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宝评花解签,解签第四十四签中吉

唐天宝评花:满园春色开新桩;意似争艳夺国香;到底是谁居丽首;牡丹艳冠百...

普济坛 灵签第四四签本文:第四四枝、中吉、占验古人:唐天宝评花满园春色斗新妆。意似争妍夺国香。到底是谁居丽首。牡丹艳冠百花场。仙机:求名遂。求财得。畜与蚕。均有利。病亦安。孕可喜。宅平安。行人至。问婚姻。亦合宜。谋望吉。勿思疑。问风水:得运将发达。问遗失:求之将可得。问自身:身子心平安。问天时:凡事合人意。问出行:去之亦合宜。附注:唐朝天宝年间。玄宗在位时。允称全盛时代。所谓花开富贵。唐天宝是也。签载满园春花。斗开得好样。到底以牡丹花为第一。此签有一种庆闹景象。凡事俱皆平稳。无碍也。

海南三亚南山灵签三十七签 求财解签说明

拜神求签各所不同,所求的签结果意义也不同,灵签有佛祖签,有妈祖签,观音签,吕祖签,签等等。不过南山是讲观音文化,你应该求的是观音签:观音灵签:第三七签吉凶:中签典故:李靖归山宫位:申宫诗曰  欲待身安动泰时 风中灯烛不相宜  不如收拾深堂坐 庶免光摇静处明  动有作运 摇本作瑶 免有作几  签语 此卦风摇灯烛之象 凡事守常则吉也  解签 静处安身 待命守时 支惹非福 守旧相宜  家宅 守旧  自身 平平  求财 有  交易 难  婚姻 不合  六甲 祈保  行人 有信  田蚕 秋熟  六畜 安  寻人 见  公讼 和  移徙 守旧  失物  疾病 禳星  山坟 勿改  故事  李靖归山 托塔天王李靖 为封神榜人物  塔能镇魔 李靖父子(哪吒)协姜子牙伐纣兴周  周武王立国初论功行赏 李靖父子辞赏归山修道  喻风云(名利)与灯烛(修道)不相合  欲要得道 须弃名利 两者不可兼得 佛祖灵签第三十七签 第三十七签;楚项羽困乌江自刎《行船失楫》下下之卦《楚汉争雄》《猴》诗曰;风冷长江静,渔船钓月明,一声孤雁过,旅客变悲声,家宅;无事何须出外游,恐遭灾盗反成忧,今日切防人口损,若见平安只在秋,《吉宅人口有喜气可得,但防夏 月疾难口舌,盗火失财,求佛祖奉经保平安,山坟不顺有利宜修整壮旺,请南天天帝香火镇宅居住可保平 安》岁君;江水无船岂可通,波涛风浪急危饿,出入不宜须守旧,进这难也退无他,生意;防失守分心勿慌,交冬有利路不宽,偏财勿取取必失,求祷神力保平安,《春夏财利跋涉,又防小人劫之交易宜谨慎稳重行事不可急性,八月起有利入手,》开铺;之卦不美如行船失楫之兆,未开铺勿开,若是老铺应防灾盗祸非失财之厄!宜求佛祖保佑平安!合伙;之卦不美如楚汉争雄之兆,勿合为佳若合之伙计不同心恐惹祸非,口舌失财也!出外;一事如行失楫之兆,恐防奔波小人累害,又防水厄宜守旧勿外出!谋望;天理于人岂自忘,见他富贵忽忙忙,伊君若要求名利,一旦乌江见汉王,《做事虽是精通,但性情急,恐 防阻失宜用心窍智谋之,勿偏想秋冬月可成也》婚姻;眼下心事欲便成,岂知本命不相称,如今只要寻佳偶,且待黄河九渡清,《时令未到婚姻难成,宜忍耐些 时,皇天不负有心人的》求财;正财虽有利可得,但恐小人阻隔宜从正道勿贪心妄想,勿迫性则获利不失,偏财定失凶也,勿取之!

