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一定要用竹筒吗,算卦忌讳的三件事

高岛断易的高岛吞象易经筮法揭秘

高岛吞象,又名高岛嘉右卫门,1832年生于江户,逝世于1914年秋天。高岛氏传奇性的一生,现在时还为人所津津乐道。他的著作《高岛嘉右卫门占例集》及《增补高岛占卜》,在易学界里面,到现在还享有很高的地位。而高岛氏的神奇占法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为什么高岛氏的易经占法,通常只有一爻发动?所有的占例中,这种现象多达99。75%的比例?我在阅读他的书的时候,只在现在所能见到的所有例子中,一共只见到三个静卦,两个艮为山,一个记载在《高岛易断》里面,见雷风恒之雷天大壮下面的附属记载。另一个则在《易经活断800例》中没有记载,那是伊藤博文在任日本首相时,欲往朝鲜和满洲里视察时占到的,力戒伊藤博文不要前往之,结果伊藤博文不听,被当时朝鲜志士安重根所杀,当时高岛连刺客的名字中带有“艮”字都预测出来,其不亦令人诧异乎?另一个是自己占卜前程方向的决断,见活断里面的天火同人。至于他如何能断到这样的地步,以后在另文述之,本文主要论述高岛氏的易经占法和能不能占准卦象的几个要素。首先,高岛对易经产生绝对的信仰和信赖。他认为所谓易经占,不是心理学之类和物理现象所能思考,所能理解的东西,而纯粹是占者与神灵之间的感应,而进行的一种神魂交流的仪式。如果简单地说高岛流的易经特征,那么首先认为《易经》是来自神的启示,或作为来自神的赏赐也可以,也是神和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这是非常重要的想法。据他说消除妄念静心无虑,寻求至诚才能达到易占之境。如果稍微有所杂念,即使是使用了古筮法那样复杂而严密的占法,也不能得到神的感应,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明至诚无息之道)据说他使用略筮法,比之古筮法既复杂又长时间的占卦,花费时间消除杂念,才能进入至诚无息境界的做法要更好,更省事。其实作为他的易占的技术特征,传说的中筮法,只不过用简洁的方法是得到了神卦罢了。就我看来高岛吞象的易学思想可分三个时期。第一:在狱窗无聊之时,偶然得到《易经》之时。因为在监狱中,没有其它的事可做,嘉右卫门埋头苦读了《易经》。并且,用纸捻成筮草,为其它的囚犯们进行了占卦。这时候的预测实践,成为当时监狱中的很好的娱乐。也奠定了高岛氏的易学功底。1862年,与他相处良好的的囚犯,提出了越狱的计划。嘉右卫门拒绝了,并且用易经预测得履之井卦。越狱最终以悲惨的失败而结束。当然,嘉右卫门也被袭击受伤了。直到这个时候,高岛才理解了变卦「水风井」卦的意义。在潮湿的而混乱的监狱里,抬头看见了天空上方,平时用来吊衣服的绳子垂了下来,高岛沿绳子爬上而逃生。这不就象水井的吊水之绳一样地升落,不正是这的《水风井》的卦意吗?嘉右卫门正是那样恍然大悟,沿着绳子钻入衣服中隐藏,才得九死得一生的。从此高岛氏对易经产生了绝对的信赖!这时期,高岛吞象因假捻纸片,作为蓍草,使用中国传统筮法,也有多爻动的占例,只是没有记载下来。第二个时期,是在高岛1865年被释放以后,从此他一边经商一边为人占卜,并且从政,接触了社会不同层次的人,让他的阅历和经历大大的丰富。这为他易学思想,奠定了更深厚的功底。这时期主要使用略筮法。第三阶段,是在他人生的成功路上激流勇退的时期,专心从事易占,着书立说,直到他的老去。简单的归纳一下他的思想和使用的方法。《易经》本来就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所以高岛吞象在初期的时候,用的是周易的传统筮法。狱中假捻纸片可知之。也存在多爻动,只不过他没有记载下来,导致很多人困惑。他在第二时期用的是,略筮法。何谓略筮法?就是用五十根竹签,先抽出一根当太极,而后静默祈祷所欲占之事,在至诚无息之时将手中竹签或者蓍草一分为二,男的以左手的竹签或者蓍草的根数,除以八,作上卦,不足八根的直接以所得根数作上卦。得出了第一次,作为上卦。再将剩余的四十九根竹签合在一起,重新分开,以右手所分得的蓍草或者竹签除以八作为下卦。