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哪六经之首,为什么易经越看越可怕

周易出自哪里

《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易经入门要先学什么,什么人不能学易经

入门要先学什么

中国的传统经典有很多,很多年前,就想学《》,但是一直不得要领,因此学起来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云。所以,要想系统的学一门新知识,合理正确的路径很重要。如果有人指点,会避免走很多弯路,可以迅速的入门。

学易,很重要一点,或许就是要博览群书。最初学的时候,买了一本东南大学出版社的《》,也不记得当年为什么买了这本书,可能是因为口袋本,便于携带,而且全部用拼音标注,方便认识生僻字。有些人学易,喜欢抱着一本《周易》读来读去,却不得其要领。我就是这样,多年以来,虽然自己很多遍,除了字会读,却不明白其中要义,自然也就屡次放弃。唯一让自己沾沾自喜的是,在读易的过程中,发现武侠里降龙十八掌的很多招式名称,原来都 于,比如,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后来,在读熊逸的作品过程中,才明白,书要交叉着读,才能理解其中要义。孔子著《春秋》,是为了恢复周礼,但是仅读《春秋》这本经典的字面本身来了解儒家思想,可以说是缘木求鱼,白费功夫。《春秋》记事二百四十二年,起于东周时代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算下来,鲁隐公元年记录事情共写了六十二个字,平均每月五个字。具体如下:

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秋七月,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

鲁隐公元年所记载的历史,“郑伯克段于鄢”是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因为在中学的课本里曾经学过。中学所学的《郑伯克段于鄢》这篇古文,不是 《春秋》,而是摘自《左传》。《春秋》里记录了一句“郑伯克段于鄢”,如果仅仅是读《春秋》百遍,也是很难其义自见的。而要读懂《春秋》其中的微言大义,《左传》不得不读。那么,“郑伯克段于鄢”想要阐述什么样的“大义”呢?读了《左传》之后,我们会明白该历史所要阐述的历史大义,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也许是古时候文字记载不容易,都是刻字在竹简上,因此《春秋》只能简约。《春秋》文辞简约,后人解读,就不得不冗长。后人再读春秋时,写了许多书,发了无数的议论,这或许是《春秋》 者们所没有料到的。

再说《》,我们现在一般所读的通行本,包括“经”、“传”两部分。之一部分是“经”,这是伏羲氏、周文王的贡献,内容极少, 了六十四卦的卦图、卦辞、爻辞。第二部分是“传”,这部分是对“经”的注解,也称“十翼”,一般认为是孔子及后来学者的合作成果。

如今的《》是 了“经”与“传”的独立经典作品,那么该如何学《》,学习分为两个步骤:读《》本身,与读《》之外的书。其实就是读教材和读课外书之分。

“经”与“传”组成的《》就是教材,后人以《》为基础写的其他著作解读就是教辅,《》这本经典该怎么读。

对于初学者该如何走入《》的世界,首要的是必须先记住名词术语。《》有八个单卦、六十四个重卦,没有什么捷径,只能背。把最基础的背熟了,才能踏入之门,才能逐渐读懂后人对的讲解。

基础背为《周易本义卦歌》三种,这三首卦歌也是踏入世界的之一步,不能绕过也无法绕过。

一是记住八个单卦的名称及图形。八个单卦的简单口诀,也称为《八卦取象歌》。背熟了,也就会画八个单卦了,比较简单,重复几次就记住了。其文如下:

乾三连(乾)、坤六断(坤);

震仰盂(震)、艮覆碗(艮);

离中虚(离)、坎中满(坎);

兑上缺(兑)、巽下断(巽)。

二是背六十四卦卦名。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通过几个语气助词,把上下经的六十卦名,编写了卦名次序歌,方便后来学习者记忆。《上下经卦名次序歌》其文如下: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三是背《分宫卦象次序歌》并能画出六十四卦图。这比六十卦名次序歌又更难一步。每一卦都是由两个单卦组成,我们需要记住单卦所代表的自然界象征,并边念边画,基本卦的原始象征就是:乾为天(乾卦䷀),坤为地(坤卦䷁),震为雷(震卦䷲),艮为山(艮卦䷳),离为火(离卦䷝),坎为水(坎卦䷜),兑为泽(兑卦䷹),巽为风䷸(巽卦䷸)。