河东访古11(临猗篇)

临猗县系1954年由原临晋、猗氏两县合并而名。猗氏因夏代这里有猗国(养犬部落)而名。临晋本在今陕西大荔,秦历共公灭大荔戎国后筑高垒以临晋国而有临晋。唐天宝13年将 北解 改称临晋,是何道理,尚无通解。 回临猗老家,顺道继续自己的访古行程。 临猗县城北枫林小区旁的 仁寿寺, 清康熙《猗氏县志》记载:“仁寿寺,古刹也,不知创建何代。考诸记载,隋唐间榜曰百禅,有高僧 昙延 立讲堂于东厢,为众说法。天授改大云,后周因之。宋熙宁赐额寿圣,僧悟通主之,飞楼涌塔,爰肇兴焉,寮宇以百数,比丘以千数。元丰加葺,元至大僧虎溪又葺之,至正改名仁寿”。明洪武初,并洪福、千佛、广福、寿圣、圣安、慈氏、宝泉七寺入焉。至清占地二十余亩,楼阁林立,建造宏伟,实为猗氏一大名刹。寺内舍利塔,方形七级,楼阁式砖塔,塔中下两级中空,有砖阶,可旋登,据出土的石函铭文记载,建成于北宋嘉元年(1056)十月八日。 来到临猗县城北峨嵋岭南坡的仁寿寺,寺中老妪说,十几年前,她初来时,此地一片瓦砾,片石不存。现在的大殿,建成于1997年。整个寺院无古可访,姑录之。 寺内一大钟,住持释正空监制。释正空,据说是吉林人,1997年到临猗,现任仁寿寺住持。临猗北景张村 圣庵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村委会院内。进村后看到村容整洁。 六角七层砖塔,高11米余。一层正面辟门,塔内中空2.5米,以上各层皆为实心,建于宋代。 村民说,第七层以上被雷击破坏,常落砖头,为避免危险,把上面砖头全部取下,看着塔尖不大,而取下的砖头不少。塔旁边的舞台为1951年建。 舞台后面是池塘,夏天的夜晚,一台蒲州梆子与蛙声和鸣,大概是村庄最悠闲的享受了。 我一直在想,小时候每个村庄都有两、三个池塘,农业学大寨时所建的一般叫做“大寨池”,用于牲畜饮用、洗衣服、抗旱等,后来,随着功能的丧失,池塘基本废弃或填平。当年这些散布在各个村庄的池塘加在一块,那水域面积是相当于可观,绝对是一个影响当地气候、水文的有利因素。去 北景尉庄 看关帝庙、文昌阁,关帝庙感觉平平无奇,傍边的闾门引起我注意。 村民说, 闾门内原是享誉西北的民国巨商 王万年的宅院 ,一共五座高门大院,现还有一些遗存。王万年主要经营棉花生意,其“自立号”商铺遍布西北各地,当时王家人由尉庄往兰州,沿途住的都是自家商号。临猗尉庄与万荣闫景紧邻,尉庄王万年的名气不亚于闫景的李家,当地流传着“金闫景、银尉庄”的说法。 其中一座老院,二层建筑,西洋建筑风格融入,还有徽派建筑的骑马墙,民国时代特征。 注意墙拐角,下半部分抹去棱角,便于通行也防止墙角受损,两利的设计,古人一丝不苟、匠心随在。在新绛见到的房门转角加上木边保护,一样的考虑。 这是另一座老院。据说民国时,李王两家结亲,迎亲队伍的“龙头”已进入李家,“龙尾”还未出8里外的王家,场面之大可见一斑。 还有一座院,院里五间上房(北房)是老房,精雕细刻,最富价值,可惜家人上地了,大门紧锁。闾门外池塘边几颗大柳树,真有些年代了。 这是村边的文昌阁,清朝末期所建。 砖木结构,有一定毁坏,大体尚可,相当高大。临猗 三管东姚庄樊紫微碑楼 ,临猗境内见到的最上档次的一个碑楼,在村中间,保存完整。台基因地面升高而掩埋地下,不然更其高大。 碑题:“乡饮介宾国学生帝室樊公德行碑”。碑主樊紫微,字帝室。 陈茂墓 位于临猗县卓里工贸区霍村陈平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茂(534-594),生于北魏永熙3年,字延茂,猗氏人,家世寒微,质直恭谨,为州里所敬。历北周、隋两朝,隋文帝为隋国公时,引为僚佐,善之且厚加礼敬。历官黄门侍郎、行军元帅长孙览司马、蜀王府长史、太仆卿、判黄门侍郎、上开府仪同三司、梁州刺史等。薨于隋开皇14年,归葬故里。 