不足八的以余数直接作下卦。这样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卦象。在得卦的过程也是男的左手为先,作上卦,第二次的右手所得做下卦。女的第一次右手所得做上卦,左手所得做下卦。再将手中的竹签或者蓍草(四十九根)合在一起,在一分为二。注意!这是重点!凡男子来求占,以其左手的竹签或者蓍草的根数,除以六,余数作动爻,不足六根或者六根,直接作动爻的爻位。凡女子来求卦,以右手的竹签或者蓍草除以六,不足六根或者六根,直接作动爻的爻位。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法则。也是不传之密。这样,一个完整的卦象就得出来了。找出对应得爻辞,就可以索解了。最近,我听说有一个易学家,使用的也是略筮法,但他将先左手的竹签或者蓍草得到的单卦,直接做下卦,将右手的作上卦。其实这是错误的。记住:在装爻的时候,才是从下往上的,比如,用铜钱{六爻发}或者传统筮法,一爻一爻的装起来,才从下往上。直接得到经卦,是先得上卦的,千万不要混淆了。顺便告诫一下那个所谓的大师,不要乱发明,误人!这样的占筮结果,只有一个动爻。这是高岛吞象在中年时期所用的方法。到晚年的时候,高岛吞象在自己的(神易堂)里面,静心究易,得卦象的结果更是简单。首先,在一个竹筒里面放上事先准备好的八根竹签,上面分别刻上,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八个卦象。另外有个竹筒里面放上六根竹签,分别刻上一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六爻。求占者,静心默祷之后,男子先在八根竹筒里,以左手抽出一根竹签作上卦,次以右手抽出一根作下卦。女子反之。而后再以左手从六根中抽出一根作动爻。女子反之。这样也能得到一个只有一个动爻的卦象,依据爻辞索解。上回去上海的时候,和曾经在日本生活多年,并且有易学有爱好的朋友交谈,高岛氏还使用另外两种方法。就是将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直接的刻在六十四根竹签上,静默祈祷之后,直接的抽出,这样再同样的男左女右的从六根竹签的竹筒里面抽出动爻,就得到一个完整卦象。现在日本某处神庙里还有一种方法,也是高岛氏的发明。就是直接的将卦象做成三百八十四个,可在竹签上,通过静默祈祷,直接抽出一个卦象,也就直接得到一个卦象和动爻,依据爻辞直接索解。这是高岛氏晚年所用方法。也就是中国抽神签的方法。昭和的日本易圣加藤大岳,高度评价了高岛嘉右卫门的业绩和对易学界的影响,但对于他这样的占法,也给予了批判。请参看我整理的《高岛吞象传记》。由于这种方法,在很多人看来,太过于简单了,不符合易道精神,所以这种方法,自高岛氏之后就没有人使用了,其实没有极其深厚的易学功底也使用不了,有人求到了也没法帮人解释清楚,所以直接演变成一种大众化的,定格式断语的神签模式。其实,这种方法是符合(简易)精神的,只是我们达不到这样的层次,用不了而已。所以高岛氏在《易经活断800例中》还是推崇使用传统筮法或者略筮法,有利于易学的传承。纵观高岛氏的易学思想,从前面可以知道,他对于易占深信不疑!认为是人与神之间的一种沟通。只有至诚无息才能感应,只有在间不容发的时刻分开竹签或者蓍草,或者在专注的忘我的时候,本能的分开竹签或者蓍草,或者拿起竹签,这样得到的卦象才是最准确的。如何做到间不容发呢?首先,预测师要对《易经》的占卜深信不疑。求测者也要深信,至少不要不配合。在占测的过程中,丝毫不要受到外界的影响,十分专心的做好当前的筮仪,用心的默想要求测得事情。在默想的过程中。约需要一分钟到两分钟的时间。在最后面得一会儿,要屏息凝气,到呼吸觉得不能忍受的时候,把竹签或者蓍草分开。此谓之“至诚无息”就是诚心,专注!专心得连呼吸都忘了的意思。这是最重要的环节。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得到的卦象和所求测的事情不符合?应期不准确?试问几人做得到至诚无息?此亦高岛吞象曾经有过的迷茫!