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凶悔吝无咎不同程度,易经中的吉凶悔吝详解

易经的价值观

从易经来看,天地本无是非真假善恶,更没有普世的是非真假善恶。因为有了问卜之人,才有了是非真假善恶。 易经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易经的价值观以问卜者为核心。 易经价值观的取向有:吉,凶,悔,吝,无咎,险,难,安,危,利,害······ 吉,凶,悔,吝,无咎,险,难,安,危,利,害,不具备普遍的意义,不是绝对的外在价值标准,也不会用一个价值标准去度量所有的人,而是: 因人而异, 因事而异, 因时而异, 因地而异的。 比如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对于秦王,对于荆轲,对于燕太子丹,对于秦国和燕国,每一个角色的吉凶悔吝险难安危就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易经明确赞美的是天地,是圣人,是君子,是大人: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乾:元、亨、利、贞。 元者,善之长也; 亨者,嘉之会也; 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夫大人者, 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下而天弗违, 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易经价值判断的起点是问卜的人,终点也是问卜的人。 天地,圣人,君子,大人,是易经树立的良好榜样。 人不是孤立的,就会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财。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仁义礼智信勇严等,从易经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问卜之人实现价值追求的手段,而不是终极目标。修身养德,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人为了实现价值追求,就需要修身养德。可惜世人更关注果,而不是更关注因。 也许正是因为易经没有脱离具体的问卜之人的价值主张,被视为卜筮之书而不是治国之书,易经才有幸免于秦火之劫。 在整个易经之中是有隐含的价值主张的,就是: 敬畏天地,效法天地,顺乎天道,应乎民心。 只有如此,人方能得善果。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也是对世人的警示和劝诫。类似这样的警示,在易经每一卦中到处可见。 易经六十四卦除去谦卦,每一卦都会有凶/悔/吝/咎,只有谦卦是没有任何不好的。 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亏盈而益谦, 地道变盈而流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 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地中有山,谦。 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谦虚,不是人的天性,谦虚是对人天性的驯服。从易经的角度来看,谦,是人最为难得的美德。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易经的价值主张是宽容的,不加强制的,让人们自己去体会去选择:你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由你自己决定。 易经总体上是鼓励人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同时还时时提醒人们要谨言慎行居安思危。这一切都是基于两个基本判断: 一,世界是变动不停的,没有任何恒久不变的状态; 二,趋吉避凶,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10掌握“吉凶悔吝”的运转规律,做到趋吉避凶

人这一生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经历一些坎坷,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我们趋利避害呢?

在《易经》里面就有这样一套哲学的思维,这套哲学思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路径,如果你按照《易经》的这个思维来做,通常可以起到趋吉避凶的作用。总结下来其实就四个字,吉凶悔吝。

我们可以把它当成哲学思维来看,也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趋吉避凶的密码,那这套密码就是——吉、凶、悔、吝;

我们就先看一看什么是吉。表面解释起来,吉就是吉祥的、吉利的,每个人都在追求。

很多人学《易经》是用来占卦的,当占出吉的时候他就非常高兴,因为知道结果是好的,有收获的。其实吉并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吉是告诉你,你有一种可能性向着你想要的方向去发展,这就是吉的意义。如果我们把吉直接定义为结果,那就比较偏颇。

其实研究《易经》时间长的人都知道,有的时候你起出的那个卦,卦辞告诉你是吉的,但真正事情演发出来的时候发现并不吉,什么原因?吉只是过程,结果是靠我们怎么来把控这个过程。如果说吉是过程,凶也一样,凶是什么意思,表面上理解凶险的,有危险的。有的时候起一卦,说这个卦象有凶兆,其实凶也是告诉我们,按照不顺利的方向去发展是在提醒你。

古时候有一个清朝有个大学子,这个大学子名气特别大叫纪晓岚。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他,因为在很多影视作品当中都以他为原型拍出来。纪晓岚这个人非常有学问,他的学问是从小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小的时候纪晓岚参加童子试,就是未成年人开始考试。考试之前他的老师就给他占卜了一卦,想告诉纪晓岚这次考试你要注意点什么,或者说你到底能不能考上。这卦起来了之后,他的老师觉得不太好,闷闷不乐。他老师起的这一卦,最后一个字是凶。其中一个爻辞就写道: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这话说出来挺拗口的,尤其是文言文,很多人看《易经》也看不懂,但是我们翻译起来,它是很容易理解的。困于石,石头是很坚硬的,就是你遇到了一个困难,像石头这样很坚硬,你不容易把这个困难解决掉。“据于蒺藜”就更有意思了,什么是蒺藜?蒺藜是一种植物,这种植物我们在生活当中,其实是常见的,就是这个植物的果实长满了刺。所以你看困于石,据于蒺藜,这两句话连在一起,就是预示着你,你这次考试困难重重,你想达到的结果达不成。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就是回到家里了,进了房子一看,自己老婆不见了,最后一个断辞,凶。这个辞他的老师起出来,肯定是心里有所不安。他就在考虑这次纪晓岚的考试,到底能不能考上。想来想去,他决定跟纪晓岚交流一下给他点建议,要不然这次就不考了。

