自然重于夫。——《辽史•列女列传》注释:(1)柔:柔顺。(2)抚下以宽:以宽惠抚育后代。注解:做妻子的如何才能受到丈夫的敬重呢?洁身自爱、孝敬长辈、温柔待夫、宽抚后代,这是礼义之法。否则,就是轻浮,是为君子所不齿的。君臣夫妻,俱以义合,……夫礼有以情作者(1),父子夫妇之类是也。……情者,人之深心,愚智之所共(2)也。孰有愚者而忘其妻子乎。——《全唐文》卷一三一王绩:《重答杜使君书》注释:(1)作:兴起,制作。(2)所共:所共有。注解:夫妻是因有情有义,才结合在一起的,情发自人的内心,为所有人所共有的,有了情义,即使是愚者,也不会忘了自己的妻子的。夫妇之际,恩情犹甚,……平日有如宾之敬,齐眉之(1)诚。——李贽:《焚书》卷二《书答•与庄纯夫》注释:(1)齐眉:比喻夫妻相敬相爱。注解: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这是夫妻恩爱的表现。妇之于夫,终身攸托(1),甘苦同之,安危与共。——张履祥:《杨园先生集》卷四八《讯子语下》注释:终身攸托:一生所托。注解:妻子是丈夫一生的寄托,因此丈夫应该与妻子同甘共苦,共渡安危。否则,只能“大难临头各自飞”了。不恕于妻而能恕人,吾不信也。——唐甄:《潜书•夫妇》注解:丈夫应有宽恕之心,不能宽恕自己的妻子,而能够宽恕别人,这是为他人所不信的。夫妻反目(1),不能正室也。——《周易•小畜》注释:(1)反目:不和。注解:夫妻反目为仇,整日争吵不休,哪有和谐?夫妇和而后家道成。——程允升:《幼学琼林•夫妇》注解:夫妇和睦,家道才能成就和谐,古云“家和万事兴”,家和首先是夫妻和。夫妻之道,以和不以私(1)。和则顺于父母,私则妨于兄弟(2);和则不失其情,私则不保其终。好内(3)者,君子之大戒;戒私也,非戒和也。——唐甄:《潜书•居室》注释:(1)私:偏爱。(2)妨于兄弟:伤害兄弟亲情。(3)好内:偏好妻子。内:指妻子。注解:夫妻组成的是一个小家庭,小家总是生活在大家庭之中的。因此,家庭和睦之道,是以和为基准的,和而没有偏爱。和才能孝顺于父母,才不会失去亲情;有所偏爱则会伤害兄弟的亲情,弄不好还会影响夫妻的关系,使夫妻关系不能长久。所以,做丈夫的不能一味地偏爱妻子,戒除偏爱目的是为了和谐相处。夫妇正,然后万事无不出于正。——李贽:《焚书》卷三《杂述•夫妇论》注解:夫妇关系端正无碍,万事也就自然正而不邪。此所谓“正行先正身”之说也。现代社会,夫妻之间矛盾重重、感情破裂,导致离婚率居高不下。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原因的还是现代夫妻缺少一种家庭责任感,没有了责任感的婚姻,其最终结果只能是走向离异。儒家关于婚姻伦理道德的论言,虽不是金科玉言,但它对于现代夫妻构建和谐婚姻还是有所补益的。道家对婚姻伦理没有多少论述,把婚姻主要解剖为性:道教方术有一个内容庞杂的神秘主义体系,它包括养生术、外丹、内丹、斋醮及杂术等。养生术又有炼气、日曝、辟谷、服食、导引、行气、房中术、饮食调养等等。炼气之法是一种与瑜伽术相关的神秘的修炼方法。日曝之法并非今日所称日光疗法,它也有一些玄妙的机理和神秘的程序,男子手执一日字,将身体暴露在日光之中为"吸日芒之法"。而女子则手执黄纸之上黑色的"月"字,将身曝于月光之下。男女有别,遵循了男阳女阴的阴阳五行学说。辟谷即不食烟火谷米。《山海经》说:"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这里讲的是一个神仙的事。东晋道士葛洪的《抱朴子·对俗篇》中有两则辟谷的故事。其中一则引陈仲弓的《异闻记》称某郡人张广定避乱时将四岁女藏在有竖洞的古冢中,只给了数月的干粮和水,三年后回来,本欲收女儿尸骨,哪知她还活着,原来是断粮之后学着墓中一动物,以吸气为生。