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到底会不会打仗,美国人评价诸葛亮

水镜先生为什么说诸葛亮不得其时?历史上诸葛亮会打仗吗?

为什么诸葛亮会选择娶很丑的黄月英呢?

大概有两个原因吧,首先,黄月英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名士,可以给他很多的人脉,其次黄月英有智慧,非常聪明,能给诸葛亮出谋划策。

诸葛亮会用兵打仗吗?求真相

不会,就是因为他不会所以无功,而不是像演义里写的那么神奇。

诸葛亮真的不好女色吗?

诸葛亮在叔父诸葛玄死后,因其名不扬,难以得志,于是和弟弟一起隐居于南阳隆中,过着耕田读书的生活。但诸葛亮很有抱负,不愿以农夫终老,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但其名声也仅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在世人的眼中,根本不知道有诸葛亮这个人。好色,就是爱好女色。诸葛亮有妻子,黄月英,才女,传说也是丑女,不过很多历史学家考证黄月英应该是美女。夫妻很和睦。诸葛亮雄心壮志,以建功立业为重,严于律己。现在诸葛亮已经被美神话,不好的都美化啦,史书传闻中没有关于他是否爱好女色的记载,所以给我们他对女人没感觉的样子。

诸葛亮真的不会打仗么,与曹操相比究竟谁的军事水平谁

从公元228年第一次北伐出师,到公元234年在五丈原去世,诸葛亮前后一共五次北伐曹魏,一次防守,一共与曹魏作战六次,也就是《三国演义》所谓的六出祁山。对于诸葛亮的作战水平到底如何,历史上对此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诸葛亮神机妙算、战无不胜。是一流军事家。

唐朝时有武庙,文庙祭祀孔子,武庙祭祀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整个魏晋南北朝三四百年里只有诸葛亮一人入选。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军事水平之高。

第二种看法却不同,认为诸葛亮穷兵黩武、劳师无功。是一个不入流的军事家。

这种观点经常用《三国志》中的一句话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在六出祁山中屡战屡败,没有尺寸之功。

诸葛亮

那么诸葛亮的军事水平究竟如何。在我们分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两种不同的作战风格。

西汉时期的两元大将:李广、程不识

两个人的作战风格迥然不同:

李广带兵规矩很少,非常自由,手底下的兵机动性很强。遇到敌军就开打,大胜仗是家常便饭,打败仗也是家常便饭。

程不识带兵却纪律严明、军队一板一眼、有条不紊、一丝不苟。所以程不识的军队很少打败仗,也很少达胜仗。

那么这两位的军事水平谁更高呢?我认为不好说,只能说两人各有所长。李广打仗靠的是自己的才华,程不识打仗靠的是法度。回看汉末三国时代当时最杰出的两个军事家:曹操跟诸葛亮,他俩就像李广程不识一样。一个靠的是自己的才一个是靠法。

曹操打仗奇谋秘技,招式百出打了很多漂亮的胜仗,当然也吃了不少败仗。诸葛亮打仗不像曹操那样花哨,那些神机妙算大多为《三国演义》虚构的。诸葛亮打仗非常朴实,每一个动作都像教科书一样标准。暗含不可撼动的威力。

诸葛亮行军打仗进退如法,动静有度。凛然不可侵犯,是堂堂正正的“王者之师”

诸葛亮没打过什么胜仗,为什么有人说他很会打仗呢?

在中国古代军事家里,有些人是以军事理论而出名,有的是以军事著作而出名,有的是以战功显赫而出名,而诸葛亮是属于前者。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里,他的军事理论颇受人关注,就连司马炎本人也曾命蜀人陈寿去收集诸葛亮的资料,最后汇集成书,叫作《诸葛亮集》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其中关于军事部分的内容有六篇。

到了隋朝则出现了《诸葛亮兵法》五卷、在《新唐书 艺文志》里又出现了《集注阴符经》一卷,其中注有“姜太公、范蠡、张良、诸葛亮-”等人、到了宋朝又出现专门记载诸葛亮治军理论的著作,比如:《行兵法》五卷、《将范》一卷、《武侯八阵图》一卷。虽然这些关于诸葛亮的兵书不一定出自诸葛亮亲手纂写,但也不难看出他的军事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

有人或许会问诸葛亮都没打什么漂亮的战,为啥军事还会受后人如此崇拜?

