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是几两几钱命,曹德旺算过命吗

玻璃大王曹德旺有怎样的社会背景?

(一)玻璃大王农村出身,初期创业艰难

玻璃大王曹德旺想必在制造业有所了解,或者是说在制造业从事的人都。对他有所了解吧,在当时上个世纪的时候,美国制造业在,相比较中国来说是非常发达的,曹德旺在当时也仅仅是一个农村出生的人,他当时并没有很强的社会背景,之前,时候做过修车员给别人修理自行车,也做过跑堂的同时也做过其他打杂的,直到在他。几年之后,才从事了与现在玻璃行业相关的玻璃销售员。在之后,曹德旺因为打赢了一场与美国的。玻璃厂的商业纠纷,他成功的转型而闻名玻璃界。

(二)成功男人背后也有一个为他默默支持的女人

曹德旺的出生背景虽然并不是很强,但是他成功了,他成功的支点也在于他拥有一颗非常坚定的内心。正所谓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会有一个很坚定的背后支持的女人,曹德旺的发妻也是背后非常的默默支持他,在他初期创业之前。因为缺乏启动资金,他的妻子嗯,也毫无反顾的拿出了自己的嫁妆给他启动,同时在他创业失败的时候,曹德旺提出想要把钱留给妻子,自己孤身一人去闯到他妻子也是义无反顾的想要陪他一起去面对困难在曹德旺成功之后,其妻子虽然两夫妻之间聚少离多,但是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最终赢得了曹德旺的心。

(三)中国第一大善人,曹德旺还是一名慈善家

曹德旺在社会中也是一名慈善家的身份,他的累计捐款达到了110亿。也被网友称为中国第一大善人,这样的称呼可以说是全国仅有的,在中国第一大玻璃厂,他是中国第一大玻璃厂玻璃供应商,同时也在世界中排名第二,可以说他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他,自己进自己采访称说。想要通过自己的捐款慈善来号召更多的富人来做慈善,她觉得富人做慈善只是应该做的事情而已,虽然说带相布施不好,但是他不开这个头,别人也并不会知道做慈善这件事。

曹德旺的八字

你未报出生年,月,日,时,那来的八字生辰,人,不能去相信命运,只有靠自已,命运撑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有自已勤奋,就会衣食无扰,要想成大器做大人物,那得靠命运。古人云:人有凌云之志,非命不能腾达。