于是他老师就把这段爻辞说了出来,可纪晓岚想了一想,他说:“老师你看,学习本来就是有困难的,你看最后两句是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他说我现在还小没结婚,我本来就没有老婆所以这也不是凶兆,再说这个妻子的妻,我们用《易经》的角度来讲,就是阴阳。男人为阳,女人就是阴,男人为单数,女人为双数,双数就是偶数,偶数也代表竞争的意思,所以入于其宫,不见其妻是不是在预示着,我在这次考试当中没有对手。所以他的老师想了一想说,如果你要是坚持去参加这次考试,那我就支持你,我们好好复习,但是仍然要把风险考虑到,什么样的题你不经常做,哪样的观点,你不经常有,我们在一起好好的就你的短板来研究复习。最后纪晓岚去参加考试,这次考试之后,榜文发下来,纪晓岚考了第一名。考在第二名的是一个姓石的人。

所以这一个卦辞出来之后本来看到的是凶,但在纪晓岚眼里,凶又变成什么,变成了吉。我们再看一下过程,师徒二人在研究这件事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短板和弱点分析出来,然后去弥补它。所以再一次强调的就是,所以吉和凶它并不是终点,不是结果,它是过程。

在《易经》当中每一个爻辞和卦辞,给了我们一些提示,告诉我们如何把过程做好。 有些人在起卦的时候一起到大凶,然后就垂头丧气心态不好。 所有的凶就是告诉你有风险,你一定要想办法解决风险,吉和凶是在一起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吉凶是一体的,吉的一面背后就是凶的一面,凶的一面背后就是吉的一面。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就是这样,福跟祸是在一起的。你看一个人很有福分,但如果不惜福的话,马上就转化为灾祸,一个人遇到灾祸的时候,但只要他冷静处理这个灾祸会变成他的福报。从《易经》的角度来讲,叫做阴阳的两面。

这第三个字就是悔,悔在《易经》当中也经常出现,字面上理解就是悔恨、悔过。我们生活当中也经常用这句话,比如说这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悔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我们看看这个字的结构,它里面有哲学在。一个心加上一个每,构成了悔字,就是每天都在用心。曾子有一句话说:“ 吾每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你看这个文言文很多人看到,不太想去理解里边的意思,尤其是信息化时代,娱乐化时代的时候,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很珍贵的哲理,已经被我们忽略了。它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每天曾子他都要思考几件事,什么事?在帮别人出谋划策,在帮别人做事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对待,有没有忠心耿耿。在结交朋友的时候,有没有对朋友,非常的讲求自己的信用。传而不习什么意思,就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没有把学习到的知识不断地去实践,不断地去总结复习。曾子的这句话恰恰就解释了悔。

在我们现在的企业管理当中,有种人在工作当中遇到了问题,就会向外求,而不是向内求。向内求是寻找自己的问题,如曾子所说,每天他都要反思,我到底为朋友怎么样,对自己的学业怎么样,对有求于我的人怎么样。他每天在反思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然后不断的去找到解决办法。而那种遇到了问题就向外求的人,找的都是借口,向内求找的都是办法。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先人的话过时了,没有用了,但是认真看过之后你会发现,每一句祖先留下来的经典都非常珍贵,对我们当下是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的。我们在处理自己手头工作的时候,如果能像曾子这样向内求就做到了悔。悔也是反思的意思,一个不懂反思的人在事业上想要有成就,那是绝对做不到的,这似乎成为了一个铁律。

第四个字就是吝,吝这个词汇,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应用的不多。提到吝,一组词大家就说吝啬,很小气的意思。但是吝在《易经》当中出现的不少,在表面的字义上来讲,你把它解释为吝啬,这也没有问题。但是我们看一下吝的结构,上面是文,下面是口。那是有文化的人说出的话吗,恰恰不是。孟子的一句话可以形容吝的状态,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患是什么意思?就是患病了,其实也可以把它理解成祸患。我们在生活当中就有这样一种人,处于好为人师的状态,有人就觉得好为人师有什么不好吗?你看如果一个人好为人师的话,他会出现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就会升起一种骄傲心,因为他会表现出来,你不懂我懂我教教你。遇到什么事都好像自己懂,这种状态一出来的时候,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朋友就变少了。因为什么事只有你会,只有你懂,只有你愿意教育别人,他会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的阻力。

第二种状态是什么,就是轻浮的状态。因为真正意义上,老师是教导别人的。当一个人好为人师的时候,他总喜欢去教育别人而不是平心气和的去探讨,这种情况也会招来很多人的反对。所以孟子就说好为人师,它表面上看是一种病,这个患理解成为病,其实是什么,是祸患。

如果人在自己事业的道路上,由于自己不好的一个习惯,给自己制造了很多的障碍,那这条路走起来就容易不通,阻力就会很大。好为人师,孟子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祸患。用好为人师来理解吝,我们就可以理解什么叫吝言吝语,说话的时候不能够心平气和的去讲,总是高高在上一脸的浮躁,这种习惯一旦养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身边的朋友就越来越少。

在企业当中也是这样,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位置来考虑你应该表达什么。如果你是这方面的专家,那你就当为人师,如果不是的话就不要好为人师,这个哲学道理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见非常大。

吉凶悔吝这四个字,如果把它们放到一起的话,就出现了一个逻辑。这个逻辑很有意思,就是《易经》当中,隐藏着的一个铁律,告诉我们如何趋吉避凶。第二种状态就是浮躁,然后刚才讲了吉凶悔吝的逻辑。我们在前面提到过,万事万物如果以五行的角度来讲,会存在两种关系,一种关系是相生的,一种关系是相克的。吉凶悔吝这四个字,它也存在着这两种关系,尤其是我们发现它的相生关系恰恰是推动了一个因果循环的作用。