作为预测师,在平时要进行静虑,也就是要修学道教的静坐或者佛教的禅那(止观法门)以提高自己的精神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有利于在短时间进入“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此,易学大旨!达此者,何异先圣在世???当今社会,人心惟危,而道心唯微,几人能品味???几人对《易经》的原文读过一遍,两遍?三遍?不是易经不准确,而是人心不能静,不能道交感应!君子者,当反观自省!高岛氏的断卦思路,基本上是重视卦辞爻辞,不用变卦和象,也能清析得到事情的发展趋势。易经有三个重要的核心思想:简易,变易,不易。简易者—就是能够使用模糊思维模式,驭繁为简。变易者—就是能够抓住问题的重点,依据爻辞,进行模拟,和当前事,物,完成完美统一。不易者—就是熟读经典,多方参学,明白事情的本真,也就是要熟练卦象和易理,这样断卦才不会有误。祭神如神在,恍惚而见其来也!为自占,为他人卜,皆宜如此,此谓之:敬慎不败!!!后学才疏学浅,然,学易有多年了,现在将多年来的一点体会写下来,让大家参考,希望易学得以早日再次登上大雅之堂!请易学爱好者,见此文章努力转载,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占法,让易学界再多一点活力!也请广大网友转载我写的《周易传统筮法详解》,我在网上公开注释的卦例,都是已经验证过的例子,多爻动的用法,乃至用爻彖解释卦象的用法,到现在为止,也只有我在写。请转载者,注明出处,这也是对别人劳动的一种尊重!谢谢大家!福建泉州 蕴真子吕再发 不戒色大师再转

女人去算命有什么禁忌

首先要明白,算命是一件严肃的事,因为这是你在探索你的命运,甚至可以说你在窥探天机,所以不能儿戏,更不能亵渎不敬。《易经》中的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在算命问卜时,还要求沐浴更衣,以示虔诚。可现今许多人经常把算命当成了娱乐,喜欢找人免费算命,这样的结果往往会造成古人说的“命越算越薄”。命真的会越算越薄吗?当然不会!这句话的深意是,如果把算命当成消遣,今天找这个说几句,明天找那个看一下,算来算去,众说纷芸,最后连自己无所适从,这样的情况不但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反而让自己更困惑,这样的态度去算命肯定会“越算越薄”了。因此,古人说:无事不占”。古人还说:“心诚则灵”,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比如你去算命又不给人提供准确的八字,你去摇卦测事又不好好摇卦,你没事却勉强去算,那怎么能测得准呢?所以,除了提供准确的出生时辰(这是最为关键的,时辰不对,全盘皆非),我们还应以真诚、庄重、谦恭的态度来对待算命。所以,如果想要算命,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带着自己的问题或困惑与预测师傅交流,倾听并遵从师傅的讲解和忠告,积极配合,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命运,才能真正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或问:有没有比四柱八字算命更为准确的推断方法?其实推断个人命运的方法并不少,比如紫薇、七政四余甚至外国的占星术都是各具特色的推命方法。但自唐宋至今一千多年来,四柱命理,特别是子平八字一直是大宗之法。试想即使有更为精准的方法,这一千多年来先贤早已发明出来,否则唯有等千年不世出的神人才能创造出新的方法。或问:如何看待八字难以每断必准,以及八字相同的人命运并不完全相同的问题?答曰:此虽关乎技法,但更讲求缘分。一个八字必有一个八字的断法,但八字为共性,个人命运为个性,必然难求一致。所以信命是缘,不信亦是缘;断对是缘,断错亦是缘;有缘指点是缘,无缘指点亦是缘。万物有数,不可强求。常中存变,方合天道。看破得失,可证菩提。

六爻占卜用不用竹筒?

可用可不用。

算命先生,为什么从来不给自己算一卦?

