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从五行判断疾病,五行代表的疾病

关于中医五行乘侮在鉴别疾病轻重的应用

(1)相乘,倍克也;相侮,反克也。木旺乘土,是相乘;木虚土侮,是相克。通俗的从五行本身来说,就是木克土。如今,木旺了,就刀枪洋炮加倍克土;木虚了,土就要拿起镰刀锤子造反。这就是相乘比相侮重。(2)主色和客色都是生理正常的现象。胜者,克也。主色:五脏的本色。客色:应时之色。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如长夏季客色为黄,其人面青为主色,主色胜客色,但肝虚易遭反侮,故病逆;夏季客色为赤,其人面白,客色胜主色,肺气虚,逢阳热相助易愈,故其病为顺。主色和客色都是常色,是生理正常的现象,区别于病色。你举的例子是病色的概念。病色相应为正病正色,是病色相应,属于疾病发展的正常现象;若反见他色,则是病色交错。病色交错中,相生为顺,相克为逆。在顺证中,色生病为吉中之顺,病生色为吉中小逆;在逆证中,色克病为凶中之逆,病克色为凶中之顺。肝病在秋天见白色是凶中之逆,在长夏见黄色是凶中之顺。这两色都不是好现象。长夏比秋天略好。“肝本色青 相对肝而言 白色和黄色都是客色吗?”不能这样讲,这里的色都是病色,即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没有肝病,秋天见白色,长夏见黄色即是客色;有肝病,即病色。(3)五行学说认为,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较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难经经释》说“所不胜,克我者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携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这个有点同第一点。中医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有病,即有邪气侵入,而肝木克脾土,脾病及肝,逆势而为之,自然邪气从脾入肝会相对困难很多,因而相对肝病传脾较轻。如果你觉得好,手打了一个小时不容易;如果还有疑问,可以讨论。

阴阳五行与健康有什么关系

阴阳五行怎么会和人体的健康会有联系的,这也许是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阴阳五行与人体健康真的有什么关系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阴阳五行与人体健康,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阴阳五行与人体健康关系 《达摩宝传》中记述:“夫性命者,阴阳也,在天为日月,在地为水火,在虚空为风云,在方为南北,在时为子午,在卦为坎离,在人身为性命。天无日月,不能悬星挂斗;地无水火,不能养活生灵;虚空无风云,人民不得清泰;方无南北,四方怎能安宁;卦无坎离,水火怎得升降;时无子午,昼夜怎得分明;人无性命,周身无有主持;离了阴阳,万物从何而生。” 阴阳也涵盖表里,表属阳,里属阴;譬如屋外为阳,屋内为阴;水果的果皮为阳,果肉为阴;以植物而言,枝叶为阳,根部为阴,树皮为阳,树干为阴;以人身而言,背部为阳,前部为阴,右侧为阳,左侧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心包、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六腑为阳,肝、心、脾、肺、肾等五脏为阴,故曰:“小肠与心脏相表里,胆与肝相表里,胃与脾相表里,大肠与肺相表里,膀胱与肾相表里。”由于表里关系密切,因此五脏有了病变将累及六腑,六腑失调也将引起五脏有了病变。 基于阴阳相互关系而构成整个宇宙及万物,故《易经》中记述:“孤阳不成一事,孤阴不成一物。”宇宙间除阴阳外尚具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以方位而言东属木,南属火,中央属土,西属金,北属水。譬如四季分明,有美丽宝岛之称,因为是一个完整的岛屿,犹如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东属木,故东树木较多。南属火,故南较热。中央属土,故南投地区高山峻岭,土较多。西属金,故西经济较发达。北属水,故北 雨水 多。人体五脏亦属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行之中的相互关系亦十分密切,除相生、相克之外,尚有相侮、相乘的作用。