关于曹德旺的故事

曹德旺,中国企业家。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2009年获得“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年获得年度华人经济领袖大奖。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曹德旺的创业故事 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 ,是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他是不行贿的企业家,自称没“送过一盒月饼”,以人格做事;他是行善的佛教徒,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50亿元,认为财施不过是“小善”。2009年5月30日,曹德旺获得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 “我很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那个主人公。”曹德旺曾这样形容自己。他是国内的“玻璃大王”和“慈善大王”,9岁才上学,到14岁就被迫辍学。 回顾曹德旺的创业历程,为了谋生,在街头卖过烟丝、贩过水果、拉过板车、修过自行车,经年累月一日两餐食不果腹,在歧视者的白眼下艰难谋生,尝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早年的这些苦难,让曹德旺过早地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冷暖,也磨砺了他坚韧的性格。他坚信,靠勤劳的双手能改变命运,他要让全家人“把日子过得好一点”。 “我 的父亲曾经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因时局动荡,父母亲决定举家迁回老家——福建福清。离开上海时,父亲带全家坐油轮,财产全部放在另一条运输船 上。等人到家之后,全部家当却没有回来,只得到一句答复,说是那条船沉了!兵荒马乱的年月中,一家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眼睁睁地看着家中顿时变得一贫如洗。” 在他的记忆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一天只能吃两餐,两餐里也只是些汤汤水水,难以顶饥耐寒。那时他们就常常觉得饿,做母亲的变不出吃的,但却总是柔声鼓励着孩子们:“要抬起头来微笑,不要说肚子饿,要有骨气、有志气!” “饭可少吃,衣可简穿,书还是要读。”受过教育的父母想尽办法要让他们读点书。9岁时他走进了学堂,念到14岁,因为家境太艰难不得不辍学回家放牛。但是当时,一有空他就爱捡起哥哥的旧课本,边放牛边津津有味地读上几页。 1976 年,曹德旺开始在福清市高山镇异形玻璃厂当采购员,他的工作是为这家乡镇企业推销人称“大陆货”的水表玻璃。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这家年年亏损的乡镇小厂,赚到人生第一桶金。1985年,将主业迅速转向汽车玻璃,彻底改变了中国汽车玻璃市场100%依赖进口的历史。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 1993年,福耀玻璃登陆国内A股。是中国第一家引入独立董事的公司。是中国股市唯一一家分红是募集资金高达7倍的上市公司。 2001 年——2005年,曹德旺带领福耀团队艰苦奋战,历时数年,花费一亿多元,相继打赢了加拿大、美国两个反倾销案,震惊世界。福耀玻璃也成为中国第一家状告美国商务部并赢得胜利的中国企业。2009年5月30日,曹德旺获得了有着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华人企业家获此殊荣,授予历年来全球最成功及最富创新精神的杰出企业家。 “作为企业家,在准备创大业时一定要记住,做小事情靠技巧,大事靠眼光和人格魅力。”在这二十多年的企业家生涯中,他认为自己的成功,最大的经验就是做事如同做人,不论做人做事,还是做产品,都要始终“以诚为本”。 作为一名商界领袖的同时,曹德旺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社会。他以不行贿自居,自称没“送过一盒月饼”,以人格做事;他亦是行善的佛教徒,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50亿元,认为财施不过是“小善”。 曹德旺的爱情故事 曹德旺自述的和老婆陈凤英的爱情 我现在的老婆就是结发夫妻,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人很好,几十年来,煮饭,帮我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普通话讲不好,所以不接,怕人家会笑她,她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我帮她买的,家里的东西也都是我买的,她不会买东西。 但是,我这个家现在所有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的控股公司也是她在当,都是她的,不是我的,人家说这个公司是曹德旺的,但实际上从法律关系上说是我太太的。 