一般情况下,算命先生大多数都是骗人的,而且一些以职业为生的算命先生也大多数是骗子,不过有个别算命先生,确实是可以通过看手相和面相来推测他人的运数,不过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算命先生,都是不准确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都是以此来骗钱养家的,因此他们也是知道自己的实力确实不行的。1,算命先生大多都是骗子。其实一般情况下,很多人都是对算命先生表示怀疑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不再相信算命先生的话,但是也不能排除有一些真正的算命先生,不过他们确实是根据一个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合理地推测,因此也不排除这些能人的实力,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算命先生的话,大多数都是假的。2,算命先生经济实力并不是太好。和电视剧中一样,现实中,大多数的算名先生也是非常落魄的,只不过有个别人耍小聪明,被人尊称为“大师”,因此除了这些小数人群,大部分的算命先生,经济实力并不是太好,而且一般情况下,都是上了岁数的老人,摆台挣小钱的,因此他们的话,也不可能全信。总的来说,算命先生,大多数都是骗人的,因此他们也是不会推测自己的运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算命先生的话,都是不可信的,因此,要学会分辨这些,当然也不排除真正能够推测的大师,但是你要明白一般情况下,出来算命的,其实都是经济条件不算太好的,而且他们这些老人也仅仅把这当做乐趣而已。

周易拿什么算卦,那东西有卖吗?看面象之说又看哪本比较好?

汉朝比较时髦的算卦方法主要有两种,麻烦一点的叫蓍(音师)卜,简便一点的叫币卜。蓍卜比较麻烦,如果你想学会,建议一边读一边照着做。蓍卜据说要用蓍草才灵,其实用牙签就行,用别的各种各样的小棍也都行,因为反正也不灵。找一块干净地方,窗户朝南,在屋子中间摆个桌子,长五尺,宽三尺,就可以坐在上面算卦了。拿五十五根牙签,放在锦囊里。再拿一个竹筒,一张纸,一支笔。这些东西的摆放都是有规矩的,现在先不管。然后烧香,致敬,开始算卦。如果条件不允许,道具可以将就一点,但是牙签一定要五十五根,因为《周易》认为五十五是一个神秘的数字,称为"大衍之数"。从五十五根牙签里,先随手拿出两根牙签,代表阴和阳,再随手拿出三根牙签,代表天地人,供在竹筒里。再拿出一根,代表元气,也供起来,一共还剩七七四十九根。供起来这六根没什么实际的用处,如果没那么多牙签,直接拿四十九根也行,但这六根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为的是营造算卦的气氛,这就是文化。从这四十九根里再拿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之间,这叫扐(读如"欢乐"之"乐" ),"扐"就是小学除法里说的"余数"。把剩下的四十八根随手分成两拨,拣少的一堆,四根四根地数,数到最后,有四种可能,剩下一根、两根、三根或者四根,如果剩的是一根、两根或者三根,就拿起四根来;如果剩的是四根,就拿起八根来。这四根或者八根牙签也叫"扐",夹在左手无名指和中指之间。然后把剩下的两堆合起来,再重复上一个过程,把得到的"扐"夹在左手中指和食指之间。然后再重复第三次,仍然得到四根或八根牙签。现在我们从四十八根里拿出了三堆"扐",有四根的,有八根的。如果有两堆四根,一堆八根,就叫"少阴",画一道阴爻(--),读作"拆";如果两堆八根,一堆四根,就叫"少阳",画一道阳爻(-),读作"单";如果三堆都是八根,就叫"老阴",画一个"拆",旁边再打个点;如果三堆都是四根,就叫"老阳",画一个"单",旁边打个点。按规矩,老阴应该画叉,老阳应该画方框,没有实际意义,这里就省略了。这就画好了一爻,再把四十九根牙签都放到竹筒里,重新来。这么反复六遍,画出六爻,一卦就画好了。画的时候注意,要从下往上画。