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也就是自然法则。当木材燃烧后就成灰,灰也就是土。土壤中蕴藏了丰富的金属矿物,金属制成掘井的工具可掘出水来,而水可用来灌溉草木,此现象谓之相生。五行相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譬如树木的成长其树干或根部将渐渐把土撇开,土却可抵挡大水,水可灭火,火可熔化金属,金属利器可砍断木头,这现象谓之相克。所谓的相克即是制衡的作用,譬如木克土,即指木对土有制衡的作用,可是木过于强盛,而使土太过于被抑制时,将造成土的不足,这谓之木乘土,也就是所谓的相乘。木本来将接受金的制衡,但由于木太过于强盛或金本身十分虚弱,这时金不但不能对木进行克制,反而将受到木的反侮,这称为金虚木侮,也就是所谓的相侮。 阴阳学说与人体 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三、阴阳与人体气血关系: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这里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推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这里的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及养生保健学说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和血密不可分。 四、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和病症,而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即阴)证。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另外,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失调,其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或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低于正常水平,故出现虚证。阴不足,阳正常则阴虚生内热;阳不足,阴正常则阳虚生外寒;阴阳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不足,则虚寒、虚热并见或阴阳两虚。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阴阳两虚”证。 五、阴阳在养生保健上的应用:阴阳是养生保健的总纲。身体各种不适虽然很多,但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如从发展部位来看,不在表(阳)就在里(阴);从性质来看:非热(阳)即寒证(阴);从发展趋势来看:不是实证(阳)就是虚证(阴)。总之,阴阳可以概括各种不适的属性。养生保健的总原则为“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这也是养生保健的基本出发点。针对阴阳盛衰,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日常,我们可以用医疗器械及保健用品的阴阳之正,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滋阴潜阳,滋阴助阳,使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阳平衡的失调会影响脏腑功能紊乱,如果有一个脏器受损,其他的脏器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体平衡的失调。因此在养生保健时,必须要注意身体的整体调整和养护;还要注意尽早清理体内不利因素,调节平衡、补充营养,达到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正气是指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和抗病能力,而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当病邪作用于人体,正气奋力抗邪,引起邪正相争,破坏了人体的阴阳平衡或使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的身体不适及病理变化;若正气强盛,邪气消退,则各种不适及病证很快趋于好转、痊愈。若正气虚弱,邪气强盛,则疾病日趋严重,甚至恶化、衰亡。