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这是因为在我还没有富起来的时候,我曾经对婚姻徘徊过。 我今年57岁了,从23岁结婚算到现在,也过了几十年,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席”,意思就是说要彼此珍惜,不要轻易去改变。这里面的道理也是我后来慢慢悟到的。 我的老婆嫁给我的时候,还是一个少女,我们的结合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前两个人连面都没有见过,仅仅看过一张很小的黑白照片,所以我们没有经历过谈恋爱的过程。 那一年是1969年,我们非常穷,生活很苦,母亲又生病了,所以家里人就希望我先结婚,找个老婆照顾我母亲。我答应了,就是这样。 我们刚一结婚,我就把她的嫁妆全部卖掉了。她一句怨言也没有,她认为嫁给你了,你就说了算。我们30几年的婚姻生活,她一直是这样的,再苦再难也不会抱怨。 她有1/4的马来血统,非常纯朴。新婚,嫁妆卖光,钱全给我拿去做本钱,她在家里伺候我生病的母亲,我在外面跑生意,一年到头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这就是我们的“新婚燕尔”,谈不上浪漫,“贫贱夫妻百事哀”,有些事情经历了才知道里面的甘苦,所以说我们是患难夫妻。 我卖掉她的嫁妆之后就有了一点钱,这些钱就是我做生意最初的本钱。然后我就开始种白木耳,再拿到江西去卖,来回一趟可以赚七、八百元钱。这样跑来跑去,没有想到,才跑到第四趟,货就被人家扣了,不但本钱赔了进去,还欠了村里人1000多元,这要是别的女人又会怎样哭闹? 当时很多人来向我要债,家里能卖的东西全都卖掉了,最后只剩下一小间房子,我对那些上门要债的人说:“你们要是能够拿,也拿去。” 这个时候生产队上又来人找我,他们说我跑去做生意,欠了做水库的义务工,大概20几个工日,如果不去做,要按照一个工一天三块五交钱,我一算又是100多块钱了。我想我在家里也没有事做,去做一个工一天还能赚到三块五,还不如去做工。 结果没有想到,原来整个生产队都没人愿意去做,这样就我一个人去做,等于是我去替别人出工,做了工以后按照一天三块五的价钱卖给他们 工地很远,我走之前,送我老婆去她的娘家。她一个女人带一个孩子,丈夫又不在身边,家里一贫如洗。所以我就对她说:“我现在一无所有,只余下一个人,如果实在不行,你可以再嫁人。”我丈母娘说:“你胡说八道,你这么聪明,困难一定会渡过的,你放心回去吧,你老婆孩子我给你带着。” 我和我老婆就是这样的感情,平平淡淡,无论你好无论你坏,她都相信你,她从来不跟我吵架。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曾经遇到过另一个不同的女人,那是一个让我想把家都扔掉的女人。 那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在明溪遇到的。当时我写信给我的太太,她不认识字,所以信是我妹妹读给她听的。 后来等我回到家,她见了我也只是说:“我知道我配不上你,知道你是会走掉的,你要是真走了,那么把房子和三个孩子留下来给我。”我听了以后非常伤心,我觉得自己非常对不起我的太太。我那个时候非常痛苦,当时我们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好转,不像刚结婚时那样拮据。 不过,虽然我做推销赚到一些钱,但只是一个富裕起来的农民而已,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有能被称得上是事业的企业。 就在那个时候,我爱上了一个女人,她是我的女朋友,那是真正的相爱。她为了帮助我,给我做了很多事情,当时她很年轻,大约二十四、五岁,已经结婚,有两个孩子,我们都很投入,彼此觉得找到了一生的知音。 可是,那是什么年代啊?80年代初,尤其是在福清这样的地方,她的压力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可是她很勇敢,我和她的事情被她的一些好姐妹知道了,那些姐妹就劝她,说:“你怎么这样,什么人不好找,找一个农民,瘦瘦的,黑黑的。”她就跟那些姐妹说:“我们谈得来,我相信他是一个非凡的人,他将来一定会有成就,会飞黄腾达的。 我面临着一个选择。一面是我的结发妻子,她为我默默地奉献了这么多年,吃了那么多苦,纯朴善良,永远无条件地信任我;另一面是我的红颜知己,我们有刻骨铭心的感情,有共同语言。我真的很苦闷,不知道以后的路应该怎样走。 后来我就去做调查,去了解别人的生活。我选了100对有代表性的夫妻,有工人,医生,干部,有做老师的,也有老板,我发现并不是我一个人对自己的家庭不满意,而是这100对夫妻中没有1对夫妻对自己的家庭是满意的。 给我感触比较深的是福州水表厂的一个朋友,他和太太两个人,一个是科长,一个是团干部,郎才女貌,是谈了3年恋爱才结婚的,在我看来,他们应该幸福得不得了。 没有想到,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我跟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以后,有几次,喝酒聊天说深了,才知道他们双方都对家庭不太满意,两个人互相指责起来,一点不比我的少。 当时是1980年。我对我能搜集到的婚姻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一个家庭是绝对幸福的家庭。 