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十二个月叫什么月,天干地支对应的时间

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的别称分别是什么

一月:正月,元月,新正,陬月,孟陬,端月,孟春,岁首,正岁; 二月:如月,杏月,仲春;三月:寎月,桃月,季春; 四月:余月,清和月,槐月,梅月,孟夏;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 六月:且月,荷月,伏月,季夏; 七月:相月,瓜月,巧月,霜月,孟秋;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 九月:玄月,菊月,季秋; 十月:阳月,小阳春,小春,孟冬; 十一月:辜月,葭月,冬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腊月,除月,嘉平月,季冬,暮冬,暮岁

十二月令对应干支历十二地支月

十二月令对应十二干支历 一月对应干支历寅月; 二月对应干支历卯月; 三月对应干支历辰月。 四月对应干支历巳月; 五月对应干支历午月; 六月对应干支历未月。 七月对应干支厉申月; 八月对应干支历酉月; 九月对应干支历戌月。 十月对应干支历亥月; 冬月对应干支历子月; 腊月对应干支历丑月。 这里的月指的不是公历月,也不是农历阴历月,而是十二月令里的月。 一月的第一天是立春; 二月的第一天是惊蛰; 三月的第一天是清明。 四月的第一天是立夏; 五月的第一天是芒种; 六月的第一天是小暑。 七月的第一天是立秋; 八月的第一天是白露; 九月的第一天是寒露。 十月的第一天是立冬; 冬月的第一天是大雪; 腊月的第一天是小寒。

十二地支对应的数字和月份

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汉族历法纪年。在汉族民俗学上认为天干对应一些预兆。古代人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旧式记时法也用地支表示次序,如子时、丑时等。 采用干支方法纪年月,就是八字的月份是用十二地支表示,八字的月份是按照二十四节气划分。简单说,十二地支不与农历月份一一对应。八字月份划分简单方法:按照阳历每一个月有二个节气,前一个是“节”,后一个是“气、中气”。八字月份就是按照前一个“节”划分的。 月份数字等于阳历月份数字减去一。立春是年份、正月的划分标志。十二地支与八字月份关系:寅,正月;卯,二月;辰,三月;巳,四月;午,五月;未,六月;申,七月;酉,八月;戌,九月;亥,十月;子,十一月;丑,十二月。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月、腊月。 寅、卯、辰是农历正二三月春季,春季万物发芽滋生,三合会为木。 巳、午、未是农历四五六月夏季,夏季万物开花茂盛天气炎热,三合会为火。 申、酉、戌是农历七八九月秋季,秋季万物成熟,肃杀,三合会为金。 亥、子、丑是农历十十一腊月冬,冬季万物收藏,归于地下,冰雪覆盖地面,三合会为水。

天干地支月份对照表,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提起天干地支月份对照表,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另外,还有人想问天干地支的月份和时辰怎么计算,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月份有天干地支的说法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二个月的雅称有哪些

古人对十二个月的雅称:一月首阳,二月杏月,三月桃月,四月梅月,五月蒲月,六月季夏,七月兰秋,八月桂月,九月菊月,十月子春,十一月葭月,十二月冰月。首阳是一月的别称。中国民间农历一月又称正月。《礼记,月令》称一月为“孟春之月”。是月也,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民间根据花期,时令,天干地支等,还有好多好多个别称。比如柳月;献春,初春,肇春;开岁,芳岁,华岁;端月,征月,新正,初阳;等等。 杏月是二月的雅称。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季春、辰月、病月、姑洗、桃月、暮春、桐月、晚春、春杪、余春。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四月:别称是孟夏、巳月、余月、中吕、初夏、麦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被称为仲夏、午月、皋月、蕤宾、蒲月、榴月、星月、盛夏、夏半、芒种。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 六月:被称为季夏、未月、且月、林钟、荷月、晚夏、暮夏、荔月、晚夏、杪夏。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七月:被称为孟秋、申月、相月、夷则、瓜月、初秋、桐秋、桐月、兰月、肇秋。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八月:被称为仲秋、酉月、壮月、南吕、桂秋、桂月、清秋、拓月、秋半、中律。农历八月。此时月桂花盛开,故称桂月。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 九月:被称为季秋、戍月、玄月、无射、菊月、暮秋、凉秋、杪商、秋末、残秋。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 十月:被称为孟冬、亥月、阳月、应钟、露月、冬、早冬、首冬、始冬、开冬、新冬。农历十月,因秋去冬来、露水多生而得名。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 十一月:被称为仲冬、子月、辜月、黄钟、霜月、寒月、葭月、正冬、畅月。《礼记-月令》:“ 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葭月是农历十一月的美称,因为冬月里的葭草才会吐出“绿头”,所以十一月称之为葭月。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 十二月:被称为季冬、丑月、涂月、大吕、腊月、暮冬、梅月、暮岁、岁杪。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中国农历十二个月份的常见别称

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 一月:孟春、正月、端月、元春、隅月、始春、孟月、寅月 二月:仲春、杏月、花月、如月、早春、卯月 三月:季春、桃月、桐月、炳月、三春、阳春、暮春、辰月 四月:孟夏、阴月、梅月、余月、清和月、巳月 五月:仲夏、榴月、毒月、蒲月、午月 六月:季夏、荷月、荔月、目月、伏月、未月 七月:孟秋、兰月、巧月、瓜月、相月、霜月、桐月、申月 八月:仲秋、桂月、壮月、中秋月、酉月 九月:季秋、菊月、玄月、戌月 十月:孟冬、良月、阳月、小阳春、亥月 十一月:仲冬、冬月、葭月、辜月、子月 十二月:季冬、腊月、涂月、嘉平月、丑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