比如说吉,吉通常会生出吝。我们刚才讲过吉,就是事物向顺利的方向去发展,你非常可能就得到了你想要的结果。所以很多人,在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之后,会生出好为人师的状态出来了。我们想想看,如果身边的人做一件事情做成了,然后开始夸夸其谈:你看这件事只有我能做成,你们做不成,你看我多厉害,我就是老师。

人在做成事之前的状态,基本上是比较谦虚低调的,是可以接受别人意见,会去跟别人研讨,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一旦这件事做成了,那种傲慢和浮躁就升起来了,所以生出的是什么,是吝。以往一群朋友可以在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成功之后他不会研究,他会反过来告诉别人,我是如何成功的,你们要跟我学。所以这种骄傲和浮躁的状态,其实就是吝的状态,吉就生出了吝。

吝会生出什么,吝通常会生出凶。我们无论在人生的生活道路,还是创业道路,我们都知道,没有任何一件事是不需要其他人帮助的。有什么事是自己百分之百就可以做到的?很难。我们做什么事情,其实都需要别人的声援或者是支持。当我们没有浮躁和傲慢的时候,心平气和的时候,很多人会愿意来支持声援我们,推动你的力量就特别多。但如果你的状态是吝,这种浮躁和骄傲就会让很多人远离你。你遇到的问题,就会由吉开始向凶去转化,所以吝生出来的恰恰是凶。

凶生什么,凶就是向着负面的方向去发展。我们做一件事本来很顺利的,最后却吃了恶果,结局很惨。这个时候人会怎么办,他会开始思考,我到底哪里做错了,为什么事的开头很好,到了结局却是这样一个很糟的场面,于是凶就生出了悔。开始后悔了,我为什么要那样巧言令色,为什么要好为人师,我要像之前一样心平气和,那就从头到尾整个结局都非常圆满。

所以吉生出吝,吝生出凶,凶生出悔,悔就会生出吉,事情开始好转。你看其实这四个字,就像K线图一样,波峰波谷,有上就有下。所以用这套逻辑去思考,我们就有办法,让它时常保持大吉大利的状态。

那么了解了这四个字的逻辑关系,对我们还有什么更深入的指导吗?确实有一定的指导。我们追求的大吉大利,至少向吉的方向去发展,那我们看看,吉可以生出吝,吝生出凶,凶生出悔。那么,如果我们改变一下它的逻辑关系,当一件事越有成就的时候,你越要马上进入悔的状态,就是每天反思这件事为什么我做成了,真的是我的能力很强吗?还是有一点运气,或者说身边有那么多人在帮助我,我还如何做能做得更好?我的缺点能不能在下一次事情当中得到改善?我能不能想一个办法去报答那些帮助我的人,以便我下次再有问题的时候,大家同心协力一起去解决?每天就开始反思我还能做些什么,所以当我们吉的时候,就生出悔的话,悔自然就会生出吉,这样我们就把吝和凶,排除到这个循环之外。

当然道理很简单做起来是非常难的,我们想要做到游刃有余地利用吉凶悔吝这样的道理,让自己保持一个有吉的状态,就必须要有所参考,因为人面对的场景特别多,如果每一个场景都有一面镜子来提示我们,由吉生悔,由悔生吉,那我们一生的过错就会比较少。

这些镜子在《易经》当中总结出来了,这64面镜子,也就是《易经》当中的64卦,这64卦就写了我们人从生到死,从创业开始到创业有成就,我们会遇到的所有场景是什么总结成了64卦,每一个卦都对我们有提示。从下一讲开始我们就在之前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来正式的开启《易经》的64卦。下一讲,我们就来一起探寻一下64卦当中的第一卦乾卦,乾卦里面提到一个关键词叫做龙。关于龙,东西方文化是有争议的,因为在西方文化当中认为龙是凶恶的,可是中国的哲学源头《易经》却把龙当成了吉祥的寓意,到底东西方文化对龙是怎么看?而龙在《易经》当中,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下一讲,我们就来讲一讲乾卦六龙。