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 后来我想通了——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这样就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观念,谈恋爱的时候,可能是求同存异,一旦真正生活到一起,就会有很多问题。 所以我觉得,幸福这东西讲起来都是大同小异的,就是有吃有喝,子孙满堂这些东西,可是如果往深层去想,世界上有绝对的幸福吗?没有,所以也不会有绝对幸福的家庭,绝对完美的婚姻,既然是这样,我认为我是不需要再去考虑什么换家庭的事情了,再换换,就是换1000个照样也没有用啊。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那个女人已经当奶奶了。 不过,说起这段往事,我依然会感到非常伤感,人生总是有很多伤感的事情,怎么努力都是不能避免的。经历得多了,心就会坚强起来,人也会丰富起来。 有的时候,听到有人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在支持他”,我就会很有感触,我和我那个女朋友虽然最后没有走到一起,但是我如今的成功和她有一定的关系。 我一生最重大的转变在明溪,我在那里遇到了她,又在那里放弃了她,但是当时我在心里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为她争一口气,让她的姐妹们说起她的时候,能够说她爱的是一个像样的人,一个值得爱的人。 这样我就回到家乡专心去办我的玻璃厂,也许因为有这种心情,因此我把我所有的精力都贡献在这个事业上了。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男人有钱会变坏,女人变坏会有钱”,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这是人的心地问题。 我童年的生活很苦,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我妈就是快要饿死掉了,也没有变坏,她原来也是一个大家闺秀,人长得也很漂亮啊。 至于男人,一个男人要是心地好,对家有责任感,用我们老家的话说“就是四个脚都被别人吃掉了,心还是在家里的”,这一点是肯定的。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家庭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两个人素昧平生然后成为一家人,同在一个屋檐下,这是缘分,应该好好珍惜和睦相处,有困难的时候同舟共济,这就可以了。 我有一个看法,就是男女之间还是要有真的感情,像我和我的妻子,虽然直到现在我们也很少有时间交流感情,可是她和我是患难夫妻,我们一起经过多少事情! 这就是感情,在我被人家追债追到连房子都要卖掉的时候,她还是信任我,跟着我,现在我发达了,她不管我有多少钱,也不势利,你有多少钱怎么花我也不管,反正我相信你。这是一种始终如一的感情。 很多感情不是真的感情,是因为没有建立在一个牢固的基础上。 我的女儿刚结婚,我怕人家是因为她有我这个有钱的爸爸而娶她,所以不同意。我跟我女儿说:他是厦门大学毕业的,人又很帅,父亲还是一个省教委主任,人家这么好的条件会娶你?你又不是本科毕业。 现在他们夫妻为了证明我这句话是错的,两个人在澳大利亚自食其力,边打工边开店。 其实我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弄清楚那个男孩子娶我女儿的目的,我给他们施加压力是对他们好。虽然按照我们这边的习俗,女儿是嫁出去的,是男人当家,但我的财产没有因为她是女儿而不给她一份,有她一份。 我现在年纪大了,过几年不做企业了就去周游世界。我想也许有一天我会把我这一生的经验体会都写出来,写成一本书,给后人一些借鉴。 中国有两句话,好像是孔子的一位弟子说过的,“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道;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迹世上无完人”,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讲的是“孝道”,说看一个人是不是符合“孝道”,不是看他有没有给老人贵重的东西,而是要看他心里有没有老人,如果论财富,穷人家难道就没有孝道可言了? 第二句说的就是“性情”,只要是人,就不会对异性没有感觉,但是有感觉是一回事,是在心里的。 “论心世上无完人”说的就是不能以“心里有没有感觉”作为依据,如果以这一点做依据,世界上就没有好人了。 一想到她嫁给我的时候是那样一个纯朴的少女,这么多年,无论什么样的事情发生,都始终如一地听从我的安排,我就觉得有义务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所以我的所有财产,我的公司都是她的名字,我要让她觉得安心,这辈子有依靠。我们虽然没有那些激情如火的海誓山盟,但是我们毕竟是从年轻到白发,中间所有的悲伤和快乐都是连在一起的,这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感情,没有经历过的人体会不到。 许多人为了做事业,经常要处理家庭和工作的矛盾,可是对于我来说,这个矛盾根本不存在。 我的老婆从来不会要求我这个要求我那个,她不需要我去哄她,现在想一想,这种安静本分的感情难道不是一个专心做事的人最需要的感情吗?