五行养生的五行与疾病

(1)归属人体组织结构中医学运用了五行类比联系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和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系统,从而形成了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配合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主持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爪、面、唇、毛、发)等的脏腑组织结构系统,为脏象学说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此外,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运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方法,将自然界的有关事物或现象也进行了归属,并与人体脏腑组织结构的五行属性联系起来。如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等相联系,这样就把人体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反映了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互收受通应关系。例如春应于东方,风气主令,故气候温和,阳气生发,万物滋生,人体之肝气与之相应,故肝气旺于春。(2)说明五脏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递,谓之传变,即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亦可以传于本脏。从五行规律来说,则病理上的传变主要体现于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及五行相克的乘侮关系。(l)相生关系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情况:母病及子,又称母虚累子,系病变从母脏传来,并依据相生方向传于属子的脏器。临床多先见母脏病候,继则又见子脏病候。如水不涵木证,即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肝阴,阴不制阳,以致肝阳虚亢,临床可见腰膝酸软,耳鸣遗精,眩晕,健忘,失眠,急躁易怒,咽干口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症。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系病变从子脏传来侵及属母的脏器,临床多见先有子脏病候,继则又见母脏病候。如心肝火旺证,即心火亢盛而致肝火上炎,可见心烦失眠,或狂躁谵语,口舌生疮,舌尖红赤疼痛,又兼见烦躁易怒,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等症。(2)相克关系传变包括相乘传变和相侮传变两种情况:相乘传变,即相克太过而致疾病传变。如木亢乘土,即肝脾不和证或肝胃不和证,临床多见肝气横逆,侵及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多先见肝病证候,继则又见脾气虚弱或胃失和降证候。如肝气横逆,可见烦躁易怒,胸闷胁痛,眩晕头痛等证。横逆犯胃则继见恶心,嗳气,吞酸,呕吐等症。横逆犯脾则继见纳呆,厌食,脘腹胀满,大便溏泄或不调等脾虚失运病证。相侮传变,即反克为病。如木火刑金,即肝火犯肺之证,临床多见心肝火旺,肝火亢逆,上犯肺金,灼伤肺津或肺络,一般先见胸胁疼痛,口苦,烦躁易怒,脉弦数等肝火亢盛之症,继则又见咳嗽,甚则咳血,或痰中带血等肺失清肃之候。由于肝病在前,肺病在后,病变由被克脏传来,故属相侮规律传变。应当指出,所谓五行母子或乘侮关系之传变,在临床上并不是必定要发生的,此种传变发生与否,还与脏气虚实、病邪性质,以及护理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或条件有关,一般来讲,脏气虚则传,脏气不虚则不传或难以传变,对此应灵活看待,不能机械理解。(3)说明脏腑生理功能与某些相互联系中医学根据五行之特性,用以说明五脏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而畅达,肝属木,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并有疏泄之功能;火性温热而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能,心火易于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之特性,脾属土,故脾有消化水谷,运输精微,营养四肢百骸的功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有清宣肃降之功能;水性润下,有下行、闭藏之性,肾属水,故肾主水液代谢之蒸化排泄,并有藏精功能。中医学认为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着的。五脏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中心。五脏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整体的生理活动。五脏配属五行,不仅阐明了五脏的某些功能特点,而且认为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联系,并由此说明五脏之每一脏都与其它四脏发生着关系,从而概括出五脏的整体联系。试从相克和相生两方面来进行叙述如下:脏腑之间的相互资生联系,如肾能藏精,肝能藏血,肾精可以化生肝血,此即肾水滋养肝木,即水生木;肝藏血,心主血脉,肝之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功能正常,则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此即肝木上济心火,即木生火;心主血脉,又主神志,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心之阳热可以温运脾阳,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荣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温运脾土,即火生土;脾能转输精微,益气以充肺,从而维持肺主气之功能,并使之宣肃正常,此为脾气生养肺气,即土生金;肺主气,职司清肃,肾主藏精纳气,肺气肃降则有助于肾精之闭藏和气之摄纳,肺气肃降,水道通调,又能促进肾主水功能的发挥,此即肺金滋养肾水,即金生水。可以看出,五脏之间相互资生的关系,即是运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明的。脏腑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肺气肃降,气机调畅,可以抑制肝气之上逆和肝阳之上亢,此即金克木;肝气的条达,可以疏泄脾湿之壅滞,此即木克土;脾气运化,可以调节肾主水功能,以防止水湿之泛滥,此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上济于心,以制约心火的亢炎,此即水克火;心之阳热,可以制约肺气的清肃太过,此即火克金。亦可看出,五脏之间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制约,亦是运用五行相克理论来阐明的。总之,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说明每一个脏在功能上均有他脏资助,因而本脏不至于虚损;又能制约其它脏,因而使它脏不致过亢;若本脏之气过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之;而本脏之气虚损,则又有他脏之气以滋养之。可见,通过这种生克关系,即把脏腑紧密地联结成一个整体,从而维持了人体内环境的协调统一。