第一爻画在最下面,第二爻画在第一爻之上,第三爻画在第二爻之上,这是模拟世间万物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画好后,把东西收拾好,再焚香、致敬,从桌子上下来,卦就算完了。算完以后,就找一本《周易》,去里面找自己刚才算出来的卦。顺便说一句,买《周易》的时候不要拣贵的买。贵的书往往是加了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浪费钱不说,还容易误导人。如果在书店看见好几本《周易》,在确定其六十四卦齐全的前提下,建议买最便宜的一本,当然还要看注释的深浅是不是适合自己。翻开《周易》,就可以看到每一卦前面都有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咱们刚才画出来的卦象。卦象的后面跟着一些话,这些话就叫"卦辞",是总说这一卦的。比如《乾卦》,卦象是六个阳爻,后面跟了一句话:"乾,元亨利贞",这"乾"是卦名,"元亨利贞"就是卦辞。卦辞后面还有爻辞。刚才画卦时我们知道,每一卦是由六个爻组成的,而这六个爻都有自己独立的意思,爻辞就是解释每一爻的意思。我们先在《周易》里找到刚才画出的卦,然后看刚才画出来的卦里有没有老阴或者老阳。老阴和老阳统称"变爻",也叫"动爻"。之所以叫"变爻"或"动爻",是因为老阴和老阳是会变的,阴的变成阳的,阳的变成阴的。如果没有"变爻",就直接看卦辞。如果有"变爻",就去看变的那爻的爻辞。得到的卦辞或者爻辞就是你占卜的结果。可是要是算出来不只一个"变爻"怎么办呢?这就有点麻烦,如果有两个变爻,就把两爻的爻辞综合起来看,如果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变爻,就等于没有变爻,就去看卦辞。--听着还是有点乱。西汉焦延寿想得就比较周到。他不看动爻,只看静爻,就是看卦象。我们画出来一个卦象,把老阳老阴都变过去以后,又形成一个新的卦象,这就有了两个卦象,根据这两个卦象就可以判断吉凶了。这叫做"某之某"。比如我们卜出来乾卦,二爻和五爻都是变爻,把二爻和五爻都变成阴爻,又得到离卦,那么我们卜出来的就是"乾之离"。在焦延寿写的《焦氏易林》里,每两个卦象之间的变化都配有一首四言诗,叫做"林辞"。A之B有一条,B之A也有一条,这样一共有64×64=4096林,算出卦来,一查《焦氏易林》就行了。不过这主意也不是焦延寿自己出的,估计是他从楚国巫师那里听来的。《焦氏易林》收在《四库全书》里,但是现在市面上好像没卖的。到网上百度一下,应该有电子版。有人会问了,"扐"有两种情况,但这两种情况的概率是不一样的,"扐"四根的概率是75%,"扐"八根的概率只有25%,"阴阳"之间的概率不应该是各50%么?不是的,《周易》认为,人的运气有"吉凶悔吝"四种,人和天是一组对立的"阴阳",天自己又有"阴阳",人自己也有"阴阳",天人交汇时,自然就有四种可能。人得到幸福,也就是得"吉",只有四分之一的可能,还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是陷入困境,也就是得"凶",另外二分之一的可能是留下遗憾,也就是"悔"和"吝"。比如两个人谈了一段恋爱,该结婚了。如果两个人都想结婚,那就能顺顺当当地结,这就是吉。如果两个人都不想结婚,那就别结了,就是凶。这两种情况都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一个想结一个不想结呢?这就有的讨论了。其中想结的一方就是悔,不想结的一方就是吝。悔和吝可能往吉的方向发展,原来不想结的一方也想通了,同意结婚了;但是也可能往凶的方向发展,原来不想结的还是不想结,原来想结的也折腾烦了。吉凶悔吝各有四分之一的可能,坚决能成的占四分之一,坚决不能成的也占四分之一,还有二分之一的余地,属于事在人为。蓍卜比较麻烦,汉朝人为了省事,就发明了币卜。据说要汉五铢钱才灵,五铢钱不好找,拿人民币钢蹦代替就行了。要三个一样的钢蹦,规定有字的一面为阳,没字有国徽的一面为阴,一扔,落下来,两阴一阳为少阴,两阳一阴为少阳,三个阳是老阴,三个阴是老阳。扔六次,仿照蓍卜画卦就行了。这就快多了。汉朝和现在一样,是把国号印在钱币背面的,所以拿钢蹦扔没问题。