画卦的时候,从上往下念,手却是从下往。比如:乾卦(䷀),乾为天,就是上面是天,下面也是天,我们就要先画下面的三横(),再画上面的三横(),组成乾卦䷀;姤卦䷫,上面为天,即乾,下面为风,即巽,组合起来就是天风姤。因此我们要一边背一边画卦。

《分宫卦象次序歌》全文如下: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

坤为地,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在浩瀚的世界里,三首卦歌必须背。背完这三部分,并会画卦图之后,其实已经领先了很多人,算是一只脚开始踏入世界的门槛。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刚开始背的时候,觉得毫无规律而言,名字又怪,不好记忆。但是每天背15分钟,不断重复,就会不知不觉记下来。如果这个基础关不过,后面是很难深入下去。我在浑浑噩噩无人指点的情况下,读了几年《》并屡次放弃,就是因为没有人告诉我要背这三部分。虽然怀着对《》的向往而读,但是不得要领。自从把这三部分背之后,才开始找到进入之一道门的钥匙。

以上就是与入门要先学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的分享。看完什么人不能学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易是什么?

《周易》是传统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成书背景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一般人不要学易经,易经读懂的人都疯了

一般人不要学易经 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可辜负。但君子取之,须有道。不是所有精神财富尽占后,就能成为有福之人的。 诚然,佛学与《易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能看尽人生百态,给人以智慧。要知道佛学和《易经》并不好驾驭,学习的门槛很高,也不是人人钻研它后就能“得道”的。 大师级人物南怀瑾也曾告诫年轻人,不要去深入钻研佛学与《易经》。 如“精神”般的佛学 佛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远。隋唐以后,佛学得以兴盛,并在中国落地生根了禅宗文化。唐代开始,佛学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每个部分。不光修行者们潜心佛法,文人雅士们也心向佛学,还成为了当时一种不可抵挡的时尚潮流。 如今,有人把佛学当作“精神”慰藉心灵。人生无常,“苦味”是一道避免不了的味道。任何欢乐都无法永恒,生命因此也免不了陷入失望、痛苦之中。学习佛学可以“消化”苦味。故而,对佛学趋之若鹜者众多。 玄而又玄的《易经》 《易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毋容置疑。对于选一本书代表中国文化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不会是《论语》,也不会是《道德经》,而会是《易经》。 有人说,即便你畅读世间万本书,还不如读懂《易经》。又有人说《易经》是经典之中的经典,哲学之中的哲学,智慧之中的智慧。又有人说,《易经》内潜藏着大道之源,读后人的思想境界不一般。 确实有很多 和名人都支持这样的观点。古往今来的成事者,都会读《易经》,因为读懂了《易经》,犹如读懂了人间更高级的为人处世之道。 孔子曾说,读懂了《易经》,人生就能远离重大错误。曾国藩曾说,读懂《易经》就如同获取了安身立命的技能。马爸爸曾说,身在职场,《易经》是职场的“葵花宝典”,读一读受益终身,自己能有所成就主要是因为读《易经》比他人读得早些而已。 但在一般人眼中,提到《易经》就会联想到八卦。说起八卦很多人自然会想到,京剧中那些穿着八卦道袍、手摇鹅毛扇的角色,他们能对地下事了然于胸,天上事知晓一半。如此,《易经》又有了一份神秘色彩。 大师的告诫 佛学、《易经》如此地好,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深入学习一番?南怀瑾大师却给出了相反的说法。他认为,年轻人不要去钻研佛学与《易经》。 南怀瑾大师的意见和建议靠谱吗?南怀瑾能被尊称为“大师”,是有一定原因的,他是一个教授、居士、护法、宗教家、哲学家、杂家于一身的大人物,他还曾被人称为当代的“通天教主”。南怀瑾大师自己对佛学、易学研究得很投入,为何会告诫青年人轻易不要去钻研佛学和《易经》呢? 在南怀瑾大师看来,学习佛学和《易经》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并不是所有的普通人都适合。有两类人可以尝试,一种是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另外一种是完全没有读过书的人。 南怀瑾大师认为,处于中间智慧的普通人,更好有自知之明,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学习佛学和《易经》。好奇会害死猫。