墓地原规模很大,现存陈茂墓冢和陈茂碑。墓冢坐北朝南,原高4米,周径约10米,现已不成丘形。陈茂碑立于墓冢正南方,碑高1.95米,宽0.75米,篆额“大隋上开府梁州使君陈公碑”。 碑后的土塔即是陈茂墓冢,已不成丘形。 历史名碑《陈茂碑》,历经1400余年, 字迹剥蚀莫辨。1979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全国书法艺术名碑。回到老家后没有多停留,就近去临晋看 文庙和县衙 ,就在临晋街上。文庙仅存大成殿,为清代遗构,省级文物。大殿前方,有千年唐柏一株。记得当年上高中时,大殿里面经常放映录像,多是武打片,我也去看过。 歇山顶琉璃屋顶,殿前石栏板围成露台,殿阔五间进深三间,从上到下整体透出岁月侵蚀后的斑驳以至颓败。但阳光下,琉璃屋顶倔强的显示着其高贵和气派。 古建琉璃由汉代烧制冥器建筑造型演变而来,北魏开始用于建筑。隋唐时期,琉璃瓦在豪华建筑上使用,但只用于檐脊,叫作剪边琉璃。至宋代见用于整个屋顶,元代琉璃瓦在寺庙、宫殿等建筑上普遍应用,明清时期是古建琉璃发展的全盛期,皇宫、皇城、坛庙、园林、陵寝、寺院无不以琉璃作为建筑装饰,并逐渐形成了四大派系:以山西为首的民窑、以北京为首的官窑、以山东淄博为首的北派和以广东福建为首的南派。山西民窑的特点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不受建筑规制的限制,但其烧制的土质原因,容易掉釉。梁思成先生说:“中国人对于屋顶的态度不但不遮掩,而且特别地标榜,骄傲地、直率地将它全部托起,使之成为建筑中最堂皇、最惹人注目之一部。琉璃瓦之施用,遂成为中国建筑的特征之一。” 文庙西边是 临晋县衙 ,临晋县衙位于原临晋城池的西北方位,创建于元大德年间(1279~1307年),明清两代及民国年间均有修葺。现存主体建筑大堂为元代原构,是全省目前保留下来的三处元代大堂建筑之一,另两座分别为霍州州署大堂和绛州大堂。临晋县衙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晋县衙作为一个较大的恢复项目正在规划整修中,不对外开放。我是翻越县衙后面的临晋老城墙而进去的。 就从这个豁口处进来,有两个女学生竟也随后进来。 大堂,元代遗构,单檐悬山顶,正面普拍枋系一整根原木,整座建筑气势厚重威严。 县衙的衙署大门、仪门已经复建。按规定布局,衙署大门西侧应建“申明亭”,系张贴榜文、申明教化、犯罪布告、民间调解之处。仪门乃“礼仪之门”,县官上任、迎接上宾及重大活动才开启,两边角门东边的叫“人门”,西边的叫“鬼门”,一般人东进东出,提审犯人、押解死囚出入只能走“鬼门”。仪门外对联:“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头三尺法烈日严霜”,仪门内对联:“百载烟云归咫尺,一署风雨话沧桑”。 大堂内布置,一般正中屏风绘有山水朝阳图,山正、水清、日明即“清正廉明”,屏风上有匾额“明镜高悬”。屏风前筑台设阁,阁顶绘有三十六仙鹤朝日图,象征一统、四海归一;台上置案,案上文房四宝、令签筒、惊堂木、官印等,大堂两侧“回避”、“肃静”、十八般兵器,笞仗、夹棍、长凳的刑具及仪仗罗列。现在还是空空如也。 正中补间铺作(柱间斗拱)为斜拱,硕大气派。 这是大堂的屏风和后门 这是大堂后面的二堂,清代建筑。二堂是官员议事办公和会客的地方。临猗县七级镇 樊桥屯 张逊菴德行碑 ,建于清道光21年(1841),青石仿木。碑楼有破坏,但尚无伤大雅。看这些石构件和雕工,绝对上乘。 碑题:“勅赠武略骑尉营千总太学生逊庵张公德行碑”。武略骑尉为正六品武散官名,营千总为正六品武官。碑文由赐进士及第诰授中宪大夫、军机处行走、刑部主事、前乙未探花、翰林院编修、户部郎中加三级心农乔晋芳撰写。