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星象图,易经与星相

《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易经》概述 易是变化,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阐述变化的经书(易之经),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占卜。只是非常深奥难懂,才会有众多牵强附会之说。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刺无可否认的,《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易经》与三《易》通常我们提到《易经》,就很自然地知道是指《周易》这本书。因为中国文化,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以及编写鲁国史书《春秋》以后,冠以《周易》一书,统称六经(后因《乐》丢失所剩书籍即:《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易经》成为六经之首。经是天地的大准则,也是人生的大通道。称《周易》等书为六经,便是说明经过孔子所整理过的这六部书,它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天人之际”所有学问的大原理、大法则。 自秦、汉以后,研究易学的,对于《易经》一书命名的内涵问题,就有“三易”之说的异同出现了。第一:属于秦、汉以后正统儒家学派的理论,根据《易纬乾凿度》这本书的观念,认为“易”的内涵,包括三个意义:(一)易。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那样简朴而平易的。(二)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但是这种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三)不易。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虽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变化之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第二:属于秦、汉以后儒、道两家学者通用的观念,根据《周礼·大卜篇》对于“三易”的涵义,是指上古以来直到周代初期之间的《易经》学术思想,约分为三个系统:(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据说伏羲时代的易学是《连山易》,首先以艮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意思是指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为主,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周代人文文化的开始,便以现在留传的《周易》为宝典,首先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但东汉的大儒郑玄,认为夏代的易学是《连山》(故《连山易》又称《夏易》),殷代的易学是《归藏》(又称《殷易》)。当然,周代的易学便是《周易》了。又另有一说:认为上古的神农氏世系名“连山氏”,又名“列山氏”。所谓“连山”,便是“列山”的音别。黄帝的世系又名“归藏氏”。《连山易》相传为宓戏所作;《归藏易》相传为轩辕黄帝所作。因此两说,又有异同的问题存在其间。如果认为夏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连山易》,殷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归藏易》,到了周代,经过文王的整理,才构成《周易》体系的易学,那么关于这两个分岐的意见,也就没有太大的出入了。但以考据学者的观点来看《易纬乾凿度》和《周礼·大卜篇》这两种文献资料,应该都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历来考据学家们认为《易纬乾凿度》等书,纯出汉末或魏、晋人的伪作,假托是上古的传承。这种观念,并非完全无理,也的确值得研究、考虑。可是两汉以后的学者,硬性舍弃《周礼·大卜篇》的观念而不采信,偏要采用更有问题的《易纬乾凿度》之说,认为“简易、变易、不易”为天经地义的易学内涵,这便是后世以儒理说《易》的根据。那是不顾考据,只取所谓“三易”原理的内义,用之说明易学的大要而已。此外,关于《连山》、《归藏》、《周易》的三易之说,在汉魏以后道家的学术思想中,便又发生了两种观念。(一)认为《连山》、《归藏》这两个系统的易学,早已失传。(二)认为汉、魏以后的象、数易学,便是《连山》、《归藏》的遗留,颇为合理。而且《连山》、《归藏》易学的精义,确已成为秦、汉以后道家学术思想的主干。如十二辟卦之说,便是以《归藏》的坤卦为主。卦气起中孚说,便是以艮卦的半象为用。

周易中28星宿都代表什么?

二十八星宿 东方青龙星宿▪ 角宿 ▪ 亢宿 ▪ 氐宿 ▪ 房宿 ▪ 心宿 ▪ 尾宿 ▪ 箕宿 ​动物▪ 角木蛟 ▪ 亢金龙 ▪ 氐土貉 ▪ 房日兔 ▪ 心月狐 ▪ 尾火虎 ▪ 箕水豹 ​北方玄武星宿▪ 斗宿 ▪ 牛宿 ▪ 女宿 ▪ 虚宿 ▪ 危宿 ▪ 室宿 ▪ 壁宿 ​动物▪ 斗木獬 ▪ 牛金牛 ▪ 女土蝠 ▪ 虚日鼠 ▪ 危月燕 ▪ 室火猪 ▪ 壁水貐 ​西方白虎星宿▪ 奎宿 ▪ 娄宿 ▪ 胃宿 ▪ 昴宿 ▪ 毕宿 ▪ 觜宿 ▪ 参宿 ​动物▪ 奎木狼 ▪ 娄金狗 ▪ 胃土雉 ▪ 昴日鸡 ▪ 毕月乌 ▪ 觜火猴 ▪ 参水猿 ​南方朱雀星宿▪ 井宿 ▪ 鬼宿 ▪ 柳宿 ▪ 星宿 ▪ 张宿 ▪ 翼宿 ▪ 轸宿 ​动物▪ 井木犴 ▪ 鬼金羊 ▪ 柳土