周易系辞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1)。卑高以陈,贵贱位矣(2)。动静有常,刚柔断矣(3)。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4)。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5)。是故刚柔相摩(6),八卦相荡(7)。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8)。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9)。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10)。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11)。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12)。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13)。【注释】(1)乾坤其易之门户,先明天尊地卑,以定乾坤之体。(2)天尊地卑之义既列,则涉乎万物,贵贱之位明矣。(3)刚动而柔止也。动止得其常体,则刚柔之分著矣。(4)方有类,物有群,则有同有异,有聚有分也。顺其所同,则吉;乖其所趣,则凶,故吉凶生矣。(5)象况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也。悬象运转以成昏明,山泽通气而云行雨施,故变化见矣。(6)相切摩也,言阴阳之交感也。(7)相推荡也,言运化之推移。(8)天地之道,不为而善始,不劳而善成,故曰易简。(9)顺万物之情,故曰有亲。通天下之志,故曰有功。(10)有易简之德,则能成可久可大之功。(11)天地易简,万物各载其形。圣人不为,群方各遂其业。德业既成,则入於形器,故以贤人目其德业。(12)天下之理,莫不由於易简而各得顺其分位也。(13)成位至立象也。极易简则能通天下之理,通天下之理,故能成象,并乎天地言其中,则并明天地也。 圣人设卦观象(1),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2)。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3);悔吝者,忧虞之象也(4);变化者,进退之象也(5);刚柔者,昼夜之象也(6)。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7)。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8);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注释】(1)此总言也。(2)系辞所以明吉凶,刚柔相推所以明变化也。吉凶者,存乎人事也。变化者,存乎运行也。(3)由有失得,故吉凶生。(4)失得之微者,足以致忧虞而已,故曰悔吝。(5)往复相推,迭进退也。(6)昼则阳刚,夜则阴柔,始总言吉凶变化,而下别明悔吝、昼夜者,悔吝则吉凶之类,昼夜亦变化之道,吉凶之类,则同因系辞而明;变化之道,则俱由刚柔而著,故始总言之,下则明失得之轻重,辨变化之小大,故别序其义也。(7)三极,三材也。兼三材之道,故能见吉凶,成变化也。(8)序,易象之次序。 彖者,言乎象者也(1)。爻者,言乎变者也(2)。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3),齐小大者存乎卦(4),辩吉凶者存乎辞(5),忧悔吝者存乎介(6),震无咎者存乎悔(7)。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8)。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易》与天地准(9),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10)。 【注释】(1)彖总一卦之义也。(2)爻各言其变也。(3)爻之所处曰位,六位有贵贱也。(4)卦有小大也,齐犹言辨也,即彖者言乎象也。(5)辞,爻辞也,即“爻者言乎变”也。言象所以明小大,言变所以明吉凶。故小大之义存乎卦,吉凶之状见乎爻。至於悔吝无咎,其例一也。吉凶悔吝小疵无咎,皆主乎变,事有小大,故下历言五者之差也。(6)介,纤介也。王弼曰:忧悔吝之时,其介不可慢也。即“悔吝者言乎小疵也”。(7)无咎者,善补过也。震,动也。故动而无咎,存乎无悔过也。(8)其道光明曰大,君子道消曰小;之泰则其辞易,之否则其辞险。(9)作《易》以准天地。(10)幽明者,有形无形之象。死生者,终始之数也。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1),是故知鬼神之情状(2)。与天地相似,故不违(3)。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4)。旁行而不流(5),乐天知命,故不忧(6)。安土敦乎仁,故能爱(7)。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8)。曲成万物而不遗(9)。通乎昼夜之道而知(10)。故神无方,而易无体(11)。一阴一阳之谓道(12),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13),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14)。 【注释】(1)精气烟熅,聚而成物。聚极则散,而游魂为变也。游魂,言其游散也。(2)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无幽而不通也。(3)德合天地,故曰相似。(4)知周万物,则能以道济天下也。(5)应变旁通,而不流婬也。(6)顺天之化,故曰乐也。(7)安土敦仁者,万物之情也。物顺其情,则仁功赡矣。(8)范围者,拟范天地,而周备其理也。(9)曲成者,乘变以应物,不系一方者也,则物宜得矣。(10)通幽明之故,则无不知也。(11)自此以上,皆言神之所为也。方、体者,皆系於形器者也。神则阴阳不测,易则唯变所适,不可以一方、一体明。(12)道者何?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天体,不可为象。必有之用极,而无之功显,故至乎“神无方,而易无体”,而道可见矣。故穷变以尽神,因神以明道,阴阳虽殊,无一以待之。在阴为无阴,阴以之生;在阳为无阳,阳以之成,故曰“一阴一阳”也。(13)仁者资道以见其仁,知者资道以见其知,各尽其分。(14)君子体道以为用也。仁知则滞於所见,百姓则日用而不知。体斯道者,不亦鲜矣?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始可以语至而言极也。 显诸仁,藏诸用(1),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2),盛德大业,至矣哉(3)!富有之谓大业(4),日新之谓盛德(5)。生生之谓易(6),成象之谓乾(7),效法之谓坤(8),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9),阴阳不测之谓神(10)。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11);以言乎迩则静而正(12);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13)。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14)。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15)。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16)。知崇礼卑(17),崇效天,卑法地(18)。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19)。成性存存,道义之门(20)。 【注释】(1)衣被万物,故曰“显诸仁”。日用而不知,故曰“藏诸用”。(2)万物由之以化,故曰“鼓万物”也。圣人虽体道以为用,未能全无以为体,故顺通天下,则有经营之迹也。(3)夫物之所以通,事之所以理,莫不由乎道也。圣人功用之母,体同乎道,盛德大业,所以能至。(4)广大悉备,故曰“富有”。(5)体化合变,故曰“日新”。(6)阴阳转易,以成化生。(7)拟乾之象。(8)效坤之法。(9)物穷则变,变而通之,事之所由生也。(10)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故曰“阴阳不测”。尝试论之曰:原夫两仪之运,万物之动,岂有使之然哉!莫不独化於大虚,欻尔而自造矣。造之非我,理自玄应;化之无主,数自冥运,故不知所以然,而况之神。是以明两仪以太极为始,言变化而称极乎神也。夫唯知天之所为者,穷理体化,坐忘遗照。至虚而善应,则以道为称。不思而玄览,则以神为名。盖资道而同乎道,由神而冥於神也。(11)穷幽极深,无所止也。(12)则近而当。(13)专,专一也。直,刚正也。(14)翕,敛也。止则翕敛其气,动则关开以生物也。乾统天首物,为变化之元,通乎形外者也。坤则顺以承阳,功尽於已,用止乎形者也。故乾以专直言乎其材,坤以翕辟言乎其形。(15)《易》之所载配此四义。(16)穷理入神,其德崇也。兼济万物,其业广也。(17)知以崇为贵,礼以卑为用。(18)极知之崇,象天高而统物;备礼之用,象地广而载物也。(19)天地者,易之门户,而易之为义,兼周万物,故曰“行乎其中矣”。