“玻璃大王”易主,一代商业枭雄曹德旺就此落幕?(一)

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中有这样一句话,“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 4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人顺应着时势,成为人们口中所说的英雄。 有着“玻璃大王”之称的闽商曹德旺正是这批英雄中的一位。 曾几何时,曹德旺创办的福耀玻璃,垄断了国内外的玻璃市场。甚至,福耀玻璃还有着“在中国每三辆 汽车 有两辆用的是福耀玻璃,而在全世界每四辆 汽车 有一辆用的是福耀玻璃”的传说。曹德旺自己也很得意于福耀的成就,并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出自己对福耀的信心:“现在全球第一了,我占70%,第二名是谁都不关心了。” 然而,遗憾的是,谁也没有逃脱出“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那句民间定律。 今年年初,同样耕于玻璃行业的李贤义横空出世,夺走了曹德旺多年来稳坐的“玻璃大王”宝座。 相比声名远扬的曹德旺,一向低调的李贤义一鸣惊人。先是1月份公布的胡润全球富豪榜,李贤义以510亿元的身价排名第356位,比位列第900名的曹德旺足足多出250亿元左右。 而近日,李贤义的信义玻璃和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分别公布了2023年公司财报。数据显示,信义玻璃的年营收247.6亿元,首次超越了福耀玻璃。在净利润方面,信义玻璃的94.06亿元比福耀玻璃多出来三倍。 很明显,“玻璃大王”已然易主。 但是,属于曹德旺的时势,难道要一去不复返了吗? 相比曹德旺现在赚得盆满钵满、春风得意、叱咤商界、让人艳羡的富豪生活,他的前半生可谓是苦难百出,非常戏剧化。 1945年,日本战败,日军从上海撤出。有记载,这一年,是1843年上海从开埠之后,上海第一次整体掌握在中国手中。第二年,也就是1946年,时任上海市长的吴国桢启动了上海第一次城市整体规划,这也是上海有史以来第一次将收回的英法租界和华界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城市来规划设计。后来,这个设计被称作“大上海都市计划”。 就当上海人在为自己能够当家做主而自豪,上海市要员们正忙碌着规划这座后来被称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大都市时,含着金汤勺的曹德旺也在上海的一户商贾之家中呱呱落地。 曹德旺的父亲曾是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的股东之一,家境殷实,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的曹德旺,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但是,可怜的曹德旺,这样的好日子基本上没享受多久。 1947年,正值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而此时,惧怕战争的上海富商们闻风纷纷搬迁逃离上海,有的跑到南方城市躲避,有的索性跑去国外。曹德旺的父母当时决定搬回福建老家福清高山。 据说,曹家当时由于财产过于丰厚,为此,还打造了一艘货船专门运输家中所有的财产,只是不幸的是,货船在海上遭遇了风暴,所有家产全部沉入海底。 所以从曹德旺有记忆起,家里便是十分清贫的。 曹德旺14岁的时候,过于顽皮便提前结束学业,辍学回家。当时曹家的家境,是不可能养闲人的,他不得不到 社会 上工作。 辍学之后,曹德旺前前后后从事过十几份工作,先是当了生产队的放牛娃,在农场数树坑,然后跟随父亲学做生意,倒过烟丝、贩过水果,还种过白木耳去外地销售、倒卖,在工地修理自行车,在食堂做炊事员、采购员,在农场做果苗技术员、销售员…… 做的种类很多,可是曹德旺的这些工作,没有一件顺风顺水的。 他和父亲倒卖烟丝被抓到,连货带车被扣下;他花3000元巨款收购村民种植的白木耳去江西倒卖,被鹰潭车站的民兵扣下说他投机倒把;他去工地当义务工,结果才去第三天,他所在的营地就被火烧了,还差点被当成纵火犯。唯一一件他乐在其中的食堂美差,只做了两年,工程完工,他也就被遣散了…… 这些工作充满了戏剧化的苦难色彩,曹德旺曾经也自我怀疑过,是不是“天要亡我”。但是好在他一直在努力,从不言弃,把苦难当作力量,积累了做生意与为人处世的经验。 如今再回首当初,曹德旺曾多次表达过,正是因为前半生吃的苦、受的累全都为以后从事玻璃行业的成功做下铺垫。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曹德旺的这些失败,冥冥之中引导着他从农业走向工业,从小富即安走向人生巅峰。 1976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唐山大地震、三位伟人相继逝世,而这一年也是作家王年一笔下,中国大动乱年代的最后一年。 这一年的初春,曹德旺和两位友人交流探讨时,偶然得知一块小小的水表玻璃,居然可以卖到5角钱。三个人一合计,准备一起办个玻璃厂。两位友人一个说自己调查过市场,一个说自己有技术,曹德旺自然当仁不让,游说高山公社的领导提供资金和土地。 就这样,1976年夏天,高山异型玻璃厂成立,曹德旺的人生也开始走上了正轨。 