这就要看诸葛亮的实际军事能力了。秦涛在《诸葛亮之道》里认为,曹操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最厉害的两位军事家,不同的是一个靠“才”,一个靠“法”。曹操打战会随机应变、奇谋诡计很多,但是打胜战很多,打败战也很多。诸葛亮则与其完全相反,他打杖非常朴实,行军打仗进退自如,动静有度,每个动作都如书上说得那么标本,但是打胜战少,打败仗也少。

在乱世之中,军队杀伐特别重,无论是前期的军阀,还是后期的曹魏和东吴的将军里都有过屠城或驻京观的记录,然而这一情况却从没有出现在诸葛亮的军队里。他虽然多次对曹魏发动主动攻击,但是却从来不会去故意伤害对当地的老百姓,打了败仗也不会把气撒在老百姓身上,他曾说过:“普天之下的百姓都莫不是我大汉的子民,现在国家威力还没发挥出来,百姓还深受豺狼的胁迫,就算死了一个人也是我诸葛亮的罪过。”因此西晋袁准评价诸葛亮用兵是军纪严明,出兵打仗从不侵害百姓,就连正在割草砍柴的村夫也不会伤害,过来打杖就像一位过来作客的客人那样彬彬有礼,好像是在自己国家一样。

除了“法”诸葛亮还讲究“信”,据《三国志 诸葛亮传》里注引郭冲讲的第五件记载,诸葛亮在祁山整顿战旗和兵器,当时有十分之二的人需要换防休息,处于战斗状态的士兵只有八万人,碰巧遇上曹魏的司马懿和张郃率领大军前来攻打,有手下劝诸葛亮说:“敌人的数量太多了,而且士气很盛,我们恐怕很不好对付,不如先权且停下换岗的制度吧。”

然而,诸葛亮听后却说道:“我之所以能统帅大军与曹魏进行作战,就是靠着以诚信为根本,如果破坏了这一原则就会失去信义,以后我能拿什么指挥将士们呢?何况那些战士都已经收拾好行李等着回家和家人团聚了,他们的妻子也都个个伸长着脖子等着自己的丈夫回来。虽然我们眼下的形势很不好,但我却不能说话不算数。”手下的将士们听说后,没有不感动的,他们都私底下都说:“诸葛丞相的恩德,我们就算战死也无以回报。”等战争开始后蜀兵个个都向前杀敌,以一顶百,杀死张郃,击退司马懿。

袁准也说道:“蜀汉之所以这么能打就是因为他法令严明,赏罚必信,所以手下的士兵都不顾危险,愿意为他拼命。”

因此,《三国志》作者陈寿对于诸葛亮的军事评价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也就是说,诸葛亮在治军方面很是擅长,但在奇谋划策方面则不是他的强项。据《晋书 官职志》记载,蜀汉灭亡后,司马炎曾命陈勰学习诸葛亮的围阵用兵倚伏之法以及甲乙校标帜的规制,后来陈勰掌握这些知识后,司马炎便任命他为殿中典兵中郎将,升为将军。

另外,在《世说新语》中也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东晋时期,郗司空被朝廷指派为徐州军政长官,他的外甥王微之过来登门道贺,嘴里不停地说:“应变将略,不是这人所擅长也。” 郗融听后很不高兴对身旁的嘉宾说:“父亲今日受到朝廷指派,子猷却当众说出这样的话,实在太没有礼貌了,我是不会原谅他的。”嘉宾却说:“这句话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别人这是把你父亲当作诸葛武侯,你还有什么不满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