乔晋芳(1804~?),字心农,一字春皋,绛县横水镇人,清道光15年(1835)乙未科探花。 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被录取者称为进士。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一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称号;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下一站,庙上乡 城西村王卓墓 ,省文物保护单位。王卓,历任魏晋河东太守,迁司空,封猗氏侯。王卓墓冢已毁,仅存唐墓道碑一通,系王卓后人唐朝虢州刺史王颜于唐徳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十月二十四日所立。碑首由华州刺史 袁滋 (《旧唐书》称其“工篆籀书,雅有古法”)篆额“追树十八代祖晋司空河东太守猗氏侯太原王公神道碑”,唐书法家、大理评事 韦纵 书丹, 王颜 本人撰写的碑文,碑文历叙自晋至唐王氏族人变迁之梗概,该碑简称《王卓碑》,三面刻字,均剥蚀严重,难以辨认,碑阴为《王景祚碑》。碑楼通高4.73米,碑高3.43米。 王卓之子王允,官至司徒,是历史有名的诛灭董卓的王司徒,但是,蔡邕因为听到董卓被杀后一声叹息,就被王允下狱,后死于狱中。《续高僧传》云:昙延俗名王聃,又名王耽子(今临猗县耽子村人),后汉猗氏侯王卓之后。耽子村因昙延禅师而得名,我有《昙延禅师》一文:jianshu/p/7dfd1e20dfe3 这个文物保护碑位置,应是当年墓冢所在位置,神道碑距此200米以上,由此可以想见当年神道的长度、墓区的规模。 多说几句,唐代书法家 韦纵, 距颜真卿略晚,仅差二三十年。叶昌炽《语石》评韦纵书云:"颜鲁公同时得笔法者,有二家,曰韦纵、曰胡证。《金石录》纵书有二,一为《盐池灵庆公神祠碑》 , 一为《同州刺史崔遗爱碑》……今唯存《盐池碑》,其余皆不传于世。而纵所书别有《追树晋司王公碑》……韦纵书用拨镫法,蛟螭郁律,得鲁公之筋骨…" 韦纵 流传下来的书迹仅两碑:《王卓碑》及《盐池灵庆公神祠颂》。《盐池灵庆公神祠颂》 , 唐贞元十三年(797)立,碑文记颂唐王朝主持整修河东盐池并赐名祭神的盛况,现存运城市博物馆。 城西村人民舞台 ,建于1967年,是典型的文革时期舞台,保存了鲜明的文革时代特征。已列入文保,算是年轻的文物。舞台与大礼堂连体,舞台便多了一个充当主席台的功用。舞台所在原是村庙旧址,我去时正是一年一度庙会。 礼堂弃用多年,舞台与礼堂已经隔开  。当年舞台上面转个方向就成了大会主席台。 临猗 双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县城双塔北路路东,均系方形七层砖塔,东西排列,相距约 80 余米。原为妙道寺寺塔,今寺不存,双塔依旧。多年来在双塔学校内,现学校迁走。两塔之间有房有墙,已生生割裂,闻名遐迩的“双塔交影”无法再现。  西塔就在这个双塔文物管理所内。 西塔方形,唐宋建筑,七层,高约30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时,塔刹毁坏。塔内一层有梯级、塔心柱,可顺梯而上至二层,二层以上中空,直通塔顶。 这是东塔,垃圾遍地,环境恶劣。 东塔亦七层,方形,底层中空,以上实心,高约40余米。 东塔在一个台地上,三面是崖。 每逢农历三月十六和七月十六的早晨,正月十四和九月十四或十五的傍晚,日月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照射双塔,使两塔的倒影交合在一起,形成“日光月光同时照,东塔西塔影相交”的奇景,这便是传说的“双塔交影”。