然而,高山玻璃厂的成立仅仅只是让曹德旺进入了玻璃行业,作为牵头人和介绍人的他并没有受到厂长的重用,只谋得临时工性质的采购员一职。 当时玻璃厂在高山人眼里是一件美差,人人都想进厂,所以厂长、会计等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几乎每天都有人请吃喝,逢年过节还能分到鸡鸭鱼肉蛋等等。然而这些,都与曹德旺无关。结果,1979年玻璃厂开始试生产,现实问题就显现了——玻璃产品的成品合格率低下,不但不赚钱,还会亏钱。 曹德旺自告奋勇,通过自身关系去上海求助,请来上海耀华玻璃厂的工程师李工,指导改造高山厂的设备,使得玻璃能够检验合格。可是,厂长不仅没有感激曹德旺,还瞒着他送李工手表维护私人人情。 普通人遇上了这样接二连三的打击,也许早就认命、得过且过、随波逐流了。 但曹德旺不这么想,他认为“只要给我工业这个平台,将来我就能做出最好的企业来。”和曹德旺一样赶上了改革开放浪潮的企业家有很多,可最终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往往都是那些从基层干起、历经磨难、坚韧不拔、有格局、会变通的人。哪怕只是做企业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曹德旺也做到了极致。 一方面,由于采购员的业务需要,曹德旺大部分时间都在省会城市福州。当时采购物资是需要指标的,曹德旺根据福州人爱泡温泉的习惯,几乎天天午后都去澡堂温泉,结识福州各工厂的采购科长,自掏腰包请他们抽烟喝茶吃小吃。 曹德旺不仅得到了自己需要的指标,还通过串换指标解决了多地的木材、玻璃、钢筋、水泥问题。获得一些经济效益倒是其次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曹德旺在这些交往中搭建了人际关系网,并获得合同签订业务的能力。 另一方面,文革结束后,曹德旺疯狂读书,开拓视野,尤其是在这时自学了会计学,对企业经营有了系统的了解,为后来承包玻璃厂打下基础。 由于经营管理不善,1983年,高山玻璃厂面临倒闭。 恰逢此时中央一号文件出台,鼓励承包,对业务熟悉的曹德旺用积蓄承包了玻璃厂,并推广管理会计制度,还对工资结构实施改革,大大调动了工人们的积极性。当时,高山玻璃厂占据了国内水表玻璃产量的90%。 一年后,曹德旺由承包转变为合资,在一次去武夷山 旅游 时,偶然得知当时中国 汽车 玻璃市场被日本和欧美垄断,价格十分昂贵。 于是,曹德旺决定,再建一个 汽车 玻璃厂。 然而,树大招风,赚了大钱的曹德旺遭到不少高山人的眼红与嫉妒,被谣传贪污,从福清县一级一级闹到中央,虽然沉冤得雪,但合伙人为求自保,纷纷撤资。 1987年春节,曹德旺向县里提出申请,搬到宏路,又去上海请耀华玻璃厂技术入股,成立了福耀集团。 虽然福耀在成立之后也有许多波澜,但曹德旺越挫越勇,仅用了6年时间,就成功的在我国的A股市场上市,生意蒸蒸日上,先后在长春、上海、重庆等多地建厂,几乎垄断了国内的玻璃市场。 由于玻璃产业也是经济全球化中的一环,曹德旺还将目光放到了国际市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美国市场的开发。 1995年,曹德旺在美国建仓库,设立福耀安全用 汽车 玻璃批发中心,想要由此打开美国市场。曹德旺计划把玻璃运到美国仓库,然后按照客户需求运输给客户,也就是分销。 然而,与国内市场不同的是,美国地广人稀,客户比较分散,每次的购买数量又不多,甚至只买几片。可是,玻璃的包装与运输成本是很高的,不仅赚不到钱,反而还把利润全部亏完了。 好在曹德旺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大刀阔斧砍掉美国仓库,改变销售方式,由分销变为直销,要求起订量超过一个货柜,由负责运输的船务公司联系货运公司再发给客户。 一年之后美国分公司就扭亏为盈,此后连续三年30%以上的增长,彻底打开了美国市场。 除了福耀玻璃,国内还有一些玻璃企业也选择了美国开拓市场,这让美国的玻璃企业十分眼红。 2001年,美国PPG联合其他两家玻璃公司,向美国商务部起诉中国的玻璃倾销。 对此,曹德旺坚决应诉,他认为,如果放弃应诉就等于福耀承认了倾销并放弃了国际市场,更是逃避了企业应承担的维护国家尊严的责任。 他对美方毫不客气:“美国是你的美国,WTO条款是你定的,我没有违反,不许你胡说八道。你可以叫我不在这里卖玻璃,但是,你不能告我倾销,我没有违反你的条例。” 这场反倾销战争持续了3年,在美国商务部裁决不公的时候,其他的中国企业退缩了,但福耀没有。 曹德旺誓要与他们硬杠到底,把美国商务部告上了联邦巡回法庭,最终胜诉,成为中国入世以来第一次反倾销胜利。 曹德旺意识到,这场反倾销战争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经济问题,更关乎国家的尊严问题,为此,他在北京建立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福耀反倾销研究中心专门帮助为走出国门的企业解决这一问题。 福耀赢了,但官司的代价很大,曹德旺前前后后花掉将近一个亿人民币。但在后来的采访中,主持人问及当时应对美国是否很大压力,曹德旺笑着说:“没有压力,我很开心”。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1.曹德旺:《心若菩提》 2.新能源大爆炸:《怒怼高官,硬杠美国,福耀玻璃, 汽车 玻璃龙头,迎来全新长逻辑》 3.懂车前沿:《卖到北美的福耀玻璃究竟有多厉害?》 4.厂花蛋蛋姐:《怒怼马云,嘲笑潘石屹!狠人曹德旺10大金句【富人榜样系列】》