此外,关于人体与外界环境,如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的关系,中医学亦是用五行之规律来加以说明的,在此不一一列举说明。(4)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脏腑有病可以反映于机体的体表,从色泽、声音、形态、口味、脉象、舌苔等多方面反映出来。由于对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等都以五行进行分类归属,作了一定的联系,形成五脏系统的层次结构,所以为疾病的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在临床诊断上,我们即可以综合四诊材料,根据五行所属及其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两胁胀痛,脉弦,即可诊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舌尖红或糜烂,脉洪或数,则可诊为心火亢盛;而脾虚病人,面色见青,口泛酸水,则可诊为肝木乘土,即肝脾不和之证。一般来说,中医诊病很重视色诊和脉诊的结合应用,且能在客观上大致反映出疾病的状况。但是,欲从色脉来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则主要是运用五行的生克关系。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指出:色脉相合,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即色脉相符,为病情发展正常;脉克色为逆;脉生色为顺。如肝病,色青而见弦脉,是为色脉相符;如不见弦脉而反见浮脉(肺脉),则属相克之脉,即脉克色(金克木)为逆;若得沉脉(肾脉),即脉生色(水生木),则为顺。此种判断预后的生克关系,在临床上虽然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套用。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方面,则主要在于控制疾病的传变和确定治则治法两方面。(1)控制疾病传变疾病的发生,主要在于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功能的失调。而脏腑组织的功能失调也必然反映于内脏生克制化关系的失常。因此,疾病的传变,则常是一脏受病而波及他脏,或他脏受病而传及本脏。因此,在临床上除对所病本脏进行适当处理外,特别应考虑到与其有关脏腑之间的传变关系,并应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其太过或不及,以控制或防止其疾病的传变,使之恢复其正常的功能活动。如肝脏有病,则应经常注意强健脾胃,以防其传变。脾胃不虚,则疾病不易传变,且易于痊愈。故《难经》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实脾气。(2)确定治则与治法确定治则与治法主要是根据相生、相克规律来确定某些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①根据相生规律来确定治则治法: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等病证。基本原则是补母或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补母: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如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影响及脾之健运,而致脾虚。脾土为母,肺金为子,土能生金,故可用补脾益肺方法进行治疗,此即虚则补其母之含义。泻子: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出现肝实证时,可采用清心泻火法进行治疗。肝木为母,心火为子,故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此即实则泻其子之含义。此外,运用相生规律来进行治疗,除母病及子及子病犯母外,尚有单纯的子病虚证,亦可运用母子相生关系,兼顾补母以加强其相生之力,从而有助于子脏虚证之恢复。临床上依据五行相生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以下几种:滋水涵木法:指通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从而涵敛肝阳的治疗方法,又称滋肝养肾法、滋补肝肾法、乙癸同源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甚则肝阳偏亢之病证。金水相生法是滋补肺肾阴虚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主要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荣于肺,以致肺肾阴虚病证。培土生金法:是指补脾益气而达到补益肺气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胃弱不能滋养肺脏而致肺脾两虚之病证。②根据相克规律来确定治疗原则:多用于临床上由于相克关系紊乱而出现的乘侮病证,主要有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相侮(反克)之不同。其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强或扶弱,并侧重于制其强盛,以使弱者易于恢复。此外在必要时,亦可在其强盛之一方尚未发生相乘病变时,利用相克规律,预先加强其被克者力量,从而防止病情之发展。抑强:主要适用于相乘或相侮病证。如肝气横逆犯胃或乘脾,出现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之病证,称之为木亢乘土。治则应以疏肝、平肝之法为主。若由于脾胃壅滞,影响及肝,而致肝气失于条达疏泄,形成土郁病证,是为相侮(反克)病证,其治疗则应以运脾和胃为主。总之,抑制其强,则被克者之机能自然易于恢复协调。扶弱:主要适用于相克之力不及,或因虚而被乘袭所产生的病证。如肝虚气郁,影响脾胃之健运,则称木不疏土,治宜补肝和肝为主,兼顾健脾之法。若因土虚木乘所致的肝脾不调或肝胃失和病证,则应以健脾和胃和疏肝理气为法。总之,扶其弱则有助于相互制约协调关系的恢复。临床上依据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如下几种: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疏肝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肝郁病证。培土制水法:是指用温运脾阳或健脾益气药物,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主要运用于脾虚不运,或脾阳虚损,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等病证。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肾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此外,在针灸疗法中,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属于五行,即井、荥、输、经、合五种穴位,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上即可根据不同病情,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选穴针刺治疗。同样,五行生克关系,对于精神疗法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临床上即可以运用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达到治疗目的。如《素问》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即是运用五行相克关系来调整情志,从而达到治疗精神性病症的目的。