太极阴阳五行八卦

在周易入门中,八卦与阴阳五行的关系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我在此整理了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介绍 阴阳五行是古人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那时候他们认为世间的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可以颜色区分,可以味道区分、以五脏、以五情、等。每种事项都能够呈现出五行。本期我就为大家讲解八卦与五行的关系以及八卦对应的五行是什么。 而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比如说五行有生成、相生、相克的顺序。相生的顺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相克的顺序则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这就是所谓的万物相生相克。那时候没现在这么科学,所以五行就被当时的人成为是解释自然和生命现象的一种理论。 八卦两面代表阴阳,那时候古人把万物都分成了阴阳的两面,比如说阴暗的地方就是属阴,受到光照的就是阳。叶子的正面为阳,背面为阴。女人属阴,男人属阳。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中每一卦所代表的饰物不同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对应的五行分别是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水-坎。坎为水(月亮)。火-离离为火(太阳)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原的范畴,“太极”一词,出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 关于太极的含义,有以下几种解释: (1)指宇亩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唐颖达《周易正义》:“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易纬·乾凿度》认为“有形生于无形”,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阶段来解释“易有太极”。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气形质混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称之为浑沌。浑沌之物即是古人所说的元气。以元气未分状态为太极,斌以其原始物质的含义。这种观点在两汉较为普遍,如刘歆:“太极中央元气”;王充引易学家的话说:“元气未分,混沌为一”。郑玄则以“淳合未分之气”解释大极。 (2)以虚无本体为太极,如王弼解释“大衍之数,其一不用”说“不用而用以之道,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以“一”为太极,认为此“一”不是数,而是“无”,“无”为四十九之策数形成的根据。韩康伯注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说:“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 (3)大衍之数的四十九数未分为太极。崔憬说:“四十九数合而未分,是象太极也。今分而为二,以象两仪矣。分揲其蓍,皆以四为数。一策一时故四策以象四时也。”(李鼎祚《周易集解》引,据《黄氏逸书考》本)崔憬对大衍之数的论述及其太极说,不以不用之一为虚无实体,以四十九数未分为大极,并且认为八卦涵蕴在大衍之数中。此种观点,在易学哲学史上有其重要意义,为宋易将汉易的宇宙生成论转为本体论提供了方法。 (4)以阴阳混合未分为太极。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周敦颐以后,对太极的解释分为三大流派。 a、以邵雍为代表,以数说大极。指出“太极一也,不动生二,神也”;以一分而为奇偶解释太极生两仪。并认为在人则“心为大极”,在天地则“道为太极。” 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知识拓展: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 传说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无差别。河图四象、28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必被发掘。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其言不虚。 释义 一、河图之象 河图用十个黑白园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如下: 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以上为《河图》。其中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

九星是哪九星?各代表什么意思?

天蓬星、天芮星、天冲星、天辅星、天禽星、天心星、天柱星、天任星、天英星九星。也有将北斗七星加上左辅、右弼后称为九星的。传说中为一白、二黑九星运行与九州方位 宇宙天体无时不动,地球每自转一圈,就形成了由白天与黑夜组成的一天,每年绕太阳一周,而产生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而九星运转的空间方位是由北极星来确定的。 “北极星”居于正北方,永恒不动,古人就以此来确定大地的方位,北极星与北斗七星保持了一定距离,当北斗七星顺时针绕北极星一周,则为一年,当斗柄落到地面的最低点时,斗柄指在正北方,此为冬至之时节,其数为一。当斗柄升到最高点时,斗柄所指正南方,此为夏至之时节,其数为九。当斗柄左右平伸时,斗柄所指正东、正西,此时清明与秋分。由于北斗七星绕北极星所确定的方位,反映在洛书和八卦九宫上,就应示出八个不同的方位。洛书之一为八卦坎宫,在正北方;洛书之二为八卦坤宫,在西南方;洛书之三为八卦震宫,在正东方;洛书之四为八卦巽宫,在东南方;洛书之五为八卦中宫;天心洛书之六为八卦乾宫,在西北方;洛书之七为八卦兑宫,在正西方;洛书之八为八卦艮宫,在东北方;洛书之九为八卦离宫,居正南方。、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

易经中对一周7天是怎么理解的??卦象图是什么?