曹德旺是什么命

七八十年代,一部分人借着时代的政策红利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玻璃大王曹就是其中之一。但他不仅仅是“生逢其时”。如果换个时期,他也有这种吃苦耐劳的品质,他还是一个合格的商人。

1、祖上经商,年少穷困。

曹1946年生于福州福清。如果不是因为那个动荡的年代,曹可能会是生活的主人。曹的父亲曾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公司的股东之一。后来,在战争中,曹的父母为了躲避灾难,变卖家产回到了祖籍福清。

离开上海时,一家人乘船,巨额财产放在另一条船上。结果人平安拿到了福清,财产却被告知石沉大海。原因不明,但曹家确实成了穷家。

因为家里很穷,曹直到9岁才上学。不幸的是,他在14岁时被迫辍学,然后这个小男孩开始学会养家糊口。

为了赚钱,曹的父亲开始做“投机买卖”,曹辍学后成了父亲的帮手。先是和父亲一起卖烟草,后来干不下去了就开始卖水果。

“我每天凌晨3点出发,骑着自行车从高山公社到福清县城。果农来了,我就开始和他们讨价还价。价格谈妥后已经快中午了,我当场做饭。吃完后是中午11、2点,一般温度40度左右,背着300斤水果。当时感觉像是在火场中穿行,回到高山大概是四点到四点半,等着一车水果批发。这样一轮你能赚的差价大概是两元。这是两块钱一家人的生活费,然后赶回家。吃完饭都快八九点了。这个时候你得赶紧睡觉,不然第二天就起不来了。”这是曹的青年生活。