张广定找到那个吸气的动物,原来是只大龟,道教宣扬的辟谷故事均是无法查实的神仙故事,十分怪异。道士也有辟谷的,不过并非什么也不吃,而是食些松籽之类不寻常之物,而那些什么也不食的"辟谷"者多半是沽名钓誉,明里吸气为生,暗里偷食五谷者。1989年前后,郑州无线电厂退休工人谷报国自称"山泉公"教人"辟食功",在北京广播器材厂等处作报告,"带功讲课",致使"辟食"者饿死无数。(涂建华:《走出骗局》,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版第317页)气功师严新也宣传辟谷之功,并认为辟谷而不饿,反而精神充沛是因为"打开了自身的'营养库存'--贮藏有人体的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生命材料。"(郭庆华:《中国超人术》时代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第97页)现代气功中的辟谷功法,继承了道教"辟谷"养生之术,并且将"辟谷术"进一步夸张和神秘化。导引即身体的伸缩活动,是一种比较温和的体操,可能是由巫师祈雨时的舞蹈演变而来。导引后来又称为功夫、内功。李约瑟认为,导引的思想基础可能是上古中医的观念,即认为身体毛孔容易阻塞,毛孔阻塞则引起血液壅滞和疾病。导引之外,又有按摩之术。今天的太极拳、鹤翔桩是典型的导引体操。房中术被作为教理讨论并操作,在儒教和佛教都是不可想象的,但道教做到了。对于人类最为敏感的隐秘的性技巧的研究,在生理学上颇有意义。冯友兰先生说:"道教是世界上唯一不太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体系",即与此有关。当然,道教的炼丹术对近代化学、医药学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房中术之所以能被道教研究,与"阴阳说"的盛行不无关系,阴阳二气说以二气解释世界,而男女即典型的阴阳二性实例。因此道家认为性不但不是成仙的障碍,反而是重要的帮助。男女私下练习性行为的工夫,叫"阴阳养生之道"。其目的是借还精以保全精与神。同时两性要彼此采补滋养,如《玄女经》所说的"一阴一阳相须"。明代已有房中术方面的书籍,也许还早些。1903年叶德辉收集《素女经》、《玄女经》、《玉房秘典》、《洞玄子》和《天地阴阳大乐赋》而编成《双梅景暗丛书》。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个弟弟叫白行简,据说《天地阴阳大乐赋》即白行简撰。日本的《医心方》成书于公元982年,但直到近千年后的1854年才出版,它和《玉房指要》都收存了许多古代房中术的片断资料。房中术中大多并不离谱,但离谱的则离得很远,比如"采阴补阳""还精补脑"等。陈忠实《白鹿原》中有个郭举人,娶下了叫小娥的二房,"不为睡觉要娃,专意儿是给他泡枣的。每天晚上给女人的那个地方塞进去三个干枣儿,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掏出来洗干净,送给郭举人空腹吃下。" (陈忠实:《白鹿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8页)道家的"采阴补阳"本义是男性"交而不泄","数易女而莫数泻精"。由于"女性性交的高潮快可以加强男性的生命力,因此男性的性行为要尽量延长,以达到采阴补阳的目的。" (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9页)这些方法到了小说里,已变成了泡枣的方法,而且这种说法在民间还有很多大同小异的版本,绝不是小说家空穴来风。