易经中没有,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星期,又作周或礼拜,是一个时间单位。一个星期为七天。 星期在中国古称七曜。七曜在中国夏商周时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个主要星体,是当时天文星象的重要组织成份。中国的七曜开始并未作为时间单位。在西方,古巴比伦人首先使用七天为一周的时间单位,后来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公元3世纪以后,就广泛地传播到欧洲各国。作为时间单位的七曜最早在西元七世纪,通过不空和尚和杨景风所译《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传入中国。伊斯兰教、基督教均按照有以星期为单位进行的宗教礼拜活动,故而在许多方言中,“礼拜”逐渐有了“星期”的含义。 在我国古代,也有一种跟星期类似的表示日期的方式。在距今3 700年前的商朝,对农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农历,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同时为了方便,把一个月分为4周,大月中有两周是7天,两周是8天;小月中有三周是7天,一周是8天。由于这样的周期符合月亮的圆缺变化(即朔—上弦—望—下弦—朔……),所以将其称为“星期”。 到了汉武帝时期,这样的周期被定为制定工作日、休息日的依据,并且每天也有了自己的名称。称7天的星期为“平周”,8天的星期为“闰周”。“平周”前6天为工作日(依次称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第七天为休息日(称为星期日);“闰周”前6天为工作日(名称同“平周”),后2天为休息日(依次称为星期日、闰星期日)。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这种制度有了变动:置闰不再以月份为框架,每3 400个星期中设1 301个“闰周”,闰日的安排也有一定的变动,闰日放在星期几之后就叫闰星期几。在“闰周”中,若闰日是“闰星期日”则为休息日,否则为工作日。

其孝讲易‖易经基础知识②

易经基础知识 1.太极图 古人曰:“鸿蒙混沌,渺冥虚空,无形无象,无声无臭。”天地初开,一切皆为混沌,是为无极;阴阳交合,阴阳二气生成万物是为太极;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故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乾坤”。一阴一阳为之道,山水正零,阴阳两片。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相合为之道,阳以阴应,阴以阳就。阴阳谐和,万物丛生。2.北斗七星与九星《玄空秘旨》云:“一天星斗运用正在中央,九曜干支,旋转由乎北极。”道出了北极主旋转造化之机。     北斗一星名天枢星(贪狼星);北斗二星名天璇星(巨门星);北斗三星名天玑星(禄存星);北斗四星名天权星(文曲星),此四星组成斗形,故名斗魁。北斗五星名玉衡星(廉贞星);北斗六星名开阳星(武曲星);北斗七星名瑶光星(破军星)。 蒋大鸿在《归厚禄》第五卷“星符章”中云“天地之内,气化流行,一皆孔星所主治。混沌未开之前,有先天气母,以虚为主,气化为九星,以成天地。一曰天皇大帝,即尊星;二曰紫薇大帝,即帝星;三曰北斗七星……。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分阴分阳,乃诸星之纲。而尊帝二星又化为辅弼……,左右北斗,是曰九星。皆高居紫薇垣,以主宰天地变化之道。紫薇垣者,北极天枢,在天壬癸之方。北极至阴,而实一阳所生。坎中藏乾爻,有此一阳,而使群阳、群阴无不普通,故能维系天地,旋转造化。斗柄所指四时之气随之而转,以生九星之气,下旋于地,发生万物。” 3. 河 图 河图是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中伏羲通过黄河中浮出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的“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易·系辞传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传说远古伏羲时代,一天,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黄河中忽然跑出了“龙马”,也就是这一刻,伏羲突然发现自己正处于一种强烈的精神震撼之中,深切地感到了自身与所膜拜的自然之间,出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和谐一致。他发现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一直观察万物自然的“意象”心得暗合,就这样,伏羲通过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了“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 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如下: 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以上为《河图》。其中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 河图之数 (1)天地之数:河图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其中1,3,5,7,9,为阳,2、4、6、8、10为阴。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相加共为55数。所以古人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数为55,“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即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而已。 (2)万物生存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也。 (3)五行之数:五行之数即五行之生数,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数。一、三、五、为阳数,其和为九,故九为阳极之数。二、四为阴数,其和为六,故六为阴之极数。阴阳之数合而为15数,故化为洛书则纵横皆15数,乃阴阳五行之数也。 (4)天干交合之数:河图之数十,乃十天干之数也。交合之数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正是万物生存之数。所以甲己合为一、六共宗,乙庚合为二、七同道,丙辛合为三、八为朋,丁壬合为四、九为友,戊癸合为五、十同德。十天干经交合之后,化为天干交合之五行,将河图五行之体化为天干五行之用。 河  图 一六共宗,为水居北;  二七同道,为火居南;三八为朋,为木居东;  四九为友,为金居西; 五十同途,为土居中。 4.洛书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洛书九宫数,以一,三,七,九为奇数,亦称阳数,二,四,六,八为偶数,亦称阴数。阳数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气;阴数为辅,位居四隅,代表地气;五居中,属土气,为五行生数之祖,位居中宫,寄旺四隅。              洛 书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 图无书不灵,书无图而无用。因此二者不相离,而并用为妙为灵。 河图识阴阳交媾之象,洛书察甲运兴衰之气。先天八卦与河图配为体,后天八卦与洛书配之为用。“体”则为河图出诀,“用”则书出数。图不离书,书不离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