(20)物之存成,由乎道义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1),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2),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3),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4)。“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5)。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6)。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7)。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注释】(1)乾刚坤柔,各有其体,故曰“拟诸形容”。(2)典礼,适时之所用。(3)《易》之为书,不可远也。恶之则逆於顺,错之则乖於理。(4)拟议以动,则尽变化之道。(5)鹤鸣则子和,修诚则物应,我有好爵,与物散之,物亦以善应也。明拟议之道,继以斯义者,诚以吉凶失得存乎无所动。同乎道者,道亦得之;同乎失者,失亦违之。莫不以同相顺,以类相应。动之斯来,缓之斯至。鹤鸣于阴,气同则和。出言户庭,千里或应。出言犹然,况其大者乎;千里或应,况其迩者乎。故夫忧悔吝者,存乎纤介;定失得者,慎於枢机。是以君子拟议以动,慎其微也。(6)枢机,制动之主。(7)同人终获后笑者,以有同心之应也。夫所况同者,岂系乎一方哉!君子出处默语,不违其中,则其迹虽异,道同则应。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1)?《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婬。《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注释】(1)言盗亦乘衅而至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1)。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2)。天数五(3)。地数五(4)。五位相得而各有合(5),天数二十有五(6),地数三十(7)。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8)。《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9),坤之策百四十有四(10)。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11)。是故四营而成易(12),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13)。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14),神德行(15),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16)。 【注释】(1)王弼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四十有九,数之极也。夫无不可以无明,必因於有,故常於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2)奇,况四揲之馀,不足复揲者也。分而为二,既揲之馀,合挂於一,故曰“再扐而后挂”。凡闰,十九年七闰为一章,五岁再闰者二,故略举其凡也。(3)五,奇也。(4)五,耦也。(5)天地之数各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6)五奇合为二十五。(7)五耦合为三十。(8)变化以此成,鬼神以此行。(9)阳爻六,一爻三十六策,六爻二百一十六策。(10)阴爻六,一爻二十四策,六爻百四十四策。(11)二篇三百八十四爻,阴阳各半,合万一千五百二十策。(12)分而为二,以象两,一营也。挂一以象三,二营也。揲之以四,三营也。归奇於扐,四营也。(13)伸之六十四卦。(14)显,明也。(15)由神以成其用。(16)可以应对万物之求助,成神化之功也。酬酢,犹应对也。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1)?《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2)。”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於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於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於此(3)?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4)。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5)。 【注释】(1)夫变化之道,不为而自然。故知变化者,则知神之所为。(2)此四者存乎器象,可得而用也。(3)夫非忘象者,则无以制象。非遗数者,无以极数。至精者,无筹策而不可乱。至变者,体一而无不周。至神者,寂然而无不应。斯盖功用之母,象数所由立,故曰非至精至变至神,则不得与於斯也。(4)极未形之理则曰深,适动微之会则曰几。(5)四者,由圣道以成,故曰“圣人之道”。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1)。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2)。”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3),六爻之义易以贡(4)。圣人以此洗心(5),退藏於密(6),吉凶与民同患(7)。神以知来,知以藏往(8)。其孰能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9)!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10)。圣人以此齐戒(11),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12),辟户谓之乾(13)。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14),形乃谓之器(15),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注释】(1)易以极数通神明之德,故明易之道,先举天地之数也。(2)冒,覆也。言易通万物之志,成天下之务,其道可以覆冒天下也。(3)圆者运而不穷,方者止而有分。言蓍以圆象神,卦以方象知也。唯变所适,无数不周,故曰圆。卦列爻分,各有其体,故曰方也。(4)贡,告也。六爻变易,以告吉凶。(5)洗濯万物之心。(6)言其道深微,万物日用而不能知其原,故曰“退藏於密”,犹藏诸用也。(7)表吉凶之象,以同民所忧患之事,故曰“吉凶与民同患也”。(8)明蓍卦之用,同神知也。蓍定数於始,於卦为来。卦成象於终,於蓍为往。往来之用相成,犹神知也。(9)服万物而不以威形也。(10)定吉凶於始也。(11)洗心曰齐,防患曰戒。(12)坤道包物。(13)乾道施生。(14)兆见曰象。(15)成形曰器。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1),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2)。八卦定吉凶(3),吉凶生大业(4)。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5)。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注释】(1)夫有必始於无,故太极生两仪也。太极者,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极,况之太极者也。(2)卦以象之。(3)八卦既立,则吉凶可定。(4)既定吉凶,则广大悉备。(5)位所以一天下之动,而济万物。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1),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缊邪(2)?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3),推而行之谓之通(4),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5)。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6)。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7);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8)。 【注释】(1)极变通之数,则尽利也。故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2)缊,渊奥也。(3)因而制其会通,适变之道也。(4)乘变而往者,无不通也。(5)事业所以济物,故举而错之於民。(6)辞,爻辞也。爻以鼓动,效天下之动也。(7)体神而明之,不假於象,故存乎其人。(8)德行,贤人之德行也。顺足於内,故默而成之也。体与理会,故不言而信也。