如果涉猎佛学和《易经》学习的话,千万要记得研究一半即可,钻研不到底反而是对自己的保护。佛学和《易经》这两门学问钻研到底了,人也就是废柴一个了。 不要钻研佛学与《易经》的原因 南怀瑾大师不推崇年轻钻研佛学,一则是因为佛学研习太耗时间。佛学学问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浩如烟海。它们犹如百货店,里面的东西齐全。但真要学懂弄通的话,很费时间。而年轻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也很宝贵,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留给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二则佛学和不好学。放眼望去,近代中国著名的佛学研究者,那是少之又少。研究佛学需要智慧超群的人,才可以真正地悟得懂、悟得通。 三则佛学学习并不简单,需要有看空看淡的高深境界。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必要让自己境界如此高,为人处世懂得善有善报的道理已经受用一生了,在日常生活做到言善、行善、心善,一生已是圆满,不需要如苦行僧一般。 人活一世,如果能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态,处理好各种关系,其实比每天都静心修禅、烧香拜佛都有用。只要做到身正,一切就都能坦然面对,年老时回望自己的一生也就无悔了。 南怀瑾大师告诫年轻人不要钻研《易经》,一则是因为《易经》是本很有“魅力”的书,会让人忘了时间,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南怀瑾大师用自己亲身体验告诫年轻人不要学习《易经》,尤其不要晚上学习《易经》。这并不是因为《易经》可以驱鬼神。也许你会听到老前辈说《易经》可以用于避邪,妖魔鬼怪都对《易经》敬而远之。甚至有的说,要是人患了重病,在枕边放上《易经》的话,就能把病魔鬼怪赶跑。 而南怀瑾大师在晚上读《易经》,却让自己陷入一夜睡不着的兴奋之中。他在夜间读《易经》,会被《易经》中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所吸引,刚解开一个疑惑后,同时又会冒出一个新的问题。这样不断研究下去,人毫无睡意,在不知不觉中就天亮了。 所以,南怀瑾大师会发出“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事”的感慨。青年人如果要钻研《易经》,就会夜夜失眠。这样很伤神,对于大好年华的青年人来说,长期钻研《易经》非但不能让其青春焕发,还能让其染上暮气沉沉之症。 二则是因为《易经》钻研需要大智慧。《易经》是群经之首,能让人“着迷”,陷入其中而不知。中国所有的哲学,都是从《易经》中衍生出来的。 那么钻研《易经》,就得准备好一流的智慧,不仅要具有辩证法思想,还要有深厚的知识和经验的储备。不然的话,就如菜鸟练习功夫,会走火入魔。智慧不够的人士,可能会把《易经》研究偏了,肤浅地认为《易经》等同于算命、八卦,以为自己窥探到了玄乎的“天机”。 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学习的过程还会牵涉个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则《易经》包罗万象,涉及领域十分庞大。钻研它就要准备好一辈子的功夫,但可能结果是终其一生也不能完全研究透彻。南怀瑾这样的大师,也坦言自己也只是学会可一半而已。 璀璨的文化放在那里,是吸引人。但文化习得不是易事。在决定学习佛学和《易经》前,要对自己有充分的预判,不能高估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决定是不是“入门”。盲目被佛学和《易经》身上的光环所吸引而学习的话,只会让自己越学越“废”。 为人更要如此,要懂得适可而止,做事则须量力而行。活着,千万不要和别人盲目攀比,每个人都每个人的不同,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活在当下自己的角色中,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如果一味地、无节制地攀比,对自己提出一些不自量的要求,只会是自己为难自己,最终让自己身心疲惫罢了。 以上就是与一般人不要学易经相关内容,是关于南怀瑾的分享。看完易经读懂的人都疯了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六经之首,三玄之一的是内部哪部...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六经之首,三玄之一

被誉为六经之首,三玄之一的是哪部作品?

被誉为六经之首,三玄之一的是易经。《周易》即《易经》,是传统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但一般认为它是战国或秦汉时期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易经》为易,诗,书,礼,乐,春秋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