求观音灵签 第七十三签 解签

卦说,你缺的是一个机会。如当初赵匡胤一样。所谓“一遇风云变化龙”,说的就是机会一到便会事事畅通。

永年唐代历史文化名人

1.永年的历史名人

永年王盘庄人,世以业农,岁得麦万石,乡人称万石王家,金末元初曾两次入财佐军以救永年,元世祖以王磐参议李亶图谋不轨有功,召拜翰林直学士,同修国史出为真定,顺德等路宣慰使,李除贪暴。郡人以安,磐性刚毅,有文才,为官有惠政,官至右丞相,追封“洺国公”,谥号“文忠”;卢大中:永年刘营人,明进士、历任辉县知县、武城令,南京工部侍郎,加太子太保;李庆嗣:永年名州人,少举进士不第,弃而学医,著有《伤寒纂类》、《伤寒论》、《针经》等书;申佳允:永年人,崇祯四年进士,授议封知县。杜秉彝:永年南护驾村人,嘉靖二十年进士,授无为州知州,一时称治。胡景桂:永年广府人,清光绪九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监察院御史,历任陕甘学政,山东按察司。

2.永年的历史名人

永年王盘庄人,世以业农,岁得麦万石,乡人称万石王家,金末元初曾两次入财佐军以救永年,元世祖以王磐参议李亶图谋不轨有功,召拜翰林直学士,同修国史出为真定,顺德等路宣慰使,李除贪暴。郡人以安,磐性刚毅,有文才,为官有惠政,官至右丞相,追封“洺国公”,谥号“文忠”;卢大中:永年刘营人,明进士、历任辉县知县、武城令,南京工部侍郎,加太子太保;李庆嗣:永年名州人,少举进士不第,弃而学医,著有《伤寒纂类》、《伤寒论》、《针经》等书;申佳允:永年人,崇祯四年进士,授议封知县。杜秉彝:永年南护驾村人,嘉靖二十年进士,授无为州知州,一时称治。胡景桂:永年广府人,清光绪九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监察院御史,历任陕甘学政,山东按察司。

3.永年县的历史名人

韩荫亭,永年田寨人,第一任 *** 永年县委书记、 *** 直南特委特派员、八路军平汉支队司令员,一代英豪。

韩荫亭(1912-1979),一九二九年考入河北省立第十三中学投身革命,任学生会主席,领导学生运动。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 *** 。

一九三一年任省立十三中党支部委员,一九三一年六月任 *** 永年县首任县委书记,一九三二年夏任 *** 直南特委特派员。努力创建 *** 组织,积极宣传抗日救亡,领导贫农团,组织过工人运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 *** 永年县委军事委员,永年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三支队营长和营教导员。他率部在广阔的平原上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沉重地打击了敌伪的嚣张气焰。

收复永年城,受到 *** 表彰。率部参加漳南战役、香城固伏击战,受到刘伯承称赞。

1939年因伤脱离部队后在家乡组织地方武装,接受党的指示,打入敌营,坚持抗日斗争。韩荫亭利用身份之便,随时除奸杀敌、制造敌匪矛盾, 促其自相残杀、甘冒生命危险,掩护军区首长、勇担护送任务,及时提供情报、除掉 *** 顽匪,营救我方人员等传奇活动,受到了八路军首长宋任穷、陈再道、高厚良等高度评价。

一九四五年八月后任八路军平汉支队司令员,独立三团团长,率部歼灭日伪军,解放临洺关,解放永年城,配合主力解放邯郸。一九四七年南下作战,屡立战功。

解放后,历任广东省农垦厅副厅长等职,为祖国建设做出了贡献。一代英豪韩荫亭于一九七九年三月在广州逝世,国家领导人王震、赵 *** 等同志送了花圈,国家农林部部长、广东省委书记及有关负责同志等600多人参加了韩荫亭的追悼会。

杨露禅,永年广府人,杨氏太极宗师。武禹襄,永年广府人,武氏太极宗师。

胡福弘,字征五,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西张固人。胡瓒之后,明天启二年(1662年)进士,任诸城知县、兵部职方司主事、通州监军签事、怀来兵备副使。

清初,仕江西按察使。王磐,永年王盘庄人,召拜翰林直学士,同修国史出为真定,顺德等路宣慰使,李除贪暴。

官至右丞相,追封“洺国公”,谥号“文忠”。卢大中,永年刘营人,明进士、历任辉县知县、武城令,南京工部侍郎,加太子太保;李庆嗣,永年名州人,少举进士不第,弃而学医,著有《伤寒纂类》、《伤寒论》、《针经》等书; 。

4.永年县的历史文化

太极拳永年县广府镇,诞生了杨式、武式太极拳,并派生出吴式和孙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永年广府镇南关人杨露(禄)禅(1799——1872)所创,已历传五代,迄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武式太极拳: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为武禹襄(武河清)所创,已历传五代,迄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

抬花桌永年临洺关抬花桌是一种具有燕赵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舞蹈文化样式,融民间工艺制作、抬舞、吹奏、打击等于一体,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永年县的临洺关镇六道街,兴始于唐代初期。 临洺关香肠源于清朝末年,永年“驴肉香肠”正是选用精驴肉,剁成肉沫,加绿豆粉芡,小磨香油、多味名贵作科用老汤调制成的糊状,灌入驴肠衣内,扎成小捆,经高温蒸煮灭菌,最后用果木熏制而成。