易:凶、悔、吝、忧、咎

凶,悔,吝,咎 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 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凶”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悔:恨也。自恨之意。 吝:恨惜也。贪而不施,顾惜,舍不得。 忧:心动也。本字古作上“页”(音斜)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夊”( suī 表示行走),形成“忧”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 咎:灾也。天火曰灾。引伸之凡失意自天而至曰灾。会意。从人,从各。从“各”,表示相违背。违背人的心愿。本义:灾祸,灾殃。 悔、恨都是形声字,左形右声。悔从心每声,恨从心艮声。个人认为有会意的意思。每者草盛上出也,加心字表示心上长草,可以理解为心中各种念头滋生,心思乱。艮=(目)+(人),表示目视。造字本义:回望怒视。金文突出"目在背后"的形象,强调回头看。艮加心表示心往回看,即回忆。

10掌握“吉凶悔吝”的运转规律,做到趋吉避凶

人这一生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经历一些坎坷,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我们趋利避害呢?

在《易经》里面就有这样一套哲学的思维,这套哲学思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路径,如果你按照《易经》的这个思维来做,通常可以起到趋吉避凶的作用。总结下来其实就四个字,吉凶悔吝。

我们可以把它当成哲学思维来看,也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趋吉避凶的密码,那这套密码就是——吉、凶、悔、吝;

我们就先看一看什么是吉。表面解释起来,吉就是吉祥的、吉利的,每个人都在追求。

很多人学《易经》是用来占卦的,当占出吉的时候他就非常高兴,因为知道结果是好的,有收获的。其实吉并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吉是告诉你,你有一种可能性向着你想要的方向去发展,这就是吉的意义。如果我们把吉直接定义为结果,那就比较偏颇。

其实研究《易经》时间长的人都知道,有的时候你起出的那个卦,卦辞告诉你是吉的,但真正事情演发出来的时候发现并不吉,什么原因?吉只是过程,结果是靠我们怎么来把控这个过程。如果说吉是过程,凶也一样,凶是什么意思,表面上理解凶险的,有危险的。有的时候起一卦,说这个卦象有凶兆,其实凶也是告诉我们,按照不顺利的方向去发展是在提醒你。

古时候有一个清朝有个大学子,这个大学子名气特别大叫纪晓岚。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他,因为在很多影视作品当中都以他为原型拍出来。纪晓岚这个人非常有学问,他的学问是从小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小的时候纪晓岚参加童子试,就是未成年人开始考试。考试之前他的老师就给他占卜了一卦,想告诉纪晓岚这次考试你要注意点什么,或者说你到底能不能考上。这卦起来了之后,他的老师觉得不太好,闷闷不乐。他老师起的这一卦,最后一个字是凶。其中一个爻辞就写道: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这话说出来挺拗口的,尤其是文言文,很多人看《易经》也看不懂,但是我们翻译起来,它是很容易理解的。困于石,石头是很坚硬的,就是你遇到了一个困难,像石头这样很坚硬,你不容易把这个困难解决掉。“据于蒺藜”就更有意思了,什么是蒺藜?蒺藜是一种植物,这种植物我们在生活当中,其实是常见的,就是这个植物的果实长满了刺。所以你看困于石,据于蒺藜,这两句话连在一起,就是预示着你,你这次考试困难重重,你想达到的结果达不成。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就是回到家里了,进了房子一看,自己老婆不见了,最后一个断辞,凶。这个辞他的老师起出来,肯定是心里有所不安。他就在考虑这次纪晓岚的考试,到底能不能考上。想来想去,他决定跟纪晓岚交流一下给他点建议,要不然这次就不考了。

于是他老师就把这段爻辞说了出来,可纪晓岚想了一想,他说:“老师你看,学习本来就是有困难的,你看最后两句是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他说我现在还小没结婚,我本来就没有老婆所以这也不是凶兆,再说这个妻子的妻,我们用《易经》的角度来讲,就是阴阳。男人为阳,女人就是阴,男人为单数,女人为双数,双数就是偶数,偶数也代表竞争的意思,所以入于其宫,不见其妻是不是在预示着,我在这次考试当中没有对手。所以他的老师想了一想说,如果你要是坚持去参加这次考试,那我就支持你,我们好好复习,但是仍然要把风险考虑到,什么样的题你不经常做,哪样的观点,你不经常有,我们在一起好好的就你的短板来研究复习。最后纪晓岚去参加考试,这次考试之后,榜文发下来,纪晓岚考了第一名。考在第二名的是一个姓石的人。

所以这一个卦辞出来之后本来看到的是凶,但在纪晓岚眼里,凶又变成什么,变成了吉。我们再看一下过程,师徒二人在研究这件事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短板和弱点分析出来,然后去弥补它。所以再一次强调的就是,所以吉和凶它并不是终点,不是结果,它是过程。

在《易经》当中每一个爻辞和卦辞,给了我们一些提示,告诉我们如何把过程做好。 有些人在起卦的时候一起到大凶,然后就垂头丧气心态不好。 所有的凶就是告诉你有风险,你一定要想办法解决风险,吉和凶是在一起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吉凶是一体的,吉的一面背后就是凶的一面,凶的一面背后就是吉的一面。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就是这样,福跟祸是在一起的。你看一个人很有福分,但如果不惜福的话,马上就转化为灾祸,一个人遇到灾祸的时候,但只要他冷静处理这个灾祸会变成他的福报。从《易经》的角度来讲,叫做阴阳的两面。

这第三个字就是悔,悔在《易经》当中也经常出现,字面上理解就是悔恨、悔过。我们生活当中也经常用这句话,比如说这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悔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我们看看这个字的结构,它里面有哲学在。一个心加上一个每,构成了悔字,就是每天都在用心。曾子有一句话说:“ 吾每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你看这个文言文很多人看到,不太想去理解里边的意思,尤其是信息化时代,娱乐化时代的时候,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很珍贵的哲理,已经被我们忽略了。它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每天曾子他都要思考几件事,什么事?在帮别人出谋划策,在帮别人做事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对待,有没有忠心耿耿。在结交朋友的时候,有没有对朋友,非常的讲求自己的信用。传而不习什么意思,就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没有把学习到的知识不断地去实践,不断地去总结复习。曾子的这句话恰恰就解释了悔。