但是,这种方法能达到"补阳"的效果吗?《白鹿原》中说"郭举人自打吃起她的泡枣儿,这二年返老还童了"。"还精补脑"之术在《后汉书》中有记载,书中说冷寿光行容成之术以致长生。所谓还精,即在射精之时压迫阴囊与肛门之间的尿道,使精液进入尿道,以后与尿一同排出体外。对此,道家并不知情,他们以为精子上行,故能滋补身体。道家称还精为"黄河逆流"。据说,在民间行容成之术者,还大有人在。道家宗教行为中最令人惊异者,是将一般的婚姻生活与个人私下修行的功夫公开化,成为一种仪式。这种仪式叫"中气真术",又叫男女"合气"。该术始于公元二世纪张良和张道陵时期,到公元400年之际,在孙思邈的领导下,已经很普遍了。"合气"之术的目的是"释罪",行于禁食之后,当新月和满月之夜,首先有一种舞蹈,叫"龙缠虎弄",继而是公开作宗教性的结合,或者是会众在庙中的厢房内运用各种技巧作连续的性交。这种会众轻视阶级、重视人文、不分贵践打成一片的性交仪式,令苦行的佛家和道貌岸然的儒家瞠目结舌。在气功宗派繁多的今天,房中术又有沉渣泛起。据报道,已于1994年取缔的非法组织国际气功科学联合会主办的报纸《国际气功报》上曾经刊登广告,举办函授班传授道家"玄觉丹道"、"阴阳双修"。除了养生术,道教方术还有外丹术、内丹术、斋醮及杂术。练内丹即练身内之气,利用闭气等方式使气牢固于五脏,不泄于外,精气神混为一丹,以此"长春不老,与天齐休",亦即练丹田之气。现代气功中真气、丹田之气、经络之气、脏腑之气以及放松法、呼吸法、行气法、入静法、意守法等修炼理论和方法,均从内丹理论而来。外丹术包括黄白术和金丹术。用种种技术炼出的金丹包括大还丹(氧化汞、氧气铅)、小还丹(硫化汞),轻粉和粉霜(汞的氯化物)等,隋唐练丹达到高潮,唐朝有许多皇帝误服金丹而死。当然,炼丹也发现了固体王水的制作和雄黄的炼成,发明了火药。《道藏》中关于外丹术的著作有约百种。斋醮及杂术包括斋醮、符祝、禁咒、步罡踏斗、乘跻、五遁、守庚申、拘魂制魄法、变化术等。阴阳五行说是道教的思想基础,它贯穿于道教的宇宙生成论、神仙系谱、丹道方术的各个方面。在丹道方面,"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言坎、离、水、火、龙、虎、铅、汞之法象,而配以阴阳五行昏旦时刻为进退执行之符候。道家方术如占候、望气、星命、奇门遁甲、堪舆等,更是离不开阴阳五行。道家追求长生不老,这是很有吸引力的。汉武帝就是个追求长生不老的皇帝。有个叫李少君的,自称会长生不老之术,投皇上所好,来到了长安。此君五十岁年纪,却自称七十岁,让人有仙风道骨之感。少君说"致 物和丹砂可以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推销他的炼丹理论。可是还未传授完长生不老之术,此少君就死了,令汉武帝十分惋惜。武帝居然没有想到这一层:既然少君得道成仙了,怎么说死就死了呢?同样的笑话在苏联也闹过。博戈莫列茨研究成功了一种有关长寿的理论。他宣称,人可以活到150岁。斯大林对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很感兴趣,所以一直非常关心他的研究工作,博戈莫列茨的任何要求都得到了无条件的满足,物资和精神双丰收。他被斯大林授予各种奖章和荣誉称号:科学院院士,斯大林奖金获得者,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博戈莫列茨于1946年去世,终年65岁。斯大林比汉武帝开窍一些,他顿悟道:"看来,这家伙把大家都骗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