因此永年“驴肉香肠”又称“驴灌肠”。永年酥鱼永年酥鱼,产品已销至冀、鲁、豫、京、津等地区。

永年大蒜永年大蒜的特点是蒜头大,皮薄、瓣肥、肉细、味美,辣中带甜,蒜泥汁多,且粘稠不干。 。

5.邯郸的历史名人大全

1、赵武灵王:中国第一个创建了骑兵的帝王,也开创了中国军事变革的先河; 2、廉颇:今保定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3、李牧:今邢台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4、蔺相如:赵国名相,山西人,和廉颇两个人威慑秦国; 5、荀子:赵国人,和孔子、孟子等齐名的大学问家,韩非和李斯的师父; 6、嬴政: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皇帝,祖籍在陕西,但出生在邯郸; 7、曹操:安徽人,汉末丞相,建都邺城,统一北方,与子曹丕、曹植开创建安文学流派; 8、韩荫亭:永年田寨人, *** 直南特委特派员,八路军平汉支队司令员; 9、杨露禅:永年广府人,杨氏太极宗师; 10、乐毅:赵国人,战国名将,被赵王封为望诸君; 11、赵胜: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12、赵奢:马服君,曾经多次战败包括秦国在内的敌国军队,战功赫赫; 13、毛遂:出使不辱使命,为官造福于民,赵国贤士; 14、魏征:唐初名相,邢台巨鹿人,(一说邯郸馆陶人),以直谏著称于世; 15、赵姬:秦始皇的母亲,著名的美女,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太后; 16、罗敷:著名的汉乐府《陌上桑》的女主角,继赵姬之后的又一位赵国美女; 17、武禹襄:永年广府人,武氏太极宗师;。

6.永年县顾小营的历史

永年县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南距邯郸市20公里,北距省会石家庄150公里,距首都北京420公里,系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

永年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人才荟萃,乃广平郡之望地,广府古城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府古城是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在太极拳界执大旗地位。被誉为中国太极之乡。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湿地公园"、"中国太极拳之乡"、"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圣地"、"全国简化太极拳推广先进单位"、"东方神秘古城"、"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河北省环境优美城镇"等。现已开通邯郸火车站至广府古城的605路公交旅游专线,交通十分便利。

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309国道、青兰高速纵横交错,东距邯黄铁路5公里,南距邯济铁路10公里,交通优势非常便利。

7.唐代历史名人房玄龄是谁

唐太宗朝房玄龄担任左仆射前后达二十年。

房玄龄(579—648年),唐朝的开国元勋,贞观年间的著名宰相, 同时也是唐朝初年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当他还是少年时,便显露出深远 而独具的才华。

在李渊父子起兵之后,他凭着敏锐的眼光,毅然 投靠在秦王李世民门下,成为他的一名高参,为李世民一统江山立下了大 功。 在李氏王朝内部为夺权而剑拔弩张的时候,他策划了玄武门事变,并 力谏秦王剪除太子李建成党羽,协助李世民夺得了天下大杈。

在贞观年间,他治国有方,安民有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脊为“唐之萧何”。 从五代至宋代,沿袭唐代后期的制度。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改革 官制,以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都位列宰相。 宋徽宗 时,又将宰相改为太宰、少宰。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复名左右仆射,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又改名为左右丞相。此后,不再有仆射之名。

唐诗中提及“仆射”的如杜甫《新安吏》“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 兄”,白居易《高仆射》“故作仆射诗,书之于大带”,刘禹锡《酬令狐相公 见寄》“身在行台为仆射,书来角里访先生”,姚合《送崔中丞赴郑州》“仆 射陂前郡,清髙越四邻”。

8.永年的历史沿革

永年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人才荟萃,乃广平郡之望地,战国时期,赵国建西阳城做为王侯和群臣聚会的地方。

隋末,夏王窦建德在永年城(今永年广府)驻城建都,永年城为历代郡、府、州、县驻地。春秋时谓曲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商贾云集,富饶中原”之美誉,7000多年前就孕育了仰韶文化等人类早期文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这里有隋末唐初夏王窦建德建都的广府古城;有以自荐而扬名古今的毛遂墓冢;全部石料建筑,与赵州桥结构媲美的古文物弘济桥;西汉朱山石刻;燕赵第一境观音阁;千年不枯的黑龙潭和神奇待探的红鱼寺,古代学府清晖书院, 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武禹襄就诞生在这里。连续十一届中国永年太极拳联谊会,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太极社团及数万名太极爱好者建立了联系。

永年之域,在夏商周三代属冀州之地。此地最早见于史载的名字为“曲梁”,春秋时为晋国曲梁邑。

《左传》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六月癸卯,晋国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战国时期属赵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属邯郸郡。

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武安郡废,属广平郡。隋炀帝杨广即位,为避其讳,改广年为永年,为武安郡治。

大业三年(607年)罢洺州,改名武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武安郡为洺州(治所今广府城),属河北道。

武德二年(619年),隋末农民起义军夏王窦建德攻陷洺州,建都于此,并筑万春宫。武德四年(621年),唐朝廷平定窦建德乱,置山东道行台于洺州,武德五年(622年)罢行台,置洺州大总管府,同年,刘黑闼自称汉东王,改元天造,亦定都洺州,武德六年(623年),罢洺州大总管府。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广平郡属为河北道属。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洺州。