在我们现在的企业管理当中,有种人在工作当中遇到了问题,就会向外求,而不是向内求。向内求是寻找自己的问题,如曾子所说,每天他都要反思,我到底为朋友怎么样,对自己的学业怎么样,对有求于我的人怎么样。他每天在反思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然后不断的去找到解决办法。而那种遇到了问题就向外求的人,找的都是借口,向内求找的都是办法。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先人的话过时了,没有用了,但是认真看过之后你会发现,每一句祖先留下来的经典都非常珍贵,对我们当下是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的。我们在处理自己手头工作的时候,如果能像曾子这样向内求就做到了悔。悔也是反思的意思,一个不懂反思的人在事业上想要有成就,那是绝对做不到的,这似乎成为了一个铁律。

第四个字就是吝,吝这个词汇,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应用的不多。提到吝,一组词大家就说吝啬,很小气的意思。但是吝在《易经》当中出现的不少,在表面的字义上来讲,你把它解释为吝啬,这也没有问题。但是我们看一下吝的结构,上面是文,下面是口。那是有文化的人说出的话吗,恰恰不是。孟子的一句话可以形容吝的状态,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患是什么意思?就是患病了,其实也可以把它理解成祸患。我们在生活当中就有这样一种人,处于好为人师的状态,有人就觉得好为人师有什么不好吗?你看如果一个人好为人师的话,他会出现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就会升起一种骄傲心,因为他会表现出来,你不懂我懂我教教你。遇到什么事都好像自己懂,这种状态一出来的时候,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朋友就变少了。因为什么事只有你会,只有你懂,只有你愿意教育别人,他会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的阻力。

第二种状态是什么,就是轻浮的状态。因为真正意义上,老师是教导别人的。当一个人好为人师的时候,他总喜欢去教育别人而不是平心气和的去探讨,这种情况也会招来很多人的反对。所以孟子就说好为人师,它表面上看是一种病,这个患理解成为病,其实是什么,是祸患。

如果人在自己事业的道路上,由于自己不好的一个习惯,给自己制造了很多的障碍,那这条路走起来就容易不通,阻力就会很大。好为人师,孟子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祸患。用好为人师来理解吝,我们就可以理解什么叫吝言吝语,说话的时候不能够心平气和的去讲,总是高高在上一脸的浮躁,这种习惯一旦养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身边的朋友就越来越少。

在企业当中也是这样,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位置来考虑你应该表达什么。如果你是这方面的专家,那你就当为人师,如果不是的话就不要好为人师,这个哲学道理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见非常大。

吉凶悔吝这四个字,如果把它们放到一起的话,就出现了一个逻辑。这个逻辑很有意思,就是《易经》当中,隐藏着的一个铁律,告诉我们如何趋吉避凶。第二种状态就是浮躁,然后刚才讲了吉凶悔吝的逻辑。我们在前面提到过,万事万物如果以五行的角度来讲,会存在两种关系,一种关系是相生的,一种关系是相克的。吉凶悔吝这四个字,它也存在着这两种关系,尤其是我们发现它的相生关系恰恰是推动了一个因果循环的作用。

比如说吉,吉通常会生出吝。我们刚才讲过吉,就是事物向顺利的方向去发展,你非常可能就得到了你想要的结果。所以很多人,在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之后,会生出好为人师的状态出来了。我们想想看,如果身边的人做一件事情做成了,然后开始夸夸其谈:你看这件事只有我能做成,你们做不成,你看我多厉害,我就是老师。

人在做成事之前的状态,基本上是比较谦虚低调的,是可以接受别人意见,会去跟别人研讨,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一旦这件事做成了,那种傲慢和浮躁就升起来了,所以生出的是什么,是吝。以往一群朋友可以在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成功之后他不会研究,他会反过来告诉别人,我是如何成功的,你们要跟我学。所以这种骄傲和浮躁的状态,其实就是吝的状态,吉就生出了吝。

吝会生出什么,吝通常会生出凶。我们无论在人生的生活道路,还是创业道路,我们都知道,没有任何一件事是不需要其他人帮助的。有什么事是自己百分之百就可以做到的?很难。我们做什么事情,其实都需要别人的声援或者是支持。当我们没有浮躁和傲慢的时候,心平气和的时候,很多人会愿意来支持声援我们,推动你的力量就特别多。但如果你的状态是吝,这种浮躁和骄傲就会让很多人远离你。你遇到的问题,就会由吉开始向凶去转化,所以吝生出来的恰恰是凶。

凶生什么,凶就是向着负面的方向去发展。我们做一件事本来很顺利的,最后却吃了恶果,结局很惨。这个时候人会怎么办,他会开始思考,我到底哪里做错了,为什么事的开头很好,到了结局却是这样一个很糟的场面,于是凶就生出了悔。开始后悔了,我为什么要那样巧言令色,为什么要好为人师,我要像之前一样心平气和,那就从头到尾整个结局都非常圆满。

所以吉生出吝,吝生出凶,凶生出悔,悔就会生出吉,事情开始好转。你看其实这四个字,就像K线图一样,波峰波谷,有上就有下。所以用这套逻辑去思考,我们就有办法,让它时常保持大吉大利的状态。