八字五行与疾病

一个五行与另外一个五行相合化,并且改变了它原来的五行属性,这样的情况往往也易导致该五行方面的疾病。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八字五行与疾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字五行与疾病的关系 五行所对应的五脏,金应肺,木应肝,水应肾,火应心,土应脾。《滴天髓》论疾病章: "五行和者,一世无灾。血气乱者,生平多疾。忌神入五脏而病凶。客神游六经而灾小。木不受水者血病。土不受火者气伤。金水伤官,寒则冷嗽,热则痰火;火土印绶,热则风痰,燥则皮痒。论痰多木火,生毒郁火金,金水枯伤而肾经虚,水木相胜而脾胃泄。" "木逢金克,定主腰肋之灾。火被水伤,必是眼目之疾。三合火神旺盛克庚辛,损头面及脓血之疾。如伤日干,及财官太盛,折肢体眷属之灾。心肺喘满,亦本金木相刑。脾胃损伤,盖因土木战克。支水干头有火遭水克,必主腹满心朦。支火干头有水遇火旺,则内障睛盲。火土焦蒸四曜,则发秃眼昏。润下纯润充气,返神清骨秀。荧惑乘旺临离巽,风中失音。太白坚利合兑坤,兵箭落魄。" 中医八卦与五行八字是不可战胜的先天命运。也就是平时所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救五像六利,七仁和八德的人生道理。人吃了五谷杂粮,先天的基因和风水环境的影响都产生不同的疾病。可以说疾病人人都有,只不过有大小轻重迟缓的区别。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容易出现身体哪些部位的病变和病症类型。 一是看某五行太弱受克导致的疾病。比如甲木代表胆囊、头部、手,如果甲木弱,在八字里或岁运受到冲克、泄气,甲木若在年柱则头部易发生内外伤,若在月柱易发生手上的外伤,在日柱和时柱则易发生胆囊方面的疾病。 二是看某五行过旺无制导致的疾病。某五行过旺,也会引起命局阴阳失衡,一定程度上起了坏作用,所以也会引发该五行方面的疾病。如坤造:丙午、戊戌、己巳、庚午,这个八字里土特别旺,易发生土所代表的身体方面疾病,土代表脾胃,所以这位女士长期患胃病,并且十分严重。 三是看某五行被合化导致的疾病。合,其实也是五行之间互相制约的一种方式。一个五行与另外一个五行相合化,并且改变了它原来的五行属性,这样的情况往往也易导致该五行方面的疾病。如八字里土、金弱,申金与子、辰组成三合水局,若能合化,申和辰则改变了原来的金、土属性而变成水了。这样一来,实际上是减弱了金和土的力量,自然就易患申金和辰土方面的疾病,如脾胃、肺炎、经络方面的疾病。 四是看五行过燥过湿导致的疾病。过燥,是指生在夏、秋、春季而八字里戌、未、巳、午、丙、丁、戊占多数,少有水气者;过湿,是指生在秋、冬、春季而八字里辰、丑、亥、子、壬、癸、庚、申占多数,少有火气者。如前面提到的坤造:丙午、戊戌、己巳、庚午,八字里火土重重,就是过燥,所以她既患有火、土方面的疾病,也患有水所代表的疾病,胃炎、鼻炎、肠炎、皮肤病等,长期身体很差。 五是看某五行被冲克导致的疾病。八字里某个字被另外一个字冲克,易发生被冲克的字所在的五行方面的疾病。比如亥水在月令,冲克日支巳火,八字里又无木、土救应,则多半会有心脏病。巳代表心脏,巳又在日支,接近身体中内脏部位,所以是心脏病。 五行看你需防什么病 一、纳音为金命的人 一般纳音为金的人,如命主是“海中金”命,柱中多见巳午火多而旺,由于“金”在五行中属肺,容易引起肺经有病,不外乎咳嗽痰喘,气管炎、痨病等病出现。肺与大肠相表里,又会出现长痔漏,直肠癌等病。肺又主皮毛,外则主皮肤枯燥,鼻疯赤疽,流脓出血等病。经曰:“金遇火炎之地,血疾无疑。 二、纳音为木命的人 纳音属木的人,柱中见庚辛申酉金多而旺者,容易引起肝胆有病,头晕、目眩、头风脚气、左瘫右瘫、口眼歪斜、筋骨疼痛、中风等一系列疾病。外则皮肤瘙痒,眼目之疾,小儿急慢惊风,夜啼咳嗽等病。经曰:筋骨疼痛,盖因木被金伤。 三、纳音为火命的人 纳音属火的人,柱中见壬癸亥子水多而旺者,在内易引起心口疼痛,急慢惊疯和心脏循环系统等毛病;在外则主眼病失明,小肠疝气,妇女则月经失调。经曰:眼目昏暗多是火遭水克。 四、纳音为土命的人 纳音属土的人,柱中见甲乙寅卯木多而旺者,在内易的气噎蛊胀,吐食,反胃脾胃功能失调等疾病,在外则主皮肤燥涩,面色萎黄,小儿疳疾等病。经曰:土虚承木之乡,脾胃定遭木克。 五、纳音为水命的人 纳音属水的人见戊己辰戌丑未土多而旺者,易得肾与膀胱经的疾病,在内易得遗精白浊、盗汗、虚损耳聋,在外则牙疼疝气、偏坠腰疼等,女人则主崩漏带下。经曰:下元蓄冷,只缘水值土伤。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中医的阴阳五行包括哪五行?