中华人民成立后,1950年,属邯郸督察专员公署。1958年,县城由广府镇迁至临洺关镇至今,属邯郸地区专署。

1993年6月19日,邯郸地、市合并,永年县归邯郸市至今。永年之域,历史可谓久远。

若从建邑曲梁城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六百多的历史;若从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县名为永年起始,亦有近一千四百年的历史。此地作为明清时期的府治达五百四十五年之久。

永年及广平府的悠久历史可见一斑。历史地名流传永年自古即由曲梁、广年、易阳(临洺县)三县分分合合。

自西汉置县至隋朝定名永年,后到明清时期的广平府,直至民国初废府留县,历史几经分合,名虽易,而地不变。所以了解曲梁、广年、易阳三县的历史沿革,对于正确理解永年及广平府的历史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1、曲梁县曲梁县,其地春秋时属晋,战国属赵,西汉元康二年(前64年)封平干顷王子刘敬为曲梁安侯,置曲梁侯国,治今广府城。后为县,属广平国。

新莽时改称直梁。东汉后复名曲梁,属魏郡。

三国黄初二年(221年)改属广平郡,曲梁为郡治。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省广年县入,改名广年为郡治,属广平郡,隋初,称广年,属广平郡。

炀帝杨广即位避其讳,改称永年,为武安郡治。唐宋以后,或称州,或称路,或称府,名屡改,而治永年一直未变。

2、广年县广年县,西汉时在今永年县中部置,治所在今永年广府镇西北之故城村,属广平郡、广平国。新莽时改名富昌县。

东汉复名广年。西晋永嘉后废。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复置。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移治曲梁,并改曲梁为广年,即今广府城,属广平郡,为郡治。

注:据《地理志》韵编及《后汉·注》云:广年故城在县西北。清《广平府志》载:“广年故城在县(广平府)东北(今故城村)。

汉置县,北齐曲梁并入广年县,并移治曲梁城(广平府),而此城逐废。”1976年,邢台一带发生地震,广年故城区域亦地裂下陷呈城池形状。

3、易阳县易阳县,西汉时在今永年县西部置,故城在今临洺关西之西阳城乡(包括西阳城、东阳城、南阳城、北阳城和戴庄),属赵国。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省入邯郸县。

寻复置。建义初(528年)为易阳郡治。

天平初(534年)易阳郡废,易阳县改属魏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属襄国郡。

北周复属魏郡。隋开皇三年(583年)更属洺州。

开皇六年(586年)改易阳县为邯郸县。开皇十年(590年)改为临洺县,唐为临洺县,属洺州武安郡。

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临洺县为镇入永年县。

9.唐代历史名人

唐代历史名人众多: 1、唐朝著名诗人: 张九龄:韶州曲江人(今广东韶关北)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隋末迁居中亚的碎叶城 杜甫:河南巩县人 王维:祖籍太原(山西) 孟浩然:襄阳人(湖北) 王昌龄:京兆人(陕西) 丘为:嘉兴人(浙江) 綦毋潜:虔州人(今江西赣州)。