那么了解了这四个字的逻辑关系,对我们还有什么更深入的指导吗?确实有一定的指导。我们追求的大吉大利,至少向吉的方向去发展,那我们看看,吉可以生出吝,吝生出凶,凶生出悔。那么,如果我们改变一下它的逻辑关系,当一件事越有成就的时候,你越要马上进入悔的状态,就是每天反思这件事为什么我做成了,真的是我的能力很强吗?还是有一点运气,或者说身边有那么多人在帮助我,我还如何做能做得更好?我的缺点能不能在下一次事情当中得到改善?我能不能想一个办法去报答那些帮助我的人,以便我下次再有问题的时候,大家同心协力一起去解决?每天就开始反思我还能做些什么,所以当我们吉的时候,就生出悔的话,悔自然就会生出吉,这样我们就把吝和凶,排除到这个循环之外。

当然道理很简单做起来是非常难的,我们想要做到游刃有余地利用吉凶悔吝这样的道理,让自己保持一个有吉的状态,就必须要有所参考,因为人面对的场景特别多,如果每一个场景都有一面镜子来提示我们,由吉生悔,由悔生吉,那我们一生的过错就会比较少。

这些镜子在《易经》当中总结出来了,这64面镜子,也就是《易经》当中的64卦,这64卦就写了我们人从生到死,从创业开始到创业有成就,我们会遇到的所有场景是什么总结成了64卦,每一个卦都对我们有提示。从下一讲开始我们就在之前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来正式的开启《易经》的64卦。下一讲,我们就来一起探寻一下64卦当中的第一卦乾卦,乾卦里面提到一个关键词叫做龙。关于龙,东西方文化是有争议的,因为在西方文化当中认为龙是凶恶的,可是中国的哲学源头《易经》却把龙当成了吉祥的寓意,到底东西方文化对龙是怎么看?而龙在《易经》当中,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下一讲,我们就来讲一讲乾卦六龙。

南怀瑾—吉凶悔吝

世界的一切现象也只有四种“吉、凶、悔、吝”。”吉凶”两字大家要注意,天地间的事不是吉,便是凶;不是好,就是坏;没有不好不坏的。不好就是坏,不坏就是好。做生意,如果没有赚钱也没有赔本,在你认为没赚没赔,没赚没赔就是赔了,赔了精神,赔了时间……所以没有不赚不赔的事。由此可知天地间的现象,只有两种:不是吉,便是凶。佛学来说,物质世界自然现象中山河大地是无情的东西,是没有思想的;一切众生,像我们这些有生命的人,佛学称为“有情”,是有灵性,有思想的。众生是哪里来的?也是宇宙物质世界的一种现象。“刚柔相推”,是两种正反质能相互推动,因而产生了有情世界的一切众生。吉凶也就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我们知道就是阴阳,实质的就叫刚柔。吉凶是怎么产生的?是从人类心理的判别而产生的。比如说青年人谈恋爱,谈到最热烈的时候很得意,但你不能就认为是吉。表向上看来很得意,事实上,说不定失意已暗伏在里边了。现在觉得很好,到时候分开也很痛苦啊!我常常说一个人求生不易,但求死也很难。想死还真不容易呢,跳水太冷,上吊很闷气……没有一样好受的。这些是非好坏都是从心理现象来的。所以说吉凶是一种失得的心理现象。悔字它真正的意义,只有一个名词可借用来说明才最恰当,就是佛经上讲的“烦恼”,这就是悔。佛经讲的烦恼不是痛苦,是开始时心里感到很烦,过久了感到不舒服,也不是痛,可是随时随地就是很不爽朗,很烦、很苦恼,也就是不高兴。一般人说的烦恼,就是《易经》的悔。吝就是困难、是悭吝。“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忧就是忧愁、烦恼;虞就是思虑,脑子不停地想,用脑筋叫做虑。用脑也很痛苦,一个人要不痛苦,什么都不要想、不用脑筋才好。但是那很难做到,绝大多数人都要用脑筋;只要用脑筋就有忧愁,就有烦恼。所以说“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宇宙间一切事情,一切人的心理,都离不开“吉凶悔吝”四个字。所以人生只要有思想就有烦恼,心理上就有得失,得到了高兴,失掉了痛苦、烦忧。吉在背面就是凶,凶的背面就是吉。悔吝呢?是小凶、不是大凶。所以懂了这个道理,不需要卜卦啦。一件事情一开始做就知道结果了,不是好就是坏,没有第三样。一个人去看相算命,八成都是彷徨不定的人。《易经》它讲人事的法则,只有吉、凶两个结果,不是好,就是坏,没有中间的;不是进步,就是退步,没有停留在中间的。吉凶悔吝怎么来的?“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人生的一切,任何一件事,一动就有好有坏。再说任何一动,坏的成分四之三种,好的成分只四之一种,所以中国人的老话,一动不如一静。凡事一动,吉的成分只有四分之一,坏的成分有四分之三,不过这三分当中,两分是烦恼、险阻、艰难,如此而已。人生只有吉凶两个原则。悔吝是偏于凶的。那么吉凶哪里来?事情的好坏哪里来?由行动当中来的,在动的当中,好的成分有四分之一,坏的成分有四分之三,逃不出这个规则。天下事不好即坏,不过一般人在小坏中不觉得,以为自己在好中。中国古人有两句哲学名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好事没有两样一起来的;倒起霉来不是一件喔!这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可见求吉之难。学佛的人懂得一动就是缘起,也就不要算命、卜卦、求神了,你的起心动念、缘起对不对,自己就晓得了,因果律就摆在这里。如果自认为佛法是空的,不懂得性空缘起的道理,就落在邪见上了。这些非常重要,所以要注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