提起中医五行基础知识,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中医的五行,另外,还有人想问中医五行是什么,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中医的五行怎么说,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医的五行包括哪五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阴阳五行怎样看人体健康

阴阳五行除了可以用来看风水和算命之外,原来五行还是可以用来看身体健康的,具体要怎样看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阴阳五行看身体健康的技术,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阴阳五行看身体健康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阴阳五行的系统,是由阴阳五行构成的,人的五脏六腑刚好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 木对应肝、胆,肝为脏,胆为腑。 火对应心、小肠心包、三焦,心为脏,小肠为腑。 土对应脾、胃,脾为脏,胃为腑。 金对应肺、大肠,肺为脏,大肠为腑。 水对应肾、膀胱,肾为脏,膀胱为腑。 人体构成五行相生相克系统,即: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除了相生相克外,还有相泄相耗的作用。 火泄木、土泄火、金泄土、水泄金、木泄水。 土耗木、水耗土、火耗水、金耗火、木耗金。 这样就构成了人体五脏六腑之间既相互助益又相互制约,以达到相互平衡的关系,从而才能保持人体健康。 例如肝与心的关系,就是木与火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火是指人体所需的能量、能源。血液就是人体所需营养,血液是靠气来推运和执行的,血气就是人体所需的能量。 血藏于肝,保持和增加心血之力,心血旺,血气大,能量足,这就是木生火所致。 但如果心火太旺,就会伤肝,导致肝郁,或其它肝病,这就是火泄木所致。 但如果肝郁生血或清理血液不够,又会导致心血亏虚。心血亏虚,血气不够,也会导致肝功能出现问题。这就是木生火、火泄木达不到相对平衡所造成的。 代表具体人的,就是TA的生辰八字: 例,女八字: 乙 庚 癸 丙 卯 辰 卯 辰 大运: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现行甲申运。 八字中两辰土空亡,命主先天性身体健康,并无先天性疾病。 但现行甲申运,就会一下子导致她阴阳失调,阴盛阳衰,一些虚实之病就会出现。 再从五行来看,申金克卯木,卯木为肝,肝受制,气血受损,血不养脾胃,就会出现脾胃两虚,消化吸收功能受损,就难以正常提供人体所需养分,各种虚病就会出现、 申金旺,肝受损严重,木不泄水,肾阴太过,肾阳不足,就会出现女性疾病,这是实病。 实际情况正是如此。 要治疗命主之病,不能看西医,只能通过中医治疗和调整。 先要补肾阳,益肝气,还不能简单的补气血或补脾胃。一般中医未必能治,需高明中医才行。 阴阳五行与健康养生关系 通过五脏六腑与形体诸窍的联络,与精神活动的关系,来沟通体内外环境之间的联络,维持其相对的平衡协调,五行以生克来调节体内脏器而达平衡,就五行而论可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木火土金水与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季春夏长夏中秋冬;五气风暑溼燥寒;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志怒喜思悲恐;五液泪汗涎涕唾等等。这些人与自然的现象为我们养生保健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中医养生理论,特别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的客观事实。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阴阳,有“孤阴不长,独阳不生”的道理之说,世界是物质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阴和阳代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络的物质属性,人与自然都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不可分隔,木曰曲直升发、条达通畅而为阳,水曰润下而为阴,火曰炎上而为阳等等,而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如水润下为阴而水面为阳水底为阴,这说明阴阳五行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念思想,人与自然都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而孳生、衰亡。犹如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在阴阳平衡的状态下,相互资生、相互助长身强体壮延年益寿,而任何一个脏器受到影响都会累及其他的脏器,与五脏相表里的六腑----胆、大肠、胃、小肠、膀胱、三焦,也同样受累。 ""的人还:

返回顶部