常健:不详 岑参:荆州江陵人(湖北) 元结:河南鲁山人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陕西) 柳宗元:河东人(今山西省) 孟郊:湖州武康人(今浙江省吴兴县) 陈子昂:射洪人(四川) 李颀:东川(四川) 白居易:陕西渭南人 高适:沧州(河北景县) 王勃:绛州(山西河津) 骆宾王:义乌人(浙江) 杜审言:祖籍襄阳,父迁居洛阳巩县 沈佺期:相州内黄人(河南) 祖咏:洛阳人(河南) 宋之问:汾州人(今山西隰县) 王湾:洛阳人(河南) 刘长卿:河间人(今河北献县东南) 钱起:吴兴人(今浙江湖州) 戴叔伦:润州金坛人(今江苏常州) 卢纶:祖籍范阳,后徒家蒲州(今山西) 李益:陇西人(今甘肃临洮南) 司空曙:广平人(今河北) 刘禹锡:洛阳人(河南) 杜牧:京兆万年人(陕西) 许浑:祖籍安陆(今湖北安陆北) 李商隐: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 温庭筠:太原祁人(山西) 马戴:曲阳人(今河南保定) 张乔:池州人(今安徽贵池) 崔颢:河南开封 杜荀鹤:池州(安徽) 韦庄:京兆杜陵人(陕西) 皎然:吴兴人(浙江) 崔曙:宋州人(今河南商丘) 皇甫冉:润州丹阳人(江苏) 元稹:洛阳人(河南) 秦韬玉:京兆人(陕西) 裴迪:关中(陕西) 王之涣:原籍晋阳(山西) 李端:赵州人(河南赵县) 王建:颍川人(河南许昌) 张祜:南阳人(河南南阳) 贾岛:范阳人(河南北部) 金昌绪:余杭人(浙江杭州) 贺知章:会稽(浙江萧山) 张旭:吴人(江苏南或浙江北) 王翰:并州人(山西太原) 张继:襄州人(湖北) 刘方平:河南人 柳中庸:河东人 (山西省) 顾况:海盐人(浙江) 朱庆馀:越州(江苏绍兴) 郑畋河南人 陈陶:祖藉岭南(广东) 张泌:淮南人(今安徽) 2、唐代的书法家 欧阳询: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虞世南:越州余姚(今浙江)人 褚遂良:杭州钱塘人 薛稷: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 李邕:杨州江都人 颜真卿: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 徐浩:越州(今浙江绍兴)人 柳公权: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张旭:唐吴郡(江苏苏州)人 怀素:长沙人 钟绍京: 唐虔州赣(今江西赣州)人 孙过庭:吴郡(江苏苏州) 陆柬之:吴郡(江苏苏州) 3、唐代画家 阎立德、阎立本兄弟: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尉迟乙僧: (公元7—8世纪初)[唐]于阗(今和田)人 吴道子:阳翟人(今河南禹州)人 周昉: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韩干:京都地区人。生卒年不详,今陕西西安人 边鸾:京兆(今西安)人 刁光胤:长安(今西安)人 韦偃:长安(今西安)人 殷季友:长平(今河南西华)人 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曹霸:亳州人(今安徽亳县)人 李思训: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人 李昭道父子:甘肃天水人 梁令瓒:时蜀(今四川)人 卢鸿: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郑虔:郑州荥阳人 张璪:吴郡(苏州)人 薛稷: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 王宰:谯郡(今安徽亳县)人 韩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孙位: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 张志和:兰溪人今湖北蕲水县 顾况:苏州(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人 李德裕:真定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 卢楞伽: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4、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 李孝恭:陕西 杜如晦:陕西西安 魏征:河北晋县 房玄龄:山东淄博 高士廉:河北景县 尉迟恭:山西朔县 李靖:陕西 萧瑀:北京 段志玄:山东临淄 刘弘基:陕西 屈突通:陕西西安 殷开山:陕西鄂县 柴绍:山西临汾 长孙顺德:河南人 张亮:郑州荥阳人 侯君集:陕西旬邑 张公瑾:河北大名 程咬金:山东东阿西南 虞世南:浙江余姚 刘政会:河南滑县 唐俭:山西太原 徐茂公:山东东明 秦琼:山东济南 5、其他方面的名人(佛、道、医学、科学、军事等): 玄奘: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滑国故城)人 慧能: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东) 神会:湖北襄阳人 鉴真:扬州江阳县 司马承祯: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王冰:医学家,籍贯不详 李荣:绵州巴西人(今四川绵阳市)。

吴筠: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一行: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 李淳风: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陕西岐山人 陈藏器(681年-757年):唐代四明(浙江鄞县)人。 王焘,(670年-755年):郿县(今陕西省郿县)人 刘仁轨(602~685):字正则,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 苏定方(592-667):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后人通称为苏定方。

冀州武邑(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契苾何力(?~677):铁勒人 黑齿常之(?~689):百济人 裴行俭(619~682):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 人 薛仁贵(614~683):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郭子仪(697~781):华州(今陕西华县)人 李晟(727~793):洮州临潭人今甘肃 李愬(773~821):字元。

唐天宝评花:满园春色开新桩;意似争艳夺国香;到底是谁居丽首;牡丹艳冠百...

普济坛 灵签第四四签本文:第四四枝、中吉、占验古人:唐天宝评花满园春色斗新妆。意似争妍夺国香。到底是谁居丽首。牡丹艳冠百花场。仙机:求名遂。求财得。畜与蚕。均有利。病亦安。孕可喜。宅平安。行人至。问婚姻。亦合宜。谋望吉。勿思疑。问风水:得运将发达。问遗失:求之将可得。问自身:身子心平安。问天时:凡事合人意。问出行:去之亦合宜。附注:唐朝天宝年间。玄宗在位时。允称全盛时代。所谓花开富贵。唐天宝是也。签载满园春花。斗开得好样。到底以牡丹花为第一。此签有一种庆闹景象。凡事俱皆平稳。无碍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