但宋朝人认为有国号的一面是正面,这样就缠不清阴阳了。所以有人就拿三个骰子,每个骰子涂好色,规定三面为阳,三面为阴,然后扔,也行,意思是一样的。用钢蹦或骰子扔,效率是大大提高了,但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在蓍卜中,每一"扐"得阳的概率是四分之一,而在币卜中,每一枚钱币落下来时阳面朝上的概率却成了二分之一,这就不符合《周易》原来"吉凶悔吝"的思想了。不过币卜带来的方便毕竟是巨大的,不很较真的时候,用币卜就可以了。古人认为当巫师很难,把巫师的本事说得特别玄乎。其实掌管卜筮的巫师整天就干这么点事,没什么难的。谁都当得了巫师。 汉朝比较时髦的算卦方法主要有两种,麻烦一点的叫蓍(音师)卜,简便一点的叫币卜。蓍卜比较麻烦,如果你想学会,建议一边读一边照着做。蓍卜据说要用蓍草才灵,其实用牙签就行,用别的各种各样的小棍也都行,因为反正也不灵。找一块干净地方,窗户朝南,在屋子中间摆个桌子,长五尺,宽三尺,就可以坐在上面算卦了。拿五十五根牙签,放在锦囊里。再拿一个竹筒,一张纸,一支笔。这些东西的摆放都是有规矩的,现在先不管。然后烧香,致敬,开始算卦。如果条件不允许,道具可以将就一点,但是牙签一定要五十五根,因为《周易》认为五十五是一个神秘的数字,称为"大衍之数"。从五十五根牙签里,先随手拿出两根牙签,代表阴和阳,再随手拿出三根牙签,代表天地人,供在竹筒里。再拿出一根,代表元气,也供起来,一共还剩七七四十九根。供起来这六根没什么实际的用处,如果没那么多牙签,直接拿四十九根也行,但这六根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为的是营造算卦的气氛,这就是文化。从这四十九根里再拿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之间,这叫扐(读如"欢乐"之"乐" ),"扐"就是小学除法里说的"余数"。把剩下的四十八根随手分成两拨,拣少的一堆,四根四根地数,数到最后,有四种可能,剩下一根、两根、三根或者四根,如果剩的是一根、两根或者三根,就拿起四根来;如果剩的是四根,就拿起八根来。这四根或者八根牙签也叫"扐",夹在左手无名指和中指之间。然后把剩下的两堆合起来,再重复上一个过程,把得到的"扐"夹在左手中指和食指之间。然后再重复第三次,仍然得到四根或八根牙签。现在我们从四十八根里拿出了三堆"扐",有四根的,有八根的。如果有两堆四根,一堆八根,就叫"少阴",画一道阴爻(--),读作"拆";如果两堆八根,一堆四根,就叫"少阳",画一道阳爻(-),读作"单";如果三堆都是八根,就叫"老阴",画一个"拆",旁边再打个点;如果三堆都是四根,就叫"老阳",画一个"单",旁边打个点。按规矩,老阴应该画叉,老阳应该画方框,没有实际意义,这里就省略了。这就画好了一爻,再把四十九根牙签都放到竹筒里,重新来。这么反复六遍,画出六爻,一卦就画好了。画的时候注意,要从下往上画。第一爻画在最下面,第二爻画在第一爻之上,第三爻画在第二爻之上,这是模拟世间万物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画好后,把东西收拾好,再焚香、致敬,从桌子上下来,卦就算完了。算完以后,就找一本《周易》,去里面找自己刚才算出来的卦。顺便说一句,买《周易》的时候不要拣贵的买。贵的书往往是加了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浪费钱不说,还容易误导人。如果在书店看见好几本《周易》,在确定其六十四卦齐全的前提下,建议买最便宜的一本,当然还要看注释的深浅是不是适合自己。翻开《周易》,就可以看到每一卦前面都有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咱们刚才画出来的卦象。卦象的后面跟着一些话,这些话就叫"卦辞",是总说这一卦的。比如《乾卦》,卦象是六个阳爻,后面跟了一句话:"乾,元亨利贞",这"乾"是卦名,"元亨利贞"就是卦辞。卦辞后面还有爻辞。刚才画卦时我们知道,每一卦是由六个爻组成的,而这六个爻都有自己独立的意思,爻辞就是解释每一爻的意思。