富翁被逼,反而2亿到手成富豪,看看曹德旺用的是啥招数

1990年,曹德旺到新加坡拜访朋友仰波,仰波是资本市场上的老手,之前曾贷款过给曹德旺。这次见面,他给正处于发展瓶颈的曹德旺普及了有关公司上市的知识和好处,建议曹德旺可以考虑从海外上市这方面入手,以图更大发展。 曹德旺对此颇感兴趣,虽然做福耀 汽车 玻璃多年,赚了上千万,但此时的他,也只能算是个富翁。 告别仰波,曹德旺到了,参加福建福辉公司上市的仪式,刚好碰到时任省秘书陈元魁,陈元魁也认识仰波,曹德旺就和他讲了仰波建议福耀公司上市的事。 陈元魁说:上市不是你企业说了算的, 仰波讲归讲,你到国外上市就存在国家的第二债务的问题,这行不通。不过,你要真的想上市,目前,省也正在找一家企业做国内证券市场上市试验,我正好找不到这样的试点。你若真的想上市,我就推荐你做试验,怎么样?” 曹德旺听了,居然有这种机会,就赶忙说:可以啊。我的企业本来就是改革开放的试验品,需要试验的,就拿去试吧。” 1991年春节过后,福建省体制改革委员会和人民银行来了一个工作组,专程前来讨论福耀上市的事宜。曹德旺对此非常重视,全力配合。 在福耀之前,福建省还没有公司做过国内上市工作,大家都不懂怎么操作,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最终讨论确定,按福耀1990年时的每股净资产1.5元定价,发行1600万股。由闽发证券公司负责,于1991年6月22日开始发行。 由于卖的便宜,很多人都想买,但对福耀又不太了解,有头有脸的人纷纷打电话咨询曹德旺,曹德旺也是耿直的性情中人,说:可以买点,买了当年就可以分红。于是大家纷纷筹钱买,没几天1600万股一售而空。 然而,就在股票卖完后的两三个月,一个流言开始在 社会 上传播:福耀股票不能上市,曹德旺圈了钱想跑到国外去。 刚开始这个传言没人信,可是越传越广,越传越多,持有福耀股票的开始害怕了,担心原先的投资打水漂。尤其是那些有头有脸的人们,纷纷给曹德旺电话,问:曹总,你的福耀什么时候能上市啊? 曹德旺也是如实回答: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上市啊。 这下,人们开始急了,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找各种理由、借口让曹德旺把他们手上的股票给收回去。理由和借口五花八门,有儿子要结婚的,有要买房子的,有家人生病的等等,反正就是急需用钱,让曹总解决退股问题。 还有当时福耀股票虽然没有公开交易,但当时私下里是有交易的,行情价为每股2.5元。都有1块差价了,那还不赶紧撤,让曹总以2.5元每股收回去吧,免得夜长梦多。 这些人,今天你一个电话,明天他一个电话,而且越催越急,就好像股票没有卖掉,家里就会死了人似的。 曹德旺虽然有钱,可是也经不起这么多人同时要卖股票给他,这下把他给急坏了,彻夜难眠。这些要求他回收股票的人可得罪不起,一是群体大,二是好多为权势人物。 曹德旺没辙了,只好把亲妹妹曹华找来帮忙,让她想尽一切办法,以1分到2分不等的利息向外借钱,然后按2.5元每股的价格,全面回收那些人手上的福耀股票。这下做得很地道,收到钱的人,都会说一句:谢谢曹总,曹总OK。 到后来,曹德旺竟被迫回收了400多万股的福耀股票。结果当然是欠了一屁股的债,面对这高额利息,他所承受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但又不能跟人说,免得债主逼债,资金链断裂,全玩完。而且还要每天装得跟没事人儿似的,照常工作。心里的那份难受、压抑、苦楚,旁人难以体会。 1992年的一天,曹德旺和时任某银行行长喝酒。从来都很刚强的曹德旺,居然喝着喝着,就喝哭了,把行长给吓坏了,忙关切地问他遭遇了什么事,竟如此委屈不堪。 曹德旺把眼前的困境说了出来,这行长颇为同情曹德旺,决定帮一把。 行长对曹德旺和福耀玻璃知根知底,认定曹德旺是干事业的人,并且福耀玻璃效益很好,目前的困境只会是暂时的。 便对曹德旺说:你把你手上的福耀玻璃法人股抵押给我银行,银行放一笔贷款给你,你就可把外面大部分的私人高息借贷还了。银行也顺带做成一笔生意。这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吗。 曹德旺听了,感激涕零,再三道谢,桌上又多了茅台空瓶。 股票发行完了,老不上市也不是个办法, 毕竟自己手上拽着一大把,还有欠银行等方面的钱。于是,曹德旺就想着如何尽快让福耀股票上市交易,以便减轻债务压力,同时对那些还持有福耀股票的人有个交代。 上市哪有那么容易,全国有非常多的公司在排队呢。 得想办法,曹德旺梳理了所有认识、知道的公司和人,一个个排查,发现中汽华联公司也许能帮他这个大忙。人家可是中字头的、北京的公司。 中汽华联公司经营 汽车 及配件的,在福耀玻璃成立之前就与曹德旺有业务往来,因此福耀玻璃股份公司成立时,顺理成章成为最早的一批股东之一,并派刘虎生出让福耀董事。 既然是股东,当然也希望自己参股的公司能够尽早上市,曹德旺找上门后,双方一拍即合。有背景的刘虎生亲自出面打招呼,一番运作下来,福耀终于拿到上市批文,定于1993年6月10日在上交所上市。 上市前的那个晚上,曹德旺在上海锦江饭店席开10几桌,由福建本地券商兴业、闽发出面,邀请了在上海的所有券商吃饭。大家商量好:第二天由兴业证券负责做开盘价,38.88元,一个非常好听又吉利的数字。 然而,6月10日上午福耀股票首次开盘价却为44.44元,对于国人来讲,这意味着什么,自然是不言而喻。比较的曹德旺看着这一串的“4”,当然不爽,虽然开盘价比原设定的高了5.56元。 那又是谁不按规矩出牌,故意捣乱,诅咒福耀和曹德旺呢? 事后查明是某地上证公司干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头天锦江饭店的饭局没请他们,所以心存怨恨,出此下三滥的招数。之所以没请他们,是因为他们的上海办事处刚成立,很多同行都不知道,导致负责筹办饭局的人疏忽,遗漏掉他们,实乃工作失误,并非故意为之,可人家并不这么认为。 后来有一次曹德旺到,特意请高人算命,才知道他命中的吉利数字就是4,逢4必大发。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人算不如天算,那样的开盘价反倒成全了曹德旺。 曹德旺那时持有福耀可流通的股票有500万股之多,这其中400多万股,是前头说的咬牙借高利贷被迫从他人手上回收的;另85万股是在发行股票时,福耀董事会对他杰出贡献的奖励。 看到福耀股价高达40多元,曹德旺激动得乐开了花,第一个念头就是卖,赶紧卖,唯恐股价会下来。身在上海的他立即指挥妹妹曹华,将其个人持有的500万股福耀股票,一股脑全部卖出,扣掉成本、利息后,足足净赚2亿多。 看着户头上真实的,都快数不过来数字,这可是代表这白花花的银子,曹德旺犹如做梦似的,心中窃喜:我的天啊,这么多的钱,要用多少麻袋才装得下。 这一下,曹德旺的财富真正完成了从富翁向富豪的数量级质变。后来又用这两亿资金进行腾挪,财富雪球越滚越大,终成一方大佬,雄霸天下。另外,曹德旺那时还持有暂不流通的17.5%的福耀股票,挂在三益有限公司名下。 而那些,前两、三年非逼着曹德旺回购股票的人,个个捶胸顿足,暗自后悔,真应了那句老话:发财皆有命,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怎么也留不住。 曹德旺之所以能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不,是金饼。看完文章,大家认为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