我们先在《周易》里找到刚才画出的卦,然后看刚才画出来的卦里有没有老阴或者老阳。老阴和老阳统称"变爻",也叫"动爻"。之所以叫"变爻"或"动爻",是因为老阴和老阳是会变的,阴的变成阳的,阳的变成阴的。如果没有"变爻",就直接看卦辞。如果有"变爻",就去看变的那爻的爻辞。得到的卦辞或者爻辞就是你占卜的结果。可是要是算出来不只一个"变爻"怎么办呢?这就有点麻烦,如果有两个变爻,就把两爻的爻辞综合起来看,如果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变爻,就等于没有变爻,就去看卦辞。--听着还是有点乱。西汉焦延寿想得就比较周到。他不看动爻,只看静爻,就是看卦象。我们画出来一个卦象,把老阳老阴都变过去以后,又形成一个新的卦象,这就有了两个卦象,根据这两个卦象就可以判断吉凶了。这叫做"某之某"。比如我们卜出来乾卦,二爻和五爻都是变爻,把二爻和五爻都变成阴爻,又得到离卦,那么我们卜出来的就是"乾之离"。在焦延寿写的《焦氏易林》里,每两个卦象之间的变化都配有一首四言诗,叫做"林辞"。A之B有一条,B之A也有一条,这样一共有64×64=4096林,算出卦来,一查《焦氏易林》就行了。不过这主意也不是焦延寿自己出的,估计是他从楚国巫师那里听来的。《焦氏易林》收在《四库全书》里,但是现在市面上好像没卖的。到网上百度一下,应该有电子版。有人会问了,"扐"有两种情况,但这两种情况的概率是不一样的,"扐"四根的概率是75%,"扐"八根的概率只有25%,"阴阳"之间的概率不应该是各50%么?不是的,《周易》认为,人的运气有"吉凶悔吝"四种,人和天是一组对立的"阴阳",天自己又有"阴阳",人自己也有"阴阳",天人交汇时,自然就有四种可能。人得到幸福,也就是得"吉",只有四分之一的可能,还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是陷入困境,也就是得"凶",另外二分之一的可能是留下遗憾,也就是"悔"和"吝"。比如两个人谈了一段恋爱,该结婚了。如果两个人都想结婚,那就能顺顺当当地结,这就是吉。如果两个人都不想结婚,那就别结了,就是凶。这两种情况都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一个想结一个不想结呢?这就有的讨论了。其中想结的一方就是悔,不想结的一方就是吝。悔和吝可能往吉的方向发展,原来不想结的一方也想通了,同意结婚了;但是也可能往凶的方向发展,原来不想结的还是不想结,原来想结的也折腾烦了。吉凶悔吝各有四分之一的可能,坚决能成的占四分之一,坚决不能成的也占四分之一,还有二分之一的余地,属于事在人为。蓍卜比较麻烦,汉朝人为了省事,就发明了币卜。据说要汉五铢钱才灵,五铢钱不好找,拿人民币钢蹦代替就行了。要三个一样的钢蹦,规定有字的一面为阳,没字有国徽的一面为阴,一扔,落下来,两阴一阳为少阴,两阳一阴为少阳,三个阳是老阴,三个阴是老阳。扔六次,仿照蓍卜画卦就行了。这就快多了。汉朝和现在一样,是把国号印在钱币背面的,所以拿钢蹦扔没问题。但宋朝人认为有国号的一面是正面,这样就缠不清阴阳了。所以有人就拿三个骰子,每个骰子涂好色,规定三面为阳,三面为阴,然后扔,也行,意思是一样的。用钢蹦或骰子扔,效率是大大提高了,但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在蓍卜中,每一"扐"得阳的概率是四分之一,而在币卜中,每一枚钱币落下来时阳面朝上的概率却成了二分之一,这就不符合《周易》原来"吉凶悔吝"的思想了。不过币卜带来的方便毕竟是巨大的,不很较真的时候,用币卜就可以了。古人认为当巫师很难,把巫师的本事说得特别玄乎。其实掌管卜筮的巫师整天就干这么点事,没什么难的。谁都当得了巫师。

甲骨——帛——竹筒 为什么有这样变化

书法起源于宗教。现在成为主流的观点。最初的文字和祭祀占卜分不开,用龟甲兽骨是仪式。简帛书的出现说不出那种载体更早吧,就是文字有了更多除宗教外别的意思,慢慢就从礼器甲骨转移到竹木一类载体上,同时也是因为宗教的衰落。使用竹木最主要就是量大便宜。在还没有廉价的纸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